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三毛

时间:2019-05-13 07:1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眼中的三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眼中的三毛》。

第一篇:我眼中的三毛

我眼中的三毛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三毛

三毛,在一代人的记忆里,总是能带来很多的联想,那是一个披着白衣寂寞的行走在沙漠中的女子,那是一个笑便灿若春花的女子,那是一个为了寻爱洒脱得不远千里万里的女子……那更是一个留下无数谜团的女子。

三毛的魅力在于她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她的坚持选择自己的人生。她十多岁被老师体罚,先逃学后来休学;她想学画,找了几位优秀的年轻画家当老师;她写小说,就遇到了欣赏她的白先勇;台湾刚流行出国,她就去西班牙读书。即使在今天,能够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爱情、职业,都是一种很强大的能力。

一、个人概述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因学不会写“懋”,就自己改名为陈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黄桷桠。卒于1991年1月4日,享年四十八岁。“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1964年,陈平进入文化大学学习。获张其昀特许,进入院哲学系当选读生,成绩优异。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自杀,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上乾(三个阳爻,类似汉字“三”)下坤(三个阴爻就是中间断开,毛字竖弯勾)——否卦。卦象:上乾下坤,否卦,天清在上,地浊在下,天地之气不相交。闭塞不通,阻隔,事不顺畅。“大人否亨,内小人而外君子。”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拜为干爹);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二、作品

《撒哈拉的故事》 《稻草人手记》 《温柔的夜》 《背影》 《雨季不再来》(这是她二十二岁以前的作品)《哭泣的骆驼》(讲的是她在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梦里花落知多少》(写她丈夫荷西死后她个人的心境与对于过去的回忆)

《万水千山走遍》 《送你一匹马》 《倾城》 《谈心》 《随想》 《我的宝贝》 《闹学记》 《亲爱的三毛》(她与读者的交流)

《滚滚红尘》

三毛的文章《拾荒梦》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

老师看了勃然大怒,无论三毛怎么为自己辩护他都要求三毛打消这个念头,之后三毛对学堂再无兴趣,在家休学一年。不过人生也如三毛眼中拾垃圾的过程——永远不晓得接下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这次难忘的过程反而让她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她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撒哈拉的故事》

如果说,撒哈拉沙漠是一个冷漠的沙漠,那么,三毛就是一位来自大海的美人鱼。她不但有一颗善良美丽的心,更具有充沛的想象力和灵性,她用轻松的笔调,向我们呈现一个神秘的沙漠部落„„

在《沙漠中的饭店》中,三毛与荷西间的妙语让人忍俊不禁,尤其是荷西无意发现三毛藏的所谓的“喉片”-----猪肉干很好吃后,竟像小孩子一样偷了一大瓶送给他的同事,弄得那些口馋的同事一见三毛就不停的故意咳嗽,想再骗猪肉干吃,还包括回教徒在内!最后,当三毛用小黄瓜代替笋做的“笋片炒冬菇”令荷西的老板称赞。“狡诈”的三毛!

《结婚记》显示了公证结婚的隆重与简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新娘为只有一个“骆驼头骨”作结婚礼物和“走路去结婚”的幸福和自豪。“骆驼头骨”作结婚礼物,常人会觉得不这却恰恰显可思议,其实,示出了三毛独特的性格!独特的三毛!

《娃娃新娘》则是整本书中,给我震撼最强烈的一篇文章。它讲述了撒哈拉沙漠的一个风俗,就是新娘坐迎亲的车时要被车上的男人一直殴打到男人家,而且说:“结婚不挣扎,事后要被人笑的。这样拼命打才是好女子”。不仅如此,结婚初夜,竟然还公然用暴力夺取一个十岁小女孩的贞操!真的是很令人气愤,真是不公平啊!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三毛是非常痛恨这个风俗的,体现了三毛是一个个性非常独立的女性!独立的三毛!

三、关于爱情 提到三毛的感情,就不能不提那个大胡子男人,以及他们死生契阔,惊世骇俗的生命情事。荷西是西班牙人,职业是潜水工程师,后在一次潜水中意外身亡。

三毛在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的特许后,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业成绩优,在那开始了自己的初恋,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在那结识了比自己小六岁的荷西,两人的感情开始升温,但在三毛眼里着种感情仅仅是姐弟情,不久三毛回国。

与荷西分别后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西风不识相》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炉的,体现了一位在外中国人的独立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国人的失望和对龌龊洋人强硬回绝,三毛性格中特行卓立、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 的一面完全展现出来了。

返回台湾,任教於文化大学和政工干校,期间感情之路一直不平坦,结婚前夕苦恋的德裔男子心脏病突发猝死,悲痛可想而知。

再次回到西班牙,与上次相距6年时间,荷西在这6年时间一直没间断对三毛的感觉,三毛的再次到来,他自然不会放过机会。直到荷西追随三毛来到撒哈拉沙漠,三毛开始接受荷西,在1974七月,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结婚,6年的撒哈拉生活就此开始。

三毛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他看出三毛去沙漠之意已决,就先在沙漠的磷矿公司找了个职位,提前在沙漠等着三毛了。三毛逐渐爱上了沙漠的狂暴与沉静,爱上了沙漠美丽的星空。她成了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用中餐款待荷西;她教邻居的女孩子们认字,用简单的医疗知识解除他们的病苦;她曾一个人跟着运水车,深入沙漠腹地,了解真正的沙漠人的生活。这是三毛作为女人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与荷西的爱恋,她甚至愿意用童话般的思维去净化和升华。

上帝大概是残酷的,总不喜欢太圆满、太美好的东西,于是,轻轻地用海浪带走了荷西,留下一个孤独的灵魂终身在回忆里痛彻心扉。在荷西死后,三毛天天去墓园陪伴,日复一日隔着冰凉的泥土与荷西交谈,日薄西山,暮蔼沉沉。结婚六年,明明两人相依相偎还是昨日,而瞬间花落人亡,成了墓碑上那沉重的名字。

四、名人眼中的三毛

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三毛父亲陈嗣庆

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

———三毛母亲缪进兰

三毛曾说过很羡慕我和秦汉恩爱,也想找一个关心自己、可以谈心的及工作上的伴侣,可惜未能找到理想对象。对于死去的丈夫,她仍然十分怀念。她太不注意保护自己„„我曾经劝她不要太过任性,就算自己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也要为父母保养身体。

———演员林青霞

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份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作家贾平凹

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满街走是一个例子,银幕、荧幕上的奇女子频频出现也是一个例子。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

———作家梁羽生

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作家司马中原

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

———作家倪匡

三毛的内心中,有时虽然是有点消极的,但是她的文章中却很少让人感到这一点,她其实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写出哪些让人羡慕的场景与哪些让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她的行文之间总散发出一种柔美与婉约的气息,既敏感又细腻,既有东方的含蓄,又有西方的浪漫。

三毛的作品,在文学精神上,更多地得自散文的艺术精髓。就表现自我的人生、个性、人格色彩等方面而言,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言及三毛的作品容量与表现手段,散文这种文体又似乎难以企及其丰富。三毛作品不同于那种带有传奇意味的文学虚构小说,也有异于那些抛离了小说特征的人物传说。在自叙传的色彩上,它与虚构的小说区别开来;而在“小说”这一点上,它又与一般的传记不尽相同。细细品味,三毛是把作者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作者身历的真实生活,作者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作者的情感心路乃至个人隐秘。这就围绕作者的自我中心,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写实为基础,展示了一幅有人物、有情节、更不乏作者个性色彩的人生图画。确切地说,它主要是以作者的私人生活和情感心路为线索,从个人经历中的撷取素材,并通过小说的创作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原型。所以,把三毛的这种文体称为“私小说”似乎更合适一些。这种真实地描写自我的私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段上,远比游记和散文来得丰富;在现实生活的意义上,人生真实往往胜于文学虚构;在文体类型方面,小说又每每长于传记。由此看来,三毛采用私小说的方式来创作,显然具有一种自我的、大众传播效应的文体优势。

第二篇:我和三毛比童年

我和三毛比童年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

日前,我认真阅读了画家张乐平创作的著名的《三毛流浪记》,我深深地被画中那头上长着三根毛发的小男孩所打动,他让我认识了旧社会中人民的艰辛与苦难,也让我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与安乐。

三毛是个孤儿,十来岁,他结识了一位好心的老爷爷,他们之间的关系像亲爷俩一样紧密。好景不常,老爷爷被流弹击中了,无情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老爷爷跌入水中,尸体漂在水面上。三毛只得独自去流浪,流浪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大城市中。流浪途中,他救上了掉入水中的一位年龄相仿的小孩,由此孩子的父母为之感动,收养了三毛。三毛穿上了一件体面的衣服,看上去不太寒酸了。他每天接送小孩上学放学,风里来雨里去,很是辛苦。终于,三毛也上学了,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却因为同学的诬陷,三毛被勒令退学。他懊恼地回到家中,发现失火了,财物被烧光了,三毛只得又踏入了漫漫“征途”。他又尝试卖报纸、擦皮鞋,他干得又快又好,但是黑暗的“国军”没收了他的财产,他挣的钱又被人偷了,等于白忙活了。晚上,他用报纸当被子,路人的烟头又把他烫醒了……这是一个多么混乱的世界啊!

今天的我们衣食无忧,却不懂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再富有的家庭也是从点点滴滴的积累开始的。父母辛辛苦苦挣钱供我们上学,提供好吃好穿的,我们却埋怨零花钱太少啊,穿得没别人好啊,去的地方太少啊,等等。更有甚者,拿钱去买零食买名牌服装买玩具买一切能压过别人使自己扬眉吐气让别人艳羡的东西。不少人因为不懂钱的珍贵而胡乱挥霍,万贯家财立即化为乌有,到最后才后悔自己不应该。

对比三毛,想想我们自己,用老人常说的一句话:生在福中不知福。是的,我们没有经历过三毛那样的生活,但我们从很多作品中读到过、感受过。如果我们今天不珍惜现在的幸福,那最后生活也会教育我们,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为此,我们一面要感恩,要珍视,一面也要认真学习,将来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回报社会,回报一切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人。

第三篇:浅谈三毛

淡 泊 中 的 率 真 情 怀

——浅谈三毛的创作个性

【摘要】三毛,一个家喻户晓的台湾女作家,她的文章清纯、真诚、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她自信、开朗、豁达,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她的生活是自由的,她的写作观也是自由的。她将生活当成是一次游戏,她把写作当成是一生的追求。作为一个主张自由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以描写大众人生为主,而是对自我人生的抒写。她强调文章即生活,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在她的三位一体风格下,她的作品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我为主角的作品,一类是以我为“次要”角色的作品。

【关键词】三毛性格创作个性作品风格

三毛,一个家喻户晓的台湾女作家。她的文章清纯、真诚、脍炙人口,让我们每个人都怦然心动。她的文章之所以令人回味无穷,是因为她的文学创作与她的个性文学道路,以及对生活的理解有着密切联系。她的写作之路十分自由,她作品中的文学魅力是无穷无尽的。三毛的创作风格与她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确切地说,三毛就是以“我”为主角、以生活为素材去创作的。

三毛明确宣称,她的写作是“自由写作”,是把写作当成是一次游戏,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这里的含义并非狭隘意义上的人生玩耍,而是强调兴之所致,即成文章;一切率性而为,并非刻意追求。如同三毛的写作与人生密切相关,她的写作观更多地来自于她的人生观。

一、三毛的生平经历和个性形成三毛,原名陈平,浙江海定人,1943年3月26号生于四川重庆。1948年,6岁的陈平随父母去了台湾,并在台湾开始上学。50年代台湾的小学有许多很刻板的清规戒律,甚至还有体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小的陈平格外向往自由、向往成长。既使这样,她依然现显出了不同与寻常小孩子的个性:她酷爱读书以至逃学去读书,她爱自由便在雨里光脚丫子走路,她爱捡破烂,还用捡来的“破烂”制作玩具、装饰„„

上中学后,由于受到数学老师的不公平对待,陈平开始了长达7年的自闭生活。她不再去学校,而是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这时,她的父母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使女儿走出自闭症,父亲不仅亲自教她古典文学和英语,还请人教她学钢琴、学山水画、习花鸟。童年无歌,寂寞多愁不安的日子就这么流逝了。

16岁,她走出了家门,并师从顾福生学习油画。顾福生了解了她的过去和性格,深知她没有绘画的天赋,但在文学上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璞玉,于是引导她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三毛的处女作《惑》,也是顾福生交托好友白先勇发表在《现代文学》杂志上,当时的署名是“陈平”。对三毛来说,白先勇是改变她命运的第二个人。顾福生和白先勇 1

帮助三毛由自卑走向自信,由那个自我封闭的陈平变成开朗自信的三毛。

三毛初期的作品,是从17岁顾福生老师鼓励她创作开始,到22岁远走他乡之间那段时间发表的小说散文,收集在《雨季不再来》中,代表作为《惑》、《异国之恋》、《雨季不再来》,这些作品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那时的三毛,人生阅历有限,视野也不够开阔,其作品体现出一种“苍弱”的青涩,但其个人化的遐想和伤感却已经能让读者深深理解一个少女的内心世界。“从中所透露的纯挚情怀和异质美感,却具有一种奇特的亲和力。”①

三毛自己也说:“《雨季不再来》是我生命的一个阶段,是我不可否认亦躲藏不了的过去。它好,它不好,都是造就今日健康的三毛的基石。”②

之后,因为感情上的打击,年轻而任性的她选择远走他乡,来到西班牙马德里留学。从少女时代不成熟恋情中走出的三毛,辗转西班牙、德国、美国,经历了异国求学的艰辛,也开始展现出了她热情、活泼的乐天性格,这也是她作品风格转变的一个前提。

在不断地追寻中,她的生活波澜起伏,有过幸福,亦不缺痛苦,经历了许多的幸福和痛苦的她,人生阅历也增长了不少,对人,对事,对待整个世界,都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心态。她变得十分乐观,十分热情,又充满了别样的、不同寻常的情调。她可以把一粒沙子想成一个世界,可以和石头对话,可以把艰辛当作快乐、富有。在别人看来是艰苦的生活,在三毛的眼中却是浪漫的。三毛的浪漫情怀在《白手成家》中便可以看到,她和丈夫荷西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条件下,自己动手改变环境,改造生活。他们睡价格贵得没有道理,只有床垫,没有床架的床;他们把装棺材的木箱当宝贝似的做成家具,还漆上油漆;用人家丢弃在垃圾堆里的废旧轮胎做了“沙发”;她“奢侈”地养植物,甚至还得到过珍贵的“天堂鸟”花„„这些是她自身生活的鲜明写照,更是她对美,对幸福的追求。

三毛是率真的,她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作文本上: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捡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地将许多还可以用的好东西当做垃圾丢掉,捡破烂的人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可见,三毛的创作与她的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毛认真地活,认真地爱,认真地感受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说:“我的人生也不刻意,一切顺其自然,说宿命,太悲观了,说是大自然的定律比较好。”在神奇而美丽的撒哈拉的大沙漠上,尽管沙漠的生活并不如意,自然条件恶劣,物质条件缺乏,三毛却活得有滋有味,她抛弃了世俗的势力与荣华的附庸,淡泊名利,返璞归真,做到了一个随心所欲的自我。«结婚记»中写到,荷西送她一副骆驼的头像作为结婚礼物,“惨白的骨头很完整的合在一起,一大排牙齿龇牙咧嘴的对着我,眼睛是个大洞”,如此惊人心骇的“礼物”三毛却认为是最好的结婚礼物。更让我们匪夷所思的是,“我找了一件淡蓝麻布的长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它自有一种朴实优雅的风味。鞋子仍是一双凉鞋,头发放下来,戴了一顶草编的阔边帽子,没有花,去厨房拿了一把香菜别在帽子上,没有皮包,两手空空„„由我住的地方到镇上要四十多分钟,没有车,只好走路去。漫漫的黄沙,无边而庞大的天空下,只有我们两个渺小的身影在走着,四周寂寥得很。沙漠,这个时候真是美丽极了”③。就这样简单得不像婚礼的婚礼三毛依然感到很自豪。掩卷而思,扪

心自问,如此草率地结婚自己心甘情愿吗?能坦然面对世俗的目光吗?我默默,众亦默默。但三毛却乐在其中,心满意足。

她的淡泊,她的豁达,她的率真,还有她的温暖的心态,形成了她作品的主打风格,也使得人们对三毛刻骨铭心。

二、三毛的创作理念和写作观念

三毛的文学价值观与她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确切地说,三毛没有纯文学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创新对于她,既非经国之大业,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学殿堂之捷径,天下扬名之手段,她不同于鲁迅,不同于巴金,不同于余秋雨。

三毛说过“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莽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都太严肃。写稿真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了一个记录而已。”“至于写作,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使命感,我在主观上往往认为,写作只要背上一种使命感,那我就完了,就写不出来了。写作这回事,一定要自由自在地写。”三毛还说过:“我是游戏人生„„我的人生观是任何事情都是玩,不过要玩得高明。譬如说,画画是一种娱乐,种菜是一种劳动,种花是一种享受,做丈夫是一种职责,做父母更是一种责任,人生就是一个游戏,但要把它当真的来玩,是很有趣的。”这样的生命体验决定了她的写作观。

需要指出的是,三毛的这种自由的文学观念,主要包含了她对文学的功能、文学的价值、写作的动机与心态等一系列问题的自我理解,这也并非是她创作态度上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事实上,写作在她不仅仅是游戏,更是一生的追求。三毛父母曾说过,当她进入创作状态时,就会废寝忘食,什么也不顾问,仅仅这一点,就能说明三毛的“苦”。幸运的是三毛豁达、乐观、自由的人生观和写作观,把这份人生经历和写作艰辛都变成了宝贵的生命方式和生命体验,被世人认为的“苦”,也就成为作者自得的“乐”。

作为一个主张自由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以描写大众人生为主,而是对自我人生的抒写,这就很容易成为三毛创造的中心。她一再强调“我的文章就是我的生活”,“我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迄今我的作品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就我而言,我比较喜欢写真实的事物,如果要我写假想的事物,自己就会觉得很假,很做作。”“社会的繁华复杂,人生的变化、欢乐和苦痛都是小说里去看来的,我的生活,就像那双球鞋似的,一片雪白。”从三毛的作品到三毛的自述,我们知道了她最重要的个性化特色就是纪实色彩和抒写自我。因为三毛没有走虚构小说的创作之路,她从生活本身受到启发,不去编故事,不去说瞎话,不去胡编乱造,相反地她只写生活,只写她所经历的生活。她自身奇特、浪漫、新鲜的人生经历,恰恰构成生活中最真实不过的故事,以至于读者往往无法区分它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本身。三毛就是这样能赢得广大读者的青睐,让每一位读者都由衷地产生一种敬佩感。

纵观三毛的作品,有自己的心境记录,也有作者身边的邻人、朋友的遭遇,还有素不相识的异国之人的影子,但就其主体风貌而言,是在讲作家自己的真实故事。三毛说:

“我是一个唯我主义者,比较注重写自己,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也没有可写的。我的几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④短短的几句话就道明了三毛是一个真正的“唯我主义者”,她用生活来塑造自己,用心来诉说自己,在读者面前展现自我的真实,让读者以“自我”为中心去读她的作品。

透过三毛作品的构成关系可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均系于“我”一身。似乎所有的人物、事件、物体,乃至风景,都是为了三毛这个东方的奇女子而显形,由此带来的作品魅力,自然是自叙传的真实和亲切,以及自我个性的鲜明和生动。

三、三毛三位一体风格下的作品类型

三毛的作品只写自己的故事,篇篇有“我”,一切从“我”出发,由“我”展开叙述,以“我”为中心,以“我”为归宿。作为叙述者的三毛,与作品中出现的三毛,以及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三毛是三位一体的,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人物兴趣盎然。

在“三位一体”的角度下,根据“我”的位置,三毛的作品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类是以我为主角的作品。如《胆小鬼》、《赤足天使》、《逃学为读书》是以“我”为中心,叙述“我”的儿时的生活与感受,以及当时“我”的真真切切的对生活或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态度。如《雨季不再来》则是对自己的恋情的呈现,那种对爱的好奇和渴望,以及对恋人的呼唤和责备,还有经受打击后内心的种种苦闷煎熬呈现得是那么清晰自然。《西风不相识》则是讲“我”在异国他乡的遭遇,“我”可以和宿舍的女孩子友好相处,时刻记着父母的训导:要有教养。但是在那样一个没有“教养”的环境下,“我”又显得那样蛮横。《一个男孩子的爱情》、《结婚记》都是集中描写“我”自己的故事,袒露的也是“我”自己的情感体验。“我”与荷西的相遇、相恋、结婚,都是因“我”而起,因“我”而动。还有《白手成家》,虽然有一部分是在写“我”的邻居们,但故事还是围绕着“我”在进行。在“我”的经历史,三毛活泼的个性飞扬着,喜怒哀乐的神情浮动着,虽然作品讲述的是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从中贯穿和最后凸显的则是作者鲜明的自我形象。

第二类是以“我”为次要角色的作品。如《娃娃新娘》是在讲述一个沙哈拉威的女孩姑卡在十岁时便做了新娘,而且婚礼中有许多令人难以接受和想象的粗暴行为,三毛作为一个看客,自然不是主角,但婚礼背后的种种陋习以及在婚礼中呈现出来的迂腐和粗暴却是作者的情感体验。一场婚礼,使作者深感失望,同时也对沙哈拉威妇女充满了无限的怜悯和同情。《悬壶济世》是在讲“我”在阿雍镇的一段生活,小镇妇女的疾苦才是主要的,三毛在那里给人治病,给人药吃,还给人接生。还有像《卖花女》、《哑奴》、《一个陌生人的死》、《沙巴军曹》等等,三毛都是退居幕后的人物,但她不是一个冷漠的看客,她在文章中不动声色地写“自我”,虽然在内容上少见她的背影,但仔细斟酌,却在作品中留下了她浓重的创作主体的投影。正如三毛自己所说的那样:“就像《哭泣的骆驼》,我的确是和这些人共生死,同患难,虽然我过了很久才动笔把它写下来,但我还

是不能很冷静地把他们玩偶般地在我笔下任意摆布,我只能把自己投入其中,去把它记录下来。” “我”与作品的主人公或者命运背景相关,或者往来密切,情感相通,或者是和周围的环境发生着碰撞和矛盾。一旦作品的主人公命运或心态发生演变,“我”不可能无动于衷,漠然处之,“我”势必对这一切做出情感的反应和价值的判断。因此,主人公的命运往往成为三毛思想情感变化的催化剂,也是三毛内心世界的独白,于是作者的情感便悄悄地流露于内容中。《娃娃新娘》反映的是姑卡不幸的婚姻,也是她不幸人生的开端,折射了作者追求现代爱情,现代文明的观念;《卖花女》、《哑奴》揭示的是人间自私、欺诈、无耻的行为,反衬的是三毛夫妇的善良、敦厚;《沙巴军曹》、《哭泣的骆驼》塑造的是特殊政治背景下的悲剧性人物,袒露的是三毛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在这诸多作品中,作者着力刻画着主人公的一切,但最后的停泊地是三毛的心灵世界。从“我”这个次要角色身上,散发出的依然是自我的主体精神和人格光辉,这实际上是从特殊的角度完成了三毛形象的自我塑造。

三毛以一种独特的个性,不断从自己身上去寻找创作灵感,在写作中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流露出来,让读者聆听她的心声,亲近她的面庞,感受她的内心世界,分享她的快乐与悲伤。不管是生活中的三毛,还是作品中的“我”,亦或作者三毛,都以一个真实、完整的自我展现在众人面前,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三毛的文章中看出她的个性,看出真实的她。

自由的生活给三毛带来了自由的灵感,独特的灵感显露了三毛独特的个性,她是一位敢于展现自己的文坛英雄,她是一位真实地存在于每位读者心中的英雄。

注释:

① 舒凡.“苍弱”与“健康”——〈雨季不再来〉序.

② 三毛.雨季不再来[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23.

③④⑤ 三毛.三毛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⑤

第四篇:关于三毛

关于三毛

我决定写一些东西了。是期待与文字久违的重逢?又或许是真心想记录下阅读三毛的一些小欢喜?罢了,我这个俗人。(写在前面)

为什么要拟“关于三毛”这个题目?嘿,我的问题还真是多啊,矛头还一直指向那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又不亦乐乎的自我。好吧,或许是因为还未读完三毛女士的全部作品,不敢管中窥豹,又或许是因为,就算是读完她的全部作品,毛头毛脑的我还是会无法完全认识这个主客统一体的三毛姑娘。所以,犹豫许久,只好拟了个“关于三毛”。唉唉唉,我讨厌自己“或是,又或是”的无脑猜想。我就是这样,或是因为自己的放任性格,又或是羞于见人的拙劣技巧,而喜欢上了三毛那自由自在的下笔风格,呵,人家是胸中有丘壑,下笔自然清新,我也只能算是个脑中无经纬,错乱纵横。所以,我是想到哪写哪,写到哪算哪吧,只要我写着高兴,好嘛,习得三毛半分浪荡劲儿否?呵呵,人家文字愉悦 启迪 服务于广大读者,我这先把自己服侍舒坦了,开心了,文字的功能也算发挥了些许吧,哈哈哈哈。

头脑固执在原地,思维倒是爱流浪,呵,跑偏了,言归正传吧。关于三毛,起初,我是不知该怎样称呼的,陈平女士?三毛阿姨?三毛姑娘?这可如何是好,抓耳挠腮之后,我想到了撒哈拉的故事,我想到雨季不会再来,我想到晴空下,风雨中的稻草人,,我知道她就叫三毛,就叫她三毛。

关于三毛,我是有一些相识恨晚的感觉,像是一件精致的小物件,讨人欢喜,不是对三毛的不尊敬,我想就是她活生生的站在我面前,也不会在意我这个俗人后辈对她如此爱不释手的评价吧。她是站在庸俗的对立面,我的三毛是特殊的,超脱的,对,是的,是这样的。。咦,我怎么开始喜欢强奸别人的意志了呢?主观唯心,主观唯心,呸呸呸,到处都是课本上的无聊的概念联结,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呐,自己别恶心到了自己,三毛也会为我感到羞愧吧,嗨,又来了。

可惜的是,我没勇气,像你一样,拿着包袱就走人,流浪,我们是太多卸不下包袱的一代人,要抛下的可远比带上的多。所以,我们只能透过你这一扇小窗户,来听撒哈拉的故事,像看天空中的星星,月亮。奇异的彗星,是超勇敢者的风景。你抛下了很多东西,拾起了一些东西,翻山越岭,登上了山顶,曼妙的流星雨,足以与你相配。

唉呀呀,流浪啊流浪,有时我甚至不敢相信,世上是否真有那么一个叫陈平却自喻只值三毛钱的奇女子。我因撒哈拉故事的自然小清新而吸引,又为侠女三毛竟有一个如此神经症状况的雨季而诧异不已。《悬壶济世》《芳邻》让我为她的悲悯之心感动,《荒山之夜》又让我紧张的揪心,《沙漠观浴记》里的撒哈拉威女人的灌肠洗浴可让我大开眼界,惊奇的张大嘴巴,眉头紧皱,作呕感频频,《警告逃妻》又让我笑到被同桌鄙视,我甚至想对那陌生的哥们儿喊“哈哈哈,你看你看,三毛又在逗观者笑了。”

是的,我开始怀疑,荷西是否真的那么傻的可爱。三毛这鬼精灵可是精明着呢。荷西,这个粗犷的大胡子的西班牙人,会把寿司当作复写纸?会相信粉丝是春天里的第一场雨的鬼精灵的话?会造出一个美女卡洛让三毛为之醋意盎然?我可不信。我想,或许荷西并没有那么的罗曼蒂克,只是诗情画意的三毛用自己的西施眼、情人眸让荷西那么的美好。就算换了个荷

东荷南荷北,三毛一样会爱他爱到美好,那是她心中的荷西,一如我心中的三毛。

没错,三毛是一个好妻子,三毛千幸找到了荷西,荷西万幸遇到了三毛,他们都是幸运的。

三毛知道,爱一个人就要给他自由,正如鱼儿离不开水,我们离不开氧气,自由之于自己之

意义。他们的爱并不狭隘。荷西喜欢潜水,他捉鱼,她捡贝壳;荷西带领导朋友回家,三毛

立刻变出饭菜来;荷西工作忙欠体贴温柔,三毛也体谅她先生的的工作辛苦;荷西先生要长

期上工出门前,三毛会把荷西口袋塞足满满的钱,她理解男人在外打拼的艰辛。

《士为知己者死》里说到的米盖、贝蒂夫妇正是有趣的比较。一块出去游玩,荷西去采喜爱的野白花,三毛去寻期盼的草药花,归来后,两个顽童调皮的对打,嬉闹。真正的爱是分享,是给快乐做加法,是给对方自由的空间,是让双方的爱几何级数增长,是让对方感受到轻松,自在,满足,愉悦,舒适,进而萌生归属感,相持一生。而米盖这个悲剧的男人,出去采一

小会野花,妻子贝蒂便铁青着脸,把米盖送的花丢在脚下。这一段,三毛画的太精彩了“一

个做太太的,先拿了丈夫的心,再拿她的薪水,控制他的胃,再将他的脚绑上一条细细的长

线放他在视力所及的地方走走,”呵,这个偏执又控制欲强的女人,让人窒息,哪里来的爱

啊?

果然,爱的力量是吸引,幸又不幸的是,他们同时被爱神和死神看上,也许,可爱的人就是

如此的受欢迎吧。可三毛已非雨季的三毛,她爱生命,她不想死,她爱荷西,她爱父母,她

爱上帝赐予的一切,尽管她自由到并不信仰上帝。弗兰克尔说“幸福的人可以感受到有些人

一辈子都尝不到的苦果。”三毛尝到了,她是最幸福的人。

关于三毛,她只生活了48年,感觉她的一辈子却比某些人的一生还要漫长。她噙着不知名的泪水从雨季走来,未婚夫猝逝,她决意随风飘荡,飘着飘着,沙漠里降落一颗蒲公英。她

是仙人掌,插哪哪活,她是不死的极乐鸟。三毛,像一只萤火虫,与另一支久等的大胡子萤

火虫相遇,微光辐散到他们飞过的每一刻沙砾,他们乐此不疲,或许是光囊在他们的肚子里,他们天生如此。死神是个吝啬的小气鬼,他必须要走了,她怎么办?她能怎么办?别说你有

多坚强,少有人能体会。三毛说“荷西有两个爱人,一个是我,一个是海。”爱他的她给了

他极致的自由。谁也看不见沙漠里百合花瓣上的露珠,晶莹美丽。

似乎,她还是她,那个天涯浪子。中南美洲归来,她《万水千山走遍》,1989年首次回大陆

家乡,她才知,萤火虫的微光已经温暖了整个中国,1990年,完成自己的第一部中文剧本

《滚滚红尘》,1991年1月4日清晨,她静静的归于她热爱的滚滚尘土,享年48岁。君生

我未生,我生君已去,唉唉唉,o(︶︿︶)o 唉

关于三毛,不看照片,你是难以想象这个古灵精怪的丫头,这个歇斯底里的神经质女孩,这

个偷看女人洗澡的亚洲女人,这个梳着两个大辫子,不拘一格的波西米亚女郎,这个“好似

一个君王”的三毛,慢慢坐下轮胎做的圆椅垫里,会是个什么样的样子?看了照片之后,大

家会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呵呵,若是生在当下,我想我会爱上她。

特别喜欢《月河》里的那一段“‘但是,船在你那边,沈,只要你试一试,,沈,什么时候

你会放你的小舟来渡我?’他捂着脸低低的说道,她知道自己不会写回信了,真的,船在他

那边,在我,只有年年月月的等候了。”

第五篇:我心中的三毛,我心中的撒哈拉

我心中的三毛,我心中的撒哈拉

我最欣赏的两位女作家是三毛和张爱玲,我觉得女性作家写作的视角是很特别的,她们的作品,就像是一潭水一样,看着平淡无奇,其实却是深不见底的,于无尽的平静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平淡的阅读中就可以感悟到那种深入骨髓的忧伤,然而这种忧伤并不会使我们沉沦,它只会使我们感悟,领略生活的真正含义,这是现在那些华而不实的青春文学所无法企及的,是作者的所思所感所经历的事情深深的烙印在读者的心里形成的。

在这里,我只说三毛。

小的时候看过一部黑白电影叫三毛流浪记,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至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把两个三毛搞混掉了,上初中的时候才分清楚的(三毛的笔名源自她对于《三毛流浪记》这个故事的喜爱)。我记得是上初中时读的这本书《撒哈拉的故事》,书是我姐姐买的,无意间在家里看见就拿来读了,现在想来有5、6年的时间了,5、6年的时间足够我们去明白很多道理,即便那些记忆中的故事已经残破不全。

老师讲的其他的书大多没读过,我想了好久才想起来我读过这本书。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其中的几个故事,一个是讲三毛和荷西去海边抓鱼,抓到鱼卖到饭店了,然后他们又到饭店去吃饭,正好又碰到荷西的领导,他们为领导付了钱,回到家三毛把装账单的衣服给洗了,结果卖鱼的钱全都没了。还有一个是讲三毛去那边的公共浴室洗澡的,她讲到那边的洗澡的事情,使我到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楚,那边的人是怎么用瓦片一样的东西来刮自己的身体,达到清洁的目的。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又在网上找了这本书,大致的读了一下,所幸篇幅不长。我慢慢的读着,却再也不是几年前的那种心境,我想这就是成长和经历带给我们的吧。

三毛和丈夫荷西就这样在撒哈拉生活了很多年,条件艰苦,萨哈拉威邻居们也不尽如人意,但她却也能把自己的家打扮成沙漠中的一幅画,一个艺术馆,她也能和邻居们相处融洽,她能开着他们的“白马”横穿撒哈拉,她能从沙漠中,从萨哈拉威身上发现一个又一个故事。这不禁让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真的能决定很多事情。要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我们就能经意或不经意地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我们的心中才会有活下去和活得更好的希望。我向往的不仅仅是撒哈拉那片古老而神秘的沙漠,我向往的还是三毛对生活的那种态度,还有她生活的状态,我觉得她很幸福。

我想每个人都有起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吧,就像三毛在她的书中,并没有太多的提到她的感慨,但我们在阅读他的文字的时候,去真切的感受到内心的震荡,我就是共鸣吧。

我有感于三毛,大多是关于爱情吧,毕竟我现在是个在校的学生,还未走上社会,对于生活的艰辛或许体会真的不多。很多人说三毛是克夫的命,因为先是他的德国未婚夫在他们即将

第1页,共3页

将举行婚礼的时候死于心脏病,荷西又在他们结婚数年后死于意外,在她以后的生活中,虽然也有接触过几个不错的对象,但都没有结果,其实这只不过是迷信了命运给她开的玩笑罢了,人的一生,总会有那么几个巧合,只是不幸的是三毛命运中的巧合都发生在了爱情上吧。但其实我最喜欢她的,是她对爱情的执着。有一句话说,对于爱情的专一,并不是一个人一辈子只能爱一个人,而是爱一个人的时候就只爱这一个人。三毛是这样的一个人,很多人都知道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故事,殊不知三毛的爱情经历确实不止这一段,只不过,这一段爱的最缠绵,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三毛的第一本书《撒哈拉的故事》中窥见一二。我未经历过爱情,却对身边的很多人的爱情故事伤怀,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抵如此了。

人们说三毛是一个只沉静在自己世界中的人,只一个人做自己的梦。我觉得这样很好,人活在世上,牵挂太多,终归会活得很不开心。我心中的撒哈拉,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撒哈拉吧,只是我们被太多的世俗所困扰,不能做到像三毛那样,如此炙热而热烈的爱着这样的一片土地,不惜抛开所有去拥抱它。我或许总是爱做梦,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有这样的生活,爱与恨不必埋藏在心里,即便是生活在撒哈拉一样的地方,即便我们会彷徨,会有无尽的生活带给我们的不痛快,我们依然拥有这样一片土地上,拥有自我,不需要太多的去修饰,生活就像一杯平淡无奇的白开水,每天面对的都只是生活。我经常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可以抛开一切,提上行李到车站,买一张即刻就走的火车票,花光身上所有的钱,坐在窗口,欣赏沿途的风景,一个人去旅行,没有太多的烦恼和牵挂,就只是行走在路上,偶尔用文字记录下旅途中见过的人,发生的事情,这种生活,真的很美好。有一天,我将死去,我希望自己被埋葬在最后停留的地方,然而我的灵魂依然不会停止。我想三毛最想过的,是恣意的生活,她说:我用一生实现自己的梦,生命逝去的刹那永远地沉睡其中。我这样笃信于三毛,以至于我无法理解她的死亡。我特别欣赏文学家,我觉得作家是一种很无法言语的一类人,他们是最懂得生活的人,但很多真正的文学家的命运都是这么的坎坷,比如海明威,川端康成,海子,顾城,还有三毛。可能是他们对于生活看的太透彻,太明白了反而陷入了另一种绝望的深渊。

三毛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第2页,共3页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为什么流浪远方

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第3页,共3页

下载我眼中的三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眼中的三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读三毛的游记

    心中最美好的一本书 ——我读三毛的游记我们家有两个大书柜,一个是爸爸妈妈的,另一个呢,则是我的。爸妈的书柜里大都是些深奥难懂的书,但有时我实在没书看了,也会去他的“领地”......

    三毛写我的母亲

    母亲 文/三毛 我的母亲——缪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一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那是发生在上海的事情。当时,中日战争已经开始了。 在一种半文明式的交往下,隔了一年,也......

    我眼中农信社

    我眼中农村信用社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在信达分社锻炼了35天,这35天里,每一刻都有对农信社有更深的感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成长。在各位领导及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探索着,努力着,感恩着......

    三毛经典语录集锦

    三毛经典语录集锦 一、《说给自己听》 1、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

    三毛经典语录

    三毛经典语录 虽然预知死期,是我喜欢的一种生命结束的方式,可是我仍然拒绝死亡。 相思,像虫一样的慢慢啃噬着我的身体,直到我成为一个空空茫茫的大洞。夜是那样的长,那么的黑,窗......

    三毛经典语录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锁上我的记忆,锁上我的忧伤,不再想你,怎么可能再想你,快乐是禁地,生死之后,找不到进......

    三毛经典语录

    三毛的经典语录1、锁上我的记忆,锁上我的忧伤,不再想你,怎么可能再想你,快乐是禁地,生死之后,找不到进去的钥匙 。2、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地前进,我们不要焦急我们三十岁的......

    三毛自学成才

    三毛自学成才 三毛本名陈平,原籍浙江定海,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1948年底,举家迁居台湾。童年的三毛并未立志当一名作家,却喜爱美术,她幻想将来成为一位画家的妻子。三毛小时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