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家苏步青的励志故事
中国卓越数学家苏步青
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使他们感到有压力.这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学人材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经验.
——苏步青
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苏步青
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苏步青(1902.9.23—)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数学家.他除了当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之外,也是中国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腾蛟区带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父母生了13个子女,他是次子.童年就要帮助家人割草、喂猪、放牛.由于家庭贫穷,六岁未能上学.他每天放牛路过私塾,就偷偷跑到窗口去偷看偷听老师教书.后来父亲看到他这么爱念书,在他9岁时全家吃杂粮,省下大米,借了几块钱,挑了一担米,带他到离家100里的平阳县唯一的一所小学当插班生.
平阳县的语言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苏步青的乡下人们是讲闽南话,两三百年前,闽南漳州泉州南安有一批人为了避倭乱移民到那一带,因此在浙南闽北交界地区有一些人是讲温软闽南话,而在县城里的人是讲音量大而发音怪的温州话,这两种语言的差距就像意大利语和俄罗斯语.开始苏步青从穷山沟里来到县城,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事事感到新奇,整天玩耍无心读书,再加上语言隔阂,结果期末考试,是全班32人中最后一名.
后来来了一个新的叫陈玉峰的老师,发现了他的问题,就劝告他应该人穷志不穷,努力读书好好向上,不然浪费了农民爸爸的血汗钱,辜负了父母对他读书识字的期望,以后目不识丁怎能改变贫苦的命运?
苏步青看到陈老师对他有爱心及勉励,决定收敛贪玩的心,决定振作发奋图强,不要让陈老师失望.除了读课本之外,他也读了一些古典小说,并且开始读《东周列国志》,有些字不懂,他步行几十里山路,向人借《康熙字典》.放假,他就回家放牛,在牛背上他就背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他的记忆力特好,过了不久,他就能把杜甫、李白的诗背诵如流.这学年结束,他考得第一.以后求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13岁那年春天,小学毕业,距离暑假考中学有半年的时间,就把《左传》从头到尾熟读.1914年,他以优秀成绩,考进了温州的浙江省第十中学.最初他立志读完《资治通鉴》,将来当一名历史学家.可是在初中二年级时学校新聘了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杨老师,他觉得积弱的中国靠古老的历史和文学是救不了的,只能以科学才能救中国,因此这想法影响苏步青.
于是苏步青的读书兴趣逐渐由文学转到理科,特别是对数学很有兴趣.他为了证明著名的欧几里得几何的一个定理:“任意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废寝忘食的找到二十个不同方法的证明,后来写成了一篇论文,送到浙江省的一个学生作业展览会上展览.
1919年7月的一个秋天,苏步青乘日本海轮,从上海驶往日本。到日本后,他先去东京的东亚日语补习学校学习了一个月,后由熟人介绍住进一个日本家庭.他向房东大娘学日本文时,不仅早上和她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练习日语会话,并且晚上听她读报、讲故事,自己预习功课,准备投考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很快的他便掌握了初级的日本语言的能力了.
1920年2月,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举行招生考试,考生应该在3小时内做完24道题.而苏步青只用1小时就全部解决了.接着是口试,看看学生口头解答问题的能力,他都能应付自如.结果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当时许多中国人要进入该校应花一年半到二年半去学日文和补习一些入学考试的科目,而苏步青却创下以3个月时间的准备就进入的新纪录.由于成绩优异,他拿到三次奖学金.
他在名牌大学毕业之后又决定报考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该系招收9名学生,报考的却有90名之多,考试结果,中国留学生只有他一个人被录取,他的“微积分”和“解析几何”都得了一百分,是考生中的第一名.
他在大学三年级时,在日本科学院院士然原松三郎辅导下,用英文写出第一篇代数的论文.论文发表在《日本学士院纪事》上,为中国人争光.
接着他进入大学的研究院深造,他的导师是曾留学德国的术田忠彦教授(Tadahiko Kubota).这位教授是日本著名的微分几何学家,在他指导之下的4年,他连续发表了30多篇论文.结果在1931年得日本理学博士学位.
他是第二个中国人在日本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第一位是他的学长陈建功,以后两人回中国一起办浙江大学的数学系.
苏步青的数学成就
在1983年,他已发表共153篇论文,写成了专著和教材10册.他被称誉为“经典微分几何学派”在中国的首创人.
微分几何是用现代的分析以代数、拓扑等工具来研究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前,这方面的基础理论,曾接近和部分赶上或超过世界水平.文革期间由于科研停顿,这方面的工作就落后了.
几何大家陈省身认为,苏步青利用几何图形奇点的特性来表现整个圆形的不变量是他的工作特色.许多搞局部微分几何的学者,往往把奇点丢掉;而苏步青却从奇点来发掘隐藏的几何性质,思维方法是很独特.
1987年9月23日,是苏步青85岁生日,也是他执教,从事数学研究60周年,复旦大学和上海数学会举行祝贺苏步青60年数学与科研的会议,在大会上他的得意弟子谷超豪说:“苏老是国际上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他的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的高水平工作,至今在国际数学界占着无可争辩的地位”.
苏步青对中国数学学科的建设建立了功勋.他在浙大、复旦为创建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呕心沥血,他为中国文教事业的改革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在1966年以来搞的计算几何,是他和学生刘鼎元,把代数曲线论中的仿射不变量方法,引入几何计算.他们利用这方法在船体放样,为造船工业作出了贡献.从而缩短船体建造周期,提高船体建造的质量,节省材料和工时消耗.
到了1983年,他们利用这些理论应用在设计汽车车身外形的设计.在九十年代,他们又在把这些计算几何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开发建筑、服装、内燃机等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上.设计师可以从电脑的屏幕上修改设计方案.
严师出高徒
苏步青曾经说过:“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使他们感到有压力.这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学人材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经验.”
他创建了中国的微分几何的学派,并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其中有:熊全治、张素诚、杨忠道、谷超豪、胡和生等.
他有15个学生是中国大学的数学系主任.在中国数学界有名的一百多位数学家中,有三十多位是他悉心培养过的学生.
在美国从事科研及教学的著名数学家,如熊全治、杨忠道、夏道行、龚昇、秦元勋等,都是被他教导过的得意门生.
抗日战争爆发,由于日本飞机在杭州轰炸,浙江大学师生往内地迁移.日本的母校东北帝国大学再次聘请苏步青回校任数学教授,而他的日籍太太的父亲病危,也要他们火速到仙台去.他对妻子说:“你回日本吧!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他的妻子说:“你不走,我跟着你,也不走.”苏步青就把刚刚分娩的妻子、孩子送到平阳的乡下避难.只身和浙大西迁的队伍,跋涉五千里路,最后到达贵州省遵义的湄潭.
暑假,他回平阳,把妻儿接到湄潭,与生物学家罗宗洛同住在一所破庙里.当时穷得没钱买米,吃了几个月番薯干蘸盐巴.他有一个小儿就因营养不良,出世不久就夭折.
可是就在这种困难的环境,他还坚持教书及做研究.晚上就在烟薰而不亮的桐油灯下,伏在摆菩萨的香案上看书写论文,经常工作到曙鸡初啼才罢休.白天在夫子庙里办几何学的讨论班,小小的条桌旁坐着四个学生——张素诚、白正国、吴祖基及熊全治.这四个人后来都成为有名的数学家;张素诚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正国曾当杭州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吴祖基后来是郑州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熊全治,曾担任美国里海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是国际数学杂志《微分几何》的创办人.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
无私奉献中国数学教育
“我们试说有一位老太太,要到20个庙去烧香,庙与庙之间开辟12面体式的通道,一个庙只烧一次香,不能重复,怎样走才是最佳路线?”
他就是用这样通俗有趣的起头,把深奥的拓扑学理论介绍给中学教师.讲习班办三个多月,每周一天讲两个小时.他把教材让出版社出版,这样其他不能来参加的中学数学教师也能看到.
学员们实际地看到一个大数学家是怎样的讲课,备课认真,讲话生动活泼,清晰有条理,黑板字一板一眼不潦草,而且懂得怎样激发听众的兴趣,他们深深的受教育.从中可以学习优良的教学方法.
而且上完课后,苏步青和学员询问他们了解不了解内容,有什么困难?及时了解学员的了解程度.
苏步青对一些劝他不要太劳苦自己的朋友说:
“我苏步青剩下的时间都是人民的,举办讲习班就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我这也只是‘千金买马骨’,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老师为培养中学教师做有益的工作.”
他就是这样的无私奉献自己于中国的数学教育上.
他是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被誉为“东方国度灿烂的数学明星”;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待教学一丝不苟,85岁还亲自为中学教师上课。他说“为学应须毕生力,攀登贵在少年时”,一生锐意进取,著作等身。2003年3月17日,“数学之王”苏步青逝世。
请你在所学习的六门科目领域内,分别寻找一个可以作为你本学科精神标杆的人物,并简单介绍他的事迹。
第二篇:数学家论文苏步青
浅析中国数学家苏步青
摘要:中国杰出数学家苏步青(1902-2003)原名苏尚龙,浙江平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的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浙江平阳人。他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数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担任过中国数学会学报的主编,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又创办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创办《数学年刊》杂志并任主编。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分几何学。
关键词:苏步青 微分几何学 计算几何
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般的协变理论、射影曲面论中的Q1伴随曲面、主切曲线属于一个线性丛的曲面、射影极小曲面和闭拉普拉斯序列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四、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特别是一般面积度量的二次变分的计算和 K展空间。60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获得系统而深入的成果。70年代以来,苏步青又注意把微分几何运用于工程中的几何外型设计,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
三、主要成就
苏步青一共发表论文 168篇,出版了《苏步青论文选集》、《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计算几何》等专著,有的已在国外翻译出版。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专著10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和陈建功教授共同把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数学系建成一个具有相当高水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地,为国家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数学人才。在他的领导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微分几何研究集体。苏老是我国近代数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微分几何学派的开山鼻祖。归国执教70年来,他带出的弟子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数不清”,其中包括8位两院院士。
四、背后的故事
回望苏步青的百年人生路,也是崎岖泥泞,故事多多,今选几则以慰读者。故事一温州的浙江省立
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领域,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1931年3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荣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成了继陈建功之后获得本学位的
苏老师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的补丁,还有屁股上的“螺旋形曲线”!晚上,苏步青把桐油灯放在破庙的香案上写教材,终于用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完成了《射影曲线概论》一书。1994年夏,笔者有幸在青岩看到苏步青迁徙途中住过的小庙,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令人难以忘怀。
故事三1972年12月7日,苏步青的学生、著名数学家张素诚,因《数学学报》复刊之需,拜访各地数学家,到上海理应拜访苏老师,没想到苏老所赐的《射影几何概论》(英文版)一书上,别开生面在扉页题了一首诗: 三十年前在贵州,曾因奇异点生愁,如今老去申江日,喜见故人争上游。这不仅打破常人的题词俗话,把师生之情和盘托出,又足可看出苏老诗艺的高超,文学功底的深厚了。
许多人都知道苏步青是数学大师,却不知道他还是位文学大师,写作大家和诗人。他从小酷爱古诗文,13岁学写诗。读初小时常骑在牛背上诵读《千家诗》等。几十年来,他与诗为伴,与诗书同行,每次出差,提包里总放一二本诗集,如《杜甫诗选》等。苏步青不仅读诗,更有作诗兴趣,几十年笔耕不辍,写了近千首诗作。在他96岁高龄时,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共收近体诗444首,词60首,由苏老手写影印,其中1931~1949年早期作品191首,内有词47首。从中我们可以领略苏老60年间的学术生涯和诗书技艺折射的光芒,富有时代气息,给人以诸多的启迪。
回想浙江大学内迁湄潭时期,他和数学大师钱宝琮等创设湄潭吟社,在生活极度困难下,自费出版了《湄潭吟社诗存
第三篇:《杰出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读后感
《杰出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读后感
《杰出数学家苏步青的故事》是我在数学暑假作业上看到的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主要讲的是:苏步青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读了这个故事,对我有很大的感受,是我内心真正的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也应该学好数学,只有学好数学,才能发展科学,才能创造我们美好未来。
第四篇:苏步青的故事
熊庆来的故事
亲爱的老师敬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我们给大家演讲的是熊庆来的故事:
熊庆来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少年时的熊庆来从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高等学堂。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熊庆来由于参加了“收回矿山开采权”的抗法反清的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现实的生活与斗争让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8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学以致用,救民于水火。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1957年4月,周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他回国。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回国后的7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1969年,一代宗师、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与世长辞。临终之前他还表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的故事(1):
含辛茹苦,决不放下
平阳县第一高等小学(今平阳县中心小学),是有钱人孩子读书的地方。学生们衣着讲究。矮小黄瘦的苏步青,成了同学们嘲弄和欺侮的对象。见他蚊帐有补丁,同学将他的铺盖扔出门,他只能睡在楼梯口。一次做梦从山上摔下来,原先是自我滚下楼梯。这时他多么想念温暖的家呀!但他想起父母期盼的眼神,明白放牛不是长久之计,没敢回家。同学不与他玩,他一个人,身处县城,恰逢圩日,他情不自禁走街逛市。许多他从没见过的事成了他心中的问号:包子里还有菜与肉?狗皮膏药怎样可治病?油条怎样一点点面能够发成这么大?因为想着这些新奇的东西,他开始完不成作业,迟到旷课,常常被惩罚一连几小时立壁角。因此他三年中都是最后一名。这时有人劝苏宗善:儿子读不好书,让他回来。你家经济那么困难,何必花那冤枉钱!不,他能读好的!苏宗善坚定地回答,只是还没有碰到能够开他窍的老师!假期他与儿子谈心,将儿子转到新办的平阳县第三高等小学。
苏步青1915年考入温州浙江省第十中学(现温州一中)。苏步青沉醉在1300年浩瀚的历史烟海里。扎实的文史基础为他献身数学带给了很大的帮忙。一向到苏步青名满世界,他坚定认为:一个人的素质是浑然一体的,天地间智慧更是融会贯通的,他的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对调节思维方式开拓思维空间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他反复告诫理工科学生要培养文史修养。
苏步青的故事(2):好听的军团名字
忧国为国
献身数学苏步青中学二年级时,省十中来了位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满腔热血的数学老师杨霁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位都有救亡图存的职责!要救国就要振兴科学发展实业,就要学好数学!他的一席话将苏步青说得热血沸腾。他继而引入正题,说明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对国富民强的巨大作用。这奠定了苏步青献身数学的志向。
从此他迷上数学。15岁的他,每道题一步步推导、演算、论证。他越来越觉得数学像一级级台阶,通向高深奇妙的境界。老师让学生测山高,计算田亩,做趣味数学题,使苏步青趣味盎然地在数学的山路上疾步攀登。苏步青三年级时调来洪彦远校长,见各科老师都推荐苏步青为榜样,觉得奇怪,便亲自到苏步青班教几何。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这道证明题,苏步青就用了二十四种方法证明,使校长深深欣赏这位学生。快毕业时省教育厅突然取消为第一名免学杂费膳费。这给苏步青带来了生活问题。校长调走前叮嘱新任校长,无论如何要培养苏步青。校长调至教育部,特地寄来二百大洋,让他东渡扶桑。当时苏步青一句日语都不懂,报考日本高等学校,务必过日语听、读、写、讲等关口。苏步青向房东老大娘学日语,三个月后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考分第一。后入东北帝国大学数学天黑以后读后感
系。他为读原著几何学,便到教堂从当教徒入手,学意大利语。也用了三个月,他能看原著。
1927年3月苏步青在帝国大学毕业,4月直上研究生。期间他有41篇仿射微分几何影射微分几何研究论文,发表在日、美、英的数学刊物上。回国后他任浙大教授、数学系主任、浙大教务长。。。1951年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他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2年出版《仿射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一书。为数学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苏步青的故事(3):
善于发现,艰难供学
苏步青是父母的第十三个孩子,小名尚龙。因为农村各方面条件差,前面的孩子死的死,送的送。连同苏步青也只剩下一女二男。父亲苏宗善当时虽只40多岁,但因常年在水稻田劳作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这自然给家庭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生活艰难。
母亲苏林氐偶然抱儿子串门,见到一位风水先生摇头晃脑赚钱还容易,便推荐手脚不便然而识文断字的丈夫做风水先生,好歹也是个糊口的行当。苏宗善听妻子讲得有理,便找来了一本风水书研读。苏步青在父亲怀里睁着黑溜溜的眼睛看着父亲出神。蒙胧中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召唤着他的心灵,其实那是一种求知欲、好奇心。只是他不知怎样表达出来。直到一天晚上,父亲背罢上句忘记了下句,儿子立刻信口背出了下句和以下很长一段。父亲惊喜万分,先是将儿子高高举过了头顶,继而搓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他感到儿子是自我的期望:苏家振兴有望了!于是给儿子起名苏步青。父亲拿过一碗水,让儿子手指蘸着水,教儿子在桌面上画,写:山、水、田、土。。。一张小方桌,一盏菜油灯,一本风水书,成了儿子的启蒙课本。母亲不再抱怨耗油多,也不在意丈夫当不上风水先生。她感到儿子将来肯定比风水先生有出息。苏步青7岁那年,一下成了牛背上的孩子。他得到一本残缺不全的《三国演义》,连猜带想,一边放牛一边看。夫妻俩商定:再穷也得供儿子读书!父母心急如焚地筹齐了学费。第二天苏步青穿着母亲半夜灯下缝好的衣服,父亲担着米,怀里揣着路上充饥的糠菜团子和给儿子的几个鸡蛋,走一百多里的山路,进了平阳县第 一高等小学。
苏步青的故事(4):
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之后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职责。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务必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务必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明白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此刻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应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情绪愿,因为我选取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苏步青的故事(5):
1972年12月7日,苏步青的学生、著名数学家张素诚,因《数学学报》复刊之需,拜访各地数学家,到上海理应拜访苏老师,没想到苏老所赐的《射影几何概论》(英文版)一书上,别开生面在扉页题了一首诗:
三十年前在贵州,曾因奇异点生愁,如今老去申江日,喜见故人争上游。
这不仅仅打破常人的题词俗话,把师生之情和盘托出,又足可看出苏老诗艺的高超,文学功底的深厚了。
许多人都明白苏步青是数学大师,却不明白他还是位文学大师,写作大家和诗人。他从小酷爱古诗文,13岁学写诗。读初小时常骑在牛背上诵读《千家诗》等。几十年来,他与诗为伴,与诗书同行,每次出差,提包里总放一二本诗集,如《杜甫诗选》等。苏步青不仅仅读诗,更有作诗兴趣,几十年笔耕不辍,写了近千首诗作。在他96岁高龄时,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了《苏步青业余诗词钞》,共收近体诗444首,词60首,由苏老手写影印,其中1931~1949年早期作品191首,内有词47首。从中我们能够领略苏老60年间的学术生涯和诗书技艺折射的光芒,富有时代气息,给人以诸多的启迪。
回想浙江大学内迁湄潭时期,他和数学大师钱宝琮等创设湄潭吟社,在生活极度困难下,自费出版了《湄潭吟社诗存第一辑》,内收各家诗词约100首。在国难当头日子里,诗人们品茶吟诗,或切磋教义,或评论时局,其忧国思乡,愤世嫉俗之情常流露于笔端。
1944年,苏步青以游七七亭为诗题作一诗:
单衣攀路径,一杖过灯汀。
护路双双树,临江七七亭。
客因远游老,山是故乡青。
北望能无泪,中原战血腥。
这是苏步表以物寄情,对家乡沦陷和祖国山河破碎的怀念和人民奋起抗战的歌颂,爱国忧世之情自心中汩汩流出。
苏步青的诗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他的诗意境高远,笔调清新,常用典故,富有哲理。
读了苏步青的许多诗,不仅仅使人感到苏老常对后学谆谆教导金字塔般基础之重要,文理相通之亮点。他几十年如一日,巧用自称零头布(零碎时光)来学习和研究,这些永留人间的好诗词,不就是苏步青充分利用零碎时光的佐证吗?
苏步青的故事(6):
七七事变后,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在这国难当头,举校西迁时,苏步青接到一封加急电报:岳父松本先生病危,要苏步青夫妇去日本仙台见最后一面。苏步青把电报交给妻子说:你去吧,我要留在自我的祖国。苏步青妻子苏松本说:我跟着你走。但因妻子刚分娩不久,不能随行内迁,苏步青把妻子送平阳乡下避难,直到1940年暑假,由竺可桢校长特批一笔路费,才将妻子和女儿接到湄潭。
在湄潭的日子里,师生的生活极其艰苦,大学教授靠工资也难以糊口。苏步青买了一把锄头,每一天下班回家或休息日,就开荒种菜,有一次,湄潭菜馆蔬菜馆供应不上,就从苏步青菜地里要去几筐花菜。还有一天傍晚,竺校长来到他住的破庙前,看见苏步青正挑水种菜,苏松本背着儿子烧饭。细心的竺校长见锅里全是萝卜、地瓜干,就问苏步青。苏步青解释说:我家孩子多,薪水全拿来买米也不够吃。地瓜干蘸盐巴,我们已吃了几个月了。竺可桢惊愕了。于是,他特许苏步青两个读中学的儿子,破例吃在中学、住在家里(因为苏家拿不出被褥)的特殊待遇。
生活上的困难每况愈下,苏步青的一个小儿子因营养不良,出世不久就死去了。苏步青把他埋在湄潭的山上,在小石碑上刻着苏婴之冢几个字。然而,生活上的困难吓不倒有意志、有毅力的人,浙大的教学和科研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苏步青也是带着困难走上讲台的。当他回身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时,学生们就会议论苏老师衣服上的三角形、梯形的补丁,还有屁股上的螺旋形曲线!晚上,苏步青把桐油灯放在破庙的香案上写教材,最后用自我坚忍不拔的意志完成了《射影曲线概论》一书。1994年夏,笔者有幸在青岩看到苏步青迁徙途中住过的小庙,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令人难以忘怀。
苏步青的故事(7):
著名的数学大师苏步青,自1931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载着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理学博士荣誉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至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才有点不太情愿地到了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他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苏步青的故事(8):
温州的浙江省立第10中学的一堂数学课,把苏步青引向通往数学王国的路。从日本留学回温州的杨老师在上数学课时,带着忧国忧民的真情: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仰仗船坚炮利,对我国豆剖瓜分,鲸吞蚕食。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为了救亡图存,务必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务必学习好数学。杨老师的话,打动了苏步青的心。从此,他的兴趣从文学向数学转移。有一次,苏步青用20种不一样的方法证明了一条几何定理。校长洪泯初得知后,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学习,将来送你留学。到苏步青中学毕业时,洪校长已调到北京教育部任职,但他仍关心苏步青的学习,寄来了200元资助苏步青留学。
1919年,17岁的苏步青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余170元钱要维持3个月的生活,实在很艰难。他每一天只能吃两餐饭,无钱请日语老师,只好拜房东大娘为师。最后他用流利的日语回答了主考官的提问,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名牌学校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1924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几何学家洼田忠彦教授。1927年,大学毕业后,他又在课余卖报、送牛奶、当杂志校对和家庭老师,用所挣得的钱做学费,免试升入该校研究生院做研究生。并以坚强的意志,刻苦攻读,接连发表了41篇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方面的研究论文,开辟了微分几何研究的新领域,被数学界称作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1931年3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荣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成了继陈建功之后获得本学位的第二个外国人。此后,国内外的聘书像雪片似的飞来,苏步青一一谢绝。因为两年前陈建功获理学博士位时,曾约苏步青到条件较差的浙大去。苏步青说:你先去,我毕业后再来。让我们花上20年时光,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第一流的数学系这兴许就是苏步青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不愿离开浙大的情缘。
苏步青的故事(9):
9岁那年,苏步青的父亲挑上一担米当学费,走了50公里山路,送苏步青到平阳县城,当了一名高小的插班生。从山里到县城,苏步青大开眼界,什么东西都新奇。他第一次看到馒头里有肉末,常用饭票换成钱买肉馒头吃。一个月的饭票提早用完了,只好饿肚子。他见到烧开水的老虎灶,也觉得好玩,把家里带来的鸡蛋掷进锅里,一锅开水变成一锅蛋花汤,烧水工看到气极了,揪住他打了一顿。
苏步青整天玩呀、闹呀,考试时常坐红交椅,到期末考试,他在班里得了倒数第一名。但是,他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私塾里的偷听,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作文打了一点基础。然而,语文老师越看越不相信,总认为苏步青的作文是抄来的。因此还是批给他一个很低的分数。这样,更激发了他的牛脾气,老师越说他不好,他越不好好学,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苏步青叫到办公室,给他讲一个小故事:牛顿12岁的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一个同学蛮横无理地欺负他,一脚踢在他的肚子上。他疼得直打滚。那个同学身体比他棒,功课比他好,牛顿平时很怕他。但这时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把那个同学逼到墙角,揿在墙上。那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勇猛,只好屈服。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做学问的道理也但是如此: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它制服。他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不久成绩跃居全班第一,之后成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苏步青见陈老师不批评他,还给他讲故事,心里很感激。陈老师见他垂着头,摸摸他的头后说: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只要肯努力,必须能够考第一名。又说:你爸爸、妈妈累死累活,省吃俭用,期望你把书念好。像你此刻这样貌,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他们?苏步青再也抑制不住心灵的震撼,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淌在自已的胸前,第一次感到自我做错了事。此后,他完全变成了懂事的孩子,不再贪玩,刻苦读书,到期末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名。
苏步青的故事(10):
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最后有了世代务农的接班人。可苏祖善夫妻俩从未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给儿子选取步青为名,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的天梯。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苏祖善交给儿子的却是一条牛鞭。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父亲编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苏步青家养的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里。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的竹园里。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
放牛回家,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的书声所吸引。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
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为父的心最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