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央视《面对面》专访雷海为:快递与诗歌(视频)
央视《面对面》专访雷海为:快递与诗歌(视频)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16日讯 据央视报道,2018年4月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落下帷幕,一位职业是外卖送餐员的选手杀出重围,最终获得冠军,他就是37岁的湖南邵阳人雷海为。外卖小哥成为诗词大会的冠军,这一结果颠覆了常人的想象,也引来了各大媒体的争相关注。
记者: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雷海为:其实我觉得也就是,关注度提高了。
记者:从哪些细节能感觉到?
雷海为:各路媒体采访,还有各种活动邀约你去参加,还有一些企业单位想聘请你过去工作的,还有很多诗词爱好者加你微信,跟你聊诗词的都有。
记者:如果日程安排这么满的话,你现在还做外卖吗?
雷海为:我现在还是在外卖公司,就只能是现在没有继续去送了。
记者:但是不接单,你现在的生活经济收入怎么办?
雷海为:那就没有,但是公司那边就是说,如果这边接受媒体采访时间占用一个小时会有一点误工费补贴。
夺冠后,不断有媒体追问雷海为最早接触诗词的契机,一次次回到零零碎碎的记忆里,他最终把答案确定到小学一年级。雷海为的家在湖南邵阳洞口县,父亲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读过高中,当过代课老师。因为喜欢古诗词,父亲经常把诗句写到纸片上,贴在家里厨房的墙上,读给儿子。
雷海为:那个时候感觉小时候读古诗比读课文要朗朗上口,而且像我小时候非常喜欢追武侠剧,在武侠剧里面看到一些非常优美的诗词感觉非常兴奋,所以各方面的一些接触,慢慢培养了我对诗词的兴趣。
对诗词的兴趣,并没有让雷海为考上理想的大学,在一所中专的机电专业完成学业后,他先后在深圳、东莞、上海打工,做过工地上的小工,做过洗车工,也做过推销员。诗词似乎和他渐行渐远,直到2004年的一天。
记者:那时候你做什么工作?
雷海为:那个时候我是在上海一家礼品公司做销售,时间也比较充裕,朝九晚五还有双休,没事的时候就喜欢跑到书店里去看书,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本书叫做《诗词写作必读》,我就把它买下来看了,看懂之后突然对诗词的热爱,一下子提高了好几个台阶了。
记者:但是研究透了这种格律之后,对你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呢?
雷海为:其实研究透你会更喜欢它,因为你知道写作的一些结构一些方式方法押韵,它都非常有讲究的,理解透了之后,你再去读那些诗,你会觉得自己了解得更深刻。
那个时候,雷海为收入不多,舍不得买书,就经常去书店看诗词的书,看一首就背一首,回家再默写下来。如果个别字句有错漏,下一次再去看,再背,有时候还会提笔写诗。
记者:还记得那时候研究透之后,自己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什么吗?
雷海为:记得,记得非常清楚是一首词,当时从礼品公司准备离职了。
记者:心情不好?
雷海为:心情有点惆怅,又飘着毛毛雨,那个时候也是春末了,柳絮纷飞的一个季节,公司老板请我去饭店吃饭,看到外面的风景想起自己离职了,也还是有点舍不得,也不知道以后该往哪儿去,突然有感而发一样就作了一首词,那是我作的第一首词。
记者:能跟我读一下吗?
雷海为:可以,那个词牌叫作《江南春》,风细细,雨微微,江南春已尽,风絮满城飞,将离盈智愁肠断,未晓前途何处归,那是我作的第一首词。
离开礼品公司后,雷海为又找了一个电话销售的工作,但好景不长,他决定离开上海。那段时间诗词成为他的最好伙伴。
记者:但很多人会讲你花这么大力气天天背,天天读,你又不考什么学,你又不能拿这样的诗词去谋生,甚至作为一个经济手段的来源,别人会这样说你吗?
雷海为:爱好无关乎职业,不管我从事什么样工作,我始终坚持我那份爱好,我愿意为它付出时间和精力,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他们觉得我在那里读诗背诗,这些东西没什么用,但是其实就像郦波老师说的那句话一样,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其实我觉得他这句话蕴含了非常高深的……
记者:哲学的道理?
雷海为:对,其实有用没用的话,我觉得并不是决定你要不要去做的一个动力,最重要的是你从中得到快乐这才是最主要的。
读诗再快乐,也要考虑生计问题,想到诗词里描绘的杭州美景,雷海为决定落脚杭州,几经周折之后,他在杭州做起了快递小哥。白天工作时,他和其他快递小哥看上去没什么不同,靠一份份取件送件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到了晚上,工友们都玩手机游戏,他就静静地读诗。后来他开始专职送外卖,等餐的时刻,等红灯的间隙,他得空就在心里默背,能背一首是一首,背住了,那一天都很高兴。
记者:但是送外卖的确是很辛苦的,负荷强度还挺大,每天不停接单送单在路上奔波。
雷海为:对,风里来雨里去然后是跑上跑下。
记者:但是那个时候你还真的会带一本诗集放身上吗?
雷海为:我最开始送外卖,不是从现在这个平台,我是在肯德基里面驻店的,那个时候送完餐你会住在店里面,所以我会把那本唐诗三百首,放在口袋里面在店里面看,但是现在我一直在外面跑,没有带那本书了,用手机搜索。
记者:风里来雨来去的,真的坐下来的时候,我觉得都是想能够静一静,休息休息的,你还能有精力拿着手机去翻那些诗词?
雷海为:翻那些诗词可能对于别人来说觉得……
记者:多累?
雷海为:但是对我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记者:送完外卖坐在杭州的西湖边?
雷海为:坐在西湖边机会还是比较少的,只是说如果你送外卖路过那个地方,午高峰过去了坐在那里的话,我感觉真的非常美好。
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的开播,让雷海为的内心有了波澜。他决心要参加这个节目,并在第二季报了名,结果石沉大海。他继续报名,去年9月,收到通知的他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海选。
记者:当时报名的心态能跟我讲讲吗?
雷海为:其实这个名次和荣誉根本不是我当时想考虑的问题。
记者:您当时考虑是的什么?
雷海为:我考虑的就只有一个问题,我想去现场体验一下整个过程,去感受一下氛围。
记者:除了这种体验的新奇感之外,内心有担心吗?
雷海为:没有任何担心,其实能够从超过十万个报名者当中,被选入百人团,我就觉得自己已经胜利了。
对于参赛选手来说,进入百人团之后的下一个胜利,就是从百人团中脱颖而出,站在擂台上参加个人追逐赛。但是这个过程,雷海为走得并不顺利。
雷海为:其实节目录制的第一场我还是有点紧张的,第一次进入那么大一个舞台,跟那么多选手在一起答题,他们都是一些高材生,我肯定也是抱着一种比赛的心态,但是其实第一场结束之后,我突然就放松下来了,因为我想起我来参加诗词大会的初衷是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
记者:就为了体验?
雷海为:对,所以我不是要取得什么名次的。
记者:但是心态调节好之后接下来的一些比赛环节,真的会有效果吗?
雷海为:有效果,所以冲上台是在我预料当中的。
记者:为什么会这么自信,您刚才也谈了自己的学历也不高?
雷海为:来自于第一场比赛结束之后,因为当时百人团各个选手之间互相说了一下自己答题的情况,能够全部答对的是没有,有些错了两三道的,我错的还是比较少。
记者:你当时错了多少?
雷海为:我第一场答错了两道题。
第四场的时候,雷海为站在了擂台上。这一场,因为百人团答题的分数也高,雷海为虽然8题全部答对,依然没有胜出,但是,他没有灰心,终于在第九场闯过了追逐赛,进入了飞花令环节。他的对手是警察张战锋。尽管出了错,但能镇定自若。最终,雷海为有惊无险的战胜张战锋,进入决赛。
赛前,舆论普遍看好的,是雷海为的对手,第二季亚军得主,《诗刊》编辑、北大中文系硕士彭敏。雷海为对彭敏的评价是万夫莫敌。而彭敏则把雷海为比作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
记者:这一夫当关真的挡住了那么多人吗?
雷海为:确实对于彭敏而言,对手是谁不重要,他的对手只有一个人就是他自己。
记者:你怎么看待自己竞争对手的一个评价?
雷海为:我觉得他对我的评价还是有点过高了,扫地僧其实在武侠小说里面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其实我和彭敏实际对比差距还是挺大的,就像是当年孙刘联军三万对抗曹军八十万,差距太大了。
决赛采用抢答制,抢答正确得一分,抢答错误则对方得一分,先得5分者就是冠军。两位选手,紧紧盯着老师手中的画笔,当图画呈现出一座桥的形象时,彭敏首先按下了抢答器。然而,一座庙宇的关键线索出现了,彭敏意识到自己的抢答错误,送给雷海为一分。
第二道题,彭敏再次抢答。这个答案让在场的老师们目瞪口呆。因为董卿的问题是两句宋词,而彭敏说出的却是两句宋诗。此时,雷海为2:0领先。第三道题,两人都没有急于回答,因为图画中关键的线索并没出现,等待的过程中,雷海为首先按下了抢答器。
记者:我也觉得真的你的反应太快了就比如说,刚画出来那个窗户的时候,你就能马上念出来那个诗句?
雷海为:当时康震老师画了一个图,我想到的第一句是李商隐那两句诗,当时我还不太确定,但是后来他继续往下画,我能够感觉到有80%的把握了,因为前两题彭敏焦急地抢答,全都抢答错了,可能有些细节性的东西不会在最开始的时候给你画出来,所以你就继续往下看。
3:0雷海为领先。接下来的两道题,两人各得一分,比赛来到第六题,雷海为4:1领先,这个时候,雷海为只需要答对一题,就可以获得冠军。
雷海为:我没有刻意去想拿到这个冠军,只是把整个身心融入到这个答题当中,所以思维比较清晰没有混乱,像彭敏可能自己太着急了,然后思绪就有点乱了。
随着彭敏的回答错误,雷海为成为诗词大会第三季的冠军得主。
记者:对你而言这个外卖小哥的身份拿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这两个在很多人脑海里根本就划不上等号的两个身份。
雷海为:我如果站在一个第三者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也觉得是挺意外的,我一直认为那个奖杯摆在那个地方,最终捧走奖杯的人肯定是彭敏。
记者:如果真的用诗词来形容你当时的那种状态,你会用什么样的诗句来说?
雷海为: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记者:这是你当时内心的一种写照?
雷海为:对,其实每个人对自己期望值不一样,关键还是看你自己心态怎么去想,心态决定一切。
记者:但是真正拿到冠军之后你和彭敏之间还有交流吗?
雷海为:台上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他,后来跟他相互拥抱了一下,也没有什么交流,我觉得他需要的肯定是一个人静一静是最重要的。
诗词大会录制完成后,雷海为顶着总冠军的头衔回到杭州,遵守节目组的要求,绝口不提夺冠的消息,他戴上头盔骑上车,继续送外卖。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直到节目播出之后,他才与家人分享。
记者:这时候挺难受的,知道自己已经有了明确的一个荣誉和名次,但还不能和家人讲?
雷海为:一点都不能说,我的心情觉得还是比较平静的,如果你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你非常想去实现这个目标,一旦你实现之后会有一种欣喜若狂的那种感觉,但是如果这个目标本来不是你所期望的,你得到之后反而会觉得非常平静。
诗词大会冠军的光环和外卖小哥的身份并列在一起的时候,引来无数人的感慨,有的人看到各大媒体对雷海为的祝贺,感觉到了温暖,也有的人感觉到原来默默的坚持终有回报。也有的人关心,他的未来是否会因为冠军称号而有所改变。现在,雷海为还住在杭州租的房子里,这里的租金一个月700块钱,他还有两个室友。
记者:你觉得得了冠军之后,对你目前生活来讲没有办法地必须要发生一些改变?
雷海为:中国诗词大会之前,我就有一个想法,可能自己再在外面送一两年外卖积攒一点资金,自己去返乡创业,但是现在有更多的企业向我抛出了橄榄枝,想要我去他们那边工作,所以我会面临一个更多的选择。
记者:因为突然来了很多关注和荣誉给你,人是很容易发生情绪上变化甚至膨胀,但是有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光环褪去,人真的又会恢复到日复一日的平常。
雷海为:这不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吗?
记者:但人的心理会有很大的落差。
雷海为:我觉得我不会有落差,因为本来就是那样再回到那样,其实又有什么关系呢?
记者:但没有经历过人们不会有这种状态。
雷海为:你是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记者:不是吗?
雷海为:我想我肯定能接受这个过程的,我觉得我的心态实在太好了,我可以把一切都看得很淡,有时候事情过程比结果重要,有的事情结果比过程要重要,我既然有了这么一个体验的过程,还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呢?
【作者:】 【编辑:刘树源】 长沙晚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第二篇:雷海为的诗与远方杂文随笔
4月4日晚,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的现场,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逆袭战胜了北大硕士,《诗刊》编辑彭敏,夺得了总冠军。结果一出来,这个外卖小哥迅速成为了“网红”,也成了一个公认的励志榜样。
我以为,外卖小哥雷海为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平凡的,辛劳的生活中,用自己的坚韧与努力,打造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别样的“诗与远方”。
雷海为,出生在湖南洞口县。2001年,20岁那年,他中专毕业从老家出来。首先去深圳一家工厂做了半年电工,2002年跑到上海,先是在磁悬浮列车工地上做挖电缆的小工,后来又在洗车场做洗车工,在餐厅做服务员,还做过推销员。后来,又到一家礼品销售公司工作。2008年,因上海的公司改行,27岁的他来到了杭州。先做了老本行礼品销售,后因为不适应工作模式,又去了一家广告公司。2011年,快递业兴起时,他开始送快递,2015年,外卖行业兴起,他便开始了全职送外卖。
可以说,雷海为37岁以前的人生,一直是在东奔西突,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他看不到任何的“远方”,而在此之中,只有诗歌,给他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
因为父亲的关系,雷海为从7岁时开始读诗,上学后又被父亲强逼着背诗。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读诗背诗的习惯。自20岁离家,到如今在外漂泊17年,他总是随身带着一本《唐诗三百首》。
尽管物质生活并不如意,也一直未成家,但是在他看来,读读背背古诗词,就是他的“诗与远方”,就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一份生活的希望。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雷海为成功了!虽然他的成功,有幸运和偶然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努力,他的勤奋,他数十年一日的坚持精神。他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别人花前月下,在别人游山玩水,在别人看手机,玩游戏,打麻将的时候,他始终守住初心,与诗歌为伴。这一点,足够让人敬佩!
本来,雷海为在比赛结束后,还打算继续从事外卖的工作,但因为获得了总冠军,一下子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整天要应付各种拜访和采访,他已经没有办法继续外卖的工作了。
日前,当记者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时,他说,想回老家创业。做一份自己喜欢,能够带来快乐的工作。这样的话,会觉得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享受。是呵,什么是普通人的“诗与远方”?就是精神有依托,物质有保障,内心有快乐。看来,外卖小哥雷海为,头脑不仅能背诗,还足够的睿智,有远见。
在雷海为看来,诗歌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能够从中得到快乐。而远方呢,就是需要勇敢去追求的美好生活。他眼中的“诗与远方”,是如此的诗情画意,又是如此脚踏实地,让我们祝福他!
因为夺得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的总冠军,雷海为成为了众人皆知的“网红”。我以为,大家之所以如此关注他,一是出于对他励志经历的鼓励和肯定,二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重视,这是一种好的文化现象。是呵,我们所关注的,应该就是这种好现象,而并非某个人。因为,个体的成功,都具有不可复制性,而雷海为所谓的“诗与远方”,也不具有普遍性和导向性。
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该如何寻找自己的“诗与远方”呢?不管身在何时何地,立足当下,努力拼搏,永远保持希望,永恒追求梦想,就一定会拥有精神与物质和谐的,美好的“诗与远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雷海为一样,足够努力,足够幸运,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