第一篇: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全神贯注 教学反思
上郑小学 袁油敏
《全神贯注》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本课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编者的意图。所以我在教学时引入课题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先读阅读提示,了解学习目标,并逐一罗列出来,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据可依。
在本堂课的教学,我努力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读中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了能把握住重点,我对课文中的其它内容进行淡化处理,让学生集中精力去阅读课文的重点部分,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我重点指导学生对第二段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来感悟文本,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这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
课文中最后一句话,是揭示道理的一个句子。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句子的含义,我在让学生读一读后,又设计了说话内容,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全神贯注地去做的。联系生活,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不过,我认为我这节课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1.本篇课文的一个写作特色就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我只注重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子的体会,而没有顾及到引导学生注意这种写作方法。
2.对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还不够系统
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在本课教学中,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没有体现出来。这也是我困惑的地方,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
3.对中下学生关注不够 在
第二篇: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近期,我校青年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我也作为其中的一员参加了比赛,赛后对自己讲授的《全神贯注》一课进行了反思。
一、课前深挖教材,找准教学目标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课文都是讲述人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道理。学习本组课文的重点是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并领悟到一些好的描写方法。《全神贯注》是本组教材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作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通过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编者的意图。所以我在备课时制定了学习略读课文的几个大环节,这样更便于学生操作,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据可依。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及读、悟、练相结合,学会描写人物品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篇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着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二、精简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作用
首先在老师导入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课前导读要求,重点强调读、说、画、想等多种语文学习方法相结合。然后充分利用小组交流探究,按照“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班内展示,归纳提升”的步骤进行学习本课内容,让学生们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启迪,最后内化生成为自己的技能。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获取成功的喜悦。最后还设定了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描写方法刻画一个人物,以求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课后认识不足,做好课程重建
在实际教学中,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后我自查反省,总结了以下几点:
1、在课前如果能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写人文章,是如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会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有很大帮助。
2、在学生制定每一环节的小目标时应该在细一些,如生字新词都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还应该有个及时的反馈。
3、在默读探究一环节,还应再要求的细一些,把课文中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圈画,在交流研讨一环节也应分开来,细细去品读,通过多读去谈体会,学生收获会更大。
4、最后的拓展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搭配不够合理,学生完成的作品没能有机会当堂展示,这是一大缺憾。这一环节应该由写文改成说或者写一句、一段简单的话,关键是用到这节课的描写方法即可,以求起到巩固作用。
四、评课得到新知,谈心获取新法
在本次比教学活动结束后,我校组织了系统的说课、评课活动。对我所上的《全神贯注》一课,一些老师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1)读文前的要求过多,使学生在读书时不知所措;(2)课堂中小组合作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不够明确,使一些学生在交流展示时有偏离主题的现象。针对这些老师的意见,我再次重温教材和教学设计,做了适当的修改。
除此之外,课后我潜心与学生交谈,掌握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尤其是了解学生在课堂中气氛活跃和冷清的不同原因。不少同学谈到这节课中识字部分大家很有兴趣,因为简单而且要求明确到位,大家目的性强。讨论描写方法时,大家感觉吃力,因为老师给的读书和讨论时间有些短,任务较难完成。对于学生的看法,我虚心听取,并想着以后备课时的方法。
总之,这次课后反思让我受益匪浅,真正感受到教学反思的意义。
第三篇:《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篇
一、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 全神贯注》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本课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编者的意图。所以我在教学时引入课题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先读阅读提示,了解学习目标,并逐一罗列出来,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据可依。
本堂课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读中感悟。为了能把握住重点,我对课文中的其它内容进行淡化处理,让学生集中精力去阅读课文的重点部分,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我重点指导第二段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来 感悟文本,体会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学生积极性很高,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
课文中最后一句话,是揭示道理的一个句子。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句子的含义,我在让学生读一读后,又设计了说话内容,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全神贯注地去做的。联系生活,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另外考虑到本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正好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体会如果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因此在教学中也有所体现。
不过,我认为我这节课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1、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我只对动作、神态这两处进行了讲解,在罗丹说:“还有毛病、把你忘了”这些语言描写时,我只注重体会,而没有顾及到引导学生注意这种写作方法。
2、我总是认为一些重点句子就应该研读、品读,读出味、悟出情,所以对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分析过细,再加上我今天没有按点上课,不知具体几点开始教学活动,即使有表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计时,导致严重超时。
3、在课堂开始阶段,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
通过本次的授课,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课堂设计,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
篇
二、《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全神贯注》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作者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本组训练的重点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因此我是这样设定教学目标的: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体会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找准切入点,达成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人物言行体会罗丹如痴如醉工作的情景,进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课文第二自然段叙述“罗丹一会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象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些语言、动作、神态反映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情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段。
考虑到本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正好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体会如果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因此在教学中也有所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让学生找哪些句子里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而是从他如何修改女像入手,让学生在感受他的语文、动作、神态中去感受他的全神贯注,也从一个侧面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不足:
1.对于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调整,比如说让学生想象说话写话的时候,写完了,老师和学生来进行对话,当我们在争辩的时候,说到第三句,学生马上停住了,当问及为什么时,他说到老师只要求写三句话,说完三句就好了,说明学生没有完全投入到争辩中去,而是完成一件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在设计教案时,如果加个省略号是不是会更好呢?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了。
2.对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还不够系统
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在本课教学中,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没有体现出来。这也是我困惑的地方,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
第四篇:《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编者的意图,《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我制定了学习略读课文的几个大环节,这样更便于学生操作,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据可依,然后在学习不同类型的课文时再根据文前的提示制定每一环节的具体的学习目标,本课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读专题:“全神贯注”,让学生们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启迪,最后内化生成为自己的技能。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获取成功的喜悦。最后创设情景,进行写作训练一环节,也很巧妙地做到了读写结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迅速掌握并运用本课作者展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学反思《《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在课前如果能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写人文章,是如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会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有很大帮助。
2、在默读探究一环节,还应再要求的细一些,把课文中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圈画,在交流研讨一环节也应分开来,细细去品读,通过多读去谈体会,学生收获会更大。
3、最后的拓展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对于全神贯注的样子,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子固然很好,那是学以致用,不过也要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观察大胆表达,也可让孩子们进行合理的想象一定会更生动。
第五篇:《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1
上完这一课,觉得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
成功之一:整节课的设计从读懂文本到读懂作者,再到读懂生活,最后读懂自己,由读文到明理,由明理到导行,层层递进,努力引领孩子运用阅读方法读懂文章,并从中获得启发,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达到知行统一。(如:孩子们通过读懂得了生活一切值得去做的事,要做好,要成功,必须全神贯注。)
成功之二:本节课的教学紧扣文题“全神贯注”来组织教学。文中抓住罗丹的细节描写让学生体会,通过抓文中关键的语句结合作者的表达方法逐步理解全神贯注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理解逐渐深刻。最后让学练笔,做到了读写结合。
成功之三: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的展示巧妙融合,方式多样:有学法提示、师生评价、资料补充、还有小练笔等方法。
1、通过学法提示渗透学法的点拨,让孩子边默读边思考,边思考边圈画,边思考边批注,抓关键词句联系表达方法去体会。
2、通过评价性的语言进行写法的渗透。在学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中提到了关于罗丹修改女像时抓住了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时,老师及时评价:你真会读书,读懂了作者的写法。是的,细致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精神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可以学习运用。
3、资料的补充让孩子们明白了这些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是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成果。4、“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这一小练笔的过程让孩子们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做到了读写结合。
不足之处:
1、教学中,学生讲得多,读得不多,如果能多读读,让学生更能感受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情景。
2、时间把我得不好。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更好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进行课堂评价,如何灵活驾驭课堂都是我还要不断努力学习、研究的课题。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2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思想及其创造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正越来越广泛地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白杨》、《草》、《小稻秧脱险记》《新型玻璃》等课堂教学的精品享誉全国。20xx年4月20日,徐州淮海堂,于永正老师又向一千多名老师展示了他新近研究的《全神贯注》的教学。在两课时的教学中,于老师先和学生背诵了几句名言;接着出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里说的那段“名言”,让学生读这段话提问题,继而读课文解决问题;然后于老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励学生积极读书,直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最后让学生写名言,谈谈自己读课文的感受。这堂课延续了以往精品的艺术魅力,给新世纪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全面开放。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课始,于老师饱含深情地吟诵着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并告诉学生这段名言对自己的影响时,我莫名其妙:这与《全神贯注》有什么关系呢?
“我听说大马路小学的学生会背很多名言佳句,谁来背一背?学生背诵了五六句古今中外的名言后,于老师展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说的那段话,并告诉学生送他们一段名言。听到这,我想:这是于老师设计的又一精彩导入:巧妙找到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抓住文章的动情点切入。
学生围绕这段名言质疑,继而读懂课文,读熟课文,直至有感情地朗读,最后自己写名言。听着学生一个个的名言佳句,我忽有所悟: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已不仅仅是《全神贯注》,而是与之相关的学生生活。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于老师似乎更理解叶老这句名言的真谛。课文既然是个例子,就应该为我所用,而不能因文所困,于老师是借《全神贯注》教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练读书真功,更是丰富学生的生活认识。因此,将《全神贯注》融入了学生名言佳句的大语境之中,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使之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于是乎,我想由保尔的名言导入,决不仅仅是导入的艺术(当时,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国上下引发了一场学习保尔精神的大讨论),也不仅仅是课堂结构安排的需要。这一切是不是体现了于老师的语文思想:生活即语文,课文必须经过生活化的处理,例子功能才能发挥最佳。
二、课堂结构主体化
“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于老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所以于老师教《全神贯注》主要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课堂结构模式朴实、真实但不失情趣,一切从学生的学着眼,强调读书自悟,准确把握学习的心理精心安排,有序、有情、有理。我们来看看本课的安排:
第一次读书,学生读了茨威格的话提出问题:茨威格是哪国人?干什么的?罗丹是谁?获成格是在什么时候说这段话的?这时,老师说:“这些问题在一篇课文里写了。”然后发给学生教材,指导书写课题后,学生读第一遍。
学生提出问题,自然急于找到答案,拿到教材读得投入很快找到了答案,课文的故事也大概读懂,由此可见第一次读书目的就是让学生读懂大概内容,这符合儿童当时的心理。
“如果作为课外阅读,咱们可以下课了,可这是一篇课文,要能有感情地朗读,我担心的不是你们不懂,而是能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相信你们会谈好,生字看拼音。”学生开始第二次读书,这次给了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读了两遍。师巡视中激励着:“看谁读得最充分”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于老师就是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读好。这次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读两遍,目的是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读得如何呢?师安排了第三次朗读——指名汇报读书。这次并不要求学生一顺读到底,”而是在长句处、难句处指导多练,全班参与读好;在生字处,指导写字。显然,这一次读书目的是随文学生率,指导学生将书读得更顺畅。
书读了四五遍,学生基本上能读通顺了,于老师又安排了两组读书比赛。第一组是各学习小组选出一名读书基础差的比(注:师请一位学生选,只是与她耳语请她选朗读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同学,并未直接说明,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第二组是各学习小组的读书组长与老师比。
于老师安排的高明倒不在于比赛本身,而在于比赛之前的准备。第一组比赛前,他让四个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帮助准备参赛的同学去练习(离开课堂),此举大大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练得非常投入。借助摄像机跟踪拍摄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各小组的学生或讨论,或示范,或提示,参赛的学生更是认真地练,虚心地听。以至老师连喊了三遍“回到课堂上”,学生才言犹未尽地回来,还不停地叮嘱本组参赛的同学。这种互助读书,达到了互助相长的效果。
至此,读了七八遍书,大多数学生已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结构安排正是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学,遵循母语读书内化的学习规律而安排。
“文贵自得。”咱得自然体会各不相同。学到这儿,于老师又安排了一个更能充分展示个性,体现主体的环节——学生写“名言”。
“其实,名人写名言,老百姓也能写名言,农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老人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们在座的是未来的名人,都能写名言,读了这篇课文,感触很深,也一定能写。比如我写一句:‘啊,干什么事都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你们根据这件事,各人也写几句,写好后画上破折号,并写上名字,未来的什么家xXX。”于老师引导鼓励着学生。
数分钟后,一个个名字‘诞生”了。
“最有出息的人是最谦虚的人。未来的诗人XXX。”
“生命是人类的保护神。未来的作家XXX。”
“学问是学与问的结合,只有学和问,才能学好学问。未来的科学家XXx。”(众鼓掌)
“学习是我们的母亲。”
(“怎么理解?师问。“学习能给我们营养,就像母亲哺育我们,给我们乳汁。”)
‘写好一篇作文,也要盖上湿布。”(笑声)师问:“什么意思?”生答:“写好作文,还要修改,干什么事都要修改才能更好。”
“大胆地去做吧!”
“不要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
还有许多经典的“名言”,我们不能全听到,于老师对学生说:“大家把名言送给听课老师,请老师指教。”我只能从那些老师会心的微笑中去想象……
三、教学过程开放式操作
一本正经的老师和正襟危坐的学生构成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没了,滔滔不绝的讲和昏昏沉沉的听没了,千奇百怪的问和挖空心思的答没了。走过于老师的课堂,你看到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津津有味地读,在“随心所欲”地写,一位和善幽默的大朋友在肯定,在激励,使学生永远保持浓浓的兴趣,这儿的教学是民主的,开放的。
A:“你有没有信心?做两次深呼吸,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再迅速准备一下,读吧!”
“‘只见罗丹一会儿向前,一会儿……’这段话很难读,很别扭,(对全班)都练练。你再练一遍,慢慢来,别急。”
学生读书遇到困难时,于老师总是这样耐心地等待并鼓励。
B:“你们四人当组长,帮他们,给他们出主意,你们把他们带走。”(组长带走参赛同学,班上其他同学未动)
“你们都坐在这儿干什么呀?都去呀!”
学生纷纷加入小组互助读书活动,课堂上空无一人。(众笑)
于老师就是这样幽默,这样出奇不意,这样的开放,让学生永远感到有趣。
C:“千万别紧张!”
“别紧张,感觉怎样就怎样。”
“只要你竭尽全力就行了。”
“注意那几个地方要重读。”
“记住我刚才说的几点。”
这是第一次读书比赛前,本组的成员对参赛队员的叮咛和嘱咐,他们的言行似乎在告诉你:我们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D:老师与学生比赛读书,为了决定先后次序,学生提出猜拳决定,老师请一名同学帮猜拳。
“我第几?”师问。
“第二(顿一下)倒数的。”学生居然也幽默了一次。
老师和学生平起平坐比赛读书,课堂上竟然也猜拳,学生居然也玩起了幽默,这一切让你感到什么——宽松、民主、开放。这种氛围里创造的火花怎能不闪现!
四、教学目标人本化定位
以人为本是于永正教学思想的核心,主要现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于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关注;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注;对学生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养成的关注!教书更育人。
在于老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他总是用期待鼓励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学生,总是说:“我相信你准行!”比如第一组同学比赛读书前,于老师和善地说:“记住全体同学的嘱咐,有信心吗?失败了,我们也会鼓掌,况且我们不会失败。”
在于老师的眼中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学生千差万别,会表现不同方面的能力差异,所以于老师因材施教,使每个人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如本课中学生互助读书的安排,就是全体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帮学相长共同提高。两次比赛的评价中更见老师的人本精神,对第一组四个同学的读书评价是:有提高就是进步,两名同学并列第一,另两名同学并列第二。而对第二组同学读书的评价是:“我们并列第二,记住!第二前面还有第一,要努力!”为什么读得相当好的却只是第二,而不太好的却并列第一,并列第二呢?都是因为所针对学生不同。
“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如果学生在上了我的课后,没有感到他想知道的比我对他讲的多得多的话,如果这种愿望没有变成一种追求,没有变成激发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的动因的话,就是说课堂上的教育目的没有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于老师的课就是激发学生爱语文的情趣,训练学生学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习惯,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的自觉行为,这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恐怕是异曲同工。
因为教学目标人本化定位,所以教学内容须生活化,课堂结构须主体化,教学过程须开放化。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3
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编者的意图。所以我们在教研时制定了学习略读课文的几个大环节,这样更便于学生操作,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据可依,然后在学习不同类型的课文时再根据文前的提示制定每一环节的具体的学习目标,本课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读专题:“全神贯注”,让学生们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启迪,最后内化生成为自己的技能。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获取成功的喜悦。最后创设情景,进行写作训练一环节,也很巧妙地做到了读写结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迅速掌握并运用本课作者展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大教学观。
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后我们教研总结了以下几点:
1、在课前如果能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写人文章,是如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会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有很大帮助。
2、在学生制定每一环节的小目标时应该在细一些,如生字新词都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还应该有个及时的反馈。
3、在默读探究一环节,还应再要求的细一些,把课文中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圈画,在交流研讨一环节也应分开来,细细去品读,通过多读去谈体会,学生收获会更大。
4、最后的拓展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对于全神贯注的样子,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子固然很好,那是学以致用,不过也要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观察大胆表达,也可让孩子们进行合理的想象一定会更生动。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4
《全神贯注》一文,我围绕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有针对性地组织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设计,重情境、重活动、重体验、重合作,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有创意地演,充满激情地读,大胆地发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鲜活,富有生气的教学内容。本课抓住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精雕细刻一座女像时的表现,突出了他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在讲述本课时,我很想通过罗丹对工作的专著来教育我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应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罗丹工作时的动作,并进行导读,让学生感悟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罗丹“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后退”,他在干什么?我让学生上台演一演,走一走,读一读,学生悟出原来他在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女像,反反复复地琢磨该怎样修改自己的作品。“他把地板踩得吱吱直响,手不停地挥动”,更把罗丹工作时的激动和兴奋刻画得淋漓尽致。“吱吱直响”则说明罗丹浑身用力,非常激动。“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技术娴熟,也可见他的兴奋之态。通过对这些动词的深入理解和对句子的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激情而折服。紧接着,我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亲身感受?学生们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说:“有一次,我在思考一道数学题,一会儿挠脑袋,一会儿咬笔杆,没有思路的时候就很急燥,有了方法高兴得跳了起来,认真得写呀,算呀,连妈妈走到我身边都没发觉。”“老师,我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上一次,为了准备少年宫的舞蹈比赛,我总想着编排舞蹈的动作,甚至在上下学的路上还边走边比划,竟忘了自己是在街上了。”哈哈……我很自然地引入到:“你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感受,很好。大家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做事认真的态度,说不定,将来你们之中会出现数学家、舞蹈家、文学家呢!全神贯注做事,这不正是罗丹成功的基础吗?”
教学中的不足:
读写结合的课,读是非常重要,要学生读得通、读得透、读得要有所感悟,那老师的导读就更为重要了。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打算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写,所以在对句子的解析中,都是略略带过,讲到了词时都是点到为止,因而造成了老师导得肤浅不够深入。没有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罗丹的情绪时刻随着塑像的变化而起伏。今后,我应用好、教活教材这一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有效是训练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在有效的训练中懂得会学习的方法,在有效的训练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凸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5
《全神贯注》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本课的教学我设计的学习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体会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学习罗丹全神贯注的精神。体会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茨威格的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堂课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读中感悟。第一遍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第二遍读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为了能把握住重点,我对课文中的其它内容进行淡化处理,让学生集中精力去阅读课文的重点部分,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我重点指导第一句“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个句子的朗读、理解、感悟,我没有放手让学生学习,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没有条理,对句子中的“整个世界、痴痴地微笑”和表示时间的词来感悟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如痴如醉的感悟不深刻。
课文中最后一句话,是揭示道理的一个句子。应让学生再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理解只空洞地停留在表面,导致学生谈感受时只有少数学生回答,显得课堂气氛沉闷。
我们做事情应该全神贯注。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句子的含义,我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全神贯注地去做的。联系生活,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6
《全神贯注》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作者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本组训练的重点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因此我是这样设定教学目标的: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体会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找准切入点,达成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人物言行体会罗丹如痴如醉工作的情景,进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课文第二自然段叙述“罗丹一会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象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些语言、动作、神态反映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情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段。
考虑到本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正好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体会如果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因此在教学中也有所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让学生找哪些句子里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而是从他如何修改女像入手,让学生在感受他的语文、动作、神态中去感受他的全神贯注,也从一个侧面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不足:
1、对于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调整,比如说让学生想象说话写话的时候,写完了,老师和学生来进行对话,当我们在争辩的时候,说到第三句,学生马上停住了,当问及为什么时,他说到老师只要求写三句话,说完三句就好了,说明学生没有完全投入到争辩中去,而是完成一件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在设计教案时,如果加个省略号是不是会更好呢?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了。
2、对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还不够系统
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在本课教学中,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没有体现出来。这也是我困惑的地方,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7
《全神贯注》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挚友、径自、猛然”等部分新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学习罗丹全神贯注的精神。
体会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茨威格的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堂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读中解决问题、读中感悟。第一遍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第二遍读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第三遍读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理解、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为了能把握住重点,我对课文中的其它内容进行淡化处理,让学生集中精力去阅读课文的重点部分,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我重点指导第一句“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个句子的朗读、理解、感悟,其他几个句子放手让学生同桌互相学习、分享。反馈交流时主要抓住句子中的“整个世界、痴痴地微笑”和表示时间的词来感悟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如痴如醉。
课文中最后一句话,是揭示道理的一个句子。就让学生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理解往往只会空洞地停留在表面:我们做事情应该全神贯注。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句子的含义,我设计了说话内容,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全神贯注地去做的。联系生活,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憾,恳请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多多指导,点拨,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词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出示著名的雕塑《思想者》及其他几件雕塑作品:谁知道这些作品?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的作者?
2.教师小结:它的作者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认识的一位伟大的艺术家、雕塑家??罗丹。
3.昨天我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你们对罗丹有哪些了解?
4.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全神贯注。
二、合作交流
1.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请同学们再打开书本,快速地读读课文,提出你们的疑问。
3.教师小结:同学们在学习中提出了不少疑问,看来大家自学课文的能力越来越强了,特别是有位同学提出了“茨威格为什么会说他今天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他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在弄清这个问题的同时也可以解决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围绕着这个问题来进行学习。
三、品读体验
1.走进最后一段课文。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2.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作一些批注。
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罗丹一会儿近观,寻找细微的毛病;一会儿远观,观察整体;一边还自言自语,说着自己发现的问题。)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此文转自淘。教。案网。激烈地争吵。(罗丹忽然有了灵感,想到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但又在反复推敲,仔细斟酌。)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罗丹在紧张忙碌地修改塑像。)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罗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使塑像更完美,他已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同自己的朋友也忘了,完全沉醉于他的艺术世界中。)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罗丹经过长达一个小时全神贯注的工作,对自己修改的作品终于满意了,感觉到轻松和高兴。)
3.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回到最后一段,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在罗丹的工作室里感受了他一丝不苟、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相信你们现在对茨威格的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谁能来读一读这句话?
5.全班齐读最后一段。(与第一次齐读这一段进行比较,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来说说为什么茨威格会说这样一段话?(体会茨威格说的这段话是说在这里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工作作风。)
四、巩固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能用一句话将它写下来吗?
2.指名读自己写的一句话。
3.教师小结。激励学生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26*全神贯注
罗丹茨威格
立刻修改
修改塑像如痴如醉
关门上锁忘记一切
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他们能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读懂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在学习中教师要以一个引路者的身份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适时地给予引导点拨,如:在学生质疑后将问题合理地归纳为“茨威格为什么说自己在这里学到比他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这样用一条清晰的思路引领学生学习,学生不会走弯路,效果自然明显。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9
《全神贯注》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述,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在教材中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潜力。个体自读、同伴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只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在教学《全神贯注》时,我就给足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在充分接触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也比较到位。
略读课文有着自身的教学任务和特点,不能够面面俱到。但是略读教学讲究“简”、“略”,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有“精”、“细”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在《全神贯注》的教学中,我精心选取了描述罗丹神态、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感悟、内化,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透过有层次、有取舍、有详略的阅读,在资料理解、情感熏陶、语言感悟与方法习得上到达比较理想的效果。课文中最后一句话,是揭示道理的一个句子。就让学生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理解往往只会空洞地停留在表面:我们做事情就应全神贯注。为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句子的含义,我设计了说话资料,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全神贯注地去做的。联系生活,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这节课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理解中的指导仍过多,二是小练笔写作方法渗透得不够自然。这一堂课下来,我想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要逐段讲读,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和学习讨论时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潜力。略读课文的教学将教师推到一个更“隐蔽”的角落,学生站在更“亮”的舞台中间。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10
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充满生命和活力的个体展示自己的个性,共同协作,相互影响和提升的过程。因此,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个体学习的用心性,让每一个体都主动参与,这是促使主动学习关键。老师在教这节课时就设计了“自主读书”这一个环节──“找出你感兴趣的一处描述,读一读,划下来。”这样,给学生阅读自由度,开拓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给每一个学生同时、同等参与学习的可能,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读书,去感悟,改变了过去那种用一把尺子提问题的办法。优等生也好,差等生也好,都有自己的事干,都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诱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比如,课文中并没有写出罗丹在自言自语说些什么,这无疑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间,因而,老师的一句“你能想像一下,罗丹他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学生进入主角,变成课文中的人物,学生的想象翅膀打开了,灵感被激发,创作欲望被唤起,孩子们纷纷上台表演,演绎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务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
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堂课把探究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带给读书、感悟、表达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未悟就问。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在“铺路搭桥”,点拨引导学生大胆地读书、大胆地说话、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演,真正实现“口、手、眼、脑”等多种感官的解放。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11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编者的意图,《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我制定了学习略读课文的几个大环节,这样更便于学生操作,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据可依,然后在学习不同类型的课文时再根据文前的提示制定每一环节的具体的学习目标,本课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读专题:“全神贯注”,让学生们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启迪,最后内化生成为自己的技能。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获取成功的喜悦。最后创设情景,进行写作训练一环节,也很巧妙地做到了读写结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迅速掌握并运用本课作者展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能够学以致用,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在课前如果能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写人文章,是如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会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有很大帮助。
2、在默读探究一环节,还应再要求的细一些,把课文中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圈画,在交流研讨一环节也应分开来,细细去品读,通过多读去谈体会,学生收获会更大。
3、最后的拓展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对于全神贯注的样子,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子固然很好,那是学以致用,不过也要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观察大胆表达,也可让孩子们进行合理的想象一定会更生动。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12
《全神贯注》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作者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透过描述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一、本组训练的重点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述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透过具体的事例来描述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因此我是这样设定教学目标的: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体会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透过语言、神态、动作描述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找准切入点,达成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透过人物言行体会罗丹如痴如醉工作的情景,进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课文第二自然段叙述“罗丹一会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象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些语言、动作、神态反映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情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段。
思考到本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正好能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体会如果透过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因此在教学中也有所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让学生找哪些句子里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而是从他如何修改女像入手,让学生在感受他的语文、动作、神态中去感受他的全神贯注,也从一个侧面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不足:
1、对于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调整,比如说让学生想象说话写话的时候,写完了,老师和学生来进行对话,当我们在争辩的时候,说到第三句,学生立刻停住了,当问及为什么时,他说到老师只要求写三句话,说完三句就好了,说明学生没有完全投入到争辩中去,而是完成一件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在设计教案时,如果加个省略号是不是会更好呢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了。
2、对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还不够系统
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潜力,训练和帮忙学生掌握必须的学习方法。但是在本课教学中,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没有体现出来。这也是我困惑的地方,我们能够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13
《全神贯注》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针对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一个你敬佩的人。我特别设计了在《全神贯注》这一课进行一个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因为在第二段中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作者却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把“全神贯注”诠释得淋漓尽致,是个很好的值得学习的段落。
读写结合的课,读是非常重要,要学生读得通、读得透、读得要有所感悟,那老师的导读就更为重要了。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打算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写,所以在对句子的解析中,都是略略带过,讲到了词时都是点到为止,因而造成了老师导得肤浅不够深入。没有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罗丹的情绪时刻随着塑像的变化而起伏。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14
《全神贯注》这篇略读,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在设计教学时,我结合阅读提示,围绕:主要讲了一什么事?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谈感受。这两个问题是贯穿本的重点问题。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花了较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在讲述本时,我先介绍罗丹,欣赏他的作品,为什么罗丹能成为伟大的雕塑家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罗丹的故事,自然地引出题。导入部分花的时间很短,但效果不错,自然过渡到。学习这样的略读最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以读为本,让学生自由读,默读,快速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在不断读中加深对的理解。初读后,学生对有了整体感知,结合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说一说主要讲了一什么事?指名说,同桌互说,顾及到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因为在第二段中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作者却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把“全神贯注”诠释得淋漓尽致,是个很好的值得学习的段落。本最重要也是最可能出现亮点的环节就是回报重点句子谈感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让学生感悟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想象说话:你听到了他在说什么?你从字背后看到了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为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汇报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亮点:罗丹“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后退”,他是在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女像,反反复复地琢磨该怎样修改自己的作品。“他把地板踩得吱吱直响,手不停地挥动”,更把罗丹工作时的激动和兴奋刻画得淋漓尽致。“吱吱直响”则说明罗丹浑身用力,非常激动。“他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激动”表明罗丹非常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修改女像的工作中,时间对他说根本不存在……通过对这些词句的深入理解和对句子的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激情而折服。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就是抓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针对这个单元的习作:写一个你敬佩的人。我特别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描写你熟悉的一个人学习或工作时情景,习作中,学生能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具体。这节的教学,实现了阅读教学和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15
《全神贯注》是一篇略读课文,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课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编者的意图。
我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在课前如果能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写人文章,是如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会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有很大帮助。
2、在学生制定每一环节的小目标时应该在细一些,如生字新词都掌握到了什么程度,还应该有个及时的反馈。
3、在默读探究一环节,还应再要求的细一些,把课文中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圈画,在交流研讨一环节也应分开来,细细去品读,通过多读去谈体会,学生收获会更大。
4、最后的测评是让学生进行训练讲故事,对于全神贯注的样子,学生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子固然很好,那是学以致用,不过也要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观察大胆表达,也可让孩子们进行合理的想象一定会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