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读书笔记(共5篇)

时间:2019-05-13 07:1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反思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反思读书笔记》。

第一篇:教学反思读书笔记

1.来源: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_邵光华顾泠沅

笔记:

1、美国著名教师教育专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2、大部分教师还没有将反思自觉纳入日常教学生活之中

3、多数教师一次反思时间通常不多于半小时

4、研究表明,“教师需要的是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教师反思后必须要有行为跟进,没有行为跟进的反思常常是无效的反思

5、多数教师是对问题进行反思的,没有问题将难以反思

7、反思只有以自我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为基础和前提,才是有力量的和有效果的

8、多数教师对教学反思的作用持肯定态度,对反思的作用效能比较认可,这对进一步有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是非常有利的

9、被教师认为最有实效的反思形式是同事间讨论,最不被看好的是写教学总结,其他的形式如写反思日记及不写只做内省式的反思则被大多数教师认为不太具有实效性

10、对于不同的教师其有效反思形式有所不同,表明有效反思的形式具有个体差异性

11、多数教师还是出于比较实际的想法———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而进行反思的

12、教师是务实的,同时也反映出,教师是课程实施者、执行者,他们的职责自认为是根据课程和教材要求,搞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发展,更多是关注课堂教学目标,而较少考虑大的教育目的和方针

13、多数教师还是认为教师是要经常进行反思的,至少一周一次

14、教师的反思多指向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目的多是总结经验和教训

15、“制度化的反思只能使教师被动地反映,而决非主动

16、“教学反思很大程度上只取决于教师自身从事工作的需要和自身的态度、认知水平等

17、反思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行动,所以,写也可,不写也可,无需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重质轻量,不要一味地写”

18、目前教师的反思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视角单一,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而其他方面的反思如教育观念的反思、学生问题的反思、专业发展的反思、个人成长的反思等较少被作为反思的内容,而这些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都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19、当前教师缺少对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而关于优秀教师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 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 „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2、来源: 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 刘加霞,申继亮 笔记:

1、反思型教师观是针对技术型教师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观点,技术型教师观认为教师基本上承担技术人员的角色,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去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

2、洛克在使用“反思”这个词时,认为反思是指对自身心灵状态的知觉或者指对心灵运作(思维活动)的注意,是以思维活动为思维的对象,是对思维的思维。斯宾诺莎则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他把自己认识论的方法称为“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观念本身是认识的结果,是理性认识的对象,对于作为认识结果的观念的再认识和对于这种再认识之所得观念的再认识,这种理智向着知识的推进,即是“反思”,由此可以看出斯宾诺莎的反思是以思维活动的结果为思维对象的,而洛克的反思是以思维活动的过程为反思的对象

3、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how we think)一书中,对反思做了界定: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2]并进一步解释为“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对其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和周密的思考

4、一般说来,反省思维解决的是现实问题,它允许在问题获得解决之前存在怀疑和困惑

5、杜威认为,个体进行反思,有三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开放的头脑(Open-mindedness),二是责任感(Responsibility),三是专心致志(Whole-heartedness),[4]正是这三种态度确保和推动了人们的反思行为

6、D.A.Schon(1983)提出的两个概念:“行动中反思”是个体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不断地对与他以往经验不符合的、未曾预料的问题情境的重新建构。“行动后反思”是个体对已经发生的行为的回顾性的思考,其中也包括对行动中反思的结果与过程的反思

7、D.A.Schon的另一精髓就是他所提出的行动中知识(Knowing-in-action)或缄默的知识(Tacit-knowledge)的概念(1983)——有一些行动、理解和判断,我们是本能地执行的,行动前或行动中我们并没有思考过,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学会了这些知识,这就是行动中知识(Knowing-in-action)或缄默的知识(Tacit-knowledge),教学反思的重要方面就是意识到自己的缄默知识,并加以激活、评判、验证和发展,使之升华为教育理论

8、Grimmet和Erickson(1988)认为对教学反思主要有三种:(1)、认为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Cruickshank,1985),是对教学活动本身(尤其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技术层面的)和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这里的“应用”从性质上说是技术性的、甚至是机械地应用——该观点的教师,是一种指导和控制教学实践,并认为新的信息只来自“权威”(2)、认为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教学观”进行深入思考并依此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观点的教师能够考虑到教育事件发生的背景,能够预期不同行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3)、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该观点下,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并由此达到三个目的:a、对各种教学活动的背景有新的理解b、对自身作为教师和教学活动的文化环境有新的理解;c、对关于教学的一些想当然的假设有新的理解

9、Van Manen对反思水平的划分:(1)经验分析模式——依据个人的经验对事件进行反思,或进行非系统的、非理论性的观察,往往看不到目的的存在——处于这种水平的教师只注意 2 到了教学知识和基本课堂原则的应用以获得良好的结果,而看不到教学结果以及课堂、学校以及社会中的问题(Zeichner和Liston,1987)(2)、现象学模式——能够对系统和理论进行整合,经常认为教学事件中存在着问题,但往往表现出个人的偏见——处于这种水平的教师,开始对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以确定目标和方针是否适宜,如何发挥作用(3)、批判———辩证的模式——能够整合道德与伦理的标准。在这一阶段,教师以开放的意识,将道德和伦理标准整合到关于实践行为的论述中——在这一阶段,教师不带个人偏见地关注对学生发展有益的知识和社会环境的价值

10、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仅仅包括反思的内容,还涉及反思的过程和反思的策略

11、反思是思考与行动紧密结合的过程

12、反思既可能是短暂、迅速的(行动中反思),也可以是持续、系统的(行动后反思)

13、教学反思内容的指向不同:技术水平的反思、实用水平的反思、批判水平的反思

14、只有当信念对自己而言是真实、清晰的时候,我们才能与别人交流,才能促进个人化信念的发展。我们认为,反思是一种社会性、公共性的活动,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最好方式是教师以及研究者之间的合作。

15、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教师的一种认知行为,在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教师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与教师的非认知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反思即包括认知成分也包括非认知成分

3来源:教师的教学反思为何不见效_以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经历为例_胡定荣

笔记:

1、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质疑,教学反思缺乏系统深入和有证据的思考以及缺乏同伴和专家的引领是造成案例中教师教学反思失效的真正原因

2、笔者认为,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获得教学专业知识的途径是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自己教学观念和行为合理性的质疑来获得教学知识的认识过程

3、有效的教学反思活动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对象(2)、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合理性的质疑为内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需要根据教学结果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行为背后的一些想当然的教学观念的合理性进行质疑,产生问题(3)、以观察和系统的思考为方法 杜威曾经说过,一个有思维的人,是指他能够审时、度势、深思熟虑,根据对情景的观察产生问题和疑难,提出假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5]可以说,没有正确的思考方法,就得不到合理的思考结果(4)、以帮助教师改进自身教学实践和获得教学实践知识为目的——教师的教学反思不是为了获得理论知识,满足研究者的求知欲,而是以增长自己的教学实践知识和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教学反思是思考与行动结合的过程

4、教师教育者和学校管理者应发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不能一般性地号召或提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让教师个人去摸索教学反思之道;应教会教师反思,帮助教师明确反思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反思的培训不能从理论知识的传递出发,应从教师的经验和具体情境出发,帮助教师诊断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验证方案的效果,使教师通过对自身反思实践的反思,形成正确的教学反思观,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技能

4、来源:论教师的教学反思_申继亮/刘加霞

笔记:

1、教学反思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人、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2、杜威指出,“一个人进行反省思维时需要从观察开始,以便审查种种情境。有些观察是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另外一些是回忆自己的或别人的旧经验”。——教学反思也始于教师对 3 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观察或教学后对教学过程以及自身或他人教学经验、理念的回忆。

3、参照Van.Manen(1977)对教学反思水平的划分,在本研究中,我们根据教学反思的内容,将教学反思划分以下水平:(1)、前反思水平——教师关注最多的是程序性的、技术的问题,即如何利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最短时间内,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师所关注的是“怎么教学”、“面临问题应该怎么处理”的问题。——处于该水平的教师最关心的是达到目标的手段,重视手段的效果和效率,而将教育目的看作理所当然,没有对教育目的的分析、审视和检讨。(2)、准反思水平——教师能够透过教学行为层面来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但这种分析往往根据个人的经验进行,其目的在于探讨或澄清个人对行为的理解,考虑行为背后的原因、意义。——主要是基于个人的经验来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教师对结果做解释是基于个人对环境的主观观点而不是对客观结果的描述,还达不到反思意义的水平,(3)、反思水平——教师在反思时能够考虑道德的、伦理的标准,并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的背景下来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藏于这些问题中的意识形态,以引导改革——教育者关注知识的价值以及对教师而言有利的社会环境并且能够去除个人的偏见。进一步,教师对于课堂和学校行为能够做出防御性而非盲目的(不是人云亦云)选择,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其中包括伦理、道德的思考。这一水平,能够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政治意义下来分析教学行为

4、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反思产生于“问题”或“无知境界”。

5、来源: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_涂荣豹 笔记:

1、反思性数学学习通过对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数学学习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2、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探究性 就是在考察自己活动的经历中探究其中的问题和答案 重构自己的理解 激活个人的智慧 并在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下 产生超越已有信息以外的信息

3、反思性数学学习的优势是可以帮助学生从例行公事的行为中解放出来 帮助他们学会数学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 有策略的主动行为 可以使学习成为探究性 研究性的活动 增强学生的能力 提高个人的创造力 可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 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反思性数学学习可以说是针对操作性数学学习的 这两种学习形成鲜明对照 操作性数学学习是学生凭借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学习活动 这种活动所依赖的是那些通常并不清楚的经验和理解 进行的自动化的 直觉的操作活动

5、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 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 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 必须要经过多次地反复思考 深入研究 自我调整 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6、反思性数学学习要反思什么 即如何进行反思?(1)、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2)、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反思——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可能提供对某一个数学对象提高认识水平的机会——与情境联系在一起的认识 才是活的认识 才是能够迁移的认识 才是在新的问题情景下能够加以运用的认识 才是真正有用的认识(3)、要求学生对所涉及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数学的思想方法没有独立的存在形式 在数学的各类教科书上没有也很难系统的讲述 往往蕴涵在具体内容的字里行间 或伴随在具体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之中 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播和学习主要靠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提示 归纳 点拨 更要靠学生自己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领悟 吸收和运用(4)、要求学生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 4 进行反思(5)、要求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过程进行反思(6)、对解题思路 推理的过程 运算的过程 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7)、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8)、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形成要靠教师的示范 引导 但重要的是要学生自己学会反思并在数学学习中自己自觉地进行反思 逐渐形成一种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第二篇:读书笔记、反思(范文)

读书笔记

用心读书

如果你想对一个故事加入一点点你的想法的话,你就首先必须要读懂这个故事。那究竟怎样才能读懂一个故事呢?就是要用心去读。这里的用心包含两点:一是要投入感情,二是要有一定的智慧。我觉得幼儿园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缤纷多彩,让孩子们知道怎样的故事才更精彩,为他们以后叙写自己的人生故事做个扎实和正确的铺垫。我们教师不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陌路人,我们应该是他们的朋友甚至亲人;我们用付出的爱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爱,我们用付出的感情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友情亲情。我们要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心去读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大家所谓的‚坏孩子‛们,只要我们用心,一定能读出他们故事里也有很多美好的情节,也有很多闪光点;只要我们用温情对他们稍加引导,他们以后的人生故事一样会充满阳光,也一定会很精彩。当然了,教育不光是老师真心的对待学生就够了,毕竟老师还要负责传授学生各种知识,每个学生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我们老师要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我觉得还是要用心,就是要用心去想办法,用你的智慧和行动为学生们解决这些问题。《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我读完了,但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我的学生还会有很多很多。从这本书里我读懂了‚怎样去坚守教育的良知?‛也收获了许多‚读懂一个故事‛后的快乐。如果每个孩子真是一个故事的话,那我说:只有用心才能读懂这个故事!

好习惯铸就好人生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好习惯好人生》。看完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古时,曾有位名人说过:‚欲做事,先做人!‛看似多么简单的话,却是蕴含着很深的道理,做起来更是不简单。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在我的身边是一群活泼而稚嫩的孩子,看完这本书后,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孩子从小就养成的‚小霸王‛的性格,在各个方面都比较‚独‛,而在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对育人者的我们来说,肩上更承担着无比重要的责任。孩子太小,分辨是非和自律的能力较弱,有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像我们班的鹏鹏小朋友,在区域玩玩具时,老喜欢抢别的小朋友的玩

具,而且还把别人玩着的玩具占为己有,像这样的行为,我们应该马上制止,并跟他讲明白,有事或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要和别人商量,如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是不能随便就去拿别人的东西的。这样的行为如果不制止,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也就形成坏习惯了。因为习惯也就是在平日的生活中形成的嘛!另外,在生活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做人习惯。因为做人的习惯的核心就是爱。所以,我们用心去爱幼儿,让幼儿感受我们无限的爱。在与小朋友交往中,我们提倡团结友爱,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其次,就是诚实守信,作为教师,我们就是幼儿的模范者,所以,我们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兑现,答应幼儿的事就一定要办到,这样,在要求幼儿的同时也约束了自己的行为。

好习惯对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中,作为实施者,我们应一点一滴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好习惯铸就好人生。

反思

对老帅的观察:

今天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用橡皮泥做小人儿。活动开始,我先给孩子展示了示范画及制作过程,激起孩子兴趣后,便给每个小组发下材料进行操作,当发到第三组时,操作盒刚放到桌子上,老帅‘唰’的就把橡皮泥里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里。

孩子们认真的操作着,都忙着为自己设计的小儿穿漂亮的衣服,装饰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辫子等。这时,三组的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们这组的黑色橡皮泥不够用,‛‚为什么?‛‚老帅自己都拿着,不给我们用,‛三组的孩子齐声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块大的,我一再强调要轮流用的。当我问凡凡时,他竟然认真的说:我还没用完。

实施措施与效果:

面对老帅的行为,我先是采用了说服教育,讲道理:让他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让他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有的权利,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来就不多,如果轮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装饰眼睛、头发等,但别的小朋友也要装饰啊,假如别人也这样都自己拿起来的话,你怎么用啊?接着又给孩子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话,老帅好像意识到了

自己的不对,便拿过操作工具(塑料小刀),从手里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块,然后把大的一块放到了操作盒里,并且说:‚我们每人切一小块一起用吧!‛看着孩子们愉快的操作着,我感到无比的欣慰。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予孩子。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家长都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因为是一个,也不会有人去和孩子争抢,但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从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谦让。

所以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是家园共育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首相要以身作则,当孩子有谦让行为时,应及时给予鼓励,通过家长的言语强化,让孩子懂得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受欢迎的;作为老师,我们应将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及时引导。我相信,只要我们多注意这方面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心怡太能说了

每天她都有说不完的话,不管是上课、做早操、吃东西还是老师在讲话说事情的时候,她都在那里聊天,跟她讲了很多次,可是还是这样。也和会跑到老师这来告状,说这个小朋友这样了,那个小朋友那样了,跟他说了很多遍,说别人的之前首先要先管好自己,不要一点小事,不问原因就来告状。

今天上午上活动课,我知道他肯定会在那讲话,不认真听讲,所以我交给他一个任务,上课监督班上小朋友,看小朋友有没认真上课,抓到一个小朋友才能换他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首先她要自己认真听课,这样子效果还是挺好的,他上课不但认真在听,举手也很积极,其他小朋友也都在认真听,没有给她抓到的机会,表现都很不错,活动后,我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扬了心怡,告诉她以后都要这么乖,那就能得到更多的表扬,更多人喜欢你,和你玩,让你参加更多的活动。分析反思: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现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启蒙教育重任落在幼儿教师了身上。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第三篇:体育反思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新教师培训中一直提到备课作为教学五环节之首,是否能上一堂好课的前提是精心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师怎样才能备好课呢?

《教学规范》中,备课是从目标的确定,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活动的设计四个角度进行归纳提炼认识,而在《关于体育与健身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益的若干建议》中,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整合信息技术都是体育备课的范围和内容。

读了这些内容后,我对怎样才能备好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那就是学、查、思、写、反。一,学。

这是教师备好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了解教学内容和程序,掌握教材的知识技术体系,要研究教材性质特点和技术结构,找出其内在的联系,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此外,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二,查。

体育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在课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将其作为自己备课的基础,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对体育的认识程度,其次要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健康情况,最后还是要检查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三,思。这是体育教师备好课的关键。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法,步骤等都需要体育教师认真思考。首先,教师要弄清课堂的结构,安排好教材的顺序,其次袄合理分配好教学时间,第三要灵活选用多用教学方法,第四要根据课堂的类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用动负荷,让它符合学生的身理以及心理发展。四,写。

这主要是指教师要认真写好教案,教师上课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向学生传授体育技术,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写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手段,教学过程,练习次数,保护与帮助,时间分配等,教案格式要清晰,一目了然。五,反。

为了不提高备课质量,教师必须对备课效果进行反思。通过对反馈情况进行分析,发扬其成功之处,改善其不足,能有效的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反馈的手段有,课后进行分析小结,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者其他方法都可以。当然除了备课以外,上课也是真正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关键,课后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从《关于规范体育与健身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益的若干建议》中,可以知道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可以让自己更完善。如果我们遵从规范的要求进行教学工作,不但能够有效的进行教育教学,而且能更好的促进学科的教研、教改工作,从自身角度而言一定也会取得更大的收获。只有我们能驾御课堂,落实课堂的各个环节才会有课堂的效率,才会有高的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

通过前段时间对学生发球教学,使学生的模仿能力加强,培养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掌握发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并加强了上肢力量的练习。一段时间的教学下来,颇有感触,要想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好的课,就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教育,关注学生。下面就谈谈感悟和大家探讨。

1、备课要先备教材和学生,从学生情况出发

体育教学是以健身育人为首要目标,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方面大有可为,但是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本节课体育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表现很直观,成功与失败对他的内心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差异性。以上《发球》教材为例,学生的基本状况我是了解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没能充分考虑到自己及学生间的言行对个别能力差的学生的影响,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准备适应期的关注,使个别学生的心理受到很大压力。其实在随后与学生的沟通中我发现,他们内心也很喜欢体育活动,但既怕失败,又怕做得不好被大家笑话。遇到这种情形,我应该适当降低练习难度与质量要求,先让他们参与,再逐渐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建立自信,并感受体育活动的快乐,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提倡特殊的合作学习,逐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我们的教学关键在于针对所出现的问题,以合理、有效的手段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针对上述情况,我应该先请同学们给该学生一次课后练习的机会,放学后在无众人观望的情况下,(没有了遇到失败后失去尊严与自信的压力),让学生在好友的帮助下进行单独体验(不应在众学生面前单独表现),并在教师与好友的保护下逐步完成动作。这样可以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

3、体育游戏化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其实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他们在体育课上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机械的反复练习。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4、师生互动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不管是游戏还是比赛,教师的参与,效果非常理想。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质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快乐体育就是要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协调平等的关系。

教学反思

我的一节初一篮球课。

一、教学目标:一个篮球让学生体会到健康和快乐,一节好的体育课让学生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目标

二、学生分析:我这节课教学的是初一年级6班52位同学,他们比较好动,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容易培养。他们的目标相同:就是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篮球基础、认知能力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上课流程:

1、介绍学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

2、“以绳练跳”跳绳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连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我把这项练习作为准备引导部分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这样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叉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叉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的可行的途径。

3、简单篮球操和熟悉球性练习。在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和个人能力,自己去练习,互相竞赛,积极创新。

4、运球综合练习(园地、行进间、绕障碍物、运球互抢游戏)在这个环节我是以分组竞赛形式出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精神。

5、教学比赛:全班分成男、女若干小组,每小组三小队,进行擂台赛。这是全课的高潮,也是学生展示才能的时刻,我是在讲清楚规则要求后,让学生充分自由的去发挥的。

7、放松,小节本课内容。

三、本节课的反思: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我安排了以上的学习内容。只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你让学生在那里长时间集中练拍球,他也会觉得枯燥的,注意力也不会集中起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让学生为主体,自由发挥去练习,同时我也参与到他们的练习中去,让学生注意模仿我的一些技术动作和示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这节课就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篮球运球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篮球运球练习,提高控球能力,在课的最后安排了教学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在赛中练习,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上完课后学生的第一句话就是很快乐,很高兴,我觉得这是对一节好的体育课的最好的评价。原因是他们在这节课里通过学习有所收获,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所以他们很快乐。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变换多样的组织形式,使得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以启智激励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这样才是一节好的体育课。

第四篇:有关教学的读书笔记(共6篇)

篇一: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读书笔记

·书名: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谈》

最近读到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学到很多新理念、新方法,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与语文教学方法有关,而语文教学方法论是和辩证法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想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小语文教学方法论。

一、整体与部分

有人提出“语文教育整体观”。所谓语文教育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之外,在教学上,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

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从学生的作文来说,一般也要从造句开始练习,再写片断,最后写整篇文章。如果是整体输出,从一年级就要写成文章,岂不是要求过高了?

关于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整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教材。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体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

二、分析和综合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机的思想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读全篇课文之后,分段学习:读段时要理解段中的词句。其优点,可以对字、词、句、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得具体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过多运用分析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前一时期由于语文教学过于提倡分析,造成语文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的语言堆砌倾向,这是我们不赞同的。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如一只瓷花瓶,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会失去花瓶的美。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的角度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读懂全篇。从运用的角度讲,学了语言就是要会表达,学会说话、作文,学习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作文成章。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教学的综合方法,就是着眼在篇章的读写和积累上。阅读中,重视对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训练中,重视全篇的朗读、默读、背诵;作文中,重视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谋篇的完整性。这是其优点。目前在扭转过多的分析时,强调整体和综合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因为语文教学的综合法,其不足之处,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够,往往也影响对篇章的理解,如果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也难写出通顺的文章。就如编织器物,如果原材料质地不好,必然会影响编织器物的完美。所以着眼全篇,还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最完善的办法是在语文教学中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运用:既着眼于篇,又要把字词句基础打得牢固。语言训练,并不是只作语言分解性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进行读书、背诵、作文训练,积累语言。但是读书也不能囫囵吞枣,作文有了构思也要一句一句地写。我还是主张:讲读课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必须落实在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

三、内容和形式

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淡化形式”。为什么要“淡化形式”呢?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正如作家老舍先生所讲:“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没有高度的语言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从语文的选材来说,除了内容要符合人文性之外,必须要从文章形式着眼。关于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他举例《项羽本纪》,是历史故事;只有作为文章去学习,理解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算作语文教材。“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从而得出明确的结论:“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所以选择语文教材不能“淡化形式”,必须要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语言兼顾。从语文教学来说,也不能“淡化形式”。如果只着重在内容上、思想上的理解,那和思品课、历史课、社会课等课又有何区别呢?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设置有明确要求,既要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个目标体现在各学段中,尤其在第三学段,关于阅读的第5条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要求既说明阅读和阅读教学是不同的,又说明注意文章表达方法和过去教师大讲文章表达方法知识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这句话,是“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对于小学生不能要求过高,重点应放在精彩的、逻辑严密的词句表达上;高年级适当指导学生领悟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开头、结尾的生动和深意。要指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优美语言,“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就是说,对“文章表达方法”不能由教师去讲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揣摩”、去“体会”、去“领悟”,要有“自己的看法”,要“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都说明“课标”是非常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和语言的统一的。

四、理解和感悟

自从“课标”制定以后,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视学生的语言感悟,这是很正确的。但是大家似乎不愿提及“理解”一词。好像一谈理解就给人一种教学的陈旧感。这是有待商榷的。这里必须明确感悟和理解的关系。

人的认识是由感知——理解——应用构成的过程。理解是人的认知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歌德有一句名言:“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属于你所有。”学习任何知识,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掌握。读书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语言的感悟、欣赏和运用。因为理解就是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关系揭示出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就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间、人物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明白一段话的意思,就要把一段话中的句子读通,要读懂一句话的意思,就要先理解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有的词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明白,就不必多加解释。我们反对的是让学生抄写辞典上的词的概念,为了考试去死记硬背那些概念。但是有的词,尤其是一些成语,就要先把词的本义弄明白,再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再说,对语文的理解是有不同水平的,一般有:(1)对字面的理解。初步理解字词句,使重点词句的内涵具体化为一种情景,能初步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2)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推理,能理解字里行间的比喻之意、引申之意、含蓄之意;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深入读书,不但能分析、概括全篇内容的要点,还要能综合地感受思想内涵,创造性地表述课文内容。(3)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通过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情语,理解作者的情感,达到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的共鸣。从而看出理解就是思维过程,理解也是和情感分不开的。

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很重要,但是不能停留在理解阶段,还要引导学生有所感悟。要触动学生的感情,使之动情,才能有所悟。学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同一件事情,每个学生的感悟不同,所以感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个性化发展。

篇二:关于假期教师读书笔记的总结 红根小学假期教师读书活动总结

假期生活已经结束,老师们除了完成假期的学习任务外,都在积

极参加教育局开展的教师读书活动,并且都根据学校要求,完成了关

于《做最好的老师》和《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名师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二书的阅读。现将教师们假期读书活动做一个总结:

一、明确目标,积极宣传发动,营造读书氛围。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宣传 “读书活动”的精神实质,使每一

位教师都切实领会活动目的、要求达到的具体目标。学校召开教师会

议,商讨制定活动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初步选定阅读的书籍名称

和活动的场所地点及各项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做到了分工细致,责任

明确,便于操作。

在制定科学完善的读书活动方案后,召开教师会,宣传活动的内

容和要求,明确各项活动和各个环节的具体目标,并对奖惩措施也进

行充分的研讨。学校以《武汉名师丛书》为源头,鼓舞教师大量阅读

经典使教师素质得到升华,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二、制定措施,保障活动开展,建立学习体系。

为了保障读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可持续性延伸发展,我校制定了

切实可行的措施,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和奖罚细则,确保活动持

续有效地开展,防止“一阵风”刮过的不良倾向。建立学校、教导处、教师三级网络。学校负责整个活动的资料、资金、场所保障;教导处

负责组织教师参与、实施;各位教师积极响应,有目的、有计划、有

步骤地搞好阅读、研究、讲座、撰写论文等各项工作。有活动制度的 约束和指导,使教师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

三、认真组织,开展多样活动,促进整体提高。

针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学校精心挑选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包括一些教育专著、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以及课程标准、专业知

识方面的书籍,使教师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

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在读书的基础上,学校

定期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学

四、结合实际,联系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为了真正体现读书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校将教师读书活动

与创建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活动紧密结合。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读书的益处,真切感受教育的激情,汲取成长的力量,提高教学教育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教师读书活动在我校的顺利开展,得益者——教师,受益者——

学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活动持续有效地开

展下去,使校园充满书香,成为学习型的校园;使教师热爱读书,成为智慧型教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红根小学 2014-2-16 篇三:《给教师的建议》有关教学方法问题的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2010月2月

我们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使学生除此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至于的成效取决于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创造性的运用,取决于许多细节的灵活变换,而这些细节则受着具体环境的制约,无法在教学论理实现加以规定的。实践之所以是理论的取之不竭的源泉,正式因为在实践里才能展示出理论的全面的多面性。

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质量。教学方法是: 我是如何运用这些方法的。

2.课后反思的重要性。完备的备课对于调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课前,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同时,在课后,要针对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在同样的下一节课中,就要极力避免相同问题的发生。在这个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二年级一共三个班,但是在教学工作中,我并没有做到,每节课都认真进行反思,在其他班的两个班及时纠正。在下个学期,我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改正。发挥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展现的多面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完善的智育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的结构以及课的所有的组织因素和教育因素,都应当与教材的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相适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人掌握知识的目的,就是在于把知识通过某种形式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并在他与人们的道德的、劳动的、社会的、审美的相互关系中,并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信念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运用知识的性质上,体现出道德发展和智育发展相统一的真正本质。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每个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存在差异的。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出现过设计的教学环节难度过大的问题,学生对知识不理解,完成不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出现这样的情况多数在于,我常常这样认为,就一个知识点,自己觉得学生“应该”会了,原因可能是我已经讲或者这个知识点我已经讲过了。但是这样就存在不确定性,比较优秀的学生会了,但是其他学生其实是有问题的。在对旧知识不熟悉的前提下,接受新知非常困难。语言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出现和练习,所以长期复现一个知识点对于每个学生其实都是有好处的,都是对知识的巩固。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多铺一层台阶,降低知识难度,帮助他们学习。

我们在低年级和中年级的语言课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考虑到学生理解语法规则的长期性和渐进性,使学生对规则的思考跟做练习、独立地解释活的语言事实相结合。正因为如此,我们把“解释事实和

现象”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低年级和中年级的在这个年龄阶段,比较突出的特征就是向师性,但与此同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的越多越详细,学生就会越懒得动脑子,学习主动性降低,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产生过于依赖教师的现象。在这个学期的期中考试过后,阅卷时我发现,有不少的学生是因为不会读题和读题不清出的错。通过反思我发现在,课堂做习题时,我都在学生没做题之前,因为害怕学生因为读不懂题做错题,就叫学生来说题意,但是叫起来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达不到人人动脑、人人都读题的目的。导致不少学生不会读题这一问题。在之后,我改变了之一错误的做法,让学生独立读题,在做完题之后,再来说题目要求。让学生先有一个自己动脑读题的过程,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在读题审题方面有所提高,期末考试中,只有一个学生因为对错题的原因被扣分。同时低中年级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在较长时间内,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就出现了急躁的情绪,在下个学期我将尽力改变

篇四:关于《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读书笔记 关于《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读书笔记

广西 罗起毅

根据第二阶段的学习要求,这段时间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认真阅读了广西教育学院邓国显老师的关于《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对我研究“如何根据教学与学习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这一课题有很大的帮助,体会很深。

我从中学到了:课改演变了我们,我们也在演变课改,这就是进化!在感叹课改理念博大新奇的同时,确实充满着困惑与无奈!邓老师提到:什么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定位,是革命还是渐进?什么是课程改革的真正需要,是激情还是理性?他说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用同一尺度、模型去衡量学生,用浓厚的数学情感引导学生去读、去想、去感悟、去交流,认识到“数学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她提醒你有无形的灵魂,她赋予她发现的真理以生命;她唤起心神,澄净智慧;她给我们内心思想上增添光辉;她涤尽我们有生以来的蒙味与无知。”

在课改中要正确处理好的关系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课改不是对过去教育教学的全盘否定,不是从零开始,是在原有教育教学成果基础上的丰富与发展。同时还要处理好文本与现实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教无定法,教要得法”之中。

我知道了这次课程改革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必须符合中国基础教育的国情,将课程改革与我国教育教学的优良传统实现多元综合,理性、渐进、和谐,才是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学习也清醒地认识课改的长期性和艰苦性,既要去掉课改神秘、难以实现的悲观心态,又要防止任务式的盲目乐观情绪。2015/1/6 篇五:《课堂教学评价》读书笔记 课堂教学评价

第一章 课堂教学评价概论

第一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 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一)测量及其要素

(二)测验

(三)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与评价的总称,它是指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教师的教学所进行的测量和评价。

二. 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目标理论

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模式

(二)多元智力理论

(三)替代性评价 运用真实的生活或模拟的评价练习来引发最初的反应,由高水平评定者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直接的观察、评判,其形式主要包括建构式反应题、书面报告、作文、演说、实验、操作、资料收集、作品展示等。

(四)有效教学的理论

? 伯利纳总结的有效的教学行为有:(1)教师建设性地对学生的情绪和态度作出公开的言

语或非言语的反应。(2)教师给学生某种指导或警告,并且说到做到。(3)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充满信心,并显示出对此学科的驾驭能力。(4)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令人愉快的、乐观的态度和情绪。(6)教师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迹象预测意外事件。(7)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课堂作业,并对学生课堂作业负责。

? 盖奇等提出了四类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行为:(1)组织(2)提问(3)

探究(4)奖励 ?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三.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与功能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1.多维性原则: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课堂教学的结果进行评价。(内容、主体及方法的多维性)

2.过程性原则:指的是改变以往评价中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倾向,要把评价对象当前的善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变为多次性评价。三个基本特征:a是把全部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评价的范围。b在方法论上,量化研究与质性评价相结合。c本质上受“实践理性”的支配。3.真实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

教学前评价: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内容限定在必备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上。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监测学习进步、检测学习中的错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对于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必须采用诊断性评价来确定问题之所在,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有价值的建议。

教学结束时的评价:总结性评价。2.课堂教学评价与师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能反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第二节 有关教育目标的基本理论

一.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从低到高分为六级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二)情感领域的目标。从低到高分为五级

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三)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有七级

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

(四)对认知领域目标的修订

安德森的二维结构:知识和认知过程。

1.知识维度分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2.认知过程维度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二. 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一)言语信息的学习。“是什么”。言语信息学习的内部条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先备知识。

学生要先学会概念,然后才能学习规则,有了概念和规则作基础,才能进一步学习有组织的复杂知识。

(二)智慧技能的学习。“怎么做”。辨别——形成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辩别学习的外在条件包括两项:1.对正确反应在,立即给予适度的强化2.让正确的反应多加几次练习,以避免遗忘。

具体概念学习的内在条件是学习者的辨别能力,其外在学习条件是由教师提供具体事物让学生去按属性进行辨别。

定义性概念学习的内在条件是在给予概念的定义之前,学生必须了解定义所涉及的语言信息的含义,其外在学习条件是教师提供具体活动作为示范,使抽象的定义性概念与某项具体活动相联系,从而得以理解。

问题解决学习的外在条件是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必须针对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给予适度的解释说明,使学生的先备知识与问题情境相衔接。

(三)认知策略的学习

篇六:关于教师幸福感读书笔记 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有感

我利用工作闲暇时间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认真阅读后,感触颇深。全书分绪论和七个章节,介绍了教师的幸福人生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追求的幸福人生,书中有很多意蕴深长的人生哲理。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生才是阳光和快乐的人生。2012年8月,我真正踏上了工作岗位,孩子的一句问候,一个电话,一封信,一张卡片,一朵花,一个称赞,无一不给我带来了幸福;家长对我的礼貌,社会对老师的尊重,无一不给我带来幸福。

书中提到,从事一项很有建设性的工作,而感到快乐,是人生所能获取的最大快乐之一。其实老师的心愿很小,也很容易满足,在甘当平凡的人、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望着自己面前的三尺讲台的同时,也需要爱护与关注。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课堂上,面对几个调皮捣蛋鬼,觉得自己按捺不住要发火,但想到自己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时,我会试着重新用另一种温柔的眼光看面前的孩子;当我批改一些一错再错的作业而心灰意冷时,想到自己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我就不再用刻薄的目光去审视自己的所付所得?? 我始终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感恩的心。我感谢我的学生,因为只有他们,才可以使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当我学会做一名幸福的老师的时候,碰到不公平的事情,只是暂时的,于是,自己心胸也变得更为开阔。和谐的课堂是教师幸福感的基本源泉,是教师教学 的主要阵地。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当一堂课和学生处得和谐时,这堂课就上得非常成功,心情会格外舒畅。可以细细咀嚼品味一番:有时,几十双明亮纯洁的眼睛注视着你,这是他们在听你引导啊!有时,学生们的精妙回答、认真思索、热烈讨论、激动心情、欢喜神情令你欣慰,因为这是你的杰作啊!况且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是不一样的,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和复制的。而每天,我们都有这样的课堂。同时,《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还告诉我们,处于人类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教师所必须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只有读书。读书是教师幸福感的催化剂。客观地说,教师的压力很大、待遇不高,课余适当地发发牢骚、娱乐娱乐也未尝不可,但切莫让它们占去太多的时间,不然的话就会逐渐消磨掉自己的意志、消磨掉自己的幸福感。课余读书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明晰了哲理,提高了教师的幸福指数。

教育写作是教师幸福感的真实记录。一是写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课堂实录、教育教学论文,经过思考积累经验,加速专业成长的步伐,如能被报刊采用,还能享受发表文章的幸福。二是真正地进行个人或学校的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培养我们主动探究的能力,这种积极进取中也孕育着幸福。一个人只有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才会有幸福感,只有热爱一项工作,才能乐于为之付出,为之喜悦。有人常对自己适合什么职业把握不准,所以经常看到一些名师在撰写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写道自己原本是想做某某职业的,结 果偶然机缘做了教师,后来又经过自身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事例。我不否认有些人很出色,无论让他做什么都会很优秀,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他对教育事业不热爱,是不可能做得出色,不可能有持久的幸福感的。“爱”一直是现代师德的永恒主题,然而“爱”不应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更应化为实际的行动。

教师的工作虽然烦琐,但又有挑战性,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发展、进步,同时,还要面临着付出与回报不平衡的境况。那么,教师如何实现身心和谐,获得幸福感呢?我觉得要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必须要有淡薄名利的心境。教师本身就是个奉献的职业,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嫁衣”。如果你老是拿自己和其他高薪职业做比较,肯定会觉得很累、很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倦怠感。教师要多想想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想想受到他人的尊重,想想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渐渐地你的心境便会豁然开朗了。所谓幸福感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不同于物质的东西。作为一种个体化的感觉,幸福感应该是植根于自身的一种心理感受。如果我们把教书当作一种职业,可以享受课堂带来的亲切感,感知学生目光中的求知欲,体会童心未泯的快乐;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可以感受学生成才的光荣感,体验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的升级。就如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拥有了一种安全的幸福感、一种舒适生活的幸福感、一种自我成就的幸福感。

第五篇:反思型教师读书笔记

《反思型教师》读书笔记

一、反思是中外名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我们现在所说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思考、分析、探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写教后记、日记、随笔等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写,是最好的反思;写使反思更具体,更深刻,更缜密,更理性,更易于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魏书生强调,不写研究文章的老师只不过是经验型的,而常写者极有可能是创造型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最近发表的《我,长大的儿童》一文中总结道:“于是我就拿起笔去写,写随笔,写散文,写经验,写论文,也写了专著",“我觉得通过概括,通过写,把零乱的思路、浅表的认识,变得条理化,清晰了,深刻了。”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二、写作反思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1、教后记。他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小结,也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体验的自我评价与对话,是改进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教后记,通常是教师依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氛围与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总结,是教师教学的再备课。一篇好的教后记,可反映出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和吸纳新理念、新经验的能力,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总结教学得与失,经验与教训的能力,学科教学测量和运用评价能力,教育科研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后记可长可短,长可千言,短可几百字,可总结经验之得,可反思败笔之处,可分析问题原委,可指定补救措施,还可捕捉课堂上的机智亮点等。教后记要力争体现纪实性、客观性、思想性和针对性。

2、教育日记。即教师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用记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苏永新教授认为:“中小学教师,我是不大主张去进行对他们而言比较遥远的理论探讨,绝大部分的老师的科研可以是日记的形式,随笔的形式。”写教育日记能够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法宝。

3、教育随笔。即教师记录观察到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属于散文体裁的文章。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是从实际出发,写自己的心思、体验与感悟。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是大教育家,他们的主要作品就是教育随笔。著名学者李镇西是这样评价教育随笔的:“对于

普通教师,甚至可以提倡这种表达——教育理念可以朴实地阐释,教育情感可以诗意地抒发,教育过程可以形象地叙述,教育现象可以激情地评说。”

下载教学反思读书笔记(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反思读书笔记(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反思(共5则范文)

    22、牧场之国黑白花牛的家园 成群骏马的王国真正的荷兰! 绵羊猪群的天堂 静谧恬美的夜晚 教学反思: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荷兰是一个另人神往的美丽国度,课文作者......

    教学反思(共5则范文)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以下是“教学反思范文4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教学反思范文(一):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取得......

    教学反思(共5篇)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 白沙小学唐方涤 今天,上了一节《认识人民币》的课,在课前了解过孩子对这些知识的认知水平:半数以上的孩子都能认识人民币,但是对人民币没有形成系统的......

    教学反思(共5篇)

    落花生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重点以小组......

    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

    教学反思(共5则范文)

    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许多老师都是采用串讲分析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但课上学生缺乏思考。于是我尝试在新的课改模式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涨。小组合作......

    教学反思(共5则)

    教学反思《掌声》 昨天,有幸参加了林春曹名师工作室的第四次活动,聆听了《掌声》一课,收到了很大的启发。在林特的组织下,大家进行了真诚而热烈的交流,林特以他深厚的学养、睿智......

    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教学反思撰写基本格式和主要内容 一、题目:课题+教学反思 二、正文 包括以下四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设计反思 针对教学设计中的某一个环节或者这几个环节进行反思。比如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