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十六班赵颜作文《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时间:2019-05-13 07:0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十六班赵颜作文《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十六班赵颜作文《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第一篇:七年级十六班赵颜作文《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枣庄市峄城区第二十八中学七年级十六班 赵颜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珍宝。四言诗经,五言古风,唐诗宋词,构成了诗歌国度中无比壮丽的景象;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瑰宝之一。清词丽句,恢弘奇伟;遨游诗海,美不胜收。

--题记

我从小就酷爱古诗词,于是,老师推荐我看《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看完之后,我不但佩服那些诗词在语言上的鬼斧神工,寥寥的几句就能表达出的浓郁的感情,而且也被国学小名士们的知识量和面对压力和竞争对手的心理素质所折服。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最后一期——总冠军的角逐赛。

第一环节第一轮出题是围绕“国”与“家”的诗词,其中,“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等诗词令我印象深刻。评委刘悦坦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我们不断的关注自己的国家,少年强才国强。这才是我们真正比赛的意义。”时代在进步,未来将在我们手中,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立于亚洲则国雄立亚洲!让我们的未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第二轮是“亲”“情”。王小舒说:“中国的诗歌多重于抒情,这些抒情的诗歌在我们流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种给我们民族世世代代情感教育的作用,它使我们的情感得到了陶冶,得到了升华。”是啊,诗歌把“亲”与“情”的难能可贵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了“亲”与“情”,也让我们学会珍惜和表达“亲”与“情”。

经过多轮角逐,最终潍坊选手刘康宁因对联“一元二气三阳开泰”“四海五洲六合同春”略胜一筹,最终夺冠。

这个节目让我想了很多--在儿时,背古诗对我来说是最复杂不过的了,背个诗简直比登天还难呐!可当我今天看了《国学小名士》后,我看到各位哥哥姐姐们那脱口而出的背诗速度,实在让我惊呆了!他们口中那一句句优美的古诗,都是祖先留下的财产,这一份份财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灿烂文化的启明灯,照亮了我们对古诗热爱的激情。

古诗句有很高境界,不只是字面上的描写风景、人物、心情等,更重要的还是隐藏在诗句里的深层意义。“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提醒我们日月如梭,不要虚度光阴,要珍惜时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告诉我们要像竹子一样坚强不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我们凡事都须艰苦锻炼,不断磨砺,才能取得成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告我们小时要努力,不然长大了就只能“徒伤悲”了……

古诗句有很高意境,读着读着,眼前就出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伊人独立花下,落英缤纷,一双春燕在细雨中飞翔。晏几道把相思都描绘得如此浪漫,在下真是佩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妙哉!妙哉!作为华夏儿女,我们都有义务传承经典。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国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在开化蒙昧,指引我们前行。读国学经典,不但能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更能让我们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试想,当我们每个华夏儿女都具备一颗善心,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都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都可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话,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热情;少一些狭隘,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索取,多一些奉献……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人民就会安康,国家就会富强。

亲爱的同学们,传承经典,颂扬美德,是我们新时代少年的庄严使命。

让我们向祖国的璀璨文化走去吧!让我们向中华古诗词前进吧!

指导教师:于舰

第二篇: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这个周末,我看了«国学小名士»,非常精彩!它不仅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还让我收获了很多益处。

首先,两个大学生出场了,进行了激烈、精彩的辩论,最让我吃惊的是,还有一个小学生的出场!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也看不出他比我大。开始出题了: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请解释一下这个句子。那个小学生举手了,评委叫了他,只见他毫不犹豫地说:”有些人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去做‘恶’的事情,但作为有良知的人,内心深处……”说完后,观众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听后,也非常吃惊,心想: “他和我一样大,还这样厉害,肯定是从小就开始学习,认真练习,真让人羡慕!”

看完这个片段,让我回想到了小时候,刚上学的我。妈妈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也给我报了个国文班,一开始,我觉得这些古诗词很枯燥,而且非常不容易懂,还没有一点意思。妈妈看我没有心思去学,只好退了钱,再也没去学。长大一点后,我才明白:古诗词不是一些枯燥不易懂的句子,而是一些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传统美德的句子。妈妈说,这些古诗词不仅能让我们懂得丰富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理解力,还能引导我们做一个非常有涵养,有品德的人。

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趁我年龄还小,赶快去报个国文班吧。

第三篇: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文化的创造与传承(本站推荐)

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心得体会:文化的创造与传承

和身边许多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一样,我最近也在关注一档央视制作的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组以精巧独到之匠心,用时代的旋律赋予古诗词全新的活力和美感,为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传统文化。而在近期的一期节目中,有一首经典、一个故事触动了包括我在内的无数观众的心弦。节目中,经典传唱人王铮亮与已故老人王之炀隔空对唱《长恨歌》,令不少人当场落泪……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三年前,患有肝癌晚期的老人王之炀操着古老的乐府曲调,在视频中用颤抖的声音浅唱低吟着白居易的《长恨歌》。这位老人幼时曾学过一些乐府诗词的曲调,数十年后仍牢记于心,其中就包括这首《长恨歌》。老人身患重症,心心念念的却是要把这些失传已久的曲调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听到。令老人欣慰的是,在其外孙女通过微博发出“希望能有人将《长恨歌》翻唱出来,圆老人心愿”的求助后,三天内,网络上竟有几十首网友们录唱的《长恨歌》出现,或悠扬婉转,或如泣如诉,赋予此曲调新的生命力。如今,老人已不在世,但这首濒近失传的曲调也因老人和网友们的共同努力得以传承,成为了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

这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的真实故事。我们被故事本身所感染的同时,亦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所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强大力量所震撼。文化传承的意义如此重大,使我联想到与其对应的硬币的另一面,也是近期全国“两会”的高频热词之一——创造。

伟大的文化始于创造。在刚刚闭幕不久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在闭幕式讲话中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古人先贤辛勤劳作、发明创造,造就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滋养中国人民的文化土壤。

伟大的文化亦源于传承。总书记曾指出:“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如果说文化创造造就了我们的文化和精神之“根”的话,那么文化的传承便在乎如何把“根”留住。正是无数像王之炀老先生在内的文化传承者薪火相传的辛勤传承和守护,方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亦方使我们眼前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得以继承和发扬。

文化的创造与传承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二者间的关系亦应是相得益彰、相互融合,互为基础、互相依托。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创造和建设先进文化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和起点。而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讲话中都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说明文化本身及其传承形式的创新对于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而近年来央视制作、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栏目,便是传统文化在传播传承方式上创造和创新的典型范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与传承的交替和互补中行进、发展且未曾中断,这便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支撑。

让我们再回到篇头的故事。王之炀老先生六、七岁时于私塾中所习得的乐府曲调,便是他内心深处一颗小小的种子。谁又曾想到,这颗种子在几十年后竟会散发如此巨大的能量,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美好。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能种下一颗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并生根、发芽,使之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下载七年级十六班赵颜作文《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十六班赵颜作文《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