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07:4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董晓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董晓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第一篇:董晓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董晓宇教学实录——《伯牙绝弦》 重庆名师

课前谈话:

学生端正坐好。老师微笑地走到讲台。

师:好!孩子们,上课时我们一定得这样坐吗?一定吗?我觉得可以找一个自己觉得舒适的姿势坐,好不好?

(学生姿势有所放松)

师:今天下午我们要共同度过40分钟,共同学习一篇文言文。为了咱们呆会能够更好学习。现在咱们来相互了解一下,可不可以?现在咱们在这里了解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我用心观察你们,你们心观察老师。还有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就是咱们相互提问了解。这样,你们是孩子,小孩优先,你们先了解一下老师,愿意吗?

生齐答:愿意。

师:你们除了观察教师之外,还可以向老师提问题。

(学生没有行动)

师:你们现在这个样子,董老师先了解你们了。我发现你们现在比较害羞,我想到一句歌词,在我的面前是“一朵朵羞达达的玫瑰在静悄悄的开”。有没有同学,你想问老师什么?

(一学生举手)

师:你看,那儿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来!

生:请问一下董老师,你在班上教书时候,你对同学们凶不凶?

师:他问了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我在去年在一所小学教三年级,我呢,对我们班的同学是这样。我觉得我有时候有一点点的凶,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严格。但是多数情况下我和我的孩子们还是好朋友的,你看我的样子凶不凶?

学生齐答:不凶。

师:哦,不凶就好。

生:我想问,你们班的同学有没给你起外号?

师:孩子,你可以这样说,董老师,我想请问你,这样更好。如果同学给老师起外号的话,说明她们把老师当作什么?

生齐答:朋友。

师:但是好像我还没有听他们叫外号的,但有时候同学们高兴时会对我唱“三月里的小雨”,会唱吗?(生:不会)知道为什么会为我唱这首歌?我叫什么?(董老师用手指着大屏幕右下角自己的名字)

生:董晓宇。

师: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外号?

生齐答:算。

师:我觉得这个外号很美的。

生:我想请问你当老师多少年了?

师:我听到你用请问这两字,我觉得你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我是92年开始当教师的,算一算,多少年了?(生:17年)今年是第17的年了,长吗?(生:长)你现在多少岁?(生:13岁)看来董老师教书的年龄比你们的年龄还大一点,是吧!还想问什么?(一名男生举手)刚才是巾帼不让须眉,现在是一个男子汉,你来问。

生:董老师我想请问你一个问题,就是教书辛不辛苦?

师:我不知道同学看过没有,有一本书的书名叫“疼并快乐着”,我觉得教书给我的感觉就是疼并快乐着,和孩子们在一起。特别是咱们一起上课的时候,我感觉特别快乐。但是备课时我也觉得有点辛苦。有一句话叫台上(学生齐说: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我现在有点了解你们了,虽然刚才是羞达达的玫瑰,现在正静悄悄的开,非常美!我想了解你们好吗?因为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文言文,所以首先我想了解同学们学过文言没有?

生:学过。

师:咱们班的同学喜欢一起回答,其实举一把手也可以!

师:学过文言文没有?

生齐答:学过

师:学过哪些?说吧,说吧!

生齐答:《学弈》、《两小儿辩日》。

师:还有呢?(学生摇头)

师:没有了,是吧。今天是第三篇。我想问你们,你们学了文言文以后,你们觉得文言文有什么特点?或者说你读文言和咱们平时读一般文章有什么不一样?

生:读文言文,需要深度思考。

师:为什么需要深度思考?

生:因为写得有点深奥。

师:你的意思是说文言读起来有点深奥,是吧?的确是这样的,同学们,我不知道你们今天预习了这篇文章没有?你看,讲这个故事,作者用了几句话,数过没有?赶快数数。

(学生数)

师:几句话?

生齐答:五句

师:像这篇文言文,只有五句话,就讲了一个故事。所以说文言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内容丰富,涵意深刻,所以它们读起来有点深奥。那既然你们学过两篇文言文,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给董老师,介绍给大家,你觉得怎样才能把文言文学好呢?小男孩儿你来讲。

生:我们一般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就是先从单个字先理解起来。

师:可是,文言文的单个字或词有的读不懂不能理解怎么办?

生:可以查字典并且通过工具书知道这个词的词意。

师:可是文言文有些字和词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有很大的不一样。所以最简便可行的方法是,(学生不知道)我的手一指大家肯定就知道。(师指着课文下边的注释)

生:注释。

师:对,这注释是大家学习文言文的很好的工具。所以我们今天就要充分利用这个工具。还有什么办法?

生:联系上下文。

师:干什么?

生:想到这一句的意思。

师:噢,可以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还有什么好办法,你说

生:这篇文言文不熟,有一句话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师;真高哇?对,这句话可是咱们古人总结的学习方法。今天,学古文咱们就利用古人总结的这个学习方法,就是刚才这个小男孩说的(学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好,今天咱们就读书百遍,在注释的帮助下学习这篇文言文。

课堂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短促轻快),!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同学们,通过课后资料的介绍,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能够流传到现在,一定有它独特的地方。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谁来读一读课题?(学生举手)齐刷刷的小手举着多好看啦!你来读,(一生读课题)

师:读得好,谁再来?你来。

(另一生再读课题)

师:这个弦字的字音很难读,但他们读得很准确,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课题)

师:清晰响亮,字正腔圆,非常棒!那同学们这样,自由的读一读这篇古文,读不懂的词句就看一看下面的注释,想想它的意思,然后反复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读通顺。自己读自己的。

(学生自由读)

师:请个孩子来读。

(一个女生起来读,学生读完,一名男生举手。)

师:同学,你有话想说?

生:他读“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读成了善哉,河河兮!

师(指着刚才起来读书的女孩)说:哦,你再读第三句。

(学生读准确了。)

师:对,看清楚了再读。刚好读得不错,但有两个地方,咱们要注意一下,同学们一起来看书,第二句,“峨峨”和“兮”这两个字,咱们看注释,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峨峨”是高的意思,“兮”是语气词,相当于“啊”。

师:那峨峨兮这三个字联起来是什么意思?

生齐回答:好高啊!

师:所以峨峨兮这三个字要连在一起读,理解了意思,你才能读出恰当的停顿。谁来读第二句?

(一名女生声音响亮地读)

师:好一个百灵鸟,你的声音真好听。咱们一起来读读。

(学生齐读)

师:会读第二句的孩子把手高高举起来,举着,别放。

(学生都把手举起)

师:如果真会读第二句的同学一定会读第三句,谁敢站起来读?

(学生不敢)

师:谁敢站起来读?(三个女孩站了起来)咱们班的巾帼真不错呀!(很多同学都站起来)很好,男孩子也不示弱。

(学生齐读。)

师:这就叫无师自通,了不起,请坐。

师:刚才那个女孩还读了第五句话,我听你读,好像没读懂意思,所以在停顿上的处理上出了点小问题。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第五句,听老师读,注意听停顿,想意思。

(师范读)

师:老师这样读,你听懂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讲一讲?

生: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听懂他的琴声了,就摔破了他心爱的琴,终生不再弹了。

师:破琴——绝弦——摔破了琴就——

生:割断了。

师:据史书记载,伯牙这时是抽出小刀割断了弦。

师:刚才那个同学说是伯牙觉得这个世界再也没有知音。我们从哪个字读到“觉得”的意思?一齐说。

学生齐答:谓

师:伯牙觉得了什么呢?后面才继续在写。要理解觉得的意思,就要在谓的后面做出停顿,拿出笔做出记号,再练习练习。

(学生动笔做记号后练习读)

师:谁来读一读?就是刚才出了点问题的小女孩,你理解了意思,就再来读

(学生读)

师:这样一读,就觉得他读懂了意思,所以读出了恰当的停顿,咱们全班孩子一起来读。

(学生齐读)

师:真是一群山里的孩子,老师很想听你们读书,听起来很悦耳,一起来读读,拿好教材,端正坐姿,吸一口气,咱们把这篇文章连起来读。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那好,咱们读了这个故事,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生齐说:俞伯牙)我们叫他伯牙更亲切(师板书:伯牙),一个是(学生齐说:钟子期),咱们叫他子期(师板书:子期)。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句。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伯牙、子期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读)

师:谁读出了他们的特点?

生:我读出伯牙善弹琴,子期善听。

师:伯牙善弹琴,就是说什么?

生:善就是说伯牙弹琴技术很高。

师:你从哪个字读出的伯牙弹琴技术很高?

生:善

师:“善”翘舌音,跟老师读(学生跟老师读“善”)好,同学们把“善”字圈出来。(师板书:善)

同学们,我们默读古文,想一想,你从古文中的哪些句子在告诉我们伯牙善弹琴,而子期善听,用笔勾出来。

(学生用笔勾)

师:谁来把你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师:这个穿红衣服的小男孩虽然没有举手,但你有一双可爱的眼睛一直望着老师,说明你想读,是吧,请你来。

男孩站起来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老师就是想知道你从哪些句子具体地体会伯牙善鼓琴,而子期善听。

男孩再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注意,(师范读:峨峨兮若泰山)想着“峨峨兮”这三个字再读,(男孩再读:峨峨兮若泰山。)

师: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勾的这两句,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和第二句,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细细的读第二句,为什么从这一句中我们能感受到伯牙善鼓琴,也能感受到子期善听呢?细细地读,想一想,(学生没读出声)我想听到读书的声音。

(学生细细地读)

师:谁来说说你的意见?

一名学生:因为伯牙弹琴,他可以弹出流水,师:第二句。伯牙弹琴怎么样啊?

生:伯牙弹琴,他弹出巍峨高山,只有钟子期才来听出来。

师:你从哪里看出伯牙的琴声有高山的意境?

生:志在高山。

师:你怎么理解“志在高山”?

生:伯牙弹琴心中有所想,师:你从哪个字看出他有所想?

生:志。

师:哪好,咱们把这个“志”字圈出来。请坐。

师:当伯牙鼓琴,心里想着高山的时候,子期的心中浮现了怎样的高山呢?谁看到了?

生:钟子期看到了高高的泰山。

师:你从哪出读出他看到高高的泰山?

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这山特别的高?

生:峨峨。

师:那好,咱们把这高高的感觉读出来,谁来读?

(一名男生起来读)

师:孩子,我感觉这山还不够高,女孩,你来!

(一名女生读)

师:听他这么一读,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高高的泰山。

师:请把你看到的读出来了。

师(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山高了,你朗读的水平也高了,咱们一起来读。

(学生齐读)

师:再读这句话,你从钟子期说的话中还能感受到子期善听?学生无语,师;再读,读

(学生小声读)

师: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子期善听?

生:我从钟子期曰:“善哉!“善哉”这个词听出来的。

师:“善哉”用今天的话说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感叹。

师:那你今天的话来说。

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你扮演了钟子期。你用今天的话来讲善哉是什么意思?现在你从古代回到现代,你也听到了伯牙的琴声,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伯牙,我听了你的琴声,我知道你的心就好像比泰山还要高。

师:所以,善哉!这个“善哉”是什么意思?

生:太好了

师:还有呢

生:好了

师:还有呢

生:十分的好

生:妙啊!

师:妙哉。妙啊,那咱们就把那种妙哉,妙啊的感觉带到这句话中去读。

(有感情地读)

师:老师也要对你说,善哉!

(请几个同学读)

师:咱们一起来赞美赞美!

(全班有感情的齐读)

师:(大屏幕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句话中有个“善”字,刚才第一句也有个“善”字,这两个“善”字有什么不同?谁来讲讲?

(刚才穿红衣服的男孩举起了手)

师:小男孩,你现是自己举手了,老师感到特别高兴。好,你来说!

生:首先第一个“善”字是善长;第二个善字也是善长的意思。

师:第二个“善”是什么意思?(生:钟子期善听,那个“善”也是善长的意思。)来孩子,看看注释(老师站在男孩旁边让男孩看注释。)“哉”是什么意思?(生:是感叹。)善哉就是(生:太好了!)这里的“善”和第一个“善”的意思(生:不一样)。对了,在感觉梳理不清的时候要看注释。

师(指另一名学生):你再来说!

生:第一个“善”是善长的意思,第二个善哉表示感叹。

师:可以这么理解。第一个表示善长,第二个“善”表示好啊!这里的两个“善”字意思不一样的,这里相当于现在的一字多意,同学们!刚才我们围绕这个“善”字学习了第二句,读懂了意思,读出了情感。那老师相信你们在注释的帮助下读第三句,自己也能读出滋味,那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出自己的体会?

(一名女生读,没读好停顿)

师:请坐,孩子,再看看注释,“洋洋”的理解,想着画面读出情感,感受感受。(师对刚才这名女生说)你还想试一试吗?(女生摇头)没关系,呆会再来啊!

(再请一名学生读)

师:孩子,听他这样读,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了一条很长很长的江河。

师:那把你听到的,它读出来

(生声情并茂的读第三句)

师:读得真好!咱们把掌声送给她。(学生掌声)善哉!谁还想读?你来,可爱小女孩。

生:志在高山

师:第三句,别着急,来,吸口气!

(生读第三句)

师:对,读书就得这样,想着画面读出情感,咱们一起读这句。

(生齐读)

师:那咱们把二三句连起来读,已经能够读熟成诵的孩子可以看着提示。(大屏幕出示提示)其它孩子也可以看书。

生:(齐读第二、三句)

师:(屏幕出示第四句)这就是—(生齐读第四句)

师:结合刚才两句话来说说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伯牙他弹琴弹出什么,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说出来。

师:说出来,先是听出来,再说出来。那你从哪个字读出了伯牙心中有所想。

生:我从“所念”中听出伯牙心中所想。

师:刚才上文中也有一字和念字意思相近的,是哪个字?(生:志)咱们把这个“念”圈一圈。

师:读书就得这样,读着下文念着上文,那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能读懂什么?

(一生读)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必”字,读懂钟子期每次都听懂了伯牙的琴。

师:是呀!同学们,我们对这句话有了更多的了解,那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他们俩的经历。

(大屏幕出示伯牙、子期经历的资料,配乐《高山流水》。学生听音乐,了解资料)

师:同学们,我们再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第四句)

师:了解了他俩的经历,你再读这句话,又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同桌的孩子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有体会的?好,孩子,你来说。

生:我知道伯牙弹琴,钟子期都能听出来,我也体会钟子期非常善于听伯牙琴。

师:仅仅是在听琴吗?谁还有自己的体会?

生:钟子期也懂得了伯牙心里所想的什么。

生:我从“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体会到了世上知音难求。身在宫廷伯牙虽然是著名的乐师,名满天下,可是没有人听懂他的音乐,只有钟子期才听出伯牙的志向,伯牙的胸怀。

师:是呀,听的是琴声,懂的是胸怀,是志向,所以这孩子说世上(学生齐说:知音难寻)啊,这知音二字(师板书:知音)概括了千言万语,同学们,此时的伯牙是怎样的心情?

生:伯牙是非常高兴的心情。

师:是啊,是眉稍眼角都带笑,你把这高兴之情读出来。

(一名学生读)

师:有点高兴,还会是什么心情?

生:我觉得他会把忧愁和苦闷全部发泄在这琴中。

师:也就是从此以后我不再忧愁,你把这忧愁抛掉,你再来读。

(学生读)

师:好一个喜出望外的伯牙,同学们,此刻的伯牙可能是春风满面,喜出望外。因这世上知音难寻,可他得到了。“所以伯牙所念”咱们一起读。

(生激动高昂地齐读)

师:(老师意味深长地引导)可能伯牙也是百感交织,喜极而泣,因为知音难寻。所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咱们再来读

(生饱含深情地读)

师:体会到的情感不同,读出的味道也就不一样。这对知音约定第二年中秋在老地方见,可是当伯牙赶去的时候,看到的是钟子期那冰冷的坟墓。原来分手后不久,子期就病死了。同学们默读这句话,你仿佛听到伯牙在说什么?看到他在做什么?用心默读。

(配乐,生默读)

师: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伯牙的哭泣声,他在向老天爷问,为什么?为什么?我好不容易才寻找到的知音,为什么这么快就让他丧失生命?

(请同学说自己的感受)

师:把伯牙的这种责问读出来。

(生读)

师:同学们,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伯牙把琴摔坏了,而且再也不弹琴了。

师:他是在怎么地摔琴啊?

生:很伤心,而且很悲痛。

师:那你把悲痛之情,读出来。

(生读)

师:谁还想读?

(一生读出了悲痛)

师:是呀,同学们,摔的是琴,断的是弦,此时的伯牙是怎样的心痛?(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师:一起读

(生齐读)

师: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

(生读)

师: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生齐说: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自己写)

师:请一个孩子把他想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

生:子期,你死了以后,没有人听懂我的琴声。想到你在时,能听得懂我的江山江河。现在我还能找谁来听我的琴呢?所以我只能摔破琴,从此不再弹琴。

师:从这绝弦中感受到的是绝望。

生:子期,我已经砸破了琴,掷了弦,世上除了你,我就没有了知音。我继续弹琴,有何用呢?

师:这绝的是弦,不绝的是对知音的怀念之情哪!

生:子期,你死了,我弹琴何用,谁又能听得懂呢?

师:是啊!

生:虽然我有超高的造诣,但你死后,没有人能够了解我,欣赏我,一切都是徒劳的,我从此不再弹琴了。

师:虽然有很高的造诣,但是我从此不再弹琴。同学们,我们在这绝弦中感受到的是伯牙对知音的怀念之情。但是我们古代的精典,古人的情怀,往往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去领悟。今天我们领悟到的是此时此刻的情怀。两千多年来,不同的人读故事有不同的体会,相信同学们以后再读《伯牙牙绝弦》。从这绝弦中领悟到更多更多。后人根据这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这首《高山流水》。拿起书,听着琴声,我们再来回味着这个故事。(放音乐〈高山流水〉学生齐读课文)

师:谁把这故事记在了心里,谁来试一试?

(出示课件出示课文填空,让学生看着读课文)

(指一名学生读,其它同学在心里记。)

师:熟读成诵啊!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懂了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读出了情感,读出了体会,最后熟读成诵。古文就是这样,要读书百遍,(学生:其义自见)。

下课!谢谢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

第二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剖析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

临沂九曲小学 邵蕾

教学实录

一、课前谈话:

1、师:孩子们,你们会用掌声来欢迎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大朋友吗?那你们知道我姓甚名谁吗?

2、师:这位老师与你们的老师有什么不一样?最大的不一样,我与是相处的时间,只有一节课。有什么期待吗?

3、师: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你们这节课能够学有所得,并且还有一个小小的愿望,能够与你们成为很好的朋友。为了表示诚意,老师带给你们一份见面礼!请看大屏幕——出示“古今交友名句”。(学生自由读)

4、师:来,咱们一起分享一下。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孟子这样说……唐代诗人张九龄这样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这样说道……清代小说家曹雪芹这样说道……现代作家鲁迅他这样说道……(师引读,生接读)

5、师:是呀,人生的一知己足矣!都说友情是一杯茶,需要慢慢去品;友情是一杯酒,越陈越香。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跟友情有关,同学们,你们做好上课的准备的了吗? 上课!

二、揭题导入

1、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伸出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写字要一笔一画,一丝不苟。“绝”字的绞丝旁表示与丝线有关,从刀表示人用刀断丝。(师边板边说)

2、师:读过这个故事了吗? 生齐:读过了。

师:这是一个关于谁和谁的故事? 生:这是一个关于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师:没错,伯牙和钟子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与人物名)故事发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誉为“琴仙”,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师手指课题)生齐:伯牙绝弦。

3、师:这么一读还真有故事的味道。“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是说伯牙不再弹琴,然后把琴毁掉吧!

师:你说的一点儿也没错。被人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

1、师:请打开课本第137页。在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课文里有两个小老师,一个是括号里的拼音,另一个是课文下边的注 释。(课件出示原文与导学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读一读注释,把句子读通。(学生自由读课文)

2、汇报交流。

师:这么快就读好啦!注释和拼音这两个小老师同学们都用好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1)师:请同学们一块儿来读读屏幕上这两个带有注音的词。(出示“善哉”“峨峨兮”)(生齐读)师:读得真准!

(2)师:“哉”和“兮”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这两个字都是语气词,都是表达感情的。师:谁来补充? 生:可以补充为“啊”。

师:其实注释里已经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了。(出示词语及“哉”“兮”的注释)

(3)师:表示感叹的语气该怎么读呢? 生:善哉——,峨峨兮——

师:感谢你为我们做出的示范。在“哉”和“兮”的后面一延长,这感叹的语气就出来了,同学们来试一试。(生齐读,读得很有味道)

(4)师:咱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谁来?(出示原 文,二、三句字体变红)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孩子,这两个词你读得真好!你看,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句子,读出了停顿,颇有古文的味道)师:孺子可教也!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读好了!(5)谁能一口气把这篇课文读下来?(一生读全文。)

师:真不简单!你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注意到了词句间的停顿,真不错!谁再来?

(再请一生读全文,生读得流利且抑扬顿挫。全场掌声。)

师:不仅同学们给你掌声,在座的老师们也给你掌声了,看来咱们六、二班真是卧虎藏龙呀!

3、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请看大屏幕。(出示课文、无注释的三组词语与导学提示)这三组词语在课文里没有注释,如果你能把它们的意思也弄懂了,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1)师:下面请同桌互相交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生同桌讨论,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认真!有结果了吗? 生:有了!

a、师:我们先来看第一组,这一组,压力比较大。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善”字呢。(出示)

生:前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后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前面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后面两个“善”是“好”的意思。师: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生:“伯牙善鼓琴”的意思是伯牙很会弹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的意思是……(生的意思是说对了,但语速过快)师:孩子,其实你的意思是说对了,你的思维非常敏捷,不过我们说话要让大家都能听得清楚,我们先听听别的同学怎么说,好吗? 生:前面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雄伟得像泰山一样!”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广大得像江河一样!”

师:你说得有条有理,向你学习!其实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我们的现代文里有,在古文里也是很常见的。b、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出示)

生:“伯牙所念”的“念”是“心里所想”的意思,“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钟子期总能准确地道出伯牙心里所想的东西。师;你真厉害,说得非常清楚。c、师:再来看第三组。(出示)

生:“谓”应该是“认为”的意思,“乃”是“于是”的意思,伯牙认 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摔破琴,终身不再弹琴了。师:你理解得非常正确,而且把意思也说清楚了。

4、师:有了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相信我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出示全文)(生齐读课文。)

四、诵读课文

1、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讲究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

2、师:咱们合作读一读。(出示五句话,竖行排列)你们来读黑色字体的句子,老师来读红色字体的句子。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合作读课文。学生读写伯牙的句子,老师读写子期的句子,学生听了老师的朗读后语调、语速发生了变化。)

师:就是这样,速度放慢一点儿,这古文的感觉就出来了,抓住这种感觉,咱们换过来再读一遍。(师生互换角色,再次合作)

3、师:同学们是越读越有味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当伯牙,一位同学来当子期。

(指名分角色读,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生鼓掌)伯牙和子期配合得多默契啊!

4、师:请男生和女生也分别来读一读,抓住刚才的感觉和味道。(男女生分角色读,越读越有韵味)

5、师:读得真好啊!老师把每一句话的后半句给去掉了,你们还能读吗? 生:能!师:相信你能行!

(出示半填空式,学生背诵)

五、理解故事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把一篇古文给背下来了!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先自己练一练。(学生自由练说故事,师巡视指导)

2、师:谁先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请后面那位女同学。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巍峨雄伟的泰山!”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便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江河!”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都能知道。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毁了琴,今生再也没有弹过。

3、师:她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向我们讲述了,真好!谁再来?如果你能用“古时候,有位音乐家叫伯牙”这样的语气来讲就更有故事的味道了。

(再请一生说,挺有故事的味道,学生鼓掌)师:真有故事的味道!看来同学们都把这个故事读懂了。

六、拓展延伸

1、师:伯牙和子期之间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深情厚谊啊!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生齐读,读得没有气势。)

师:那是怎样巍峨雄伟的泰山啊!同学们,读出它的气势来!(生再次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的赞叹——(出示: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2、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除了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真的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咱们来试一试。老师来当伯牙,你们来当子期,请听我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发出由衷的赞叹。(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兮若!善哉,兮若!

(《高山流水》音乐起,师作弹琴状)师:我志在徐徐清风,你钟子期曰——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众笑)

师:没听懂我的琴声。我再弹,我志在徐徐清风。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众笑)师:能听懂我琴声的人真难找啊!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我再弹。师:我志在依依杨柳。

生:(有感情的)善哉,依依兮若杨柳!师:你听懂了!我志在皑皑白雪。生:(很有感情的)善哉,皑皑兮若白雪!师:我志在茫茫大海。生齐:善哉,茫茫兮若大海!师:真乃知我者,子期也!

3、师:无论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你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我的心意,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讲就是——

生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示句子)师:一定能道出我的心意,我没听出来,再读。(生再次齐读,强调“必得之”。)

4、师:好一个“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 必得)师:伯牙和子期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你觉得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情谊? 生:心心相印。生:心有灵犀。

师:能遇到这样的朋友容易吗? 生:不容易。

5、师: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钟子期这样的朋友,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拿起你的笔,在老师课前发下的练习单上用几句话写下来。(出示)

“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配乐《琵琶语》,学生练笔。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记住写字三个“一”,并要注意书写的速度。)师:谁来说?没写完的可以口述。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知我者非你钟子期也!”

师:“善哉”“善哉”道出了你心中的想法。生:善哉!善哉!吾终于遇得一再世知音也!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欣喜若狂啊!

(生再读,读出了伯牙的欣喜若狂。全场掌声)

师:你还能用古文的形式来写,你的古文底子可真厚!佩服!生:善哉!善哉!有幸遇子期,乃我伯牙之福也!(全场掌声)生:善哉!善哉!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懂我琴音,唯有子期,子期乃我知己也!(全场掌声)

师:是呀,正是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对伯牙来说,子期就是他的什么? 生齐:知音!(师板书:知音)

七、吟咏传唱

1、师: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伯牙兴冲冲地赶到汉阳江边,他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听着这样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伯牙看到了子期的坟墓,觉得非常难过,就这样失去了一个知音。

师:是呀,昔日的知音只剩下了伯牙一个人在伤心地哭泣,请你读这句话。

(生深情朗读,语调低沉)

生:我仿佛看到了伯牙久久地跪在子期的墓前,以泪洗面,他想,如果没有人再能懂我,要这把琴还有什么用呢?于是,他摔坏了琴,终身不再鼓琴。

师:是啊,子期不再,留琴何用啊!请你读这句话。(生深情朗读)

师:是啊,破琴绝弦,那是绝了伯牙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啊!一起读这句话。(全班深情朗读)

2、师:从你们低沉的声音中,老师深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种悲痛之情!古书中记载,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让我们一起吟诵。

(师生深情吟诵)

3、师:孩子们,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就是知音难觅的故事,这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像这样千古传唱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再搜集一些来读。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子期的这份敬意,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伴着这曲《高山流水》,一起将这个故事传诵!(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诵读课文)

品评《伯牙绝弦》

黄婷婷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一文,令听者如穿越时空,跟随伯牙一同回到了八月十五,与子期相遇的那个夜晚。"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已,俞伯牙得遇钟子期,是命中注定,羡煞旁人,此为人生之大幸;"痛失知音"能通晓伯牙音律的子期,却没能如期赴约,留在世间的仅余一抔黄土,及久久不愿散去的音律,此为人生之大不幸。短短五句文言,七十四个汉字,却道出了人生的喜与悲。

入题。

黄老师的亲切、爽朗给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友情是一杯茶,需要慢慢去品;友情是一杯酒,越陈越香。"从古今交友名句入题,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友情的可贵。

读文。

1、课题入手,"绝"字的解释巧妙绝伦,抽刀断丝。黄老师用故事的意味叙述两人的相遇,学生自然的道出"琴仙"伯牙摔琴、断弦,不再弹琴。

2、借助拼音和注释,学生们自主读文,思考:伯牙绝弦的原因? 由词到句,再到文。"善哉"和"峨峨兮"从解释到语气的诠释,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文言的味道。可见有效的检查和恰当的切入口,相当重要。学生不仅留意了注释的作用,还关注到了语句间的停顿,使得朗读变得有声有色。

3、理解"善""念""必得之"。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生释字、释句。为后面理解文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的层次铺垫十分清晰。

咏文。

伴随着"高山流水"的琴音,师生间的对读就像友人间的述说,让读者、听者欲罢不能。师生、生生、男女生,三种角色的对读,使得吟诵变得巧妙自然,仿若此时,你我已是信手写下这文字的作者一般。

释文。

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俞伯牙得遇钟子期。从翻译古文,到讲出故事的味道,学生不正是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出两人的心意相通吗?

当熟悉的琴音再次想起,"峨峨泰山"、"洋洋江河"、"徐徐清风"、"皑皑白雪"都化作两人的相遇与相知。这正所谓"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切的一切都在这琴音与琅琅应答中得到共鸣。教师的一问一答,拓展的不漏痕迹。

你的子期此刻在哪儿?如若你有幸成为伯牙,你会是怎样的欣喜若狂,又会道出怎样的感慨?知音就在你我的文字间。(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没有刻意要求用古文书写,只是以"善哉!善哉!"作出提示。)

揭题。

繁花落尽,已是深秋。友人作别,却再难聚首。当你我为这两人的相知所感染时,绝望之音已娓娓传来......第二年中秋的汉阳江边,只余伯牙一人伤心哭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此时的琴音已幻化成伯牙的泪水,一首短歌,在师生的咏颂间道出了知音别离的万分悲痛。教师的语言,音乐的渲染,配合悼词的补充,使得"知音"一词,印刻在学生的心中。

传唱。

当一曲"高山流水"再次响起时,学生们的吟诵中不再是单薄的节奏感,而是知音难觅,俞伯牙碎琴谢知音的深情厚谊。

《伯牙绝弦》的文字,读过不是一遍两遍,这课听过也不是一节两节,自迈入高年级的课堂,得遇这篇文章,就被其简短的文字、浓浓的情谊所感染。有人说,伯牙与子期不似友人,胜似恋人。也有人说,真正懂得伯牙琴音的,不是钟子期,而是那个陪伴伯牙多年,却一直不露琴艺的妻子。可有人说,也仅是传说,就连这荡气回肠的故事,也无从考证。但,"知音"一词却深深的印刻在你我等每个人的脑海中。就如同新美南吉笔下的树和鸟儿一般。感谢黄婷婷老师的这堂课,从释字到咏颂,如涓涓细流,一气呵成。愿这经典诵读同样的令孩子们得以借鉴,吟诵,传唱。

第三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完整版

揭题导入

1、师:刚刚同学们欣赏了一首好听的乐曲,有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老师来告诉大家吧!这首乐曲叫<高山流水>。它不仅好听,背后还流传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伯牙绝弦)

2、师:故事发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誉为“琴仙”,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砍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后来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3、师: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在弹了现在他弹完的这一首曲子之后就这一生再也不弹了

师:被人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介绍背景,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

师:请打开课本第137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里的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读准哉”和“兮”

师:课文当中有哪些字音特别难读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预设哉”和“兮”

生:善哉——,峨峨兮——

师:读得真准!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大家一起来读读看?(生齐读)

师:哉字一延长,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借助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咱们把这两个 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谁来?怎么读呢?

(出示原文,二、三句字体变红)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齐读句子,读出了停顿,颇有古文的味道)

【指导读好语气词,突破了本篇古文朗读教学的难点。】

2、师: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读好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课文读下来?

(一生读全文。)

师:真不简单!你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注意到了词句间的停顿,真不错!谁再来?

(再请一生读全文,生读得流利且抑扬顿挫。全场掌声。)

师:不仅同学们给你掌声,在座的老师们也给你掌声了,看来咱们班的同学真是卧虎藏龙呀!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讲究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

师:咱们来合作比赛读。(出示五句话,竖行排列)你们来读黑色字体的句子,老师来读红色字体的句子。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合作读课文。学生读写伯牙的句子,老师读写子期的句子,学生听了老师的朗读后语调、语速发生了变化。)

师:就是这样,速度放慢一点儿,这古文的感觉就出来了,抓住这种感觉,咱们换过来再读一遍。

(师生互换角色,再次合作)师:同学们是越读越有味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当伯牙,一位同学来当子期。

(指名分角色读,生读得声情并茂。)师:此处应该有掌声。(生鼓掌)伯牙和子期配合得多默契啊!请男生和女生也分别来读一读,抓住刚才的感觉和味道。

(男女生分角色读,越读越有韵味)师:善哉!老师把每一句话的后半句给去掉了,你们还能读吗?

生:能!

师:相信你能行!

(出示半填空式,学生背诵)

3、师:这么短时间内大家不仅把这篇古文读通顺、读出韵味、还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真了不起!有句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三组词语是课文里没有注释的,请同桌互相交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认真!有结果了吗? 生:有了!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组,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善”字呢。(出示)

生:前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后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前面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后面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师:再说说句子的意思。生:“伯牙善鼓琴”的意思是伯牙很会弹琴,“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的意思是……(生的意思是说对了,但语速过快)师:孩子,其实你的意思是说对了,你的思维非常敏捷,不过我们说话要让大家都能听得清楚,我们先听听别的同学怎么说,好吗? 生:前面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雄伟得像泰山一样!”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广大得像江河一样!”

师:你说得有条有理,向你学习!其实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我们的现代文里有,在古文里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再来看第二组。(出示)生:“伯牙所念”的“念”是“心里所想”的意思,“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钟子期总能准确地道出伯牙心里所想的东西。

师;你真厉害,说得非常清楚。再来看第三组。(出示)生:“谓”应该是“认为”的意思,“乃”是“于是”的意思,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摔破琴,终身不再弹琴了。

师:你理解得非常正确,而且把意思也说清楚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先自己练一练。

(学生自由练说故事,师巡视指导)【练说,面向全体,突出主体性。】 师:谁先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请后面那位女同学。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巍峨雄伟的泰山!”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便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江河!”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都能知道。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毁了琴,今生再也没有弹过。

师:她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向我们讲述了,真好!谁再来?如果你能用“古时候,有位音乐家叫伯牙”这样的语气来讲就更有故事的味道了。

(再请一生说,挺有故事的味道,学生鼓掌)

【从翻译古文,到“讲出故事的味道”没有刻意拔高,学生却在老师的一句点拨下,有了一种意识,得到了一次锻炼。】

师:真有故事的味道!看来同学们都把这个故事读懂了。

三、明知音

师:伯牙和子期之间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深情厚谊啊!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 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生齐读,读得没有气势。)

师:那是怎样巍峨雄伟的泰山啊!同学们,读出它的气势来!

(生再次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的赞叹——(出示: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除了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真的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咱们来试一试。我请周语桐来当伯牙,你们来当子期,请听她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们的琴声,发出由衷的赞叹。(出示)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兮若!善哉,兮若!

(周语桐弹《高山流水》音乐起)

师:我志在徐徐清风,你钟子期曰——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众笑)

师:没听懂我的琴声。我再弹,我志在徐徐清风。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众笑)师:能听懂我琴声的人真难找啊!

【学生答错了,说明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可能是学生对这种表达形式还很生疏。教师敏感地抓住这一契机,把语言形式与“知音”这一主题联系起来,做出引导,颇见教学机智。】

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我再弹。师:我志在依依杨柳。生:(有感情的)善哉,依依兮若杨柳!师:你听懂了!我志在皑皑白雪。生(齐):善哉,皑皑兮若白雪!师:真乃知我者,子期也!

师:无论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你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我的心意,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讲就是——

生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示句子)师:一定能道出我的心意,我没听出来,再读。(生再次齐读,强调“必得之”。)

师:好一个“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

必得)

师:钟子期必得的是什么?还仅仅是他的琴声吗? 生:还是他的心声、是他的志向、是他的胸怀。师:“知我所志,明我所念”,多会说话啊,你不仅是伯牙的知音,也是文言文的知音啊!

师:伯牙和子期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你觉得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情谊?

生:心心相印。生:心有灵犀。

师:是呀,正是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对伯牙来说,子期就是他的什么?

生齐:知音!

(师板书:知音)

师: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伯牙兴冲冲地赶到汉阳江边,他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听着这样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伯牙看到了子期的坟墓,觉得非常难过,就这样失去了一个知音。

师:是呀,昔日的知音只剩下了伯牙一个人在伤心地哭泣,请你读这句话。

(生深情朗读,语调低沉)生:我仿佛看到了伯牙久久地跪在子期的墓前,以泪洗面,他想,如果没有人再能懂我,要这把琴还有什么用呢?于是,他摔坏了琴,终身不再鼓琴。

师:是啊,子期不再,留琴何用啊!请你读这句话。(生深情朗读)

师:是啊,破琴绝弦,对于一位宫廷的琴师来讲,那是绝了伯牙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啊!一起读这句话。

(全班深情朗读)

师:从你们低沉的声音中,老师深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种悲痛之情!古书中记载,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让我们一起吟诵。

(师生深情吟诵)

【喜得知音,又痛失知音。前后两句形成强烈落差。教师“遵路寻斯真”,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展开想象当时的情景,用煽情的语言,让学生回环复沓读,学生沉浸于故事的“知音”文化中。资料拓展,伯牙绝弦谢知音的情意深深打动了学生。】

传唱知音

1、师:孩子们,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就是知音难觅的故事,这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正是因为这得遇知音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颂着它,课文里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人们用哪些诗句来怀念这对知音呢?

生: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2、像这样千古传唱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列子》、《吕氏春秋》同学们课外可以再搜集一些来读。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3、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子期的 这份敬意,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伴着这曲《高山流水》,一起将这个故事传诵!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诵读课文)

【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背诵古文,达成了本课“背诵课文”这一教学目标。曲终而意未尽。借一篇古文教学引导学生走向阅读中国的经典文化之旅,教师的“大语文”观可见一斑。】 板书:

所念伯牙绝弦

必得

第四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1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关口镇蒿塔小学 王广明

一、课前谈话

每天积累一点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学习课文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带领大家走进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走进一篇和友谊有关的古文《伯牙绝弦》。(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的字形和字音)谁来读读课题?

生:25.伯牙绝弦 师:绝什么意思? 生:断。师:伯牙绝弦呢? 生:伯牙扯断琴弦。师:再读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生:伯牙为什么从此之后再也不弹琴? 师:我也想知道。要想解决问题,得干什么? 生:读课文。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你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懂的或者难懂的地方请做个标记。

生:(读课文)师:请你读一下课文。(一生读课文)

师:读出真好,读出了古文的味道。还有谁读?这次要找个男生。(一男生读课文)

师:几遍,就能读成这样,了不起。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同意吗?(学生鼓掌,教师范读)怎么样?

生:(鼓掌)

师: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

(齐读课文,此时幻灯出示有停顿符号的课文)师:读到这儿,知道课文讲了哪两个人的故事吗? 生:伯牙 钟子期

师:(板书两人姓名)他们是何许人也?老师带来了两个人的资料,想看看吗?(幻灯补充两人资料

俞伯牙 衣着华贵 晋国 上大夫

钟子期 青布包头 楚国 打柴为生的樵夫)师: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质疑两人衣着、国籍、身份的不同,何以成为知己)师:老师也充满了疑问,还是到课文中去找找吧?(生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师: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师:这里有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呢? 生:擅长。

师:谁来介绍一下知己的特长,用古语。生:吾善画。

师:我们来读读这句话—— 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从哪个可以看出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请你读读课文,画出书上的语句。(生画)好了吗?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这两句古语比较长,有信心读好吗?自己先练一练。(生练习)谁来读一读?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非常自信,再找一个同学来。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读出了古文的味道。老师发现了这两句还有善,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好。师:善哉呢? 生:好啊!

师:这是钟子期对伯牙的赞美。这里志是什么意思? 生:想着。

师:请你连起来说说这两句是什么意思?(一生解释句子意思)

师:你能根据句式,并且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意思,真了不起。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据记载,当年的伯牙来到高山前,他席地而坐,他思绪飞向高山之巅,这时候你就是他的知音,你会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直插云霄的泰山。师:这时候,你会赞叹道: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女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男孩子一起来赞一赞——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咱们一起来——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又弹起来,洋洋的江河仿佛从他的指尖间流出,子期,这时候你会看到什么呢? 生:真是滔滔不绝的江河!师:这时候你会怎么样赞美呢?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咱们一起来赞一赞吧!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现在,我是伯牙,你是子期,咱们一起来感受那美妙的音乐吧!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什么呢? 生:应该会表现花香鸟语的画面。师:老师仿佛听到了百鸟争鸣。生:表现歌声。

师: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生:仿佛看到了伯牙优雅的舞姿,非常潇洒。师:在他的琴声里,可能还会表现这样动人的画面: 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萧萧竹叶 潺潺流水 咱们一起读读——

生: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萧萧竹叶 潺潺流水

师:不管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会想到。这就是文中的哪句话?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一念一得之间,该是怎样的默契啊!让我们再来回到刚才的画面: 伯牙所念,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钟子期曰:“善哉,兮若!” 钟子期曰:“善哉,兮若!”(让学生进行补充语言训练)师:这就是——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么多年来,有人曾听懂伯牙的心声吗?老师带来一份资料,请大家读一读: 相传,伯牙……(一生读补充资料)

师:你体会到了伯牙怎样的心情?

生:悲伤;愤怒不平,这些官人根本不懂他的心声。

师:伯牙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孤独和寂寞。寻寻觅觅这么多年,终于有人听懂他的心声。此时,伯牙的心情如何呢?

生:激动。

师:假如你就是伯牙,想说些什么呢? 生:知我者,子期也。

师:怎一个喜了得。第二日凌晨,两人惜别,想象一下,我就是子期,你就是伯牙,你在汉阳会说些什么?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不见不散,后会有期。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希望来到汉阳口,却听说子期已死。此时此刻,假如你面对的是一抔黄土,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痛不欲生。

师:是啊,他大声疾呼:我这辈子再也没有知音了!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世再无知音!师:读得痛一些—— 生:世再无知音!师:读得再痛一些—— 生:世再无知音!

师:面对这墓碑,伯牙做了什么? 生: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你从这一破一绝中读出了什么? 生:伯牙对钟子期的情谊。生:伯牙彻底绝望了。师:咱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生: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那没有知音的世界中去了。从此,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叹道——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叹道——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坐在子期的墓前,伯牙写下了这首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是一掊土,惨然伤我心。……

三、小结。

最后,让我们在这首《高山流水》中吟诵这篇流传千古的《伯牙绝弦》—— 生:(齐读课文)师: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难得,愿你我珍惜!

第五篇:伯牙绝弦(本站推荐)

推广普通话宣传口号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4)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6)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

(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8)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9)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0)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1)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2)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3)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4)普通话: 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1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6)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17)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8)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19)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20)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21)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22)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23)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24)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25)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26)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政策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 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1992 年确定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在强化政府行为,扩大普及范围,提高全民普通话应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开设的汉语课程应当教授普通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使用普通话。

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并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工作基本要求

推广普通话要努力做好四个重点领域的工作:第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城镇学校和幼儿园要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要把普及普通话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出色的示范学校。第二,党政机关要率先垂范,把普通话作为公务用语,并督促和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规定等级。第三,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要成为全社会说好普通话的榜样。第四,提倡商业、旅游、邮政、电信、铁路、民航、金融、卫生等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鼓励从业员工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帮助干部战士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下载董晓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董晓宇《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伯牙绝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文言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所选课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 【教材解读】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万盛经开区丛林学校赵小洪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之一-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范文合集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河东街小学卢珺对小学生来说,接触的文言文不多,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和字典等......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连城实小:谢慧玲 【教学目标】 1.正确通顺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习古文的兴趣。 2.能通过自读自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等学习文言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1 《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这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