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问题作文何以得满分之九大启示
高考问题作文何以得满分之九大启示(2)
[阅卷评点]
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最大的亮点在最后:“考场很凉快”,与麦地很热对比;“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天下还没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文章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这种机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长效的!中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可以此做为教学范例,进一步把握好作文导向。(何永康)
[评分内幕]
这是一篇被“打捞”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
最先碰到它的阅卷老师给了36分,刚及格(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二评的老师判给它42分——这属于大多数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预设程序,一评、二评相差6分,它被电脑传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判39分。
“背靠背”的电脑阅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这表明3位老师对它的评价相差不远。
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这篇综合判定为37分的《怀想天空》。反复读了3遍,何永康终于下决心给它54分。从阅卷程序上看,这属于“终审”,比原先的评价高了17分。
从1977年恢复高考算起,何永康从事语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今年,他的职责是在及格线附近的作文里“拾遗”,但是像这样的情况也是“万中无一”。
这篇文章当天就被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既然3位老师同时“看走眼”,说明现行的评分标准还不完备。为此,何永康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用的笔墨比考生的原文还多。落款时,他翻了一下日历,那天是6月17日,是父亲节。
[改判缘由]
“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况下,已经很少见到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高考作文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
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各抒己见]
为质朴文风开一扇窗
实际上,2007年最新颁布的《考试大纲》已经有了变化。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杨建宇指出,新的《考试大纲》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比如在“有文采”一项中,以“用词贴切”取代了“语言生动”,以“有表现力”取代了“有意蕴”。杨建宇认为,这表明高考作文从指导思想上开始反对追求华美、堆砌词藻的不良文风。
不过,一些一线的中学语文老师认为,考场作文的本质是炫示,也就是故意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显露技巧获得阅卷老师认可,这一点决定了考生的文风很难回归质朴。在他们看来,考生的文风很大程度上是由阅卷老师的审美取向决定的。
四川省宜宾县育才中学一位语文老师把这种因果关系追溯到唐朝,举的是李白的《静夜思》和《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位老师认为,从阅读的初感来看,后者想像丰富,形象感突出,更具文采。但前者却是唐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细考起来,后者正是李白的“应试”之作,考官就是在沉香亭上赏牡丹的唐玄宗与杨贵妃,如果换上《静夜思》,怕是得不到赞赏了。(蒋昕捷)
“及格”变“优秀”的幸与不幸
第一位老师给36分,第二位老师给42分,第三位老师给38分,电脑判定37分——到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南师大何永康教授手中,一下变成53分。
在我看来,考生的幸运得益于何教授的严谨作风,要不是他反复“读了三遍”,会产生考生作文由及格变优秀的奇迹吗?考生的幸运还得益于何教授的职业良知,如果不是“下决心”给54分,考生美文能幸免遗珠之憾吗?考生的幸运更得益于何教授的学术胆识,从何教授“一篇质朴之作与一种作文导向”批改按语标题中,不难窥见其非凡的学术胆识。
然而,在当今中国应试教育土壤的作文生态中,具备何教授严谨作风职业、良知学术和胆识者又有多少?不说绝无仅有也是风毛鳞角吧。儿子在本地某校就读,作文风格虽颇具何教授欣赏和倡导的“质朴”导向,然而每次得不到高分倒也罢了,教师有贬无褒的尖锐评语让其追求“质朴”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以至对作文无所适从厌恶畏惧。如果说高考作文机器是给考生戴上的一条沉重枷锁,我以为只是枷锁一节罢了,因为现下中小学生作文原本就是大家都戴着应试的枷锁在街舞。此正是我所谓的作文教育不幸之一。
然而,诚如何教授所言,这篇不幸之万幸作文的最初错判,并非阅卷老师责任心不强的恶意错判,而是眼光有问题。公允而论,眼光有问题也不能全怪老师,而是当下中国作文标准和作文教学有病,作文改革的小指挥棒斗不过高考的大指挥棒。不客气地说,现下高考试题把活的语文当尸体解剖又当尸体来考。老师教语文知识教僵了,教写古人教僵了,教议论文教僵了。僵化的语文知识教学,把学生思维弄僵了,岂能把作文写活?即便是被考生和教师奉为指挥棒的《考试大纲》在作文导向上也比较笼统,比如2006年的《语文高考大纲》,在文采上要求学生“语言生动”、“文句有意蕴”。于是催生市上一本卖得挺火的“高考作文宝典”如是给学生解读“有意蕴”:写作文时,不要说“我很悲伤”,要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要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要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要说“没有钱”,要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
现下学生作文怪胎远不止这些。一个不争事实是,高考作文普遍存在“脱离现实”“辞藻华丽”这两种倾向,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比如200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结果试卷上“堆满了古代的山、涌动着古代的水”:一会儿是李清照的“水”,“到黄昏点点滴滴”;一会儿是李白的“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会儿是苏东坡的“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用何教授的话说,“写来写去,就是没有自家的‘自来水’,没有家前屋后清澈的、或者被污染了的‘水’”。到了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要求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于是,成千上万的考生一齐追捧项羽——乌江自刎确实算是人生的“豹尾”。以至阅卷者很快产生了“审美疲劳”,一看到“项羽”就发“毛”。呼呼!作文作到这步田地我已无语,委实“如今只有而已而已”。
何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推荐它(改判高分作文)是一种导向。”所谓“导向”,除了盼着青年学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阅卷者和中学语文教师能包容并鼓励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因为在高考作文中,这已经是久违的文风。实际上,这篇被“打捞”出来的《怀想天空》,只是为久违的质朴文风开了一扇窗,却还不是评价当前优秀高考作文的唯一标准。但愿何教授开的这扇天窗能为中国作文教学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更能成为中国作文改革的一缕希望的曙光。(陈庆贵)被“打捞”出来的“优秀”作文优秀么
为什么何教授评的就对?文章真像何教授所说,是一篇佳作?以下,是在何教授评论后的又评。
《怀想天空》又评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白云”和“明净”,有点不靠谱!]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烈日当空”和“明净”、“白云”不协调。有这一段话,第一段完全可以略去〕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可有些人的父母,不得不在办公室或其它没有烈日的地方劳动。可以用我,用“我们”显得牵强]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义务?法律没有规定:农民有在烈日下劳动的义务!]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到底是农家子,还是农家弟?农家子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我还首次见到前面加“一个”为定语〕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谋生不等同于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搞好’”,此词用得妙,传神(何语)”。农民嘴边的大白话,到教授眼里就“传神”了]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多了一个“他们”句子成了病句〕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你们”指谁?开首说的是农家子弟,他们能没体会过?还用反问?好像是向富家子弟控诉,可说得又不明。]
在即将奔赴〔这词用得不朴实,与整篇文章的调子格格不入〕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既然是“他们”,你怎么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重复不?〕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我、我、我„„,这是应该的作文语言么?这完全象一名痴呆症患者在学话〕
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又是一板一眼道来,不怕平淡、机械(何语)”。教授看来还是知道“平淡、机械”了,和前一段加起来,典型的流水帐。面对这样优秀作文里面的语言,我无话可说了!不优秀又该怎样?]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前面加一“当”字,后面应是现在进行时,却是现在完成时〕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此为一个大大的‘亮点’(何语)”。这样的“亮点”,不要也罢,上次五个多小时,还没晒够?还不如帮父亲去割麦(他现在正忙着呢,即使割玩了,还要打场),我估计考玩作文不是高考最后的时刻吧,下一场还考不?典型的作秀,还“质朴”?]
总评:整篇文章确实感觉很质朴,很感人。但这对一篇高考作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文不对题。文章的思想性很好,但咋就同“怀想天空”粘上边了呢?顶多是开首写了“天空的明净,结尾写了要在烈日下站两个小时(姑妄认为天空吧),但对整个文章来说,都很生硬,有拉郎配的嫌疑。其次,叙事不生动,简单一个流水帐。再次,用词粗糙,可能就是教授说的朴实,但个人认为,粗糙不是朴实。
高考作文是一名考生驾驭文字综合能力的体现,不是单方面的考查,仅仅因为“质朴”给高分,似乎不合情理。整篇文章确实质朴感人,但对于一篇高分作文来说,我认为是远远不够的。我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懂事到现在,每年都要帮父母收麦,高考那年也不例外(当时高考还是七月),如果让我写以“帮家长收麦”为题,我可能小学就能写出这等水平的作文。“质朴”不是粗砾,质朴也需要精心的雕琢,需要高明的技术,做到“无斧凿之痕”,浑然天成,才是真正的质朴,《背影》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佳作。
教授被作文感动,大概是出于对质朴的亲情的感动--神了,连我都写不出来。那可能是你没有那样的生活经历,您可能是富家子弟。正如一个锦衣玉食的人,偶尔遇到一个野菜窝窝,甚觉味美,推荐给广大老百姓,大谈它的好吃、营养,但让民妇一看:劣等货,选料不讲究、做工不精细,还半熟„„。您到我的老家,给初中或小学的孩子出个恰当的作文题试试!
第二篇:高考问题作文得满分的启示01
高考问题作文得满分的启示01
========================================
第123页
一.放大经典故事中的细节,令阅卷者拍案叫绝。阅卷者在评阅过程中会不断放大优点,对诸如重要的审题偏题呀、材料失实呀等问题只能视而不见。
[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满分作文]
赤兔之死
江苏考生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赵家书)
[批评意见]
初一学生发现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有错误
中新网哈尔滨7月24日消息:据东北网(记者岳同明)报道,24日,哈尔滨市风华中学初一%26#8226;四班、12岁的学生张高向本网记者指出,近日在各家网络媒体上广泛传播的高考古白话满分作文中有一处明显错误,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内容不符。
张高指出,根据《三国演义》第16回(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86--87页、第90页),应为“吕布结袁术而斩其婚使”,而非满分作文中的“吕布结袁绍而斩其婚使”,按作文评判标准,应扣掉0.5分或1分。
据张高母亲介绍,张高3岁就可以阅读报纸上的一些文章,6岁时读王朔小说,8岁时读《三国演义》,至今已读过十多遍《三国演义》,是个《三国》迷,因此在第一次阅读满分作文时就发现了错误所在。
忠诚等于诚信?——《赤兔之死》跑题了
当下对高考作文《赤兔之死》的赞誉,犹如涨潮之水方兴未艾,竟然没有一个人看出作文有“缺点”,甚至是“致命”的“缺点”。
我认为考生没有准确地把握词意。把“忠诚”当成了“诚信”。
赤兔马忠于主人,所以主人死,它也就痛不欲生。这个在中国老百姓心里活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好马“赤兔”,和主人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对主人无限“忠诚”的关系,“忠诚”到追随赴死。
然而“诚信”是诚实守信用的意思。细一点说,两个字的重点是“信”,“诚”在这里起修饰作用,“诚信”也就是“特别讲信用”。也可以引申为信守承诺、不骗人等等。但如果用《赤兔之死》来演绎说明什么叫“诚信”的话,那就等于说“赤兔是在用自己的死完成它生前曾经对主人的某种承诺一样”,岂不荒唐?“忠诚”如果需要“承诺”的话,这样的“忠诚”岂不大打折扣?所以说,用《赤兔之死》来讲解“诚信”无异“歪曲”了“赤兔之死”。这样的毛病还不是“致命”的吗?
恐怕没有人怀疑赤兔的忠诚。关键就是怎样理解“诚信”,一定有人反对我的理解,说“诚”不是修饰意义,而是“忠诚老实”的意思,“诚”和“信”是联合体,说两个字是两个意义的联合;也可以理解为“忠诚”的意思。
然而现代汉语就是这样,双字一旦成了一个词,就只能有一个意思了,它可能有许多意义上的“兄弟”,但它毕竟不能代替任何一个“兄弟”。时代发展需要更准确的交流,时代的发展需要准确的词义。而当下许多人在理解上的失误,就是因为“诚信”和“忠诚”是近义词,以为“诚信”里有“忠诚”的意思,“忠诚”里有“诚信”的意思,就忽略了两个词的相异之处,就忽略了词义的轻重不同、应用场合的不同,因而就拿两个词彼此互相代替起来。
其实,对近义词的区分,是初中语文课的必学内容。遗憾的是,考生蒋昕捷那么好的文笔,那么丰富的知识,那么具有独创性,却没有真正理解好一个关键的词。说句行话,这就是“跑题”!
我的看法是,蒋昕捷可以得高分,但什么时候的作文都不应当轻易给满分;《赤兔之死》可以公开让大家欣赏,以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学子去积累去创造,但必须指出该作文的缺点,以避免误导写作。
赤兔之死语言蹩脚古汉语博导质疑作文评卷
据报道,今年高考作文考试中,南京13中理科生蒋昕捷以《赤兔之死》为题,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给出了满分。
“《赤兔之死》的语言实质上只是蹩脚地仿照了《三国演义》的语言,却被高考阅卷人给予那么高的评价并判给满分。我不知道究竟要通过这篇满分作文提倡什么?”昨天,北师大中文系古汉语专业博士生导师王宁教授对记者说。
据报道,今年高考作文是根据提供的一段故事,让考生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对“诚信”作出评价,文体不限。南京13中理科生蒋昕捷的作文题目是《赤兔之死》,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让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给出了满分;南京大学表示,愿意破格录取这名学生。
这篇满分作文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以褒扬为主。但此前,北京部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对中学生用文言文写作表明的态度是“不提倡”。北师大王教授的观点更是鲜明:《三国演义》的语言实质上是浅显的文言,不是古白话。“古白话”指的是“三言二拍”之类的书籍,高考判卷是具有导向性的,如果明年高考有学生效仿用古白话文写作文,那该用什么标准来判分?
==========================
第123页
-------------------------
[相关资讯] 高考满分作文:薪尽火传 高考问题作文得满分的启示 高考满分作文另眼看 高考作文考场决胜宝典
高考作文标题捷径:可套装模板200例 高考语文常考错别字集中歼灭 高考作文妙招:请历史人物飘然登场 高考语文历年失分“重灾区”(关注)高考语文怎样搞好现代文阅读复习高考作文须知:阅卷评分四个梯度
----------------------------
[相关专集]
高考语文备考资讯汇编
高考作文辅导(专集)
09高考备考资讯汇编(063)
高考院校报考指南(专集)高考备考策略、方法、技巧(汇编)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考点汇总(专集)高考语文常考错别字集中歼灭(专集)
高考英语典型迷惑题及考点大汇萃-附详解(专集)=============================
更多信息在:备战09高考
ppppp
第三篇:高考问题作文何以得满分之九大启示(中) - 中华语文网
高考问题作文何以得满分之九大启示(中)
四.文化的具象情结,永远是不断撩拨起人心激动的重要元素。阅卷者因这种具象情结的亲近乃至青睐,沉浸在难以名状的回忆与回味中,阅卷场上偷得一闲,终得在浓浓的文化氛围渲染中消解了诸如拔高思想、矫饰情感、文辞一般等一系列的问题。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06年北京高考作文试题
[满分作文]
北京的符号
——“冰糖葫芦”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着吃。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
经常来我家门口叫卖的是个老北京,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据他讲,他爷爷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到底是不是无从考证。但他一口悦耳的吆喝声,让我深信不疑。那会儿我还小,还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谁吆喝得好听就买谁的吃。
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熟。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经过我家的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5岁小破孩儿。
老北京很喜欢我,每天收摊儿前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报酬。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年幼的我不懂这些话的意思。于是认真地望着卖糖葫芦的说:“赶明儿我一准儿干这个。”老北京笑笑不语。
15年后,我长成20岁的大小伙儿。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北京再也见不到了。我每天都在为人生的前途奔波,现在的理想是当个白领,再也不想小时候卖糖葫芦的事了。那悦耳的吆喝声也随着时代变迁被遗忘得干干净净。
终于,在一次春节的庙会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又看到了那个陌生又熟悉的身影。虽然15年过去了,老北京的模样依然没变。我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向他比划15年前那个小破孩儿。
他惊异地望着我,然后慈祥地笑了,像发现了一个旧梦。他递给了我一串糖葫芦。“提前付你的工资,像当年一样跟我吆喝。”我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童年,然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张不开口,原地呆了半天。那太丢人了,我已经是个20岁的青年了。
老北京笑了笑说:“怕了,我就知道。还是那句话,‘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然后,他一个人吆喝开了。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那悦耳的吆喝声悠悠扬扬进入我的脑海,像一缕残梦——胡同深处、四合院、门墩儿——小破孩儿——妈妈„„一股热浪敲击我的心房,终于我抛开一切,敞开喉咙——
冰——糖——葫芦„„葫芦——冰——糖„„
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厚的味道。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飘向2008,到那时候,让世界友人都来听听地道的吆喝,品尝这醉人的京韵吧——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正反争议]
正方:想象力很丰富 引起读者共鸣(郑渊洁)
文章很朴实 考生很有想象力。
总体来看,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挺好,考生没有卖弄什么文字,而是很平静地在讲故事,将小时候的记忆和故事娓娓道来。
这篇作文的核心我觉得还是老北京的吆喝声,考生虽然在写卖冰糖葫芦,但还是对其吆喝声有浓浓的感情。老北京的小贩在卖东西时,都喜欢吆喝,那种京韵京腔是很多北京人都熟悉的,但是这种声音现在很难再听到了,这就代表了北京的符号,是一种生活的象征。
另外,我看了作文后,觉得考生将冰糖葫芦作为北京的符号,很有想象力,将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东西写出来,让人看了后很有共鸣,很贴近生活,估计这也引起了考官的共鸣。
在整篇文章中,考生没有点明自己的观点,更多的是对话和一些儿时的记忆,但从整篇作文的基调——“怀念”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看到,考生希望北京逐渐逝去的符号能够保留下来,在2008年展现给全世界的人。
而且最有戏剧性的是,作文里写到考生在15年后的一个庙会上又见到卖糖葫芦的那个人,我觉得可能有点虚构的成分在里面,让人读起来有点小说的感觉,很不错。
反方:作文不要创作 煽情落入俗套(葛红兵)
我觉得这个孩子很聪明,大多数人一看到《北京的符号》,肯定会写北京的建筑或街道,或者一些事件性的东西,如奥运会、亚运会。但这个孩子选择写糖葫芦的吆喝声,眼光十分独到,选材很好。
这个作文立意也很好,写一种逝去的东西,但这个作文没有摆脱当下中学生写作的框架,还带着很多孩子气。考生将小巷子里的吆喝声作为北京的符号,最后落点在自己是否有勇气来吆喝上。
但在考生脑子里,为什么将巷子里的吆喝声作为北京飘向2008的符号,没有做详细的解读,显得很没有说服力,与作文命题有点脱节。
这个考生的作文也有硬伤,作文中提到卖糖葫芦的“老北京”还能记得15年前对一个孩子说过的话,有点假,我认为现在孩子写作文还是要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要贴近生活,尽量不要去虚构什么,作文不需要像小说那样去创作。
考生在作文最后,又煽情地写了一段,“要让吆喝声飘向2008”,我觉得反而落了俗套,把自己的真实感觉写出来就很好,硬要去拔高作文,没必要。我个人认为,这个作文得满分,还差点火候
五.新颖不会有错,独特定是 法宝。阅卷者在阅卷流水线上每天要遭遇到多少相同构思相同材料的尴尬啊,如若新颖的材料或独特的构思闪现,眼前便会一亮,读完一气呵成的考场作文,自然心中窃喜,于是隐去了诸如文章套构甚至抄袭、内容难合情理等问题的思索。[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4年重庆高考作文试题
[满分作文]
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
这些天,我一直为自己该怎样死而焦虑不安,我的身体极度不适,但我没上医院,因为前几年有位算命先生告诉过我,我命绝今年,如果挨过了今年,还有几百个日日夜夜。
经过深思熟虑,我还是选择上街让人打死。
这些年,我愧对人类,把人们用血汗换来的粮食弄进我的黑洞温柔乡,我有十几幢别墅,而且每一个都养着“小蜜”,我怕光,更不敢走在大街上,“老鼠上街,人人喊打”嘛,我现在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让我的死来向人们陪罪吧!也许后来“鼠”作个惩戒。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可是没有人喊打,连看都没人看我一眼,我慢慢地走着,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我挡住了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姐,我想让他大喊大叫,让那些“英雄救美”的人把我打死,我搂着她的腰说:“我要非礼你!”
那位小姐不但没有喊,还报我一个媚眼说:“看你这派头,不是大款就是大官,我傍你。”
往日听起来的甜蜜的话,今日听起来如此的刺耳,我丢开她,抱头鼠窜,我想这就是她期望的吧!
我跑远了,她还在不停地问“电话多少”„„
对面向我走来一位老太婆,我想她年龄大,社会阅历丰富,一定能认出我是一只“老鼠”。
可是她与我平静的擦肩而过,我忙抓住她的袖子说:“难道你认不出我是只老鼠吗?”
你是“老鼠”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街上贼眉鼠眼的人多着呢!别烦我,我还要去买菜。她袖子一甩,像年轻了许多似析,飞一般地走了。
怪哉!怪哉!是我的认识错了呢,还是他们另有期望?
突然,我眼睛一亮,对!警察有枪,像花生米那样,只要一飞过来就行了。
我来到一个警察面前说:“警察同志,我是一只‘老鼠’,你用枪把我打死吧!”
那警察见了我,“啪”的一声就立正了,“局长好!”
“我不是局长,我是老鼠。”
“你是局长,两年前你还同我们王局一起吃饭。”
“你们王局也是只老鼠。”
“你们怎么是老鼠呢?你们是老鼠,那我们就是老鼠的儿子、孙子,以后请你在王局那里多替我说说话,我的名字叫‘向上官’,电话5188。”
我慢慢走在大街上,心里乱到了极点,这个社会是怎么了?怎么我的认识与他们的期望相差那么大呢?
我仰天长叹:“谁来杀死我这只想死的老鼠。”
[阅卷老师点评]
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文章采用童话的形式,以老鼠为“自我认识”的主体,显示了人们期望的错位,讽刺了人们是非颠倒,将反常视为正常的麻木心态和不良世风,立意深刻,引人深思。[涉嫌抄袭引争议]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被媒体广为转载。重庆日报23日报导,指该作文涉嫌抄袭,与《微型小说选刊》2004年第九期41页上的文章惊人相似。抄袭一事引起广泛争议,有家长和老师认为,即使抄袭属实,板子也不该打在学生身上。
一、原创作者是中学老师
据重庆晚报22日报导,一位读者在看过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后,想起不久前购买的《微型小说选刊》中也有这么一篇文章,拿出来一对照:除个别词句外,语句结构几乎一模一样,相同部分达90%以上。
经核实,这篇小小说最先发表于湖南的《文艺与生活》2004年第三期,作者是江西奉新县第三中学的老师王纪金。
自己的文章被抄袭获得满分,王老师第一句话是「非常震惊」,而后表示「既喜又悲」:喜的是自己的文章得到认可,悲的是为什么作文教育会成为今天这种状况?
王老师认为,目前中学作文教学走入了误区,很多老师鼓励学生投机取巧背诵范文,语文老师应该摆正心态,鼓励学生写自己真实感受和生活的文章,平时打好功底,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二、高考作文抄袭将被判低分
据阅卷的指导委员左老师介绍,《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是一篇满分作文,阅卷时确实没发现是抄袭的。但如果证实是抄袭作文,将被判为四等作文,只能得0─10分。
三、高考前背诵范文早已有之
正如王老师所说,“目前中学作文教学走入了误区,很多老师鼓励学生投机取巧背诵范文”。据了解,不少考生为备战高考,自己或多或少要“装”几篇典型的文章在心中,以方便考场上用。一名1998年参加高考、现已工作两年的王小姐表示:“我们高考的时候,作文题还不这么开放,不像现在这样不限体裁。所以老师说,高考有可能考记叙文、也有可能考说明文或议论文,最好每种体裁准备2─3篇文章,我和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做的。”
由此可见,高考前准备范文的作法早已有之,老师这样要求,也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因为心里装有范文,再加上临场发挥,作文往往能得高分或者满分。
四、作文抄袭是受考试制度引导的结果
一位参加了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称,“即使学生在不断的积累和扩大知识面,但把所积累的知识转化成表达,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练就的能力,为了能取得应试的好成绩,这种范本的学习不失为一种捷径。”
家长张先生也支持这位老师的观点,他说,自己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下“已背诵”某篇目。他说,很多语文课本里的名篇都要求孩子们背诵,这样要求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有所积累,将来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吗?再说,一个学生能在高考的时候把平时所学用上,而且恰如其分,这也是一种能力。
张先生还说,如果真有什么错,也不能算是学生的错,是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这样引导的。
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高考对于人生来说是重要的,古人用“十年寒窗”来形容读书的辛苦,而我们现在所有的学生在高考前都要经历“十二年寒窗”。如果告诉他们有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不是作弊,但可能在考试中得高分,他们一定是眼前一亮,趋之若鹜![附:原创]
我是一只想死的鼠
王纪金
这些天,我一直在为如何去死而焦虑不堪,我的身体极度不适,我没有上医院,因为前几年占卜大师就谕告我命绝今年。捱过这一年还有近两百个日日夜夜。
经过痛苦抉择,我筛定一种死法:上街让人打死。
这些年来,我愧对人类,我将他们用血汗换来的粮食窃至我的黑洞温柔乡。我的别墅有好几十处,每处都养着“小蜜”。我怕光,更不敢坦然上街,“老鼠上街,人人喊打”。上街吧,就让我的死,向人类赎罪,也给“后来鼠”作个惩戒。
跟我所预料的情节截然相反。街市上人来人往,根本就没有喊打声响起,甚至没有人多看我一眼。我缓缓走着,等待着死神降临。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等待真是种无言的痛苦,比死亡更痛苦。
终于,我拦住了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姐,并强行抱住了她的腰肢,说:“我要非礼你!”
我想小姐一定会大喊大叫,然后“英雄救美”的人们将我打死。
小姐没有大叫也没有挣扎,却抛给我一个媚眼,说:“大哥,看你这派头不是大官就是大款,我傍你。”
往日极为悦耳的声音今天令我极不舒服,我丢开她,抱头鼠窜,只听小姐还在身后说:你住哪里?手机号码多少„„
前面走来一位老太太,我想她社会阅历深眼力很好,一定能认出我是只老鼠,然后惊讶大叫,然后„„
她很平静地与我擦肩而过。我追上她拽着她的袖子说:“你看不出我是只老鼠吗?”并且咧开大嘴呲出尖利的牙齿。
“我知道,可关我什么事呢?”
“这里还有尾巴,你抓住我的尾巴给人们看。”
“神经病,街上贼眉鼠眼的人多着呢!别烦我,我还要买菜。”老太太一甩袖子,竟像年轻了许多,健步如飞。
怪哉!怪哉!
突然我的眼睛一亮,警察,腰间还有枪,哈,一粒“花生米”飞来,我立刻就可完蛋了。
“警察同志,我是老鼠,杀了我吧。”
警察见到我,啪地一声立正,向我敬个大礼,说:“局长,您好。”
“我不是局长,我是老鼠。”
“您是局长,您两年前还和我们王局长吃过一次饭呢。”
“你们王局长也是只老鼠„„”
“瞧您说的,您们是老鼠,那我们就是老鼠儿子、孙子,您老可要关照关照我这个孙子,在王局长面前多多美言几句,我的名字叫项升观,编号5188。”
我望着项升观稍微隆起的肚子,心想:以后他也会成为一只大老鼠。我不由仰天长叹一声:
天啊,谁来打死我这只想死的老鼠!
(原载《文艺生活》2004年第3期,转载《微型小说选刊》2004年第9期)
六.语言固然需要优美,审题才是第一要领。阅卷者不是鉴宝家,不是打捞者,只是一个阅卷流水线上的操作工,眼里没有含蓄,没有推断,只有明确的题意、张扬的主旨,于是考生略备的一点底蕴、显得优美的几句文辞就被阅卷者轻轻地抹去,只剩下一声叹息。[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⑴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⑵ 立意自定。⑶ 文体自选。⑷ 题目自拟。⑸ 不少于800字。⑹ 不得抄袭。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高考作文]
人情与季节
费滢滢
(一)端午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味道。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是辟邪之物,而叶子细长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可以用来斩妖除魔。记得小时侯,每到端午,就看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艾。而现在,我下楼时看见每个门口都空荡荡的,难道人们都忘了它们的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在每扇紧闭的门边摆放它们是件可笑的事情?
(二)元宵
按照惯例,今年的元宵节我点灯到院子里走一圈。看不见和我一样点灯的人,整个院子只我一盏孤独的等在走。又因为下雨,火光明明灭灭,显得格外微弱。回到家,电视里在说,今年夫子庙的[争论意见]
评论一:王晓明的观点
仔细看了费滢的作文和高考试卷上对作文题的规定,深感惊讶:这么一篇有意思的文章,竟然只得了25分!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也蒙受了类似这样的打击,相信一定会有不少。诗无达诂,一篇作文,见仁见智,本来也很正常,但是,这种见仁见智却只有在一个前提下才有意思,那就是对什么是好文章,什么是坏文章,大体能有辨别。如果连大致的好坏也分不出来,那就不是见仁见智,而是有没有基本的文学感觉了。作文高考,是何等重要的考试,如果这种考试也弄到了连大致的文章好坏都辨别不出的地步,整个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弊病,也就积重难返了。具体到费滢这一篇作文,也许还可以纠正,至少可以送给专家组重审。但是,那其他的种种误判呢?如果这一个考官的乱判被纠正了,那大批的正被继续制造出来的同类,其中有许多人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教师行列,这又怎么办呢?“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难道这样的场面真会重演?教育可以立国,教育也可以灭国,一篇短短的高考作文的命运,正让人禁不住要想到这样的大事情。
评论二:王怡的看法
我不同意王晓明为这篇作文鸣不平的看法.现在高考作文的命题和评分的确有很大问题,但这问题主要出在对于中学语文教育和学生在精神上的阉割作用。而目前对高考作文评价系统的某些批评方向上有所偏离,会产生相反的负作用。比如费滢这篇作文是否该评25分也可以商榷.但针对为费滢鸣不平的看法,我对这篇文章有几点基本意见:
1这的确是一篇很漂亮的文章,就高三学生而言,比较优秀。
2、这的确是一篇跑题的文章。虽然说“文体不限”,但“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命题者明确提出来了的两个设问。设问的要义在“亲疏远近”和“正误深浅”之间。是不是一定要这样设问,当然不一定。如果没这样设问,单单给了一则寓言,这篇文章可以给满分。但设了这两个问。费滢的文章和这两个设问基本上没有关系。打不及格从游戏规则上看是可以成立的。
3、命题作文和类似“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样的明确设问,的确会限制作文的方向。但必要的方向限制对于考试而言是必须的。为什么要命题,是为了考试的基本程序公正。不命题就可以预先准备几篇精彩文章。命了题不限制方向,比如像以前《昨天》、《回忆》那样的宽泛命题,在讲究多元性丰富性的趋势下,也可以天马行空的写,谁也不敢说是偏题。这也就等于没命题。程序上缺乏起码的公平保障。
4、追求作文教育的多元、丰富和个性是对的。在这不意味着取消考试的形式性要求。作文和考试毕竟是两个概念,片面强调考试作文的多元、丰富和个性,就等于削弱考试及其评价系统的程序公正性。要程序公正,就必须将作文考题和要求限制在一个较狭小的和不可预期的范围内。这与在这个狭小范围内反对思维的同一性和意识形态僵化是两回事。
5、如果一篇文章很漂亮,但偏离了命题确定的狭小范围,像费滢这篇文章,到底该怎么办?如果不及格会令很多人觉得可惜。但如得分仍然高,就会破坏考试评价系统的程序公正。同时不可否认,在这种评价系统的暗示下,考生预先准备数篇文章或不顾及命题者的具体要求,这样的做法依然是可行并被纵容的(我考虑的是整个考试评价系统的公正性,没有暗示费滢作文是预先准备的意思)。这的确是一个两难。
6、费滢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篇文字精彩但偏离题意的作文?这一点我倒一点不奇怪。因为中国中学生,尤其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几乎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性太差。从费滢在网上参与的讨论看,她至今也没意识到她泛泛而谈季节之上的感情冷漠,与题目要求的亲疏远近的话题之间有逻辑上的重大差别.写一篇漂亮的文字很多中学生都容易做到,但把一个简单道理讲得条理清楚,所谓作文最优秀的也往往是逻辑混乱,言不及意。这不能怪学生,那些读中文出身的新左派学者几乎个个也都是如此的。中学教育中缺乏起码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训练,是语文教育在禁锢文学形思维之外,最大的弊端。对费滢这样的学生而言,已经基本上摆脱了现行教育体制对文学形思维的禁锢。但片面追求文学性思维的天马行空,包括为费滢这样的考试作文鸣不平,都是一种在语文教育中极度忽视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训练的一种不良倾向。这种倾向近年来似乎越演越烈。这涉及到语文教育和作文教育的根本目标,让中学生学会写文章,是写什么样的文章?到底是为了培养极个别的文学家和小说家,还是让他们学会如何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把一个观点表达清晰?学会用语言来思考、观察和分析问题。
评论三:elephantnj的主张
不同意王怡的看法。本来我没准备花时间仔细地研判分析此事。鉴于王怡先生对此专文讨论,所以也多说几句,而且我发现这确实与政治理念由某种联系。
1、费滢的作文基本没有跑题,可以视为对原题义的一种广义理解:普遍的感情疏远导致对节日的看法和传统大为不同。要求是按话题而不是按寓言的指示,寓言是个体的横向比较,费则是整体的历史比较,符合话题要求。我们得承认规定的话题确实是从寓言衍生出来的,但此话题又确实比寓言更加宽泛。
2、从程序着眼,没有证据就应该假定此文不是预先准备的,王文似乎暗示允许作主观的判断,事实上评分结果多半也是作如此假定才会给出离谱的低分。如此可能纵容预先准备和抄袭,但只有不冤枉人的程序才是真正的好程序。例如无罪推定原则。
3、作文的要求就是写出好文章,不是考逻辑推理,那是数理学的内容。文学就是感性的,同样也构成一种能力,理性的文学多半不是文学艺术了。新保守主义主张重视结果和目的,目的就是在限定的条件下发现好文章好的写作人才。程序理性本身在现实世界是软弱的有限的,因此作为评卷人应该具有一种综合平衡的能力,而不能机械刻板地套生硬的规则,明明你发现了好文章,明明这就是作文考试的目的,明明他与命题是合意的,为何否决他呢?典型的程序理性的虚妄。
4、正如我前面分析的,从逻辑上说,那种对命题题义刻板的逻辑推演其实是分析判断的一种简单化、狭隘化,该话题应该允许作大尺度跨历史的评价。而从文学性本身来说,文学能力之一就是想象力,从这种角度看,费的文章反而更具创造性,应该加分!失去了想象力的艺术形式意味着艺术的死亡,不鼓励文学想象力的老师不是好的文学老师。
评论四:严阳的见解
应试作文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金奖得主高考作文只得25分不足为怪。
一年前,《现代快报》曾报道过南京金陵中学高二学生费滢滢因《平台》一文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金奖第一名,文章其后又被收进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在学校里,费滢滢的考试作文同样出色,两次模拟考都被老师当作范文。高三时,复旦大学看中她的文学才华,经过严格考核后希望自主招生录取她,但令费滢滢没料到的是,自己今年年高考的作文仅仅得了25分(满分60分),属于不多见的低分作文。(2003-7-7《现代快报》)
费滢滢的这篇“应试作文”到底写成了什么模样,我们不甚清楚,因为这篇报道不知什么缘故没有把这篇作文同时刊登出来。不过,根据一位熟悉高考评分标准的“名师”的说法,今年的高考作文是要写情感的亲疏与认知的关系,但费滢滢的文章主题是情感与认知,应该说不是绝对切题,但合题;也许,问题就出在这上面——在高考作文阅卷老师那儿,因为他们与费滢滢并无感情上的联系,也不知道她是著名文学评论家费振钟先生的女儿,还又曾经在“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上拿过金奖第一名的,所以,极有可能影响到了他们对费滢滢的应试作文的认知——他们不但不认为其作文切题,也不认为其作文合题,而是认为其作文跑题。假如其作文文字真的“老到、细腻、简洁”的话,这应该是这篇作文仅仅得了25分的唯一解释。
对这篇作文到底有没有跑题,作家们的看法显然与高考阅卷老师们相左:作家苏童认为这篇作文不能说是走题,而是作了一番铺陈,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指向了情感对人的认知的影响,是一篇创作型的作文,富于文学性和人文气息;作家叶兆言也认为这是一篇好文章,与那些满分作文比较起来毫不逊色,而且更富个性化、文学性,分析文章的主旨,也是契合高考作文要求的,并没有走题。为什么这些作家的看法与阅卷老师们截然相反?我以为,其原因有两个:一,同上所述,与感情的亲疏的有关——因为他们与费滢滢的父亲费振钟先生是同行,可能还是很要好的朋友,这一点有可能影响到他们对事物的判定;二,与应试作文与文学创作不是一个概念有关。
接下来我想重点谈谈第二点,这就是应试作文与文学创作完全是两回事。就学校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来说,它的重点是在传授一般语文能力——当然不可否认,提高其文学素养也是它的任务之一,但是,这方面的工作一般也仅限于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一般性文字表达的能力,而非进行文学创作的能力;所以,评价作文的高低、优劣,做教师的往往更多的侧重于前者而非后者,即便是对高考作文来说,也不例外。而从教师的自身素养来说,许多语文老师对文学的了解和认识以及他们对文学的感情,可以说,随着他们走出大学校门的时间越长,往往也越是淡漠和疏远。他们通常接触到的“文学”仅仅乎限于语文课本上的那些所谓“典范之作”,而与工作之余,翻一翻文学杂志、书籍的,我敢说,寥寥无几。——大学老师或许稍好一些,在中学,绝对如此。所以,看作文,更多地看是不是扣题,文字表达是不是清楚等,而非看学生的文学细胞,看学生这方面的潜质,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风头正劲的作家中,有几人当年高考作文拿到满分的?这些年来,高考满分作文得主中,又有几人后来在文学方面显示出他们不可多得的才华的?这些,也许与我们那些作家参加高考之时还没有显示出他们的文学才华有关,与那些高考满分作文得主后来没有选择文学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有关,然而,谁又能说,与我们的高考作文与文学创作完全是两回事,二者无法等同无关呢?并且,相对于其他许多初具一定文学才华,富有文学潜质的考生,费滢滢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凭借着她父亲的关系,还可以拿着她的高考作文四处去讨说法;还可能凭借她曾获得的“金奖”被大学自主招生,可其他考生能够做到这一点吗?
所以,作为费滢滢与其父亲大可不必苦着脸大喊冤枉,因为高考这场全国性的“游戏”的规则就是如此;而且我们相信,只要游戏的规则不变,今后自然还有可能产生这样的情况。
评论五:网友的呼声
因为曾经得过金奖,因为父亲是“著名文学评论家”,就有特权找几个名家来喊冤枉,如果是平头百姓的子女,又该找谁来打抱不平呢?岂不就更冤了?我认为高考阅卷总的还是公平的。我不同意对这份作文进行重新评判的说法,这就好比当年戈尔和布什竞选总统,几票之差就几票之差,美国人并没有要国人重新投票选举。这才是公平,这就是文明。我认为,如果硬要对这份试卷重新评判,那更多的认为自已的作文被误判了的考生也应得到同样待遇?重新评判。
(来源:冠华作文网)
第四篇:高考满分作文之五大启示
高考满分作文之五大启示
一.真情实感打动人,精雕细刻得满分。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感情,真实的感悟,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就会知道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真实可谓决定一切。阅卷者已被生活的细节打动,被真切的情感打动,被阅卷者自己的感动打动,结果已成定局,于是作文斧凿之痕、题文牵强、发展等级难现等弊病,皆不在话下。〖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物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他还是思想和行为的结合。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有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试题[满分作文]
芬香永存
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妈,你走后我变乖了。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每次我总是向你嘟起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时候怎么也没办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是吗,妈?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为了纪念您,我对妹妹就像您从前待她那样温柔,我时常检查妹妹的作业、考勤情况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听话,我们都长大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吵嘴惹您心烦,也许您不知道,连邻家的九大娘都四处夸我们两姐妹听话懂事,还说要她的二狗娃以我俩为榜样别再老跟他小弟打架。妈,您听到了吗?为了纪念您,我变得更像姐姐。
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为纪念您,从不留长发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儿决定把头发留长,留得长长的,像您当年一样。走在村里,他们都说这孩子越看越像她妈呀。妈,以前您总怪我把头发剪得那么短,说一点儿女孩子的味都没有,叫我把头发留长,我死活不肯,总说往后一点再说。现在我的头发长了,真的很长了,而妈妈您却不再在身边,您却看不到了。妈,我多想您能看到。为了纪念您,我把头发留长。
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知道吗,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阅卷老师点评]
这一封发往天堂的信能在40多万高考作文卷中脱颖而出,主要在于两个特点: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听到了作者的心碎裂的声音,也看到了一个在经历失恃之痛后突然长大了的坚强的主人公形象。作者撷取三个小材料勾勒成文,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母亲走了,作者生活中赖以依靠的那棵树倒了,于是自己便长成了一棵树。文贵情真,这篇作文为此提供了一个范例。(王小应)
二.绝对的句式,绝对的煽情,绝对的成功。阅卷者在巨大的优美的语词氛围中,充分感受意境与情感方面带给的冲击力,欲罢不能,因此这就自然稀释了诸如段落套构、别字屡显等凝重的问题。〖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
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
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望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4年重庆高考作文试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振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简评:这是一篇颇有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积淀,颇有才气和灵气的考场佳作。作者深刻领悟话题的精髓,用辩证的方法,把目光投向历史的苍穹,精心选取民族英雄苏武为挥洒情思的素材,热情讴歌了他为了“汉匈和睦”,为了民族团结,“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的伟大精神和民族气节。历史的苏武啊,永远的苏武!他“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他为历史唱响了“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作者满含崇敬,饱蘸激情,用一句“永远的苏武”做文题,亮人眼眸,概括凝练、准确中肯。不但高度概括了苏武的精神品质,而且突出了其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手法,始终把苏武放在历史的天平上进行衡量,弘扬了人间正气,彰显了英雄的高风亮节,生动深刻地阐释了话题。由于大量地使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骈散句结合,长短句参差,使得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读后,不但使人豪气在胸,而且满口留香。
三.新颖不会有错,独特定是法宝。阅卷者在阅卷流水线上每天要遭遇到多少相同构思相同材料的尴尬啊,如若新颖的材料或独特的构思闪现,眼前便会一亮 〖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满分作文]
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
这些天,我一直为自己该怎样死而焦虑不安,我的身体极度不适,但我没上医院,因为前几年有位算命先生告诉过我,我命绝今年,如果挨过了今年,还有几百个日日夜夜。
经过深思熟虑,我还是选择上街让人打死。
这些年,我愧对人类,把人们用血汗换来的粮食弄进我的黑洞温柔乡,我有十几幢别墅,而且每一个都养着“小蜜”,我怕光,更不敢走在大街上,“老鼠上街,人人喊打”嘛,我现在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让我的死来向人们陪罪吧!也许后来“鼠”作个惩戒。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可是没有人喊打,连看都没人看我一眼,我慢慢地走着,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我挡住了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姐,我想让他大喊大叫,让那些“英雄救美”的人把我打死,我搂着她的腰说:“我要非礼你!”
那位小姐不但没有喊,还报我一个媚眼说:“看你这派头,不是大款就是大官,我傍你。”
往日听起来的甜蜜的话,今日听起来如此的刺耳,我丢开她,抱头鼠窜,我想这就是她期望的吧!
我跑远了,她还在不停地问“电话多少”„„
对面向我走来一位老太婆,我想她年龄大,社会阅历丰富,一定能认出我是一只“老鼠”。
可是她与我平静的擦肩而过,我忙抓住她的袖子说:“难道你认不出我是只老鼠吗?”
你是“老鼠”与我有什么关系?现在街上贼眉鼠眼的人多着呢!别烦我,我还要去买菜。她袖子一甩,像年轻了许多似析,飞一般地走了。
怪哉!怪哉!是我的认识错了呢,还是他们另有期望?
突然,我眼睛一亮,对!警察有枪,像花生米那样,只要一飞过来就行了。我来到一个警察面前说:“警察同志,我是一只‘老鼠’,你用枪把我打死吧!” 那警察见了我,“啪”的一声就立正了,“局长好!”“我不是局长,我是老鼠。”
“你是局长,两年前你还同我们王局一起吃饭。”“你们王局也是只老鼠。”
“你们怎么是老鼠呢?你们是老鼠,那我们就是老鼠的儿子、孙子,以后请你在王局那里多替我说说话,我的名字叫‘向上官’,电话5188。”
我慢慢走在大街上,心里乱到了极点,这个社会是怎么了?怎么我的认识与
他们的期望相差那么大呢?
我仰天长叹:“谁来杀死我这只想死的老鼠。”[阅卷老师点评]
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文章采用童话的形式,以老鼠为“自我认识”的主体,显示了人们期望的错位,讽刺了人们是非颠倒,将反常视为正常的麻木心态和不良世风,立意深刻,引人深思。
四.文化的具象情结,永远是不断撩拨起人心激动的重要元素。阅卷者因这种具象情结的亲近乃至青睐,沉浸在难以名状的回忆与回味中,阅卷场上偷得一闲,终得在浓浓的文化氛围渲染中消解了诸如拔高思想、矫饰情感、文辞一般等一系列的问题。
〖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06年北京高考作文试题[满分作文]
北京的符号 ——“冰糖葫芦”
小时候,在家玩耍时,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就缠着妈妈买着吃。有时候还偷偷地跟着卖糖葫芦的走街串巷。不是馋那糖葫芦,而是馋那悦耳的吆喝声。
经常来我家门口叫卖的是个老北京,一家子都是卖糖葫芦的。据他讲,他爷爷在清朝那会儿就卖糖葫芦。所以,他的糖葫芦绝对正宗,到底是不是无从考证。但他一口悦耳的吆喝声,让我深信不疑。那会儿我还小,还不懂什么叫正宗不正宗,判断的唯一标准就是谁吆喝得好听就买谁的吃。
于是,我跟这个老北京混了个脸熟。那一段日子,只要他经过我家的门口,他的身后就会跟着一个和他一起扯着嗓子吆喝的5岁小破孩儿。
老北京很喜欢我,每天收摊儿前都会给我一串糖葫芦作为报酬。有一次,他摸着我的脑袋说:“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年幼的我不懂这些话的意思。于是认真地望着卖糖葫芦的说:“赶明儿我一准儿干这个。”老北京笑笑不语。
15年后,我长成20岁的大小伙儿。那个卖糖葫芦的老北京再也见不到了。我每天都在为人生的前途奔波,现在的理想是当个白领,再也不想小时候卖糖葫芦的事了。那悦耳的吆喝声也随着时代变迁被遗忘得干干净净。
终于,在一次春节的庙会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又看到了那个陌生又熟悉的身影。虽然15年过去了,老北京的模样依然没变。我跑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向他比划15年前那个小破孩儿。
他惊异地望着我,然后慈祥地笑了,像发现了一个旧梦。他递给了我一串糖葫芦。“提前付你的工资,像当年一样跟我吆喝。”我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童年,然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张不开口,原地呆了半天。那太丢人了,我已经是个20岁的青年了。
老北京笑了笑说:“怕了,我就知道。还是那句话,‘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然后,他一个人吆喝开了。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那悦耳的吆喝声悠悠扬扬进入我的脑海,像一缕残梦——胡同深处、四合院、门墩儿——小破孩儿——妈妈„„一股热浪敲击我的心房,终于我抛开一切,敞开喉咙——
冰——糖——葫芦„„葫芦——冰——糖„„
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厚的味道。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飘向2008,到那时候,让世界友人都来听听地道的吆喝,品尝这醉人的京韵吧——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点评]
想象力很丰富引起读者共鸣文章很朴实考生很有想象力。
总体来看,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挺好,考生没有卖弄什么文字,而是很平静地在讲故事,将小时候的记忆和故事娓娓道来。
这篇作文的核心我觉得还是老北京的吆喝声,考生虽然在写卖冰糖葫芦,但还是对其吆喝声有浓浓的感情。老北京的小贩在卖东西时,都喜欢吆喝,那种京韵京腔是很多北京人都熟悉的,但是这种声音现在很难再听到了,这就代表了北京的符号,是一种生活的象征。
第五篇:高考作文如何得满分
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揭秘:高考作文如何得满分
2013年05月02日16:06
人民网北京5月2日电(记者 郝孟佳)今天下午,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网校主讲教师连中国做客人民网教育频道,为考生及家长解读2013年高考作文。连中国表示,高考满分作文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能够让阅卷老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全篇作文占领。让老师知道这篇作文的整体脉络发展是很好的,整体脉络的状态是没有超离题目要求的范畴的,这当然就为考生得高分准备了一个很好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紧密的勾连。在行文的过程当中,考生对于作文要求的题旨和需要表现的内容始终不离不弃。考生在积极的非常踊跃的亢奋的来表现作文题要求表现的内容,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第三,开阔的视野。这个主要表现在作文的材料上,最好不能用一些比较平淡、众人皆知,甚至于经常被人用的东西。写作文的时候,考生要多举例子,有了中国的例子,能不能有外国的例子;有了古代的例子,能不能有现代的例子;有一些社会现实的例子,能不能有比较文艺一点的例子;有科学家的例子,能不能有一些艺术家的例子。这会反映一个学生的视野开阔度,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第四,回旋的题旨。很重要的一点是让阅读者觉得考生的认识、考生的判断有一定的深度,也展现了一定的锋芒。不能在人云亦云的题旨上再说,高分作文的题旨不能让人觉得太浅薄,要让老师读完了以后有一个回旋的余地,有一定的份量和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