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桃花源记》:一幅别有洞天的画卷
《桃花源记》:一幅别有洞天的画卷
·湖北麻城 陈昌学
《桃花源记》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中平实细腻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看似无意的悬念设置,亦真亦幻的世外桃源;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积极含蓄的主题追求。组成了一幅绝美的生活图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千百年来,在中国文人心中,陶渊明构想的桃源仙境始终令人向往,具有永恒的魅力。
一、质朴平易的语言美
文章的语言不雕琢、不藻饰,接近口语并多用四字短语,显得朴素自然而又形象逼真,给人清新如画、诗意盎然之感。这是质朴清淡的语言所表现出深厚的意蕴的结果。文中大量白描手法写景叙事,以平淡自然取胜。诗人从自然景象和生活情景两个方面描绘了桃花源的优美和谐,其所选取的不过是一些平凡的景物,如土地、屋舍、池塘、桑竹、小路……不刻意点染,就能组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面。文中的许多词语由于言简意赅,一直被后世沿用,极具生命力,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土地平旷、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无人问津等等。
叙述渔人进入桃花源,受到桃花源中人的热情款待:“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寥寥数语就从侧面烘托出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真纯、热情好客,与外界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巧取豪夺形成了鲜明对比。
质朴平易的语言一如中国画画风,留白中巧藏意蕴,平淡里暗蓄精神。
二、引人入胜的情节美
文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紧紧围绕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通过发现桃源、探寻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来展开故事情节,更通过层层设疑的写法,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人间仙境。这样就使得文章既一线贯串,层次分明,浑然一体,又不落平铺直叙俗套,显得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课文开头虽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明;也只说了主人公是一位渔人,但没有姓名,使人无从考证。接着写桃林奇景,确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也无确切地点,因为渔人“忘路之远近”。写桃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
佛若有光”,路“极狭”而“才通人”,真是“洞天福地”。待到渔人进入后,又豁然开朗,眼前是一幅优美和谐的田园图景。然而,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标记却又全无可寻,桃花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最后,虚写一笔,高尚人士“欣然规往”,给读者带来一丝希望,但终归是“未果”而病终。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勾起了读者探疑的欲望,大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读后疑窦顿开,释卷还难释怀。
三、言简意深的意蕴美
《桃花源记》既有浓郁的浪漫虚幻色彩,又具有强烈真实的感人力量。文中始终将虚构和写实有机结合起来,描绘了一幅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文章叙事寓理,融情于景,在叙事中渗透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了深刻的政治理想。陶渊明这种政治理想是与他所处的黑暗社会现实相对的,虽然带有原始农耕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文章寄托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一种愿望,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愿望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归宿,使人们在痛苦中找到寄托,得到安慰。在当时看来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情蕴文中无痕,读者自会决断。
《桃花源记》如嚼橄榄,越嚼越有味,如品美酒,越品越醇香。“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胜,惟人则名”,因陶公的一篇诗文,桃源仙境倍受文人墨客推崇,更让游人心驰神往。
第二篇:真题材料“别有洞天”
真题材料“别有洞天”
——2015年山东选调村官你不得不掌握的论据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冯建蓉
山东选调村官作文考试总体分为两大方向:一是围绕基层中的具体工作如何展开,如农村扶贫,公共文化供给、养老等,如11年的“推进互联网时代的农村社会服务”,12年的“农村文化建设”;二是怎样认识基层工作,如何做好基层工作,即从价值观层面考察,如2014年:给父母的一封信;2013年:基层工作是一种历练;2010年:沈浩精神倡议书;2009年:也谈基层工作的干头与奔头。从历年真题中可以看出,考察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些。
而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大家遇到最大的难点就是论据的贫乏。论据的种类有很多,最为大家喜欢的就是案例和名言警句。论据何处来?真题材料无疑是最好的一座宝库!
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对历年真题材料中的相关案例做一个列举,供各位考生参考。基本方法是:简单概括案例,并指出其论证点。当然,其论证的论点,并不仅限于列出来的,大家可以活学活用。
2014年:
案例一:
周靖是贵州省赫章县河镇乡舍虎村村委会主任。2008年刚到舍虎村,群众充满怀疑和不信任。为此,他真心跟村民交朋友,虚心向他们学习。取得群众信任后,他想方设法发展现代农业让乡亲们脱贫致富。周靖对舍虎村种植的经济作物进行了梳理,发现半夏在当地有20多年的种植史。通过积极争取,周靖的发展半夏种植的想法获得了县直部门和村里干部群众的支持。为打开销路,周靖又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他还自掏腰包建立了网站发布信息,为舍虎半夏品牌做宣传。截至目前,舍虎村半夏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试验基地面积已由初期的300多亩扩大到700多亩,有10户种植半夏的农户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20多个贫困户因种植半夏实现了脱贫。(论证:积极主动,转变心态;从实际出发;创新农村经营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案例二:
今年24岁的胡轶华,现在武汉吴家山管委会新建大队,担任书记助理一职。最初走上最基层的工作岗位,胡轶华的感受是“不太习惯”,连说话都听不懂。为此胡轶华就找老人们练“听力”:65岁的村民陈爹爹在炒萝卜、腌鱼,她就帮着添加些柴火,一边帮忙一边和老人聊天。在农村工作一年了,胡轶华的穿衣风格也渐渐转变,“读书时爱追求时尚潮流。”而如今的她,不穿裙子、不穿高跟鞋,无论走到哪家,都会被当成自己人。(论证:身下基层,心更要下基层。)
案例三:
山东农村的胡建党大学毕业后放弃高薪职业,2007年参加北京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到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担任村支书助理。他带头创业,和村民一道盖瓜棚、种蘑菇,让村民尝到增收致富的甜头。2011年参加王场村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后,胡建党赢得80%党员和村民的认可,当选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带着村民致富是大学生村官的真正价值体现。”胡建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论证: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案例四:
“耶鲁哥”是湖南省衡山县贺家乡贺家山村村主任助理兼团支部书记秦玥飞。因为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人也长得帅气,被大家称为“耶鲁哥”。“硬化路面、修水渠、给村里学校搭建信息化平台、联系校车项目……他在村里有忙不完的事情。”耶鲁哥的亲身经历,生动地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村官的“高富帅”形象。(论证:做一名高富帅型的干部。)
案例五:
梁丽娜是广西省陆川县乌石镇陆河村党总支书记,在这个“翻过一座山,还是一座山”的贫困山区里,她留下了美丽的倩影。2011年到村上任后,她就开始琢磨创业,带村民一起多赚钱。根据村里旱地多的实际,梁丽娜动员村民种了200多亩花生并顺利丰收,每亩地纯收入达2500元。又利用橘红种植历史悠久的优势,带动村里规模化发展,现在包括自己承包的七八十亩,全村橘红种植面积已有500亩。“一棵树收入一两千元,每亩收入能达五六万元。”(论证: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做一名“白富美”的干部)
2013年:
案例一:
在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一个蹲苗期。在这一阶段,庄稼幼苗茎叶长势趋缓,但是其根系在快速发育,尽量往下扎根,这样庄稼在中后期生长会更加茁壮,并大大增强抗病、抗倒伏能力,产量也会有大的提高。庄稼的成长如果缺少“蹲苗”阶段,那么其根系难免不深不壮,就容易出现枝叶羸弱、抗倒伏和抗病能力差、成长受限等问题。为此有经验的农民会在庄稼的蹲苗期有意识地通过调节肥、水等措施,来抑制幼苗徒长,把苗蹲壮,以达到提高收成的目的。(论证:基层历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案例二:
在党的十八界一中全会上当选的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多数都有基层工作经历,并且从事过体力劳动。在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中,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王岐山等同志曾较长时间在农村劳动(知情),刘云山同志在农村劳动锻炼,张高丽同志当过工人。(论证: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案例三:
广西忻城县马泗乡泗村的大学生村官李欣蓉已经有5年的任职经历。在村里,她是远近闻名的“哈密瓜”美女,种植瓜果有一套“望闻问切”的秘法。2010年,她联系了4位来自不同乡镇的大学生村官,以5人联保方式向银行贷款25万元,建立拥有40个大棚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现在每个大棚年收入约8000元,跟着干的农民都乐开了花!(论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增收;心系群众、扎根基层、扎实干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
案例四:
吴书香,2008年成为辽宁省苏家屯区八一街道官立堡村的大学生村官。初到村里,没有人给她安排活干,村民也不以为然。为此,她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挨家挨户的走访,坐炕头跟村民唠家常,了解熟悉村庄和村民情况。“先当村民,再当村官”是她的最大心得。从小事入手,核实修路面积、和村民一起种树、召开村务公开,“调整心态、加强业务,决不放弃”是她的最大的体会。(论证:贴近群众,小事入手,积极心态,不断学习。)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1年:
案例一:
杨琴,2009年1月被选录为午街铺镇河外村委会的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她虚心好学,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村官现代信息技术特长,把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作为服务农村干部群众的平台,不断完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管理,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使党员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论证:虚心好学、联系群众、发挥所长、创新工作方式等)
案例二:
长沙县大学生村官彭万贵担任村主任助理后,把自己精通电脑操作和生态农业的优势发挥出来,手把手地的教党员干部学电脑,从远程教育资源网上下载农业适用技术送到农民的手里,通过远程教育网络视频帮助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网上见面,很快就赢得了全村人的支持与信赖。(论证:发挥优势、联系群众、转变作风、踏实肯干等。)
案例三:
衡阳硫市镇硫市村村主任助理陆细平自入村工作以来,通过远教技能培训,很快就成了远教设备使用维护的行家里手,当设备出现故障后,他凭借所学知识及时研究解决,使设备迅速恢复正常运转,做到了“小故障不出站点、较大故障不出乡镇”,成为远近闻名的“远教先生”。(论证:不断学习、及时解决问题等)
案例四:
望城县复胜村的大学生村官胡杰履新上任时,很想干出一番事业,但开始很难真正得到群众的信任。2008年9月,三鹿毒奶粉事件发生后,一些幼儿家长十分焦急,他马上组织相关家庭户举办了两期婴幼儿健康成长知识培训,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查阅相关信息资源,让他们及时了解毒奶粉生产批次等相关动态,学习奶粉选购方法和婴幼儿的健康饮食知识,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他们的恐慌。此举让复胜村的百姓对他刮目相看,由此他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论证:如何打开工作局面)
2010年:
安徽省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用他一串串不平凡的足迹,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业绩,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他忠于党的事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在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论证:此例用法你懂的!)
2009年:
案例一:
柽柳,是一种耐盐碱、耐沙荒地,极易扎根生存的植物。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的孟帅最喜欢黄河滩边的柽柳林,他说:“我从没去想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我只愿做一株柽柳,只要需要,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都能深深地扎根进去,生长出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镇曹家圈村选调的日子里,他用质朴和真诚赢得了村民的拥护,用坚毅和执着追逐着青春梦想。(论证:质朴和真诚;坚毅和执着)
案例二:
福山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是近几年来活跃在烟台市反渎系统中的优秀集体。在这个仅有三人组成的集体中,有一位不让须眉的女检察官。她,就是被誉为“铿镪玫瑰”办案高手姜春燕。在十一年的检察人生中,姜春燕用扎实办案,挑战自我,沉淀心智,厚积薄发,倾情奉献,无怨无悔,记录了这朵铿锵玫瑰从稚嫩幼苗到绚烂绽放的每一个瞬间。(论证:扎实工作,挑战自我,沉淀心智,厚积薄发,倾情奉献,无怨无悔;心系群众,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案例三:
32岁的阎冬梅,一个普通而恬静的女子,却已然有着近十年的公安工作经历。十多年来,她始终扎根在基层工作一线,一步一个脚印。她创新工作方式,提出“便民服务星期天”;她动真啃硬,坚持原则,巾帼不让须眉。她以一流的工作业绩,真诚地回报组织的培养,也赢得了群众“这丫头”最亲昵的称呼。(论证:创新工作方式、扎根基层、坚持原则、贴近群众。)
第三篇: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 教案
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
别有洞天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单元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能力,增强尊重民族文化的意识。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为“欣赏・评述”课型。此类课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美术作品,还要让他们理解美术作品。用作品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和联想,使他们在与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后,生发出自己真诚的观点和感知。优秀的艺术作品对心灵的碰触和撞击,出自于对艺术语言的深刻领会和思考。
中国古典园林恰恰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所形成的精神积淀,是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和自我关系的一种深度思考,并将其外现于园林的状貌和空间形态。
本课的知识点是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要素和造景手法。种类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其中皇家园林以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私家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较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与中国的哲学精神、文化气质更为契合,所以本课的欣赏对象以苏州园林为主。园林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与这二者有关的要素都将在教学中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有山、水、植物、建筑(墙、窗、亭、廊、阁、轩、舫等)。有了分析对象,有了基本要素,就涉及到在造园时如何运用这些要素。因此,接下来的知识为造景手法,它包括对比、衬托、框景、隔景、借景等,教材上都有相应的图例说明。中国古典园林一切的精神内核都源自于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融合,又得益于中国古代文人将绘画、诗词、文学融入其中,使中国古典园林的一水一木、一廊一亭都可以默默含情,时时有境。这些也正是中国古典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和造景手法。
2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及精神内涵
3学会欣赏中国古典园林。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感受、思考,以讨论的方式学习基本知识,并自己建立各知识环节间的内在联系,生成并表述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领会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之美、空间之美、人文之美。
2、愿意走进中国古典园林,愿意带着一颗安静的心,感受自然、感受内心、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学思路】
本课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为何营建中国古典园林‘明轩’”为问题引入教学,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将园林的种类、基本要素、造景手法等知识环节依次展开,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在学生较为充分地领会古典园林的生境、画境、意境后,以层层推进的心理体验,逐步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烘托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地体味、真诚地感受、积极地思考,达到自由地表述。最后由学生解答关于“明轩”的提问,也即是本课的总结。
●教学建议
1.本课无论以怎样的程序实施教学,一定要理清思路,教师应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清晰透彻。
2.本课为初二的课程,不宜过深,但不要忽略园林的人文精神内容,没有这部分内容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之前的知识,无法真正建立园林与个体的情感碰触。可找一两点典型的动人之处与学生共享,不用过深,但一定要真实感人(能打动自己的才能打动学生)。
3.教师最好要有亲入园林的体验,书本上别人写的东西无论怎样都很难带着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感受。要想课堂鲜活,自己最好就要有这种鲜活的体验。
4.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教师应多看相关的书籍。园林的内涵太深,包容量大,如果教师的知识只局限于课本的文字,课堂上很难做到轻松、从容地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导 阶段
以谈话的轻松气氛进入课堂,先问同学们想到哪里去旅游,学生自由回答后,话锋一转,老师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接着出示PPT(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的中国庭院“明轩”)。
问题一: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芭蕉、游廊、亭子、山石等。
问题二:这些亭子、山石、芭蕉构成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庭院。
问题三:这个庭院是哪个国家的? 学生回答:中国。
PPT中出示文字“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庭院,明轩”。
教师对明轩做简要说明后提问:大都会博物馆为什么要将中国庭院收人其中?中国古代建筑确有独特的风格,但为什么不展示民居、宫殿、寺庙,而独独选取园林呢?中国古典园林究竟魅力何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人中国古典园林的赏析之中。
二、发展 阶段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PPT出示颐和园、苏州园林、灵隐寺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将其分类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教师再补充寺观园林的图例,讲明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种类和各自的特点。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我们今天就重点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
说文解字 :園
外面的“口”指围墙,中间的“袁”字中的“土”指建筑、山石,“口”指湖池,“衣” 指花木。建筑、山石、水、植物是园林构成的基本要素。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PPT出示颐和园、拙政园、灵隐寺园林三幅图片 问题一:找出每座园林中构成元素的运用
问题二:三座园林在规模、布局、风格、色彩方面有何不同之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补充。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堂皇浓丽; 私家园林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
寺观园林因地制宜、空间容量大、视野开阔、带有宗教意味。
三、中西古典园林比较
以法国凡尔赛宫和苏州园林进行整体布局和局部比较,学生观察图片然后讨论,总结出中西方古典园林的特点:西方园林表现人为的力量,崇尚开放、整齐,呈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东方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布局自由,充满诗情画意。
四、造园手法:
1、结合图片讲解
对景:相对之意,你是我的景,我是你的景
分景:把景观划分成若干空间以获得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景象,使园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造成景色多变,空间丰富。
隔景:将园林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可以增加园景构图变化,使空间“小中见大”。
2、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理解 借景: 框景:
五、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视频欣赏,体会古典园林之美 生境之美 画境之美 意境之美
三、实践体验:
1、巧手画美景: 学生用铅笔勾画园林美景 师生评价
2、PPT出示学校全景图,小组讨论: 1)、我们新校区的布局有何特点? 2)、请你提出更好的建议
四、总结:
一位国外的园林专家描写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字:我一直渴望独自坐在水边,在月光下的凉亭里聆听风吹竹叶、鱼跃池塘的声响,凝望清晨的荷花伴着朝露慢慢绽放。只可惜游人如织,渴望成了奢望。实际上你根本无需拥有―片园林,一盆绿竹足够了。只要竹影投到白墙之上,那不就是一方水亭吗?”去看看苏州园林吧,虽然游人如织,但竹影白墙依然在,只要心里有,景就在。
板书设计:
生境:自然美 画境:艺术美 意境:人文美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移步换景别有洞天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郑文静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蔄山中学
第四篇:《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一.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前的“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状物亲切逼真,想象奇特新颖,被人们当作一篇独立的散文来读,并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二.字音字形: 1.缘(yuán)
2.豁(huò)然
3.俨(yǎn)然
4.阡(qiān)陌(mò)交通
5.垂髻(tiáo)6.怡(yí)然
7.便要(yāo)还家
8.咸(xián)来问讯
9.语(yù)云
10.遂与外人间(jiàn)隔
三.字义:1.武陵人捕鱼为业
职业
2.缘溪行
顺着
3.忘路之远近的 4.渔人甚异之
很
对„„感到诧异
5.复前行
向前,往前
6.欲穷其林
穷尽,走完
7.仿佛若有光
8.便舍船
舍弃,放下
9.初极狭
刚开始
10.复行数步
几
11.土地平旷
开阔
12.屋舍俨然
13.阡陌
交通
14.悉如外人
都
15.黄发
垂髫
16.并恰然自乐
一起
17.乃大惊
竟,竟然
18.具答之
详细
19.便要还家
20.设酒杀鸡作食
摆设,准备
21.咸来问讯
都
2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说
23.率
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
妻子儿女
同县的人
与世隔绝的地方
24.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
25.无论魏晋
26.皆 叹惋 都
感叹惋惜
27.余人各复延其家
请,邀请
28.辞 去
告辞离开
29.此中人语云
告诉,对„„说
30.不足为外人道也
值得
31.便扶
向路
32.处处志之
名词动用,做标记 32.及郡下
到了
33.诣太守
34.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
立即
派遣
35.寻向所志
名词,标记
36.欣然规往 计划
37.未果
实现
38.寻病终
随即,不久
39.后遂无问津者
40.遂迷
四.成语:1.世外桃源:古义,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乱、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义,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落英缤纷: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3.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4.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古义,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今义,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或心情由沉闷一下子变得愉快。
5.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6.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7.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同。8.黄发垂髫 :老人和小孩。
9.鸡犬相闻 :鸡叫声和狗叫声可以相互听到。五.句子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翻译:。(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 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翻译: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翻译: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翻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7.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翻译: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翻译:(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翻译: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12.后遂无问津者。翻译: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了。
六.问题:
1.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______,名______,字_______,生活在战乱苹繁的晋朝.文章虚构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压迫,风气淳朴,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和平安详,和睦团结,平等淳朴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摆脱战乱、剥削、压迫的愿望.(2){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的生活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最能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6.皆叹惋的原因: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描写桃源人社会风尚从哪两个方面进行的:
人际交往和生活状况。
8.从文中哪两件事情能够看出桃花源是虚构的: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先秦时代来此,衣着又怎么能和晋代人的衣着一样?“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沿着路标走又怎么会迷路?
9.作者虚构这一理想社会的目的及意义:
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10.文中结尾的作用:
“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已在增强故事的真实效果,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11.武陵人发现桃花林,他“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 1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武陵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的经过。
沿溪行,发现桃花林,穷其林,尽于水源,发现山洞,舍船入洞,发现桃源。
13.渔人临别时,桃源人嘱托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反映他们什么心理?结果怎样? 他们怕桃源外的人知道后,干扰了自己和平安定的生活。渔人没有遵守桃源人的嘱托,直接去报告了太守。
14.桃花源位于:武陵一条两岸都是桃林的小溪源头处的山口处。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境界? 答: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他对这一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对受苦受难的人民深切同情,因此他虚构了这一宁静安乐,民风淳朴的美好境界,以此来衬托自己的社会理想——对没有战争,没有压迫,和平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16.桃源人与世隔绝,问渔人“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正如: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17.桃源人为什么“见渔人,乃大惊”,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写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18.从“初极狭”到“豁然开朗”与陆游的哪句诗韵致相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9.文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0.概括渔人在桃源所见的人:a.衣:悉如外人。B.貌:黄发垂髫。C.行:往来种作。D.情:怡然自乐。
21.概括渔人在桃源所见的景:a土地平旷。B屋舍俨然。C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22.桃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对他们有弊的一面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3.文中描述了几种美?答:桃林美,田地美,民风淳朴美。
2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桃源社会怎样的景象?答:借代。指老人和孩子。表现出桃源社会里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生活安乐,无忧无虑。
25.文章4、5段写太守遣人寻访而迷路,刘子骥“规往”而“未果”用意何在?答:目的在于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更充分地表现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心情,同时也说明桃花源在当时社会是一个无法寻觅的地方。
26.初见桃花源的整体感受:豁然开朗。
27.写桃花林的美好有什么作用?答: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中的美好生活做铺垫。
28.桃源人来这的原因是什么?答:避秦时乱。
29.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答: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再过动荡的生活。
3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用《大道之行也》中那句话来形容?答: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1.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2.写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的句子:见渔人,乃大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3.课文中表现渔人不讲信用的句子: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34.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从文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发现桃源 ——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35.桃源人见到渔人大惊的原因是:这里的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已经很久没见到陌生人了。
36.本文从哪几方面对桃源人进行描写?答:生活环境,居住环境,精神风貌。
37.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答:a.为自己与世隔绝久远,消息闭塞而叹惋。B.为桃源外社会动荡而叹惋。C.为世人饱受战乱之苦而叹惋。七.古今异义: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很像。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及邮电事业的统称。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间隔:古义,断绝往来;今义,距离。
第五篇:毕业感言画卷
精美的毕业感言犹如画卷,请欣赏
我们既没有毕业
也不要离别
何必要为一回痛快悲情
强道离别
路还没到尽头
梦还没到尽头
时间将传唱我们的歌声
何须泪落并千言
两年,岁月如箭,昨日似新见,明日已离别
六月,夕阳如血。上一刻光明,下一刻黑暗
何必悲?何必喜?何必说再见?
还在这,还在世,还在心间
…………
今夕何夕兮,离情依依
今离何当聚兮,怎当未离
白云处处兮,皆为尔家
我心悠悠兮,何从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