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韩城党家村:刻于砖铭于心的家训
陕西韩城党家村:刻于砖铭于心的家训
陕西韩城党家村:刻于砖铭于心的家训
党家村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是国内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之一,被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民居瑰宝”。
党家村建村距今680多年,主要是党、贾两族居住在此,320户人家,1400余人。全村占地约一平方公里,现存120多座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文笔塔、哨楼、牌坊等建筑,青砖灰瓦、鳞次栉比,瓦屋千宇、不染尘埃。
党家村整体建筑群典雅精致且富含人文艺术气息,鲜明的建筑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珠联壁合、交相辉映。砖雕、石雕、木雕堪称党家村民居建筑中的精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刻在青砖、门楣上的家训更是让人们在欣赏赞叹书法艺术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实地感知、感受到做人做事的哲理。
2001年6月,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3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被列入全国六大重点保护利用古村落。党家村家训
走进党家村,家家户户正对大门的照墙、厅房两侧墙上、大门门楣上都刻有党家村祖先留给子孙的处世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不仅书法考究、雕工精美,更蕴含着深刻哲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反映了主人的修养与追求,成为了党家村世代相传的家规家训。
党家村家训形成于明清时代,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有26则,如“读圣贤书,立修齐志;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居家有道惟能忍;处世无奇但率真”等,从修身、处世、兴教、耕读、诚信、清廉、治家、报国等方面为自己和后代子孙立下严格的规矩,警戒自己,教育后人。
党家村家训的一大亮点是与民居建筑融为一体,让子孙时时看得见,注意得到。家训语言通俗易懂,稍通文墨的家中妇孺老少,都能容易理解接受,从而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传承良好家风。
●视频脚本
陕西韩城党家村:刻在青砖上的家训
当波涛汹涌的黄河流经到这里,奔腾的黄河水破“门”而出,给我们留下一个鲤鱼跳龙门的古老传说。
这里,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故里,一部恢弘巨著《史记》,名扬天下。
这里,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韩城。
韩城位于陕西省东部。就在它的东北方向、一座完整地把建筑与传统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古民居村落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就是享有“民居瑰宝”美誉的党家村。青砖家训 独具魅力
公元1331年的一天,一个叫党恕轩的人,只身从关中朝邑(今属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来到韩城一个叫东阳湾的地方,靠种庙田糊口。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站稳了脚跟。终于,他的孙子党真不负厚望考中了举人,从此党家人丁兴旺、家道昌盛,此地遂被命名为党家村。后来党贾两姓联姻,共同生活在这里,两大家族甘甜共济、共谋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世界“民居瑰宝”美誉的党家村。
走进党家村,扑面而来的,是错落有致、精美绝伦的中国明清古民居,青砖灰瓦、鳞次栉比,瓦屋千宇、不染尘埃。但更让人感受深刻的是,在每家院落墙壁的青砖上,都镌刻着富含哲理的家训。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新科:
党家村的这个家训,有着非常独特的形式,它集书法、雕刻、建筑于一体,和那种家谱、书信、著作这样一些家训有很大的不同。
住宅院落墙壁上镌刻的这些家训,让整个村落都浸润在了传统文化和伦理教化的氛围之中。鲜明的建筑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交相辉映、珠联壁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祁嘉华:
尤其是从那个坡上边来俯瞰整个村落,你会发现它是有层次的、有主题的,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文化气息。
家不仅仅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地方,还是一个育人的地方,党家村人把育人看得很重。所以,他们在建造房子的同时,就把家训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祁嘉华:
把家训放在正房两侧山墙的延伸部位,这个位置,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是长辈、还是小辈,进出之间转身回眸之间都能看到,它追求的就是这么一种在不知不觉当中的耳濡目染。
在自家院内,家训就像一面面镜子,时刻照着自己,让一代又一代人受到熏陶,从而完成对良好家风的传承。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新科:
实际上这些家训是凝结了他们家族先人的智慧、做人处事的道理,也体现了他们自身的追求和价值取向。
党家村人不但把家训凝固在青砖上,他们还认为每家雕刻精美的门额题字如“诗书第”“清白传家”“安详恭敬”等也是一种浓缩的家训,同样启迪后人。可以说,党家村的砖雕家训和门额题字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将传统道德与做人准则表达得淋漓尽致。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薛养贤:
我们看党家村家训的时候,如果从书法的角度去观察,你会发现这些青砖上、门额上家训的书体基本上以楷书或者行楷为主,它就相当于我们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要着正装一样,有一种礼仪的仪式感在里面,凸显出家训对后人“守正”和“规矩”意识的教化。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新科:
雕刻在砖上、门额上的家训,在庭院里边天天可以看到,那么对于家里边的无论年长的或者年少的,实际上每天都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时时刻刻按照家训做人做事。所以这样一种独特的家训,我觉得可能在这个中国家训史上也是要特别地去写一笔的。兴文从教 修身齐家
读书,是党家村人的传统。例如家训中说到:“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志欲之前,惟以诗书为先务”,就是要求后人多读书、读好书、明事理、有作为。
党家村人自古以来一直践行着重教兴学的理念,先后在村子里兴办私塾达七所。在党家村的东南角,还专门修有一座六角型的六层文星阁,其意就是“文星高照”,期望党家村多出人才。从道光至光绪六十年间,村里中了五个举人,一个拔贡、一个进士,仅光绪一朝就出了44个秀才。当时村里不足百户,半数家庭取得了功名。
党家村的贾乐天,曾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举人,民国时期,他致力于韩城的文化教育事业,勇于兴利除弊,传播新潮思想。他曾创办《龙门报》,主编《韩城乡土志》,还创建了韩城第一所女子小学并担任校长。
韩城市新城区第四中学教师 党文超:
我生在党家村,长在党家村,有一条家训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它就是“读书成家之本、循礼保家之根”,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它教会了我怎样读书,怎样明理。作为一名老师,我也将这条家训的道理,经常讲给我的孩子和学生。
书画是党家村人的传统文化生活,门楼上自拟的对联、厅房内高悬的祖上牌匾、厢房墙壁上的字画、书架上收藏的古书,这些无处不在的文化元素,构成了党家村一幅穿越历史的生活画卷。
可以说,党家村人人都有读书习字的传统习惯。在家训的耳濡目染中,他们规范着自己的言行举止,知书达理,谦和礼让,村民们悠然自得、其乐融融。德行天下 清正廉洁
贾氏族人虽比党氏晚定居党家村,但甥舅之亲,犹如两条溪流先后从不同方向流进党家村,汇聚成河。他们共同诚信经营,为后世积攒下淳厚的祖德和殷实的家业。
“和为贵”、“谦受益”、“行事要谨慎、存心要公平”这一条条做人的准则,教化了党家村人。由于懂得做人与做事的道理,无论是在家置田务农,还是外出经商,他们都能做得风生水起。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新科:
党家村的这样一种家训,他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体现的内涵就是以儒家的一种思想道德标准来要求家族的人。
富裕后的党家村人秉承“富润屋、德润身”的古训,并没有因为富裕而自骄,住在本村的,进入仕途的,都保持着家训“傲不可长”“居莫若俭”的作风、即便是进士之家、太史之第,也没有特别显赫的豪宅,这种“薄味养气,守清养道”的品性,为众人称道。
党氏17世祖党蒙,清光绪二年考中进士,在任刑部主事时,公正不阿,唯恐有冤案。曾任钦差赴山东查办贪案,秉公执法,拒收贿赂。依律查处贪官污吏数十人,刚正名声震动京师,朝廷御赐“清廉正直”牌匾。
党蒙晚年曾任云南临安、东川、顺宁、浦耳四府知府,任期内勤政爱民、两袖清风。他的那种勤勉正直、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一直被族人引以为傲。勇于担当 家国情怀
一代代党家村人,在家训的熏陶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良好家风,处处体现着党家村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至今在韩城仍流传着许多党家村人行善积德的故事。
明代党家村人党孟辀,为人忠义。公元1555年,韩城遭灾,党孟辀当众把穷人借他的200余石粮食的借据现场焚毁。他还曾拿出纹银300两周济无力交纳税赋的人。时人赞其为“党义翁”。
在党家村,还有这样一条家训:“国则思忠,家则思存,民则思信,为人之根本也”。党家村人深知,家国两相依,有国才有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党家村人前赴后继,仅仅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党家村,先后有六十多人从军,父子、兄弟齐上阵,战士、将军勇杀敌。党家村的贾自温就是一位勇杀日寇的“大刀队”名将。
国民革命军38师副长贾自温之孙 贾尚元:
我爷爷贾自温,冯玉祥部下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副师长,正师长是张自忠。在喜峰口战役中,组织了五百多人的大刀队,冲向敌人,血战了七天七夜。
八年抗战中,平型关大捷、凇沪会战、缅甸远征、血战台儿庄等著名战役,都有党家村好男儿的身影,其中十六名党家村将士血洒疆场、精忠报国。代代相传 泽被后世
党家村家训里面所包含的人生哲学,犹如一盏盏指路明灯,影响着村民的生活态度,他们遵循着家训教诲,修身养德、诚实做人、与人为善、勇于担当,这就是党家村人的立身之本。
党家村党氏族人 党建民:
我们党家村的家训就是让我们做一个诚实的人。
党家村党氏族人 党梓宁:
我们党家村的家训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好好读书。
党家村家训处处体现着平等、尊重、谦和,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自身蕴涵的礼让、和平、秩序、宁静的东方人文精神与道德理想。
如今,被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活化石”的党家村,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不仅依然居住着世代相传的党、贾族人,而且古村落里刻在青砖上的家训己成为人们旅游参观的亮点。
女导游教外国游客:
安详恭敬。
外国游客学说汉语:
安详恭敬。
广东游客:
我是从广东过来的,来了以后发现这里古建筑保存得非常的好,此外那个刻在青砖上的家训也蛮有意思的,我就想把它们拍下来,带回去让我的小朋友也记住,让他学习学习。
好的家训家风体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对荣誉的珍惜,对国家的贡献,对人类的关怀。党家村的家风家训已深刻诠释了这些内容,它让我们感知到血脉中的传统文化基因,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党家村人浓浓的家国情怀。
家训是根、是枝,家风是花、是果。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的价值缩影。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国家兴。党家村的家训不仅融入到党家村每个人的血液里,更以它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向外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党家村家训摘编
重读书
读圣贤书,立修齐志。
【译文】
诵读圣人贤人的书籍,确立修身齐家的志向。
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福。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译文】
古往今来多少名门世家,没有不追求积攒福份的;天地之间最受赞赏的人品,还要数攻读圣贤留给后世的诗书。
思孝安家国,读书教子孙;
【译文】
一心想着孝顺、履行孝道,让家庭安宁、国家安定;读好圣贤经典,用诗书教育好子孙。
要门庭显,必须积德;求子孙贤,还是读书。
【译文】
要想让家族的名声显赫,就一定要多做好事;要想让子孙有德有才,就要让他们多读诗书。修身心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
【译文】
说话要有教养,举止要合规矩,白天要有作为,晚上要做反思,呼吸间要注意修养,眨眼间要保存善心;欲望要小,志向要大,智慧要圆通,行为要方正,本领越大越好,但不要什么事都管。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
【译文】
傲气不可滋长,欲望不能放纵,志向不应过满,享乐不能无度;举动要有礼貌,居家最讲俭朴,品德重在谦让,办事先宜求教。
薄味①养气,去怒②养性。处抑③养生,守清④养道。
【注释】
①薄味:饭菜的味道不浓,指比较简单朴素的饭食。
②去怒:让怒气消失。
③抑:受压抑的处境。
④清:公正清廉。
【译文】
粗茶淡饭能陶冶人的气质,抑制暴躁能涵养人的性情;身处困境能磨练人的品德,坚守节操能保住人的道义。务勤俭
贫穷宜固守,富贵莫兴狂;勤俭立身本,谦和处世方。
【译文】
身处贫穷境地,也应牢牢守住节操,发财得势后更不能放纵猖狂;勤俭是做人的根本,谦逊温和是处世的良方。
守祖宗一脉真传①曰勤曰俭;教子孙两条正路惟②读惟耕。
【注释】
①真传:祖宗传给后代最要紧的话。
②惟:同“唯”,只是。
【译文】
谨守祖宗留传下来的紧要话,勤苦、节俭;教诲子孙要走两条正当的人生道路,读书、耕作。
创业维艰,祖父备尝辛苦;守成非易,子孙宜戒奢华。
【译文】
创业是件艰难的事,祖辈父辈为此尝尽了辛酸苦辣;守业也非常不容易,子孙后辈最应戒除的要数奢华。善待人
在少壮之时,要知老年人的心酸;当旁观之境,要知局内人的景况;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
【译文】
在青年壮年的时候,要理会老年人心中的酸涩;在身处局外的情境下,要体会身处局内者的艰难;处在富裕高贵地位的时候,要了解贫穷弱势者的苦恼;在安宁快乐的场合,要知晓身患苦难者的病痛。明礼义
居仁为本务,由义乃长康。
【译文】
秉持仁厚,这是做人的根本;遵循大义,人生之路就会绵长安康。
存忠孝心,行仁义事。
【译文】
心存忠臣孝子的意愿,去做仁人义士的事情。宜思远
富时不俭贫时悔,见时不学用时悔;醉后失言醒时悔,健不保养病时悔。
【译文】
生活在富裕中不知节俭,到了贫穷时一定会后悔;见到知识技艺没有及时学习,到了需要用时一定会后悔;喝醉酒必然会说不该说的话,到了酒醒时一定会后悔;身体健康时不注重保养锻炼,到了患病时一定会后悔。
●采访札记 民居瑰宝 家风浓郁
夏秋交替之时,正是享有盛名的韩城“大红袍”花椒成熟的季节。我们就是在这种香喷喷、麻酥酥、沁人心脾的味觉中走进韩城党家村的。
站在村头的山坡上,党家村就像一艘帆船,村头的文星宝塔就是起帆的桅杆,周围茂林繁叶,随着秋风微动,好似帆船泛起绿浪,正在塬上向着远方航行。
党家村的美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令人叹为观止。完整的古民居村落,融建筑艺术、传统文化、人文精神、自然环境于一体。680多年来,村里党、贾两姓人,设计建造,保护了这座“民居瑰宝”。120多座四合院鳞次栉比,优美古朴的碑、塔、楼、阁、古井、古祠、古寨等独具特色。但最让我们佩服的还是先辈们镌刻在每家院子青砖上的那些家训格言。他们提前把字制作在砖胚上,然后烧成成品砖,再把它筑造在每家庭院最显眼的地方,这一条条家训也成了四合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凝固在那里,代代相传。它所形成的文化景观,如春雨润物般点点滴滴地渗透进后世子孙的心田。
熟读党家村青砖上的家训,让我们知道党家村人的先辈把自己在生活中悟到的为人之道、处事之理、修生之法、养性之规,以家训的形式刻于大门庭院醒目之处,就是要子孙时时获取教益。每一副家训题刻,都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诲孙教子篇章。这些家训所透露的不仅是祖辈对人生的理解,更是一颗崇尚高洁的祖辈之心。
如今的党家村,古色古香的古民居在凝固住一段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合着时代的节拍,充满着时代的朝气。先祖遗留下来的淳朴民风已经浸透在古民居的青砖灰瓦上,体现在了今日党家村人的言行举止里。
留住在党家村的村民热情而友好,待人彬彬有礼。在党家村即使是荷锄而立、年逾八旬的老农,与你交谈起来,也常常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老人们信口拈来的对联以及挥洒自如的书法,不仅逢年过节时让高屋门楼锦上添花,更以其深邃的内涵使观者品评深思。
岁月不语,自有其言。穿行在历经沧桑的巷道上,沐浴在这典雅浓郁的文化气息中,不禁感慨党家村何以能历经数百年却仍保存如此完整?回望院舍墙上的那些家训,字迹斑斑驳驳,却似乎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专家观点
高建群: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的“民居瑰宝”
党家村村落的形成、文化的发展始于宋朝,兴盛于明清。那个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宋明理学自上而下深入民间百姓。党家村的家规家训就是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出现的,每家门前写的对联、牌匾,墙砖上刻的名言警句如“仁义礼”“执信”“忠孝传家”等都打上了儒家文化深深的烙印。
党家村的人一些是务农,还有一些会经商。经商的传统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党家村临近黄河中游重要渡口金子渡,这里过去是大的经商码头,商业氛围浓厚,受此熏陶,党家村人也有比较强的商业意识。然而,无论是务农还是经商,党家村人始终秉承“贫穷宜固守,富贵莫兴狂;勤俭立身本,谦和处世方”的家训,仁义传家。时至今日,党家村人还在这里勤恳劳作、繁衍生息。
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什么能够一直延续,代代传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深厚。从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到一个村子、一个乡镇,从个人到群体,从乡村到城镇,都是文化保存传承的载体,保证了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党家村就是这样一个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村落,充满了文化的正能量。整个村落设计布局紧凑、建筑做工精细、风貌古朴典雅,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刻在青砖上的家训与民居建筑融合一体、交相辉映。岁月的沧桑可能会让青砖上的字迹变得斑驳模糊,但家训的深刻哲理没有在党家村人的心中褪色,而是在一代代的言传身教中经久流传。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高建群)祁嘉华:古村大智慧 党家作管窥
古村落往往保留了很多中华文化的内容,因为这里是百姓休养生息的地方,浓缩着与百姓有关的所有信息;这里还是传统社会稳定发展的保障,社会发展必须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均出自这里。在一定程度上说,一处古村落就是一个地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是我们寻找祖先生存智慧,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活教材。
党家村是陕西韩城地区的古村落,村落中的文化信息十分丰富:
村庄的选址。党家村位于黄土沟壑地区,左右有土塬,远处有山脉,是一个相对低洼的地方。关中的降雨多集中在夏天,而且容易出现暴雨,68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地处低洼的党家村并没有被雨水或山洪冲毁。说明党家村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排水系统。
院落的设计。四合院在我国十分普遍,北方地区有,南方地区也有。北京的四合院讲究开阔,院子里正房、两厢、倒座房呈正方形状分布。比较起来,党家村的四合院则是狭长的。正房居中,左右厢房相对而立,院子的进深很大,但宽度并不大,使得整个院落成矩形分布。这是党家村的一个特点,这样的布局,可以少占用耕地,提高院落的保温性,拉近人与人的关系,很适合渭北高原地区的生存环境。
村子的布局。从高处鸟瞰党家村,会发现整个村子有层次、有主题,有很讲究的规划。比如说,村子里最高的房子是祠堂。在农业社会,村子往往是血缘宗亲的聚集地,祠堂是供奉祖先的地方。有祠堂就有祖先,有祖先就有根脉,有根脉就有生机。因此,将祠堂建在村子的核心部位,体现了党家村人崇祖敬本的情怀。
除了整体布局设计上体现出来的智慧,作为一个几百年生生不息的村落,党家村的不少细微之处也充满了文化内涵。
党家村的“惜字炉”。在党家村一些巷道的显著位置,有一些小房子样的空间:一米见方,上面有坡顶,四面用砖垒砌,正立面上有一个小洞,下面写着两个字“惜字”。耕读持家是党家村人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耕”为获得衣食之源,“读”不仅是读书,还要习字。在习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写错、写坏的情况。对初学者来说,往往从临摹大家开始。这种有字之纸不能随便乱丢,更不能踩踏或扔进垃圾箱,而是要把它们放到“惜字炉”里烧掉。这个细节不仅反映了党家村人严谨的学习态度,还反映了党家村人对文化的尊重。
党家村的“家训”。所谓“家训”就是祖上给后人留下来的经验之谈,是人生之经典,足以成为后人安身立命的“座右铭”。党家村的家训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是大门上,以匾额的形式出现,如“耕读”、“大夫第”、“耕读第”等等,昭示家庭的生活准则;二是墙体上,以砖雕的形式将凝练的文字镶嵌在墙上,面积更大,内容更多。例如“行事要谨慎,谦恭节俭择交友;存心要公平,孝第忠厚择邻居”等,强调做事要谨慎、为人要公平的原则;例如“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等,告诫后人居安思危、将心比心的重要。门额上的文字是一种提示,告诫家人要时时以此为本;墙体上的文字是一种教诲,使人们在品读之中得到启示。从这里不难看出党家村当年以家育人、教化文明的传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祁嘉华)薛养贤:书法基点之上的家训表达
如果站在书法的立场去观察党家村的家训,会发现这些家训字体都是从古代书法大家的字帖中临摹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家村读书人的视野也是相当开阔的,他们取法甚广:既有学习颜真卿的,也有学习王羲之、黄庭坚、赵孟頫的。尽管从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当中不能够直接看出它们的原型,但是透过细节,依然能够知道它们是学有所本,绝对不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党家村家训所选的书体基本上以楷书、或者行楷为主,它就相当于我们要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要着正装一样,有种仪式感在里边。此外,党家村人在学习古代这些大家书法的时候,都钝化了线条的棱角感,加粗了线条的质感,在这些字里边普遍透出了一种端庄、温和、典雅、从容等一些在我们人身上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
党家村的家训,可以说是陕西韩城村落家训的一个典型代表。记得小时候,我在各家的门头上都可以看到类似于家训的词语,尽管当时我们不完全懂它的内在含义,但是我们在平时的行为活动过程中,低头抬头都常常看见这些家训,并且会时时受到家里老人的教导,现在回想起来,它实际上是家训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具体化。通过平时细小的生活环节让我们把深刻哲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薛养贤)张新科:天天耳濡目染 时时鞭策警醒
党家村的家训形式非常独特,它集书法、雕刻、建筑为一体,和家谱、书信、著作类家训很不相同,这种家训具有独特的魅力。
党家村的家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镌刻在门楣上的,字不多,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长的有四个。这些字往往都带有箴铭性质,比如“和为贵”、“诗礼第”,一方面向外人展示“我们家就是这样一种家庭”,另一方面也确实成为家族、家庭内部人追求的目标。第二种是雕刻在庭院里面砖块上的,相对来说,字比门楣上多,同样受建筑材料的限制,字不会太长,一般带有名言警句的特点。这些家训凝结着先人的智慧,指明做人处事的道理,也成为家里面的一种追求。雕刻在砖上、庭院里面,天天都能看到,时时刻刻鞭策着自己。这种独特的家训,在中国家训史上也是要特别地去写一笔。
与家谱、书信类家训相比,党家村家训虽然形式不同,但家训所表达的思想,体现的内涵基本是一样的,实际上都是以儒家的思想道德标准来要求家族的人,可以说党家村家训是整个儒家文化在最基层乡村的一种体现。
门楣上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简”的里面有“深”的韵味,而且这些字大多数出自儒家经典,如“和为贵”“诗礼第”等出自《论语》,把儒家经典语言用在门楣上,体现出深厚的文化素养。字不多,但韵味深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新科)
第二篇:陕西韩城各大景点导游词-党家村
→ 党家村
欢迎大家来到党家村,党家村建于元至顺三年(1331年),距今大约有七百年的历史,是一座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于一身的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群,被中外友人称为“民居瑰宝”,而“皇家看故宫,民间看党家村”则表达出了党家村在中国民居建筑中的显赫地位。
党家村的村史记述着一段波澜壮阔的感人故事: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党家村的始祖党恕轩从现大荔县朝邑逃难来到这里,就在这个被称为“恕轩窑洞”的地方打了几口窑洞,在这里扎下了根。党恕轩租用寺庙里面的土地谋以生存,开始了党家村人和党家村进步发展的历史。元末明初,贾姓始祖贾伯通由山西洪洞县迁居到韩城,据说贾伯通来到韩城源自于一个有有趣的事:贾伯通的故乡洪洞县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法规,谁家的资产超过一千两银子的话,谁就必须离开那里,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还有些反垄断的意味。后来党、贾两姓联姻,明嘉靖年间,贾姓也居住在了党家村,实际上应称党贾村,以党姓居多,所以又叫党家村。因党家村土地有限,农业发展潜力不大,党家村中的很多人就外出闯荡,作生意,并且生意越作越大,成立了“恒兴桂”“合兴发”等商号,在商号中由于采取了原始股份制的经营模式,由有钱的东家,懂经营善管理的西家(管理者和资深店员)共同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把经营者的报酬和商号的盈亏对应,并对有特殊能力贡献的西家还许以“人股”参与分红,类似于今天企业经营的期权制。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生意越作越大,在河南南阳,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广东佛山等地设立商号,从事转口贸易,把北方的小麦、芝麻、及当地药材等运往南方,又把南方的稻米,药材等运往北方。根据村史上记载,当时有“日进镖银千两”的说法,就是说有镖师每天驮着千两的银子运回村里,党家村在经济上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德润身,富润屋”,有钱了,党家村人喜欢做两件事:读书、盖房子。所以就有了这样一座文化气息浓郁,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其实党家村的历史就是中国农村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萌芽过渡期的缩影。要了解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老百姓生产和生活景况的话,党家村是一个一定要看的地方。在历史发展中,党家村也形成了其特有的魅力风采,有三个个性鲜明的特点:一是选址考究,二是建筑艺术精良,三是文化气息浓郁。
仅从这一点上来说,大家眺望的党家村,数百座四合院错落有致,瓦屋千宇,不染尘埃,俨然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大家看这个拥有五、六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上竟然没有苔鲜草类植物,屋顶上干干净净。据说这是党家村的一位进士党蒙把慈禧太后赐给他的一颗避尘珠放在了党家村的文星阁上,正因如此,才有了党家村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党家村处在一个槽型凹地里面,避风向阳,所以很少有被风吹飘的草籽落到房上,二是因为党家村经济上的殷实,选用了最好的工匠,最好的石料,从而使瓦屋之间处理的特别严实,也就没有草类生产的空间缝隙了。党家村建在一个凹型地带,三面环塬,唯有东南方向是一个缺口——泌水河的出口,党家村人在村东南建了一个文星阁,文星阁朝原的三个方面都开有窗户,在东南方向则是无窗,为的是不让村中的风水外流。有人说党家村在经济与文化上的繁荣与这样的选址有很大关系。党家村的建筑艺术反映在四合院、贞节碑、文星阁、看家楼、泌阳堡等特有的建筑;反映在砖雕、木雕、石雕等精美的雕刻作品。党家村的先辈们为后代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更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四合院中的门楣和家训充当了体现精神文明的载体,四合院中的门楣和家训集中体现出了党家村的文化气息。党家村是一个没有脱离土地依靠经商富裕起来的村庄,村中的文化自然是既有庄稼人的朴素保守,又有生意人的精明激进,按照我们的逻辑在门楣和家训中反映出来的内容应该是关于如何生产劳作,如何做生意发财致富,但一看到这些门楣或家训会让你大吃一惊,那关于人生的深刻感悟,那富有哲理的思考深度,那几百年前源自生活反映为人处世之理的警句名言,仍指导着几代人的思想和行为。
嘴上说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现在我们一起来体验以下党家村的无穷魅力。
→ 四合院
为什么叫“四合院”呢?这是因为整个建筑东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子围和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所以叫四合院。四合院除了这个明显的特征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门窗开向院子,不对外开窗。这些显然与那个年代封闭的心态有关系,二是四合院的建造是极讲究风水的。所谓风水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环境学,这种风水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居宅的建筑思想。党家村的四合院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比如,大门不开在中轴线上而要在八卦的“巽”位或“乾”位,所以路北住宅的大门开在住宅的东南角上,路南住宅的大门开在住宅的西北角上。进门东边的第一个房间做厨房,讲究东起西落,人丁兴旺,所以厕所就建在西南角。大家抬头看一下,东西两侧的厢房是否也有高低之分呢?东边的比西边的要高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地形从西北到东南,呈三个梯度分布,海拔逐渐降低,正如俗话所说:“东高不算高,西高压弯腰“,所以在建房的时候,把东房建的高一些,以起垫补的作用,意思是把好的风水挡在自己的家内不让外流。兄弟住房也有讲究,哥哥住东边,弟弟住西边,东为上,要他起一个兄长表率的作用,因此人们常说:“长嫂为母,长兄为父”就是这个道理。
党家村的四合院大多是长方形的,长22米,宽12米左右,有三分院子四分场的说法,大意是说一个农家有三分宅基的院房,四分辗打粮食的场面,就是个家道殷实的富户。韩城的四合院称为“全欢四合院”,厅房象征头,厢房象征手,门房象征足,代表一个人健全的身体,所以叫“全欢”。四合院的厅房建的最高,是宴请宾客和祭祀祖先的地方,两边的厢房是儿女的居室,兄东弟西,以长为尊。门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这和北京的四合院正好相反,北京四合院的门房是住下人的。为什么韩城的四合院要让长辈住门房呢?老人住门房一是方便照看门户,接待来宾,二是对子女的行为有规范监督的作用,不能让儿女晚上出去打麻将,玩耍回来的太晚,也不能让大姑娘,小媳妇与外人随便接触,这也正对应了古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现在的装饰一般都指的是室内装修,而古时人们的装饰则更多的反映在外表,我们从这个威武高大的门楼就可窥见一斑,大家注意看,这些门楼上都有两块供人骑马方便的上马石,墙上有为栓马而准备的栓马环,墙下独具造形的牵马桩,这一切都是为骑马上下提供方便的,而古人所骑的马都是经过训练的,叫走马,所以这个高大的门楼就叫作马门楼。
走马门楼上的门楣是一个家庭的名片,它集中体现了这家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它大约有四个类型,一类是家族的标志,比如“三槐世家”“十马高轩”等表示这家曾经出过大官,第二类是权贵的标志,如“登科”“文魁”“太史第”等,第三是信仰的标志,如“忠厚”“忠信”“耕读”等等,第四是书香门第的标志,比如“诗书第”“诗礼第”“树德第”等等。
“耕读”反映了这家人过着一种读书,耕田悠然自得的生活,“诗礼第”中的《诗》《礼》是指孔子整理的两篇儒家经典,第是门第。这个门楣就告诉我们这家人是一个读书世家,家道较为殷实,不种田,只读书。“忠厚”这个门楣反映出了这家人对于做人的追求是人品至上,把忠实厚道看得比功名利禄更重要,这个门楣不仅体现了他们的道德观念,更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让后辈们在进进出出、上学放学时能时时研读,从而培养他们做人的品性。小小的门楣不仅是一张名片,更是家庭文化与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 门庭家训
“家训”顾名思义就是家(长)族颁行的教育子孙后代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规范、准则与信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家村的家训是党家村文化气息浓郁的集中反映,表达出了党家村人无比丰富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观念。
党家村先辈们在积累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后辈积累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把生活、实践中悟出的做人做事的哲理,以家训的形式刻于门庭,用以教育和警示子孙后代,让这些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精神财富能够代代相传。这些家训刻在厅房两侧的山墙上,不但书法精湛、制作考究、雕工精美,也如实反映了宅主的身份与修养,以及处世的思想。我们一起来研习一下党家村的家训。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大意是说:傲气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应满足,享乐不宜无度。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大意是说:举止不如礼貌一点,家居不如简朴一点,德性最好谦让谨慎,遇事最好咨询请教。
“父母遗礼重朝庭法度严,圣贤千万语一字忍为先”。大意是说:先人留下的礼仪很重要,国家的法规条律严格。圣贤们说了千言万语,于事要忍耐勿急燥。
“薄味养气,去怒养性。处仰养德,守清养道”。大意是说:粗米淡饭最能涵养人的身心,处事和平最能涵养人的品性,处在困境之中才能磨练人的品德,保守高洁的操守才能形成正取的人生观。
“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大意是说:不好的书不读,不好的话不说,不好的事不做,不好的人不交。
“志欲光前,惟以诗书为先务,心存裕后,莫如勤俭作家风”。大意是说:光前裕后,是指光宗耀祖,造福儿孙。要想这样,就必须把读书作为第一要事,把勤俭作为治家的准则。
“友贵淡交,须从淡中交得去,人原难做,仍自难处做将来”。大意是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应从平淡中交往朋友,做人本来就难,仍得从困难中下去。“富时不俭贫时悔,见时不学用时悔,醉后失言醒时悔,健不保养病时悔”。意思是说:有钱时不节俭,没有钱时就后悔,该学习时不学习,到用的时候后悔,喝醉酒时说错了话,酒醒时后悔,没病时不注意保养身体,有病时后悔。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大意是说:说话要有教养,举止要合乎规范,白天要有作为,夜思应有心得。一呼吸,一眨眼,都应有所收获。
“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大意是说处事应该小心,志向应该远大,思想应该随机应变,行为必须方正不苟,本领自然越多越好,是非自然越少越好。
“行事要谨慎谦恭节俭择交友,存心要公平孝娣忠厚择邻居”。大意是说做事情干工作应嫌虚谨慎,交友要接近君子远小人,为人要公正,选择忠厚老实的人做邻居。
→ 分银院
在清明两代,党家村人在外做生意是“日进镖银千两”,运回来的银子就在这里按资按劳分配,所以这里应该是党家村过去最热闹的地方。分银院的门楣上写着“庆有余”是吉庆有余的意思,希望这种分钱的喜悦能够长长久久。分银院是党家村的财务中心,把党家村的木、砖、石三雕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
门楼下面的门墩石,不仅起到了加固门框的作用,更能体现主人的审美意识,这个石雕的上面雕有香炉、花瓶意在香火不断,平平安安之意,这里的“瓶”取“平”的谐音,也包含了主人对美好生活是向往。
而这边从山墙上突出来一个弧形构件是起挑房檐的作用,韩城话称“峙头”,它是工匠艺人用的花砖雕刻而成的,它的上面刻有三层图案,仔细观察一下,第一层为麒麟送子,因为麒麟在我国被视为一种吉祥物,意在保佑孩子的吉祥平安,第二层是石榴,石榴子多,意在多子,第三层为“蝙蝠”,这里的蝙蝠取“福”的谐音,意在多福,连起来的意思“麒麟送子,多子多福”也就是希望自家后世能吉祥平安、人丁兴旺。同时也是希望钱庄能财源滚滚,财源不断。大家再看上边的门楼,则采用的是非常考究的木雕,上面图案刻有喜鹊、梅花鹿、莲叶、莲子,其意分别为喜上眉梢、求取功名、连生贵子。最为典型、最为经典的是下面有四柱下垂的莲花,雕饰之精良,花饰之美,堪称一绝,这个门楼被称为垂花门楼。从这个门楼的三雕艺术来看,更能看出党家村居民建筑与其他地方居民建筑的不同之处,它不光是平常生活居住之用,更是将其建为一件豪华、气派、典雅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那么究竟有多少银子从这里分出去呢?这么多银子又是怎么得来的,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揭开这个谜。清顺治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54年,党族二门十一世人党德佩赶着一头毛驴,驮着两捆棉花下河南闯世事去了。他先是卖瓦盆瓦罐,接着做木材生意,后来在儿子党景平协助下,在河南瓦店建“恒兴桂”商号。到雍正年间,“桂”号已成为瓦店的大商家,拥有镇东北大片不动产,土地上百顷。
瓦店地处白河上游,是中原重要的交通要冲,水陆码头,商贾云集。党德佩创立的“恒兴桂”号是瓦店商业盟主、商界领袖。这个盟主不是自封的,是凭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招标中争来的。瓦店的招标很奇特,官府主持,万人围观,两方登台,掷银斗富。党家和当地的王家争盟主。都是提着元宝,一百二百三百,一千两千,往白河里仍,王家心疼银子撑不住了,党家取胜了。“桂”号成了瓦店的盟主,在瓦店商界,党家人说了算。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漕运中断,唐、白河运输成为清廷南北运送军用物资的唯一通道。党氏二门的“恒兴桂”进入了她的鼎盛期。一批批镖银运回党家村,一座座四合院拔地而起。
党德佩下河南近百年以后,贾府中出了一个贾翼堂,也下河南作生意。他不像党德佩那样,而是有计划,有资金,有人才。被誉为“商界奇才”的党氏三门人党玉书和贾翼堂合作,成立“合兴发”商号,把大本营扎在了豫南社旗镇。党玉书出任“合兴发”的东家大掌柜,目光远大,在唐、白河流域广设货栈,在襄樊、汉口设立分号,把“合兴发”的商业范围扩大到汉口、长沙,直抵广州、佛山一带。
社旗是唐河重镇。唐、白河汇于襄樊,顺汉水而下汉口,在明清时期,这里是南北商业流通的大通道,社旗镇则是这条商业通道上的贸易中心。美国人比利斯林在其《中国河南的土匪》一书中这样写道:“……河南西部的社旗镇是当时经唐河和白河运往汉口货物的装卸地,来自蒙古和西北地区的商人车队都得到此落脚,然后把他们的货物装上船去。总而言之,社旗镇是全国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
社旗镇是一座完完全全的商业城,方方二十里。全城按七十二行建有七十二条商业街,“合兴发”号拥有自己的商业街——太平街。社旗镇有八座城门供货物出入,“合兴发”号主要作木材生意,大量的木材从唐河码头进城十分不便,便出钱又开了一座城门,专供自己使用。从此,社旗镇又成了九门镇。
在社旗镇扎营的“合兴发”比在瓦店扎营的“恒兴桂”生意作得大得多!全盛时,“合兴发”店中有雇员上千人,有庞大的船队走南闯北,有镇中太平街的全部房产,商业流动资金更是不可胜计。“合兴发”号还在南阳、唐县、社成购得土地十万亩,清嘉庆皇帝为其御赐金匾“良田千倾”。
咸丰年间,“合兴发”号也进入它的全盛期,为提高效率,东家西家“资产重组”,按股份分为九股,组成九家商号,其中一家商号叫“玉隆杰”。一位党族老人讲,他见过咸丰年间“玉隆杰”号给某东家的分红单,其三年分红利金额,年均利银都在一万五千两左右。另一位党族老人讲,当时分红利一万两银子的人家在村里只能算是小家小户。大概测算一下,在乾隆到咸丰年间的一百五十年时间里,党家村收进白银有几千万两之多。这笔在当时类似天文数字的巨额钱财足以够买一支北洋舰队!正是在这一百多年间,党家村掀起了三次盖四合院的高潮。
这就是党家村的奥秘!这就是党家村四合院的来历!十分清楚,党家村的四合院不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党贾两族的先辈们闯荡中原,搏击商海,锐意进取,锲而不舍,是那个时代的商界巨擘。
→ 文星阁
党家村建在一个三面环原的低凹地带,唯有东南方向开了一个口子,也就是泌水河的出口。党家村人就在村南建了一座六层高的文星阁,文星阁是一个六面六角形,面向村子的前三面开有窗户,后三面没有,意在把好的风水挡住不让外流。同时取名“文星阁”也是为了祈祷村中文运昌盛。
文星阁高39.5米,周长13米,村里人习惯把文星阁叫塔,而实际上塔和阁是有区别的,塔是佛教教徒为安葬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而兴建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就有了建塔的习惯,佛教以奇数表示清白,因而塔的层数也以奇数为多。而阁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建筑,一般层数是偶数,文星阁供奉的是主持文运兴衰的神灵。比如第一层供的是孔子,顶层供的是一手拿笔正在点状元的魁星—文曲星〈文曲星是传说中主持文运的星宿〉建阁供奉他们显示了村人崇尚文化的观念,也包含着盼望子孙道德高尚,读书成才的心态。
在阁的每层窗口都砖雕有刚劲笔挺的四个大字,第二层是“大观在上”,要看到好的景色,还要继续向上。第三层是“直步青云”,是直步向上,继续登高的意思,这两层都是鼓励后代努力攀登高峰。第四层是“文光射斗”,上到这一层才能看到党家村的文脉浓厚。第五层是“云霞仙露”,登到这一层就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但你千万不要满足。上到第六层“笔参造化”能够得到文曲星的谒见,这将是你平生最难得的造化。
文星阁从光绪27年(1901年)始建,八年后直到光绪34年建成,而科举制度在光绪30年(1904年)已经废除了,而村中人投资修建文星阁,并津津乐道谁家出过进士谁家出过举人,谁家出过秀才,不能说是思想守旧的表现。不过文星阁保留了党家村的文化传统。从解放至“文化革命”期间,党家村共有大中专毕业生40余人的。从高考制度恢复后的1978至今,老少仅千余人的村庄考取大学的人数已近二百人之多。
→ 节孝碑
这是党家村的四大建筑之一节孝碑,节孝碑和贞节坊一样都是为表彰女性而建的,但它们又有区别,贞节牌坊是跨路建筑,下边可以行人,而节孝碑则建在道路的一侧,来往行人都可以看到。
这座碑是给党伟烈的妻子牛氏建造的,建于清光绪年间。当时党伟烈和妻子新婚不久,就上京赶考,借宿客栈因病不幸去世,牛氏当时只有十六岁,几十年一直没有改嫁,在家孝敬公婆操持家务,直至六十岁去世,地方上将她的节孝德行报到朝廷,光绪皇帝下御旨给她立碑以示表彰。大家看,碑文是“旌表敕赠徵士郎党伟烈之妻牛孺人节孝碑”,旌表是表彰,敕赠皇帝的命令,徵侍郎是在朝的从七品官位,比七品芝麻官小一位。孺人是对妇女的称呼,碑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矢志靡他,克谐以孝”下联是“纶音伊迩,载锡其光”,矢志是没有理想和个人追求,靡他是指只为了他人。纶音,皇帝的话,伊迩,很近很近,就在眼前,载锡其光,就是记载着他的光芒。总的意思是说,永远不能忘记她能够和谐处理好婆媳关系,孝敬老人,这是皇帝赐给碑主无尚的光荣,她的美德将永远载入史册,永放光芒,流芳百世。横批是“巾帼芳型”,称赞牛孺人是妇女界的榜样。碑的两旁有两个砖雕老人,一个是福星,一个是禄星,福星代表福气,禄星代表财气。
咱们看它的建筑,碑楼墙面十分的平整,清水砖墙上下一条缝,碑顶全部为仿木砖雕制作,是党家村砖雕艺术的精品,大家想一想,牛孺人受了一辈子的穷,死后皇上下诏给他建了碑,而她在这个碑上有姓无名,反而给她的丈夫追加了一个徒有虚名的官位,这真是驴头不对马嘴。可见当时妇女的地位是何等的低贱,即就是刻上名字,死后的荣耀给她又能有多大的安慰呢?不过是让后人效仿,多出现这些不幸罢了。好了,现在妇女有权益法保护,这样“从一而终”的悲剧可能永远也不会重演了。
→ 中日友好纪念碑
党家村在没有走出家门之前,已经走出国门了,中日友好纪念碑记载了党家村旅游发展的历史,记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这是一个中日友好纪念碑,碑文简单记述了党家村史及西安冶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联合考察团一九八
七、****年两间年在党家村的考察活动。在考察期间,日本九州大学教授本田昭四因沉迷于党家村的建筑风格与魅力,因嗜酒过喜,不幸客逝于韩城。为了纪念这次活动,由本田昭四生前所在学校和他的学生、朋友捐资,西安冶金学院设计,党家村村民参与施工,于一九九二年五月建成此碑,以示永远纪念。纪念碑由碑文、磨盘、井台、上马石等组成,石磨上刻有“民居瑰宝”四个篆体字,意思是党家村600多年的历史是像磨盘样慢慢的转到今天。井台是说党家村人是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大因素,600多年共饮一井水,共种一块田,和睦相处,才能有今天的辉煌历史。院中有六个上马石,一个代表一百年,代表了党家村六百多年的历史。
一九九九年九月七日国家政协主席李瑞环来党家村视察时对党家村的建筑文化大加赞商,即笔题词“民居瑰宝”。
→ 看家楼
这就是党家村四大建筑之一——看家楼。它建于民国七年,即公元1917年,它三层四面,高14米,四面都开有窗户以供了望,建成后每天都有人在楼内站岗放哨,一但发现土匪向村内走来,就通知村人上寨子躲避。说起来这看家楼还有一段小故事,当时以匪枭秦保善为首的土匪在韩城一带活动,经常到乡间杀人放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家主人党天成时任韩城北区保卫团团长〈保卫团相当于现在的民兵组织〉,他带领民团多次剿捕秦保善,秦保善一怒之下,就来到党家村杀了党天成的家人,放火烧了他家的房,抢劫了大户人家的金银财宝,但党天成不畏所惧,联合西区民团,几经苦战,终于将秦保善驱赶出了韩城,韩城二十八里〈里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人民为了感谢他,集资在原址上给他盖了四合院,并且盖了这座看家楼。这次修建看家楼是表彰他的正义之举,赞扬他给韩城人民起了一个邪不压正的防卫榜样,而且这座看家楼也是韩城人民给党天成立的一座无字的纪念碑。
→ 党家祠堂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党家祖祠,它建于清康熙38年,即公元1699年,祠堂是一个宗族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祭拜祖先的地方。那时男孩16岁入丁才有资格祭祖,女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只能在家一里准备一些祭祖用的供品。在封建社会认为,祭祖是圣洁活动,女人进入是大忌讳。而男人60岁破老后,才有资格参与宗族的议事及竞选族长等大事。因为一旦破老,便会受到族人和村人的格外敬重。〈由于过去医学不发达,人的寿命一般仅在50岁左右,能活到60岁就如同现在的百岁寿星一样〉
寝宫,是为供奉祖先牌位的,中间最高的牌位是党姓合族总的祭祖牌位〈考是指男祖先、妣是指女祖先〉旁边低一点的是合门祖先牌位,是党姓祖先第二代的牌位。党姓始祖生有四个儿子,除四子在甘肃合州落户外,其它三个儿子一直分别称为长门。二门、三门,这就是给他们三人的合门牌位。有夫妻二人的牌位,有夫妻三人的牌位,是个一夫一妻一妾的牌位,前边是一些祭祖的香炉。
出来后,请大家坐一下祠前这条长凳,别看它千疮百孔、沟壑纵横、其貌不扬,是明朝末年保存下来的一条长凳。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是用一整棵槐木开成两半作成的,我们称它为“长寿凳”过去有讲究,60岁破老之后才有资格到这儿入座,他们坐在登上说古论今。谈笑风生,消愁解闷,互相勉励,心情舒畅之后,可以长寿。而年轻人不但不敢坐,而且从旁边经过都必须是规规矩矩的,表示对老年人的敬重。当然,现在思想开放了,大家都可以坐坐,沾沾它的灵气。
大家抬头看,祠堂门前正上挂着一块牌匾,写着“钦点翰林”四个大字,这是光绪皇帝赐给党家村进士党蒙的一块牌匾。党蒙是党姓第十七代子孙,光绪皇帝亲点的翰林(进士的前十八名被称为翰林),他先后任过云南知府、刑部尚书等职务。把这块匾挂在祠堂门前,一是为了光宗耀祖,也是为了勉励子孙后代向祖先学习,步入仕途,取得一官半职。
祠堂门前立着两根带斗的圆柱叫做旗杆斗子,是有功名人家的一种荣耀和标志,一个斗子代表举人,两个斗子代表进士。斗子外围的图案像中国的钱币,内方外圆,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对内要严格律己,对外要圆通宽容,斗子是方的,就是说教育子女要方方正正的做人。
→ 泌阳堡
泌阳堡是构成村子的一个主要部分,建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兵荒马乱,时局动荡,匪盗四起。党家村人为防御外患,集资一万八千两白银,在这三面临沟的高崖上建堡,堡四周有城墙,城墙上有固定的炮台和可移动的大炮72门,同时还有战棚、营房等,最主要的是上寨下村只有一条必经之道,城门暗道十分坚固,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土匪一来,村里人就上寨子躲避,土匪走了又下到村子里生活,从此便形成了村寨和一的格局。
过去人们来党家村,只有从泌阳堡才能进入,这是第一道防御体系,而村里的“丁”字路口及所修建的哨门又是第二道防御体系,构成了一个固若金汤的自卫格局。
→ 砖雕、木雕、石雕
这里看看一下这个“福”字照墙,这个“福”字不同一般,它是进士党蒙从京城带回慈禧太后的的手迹,她为什么要给党蒙写“福”呢?党蒙中了进士之后,因不愿贿赂上司,所以一直没有授职,在翰林院闲着。一次慈禧太后游宫时,碰见了党蒙,问党蒙:“你中进士几年了,怎么还在京城闲着呢?”党蒙如实相告,慈禧太后便钦点党蒙为刑部尚书。一次慈禧太后跟党蒙下棋时,党蒙给慈禧太后讲父辈们如何艰难创业,建设家乡,慈禧太后听后说:“这是你的福气”,高兴之余,便提笔写了个“福”字赐给党蒙。大家观察一下,这个福字是由两只什么动物组成?它是由一只抬头鹤和一只低头鹤组成,鹤代表长寿,有富有寿,福寿双全,福寿万年。下半部分有个田字,寓意有衣有田,丰衣足食,人一生中朝夕相盼,日夜渴望的事情上边都有。大家可以摸一摸,沾点灵气带回家,在这儿照个像,福气会伴您一生兴旺。
→ 砖雕照墙<壁>
走马门楼之内正对的山墙叫照壁,为避免走马门楼之外邪气直冲入内而建的墙叫照墙。过去人们把他们想往的事情不是直接告诉你,而是用这些寓意深刻的照墙上的壁面来表达,如党家村的一面照墙上有一只梅花鹿,“鹿”是禄的谐音,钱财的意思,鹿的嘴内噙有一枝灵芝草,灵芝草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的药,表示长寿,鹿的后边有一座山,意在寿比南山。山上有两只喜鹊,意在双喜临门。树枝上有一个马蜂窝,这边有一只猴子,身上背着一颗官印往上爬,蜂(封的谐音)猴(侯的谐音)意在封侯挂印,步步高升。这副画连在一起是双喜临门、喜禄封侯、步步高升、寿比南山。再上边有一棵大树,树的谐音是福(韩城方言把树念fu),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福、禄、寿、喜。大门两旁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居家有道惟能忍”,下联是“处世无奇但率真”意思是说,居家过日子只有互相谦让,互相忍让,才能和睦相处,为人处世,没有什么奇特的方法,就是坦率,真诚的对待任何人。
走马门楼之内是砖雕照壁,起的作用是抵挡家内财气不外露,党家村的照壁上通常刻的是中国佛教的一种符号“万字拐”,因为它拐来拐去不断头,寓意“万字不断头,福寿不断头”。中间有一朵莲花,外围是莲子莲叶,寓意连生贵子(主人希望多子多福)。中间这个地方是供奉土地神的,叫做神龛。俗话说“进门土地堂,家有万担粮”,对于种田的农民来说,供奉土地神就是希望年年丰收,多打粮食。神龛的位置设计也有讲究,如果在照壁的中间,这家主人必定是以农为本种田的;如果在照壁的侧面,便可知这家主人是经商的;如果主人是做官的,便用不着供奉土地神了,因为土地爷是天上人间满世界最小的官位,就连七品芝麻官都比他大,供他又有什么用呢。
第三篇:韩城党家村牌楼
1、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直闷声不响,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禅语: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2、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禅语: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3、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禅语: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佛家禅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2.佛家禅语: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3.佛家禅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4.佛家禅语:僧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禅师: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5.佛家禅语: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涵养容人之德。
6.佛家禅语:所谓看开人生,绝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及时去做。7.佛家禅语: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践踏与玷污。禅师: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8.佛家禅语: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9.佛家禅语:并非有钱就是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10.佛家禅语:好向枝头采春色,不知春色在篮中。11.佛家禅语:禅师讲故事:马不肯分担驴子的负担,驴子累死后,马背负了驴子全部负担和一张驴皮。禅师:马因不肯分担,最后却负担很多。
12.佛家禅语:园子里有朵很美的花,烧火僧把它移植到花盆里放在房间里,没想到,几天后,花死了。禅师:有些东西因为想得到才会失去。
13.佛家禅语:日休禅师: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迷惑,活在明天的等待,只有活在今天最踏实。今天便是每分钟,如全做好,人生就美妙。
14.佛家禅语:白松:我质地优良可做屋顶可造船,你呢?荆棘:一想到劈你的斧头,恐怕你还是愿做荆棘吧。禅师评:平淡无奇的生活没痛苦。
15.佛家禅语:哲学家:不用语言能告诉我真理吗?佛陀沉默。哲学家:你的慈悲使我进入了真理之道。佛陀:好马在鞭子的影子下也能跑.
16.佛家禅语:巨浪滔天,坐船的不怕,船外人倒怕得很;席间有人骂,席上人不在意,席外人却咋舌。故君子身陷市,心也要超然事外。
17.佛家禅语:禅师在白板上点个黑点,问徒弟:这是什么?徒弟们异口同声:一个黑点。禅师笑了:只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没看到?
18.佛家禅语:拴小船的木桩对小船道:哈!怎么样?你失去了自由。小船:你也失去了自由。
禅师:一心想拴住别人的人,自己也被拴住了。
19.佛家禅语:佛问:生命在几间?僧:数日间。佛复问一僧,答:饭食间。佛又问一僧,此僧答:生命在呼吸间。佛:善哉,这才是生命。
20.佛家禅语: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21.佛家禅语:一碗浑浊的水,老摇它,水便总是浑浊,把它放到器皿里不动,沙尘便能沉底,可见清心是沉五欲之沙、驱烦恼的初步功夫。22.佛家禅语:“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宽容大度,才能庄严菩提;惟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23.佛家禅语: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24.佛家禅语: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如果一个人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什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为乌有。25.佛家禅语:经常地不肯妥协,不满于现状,舍了这个,下一个可能更差,过多的欲求往往使你失去眼前的幸福,有时应学会迁就。
26.佛家禅语:闲居无事可评论,一柱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27.佛家禅语: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28.佛家禅语: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29.佛家禅语:禅院附近的鹿病了,众多同伴去看望,吃光了附近的草,鹿病好后,因找不到草而饿死。禅师:过多结交酒肉朋友有害无益。
30.佛家禅语:狐狸藏在寺院里,被执役僧逮住,点着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经阁引燃了书籍。禅师:毫无理智地处理事情会招来大灾祸。
31.佛家禅语: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恬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32.佛家禅语:问大珠禅师:多么大算大?答:无边际。又问:多么小算小,答:看不见。问:大无边际,小至不见,究竟何处是?禅师反问:何处不是呢?
33.佛家禅语:陆亘大夫问南泉禅师:家有一片石,时坐,时卧,欲镌做佛,可否?禅师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34.佛家禅语:敞蓬车飞驰,急拐弯处几乘客被抛出,躺在地上大骂。杨树:凡被抛下的,大都因自己没站稳脚跟。禅师:灾难多由自己造成
35.佛家禅语:禅师把盐撒入水杯,水咸得发苦,更多的盐撒入湖,湖水仍纯净甜美。曰:痛苦是盐,容器决定咸淡,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36.佛家禅语:一教授向禅师问禅,禅师将茶水注入其杯,溢出后继续。教授:漫出来了。南隐:你不先把你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对你说禅?
37.佛家禅语: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在我们的生命中之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趣,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精彩而富有意义.在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琐事纷繁复杂,使我们感到压抑或无奈,过多的过失会让我们陷入困境之中,陷入自己设置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惟独等待的便是岁月的流逝,不掺杂丝毫的污点.人生若是像这样轻易的画上句号,那就如熄灭的烟头,没有任何价值.与其犹如一头行尸走肉,不如活的疯狂一点,任凭自己怎么去努力和奋斗,哪怕是抓住生命中的一点留恋也可,自己的过失只有通过自己才能弥补,别人是无法替代自己的,这个世界只有一个自己,而不会再有另外一个自己,也不要让自己轻易被别人复制.然而,如果生命的长河中没有过失,没有挫折和困难,而是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直上云霄,看似高处不胜寒,实则不如没有生命,沉睡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言之,世上有这样的人吗?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过失.然而过失会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结果,有不同的过失也会同样给一个人带来同样的结果.总言之,不要让自己的过失吞蚕掉自己的理智和斗志,要勇敢的站起来,从何处犯下过失,奋力从何处弥补上,并且不会再发生同样的过失.这样,才是一个进步和进取的人生,自己的过失越多,说明自己的缺陷越多,知道自己存在哪些缺陷,再而改之,这样才会逐步地完善自己,这样的生活才会精彩,才有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有怀恋的价值,如此这般度过感觉很短促的一生似乎很美好,而不是压抑和繁重.当然,如果每个人的过失如涛涛江水,连绵不决,并且犯过的失误再犯之.那也如同没有过失的人一样有过之.当然是好事,但过失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就不言而至了.因此,在生命的有限岁月之中,不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应该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择之而改之,改之而善之,这样才是一个好的结果.过失既可以使我们颓废,也可以使我们成功.对待过失,理应:犯之而择之,择之而改之,改之而善之.
第四篇:党家村读门庭家训
党家村读门庭家训
谷培生
党家村是以民居建筑闻名天下的。英国皇家建筑学会的专家也认为“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可惜我不懂建筑,欣赏不了党家村民居布局紧凑、做工精细、风格古朴典雅、文化气息浓厚等风格。然而进宝山岂能空手回,所以捧得一本《党家村门庭家训》,反复品味,又一次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教益,觉得如此宝贵财富,不能藏私,所以选录几条,谈点学习心得,与众亲朋好友共享。
门庭家训是中国家庭文化教育的浓缩,而党家村的门庭家训数量较多,内容丰富,保存完善,当属世界少有。
走进党家村,家家户户正对大门的照墙、厅房两侧山墙上都刻有党家村先人留给子孙的处世格言与警句,那闪耀着传统儒家思想的精湛文字,不仅书法考究,雕工精美,也如实地反映了宅主的身份与修养,以及处世的思想。这些门庭家训自然有重视读书的内容,但更多的则是品德修养方面的格言警句。请看下列门庭家训: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气不可滋长,骄傲使人落后;欲望不可放纵,纵欲损德伤身;志向不可满足,志满天遣人怨;享乐不宜无度,乐极必然生悲。言简意赅,在古代,在今朝,在后世,都是至理真言。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
举止必须讲文明讲礼貌,有道是礼多人不怪;家居应当勤俭朴素,自古道俭以养德;德性应该谦让谨慎,伟人说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遇事多咨询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谓语重心长,堪称教子良方。
父母遗礼重,朝庭法度严;
圣贤千万语,一字忍为先。
先人留下的礼仪很重要,后人应当重视;国家的法律很严格,公民应该扼守;圣贤们说了千言万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遇事要忍耐不能急躁。四句庭训,从家庭的小家,到国家的大家,从父母的希望,到圣贤的教诲,娓娓道来,感人肺腑。
薄味养气,去怒养性,处抑养德,守清养道。
粗米淡饭能够涵养人的身心,肉食者不可不知;处事平和最能涵养人的禀性,刚强是惹祸之胎;处在困境之中愈能磨炼人的品德,人要经风雨见世面;坚守高洁的操守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否则难勉下流。青少年要注意,为政者亦要注意。
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
要读书,但要读好书。书犹药也,好书如良药,能治人愚昧之病,能增人有智之力;坏书如毒药,能伤人心智损人身体。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工作的话不说,不利于生活的话不说。话能顶钱使换,也能如剑伤人。不利于国家的事不做,不利于社会的事不做,不利于生活的事不做。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交朋友不可不谨慎,俗话说跟上好人出好人,跟上巫婆会跳神。再说,人们在认识你观察你的时候,往往看你交些什么朋友。
志欲光前,惟以诗书为先务;
心存裕后,莫如勤俭作家风。
光前裕后,要有光前裕后的能力和品质。提高能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提高品质,要树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家风。
富时不俭贫时悔,见时不学用时悔,醉后失言醒时悔,健不保养病时悔。
我不知别人有没有“悔”的经验,我是有。如“醉后失言醒时悔”,醉汉话多,话多必失,醒时非常懊悔。当然,如悔能改善莫大也。怕就怕醉而悔,悔还醉。勤俭、学习、保健不也是这样吗? 党家村的门庭家训很多,大都值得一读。如“至乐莫如读书,至善莫如教子;寡智可以习静,寡能可以节劳”;“在少壮之时要知老年人的辛酸,当旁观之境要知局内人的景况,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园,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出门莫忘见宾敬,面墙须禀不学羞”等等。我这枝秃笔难以一一道来,只选择以上几条奉献给亲朋好友,送给我的读者,愿读了这些家训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进一步的了解,又能受到一点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