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盛世危言文白翻译-郑观应-道器
《盛世危言·道器》—— [原文] 《易·系》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盖道自虚无,始生一气,凝成太极。太极判而阴阳分。天包地外,地处天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者,是也。由是,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间名物理气无不罗括而包举。是故,一者奇数也,二者偶数也。奇偶相成,参伍错综,阴阳全而万物备矣。
故物由气生,即器由道出。《老子》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昔轩辕访道于广成,孔子问礼于老氏,虞廷十六字之心传,圣门一贯之秘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盖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天地有中,人亦同具。秦汉以降,群言淆杂,大抵失中之旨。《大学》云:“止至善。”止此中也。《中庸》云:“得一善则拳拳服膺。”服此中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此中国自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以来,列圣相传之大道,而孔子述之以教天下万世者也。
夫道,弥纶宇宙,涵盖古今。成人成物,生天生地。虽《中庸》《周易》已详,要非俗儒所能知,亦非后天形器之学所可等量而齐观也。《易》独以形上形下发明之者,非举小不足以见大,非践迹不足以穷神。自《大学》亡“格致”一篇,《周礼》缺“考工”一册,古人名物象数之学流徒而入于泰西。其工艺之精,遂远非中国所及。盖我务其本,彼逐其末;我穷事物之理,彼研万物之质。秦汉以还,中原板荡,文物无存,学人莫窥制作之原,循空文而高谈性理。于是,我堕于虚,彼征诸实。不知虚中有实——实者,道也,实中有虚——虚者,器也。合之,则本末兼赅;分之,则放卷无具。
昔我夫子不尝曰:“由博返约”乎?夫博者何?西人之所鹜格致诸门,如一切汽车、光学、化学、数学、重学、天学、地学、电学,而皆不能无所依据,器是也。约者何?一语已足包性命之原而通天人之故,道是也。今西人由外而归中正,所谓由博返约。五方俱入中土,斯即同轨、同文、同伦之见端也。由是本末具,虚实备,理与数合,物与理融,屈计数百年后,其分歧之教必寝衰,而折入于孔孟之正,趋象数之学。必研精而潜通乎性命之枢纽,直可操券而卜之矣。《新序》曰:“强必以霸服,霸必以王服”。恭维我皇上,天亶聪明,宅中驭外,守尧舜文武之法,绍危微精一之传。诚使设大小学馆,以育英才,开上下议院,以集众益,精理农商,藉植富国之本,简练水陆,用伐强敌之谋,由强企霸,由霸图王,四海归仁,万物得所,于以拓车书大一统之宏规而无难矣。[译文] 《易经·系辞》中说:“道是在形质之上、非形质的东西,器是有形质的东西。”道来自于虚无,开始的时候形成一股气,这种气凝结而成为太极,太极分为阴阳两部分。天在地外包着地,地則处在天的包围之中。阴的里面包含着阳,阳的里面包含着阴,这就是《易经》中所说的“一阴一阳就是道。”从此以后,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无不包罗进去了。因此,一是奇数,二是偶数,奇数和偶数融合在一起,参差交错,阴和阳全都有了,万物也都具备了。所以说,万物皆由气生,也就是说器由道出。《老子》上说:“无名,是天地的原始;有名,是万物的根本。”过去黄帝去向广成子问道,孔子向老子问礼,虞廷传十六字的心法,这是圣人一贯的秘旨,从天子到一般的平民百姓都是一样的,都是以修身作为根本,人是在天地之中产生的。天地有一个中心,人也是这样。秦汉以后,各种言论淆杂而混乱,往往有失中正之旨。《大学》中说:“止于至善。”就是止于中和。《中庸》中说:“颜回看到别人的一点好处,則衷心地佩服。”他所佩服的也是中庸之道。达到中和以后,天地就有序了,万物就孕育出来了。这是我们中国自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武王以来,列代圣人相传下来的大道,而孔子則转述这种大道来传教于天下万世。
道,包涵宇亩古今,既能成人成物,又可生天生地。即使《中庸》、《周易》已有详细的论述,但毕竟不是一班俗儒所能通晓的,也不能和后天的形器之学等量齐观。《易经》单单以“形质上的”和“形质下的”来阐发,是因为不列举小的不足以展示大的;不图写形迹,难以穷尽其精神。其从《大学》没有了“格致”一篇,《周礼》缺少了“考工”那一册,古人名物象数的学说便流传到了西洋。于是,他们工艺制作的精妙,已经远远不是中国所能达到的了,我们注重的是事物的根本,西洋人追求的是事物的末流;我们穷研事物的义理,西洋人則穷研形事物的形质。秦汉以后,中原一带动荡不安,文物无存,学者们没有人去研究制作方面的原理,只是凭空高谈所谓的性情哲理。于是,我们堕于务虚,而西洋走向务实。其不知虚中有实——实是道;实中有虚——虚是器。虚实合在一起,本质和末流都包括了;分开,則失之偏颇。
孔子以前不是说过“由博返约”的话吗?什么是“博”?西洋人所从事的格致学,如一切汽学、光学、化学、数学、重カ学、天文学、地理学、电学等。都是不能无所依据而凭空进行的,属于器用一类。什么是“约”?一句话足以概括性命的本原,通贯天界与人间的联系,属于性理一类。如今。西洋人由偏外而归于中正,就是由博返约。五州四海的学术思想流入中国,这就是统一车轨、统一语言文字、统一思想伦理的开端,这样,本末与虚实具备,性理与象数、物理融合。屈指算来,几百年后,中西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一定会漸渐衰落。而折中孔孟之教和西洋象数之学在一起。研究象数之学,一定要精研贯通性理学说这一枢纽。这样,穩橾胜券就是预料之中的事了。《新序》中说:“强者必须用覇者来降服,霸者必须用王者来降服。”我大清皇帝,天资聪明,运筹唯幄,决胜千里,恪守尧舜文王武王传下来的法典,继承高深精一的品质。果真能设立大小学堂,来培育英才。设置上下议院,来集思广益,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搞农业和商业,作为富国的根本,精简训练水军和陆军作为讨伐强敌的策略,由强盛而达到称霸列强,由称霸列强而达到统一天下,四海归于仁爱,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宿,这样,实現大一统的宏伟蓝图就不是什么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