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许晓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许晓燕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七)、找规律(6课时)(八)、总复习(10课时)
第二篇:人教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 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负数 教学要求: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圆柱与圆锥 教学要求: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理解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教学措施: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
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课时安排: 9课时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比例 教学要求: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
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
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统计 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方法。
2、初步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看,会分析表中说明的问题。
3、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4、学会制作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5、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6、通过有说明力的数据和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
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教学要求: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措施:
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
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课时安排: 3课时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
1、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算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不复杂的应用题,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措施: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课时安排: 27课时
第三篇: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打印)
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第2、3页。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教学反思:
左、右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2)学生展开讨论。(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2.游戏巩固认识。(1)师生齐举左手。(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3.师小结,全课结束。教学反思:
位
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 第5~9页。
教学目标:
l.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德育目标: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教学重点: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具准备:座位号、电影票等。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一)捉迷藏游戏
教师:你们最喜欢什么游戏?
生:(齐答)捉迷藏。
教师:有四只小动物想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教师分别把动物放在讲台的各个位置)瞧!他们都已经藏好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
小鸭在讲台的左边,小狗在讲台的前面,小兔在讲台的后面,小猴躲在讲台的右边。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小动物们躲藏的位置。(板贴:位置)
(二)联系实际进行描述
指名学生把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大家听。
二、新授: l.引导学生熟悉整幅图。
这是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瞧!他们坐得多整齐。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2.发散思维找朋友。
教师描述位置,学生说出那个学生的名字。
教师说出学生的名字,指名学生说出他的位置。3.指出说位置要确定方向。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l.明确数的方向。
教师:你们和这么多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上是从左往右,由前往后数的。从左往右数,请第1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学生招手);第5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学生点头);第8组同学笑一笑(学生笑)。教师:请同桌间互相说一说你们的位置。
同桌间互相说,后指名说。四名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三、创设情境:
如果新转来一名同学,你怎样给他安排座位?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1、个子矮坐在前面,个子高坐在后面。
2、中间。因为转学落了一些课,中间听课清楚。
3、最后一排,放在前面就看不见了。
大家都把好的座位让给了新同学,大家的提议都很好!
四、练习:
练习一第3题,先小组里讨论,再指名汇报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材第二册P10页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回顾准备:
1、复习十几组成
2、拍手组成。
3、创设情景
出示:过年的主题图
过年你们去过年货市场吗?你门看看新年的游园会里都有些什么?你们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探究交流:
1、从图里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你会解答吗?
2、整理算式
15-9=
14-9= 12-9= 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3、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
4、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1)分组探究(2)汇报成果
三、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1、出示百果树,你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果子(果子后面是算式)
2、交流经验
你能把算的快的小秘密告诉大家,让小朋友们共同进步吗?
3、出示:迷宫路线图!比一比谁能最快回到家!学生试算
展示学生作品。
4、出示:
-9=
有不同的填法吗?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5、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
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
教学内容:
P12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关于例1的投影片,小棒20根。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3
9+7 9+4 9+8
9+5
9+9 9+6 9+2 2.填未知数。9+(9+(9+(9+()=11
9+()=15)= 12
9+()= 16)=13
9+()=17)=14
9+()=18
二、新课: 1.教学例1。
①出示例1左图。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图意。列式计算。板书:9+2=11 ②出示右图。
比较左右两图的不同。然后说一说图意。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列式。板书:11-9=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得几,怎样计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③比较左右两图以及它们的算式有何异同点。联系左右图,说一说,哪一种方法更快。
④归纳指出:9加2得11,11减9等于2,所以计算11减9时,先想9加几等于11。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这样,比较快。请一名同学说一说算法。齐读:9+2=11 11-9=2 2.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12个小棒。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把9根小棒捆成一捆,并且把它拿走,说一说意思。根据意思列出算式。板书:12-9= 问:要算12减9得多少,如何想? 学生说出算法后,写出得数。
然后再请几名同学说一说是如何想的。(2)教学14-9=5,方法同上。课间活动。3。教学例3。方法同例2。4.教学例4。学生试着完成题目。5.小结:
“想加算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1、2题。2.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反思:
十几减9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P12——15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9+()=13
9+()=16 9+()=15 13-()=9
16-9=()
15-9=()9+()=18
9+()=14
9+()=17 18-9=()
14-()=9
17-()=9(2)12-9=()
11-9=()
27-9=()(3)听算练习(4)看图列式
请生上黑板板演,做完后口述计算过程。
二、练习:
1、观察图先说一说在完成练习二第1题。
2、完成第3题。
每人自己写一张十几减9的算式,然后作投递员放到答案正确的箱子里。
可以交换几次纸条活动几次,扩大练习量。
3、第5题:
(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学生说出得数。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再计算。
4、学生独立完成6——8 三.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是内容,主要还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课堂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1-9-2= 19-9-5=
18-9-7= 17-9-6= 14-9-3= 15-9-4= 15 17
—9= 13
十几减8 教学内容:课本P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圆片13个,表示虚线用的毛线一条。教学过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
1、看卡片写得数,做完集体订正(1)8+3= 8+7= 8+4= 8+6= 8+5= 8+8= 8+9= 8+10=(2)13-9= 16-9= 12-9= 11-9=
15-9= 18-9= 17-9= 14-9=
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
3、出示:
8+()=12
8+()=14 12-8=()
14-8=()8+()=15 8+()=17 15-8=()
17-8=()
二、探索交流:
搽掉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
这里12、15、14、17、都减一个什么数?
今天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找到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1.观察主题图:
四人小组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问题解答。2.想想刚才你是怎么算十几减8的? 用小圆片代替金鱼摆一摆。
然后把你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3.交流汇报算法
三、自主巩固练习:
1、可以边摆边算。
完成P15做一做第1题
学生上黑板边摆边算。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2题。集体订正。
四.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训练。
2、限时口算20题。教学反思:
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提高十几减8的计算正确率。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
先填()里的数,再计算(指定学生上台练习)
看卡片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12-8= 16-8= 13-8= 17-8= 14-8= 11-8= 16-8= 17-9=
二、练习:
1、游戏!
找凳子,学生手哪算式卡片找到有合适数字的凳子坐下,每组派代表上来比一比哪组又对又快。
2、找朋友游戏。
三四组发算式
一二组发数字卡片 互相找朋友。
3、完成16页第1,2题 先提出问题再列算式解答。
4、第3题 开火车完成。
5、独立完成课本练习第5——8题
三、课堂作业:
四、基础训练:
1、限时口算
2、听算练习。教学反思:
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分析能力。
2、初步掌握求另一个加数的提问和解答,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混合练习:
1、复习十几减9,引导学生找规律。11 12***9
依次移动9,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 得数,并填到方格里。
2、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9的计算规律。
问:十几减9的得数和被减数的个位数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师举例说明。3.口算下面各题
13-9= 14-9= 16-9= 11-9= 15-9= 18-9= 12-9= 17-9=
二、复习十几减8: 12***9 8 依次移动8,让学生填出相减的得数 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的规律(同上)
3、口算
14-8= 12-8= 16-8=
17-8= 13-8= 15-8=
三、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50题。
四、独立完成: 第22页4——7题 教学反思:
十几减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复习用的口算卡片(参考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制做),12个黄圆片和虚线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题): 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个学生举卡片给出得数。然后变换一下题目的顺序再做一遍”。7+4 7+67+5 7+7 7+97+8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先让全班学生举卡片回答,然后改变顺序再练一次,要求速度快一些。
7+()=11 7+()=137+()=12 7+()=157+()=167+()=14
二、新课:
1.教学教科书第11页例1。
教师出示绒板或黑板上贴好12个图片的图,接着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图片?”(12个图片)提问:“现在拿走7个(同时用虚线用起7个圆片),还剩几个圆片?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
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8时是怎样计算的?那么12减7应该怎样算?要怎样想?”(要先想7加几得12,因为7加5得12,所以12减7等于5。)教师对照黑板上的图,再说一遍。
教师再问:“谁能再说一说怎样算12减7等于几?”再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叫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把书上例1中的两个空填好。出示例2左边的题目:11-7=
提问:“要算11减7得多少,应该想什么?得几?”(要想7加几得11,因为7加4得11,所以 11减 7等于 4。)
再点名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出示例2右边的题目:15-7=
提问:“这道题怎样想?”(学生答:因为7加8得15或者8加7得15都可以)学生回答后,再叫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把例2填完全。然后集体订正。3.教学例3。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看着例3,教师提醒学生;“下面的3道题大家自己算,算的时候先要想一想,每道题减7,应该怎样想。然后把得数直接填在□里。
学生做题时,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记下来。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得数,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别的同学发表意见,共同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
三、巩固练习:
1.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做第1题。做之前教师说明,要先做左边的两题,再做中间的两题,最后做右边的两题。订正每一组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做这些减法题是怎样想的,它的得数能不能利用上面的加法题来得到。
再让学生做第2题。做的要求同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也要注意让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课间活动。2.小结。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几个减法算式,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7)板书:十几减7。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2-7和15-7),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教师总结说:做十几减7的减法题,要想7加几得被减数。
3.做练习三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订正时,可以再选
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教学反思:
十几减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和“做一做”,第17页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的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复习用口算卡片,把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制成一组练习卡片,把练习五的第2题制成卡片教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学生举卡片回答。6+5=13-7=6+6=9+6= 7+6= 8+6=17-8=14-8= 6+8=6+9=6+7=15-9=
2.准备题。
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出的数。
6+()=126+()=146+()=13
6+()=11 6+()=156+()=10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将例1写在黑板上。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十几减
9、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教师出示“13-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2.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第l~3题。(1)做第1题。提问:请同学们先看左边这幅图,有多少个小号?圈上6个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右边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
集体订正,可以了解一下(通过举手)全班全对的有多少,有错误的有几个,以便差生及时得到辅导。
(2)做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要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看有什么联系。课间活动。
2.做练习四的第1题。教师板书出第1题。随便指一个数,学生说得数,反复练习后,让学生把算式列在写字格内。3.做练习四的第2题。
教师将第2题中的表格贴在黑板上,手拿6的数字卡片,随便放在一个数字的下方让学生说减法的得数。
说完一遍后,可以再指名让两个学生说,教师指后,看谁说得快,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4.做练习四的第3题、第4题。
这两题可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5.做练习四的第5题。指定两名学生读题。
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读出算式和得数,并口述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6)板书:十几减6。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1-6和13-6)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总结;做十几减6的题,要想什么?(要想6加几得被减数。)
教学反思:
用 数 学
教学内容:P19——18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最好!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
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六.总结:
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用数学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看图列算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能提出问题。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13-4=
15-6=
17-9=
14-7=
11-5= 11-9=
14-6=
16-7=
12-3=
18-9=
2、看图填算式:
?个
(学生动手摆算式)
有15个
12-4=8
12-8=4
15-7=8
二、导入:
出示P20森林动物图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并能提出问题。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来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剩几只小鹿?
2、谁能完整的把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15、9和6分别指什么?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练习:
学生自编应用题,其他同学列式在课堂练习本上。
如:我们班组成学习小组,有两个组,一共有16个人,第一组有9个人,那么第二组有几个人?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教学反思: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十几减8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7减6减5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
3、看图列式说算法。
二、整理发现规律: 1、18-9=
15-8= 15-7= 15-6= 学生计算,请生上台计算。
然后 说说最后两道题是怎么算的
2、己用小棒边摆边算。
3、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4、练习
(1)完成课本P22页第4——6(2)同桌之间互相考考比比看谁算得快。
三、引导观察:
1、出示:
20以内退位减法表
问:你们能从这个表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2、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找的规律。
3、用你们自己的算术卡片自己排出一个有规律的表。
4、展示学生排出是算术表。
四、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27例
1、例2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
它们的身上还有很多的秘密,这节课老师看看哪位同学发现的秘密最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带着学生做风车,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纸的每一步变化,从面体会到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教学例2 师: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看。(让学生分组拼,拼完后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巩固练习
(1)按P28上的“做一做”减正方形。(2)思考并做一做练习六的第2、5、6题。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28例3及“做一做”,练习六的第3、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及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
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美丽的物体都是由它们组成的,老师相信同学们用它们也能 17
摆出很多漂亮的物体。现在同学们的手中都有很多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看。
学生分组拼,拼完后在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巩固深化
(1)学生动手操作: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出来的。)(2)练习六的第3、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六的第7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后实物演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具准备:
课件、梨子、苹果图片等,同桌每2人1捆数量为100的小棒。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100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难点: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一个数。教学过程:
一、数班级人数,初步认识超过20的数: 1.复习20以内的数。
数第1、2组(每组10人)学生人数。2.让学生直观认识超过20的数。接着数,重点让学生看出: 2个十再添上1个一是二十一; 二十九由2个十和9个一组成; 二十九接着数是三十,表示3个十。3.迁移类推,脱离直观,思考。
(1)接着全班人数数,后面一个数是几,是几个十几个一?(2)三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几?四十九后面呢?五十九后面呢?
二、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1.课件演示100只小羊画面,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几只羊。2.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1)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
(2)汇报交流,突出方法多样化,并进一步提高100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A、1个1个数,100个一是100。
可让回答的同桌同学之一先从65,1个1个数到75,并说出75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接着另一同学从75数到83,并说出83的组成,最后,全班同学从83数到100。小结时,突出数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数。
B、2个2个数,以同桌两个两个起立,进行数数。
C、5个5个数,请一生上台边操作小棒边数数,然后全班学生同桌两人合作,5根5根数小棒。
D、10个10个数,结合课件演示,得出:10个十是100。3.小结。
揭示课题,并让学生谈谈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数数中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并在练习中进三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培养能力: 1.猜数。
(1)4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的数是几?(2)5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69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4)数出87后面的5个数。2.“提问——回答”游戏。3.看图填空。
完成教科书第33页“做一做”。4.怎样数比较快?
5.倒数数。例,从61倒数到56。
四、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感受。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巩固练习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1-33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使学生能进一步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正确熟练数、读、写100以内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2、会整十整十地数。
四、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能很快数出过九的数。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全体从1数到100
2、指名按要求数数或全班一起数。从2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 从60起,十个十个地数到100 从4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60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70 从89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 从74起,一个一个地往前倒数到52
3、教师出示幻灯片,摆小棒,全班同学一起快速回答所摆小棒表示多少。(用“有()个十和()个一”的形式回答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三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
“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一共有35根小棒)“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那么3个十和5个一又组成多少呢?”
2、巩固:
(1)学生同桌2人摆小棒,先由右边说5个数,左边同学摆小棒,再互换。读数的同学注意观察摆小棒的同学摆对了没有。教师巡堂并指导。(2)脱离小棒说数的组成:
①由教师说数,学生回答数的组成。
②同桌2人一人说数,一人说数的组成,每人朔个数。
③教师点学号,指名个别说说自己的学号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练习:做33页,做一做和37页练习七第5题和第7题(可先独立完成,再指名答)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出48后面7个数来。
2、写出个问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来。
3、填空:
47、---、49、---、51、---、53、---、55、---10、20、30、---、50、---、---、---45、50、55、---、65、---、---、---4、49由()个十和()个一组成60由()个十和()个一组成87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4-35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1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写作:21
读作: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
(三)新课:
1、教学例四: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指名回答)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写作:24
读作:二十四
2、教学例五:
(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2)另外2个图也如上教法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五)做34页: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对答案。可以请小朋友到黑板板书出来。(教师注意说明容易错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写作:17
读作:十七
十九
十五
二十一
二十四
四十 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巩固练习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4-、35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数数。从15起,5个5个数到100,从48起,2个2个数到78。
2、全班齐数数。从100倒数到78,从10起,10个10个数到100。
1、小游戏:分组抽签读数。(1)数出尾数是0的数来。(2)数出尾数是5的数来。
(3)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来。
(4)数出个位是9的数来。
“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数数,可以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还可以顺着数,倒着数,说明小朋友们对100以内数的数法掌握得很好,小朋友们真聪明!”
2、教师说数,学生写数,要求写出写法和读法。
(二)新授:
1、教师在计数器个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到9时问“再拨一个是多少?是10)十由几个一组成?”(板书:10个一是十)
“那么10个一是十,应该这样表示?”
教师在计数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到9时问“再拨一个是多少?是100)一百由几个十组成?”(板书:10个十是一百)“10个十是一百,应该这样表示?”
“我们看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有什么特征?”(百位上只有一颗珠子,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珠子)
2、指名回答,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教师板书:
百位
十位
个位)“谁知道这样读写100?”(注意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所以用0占位)
指名上黑板板书,要求100的读法和写法都写出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百位
十位
个位
写作:
0
0
读作:
一百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35页第2题,指名上黑板写数,全班对答案。
2、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再独立完成36页第4题。
(四)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10个一是一十
百位
十位
个位 10个十是一百
写作:
0
0
读作:
一百 教学反思: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课一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三、教学过程:
(一)数数:
1、全班从100倒数到1。
2、抽签数数。
(二)数的组成:
3、学生看小棒,说数的组成。
4、学生看计数器,说数的组成。
5、学生看数字卡片,说数的组成。
(三)读数、写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学生说“24,读作二十四”
(四)课中小休,教师讲童话故事《团结力量大》。
(五)书面练习:
1、想一想,在填数:
29、---、31、---、33、---、35、---、37 64、66、68、---、72、---、---、---、---60、65、70、---、80、---、---、---、---2、45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教学反思:
90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64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76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29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3、30 读作:
八十六
写作: 45 读作:
九十七
写作:
读作:
六十
写作:
读作:
一百
写作: 教学反思: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课二
一、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3、培养学生数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数数:
1、全班从38数到61
2、全班10个10个数,从10数到100
3、全班20个20个数,从20数到100
4、指名数数,注意过九的数。如:59下一个数是多少?或前一个数是多少?
5、教师摆小棒,问:“19加一根是多少?29加一根是多少?39呢?„„”一直让学生数下去。
(二)相同的数在不同数位所表示不同的意思:
师拿出计数器 问:“24怎么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因为24里有2个十和4个一)
“那42又怎么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因为42里有4个十和2个一)“那么24里的2和42里的2有什么不同?”(24里的2表示2个十,而42里的2表示2个一)
“对!同样的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表示不同的意思了。如果2在百位上呢?(就表示2个百)
“恩!在个位上表示有几个一,在十位上表示有几个十,在百位上表示有几个百。”
(三)会概数,培养学生数感:
体会100粒大米有多少,100根小棒有多少,那么50大概又有多少。你可以烁烁我们身边存在的数吗?(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如:100粒大米有多少?
100颗黄豆呢?
自己体会100张纸大概有多厚?50呢? 100个人大概有多少? 估计年龄等等。
(四)小结:
身边的数有很多,只要小朋友们善于观察发现,就会知道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五、教具准备: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数出末尾是0的数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注:如果学生一下不能说出来,则可放到后面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再提出来。)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48)
同桌2人模仿提问题,每个小朋友都哟啊提问题。要求每人提2个以上的问题。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三)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第7题。师生一起对答案。
(四)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观察、找特点:
横看
竖看
斜看 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复习巩固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五、教具准备: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说出十位是5的数。
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
说出各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
16〇19
8〇18
15〇15 11〇12
10〇20
9〇6
(二)新授:教学例八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1)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2)根据数的顺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根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教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右图。
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不用计数器)。
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可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再决定中间数。
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全体对答案。
(2)师生一起完成思考题:比较5个数的大小。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比较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再拿中间的三个数来比较;或直接将5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列。2、42页练习八第2题(可以让学生回家或课间和同学们讨论)用同上的方法做这道题。
(四)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课本第46-4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教学重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用什么来付款?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每5套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旧版和新版:(以10元为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可能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出示5角硬币和纸币,有什么不同?背面有什么?(国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3、出示其它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呀,请你们按规律分一分。
5、请看到书上的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装的计算: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四、实践活动: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通过活动,看能不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1、老师手中的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
2、这个玩具1元1角钱,有几种付钱的方式?(四人小组讨论)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呀,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挂图,物品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2、按质地分办哪两类?
1元=()角
1角=()分 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讲授新课
1、老师拿了14个1角的硬币去买书,你们觉得这样方便吗?谁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换钱)怎么换?小组讨论
可以用10个一角去换1张1元,2个1角换一张2角。原来12角=1元2角 请学生填空:3元8角=()角
26角=()元()角 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利用学具互换人民币。
3、黄老师在商场中看到了价格牌上是这样写的:笔记本 1.50元
(问这1.50元是多少呢?)对了,我们看到1.5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5元就是1元5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4、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本子
墨水
书包
尺子
0.50元
3.00元
35.00元
1.20元
5角
35元 7元8角 3元
彩色笔
7.80元
1元2角
5、如果我要买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们会计算吗?
如果我用10元去买一瓶墨水,该找回我多少钱?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板书)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利用学具来进行买东西的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花吗?在公园里举行花卉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这里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花园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花园里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在花圃里有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流动,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事实小 29
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摆小棒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三、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四、巩固练习
口算:3+2 =
4+5 =
6-4 = 30+20 =
40+50 =
60-40 = 游戏:帮小狗找回家的路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3+2 =
4+5 =
8-4 =
1+2 =
3+5 =
6-2 = 30+20 =
40+50 =
60-40 =
10+20 =
30+50 =
60-20 =
二、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40 + 20
40+2 50 + 30
50+3
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例2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40
32+10
40+48
56+30 42+7
5+23
4+64
8+51 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
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 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面三刀位数加一位数时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
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
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
35-20=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1、2、4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内容:课本68页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13-7=
15-8=
17-9=
78-8= 45-30= 97-7= 计算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你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1)出示67页例1中的挂图
在例1 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加上帝的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钱?”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从图上你还能知道什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 你知道怎么列算式吗?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方法和过程?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巩固练习:
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怎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72-7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请小朋友们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
你知道吗?(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2、摆一摆:
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3、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4、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二、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P74 第4题
三、小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
教学目标:
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 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
39+40
36+7
59+2 50+16
21+6
42+3
47+30 小朋友们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加法)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一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 21+6 36+7 59+2
42+3 50+16
39+40
37+40 2、21+6
42+3
25+8
36+7 59+2
50+16 39+40 47+30 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
三、练习: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第8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你们能说说自己的一些作息时间吗?(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有关的时间)
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用过的整时或用几点半表示时间,还有的同学用像7:20这样的时间来表示。你能从表面上正确读出这样的时间吗?请同学们看这是小红同学的午饭时间。你知道是多少吗?
同学们对这一时间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认识钟面:
要认识这样的时间,首先我们要了解钟表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相互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
(小组观察汇报: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有12个数。)
2、认识几分:
同学们都知道: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分针是用来记分的,你知道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多少是1分吗?
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几?为什么?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后各是几分? 也就是说走一圈是多少分针?(60分)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
3、认识1时=60分:
下面请同学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了一个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时)这说明1时和60分是什么关系?(相等)
板书:1时=60分
小结: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和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各表示几时或几分。
4、学习读时间:
现在你知道小红午饭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
5、介绍方法:
我们方法是: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分针指着2就是10分,所以就是12时10分,这位同学的方法是先看时针,再看分针。谁还想说一说你的方法?
6、小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教师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这就是先看时针,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对吗?
三、练习:你能用这个方法读出小红的这些作息时间各是多少吗?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读出和写出时间,下面我们就来做练习,看谁学得最棒?
1、钟面上的时间。
2、连线
3、拨表练习。
4、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你能在表上拨出这些时间吗?试一试我是早上7时45分上第一节课,11时5分下班。下午2时40分上课,5时30分下班。
5、同桌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 录音带、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播放歌曲“新年好”,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二)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一)课件出示彩旗图,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二)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三)出示彩花排列图,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四)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一)涂一涂
1.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
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二)摆一摆,猜一猜
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一)联系生活找规律: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教具准备:调查表、统计图、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会唱生日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知道你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请你拿出1号纸来在你出生的季节下面打个 √ 告诉老师。
现在所有的表格都在老师手里,你最想知道什么? 下面我把表格的内容一张张的念出来,请你在2号纸上把它记录下来。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
2、老师介绍记“正”字的方法。
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用了画“正”字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的呀?(五笔)每一笔就表示一个人,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五个人。小朋友你们也来试一试。
3、请小朋友用上节课学的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来,该怎么涂呢?在黑板上贴出来
4、如果没有这些小格,你能知道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出生的人数吗?(师揭开挡住数据的纸条)那这样行不行?你是怎么知道的?
5、请生比较统计图和刚才他们填的调查表,说一说哪个更能清楚地出春夏秋冬各有几个人过生日?
6、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一个有条理的表格和图形的过程就叫做统计,这个图就叫做统计图。你能给这个表起个名字吗?(统计表)小结: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数量的多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有趣的问题。
三、练习应用:
1、黄老师想在季节选一天来给小朋友开个生日会,你们知道要准备些什么吗?
2、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可班会费有限,不能什么都买呀?谁来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3、小组活动:你们想统计什么就统计什么?统计完后完成统计图或统计表。
(小组活动)
4、哪一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统计的结果?如果你是老师,你应该给你们小组准备些什么?
四、总结: 上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除了可以统计小朋友的生日,喜欢喝的饮料和吃的水果之外,你还知道可以统计些什么?
第四篇:2015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动力,以“减负”精神为宗旨,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共有114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数与代数(共3个单元)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2)空间与图形(共4个单元)第一单元——位置 第二单元——认识钟表 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此外还有实践活动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二)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经历认识左右、前后、上下等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4、能说出个、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5、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结合生活实际中的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有关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会口算百以内的简单加、减法,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8、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能进行两位数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和书写格式。
五、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重视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素材,使学习变为生活。
4、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5、及时呈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数学意识。
6、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7、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提高。
2015年3月9日
第五篇: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1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30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数与代数(共3个单元)
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空间与图形(共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置
第二单元认识钟表
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此外还有实践活动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二)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经历认识左右、前后、上下等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4、能说出个、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5、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结合生活实际中的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有关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会口算百以内的简单加、减法,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8、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能进行两位数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和书写格式。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重视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素材,使学习变为生活。
4、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5、及时呈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数学意识。
6、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7、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提高。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有了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语文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拼音、识字能力需要加强。而且从语文的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不断训练,想象能力也有待提高。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和听课习惯也较差,需加强培养引导。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这学期我继续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培养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
(3)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51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192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2)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3)能按照要求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像课文所描述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三、教学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儿童心理特点,运用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语言、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在学习中重视读书感悟,质疑,尊重学生个性;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2、重视发展能力。
学生的能力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理解词句的能力,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初步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
3、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本学期,识字任务很重。必须提高课堂效率,使用各种方法使学生识字、组词、说话。对于难于理解的词设计情景帮助理解,力争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得轻松又扎实。
4、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
口语交际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到训练。口语交际活动,要活泼有趣。可以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