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让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

时间:2019-05-13 07:04: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为什么让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为什么让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

第一篇:为什么让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

我们都知道孩子非常聪明,记忆力非常好,每个孩子都具备这个能力的,要想让一个孩子变的聪明而智慧,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

大脑生理学家们发现,0—3岁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大概完成60%,这个时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学习能力最强,比如学会说话、走路、手脚分工等人类最难的能力,都是在这个时期学会的,如果错过这个关键期,可能就会永远失去这些能力,比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与阿玛拉的真实故事,姐妹两由于错过教育的关键词,之后花费很大力气也才学会简单的几个单词和短暂的自立行走;

3—6岁间大脑发育完成了80%,6—8岁间完成了90%,8岁以后的发展则渐趋缓慢,到13岁左右,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敏感期就基本结束了,这就表明孩子的聪明与否到七、八岁已基本定型了,如果我们不能把握这个关键时期,那么当孩子年龄越大,启发培养他们就会越费力,效果也就越差。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二者缺一不可,但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1至3岁即有显著的发展。

3至6岁,其进展更为迅速,6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13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20岁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趋下的可能。而理解力的发展,与记忆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0岁开始酝酿,1至13岁总是缓慢上升,13以后方有长足之进展,18岁以后渐渐成熟,但依然可因为经验及思考之磨练而一直有所进步,直到老死为止。

儿童国学经典教育,正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好,理解力差,不求甚解这一特征,将永恒的、最有价值的圣贤经典装到孩子的大脑中,反复诵读来刺激孩子大脑,为孩子大脑构建一条高速通道,为孩子构建起一个大智慧的人生,等到以后孩子的理解力发展起来了,生活阅历丰富了,就自然的理解、活用!这些经典就一辈子跟着孩子,指导孩子的人生。

如果你不准备这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读,让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学课本,甚至背电视广告。而且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准上,一生都受其益。

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将永无翻身之地。好像一个弱视的小孩,过了十五岁,就无法再训练了,此点请务必慎重关切,勿错过了时机!

儿童诵读国学经典,不但能开发儿童各方面的潜能,而且在孝亲、礼仪、个人修养方面都得到提高,在家能够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父母和孩子一起诵读国学经典,是最好的亲子活动,读经典不止是孩子进步,家长也跟着一起进步。孩子从小学习和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有助于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地提升,并能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毒害,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更为重要的是,家庭经典教育是对学校教育很好的一个补充,在所有的教育中,经典教育也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

我国0-13岁的儿童2亿多,目前有4000万以上儿童在诵读国学经典。经过近年的实验证明,儿童进行国学经典诵读2-3个月后就会发生明显改变。从开始的每天记忆20-30个字,到每天很快就可以熟记100-200个字。许多儿童不到一年就把二万多字的《易经》熟背,其记忆潜能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得到开发,几万字的古文背诵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难事,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学习语文、历史等文科知识将会非常的轻松,不但如此,由于大脑得以开发,记忆力好,理解能力强,逻辑思维也强,学习数理化、外语都非常轻松容易,这样的案例已经很多。

第二篇:让孩子从小讲文明懂礼貌

让孩子从小讲文明懂礼貌

长阳青树包民族小学李美云

“讲文明、懂礼貌”是《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向学生提出的字少、句短、押韵、易记的要求,是现代教育思想中“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文明”,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礼貌是文明行为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尊敬。文明礼貌是社会生活中通用性最强的行为准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具有决定性意义。有了好的习惯,才会有好的一生。可见,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是成就孩子一生的资本。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呢?

一、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发源地,如果只有学习,而没有集体的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那是不可思议的。为了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具有良好的行为和修养,做进步的现代人,我们要共同创建良好的“校风、班风”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要教学生认识周围世界(认识真、善、美),还要教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可大致做出以下努力:

1、各学科教结合起来。上课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培养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只有和各科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可以发挥教材内容多种功能的作用。

2、班队活动相结合。学校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班级进行的,可培养班集体的积极分子队伍。

3、各种教育活动。小学生喜欢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可以开展一些集中性的教育活动,向学生讲清道理,在“明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和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性的“升旗集会”,“值日中队”等形式指导学生的行为,提出相应的行为要求,促使学生言行一致。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取得各方面的配合,共同加强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续。如果学校教育没有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就会削弱甚至抵消学校教育的作用。家庭要和学校一致行动,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潜移默化。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的。”但是,怎样爱孩子,却不是每位家长都有着清醒认识。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环境,这是家长的责任。

儿童的摹仿能力很强,家长或长辈的某一个特点,会不知不觉地、在新的条件下“膨胀”开来,变成儿童的一定的性格特征,包括学习好的品质或坏的品质。这说明,家长们在长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的情况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习惯都潜移默化地被孩子学习到了。

因此,作为家长,首先要端正思想,使自身的行为完美起来,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加强对家庭、对儿童的责任感,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使“设计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庭的事业。

给大家讲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哪个家庭、哪个学校,经常进行这样的教育?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妈妈的包。但

是,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特点,不是一个缺点,他就是好奇,他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人。

这个就是教育的欠缺。如果大人不及时纠正和教育,他翻惯了,就成了习惯。

再来看一个正面的例子。20世纪60年代,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我们大家都知道叫加加林。当时挑选第一个上太空的人选时,有这么一个插曲,几十个宇航员去参观他们要乘坐的飞船,进舱门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了。他觉得:“这么贵重的一个舱,怎么能穿着鞋进去呢?”就加加林的这一个动作,让主设计师非常感动。他想:只有把这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荐下,加加林就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实际上就是从好的习惯开始。

家庭教育可按以下几种方法做:

1、家长要做与孩子亲密无间的“知心朋友”,及时和孩子沟通,主动到学校或者到老师家里,询问孩子在校表现,介绍孩子在家情况,及时了解和配合学校教育。

2、家庭与家庭之间要及时交流教育经验,相互取长补短。有阅读能力的家长还要多读“教子红宝书”。如:《父母必读》、《家庭 教育》之类的书籍、报刊、杂志等。

总之,要求孩子做的,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给孩子做

出样子。

三、社会教育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性格叛逆的学生因家庭教育不好、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一些恶习:出言不逊,满嘴脏话。受社会不良分子挑唆,校内外打架斗殴现象常有。经常出入一些未成年儿童禁去的活动场所(如网吧等),以致荒废学业。

……

因此,学校要把校内外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积极争取社会上各方面的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取得各方面的配合,共同加强教育,树“讲文明、懂礼貌”的社会主义良好风气。

学生的可塑性大,接受能力强。我相信:只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统一、保持一致,认真、负责、细心地把“讲文明、懂礼貌”的种子播种下去,一定能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每位学生心中发芽、开花、结果……

第三篇:“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案例

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把握住新时期学生的心理脉搏,采取新颖的方法、机动灵活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施以道德教育,让学生懂得尊敬父母、感恩父母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美德,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去了解父母,关爱父母,感恩父母,这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皇帝”、“小公主”,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

家长们常常反映:孩子在家不听话,动不动就发脾气;只关心自己,对别人不管不问,有时候父母病了,他们也不着急;只管自己享受。鉴如此,我们女织寨小学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学会感恩”一系列教育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感恩父母的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前,我们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基本状况。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设计出了活动实施方案。我们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少先队辅导员老师开展了:“妈妈的一天”、“体验‘护蛋’的艰辛”、“三八”为妈妈献上一份孝心、“温馨五月,感恩母亲”等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努力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父母的事抢着做;会做的天天做,不会做的学着做。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磨练品

质,学会感恩。

“三八”到来之际,大队部发出倡议:在“三八”这天为妈妈献上一份孝心——替妈妈梳梳头、捶捶背、洗洗脚、洗洗碗等,随后,我们又以座谈会的形式收集了所有孩子和妈妈对参加这个活动的感受。孩子们说,发现了妈妈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晚、脸上的皱纹多了、皮肤粗糙了,感受到了妈妈太辛苦了,以前没有关心妈妈,今后一定多帮妈妈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妈妈刷刷碗、扫扫地,叠叠被,改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家长们也声称,感谢学校组织的这个活动,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感受到了做母亲的辛苦,更加理解妈妈的心,同时通过这个活动,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更深的认识,感到和孩子的心贴得更近了。

5月份,我校抓住“母亲节”的有力时机,紧紧围绕“感恩母亲”展开活动。首先我们让孩子们观察、记录妈妈一天中都做了哪些事情,然后组织召开“我的好妈妈”主题班队会,会上同学们各自讲述妈妈一天的故事,在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中,让同学们感受“我”成长的点点滴滴都凝聚着父母的艰辛。由此焕发孩子感恩父母的内在激情,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接着我们利用国旗下讲话、在报刊、网络等资源搜集“妈妈的爱”诗歌、组织“我的妈妈”主题征文等形式,进一步讴歌母爱。我们邀请全体母亲参加了“温馨五月,感恩母亲”主题大队会,会上,孩子们用质朴的语言向妈妈表达了感激之情,母亲们听着孩子们发自肺腑的话语,看着孩子们投入的表演,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学生从“感恩母亲”系列活动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知道父母把自己养育大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自己一定要从小好好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学习之余要多关心父母,要用优异的成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去帮助别人,所以我们很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感恩。然而,要让孩子真正领悟感恩的意义,学会感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思想渗透,不断地实践参与并进行强化训练,才能最终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第四篇:让孩子从小讲文明懂礼貌讲稿

让孩子从小讲文明懂礼貌

各位家长,大家好!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家长培训。这既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也是对我们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在此,我向在坐的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你们的孩子在渐渐长大,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好习惯、好品质成就精彩的人生。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就是:让孩子从小讲文明礼貌。

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礼貌”?文明--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礼貌--是文明行为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尊敬。清朝初期思想家颜元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这说明注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孩子自身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是让他们学会做人的必修课。原国家教委和全国妇联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指出:家庭教育“重在教子做人”。

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是实现家庭和睦幸福的必要条件。为什么说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实现家庭和睦幸福的必要条件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的文学家的观点。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非常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也是让孩子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说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让孩子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是因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文明礼貌教育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在《文摘周报》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旅行社的导游小姐凭着多年的带经验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总结出一些人的丑陋表现:贪小便宜、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喊叫、为好友抢占座位等等。她认为眼睛是镜片,心灵是底片,如果不文明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将会影响到中国人的形象。

由此可见,注重和深化文明礼貌教育,让孩子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是培养孩子做人需要。文明礼貌教育包含的主要内容:

(1)语言文明:做到与人交谈时尽量使用普通话,不说粗话脏话,能在适当场合和时机运用文明用语,如”您好;谢谢;不用谢;麻烦您了;对不起;没关系;打扰您了;再见“等等。

(2)生活文明:要求做到衣着整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等等。

(3)行为文明:要求学生举止大方稳重而不失活泼,大方而不失礼貌等等。

(4)交往文明:要求孩子待人接物大方有礼,举止有度,经常使用文明用语;不打扰别人说话;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听从长辈教导,要主动与父母交流,不顶撞不任性等等。

(5)社会文明:要求孩子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如在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内不要大声喧哗,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不乱涂乱画,不践踏草坪等。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1)、以身作则树榜样。

(2)、耳提面命立规矩。

(3)、遇事而悔择良机。

(4)、反复教育重坚持。

(5)、抓早抓小最重要。

下面进一步说一说

(1)以身作则树榜样。

我国在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父母的足迹是孩子的里程碑,你们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产生影响和示范。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这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的方式。所以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告诫父母:”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

家长朋友们,身教重于言教,父母严于律己、以身示范,才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威信。

(2)、耳提面命立规矩。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训练他的纪律性。培养孩子文明礼貌、遵守秩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讲清规则;二是培养克制力。所谓规则,对小学生而言,就是从身边的行为开始教育。比如法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行为准则教育等。所谓克制,是根据孩子年龄尚小,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比较弱的特点,在当个人的行为与法与德产生矛盾时,教育孩子要控制自己的行为。

(3)遇事而悔择良机。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同,不能事无巨细、不分轻重、无时不刻地唠叨;而是讲究时机、掌握火候、恰到好处地利用生活中的人、事、物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4)反复教育重坚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别对孩子们而言,他们年龄小、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加之他们接受的教育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特别是社会上的不良言行容易引起孩子人困惑,容易让孩子好的习惯不够稳定。这就需要们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持之以恒,而不能此一时,彼一时。托尔斯泰说过:“家长的责任是不能托付给任何人的,金钱买不到成功的孩子,孩子们需要时间--家长的时间、大量的时间。”这说明教育的成败贵在坚持。父母起初给孩子制定了长远规划,可由于诸多原因没能坚持,结果全盘落空。

(5)抓早抓小最重要。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作家埃利维瑟尔说:“一切决定于开始。”说明了早期教育的极端重要性。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八十”、“桑条自小育,到老育不直。”我相信在座的家长们都不陌生,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所以我们必须从小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所谓“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就是说我们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不能认为事情小而忽然对孩子的教育,就可以迁就孩子,因为在文明礼貌教育中无论事情“大”或“小”,道理是一样的,很多“大事情”由“小事情”积累成的,这也就上我们常说“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

(五)、培养孩子文明礼貌、遵守秩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讲清规则;二是培养克制力。所谓规则,对小学生而言,就是从身边的行为开始教育。比如法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行为准则教育等。所谓克制,是根据孩子年龄尚小,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比较弱的特点,在当个人的行为与法与德产生矛盾时,教育孩子要控制自己的行为。

教育是双向的,必须是家庭和学校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成效,一句话,如果你们信任,理解我们,请全力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同一心情,同一期待,一切为了孩子做好孩子的护航使者。

第五篇:热衷于让孩子学习国学

热衷于让孩子学习国学,应不应该?

当下,涌起了一股国学热潮。不少地方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人手一册《三字经》《弟子规》,晨昏诵读,蔚为大观。这种气象,我不知道是该说它新呢,还是说它旧。总之,在许多人那里,是言必称国学,就像当年的一些人言必称希腊一样。我称这种现象叫“伪国学热”。我为什么说国学热“伪”而不“真”呢?

首先,很多大力倡导国学的,其实根本不知道国学为何物,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这个伟大的时代,虽然大师辈出,但真正的国学大师却似乎还没有转世。以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和佛教史为主业的季羡林先生就算是这个时代最有特色的国学大师了,其实给季先生准确定位应该是印度国学大师,但问题是再也找不出比季先生更像国学大师的人了,奈何!有些人肚子里的墨水其实有限得很,却非要在人前掉几句增广贤文、颜氏家训什么的,以显示自己的温文尔雅。这就像妓女做个手术修复一下处女膜就变成了贞女,倒也还是颇能蒙骗一阵子的,只是久了就自然会暴露出浪荡的本性来。倡导并推广国学的那些人本身就是假国学,这个国学热还能“真”吗?

其次,一些人热衷于推广所谓的国学,动机如何?我们只要分析推广的那些国学读本有什么样的内容就会明白个中奥秘。以最为普及最有代表性的《三字经》为例,该书的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应该说,主要内容是有正面价值的,但贯穿其中的也有不少宣扬三纲五常、教育人做顺民的腐朽思想。

比如,“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不能因为里面有很多好东西,就可以忽略其中的糟粕强行灌输给孩子吧。就如医生给病人开药,大部分都对症了,但有一两味是极有毒害的,如果病人吃了这样的药会有什么后果呢?那一两味有害的药就能把人的命给要了。给那些完全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去读这些有明显糟粕的东西,孩子们获得的会是什么?我疑心,这些糟粕正是那些致力推广国学的人心中的精华,或者说,一些人就是希望通过推广所谓的国学来培养顺民。推广国学是假,制造顺民是真。

还有,我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掀起这股所谓国学热潮,不早不迟。纵观世界文化史,每一种潮流的兴起一定有其前因后果。比如,唐宋的古文运动兴起就是对六朝以来那种过分追求形式的华而不实的文风的逆反,十三世纪的欧洲因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人文精神被推崇而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

那今天的所谓国学热是怎么来的呢? 恐怕与当前社会矛盾的尖锐对立密切相关。几十年来的一些列经济改改措施导致了十分严重的贫富分化,使得大多数的工人、农民逐渐沦为了弱势群体,造成了非常明显的阶层(实际上就是阶级)对抗,社会越来越不稳定,暗潮汹涌,山雨欲来。于是,一些人就企图通过推广所谓国学来消弭大众日益强烈的不满情绪,让他们安分守己,遵守少数人制定的规范,实现所谓的社会和谐。一面是所谓国学的升温,一面是鲁迅作品的黯然下课,这两者在本质上并无二致,那就是挖掘稳定要素,去除不和谐因子。在这样的前提下,能推广真正的国学吗?

我并非讨厌国学。我反对的是假国学,反对借推广国学之名行与国学无关的事之实的做法。我也不反对孩子读经典,将传统经典中有价值的东西拿来,去除其中的糟粕,再编印给孩子们读的举措就是我所推崇的。

伪国学热可以休矣!

下载为什么让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为什么让孩子从小诵读国学经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长会(让孩子从小讲文明懂礼貌)讲稿

    经过两年的培养,本年级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习惯,行为方面表现为自由散漫,自控能力差,学习方面则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

    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孩子的影响

    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孩子的影响 紧紧张张的一个学期结束了,孩子也终于盼来了快乐的假期,家长、老师、孩子们都可以松口气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很多“规矩”,稚嫩的......

    国学经典听读机让孩子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

    国学经典听读机让孩子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 十三岁前,孩子不可不背的圣贤经典 好书一本,胜杂书万卷;遗子万金,不如教子一经 经典诵读课程目标: 读背经典:节奏诵读法读背《论语》《大......

    国学经典诵读 让师生共同成长

    “国学经典诵读”让师生共同成长 武威九中:蔺志俭 2010年秋季,在学校领导的安排部署下,我校组织开发了绘画、绘画、象棋等二十多种校本活动课程。这些活动课程的开发立足于我校......

    诵读国学经典

    《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学生素养》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素养》课题自2010年8月通过新站区课题组立项以来,在市、区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

    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瑞安市教育局关于推荐评选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的通知各教育学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了树立先进典型,建设......

    国学经典诵读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塍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诵读国学经典

    诵读国学经典,争做美德少年 国学是一种大一统式的“文化调和”。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学,东西南北凡吾国域内之学,都可称为“国学”,即中华民国之学皆可称为国学。国学经典凝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