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 诗歌鉴赏知识点(写写帮推荐)
诗歌鉴赏知识点
一、古诗词的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
1、咏诗怀古诗 特点:咏史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还有的咏诗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2)抒发昔胜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注意:咏诗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情感,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例题:赏析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里)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此曲中“山坡羊”是___________,“潼关怀古”是____________。(2)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the key:(1)曲牌名,曲题
(2)历史主题,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 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2、咏物言志诗。
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形式标志:(1)诗题中常含有“吟”“咏”“赠”“题”“赞”等字眼,如《咏柳》《石 灰吟》等。
(2)描写对象多是有特殊涵义和象征意义的动植物及其他一些自然事物,如梅 兰竹菊,琴棋,秋,月等。
思想情感主题
(1)托物言志,表达诗人的志士之悲,君国之忧,自叹身世的凄凉伤感之情;
(2)借物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人生迟暮,壮志难酬、命运多舛等落寞失望的心境;(3)借物明智,表明诗人不媚于俗、坚守正义、正道直行、清廉高洁、坦荡如砥的情怀节操。
(4)咏物言志,姐所咏之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注意: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例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
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the key:(1)枝叶繁茂、新叶翠绿、含苞未放
(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 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
3、写景·山水田园诗
内容特点: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 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形式标志:(1)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
(2)诗题中常出现“过”“行”“游”等字眼
主题情感:(1)归隐田园,寄情山水,抒发对自然的留恋和热爱之情
(2)描绘山川美景,表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现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注意:抓住景物特征,这类诗抒情上往往借情于景、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例题: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哪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嚣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 合一的境界。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爱莲,莲花象 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 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与杜甫《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 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 达了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爱莲,莲花象 征了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the key:B B
4、边塞征战诗
形式标志:(1)诗题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
(2)诗题常用乐府旧题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3)诗中常用意象:旗、鼓、干戈、号角、羌笛、胡笳、琵琶、长河、烽火等;
常用地名:楼兰、阴山、凉州、长城、玉门关等
主题情感:(1)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苦,连年征战的惨烈(4)抒发对穷兵黩武的怨愤,归家无忘的哀痛
(5)抒发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注意: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 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诊的事件、心理。
例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the key:(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包裹无门、壮志未酬 的悲愤。
5、羁旅思乡诗
内容特点: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 乡怀仁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生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等),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形式标志:(1)诗题中多含有“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行”“宿”“思” 等一类能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2)诗中多用“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
第二篇:诗歌鉴赏知识点
诗歌鉴赏知识点
收藏人:hadhy311
2013-10-22 | 阅:1 转:6 | 分享
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
来源 大中小
表1 考点说明
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物象、意象)
2、语言(炼字、诗眼、语言风格)
3、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行文结构)
考点
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思想内容(忧国伤时、志向抱负、人生感受、思乡怀人、离情别绪)
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2 古代诗歌形象考点典例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一、意象
1、《山居秋暝》王维
2、《北陂杏花》王安石
3、《次石湖书扇韵》姜夔
二、物象
1、《石灰吟》于谦
三、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形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东坡》苏轼
2、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江雪》柳宗元
《点绛唇》李清照
表3 古代诗歌语言考点典例
一、诗眼
《过香积寺》王维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二、炼字
1、炼动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炼形容词
《早发白帝城》李白
3、炼副词
《闺怨》王昌龄
《宫词》吴衍
三、语言风格
1、含蓄委婉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
2、婉约细腻
《雨霖铃》柳永
3、朴素自然
《山中送别》王维
《卜算子》李之仪
《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
表4 修辞方法归类
一、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1、明喻: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暗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借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4、博喻: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二、通感:就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可分为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
1、形容的通感: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2、比喻的通感: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三、比拟: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生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1、拟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拟物: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愿为双黄鹄,奋翅起高飞
四、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1、扩大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2、缩小夸张: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泄
五、借代:借用相关的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六、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1、结构:
a:严对: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宽对:对严式对偶的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2、内容:
a: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b:反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串对: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七、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八、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九、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十、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1、谐音双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语义双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十一、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1、句中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句间互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表5 表达方式归类
一、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1、顺叙: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倒叙: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插叙:自言本是京城女。
4、补叙:自经丧乱少睡眠。
二、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描写方式:
1、正面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汉乐府《陌上桑》前四句为正面描写,后八句为侧面描写。)
2、侧面描写: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茅檐低小,溪边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细节描写:
A、人物描写:
a、细节描写: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b、动作描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语言描写: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d、心理描写: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e、肖像描写: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B、景物描写:
a、声光色态: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b、视角方位: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栏杆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c、点面结合:广角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综合感官(视、听、触觉、):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f、形神兼备: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园—风荷举 C、场景描写: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三、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
1、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抒情主题是作者自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2、间接抒情:多数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借助于事,借助于景,借助于史,借助于物来表达。抒情的主体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他物。
A、因事缘情: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B、借景抒情:指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a、触景生情: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寓情于景:这类诗歌,往往只有景物,没有情语,情完全融于景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C、托物言志(情):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D、咏史抒怀(借古讽今):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有识之士,大都博古通今,对现实有较为深刻的体察,而他们又大多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感到生不逢时,生活在那个时代,心中积郁不满,但又不可说,特别是揭露时弊、指斥朝政更是不便于说,于是他们往往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寻求载体,以便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心田。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表6 表现手法归类
一、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二、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烘托包括两种,一是正衬,而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
1、正衬: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反衬: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映衬:弯弓征战做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三、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四、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赋:主要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明作者的态度。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比:把一物比作另一物。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诗经硕鼠》中把奴隶比作大老鼠。
3、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象征: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六、想象:人们在已有的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七、联想:有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食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处,二月春风似剪刀。
八、动静结合:文学创作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又属于烘托手法。
1、化动为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遥看瀑布挂前川
2、化静为动:两山排闼送青来
3、以动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动静结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九、虚实相生:这是古人论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文学作品在写到较为复杂的事情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是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
1、以实为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化虚为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望庐山瀑布》,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山,观其景,见其人,美不胜收,其乐融融,是虚写;梦醒后的所见和打算是实写。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前一句是实写,后一句是虚写。
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
十、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典故包括古代的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古代诗文中的名句等。古诗很讲究用典,因为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1、事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语典: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表7 章法结构
一、起承转合:古典诗词写作上的一种技巧。一般指对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四联在写作上的要求。一般来讲所谓“起”即开头(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开头两句,以下类推);“承”即紧承上句(联)的诗意,进一步描写或铺陈,要承接的自然紧密;“转”即意思的递进或转折,是指诗的内容宕开一笔,使诗歌内容更加丰富或境界更加开阔;“合”则是对全诗的收束,要对前面的描写起到收束的作用,要收得有力,并传达出诗的思想感情,一般要在此句(联)点出诗意或主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起:
A、开门见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B、托物起兴: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2、承:风高天急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转: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
问来人。
4、合:
A、直接抒情言志阐理(明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B、以景语结情语(暗结)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激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二、总分(分总):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的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三、并列结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四、层进结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五、对比结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六、意象组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只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七、重章叠唱: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八、伏笔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
九、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即在文章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用意都显露出来的写法。点睛之笔如用在诗词中的结尾,这种方法又常常成为“卒章显志”。
竹凉漫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莹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十、以小见大:即通过描写一件小事物,写出大境界,表现大主题。
1、以小景传大景之情:
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江中一帆顺江而下,可以想到江流滔滔不尽的壮观。)
2、以小事表现社会重大内容:
杜牧《赤壁》
3、以有限空间写无限空间:
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小的窗子里看见大的图景,别有无穷意趣。)
十一、抑扬:把要贬义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一方。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之分,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突出后者,强调后者。
1、欲抑先扬: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
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欲扬先抑: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表8 思想内容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穷兵黩武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春望》《月夜》
3、同情人民疾苦
《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上渔者》
4、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登楼》杜甫
二、志向抱负
1、报国无门功业不成壮志难酬的感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2、建功立业的渴望
《龟虽寿》曹操
《书愤》陆游
3、保家卫国的决心
《从军行》
4、山河沦丧的痛苦
《示儿》陆游
《过零丁洋》文天祥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涉江》屈原
三、人生感受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山居秋暝》王维
《过故人庄》孟浩然
2、昔盛今衰的感慨
《扬州慢》姜夔
《乌衣巷》刘禹锡
3、借古讽今的情怀
《江南春》杜牧
4、青春易逝的感叹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5、仕途失意的苦闷
《琵琶行》白居易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春夜喜雨》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四、思想怀人
1、身处羁旅的无尽愁思
《商山早行》温庭筠
《次北固山下》王湾
2、戍守边关的企望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渔家傲》范仲淹
3、独守空闺的思夫之情
《闺怨》王昌龄
4、思念亲友悼念亡人的悲痛之情 《忆九月九日山东兄弟》王维
《江城子》苏轼
五、离情别绪
1、依依不舍的留念
《渭城曲》王维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第三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文化常识
1、文体知识
1.1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
区别:唐以后,句数4/
8、字数5/7,双句尾字押韵、颔联颈联对仗(格式、词性相同,意思相关或相对)。
例:诗经(无衣、伐檀、硕鼠、蒹葭、采薇)、楚辞、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曹操、咏史、陶渊明、敕勒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1.2词
别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
特征:词牌名(与内容无关)、标题可有可无、一般上阕写景叙事下阕抒情议论
分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
流派:婉约——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豪放派——苏东坡、辛弃疾、范仲淹、岳飞、陆游
1.3曲
分类:小令、散曲、杂剧
特征:宫调、曲牌名、标题可有可无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2、作家:姓名字号、朝代、世称、风格流派、作品
3、课内名句
二、内容鉴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1、景物:季节时间、地区、花鸟鱼虫、山水日月、风云雨雪
2、场面:农事、战争、狩猎、祭祀、庆典、离别
3、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情感
三、主旨情感
1、忧国忧民
1.1对黑暗的愤慨
1.2对离乱的痛苦
1.3对百姓的同情
1.4对国家的担忧
2、建功报国
2.1建功立业的渴望
2.2报国无门的悲伤
2.3保家卫国的决心
2.4山河沦丧的痛心
2.5还才不遇、仕途失意、壮志未酬的悲叹
3、思乡怀人
3.1游子思家人
3.2战士思故乡
3.3闺妇思离人
3.4思友人
4、生活杂感
4.1山水田园的悠闲
4.2古今变化的感慨
4.3年华老去的伤感
4.4淡泊名利的志向
5、四季
5.1春:初春——生机——喜;暮春——短暂——悲
5.2夏:初夏——暖和——闲;仲夏——炎热——烦
5.3秋:初秋——丰收——喜;暮秋——凋零——悲
5.4冬:严寒无生机——悲;严寒有生机——喜
四、意境
1、雄浑扩大,深邃悠远:江河湖海、山林平原、大漠星云、国家历史
2、小巧玲珑、精细秀丽:花鸟鱼虫、星月小物
五、手法
1、时空关系: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移步换景
2、动静关系: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无声衬有声
3、虚实关系:古今、未来现在、远近、想象眼前
4、情景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5、联想——想象,比喻——象征,用典——引用(化用),对比——类比,白描——比兴
六、语言鉴赏
1、字词鉴赏
1.1凝练性:准确/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1.2抒情性:传递/烘托/流露/突出了作者/某人的……
1.3音乐性:使文字富有节奏感/流动性
2、修辞鉴赏
2.1描绘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对象……的特征
2.2结构类:对偶、对比、排比、反复
突出了……的特征/主旨,强调/渲染了……的感情,使文章更有气势
2.3表达类:反问、设问
增强语气,引发读者兴趣/思考
3、句型鉴赏
3.1整散结合:于整齐中加入变化,使语言流畅而有气势
3.2长短结合:增强节奏感
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姑且一试。题就不答了,山东和上海的答题思路不全相同,例如第二题的答案有一个得分点是“孤舟是全诗的线索”我就不赞同。以我的思路解这首诗分四步。第一步解题目:对题目做断句,吴松/道中/二首,有意义的词是“道中”,由此生发出的情感可能有思乡和建功立业的雄心。第二步解作者: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跟苏轼一样仕途坎坷。第三步解注释,这首没有,跳过(有注释要特别注意对背景、生平和典故的注释)。第四步才是读诗,抓诗眼。所谓诗眼,就是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这首诗的诗眼是“孤”。第五步解意象,找找能反映诗眼的意象,例如雨潇潇、叶飘、雁、征帆、霜月。这些意象组合起来,这首诗要表现诗人在路途上思乡是基本无疑了。在考手法上山东卷这篇是考的简单了——分析“孤帆”意象对教育大省山东的考生来说简直送分。至少也得考第一句的“虚实结合”手法。
第四篇:高中诗歌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诗歌鉴赏常考知识点归纳
一、常考意象及其含义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二、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1.辽阔、壮阔、宏阔、开阔、壮丽、高远、深远、雄浑、苍莽、渺茫
2.细腻、朦胧、优美、缠绵、恬静、幽美、幽静、幽清、静谧、宁谧、明净、清新
3.繁华、热闹、喧闹、喧嚣、明媚、清丽、和谐、富有生气、生机盎然、生机勃勃
4.清冷、暗淡、阴沉、凄清、萧条、萧瑟、荒凉、冷寂、空寂、寂寥、苍凉
意象意境型试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即可。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分类汇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二)描写手法:
正侧(正面、侧面,正侧结合)
虚实(以虚写实、以实写虚、虚实结合)
动静(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点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方位(远、近、高、低、俯、仰)
细节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
绘形、绘声、绘色
白描、渲染、烘托、衬托(正衬、反衬)
(三)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怀古伤己)
(四)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比、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叠字、通感、用典等。
(五)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欲扬先抑、铺垫、伏笔、层层深入、过渡(承上启下)、重章叠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六)其它手法:联想、想象、以小见大、赋比兴 表达技巧型试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先准确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明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个手法或技巧表现的内容;(说内容)
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的作用,即塑造出了怎样的形象,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表效果)
四、人物形象概括常用术语
1、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将士形象;
2、历经坎坷、矢志不渝的志士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寂寞愁苦、百无聊赖的思妇形象
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文人形象;
6、漂泊不定、客居他乡的游子形象
7、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儿童形象;
8、沉稳睿智、温和慈祥的老者形象
9、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爱国者形象;
10、辛苦劳作、淳朴善良的劳苦者形象 人物形象类答题步骤:
1、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
2、结合诗作简译相关语句,分点说明、概括;
3、总结形象意义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五、语言风格常用术语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平淡质朴、华美绚丽、委婉含蓄、婉约细腻
明快简洁、悲壮慷慨、雄奇豪放、沉郁顿挫、通俗易懂 语言特色型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六、炼字——常考词性及其表达效果
1、动
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写活画面,传递感情。
2、形容词——形象特点,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3、色彩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
4、叠
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5、数
词——具体真实,符合情境,夸张、渲染、以小见大。炼字型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七、常考情感归纳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情感型答题步骤:
第一步:点出作者的情感;
第二步:通过什么来表达情感(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第三步:表达情感的方法。
归隐田园
第五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整合
目击众神死亡的原野上野花一片
专项训练二 诗歌鉴赏
知识点整合
一、诗歌题材
1、边塞诗
(1)讴歌边塞风光、抒发壮志豪情。
(2)表现战士勇于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3)揭露战争的残酷,表达对战争的厌恶。(4)边疆战士对家乡的思念,边塞生活的凄苦。
2、山水田园诗
(1)
讴歌自然风光,表现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2)
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真谛,借山水阐释人生观(豁达、达观)(3)
表现诗人的隐逸情怀,与世无争,抒发恬适的生活乐趣。(4)对世俗、现实的不满,壮志难酬、愤懑不平。
3、怀古咏史诗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之感,悲叹王朝覆亡,批评当朝无能,劝诫后人。
(2)怀古伤今,借古人类比或对比自己,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情,批评当朝不重用人才。
(3)赞扬古人功绩,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与雄心。
4、即事感怀诗
(1)思乡怀人:羁旅行役之愁,在外思亲,边关思乡
(2)闺中怀人:对在外(戍边)丈夫的思念,春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伤。(3)离别送别:羁旅行役之愁,依依惜别之情,坦陈心志、表达别后思念,对友人路途的担忧,勉励安慰。
(4)生活杂感。
5、咏物言志诗
(1)托物言志,讴歌此物高洁品格,表明志向。(2)借物抒怀,借某物抒发现实感慨。
二、艺术技巧
目击众神死亡的原野上野花一片
三、诗歌语言
质朴自然,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壮阔,豪迈奔放,沉郁顿挫,绚丽飘逸,旷达洒脱,悲慨凄怆。
四、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1开篇写景○2点明时间集结○3点题,照应上下文,对比○4手法○5写了...内首句写景:○6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接下来的抒情做铺垫○7表达...情感 容,有...特点○炼字题:字义+句意+手法修辞+情感+效果 炼句题:手法+内容+情感+效果
人物形象:描绘了一个....的人物(不一定是诗人!)+分析+人物情感 行文思路:先描绘...再描绘....最后抒发...语言特色:词语概括特点+具体分析+效果
总之,在诗歌鉴赏中,时刻记住手法内容情感效果四要素!
目击众神死亡的原野上野花一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①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②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
③④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出任江宁知府之时。金陵系六朝古都,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东晋、宋、齐、梁、陈亦先后在此建都。北宋时期,这里依旧一派繁荣气象。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
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这首诗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4分)
(2)简要赏析三、四两句的主要表现手法(6分)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任四会县(今属广东)县令。②蕲:求。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此处的典故说明黄几复具有杰出的政治才干。
目击众神死亡的原野上野花一片
1.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3分)
2.请赏析“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主要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4分)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行色匆忙。②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③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1)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
(2)“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3)结合词句,分析词人在下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玉楼春 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目击众神死亡的原野上野花一片
(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3分)
3.请简析下阕后两句的妙处。(4分)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百草烂死,而决明独鲜,可入药。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5分)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