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07:2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

第一篇: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

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

一、冰糖葫芦法

葫芦本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这种果实两头粗,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小买卖人为了招徕顾客,把冰糖着色加工成葫芦状,并以小棒穿插成串,这种东西既是可吃的食品,也是可供观赏的手工艺品。借用这个名称用于快速作文的构思,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这种方法之所以快速,是因为构思时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思维,就能把全文的布局安排好。

【例文一】

昔日雄风横扫战场的老军人奄奄一息在病床上,耳听着外屋儿女们争家夺产的吵闹声,他无限悲哀,头一歪撒手西去。

儿女们分完家产,对老军人留下的那件破军大衣不屑一顾:‚这劳什子怎么还没扔啊?!‛理所当然,垃圾箱成了那件军大衣的最好的归宿。

夜里,寒风刺骨,一条野狗颠儿颠儿地四处找食,待垃圾箱里可吃的所有‚美味‛填入它腹中之后,它发现了‚蜷缩‛在箱边的军大衣。它嗅了嗅,大概觉得还算可以御寒吧,它钻到军大衣里做起了美梦。梦里它被一个贵妇人收养,锦衣玉食,只是它偶尔闯了次祸,被贵妇一顿好打,‚啪!啪!‛它感觉身上剧痛,一个衣着破烂的女人拎着一只大麻袋,正用她手中的棍敲着军大衣。冷不防其中蹦出一条野狗,她吓了一跳,野狗看了看她手中的粗棍,觉得不太好惹,于是一抖身,撒腿溜走了。

‚一件破大衣……兴许能卖几个钱……‛捡垃圾的女人嘴里嘀咕着,她捡了起来,掸了掸大衣上的灰,塞进麻袋,蹒跚地走了。

收购站,一个眯着眼的中年人,反复掂量着军大衣的价钱,他指着密密匝匝的补丁,傲慢地说:‚这种破烂货,至多值个5块。‛捡垃圾的女人争辩:‚你看,多厚实,怎么只值这么多呢?‛中年人哼了一声:‚太破了,你不愿意就算了,我们还不想要呢。‛

一个考古学者经过,他习惯性地用‚瓶底‛后的眼睛审视着周围的一切,当他看到收购站柜台上的军大衣时,眼睛发亮。他冲进去,连声对那女人说:‚卖给我吧。‛中年人奇怪地看着考古学者,低声说了句‚神经病‛后对女人说:‚那你卖给他好了。‛

最后以50元拍板。女人拿着手中的五张‚大团结‛发愣:‚值那么多吗?‛考古学者如获至宝的样子更令他惊讶。她搔了搔头,说着什么就飞快地走了——生怕考古学者反悔。

‚这质地,这颜色,分明是当初延安大生产运动时的布嘛。我要送到延安军事文物博物馆去。对,马上就去!‛考古学者快步跨上自行车离开了。

一日,延安军事博物馆展览,一个女人领着她的孩子来参观,边看边教育:‚你爷爷当初就是一个大英雄……‛忽然,她愣住了:那件破军大衣不就是当初她亲手扔掉的吗?千真万确,当初就是她拎着那个带补丁的领子扔掉的!

【简评】文章以一件破军大衣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矛头直指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的现实,曾几何时,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被一些人抛到了九霄云外,当权者以权谋私,身为子女者铜臭熏心,对父母漠不关心。结尾卒章显志,丢弃军大衣的人最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二、波澜跌宕法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方可引人入胜。很多人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注意叙事条理、线索结构的分明清晰、完整清楚,因而平铺直叙、水平如镜,看不到曲折错落、起伏回环。这种文章虽然也使用了相应的叙事手法,叙述能概括具体,但缺乏点情趣,少了点波澜,仍不能算好文章。

所谓‚波澜‛,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吊起读者紧张的心情,以吸引读者。例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景阳冈打虎一段,可谓波澜起伏。作者写武松打虎过程时,先如平地一声惊雷,‚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局势何其紧张;随后写武松惊出一身冷汗,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气氛暂时得到些缓和;然后波澜又起,当武松抡起哨棒直打老虎时,却将哨棒劈在树枝上,以致断为两截,这险至极处可令读者紧张至极。当赤手空拳之时,读者为武松也提心吊胆到了高峰;乃至武松与老虎最后殊死搏斗,令人跟随武松经历了一场生死斗。这一波一伏,如浪撞礁石,似海波叠起,真正扣人心弦。

总之,文章的曲折起伏:一是来自生活本身的复杂多变,曲折起落,因此,写作时一定要研究生活;二是作者对所描写事件的参差错落、跌宕起伏要深刻地体验,尤其对处于事件情节中心的人物形 1 象有全面的感受,才能写得合乎生活和艺术的逻辑;三是作者叙事时既要考虑生活的逻辑,又要合乎读者的接受心理。平铺直叙固然令读者松弛,而一味地风风火火,脱离生活逻辑的紧张也令读者疲倦。

【例文二】

题记:有时往往因为感情的疏远而不能很好地认识一个人,所以往往会伤害一颗心。

远远地我望见一个笨粗的身影倚在墙上,脚点在叠成的砖块上,费力地用一竹竿挑着一扇关闭的窗。我知道,又是她在为我开窗,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想: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她是我的房东大娘,我因为在学校里老睡不好觉,才搬到她这里。刚来时,她给我的印象很不好,笨粗的身子,木讷的表情,还有……总之,不好。

记得刚来时的那天中午,天气很热,我跑到水龙头旁大洗了一通,又猛灌起凉水,正感到‚淋漓尽致‛的时候,她晃着身子,摇着扇子来到我面前:‚孩子,不能这样,会病的。‛‚关你什么事儿?水费我一个子儿都不会少的。‛我瞟了她一眼又继续我的‚冷水计划‛——大洗,猛灌。她只是呆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老人也贪财啊,为了点水费,唉!

可是那天晚上,我的坏运气来了。上吐下泻,一个晚上上了十几趟厕所,当我正‚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推门进来了,我没有好气地说:‚以后进门记着敲一下。‛她又呆在那里了,左手搓着衣襟,右手在口袋里摸了一会儿,伸了出来:‚药,药,治拉肚子的药。‛她把药放在桌子上,默默地走了。这时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她也曾经在我进行‚冷水计划‛的时候阻止过我,而我却认为母亲是为我好,现在房东大娘也是如此,而我却误解她,伤害她,感情的亲疏对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的根本原来如此重要。

从吃了那包药以后,我对房东大娘的印象开始好转,但仍然对她提防着,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嘛,毕竟她不是我妈,可是……

那天我课间回来取东西时,发现她正站在砖头上,拿着竹竿挑我的窗户,难道……我喝了一声:‚你干什么!‛她吓得掉了竹竿,从砖头上跌了下来:‚我只是想为你开窗,因为电视上说‘非典’时期,要经常开窗,可你……‛我惊了,感到惭愧,我扶她起来:‚对不起。‛她布满皱纹的脸露出了笑容。起来后,她坚持要先给我开窗。窗子开了,不仅是房上的,还有我心灵上的。

至此,我终于知道疏远的感情会影响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啊!我以后再也不能以感情的亲疏来判断某人某事。

她现在还在为我开窗,我的泪淌在脸上,滴在心里: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简评】文章对‚房东大娘‛的认识真是一波三折,波澜迭起。一个矛盾未解决,又出现一个新的矛盾。全文通过‚大洗,猛灌‛、生病吃药,开窗防‘非典’三件事,一步步展示了房东大娘的精神世界,最后‚我终于知道疏远的感情会影响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件事啊!我以后再也不能以感情的亲疏来判断某人某事。‛

【例文三】

路是月的痕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一晃一悠。父亲很疼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他还兀自傻呵呵地笑。

每天的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他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着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前一天的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回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 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心,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18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简评】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作者以细腻的文笔,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画面,短短的八百字就将父子在生活中的矛盾写得曲折跌宕,从爱父亲写到厌父亲,又从厌父亲写到爱父亲,心灵的起伏也在事件的发展中得到转变。虽未点明话题,但我们不难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内蕴。

三、悬念解疑法

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臵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因为悬念是兴趣不断的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悬念设臵得好,就能收到吸引读者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关切心情迫切地读下去的艺术效果。

在作品中设臵悬念,一是可以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二是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常见民间说书艺人说书时‚卖关子‛,也是在利用人们总有‚欲知后事如何‛的心理,用悬念来抓住听众。

本式的基本套路模式为:设臵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例文四】 夜,如漆的夜。

半山腰的一间草房里,闪动出昏暗的灯光。屋里坐着兄弟两人。哥哥今年在县城念高中三年级,成绩优异,明年就要考大学了;弟弟上初中二年级。父亲在三年前病逝。家里家外,全由母亲一人操劳,长期的超负荷劳动,母亲生病卧床,家里无人劳动,兄弟俩决定留一个在家,另一个继续上学。

久久地,屋里没有声音。一阵大风吹过,门上的布帘猎猎作响,火苗不停地跳动。

‚哥,你去念书吧,我留在家里。‛弟弟对哥哥道。哥哥没有应声。看着面黄肌瘦的弟弟,心里一阵心痛。难道自己去念书,让弱小的弟弟在家劳动吗?哥哥走过去,抚着弟弟的头,‚听哥的话,你人还小,正是读书的时候,哥哥留在家里,你安心去念书。‛‚不,哥,你马上就升学了,你去读书,家里活我慢慢干。‛

‚弟弟,‛‚哥哥,‛兄弟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彼此听见对方的心跳。泪,无声地流淌着…… 兄弟俩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得以抓阄来决定。

弟弟找来纸和笔,俯在桌上写,哥凝视着屋外黑黑的夜出神。

‚哥哥,你先抓吧。‛哥哥转过身,迟凝了片刻,从桌上抓起了一个纸团,上面写着:‚上学‛。弟弟望着哥哥道:‚哥,你那阄是上学,我在家劳动,你去念书吧。‛……

哥哥盯着手中的纸片,心潮起伏,弟弟还那么小,在家劳动,会累坏他的。不行,应当让弟弟去念书。他转身一看,屋里已不见了弟弟。

哥哥低头沉思了片刻,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从纸篓里找出弟弟的那团纸,展开一看,上面也写着‚上学‛。霎时,哥哥明白了一切。为了让哥哥去先抓,自己就……

看着手中的一片皱纸,哥哥眼里闪着泪花,手,在颤抖,猛地,哥哥转过身,大声喊道:‚弟弟……‛向屋外浓浓的夜幕冲去。

【简评】这是一篇令人伤感、落泪的文章,作者首先写出了家庭的背景,为推动情节发展做好了铺垫,然后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了弟弟费尽心机地在抓阄时‚作弊‛,结尾解开谜底。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真情的流露,收到了水到渠成的艺术效果。

【例文五】

离端午节还有两天了,富贵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这富贵村,虽然名为富贵,但其实是一片山坳坳里的穷乡僻壤,偶尔飞出一两个金凤凰,箫顺就是一个。去年刚刚医科大学毕业的他正在城里医院履行着天职。

家里有一老母,还有一个快要生娃的媳妇,她们并不知道箫顺的工作单位在哪里,因为这山村实在是太闭塞了,唯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那一月才来一次的邮差。

往年,箫顺都会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寄信回家,这样,婆媳俩就会在端午节前收到他的信,为他将要回家作准备。可是今年有些反常,离端午节只有两天了,他的信还没到,婆媳俩倒没怎么担心,心想也许他忙,就忘了写信,反正过节他一定会回来,按往年一样准备就是了。

端午节转眼就到了,村长按惯例用挨家挨户集来的钱买了一串长长的鞭炮,放得震天响。按他们那里的风俗,每户的男丁都要跪在离鞭炮四米的圈子里,然后祈福。可人们发现,箫顺没来,于是村 长又派人去请……然后,全村的男丁都知道了,箫顺没回来。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箫顺端午节没回家!

在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穷山村里,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独特的传播方式,生动地演绎着这个‚号外‛。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箫顺这个假冒的孝子,抛妻弃子,在城里一个人风流快活,还包养了一个二奶!

箫家婆媳整日闭门不出。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可听传言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着个大肚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将信将疑,只有箫顺的妈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

一日,婆婆听到门外又有村妇在谈论自己的儿子,她不顾媳妇的劝阻,毅然拄拐杖,一步步挪到门口,打开门,只说了一句话:‚顺子不会的,不会的!‛话音未落,箫顺就站在了老母亲的面前!

原来,奋战在抗‚非‛一线的箫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

于是,女人们开始说:‚箫顺真孝顺!‛ 媳妇开始说:‚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说:‚他不会做那种事!‛ 【简评】这篇小说构思巧妙,充分利用设臵悬念的方法,将情节写得一波三折,起伏跌宕。从‚常年节日还家‛到‚未归猜疑传谣‛再到‚归家众人改口‛,直至末尾方揭出谜底,点出主人公是因抗‚非典‛而迟返家。还不仅使本文具有了时代性,而且增强了思想内涵。

【例文六】

哥是捡来的吗

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头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是一个只要有饭吃就能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人,他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

哥真是捡来的吗?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然闪烁的群星,也许它们知道哥是不是从娘的肚子里出来的。哎!想起我娘,想起我一问她哥是不是捡来的,她就偷偷地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痛而无奈的样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有无边的思绪融化在无边的黑暗里。

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

全村都愕然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倚在门槛上,银发中夹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地挣脱亲生父母温暖的手,冲向麦田。阳光下哥黝黑的脸上滚着颗颗水珠,是泪?还是汗?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

哥,傻笑着看着我,说:‚回去后,有空多来陪陪咱娘,她为你牺牲了不少。‛

娘,娘为我牺牲了不少,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

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平!‛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

原来,我现在才明白,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刻我方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

它像一股丁冬的泉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吗?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事物的认知。

【简评】疑问句作题目,开篇就设下了悬念,引起人们对‚哥‛命运的关注。随着情节的发展,‚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长期的误会才有答案,原来是‚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安排了这一切。母亲超乎寻常的牺牲,深深震撼了我们。

【例文七】

选择

抚摸着手中的一枚长长的金子弹,他的眼中漾着泪水。多少年来,子弹像毒刺在他心里,悲哀缠绕着他的心,像丝线一般…… 他是山里的神枪手,日子是那么平淡恬然,靠打猎为生的他和母亲在大山脚下相依为命,也许是人算不如天算,母亲突然病倒了。看到母亲逐渐消瘦的面容,他心急如焚。

医生说只有山上王猴的心血能对她的病有效,猎人二话没说,背着贴身的长枪上了山…… 经过两三天不眠不休地追寻,他终于找到了一只白色的小猴。他的心激荡着。母亲,儿子就回来,您等着。

当他追逐着小白猴身影的目光停在了一棵古树上时,让他惊喜的是,小猴的身边还仰坐着一只老母猴。

小猴嬉叫着,拥在母猴的怀里,母猴抚着小猴的头,给小猴喂奶…… 晌午的阳光十分刺眼,猎人抬起了枪,瞄准。

突然,老母猴似乎看到了瞄准的枪,它望着猎人,眼中的警惕变成了一种哀伤,流动着;它直起了上身,站了起来,将小猴俯在胸前吮吸的头压向怀中,然后用哀求的眼神望着猎人,眼中流动着一种语言。

‚请等一会,只一会,让孩子多吸几口奶水吧!求你了。‛

将吸饱乳汁的幼儿,放在树枝上,它很快的找来两张芭蕉叶,弄成碗状,将自己硕大的乳房拼命的压挤着,小心的用叶子接着,又轻轻的把挤满乳汁的叶子架在树杈间。

于是,它招了招手,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呆滞的眼睛远远地凝视着小猴……

猎人看着这戏剧般的一摹,他呆了,眼泪涌上了眼眶,手颤动得似乎抬不起那枪了:母猴的母爱让他想起了母亲和自己的情感,真切,却又那么无奈……

从未手软过的猎人的心颤抖了,他实在不忍。眼睛朦胧中,他举起了枪……

母亲的病神奇地痊愈了。神枪手果然是神枪手,从母猴心脏中取出的子弹,他抚弄在手中,他不但将子弹射进了那颗充满爱的心,也射入了自己的心,像毒刺一样深深刺入……

噢,一种选择。

【简评】这是一篇运用倒叙的手法写成的小小说,开篇设臵悬殊念,引出回忆。母猴在猎人的枪口之下,将‚吸饱‛乳汁的小猴放在树枝上,‚拼命地‛将乳汁‚挤满‛找来的两张芭蕉叶弄成的器具里,并将其‚轻轻的‛放在树枝间……在以生命为代价的前提下,‚母猴‛被命运选择,而猎人为母亲选择,一生一死,撼人心魄。由此,我们才体会到猎人内心的愧疚与悲哀。

四、抑扬生变法

一篇文章,初看开头,便知结尾,一般不会引人入胜。如能做到千折万转,抑扬有致,曲径通幽,就能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产生诱人的艺术魅力。所谓‚抑扬生变法‛,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之物,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或褒扬抬高,或贬低否定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例如《琐忆》一文,文章旨在通过对有关鲁迅关怀青年的几件小事记叙,歌颂鲁迅的伟大人格。然而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却写了自己‚不敢去接近他‛,因为之前作者道听途说了许多关于鲁迅的议论,如‚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爱骂人‛、‚睚眦必报‛、‚不容易接近‛等等。然后笔锋一转,开始记叙自己与鲁迅交往的几件事。通过这几件事,作者得出的结论正好与道听途说的相反,鲁迅恰恰是一个心胸广阔、人格伟大的人物,他对青年无限关心和爱护,对敌人无限仇恨,他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人格的体现。文章采取这种‚欲扬先抑‛的叙述方法,既更好地凸现和歌颂了鲁迅的伟大人格,又增添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摇曳多姿。

在具体写作中,正确运用此法应注意两点:一是要从整体上着眼,安排好轻重、主次、详略。不论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所‚欲‛都是目的,所‚先‛都是手段。前者抑是为了扬,重点在扬;后者扬是为了抑,重点在抑。切不可详略不分,平均用墨,更不能轻重例臵,喧宾夺主。二是要掌握好‚度‛和转换的自然。过了一定的‚度‛,就可能失实或有悖于事理而影响表达效果。转换不自然,就可能虚假而不能令人信服。所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草率从事。

【例文八】

‚哗哗!‛我被这响声驱散了美梦,揉开蒙眬的睡眼,一看表,已经7点半了。猛然想起昨天已约好今天早上6:30去爬山。糟糕,都晚了一个小时了。可一看窗外,阴云密布,大雨瓢泼,还不时地夹杂着电闪雷鸣。这种鬼天气怎么可能去爬山?还是不去了吧。

可是小灵,那个与我约好的女孩子会在车站等我吗?不会的。她平时最胆小,见到蛾子在头顶飞,都会惊叫着跑出去老远。这‚神出鬼没‛的大雨天她怎么会去呢。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给她家挂了电话,没人接,我不禁愣住了,她真的去了!这个胆小的娇弱女生真去了!顾不得多想,我抓起一把雨伞便跑了出去。虽说早晨,可天阴得似已到了傍晚,路上行人稀少,只有飞驰而过的几辆汽车,溅起半米来高的污水。隔着密密的水帘,远远地我看到一个娇小的身影,孤单地站在车站站牌下,穿着洁白裙。那裙舞动着,似一朵在风中摇曳的白莲花,纯洁、素雅。

‚小灵!‛我呼喊着奔过去。‚阿花,真的是你,我还以为你出了什么事呢。可我又不认得你家,还好,还好……‛小灵话说得有些急促,那张惨白的脸也被涨得发了红。‚我没事,我只是,只是——起晚了。‛不知怎的,那原先想说不舒服的谎言,此刻却滑回了肚里,再也浮不上来了。‚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小灵的脸上露出了笑意,无半点责备之意。‚你不害怕吗?‛‚可我更害怕你出事啊!再说,原先讲好的,怎么能说变就变呢,这可是我做人的准则哟。‛小灵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胸口,显出很大气的样子,眼睛却向我神秘的眨了眨。我不禁‚扑哧‛笑出声来,可我的眼角却分明有一种东西涌出来,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可它已经滴到了我的心里,开出了一朵白莲花。

小灵,这个外表柔弱的女生,却用诚信支撑起了脊梁。

诚信,这个讲了千百年的字眼,在今天仍然发出那洁白的光、高雅的光。让我们世世代代都沐浴在它的光辉下,接受心灵的洗礼,开出洁白的花朵。

噢,风雨中的那朵白莲花,愿你永开不败!

【简评】此文手法巧妙,美不胜收。文中巧妙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赞扬了诚实守信、关心同学的小灵。开篇描写恶劣的天气,‚我‛因睡过时间而晚了一个小时,那个‚平时最胆小‛的小灵大雨天怎么会去呢?然而,当‚我‛冒雨赶到后,却看到‚一个娇小的身影‛孤单地在等‚我‛。‚这个外表柔弱的女生,却用诚信支撑起了脊梁‛。

五、欲擒故纵法

军事上用兵有‚欲擒故纵‛之计,即当敌人锐气尚盛时,我故意避战示弱,骄纵敌志,使其懈怠,丧失警惕,而后乘机擒之。‚擒‛,捉拿的意思,可以看成矛盾的收结,解决。而‚纵‛是放开,为了解决矛盾,不能回避矛盾,先得分析,揭示矛盾,等矛盾暴露到一定地步,再顺势擒拿。由此看来‚纵‛是一种手段,而‚擒‛是一种目的,放纵是为了更好擒捉,放纵是在擒拿这一目的支配下进行的,是充分掌握了解决矛盾主动权的,所以叫‚欲擒故纵‛。

在论辩性的文章中常用此法来反驳错误观点。它一般先让对方把话说完,然后,抓住对方要害,驳倒他,这放开是为了最后驳倒。如有人说:‚评弹是靡靡之音,听了要死人的。‛我们可以这样反驳:‚按他的说法,如果前线打仗,就不必派军队去作战,也不用飞机、坦克和导弹,只需派一个评弹团就行了。几首曲子一唱,敌人‘闻曲披靡’,一个个自动倒下去,岂不痛快?‛既是歪理,其逻辑必然是荒谬的,我们先让它自我暴露,再接歪理推下去,必然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此法不单用在论辩性文章里,许多叙事性作品也用。《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段的主旨是要突出林冲取胜,表现他的武艺高强和谦抑大度,但作者不急于一下子揭示,而是先写林冲拜见洪教头,洪教头傲慢不理,一纵:洪教头说林冲是假冒教头,诱讨酒食,林冲不作声;二纵:洪教头提出比武,林冲却称不敢,三纵:洪教头气势汹汹,来攻林冲,林冲退避,四纵:接着开枷,拿二十五两银子为利物,五纵:最后,林冲一棒打翻洪教头,纵于一‚擒‛。这样‚欲擒故纵‛,设臵波澜,扣人心弦,文章就显出了一路山重水复的丘壑之美。因此,‚纵‛是方式、手段,‚擒‛是目的、结局。

【例文九】

华和叶是一对优秀的青年。

华,办事稳重、果断,深得上司的赏识和同事的爱戴。叶,华的未婚妻,一名颇有创作意识的记者。

他和她打算在金秋的季节里结婚,于是他俩就去了一家挺有特色的婚纱店。一切都很顺利,他俩特满意。当华转身打算付款时,见到两名男子在交换什么东西,凭着职业敏感,华意识到可能是白粉的交易。

华于是快速地走过去……

……叶无力地坐着,看着华的尸体,呆呆地。

医生不知什么时候进来的,对叶说了些什么,叶只是点点头。

大约两个月后,一名陌生的男子告诉叶,他是华。叶用一种让人难以释怀的眼神望着那名陌生男子——哦,那名移植了华大脑的青年。那名陌生男子一声‚喂‛,打断了叶的思路。

叶微微一笑,对那名男子说:‚对不起,先生,我认为这种游戏一点不好玩……‛ 那名男子默默地听完叶的话,脸上露出了一种很无奈的表情,习惯性地拨弄着头发。

这时,叶心头一怔,这分明是华的动作,莫非移植了大脑,记忆也被携入了?叶于是向那名男子微微一笑,然后问许多问题。

那名男子有问必答,叶听得直落泪……

叶擦了下眼泪对那名男子说:‚冷月。‛那名男子毫不犹豫地说:‚葬花魂。‛ 那名男子说:‚留得残荷。‛叶说:‚听雨声。‛ 他俩相拥而泣,因为这是…… ……

大约一年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一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欢呼声中举行了婚礼。他和她终于牵手了。

送走了亲朋好友,他和她携手来到阳台上。他对她说:‚也许藏有一个重洋,流出来的,只是两颗泪。‛

叶任凭泪珠儿落下,坐在那儿说:‚哦,原来他早将身体捐了,捐了也好……也是他生命的……一种延续……‛

【简评】这是采用欲擒故纵法写成的一篇优秀作文。先极写‚华‛令人痛惜的死,然后峰回路转,写一名男子自称‚华‛,而他不仅有‚华‛的动作和记忆,更有对爱的执著,其中穿插叶对死去的‚华‛的悲伤和陌生男子的由惊疑到‚相拥而泣‛的过程。最后‚华‛和叶‚终于牵手了‛。全文构思大胆而感人。

六、照应圆合法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技法呢?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有交代,这就是所说的‚照应圆合‛法。写作假如忽视照应,就会造成上下文之间脱节,全文结构含量显得支离破碎。照应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遥相照应。这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的印象。

二、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法往往用在标题比较含蓄、或含义较深刻的文章中,须加一定说明、注释。因此行文对标题起了注释、说明、点化作用。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三、对话照应。就是以典型人物语言多次重复照应。如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口头禅:‚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突出了孩子之死对祥林嫂的沉重打击。

四、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如茹志娟小说《百合花》中,小通迅员衣裳的破洞共出现四次,突出小战士羞涩、淳朴的性格。

五、关键词语照应。即表达主旨的关键性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互相补充。

六、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悬,又不马上释念,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厚。

七、伏笔照应。即前伏后应,作者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有联系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即埋下伏笔,待其出现后自然形成一种照应关系。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

【例文十】

不止一次问过自己活着的理由,可是每一次都告诉自己不同的答案,我用同样的问题去问别人,得到的答案也不尽相同,我困惑极了,我试图挣脱这种束缚,面对的只有一次次失败的沉默。

布谷鸟的一阵欢快的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也敲醒了我沉睡的梦。翻身起床,徘徊至窗前,突然发现窗外的世界好清新,禁不住萌发出一种出去走走的冲动,没有多想,披上件衣服就向楼下走去……

空气好新鲜,我深深地呼了口气,沿着石子铺的小路漫无目的地走了下去。天好蓝,草也好绿,这样走着想着,连日来的疲倦被这清凉的晨风吹得无影无踪。一声稚嫩的童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小男孩捧着一束小花向我跑来,说道:‚大哥哥,给你这个。‛给我这个。我的心禁不住为之一颤,还未来得及道声谢谢,那可爱的男孩已跑向他的同伴,一边还在向我作鬼脸,我冲他微微一笑,鼻子凑到花上,好香!可惜不知道这花叫什么名字。

我继续走下去,一阵清脆的二胡声,夹杂着沙哑的京腔,响彻林宇,让人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比在剧院里、电视里看到的有味多了,虽然看不到人影,但那老者怡然自得的神态,就好像在你眼前一般。前边有一个台阶,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小伙子正试图冲上去,一次次,他失败了,不知是雾水打湿了他的衣衫,还是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我刚打算过去帮他一把,一个蝴蝶般的身影却已翩然 而至,她将一枚硬币掉在轮子的下面,然后装着弯下腰去捡那枚硬币,顺势将轮椅推上了台阶,一声谢谢,接着一声不客气,织成了清晨林宇中最美的乐章,那‚蝴蝶‛一甩长发,又消失在濛濛的雾中。

我往回走着,想着刚才那一幕一幕,内心禁不住一阵激动,小男孩、老者、‚蝴蝶‛、小伙子,他们的身影不断充塞着我的大脑。我忽然开窍了似的,因为人的遭遇各不相同。他们活着的理由当然有千般万种,随着年龄的变化,他们会对自己的理由重新审视、定位。难怪得到的答案会有如此之多。可是,再多的答案也离不开三个字:真善美。

再抬头看,太阳已经露出了脸,晨雾也散尽了,太阳光照在身上,挺舒服的,活着真好,要理由做什么呢?我的步子迈得更大了……

【简评】这是一篇抒情味浓郁的散文,作者以‚我‛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对‚小男孩‛、‚老者‛、‚蝴蝶‛、‚小伙子‛的言谈举止的描写,展示了美好人性的多彩多姿,结构上,特别注意了照应:‚走下楼‛,‚继续走‛、‚往回走‛、‚我的步子迈得更大了……‛构成了全文的主线。

【例文十一】

说到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小学时代发生在我和同学李明之间的一件小事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那天,班里正开着家长会,家长们正专注地听老师的发言,突然‚哗‛的一声刺耳的玻璃爆裂声打破了宁静。顺声看去,教室北面那扇窗子的玻璃不见了,只有窗棂外的我呆呆地立在那里——我闯祸了。不知为什么,我的手刚碰到那玻璃,它就掉了下来。可无论怎样,玻璃是我打的,人证物证俱在,再怎么逃避也不行,我必须赔。

家长会开完,已经知道儿子闯祸了的妈妈拿出10块钱给了我,让我赔偿玻璃,可直到把钱交到校长的手里,我心里仍然感到委屈,那玻璃怎么那么不经碰呢?玻璃已碎了,钱也赔了,但事情却没有那么快结束。

这天,我突然看见李明在南边窗边,不知他在干什么,靠近一看,他竟然在拔那钉在窗扇上的钉子?我突然想了起来:以前他不也常拔北边窗扇的钉子吗?我恍然大悟:‚我说那块玻璃怎么那么不经碰,原来那窗上的钉子都被这家伙拔去钉他的船模了!‛了解了情况的我心里很气愤,被校长批评了一通不说,妈妈辛辛苦苦挣的10元钱也打了水漂。不行,我要把这件事反映给校长,替自己鸣不平。

但这样做能行吗?我又犹豫了。要知道李明可是校长的儿子呀,何况事情又过了这么长时间,李明能认账吗,就算他认了账,校长也一定不会‚旧事再提‛。

不过,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校长反映了这件事。校长一脸严肃,听完我的叙述,告诉我:‚你先回去吧,这件事以后再提。‛

‚以后再提‛其实是‚再也不提‛,我愤愤不平地想。

出乎我的意料,两天后,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态度和蔼地对我说:‚真对不起,那玻璃的事情我问过了,玻璃窗的钉子的确是我的儿子拔去钉他的船模了。此后,我一定在大会上对他这种破坏公物的行为提出批评。‛说着,从抽屈里取出10元钱,还给了我。

许多年过去了,小学那玻璃事件仍留在我的记忆之中,我很佩服我的小学校长,他不以亲疏认知事物的态度一直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并成为我以后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简评】这篇作文通过打碎玻璃这件小事,表达了不能凭感情的亲疏远近认知事物的道理。在结构安排上,采用了典型三段式结构。开篇‚一件小事立刻浮现在我的胸海里‛,中间回忆往事,结尾‚许多年过去了,小学那玻璃事件仍留在我的记忆之中‛,首尾呼应,构思完整。

第二篇: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

记叙文应具有的特质

一要体现“记叙”性质。

即记人或叙事。记人或叙事,二者必居其一,但又不能以此否定另一面,因为人与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须得以事情为依托,事情的过程又得靠人这一行为主体来推动;当然,人可以是“虚拟化”的人,譬如动物、自然物或想象物等。所以,是否是合格的记叙文,就要看它是否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物或叙述了一个完整的事情。

二要强化“背景”和细节的设置。

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不是单一的几个动作、几句话语,事情的叙述也不宜直来直去,不然,文章就会显得平板,行文缺乏波澜。好的记叙文,人物活动、情节展开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这背景,就是我们平时强调的环境;强化“背景”设置,就是强化环境描写。可以说,好的环境描写不仅能渲染人事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使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

同样,人物活动,情节推进,也离不开细节,尤其是人物的性格思想,往往就是靠几个细节来完成的。因此,强化典型的细节也非常必要。三要挖掘典型意义

记叙文,记人或叙事是基础,但所写的人或事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作者通过文中的人或事传达某种情感或思考,这就是人事的典型意义。很多记叙文,读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更难说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挖掘出人与事中的典型意义。

记叙文的写作必须围绕中心叙事,因为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它贯穿全篇的始终。动笔之前,要先确立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选择组织材料,文章的每一段、每一节都应紧扣中心。、叙事常见的毛病有三种:

一是虽有中心,却缺乏具体材料,空话连篇,不能使人感动; 二是虽有材料却没有明确的中心,从头到尾一篇流水帐;

三是有材料,也确定了中心,却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材料和中心不相适应。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

一、冰糖葫芦法

小买卖人为了招徕顾客,以小棒穿插山楂成串叫卖,既美观又方便。借用这个名称用于作文的构思,意思是说,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这种方法之所以快速,是因为构思时思维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只要找到能贯穿全文的“小竹棒”,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需要多层次、多角度思维,就能把全文的布局安排好。线索有多种形式

一是以时空为线索。

就是按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和空间转移次序,或以时间、空间交错转换作为线索。如孙犁的《荷花淀》就是按时间与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线索的。

二是以问题为线索。指按事物的不同内容或问题的不同性质为顺序来安排线索。三是以因果为线索。按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安排线索。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

如鲁迅的小说《药》写华家小栓因痨病得不到正确冶疗难免一死的结果。从深层看,写夏瑜等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由于没能发动群众,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之因,而导致牺牲失败为其结果。这是双层因果关系的层次安排线索。

四是以情感认识为线索,按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认识发展为线索来组织叙事写人。

如何选择线索

一要能联系文章各部分,即线索能完满地表达主旨,忠实地传达作者意图,把组织材料和表达主题统一起来。

二要选用使用起来顺手,不牵强的线索,能把不易联结的材料勾联起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三要选择能有始有终的线索。

二、波澜跌宕法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说文章似名山胜景一般,要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曲折回环,方可引人入胜。很多人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注意叙事条理、线索结构的分明清晰、完整清楚,因而平铺直叙、水平如镜,看不到曲折错落、起伏回环。这种文章虽然也使用了相应的叙事手法,叙述能概括具体,但缺乏点情趣,少了点波澜,仍不能算好文章。所谓“波澜”,是指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澜。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起伏错落,一波三折,吊起读者紧张的心情,以吸引读者。

例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景阳冈打虎一段,可谓波澜起伏。作者写武松打虎过程时,先如平地一声惊雷,“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局势何其紧张;随后写武松惊出一身冷汗,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气氛暂时得到些缓和;然后波澜又起,当武松抡起哨棒直打老虎时,却将哨棒劈在树枝上,以致断为两截,这险至极处可令读者紧张至极。当赤手空拳之时,读者为武松也提心吊胆到了高峰;乃至武松与老虎最后殊死搏斗,令人跟随武松经历了一场生死斗。这一波一伏,如浪撞礁石,似海波叠起,真正扣人心弦。文章的曲折起伏:

一是来自生活本身的复杂多变,曲折起落,因此,写作时一定要研究生活; 二是作者对所描写事件的参差错落、跌宕起伏要深刻地体验,尤其对处于事件情节中心的人物形象有全面的感受,才能写得合乎生活和艺术的逻辑; 三是作者叙事时既要考虑生活的逻辑,又要合乎读者的接受心理。平铺直叙固然令读者松弛,而一味地风风火火,脱离生活逻辑的紧张也令读者疲倦。

“凤头”就是要求文章的开篇要漂亮,能吸引读者的目光。

三、凤头豹尾法

开篇要新颖,使用一些不新鲜的开头,即使不令人厌倦,也不会引起读者多大的阅读兴趣。开篇要简洁明快,不能拖泥带水,长篇大论,半天说不到正题上。开篇的方法有

可以设置疑问,吊起人们的胃口; 可以单刀直入,切入正题;

可以运用修辞格,营造一种氛围; 可以抒情开篇,拔动读者的心弦; 可以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无

论哪种方式,都应力避矫情、堆砌、言之无物。

作文的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会使文章浑然天成,大添异彩。一是启迪人心的结尾。在结尾处写出肺腑之言,或充满激情地呼吁,或给人富有哲理的启迪。二是诗情画意的结尾。在结尾处展开想像,用描写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一幅优美的图画,或用名言抒写自己的情怀。

三是促膝谈心式的结尾。在结尾处,告诉读者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语言要力 2 求亲切感人,朴实自然。

四是照应开头的结尾。这种结尾,结构圆合,因为前后呼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四、悬念解疑法

所谓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

因为悬念是兴趣不断的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悬念设置得好,就能收到吸引读者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关切心情迫切地读下去的艺术效果。

利用悬念进行叙事,在文字作品中十分常见,如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智取生辰纲》中就有精彩的悬念手法的运用。精干练达的杨志竟然被“枣贩子”劫了生辰纲,读者当然会急不可待地求索造成事态发展背后的原因。

在作品中设置悬念,一是可以使叙事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生动性和曲折性;二是可以吸引读者,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常见民间说书艺人说书时“卖关子”,也是在利用人们总有“欲知后事如何”的心理,用悬念来抓住听众。

悬念的设置一般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一个悬念的提出、破译、完成,往往是一个独立事件的完满收结,是对主题的一次较为完整的表现(如何为的散文《第二次考试》即属此类)。此类悬念,不但是一种叙事方法,也是一种构思方法。因此,这类悬念从设置到完成,要有一定长度。就一篇作文来说,悬念不宜设置过多,一般有一两个就行了,不要像好莱坞电影那样,追求“五分钟一个兴奋点”。

第二种: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叙事本身追求一种悬念迭出、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

第三种:我们不妨把它称作是悬而未决的悬念,它可以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使文章意味无穷。这种手法在时下的一些小小说中最常用。

本式的基本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五、抑扬生变法

所谓“抑扬生变法”,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之物,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或褒扬抬高,或贬低否定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例如《琐忆》一文,文章旨在通过对有关鲁迅关怀青年的几件小事记叙,歌颂鲁迅的伟大人格。然而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却写了自己“不敢去接近他”,因为之前作者道听途说了许多关于鲁迅的议论,如“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爱骂人”、“睚眦必报”、“不容易接近”等等。然后笔锋一转,开始记叙自己与鲁迅交往的几件事。通过这几件事,作者得出的结论正好与道听途说的相反,鲁迅恰恰是一个心胸广阔、人格伟大的人物,他对青年无限关心和爱护,对敌人无限仇恨,他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人格的体现。文章采取这种“欲扬先抑”的叙述方法,既更好地凸现和歌颂了鲁迅的伟大人格,又增添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摇曳多姿。

正确运用抑扬生变法应注意两点:

一是要从整体上着眼,安排好轻重、主次、详略。不论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所“欲”都是目的,所“先”都是手段。前者抑是为了扬,重点在扬;后者扬是为了抑,重点在抑。切不可详略不分,平均用墨,更不能轻重例置,喧宾夺主。

二是要掌握好“度”和转换的自然。过了一定的“度”,就可能失实或有悖于事理而影响表达效果。转换不自然,就可能虚假而不能令人信服。所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草率从事。

六、欲擒故纵法

军事上有“欲擒故纵”之计,即当敌人锐气尚盛时,我故意避战示弱,骄纵敌志,使其懈怠,丧失警惕,而后乘机擒之。“擒”,可以看成矛盾的收结,解决。而“纵”是放开,为了解决矛盾,不能回避矛盾,先得分析,揭示矛盾,等矛盾暴露到一定地步,再顺势擒拿。由此看来“纵”是一种手段,而“擒”是一种目的,放纵是为了更好擒捉,放纵是在擒拿这一目的支配下进行的,是充分掌握了解决矛盾主动权的,所以叫“欲擒故纵”。

《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段的主旨是要突出林冲取胜,表现他的武艺高强和谦抑大度,但作者不急于一下子揭示,而是

先写林冲拜见洪教头,洪教头傲慢不理,一纵;

洪教头说林冲是假冒教头,诱讨酒食,林冲不作声;二纵; 洪教头提出比武,林冲却称不敢,三纵; 洪教头气势汹汹,来攻林冲,林冲退避,四纵 接着开枷,拿二十五两银子为利物,五纵; 最后,林冲一棒打翻洪教头,纵于一“擒”。这样“欲擒故纵”,设置波澜,扣人心弦,文章就显出了一路山重水复的丘壑之美。因此,“纵”是方式、手段,“擒”是目的、结局。

七、照应圆合法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技法呢?

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有交代,这就是所说的“照应圆合”法。写作假如忽视照应,就会造成上下文之间脱节,全文结构含量显得支离破碎。

照应手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遥相照应。这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的印象。

二、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法往往用在标题比较含蓄、或含义较深刻的文章中,须加一定说明、注释。因此行文对标题起了注释、说明、点化作用。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三、对话照应。就是以典型人物语言多次重复照应。如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口头禅:“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突出了孩子之死对祥林嫂的沉重打击。

四、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如茹志娟小说《百合花》中,小通迅员衣裳的破洞共出现四次,突出小战士羞涩、淳朴的性格。

五、关键词语照应。即表达主旨的关键性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互相补充。

六、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悬,又不马上释念,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厚。

七、伏笔照应。即前伏后应,作者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有联系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即埋下伏笔,待其出现后自然形成一种照应关系。

丰富的样式

1、童话

2、故事新编

第三篇:议论文结构的六种模式

议论文结构的六种模式

(模式一:议论文段标准模式:观点+材料+分析+小结

由议论文的三要素引入议论文段常用结构模式:观点+材料+评论+小结 示例一: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观点)扎拉•菲利普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外孙女,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她高雅的举止让英王室为之自豪。然而,当扎拉公主毅然决定成为一个马术骑手时,她生命的光芒改变了颜色。脱去冠冕,褪去礼服,她和普通骑手一样艰苦地训练,挤在地摊上挑选别人用过的马鞍。2006年9月,她成功地赢得了“欧洲全能骑术锦标赛”冠军,整个英伦为之振奋。(事例)在赛场这个新位置上,扎拉公主宛如露珠,尽显光芒。她那金黄色的皇室标签变成了鲜红色的勋章。在皇宫里,她的美丽让皇室生辉;在赛场上,她的技术让众人折服。(评论)在生命的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25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怎样在不同的位置中找到生命光芒的方向。(小结引申分析)(317字)

优点:观点明确,层次清晰,材料典型;分析紧扣中心,鲜明贴切,小结深化主题。

模式二、四段十二句,一篇满分作文搞掂!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两道作文题。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务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1995年高考题)

请认真读读下面这篇满分作文,讨论一下这篇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第1段(1)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鸟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2)寓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材料作文一般采用“引述材料” 的开头方法。但切忌照抄和罗索。本文为我们作出了示范。

(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2)句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立论准确,观点鲜明。这个开头,小巧明快,可谓凤头。)第2段

(3)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康的品格。(4)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可堪称一代儒将。

(5)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向他学习,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最终忧郁而死。

(6)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象绊脚石,阻碍了我们发展,使我们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德的形成。

这一段,用了(3)(4)(5)(6)四句话,联系历史论证,构成一个严密的论证过程。(3)句从“是什么”的角度,提出一个分论点。(4)(5)句举例。(6)句议论。

这是个常用的议论语段模式:提论点――摆事实―――讲道理。在这论证过程中,有些同学往往缺“议”,只有“分论点+事例”,没有讲道理。这就会使文章肤浅。

本文作者不但举例典型,且在举例后扣住事例,扣住论题,从周瑜的史事中挖掘出嫉妒的危害和对人们的启示议论精当。我们要有这种“议论的意识、习惯”防止“有例无议”的毛病。

另外:本文的例子,来自课本,课本是一个论据宝库,要好好开发。第3段

(7)一个人如是,一个国家也如是,想要发展,必须博采各国之长,正视自己的不足。(8)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

(9)十年浩劫结束,邓小平领导人民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吸收外国先进经验的政策,使神州大地再次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不是承认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不嫉妒的结果吗?

(10)两者比较,道理昭然若揭。这一段也用了(7)(8)(9)(10)四句话,(7)既注意了过渡,又提出了一个论点,承上启下,用笔十分经济写法绵密。这一点很值得学习。(8)(9)(10)句的论证结构与上段相同,但内容和角度发生了变化:

一、由上段的“反面例证”转向“正面例证”,而且从“个人存亡”转到“社会发展”,由“小”到“大”逐层深入。

二、由史实转向现实,这既达到了题目“联系现实生活”的要求,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富于生活气息。这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第4段(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2)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不嫉妒别人的优点和成功,而应当虚心向别人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创一番天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我们的经验还很不足,必须向外国吸收成功的经验,这才是明智的做法。文章最后一段收篇。(11)句,作者用一句名言收拢上文两层论证。有以一当十之效。(12)句十分严密,一呼三应。前一分句呼应反面论证一段,后一分句呼应正面论证一段进而呼应开篇的中心论点,也是“联系自我”,真可谓一石三鸟,真可谓“豹尾”!写作点拨:

这篇文章的示范性,可模仿性极强。整篇文章,四段,十二句。首段引入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结尾收拢和照应,中间两段论证,正反对比,每一段又由“立――摆――议”三层组成。一篇满分作文12句话搞掂,看来,写议论文并不难。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基本要素,掌握了这一常规写法,我们写议论文就不会摸不着边际无从下手了。如果我们在通过反复练习,加强材料的积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写出好的议论文是轻而易举的事。也许这时,我们也就可以抛开所谓的模式,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高考拿个满分也并非难事!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努力吧!

模式三

中心论点+分论点式。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理想的阶梯》《说“勤”》《谈骨气》等等。

下面是《说“勤”》的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分论点一:勤出成果。

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简单易学的,因此,可以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训练。论点一定要用一句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

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1、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4、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可以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模式四

中心论点 + 三联系(联系历史、联系现实、联系自我)+结尾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偏向于举例论证;第三段,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第四段从自我的角度去思考。第五段结尾。这是议论文“化大为小”的简单高效实用的一种模式,这个模式能使内容充实。文章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模式五

层进模式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这是一种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可收到逐层深入之效。(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分论点:(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能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模式六

六段综合式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简述材料,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起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种模式,可能需要较宽的知识面,但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它的优势很明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

高考优秀作文《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1988年全国卷)的结构:

《 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结构:

第一段,追根溯源,引出习惯:千年历史,沉重习惯。

第二段,举例论证,习惯可变:人们习惯了“迪斯科”。

第三段,连举三例,强调危害:爱迪生、赵王和猿人。

第四段,辨证分析,指明危害:缺乏创新,永远落后。

第五段,冲破习惯?安于现状?正反对比,敲响警钟。

第六段,联系实际,习惯沉重;呼吁冲破,焕发潜能。

此文就是六段定“乾坤”,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值得借鉴。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许许多多,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要什么都去训练,否则可能什么都练不好。可从上面几种模式中选择一二种,反复练习,熟能生巧,一年下来,结构模式胸有成竹,考场上也就能游刃有余了。

标准递进式议论文 孤独与幸福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名言引入)

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中心论点)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诠释论点)

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分论点一“是什么”)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议论)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例证)。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议论)

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分论点二“为什么”)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议论)孔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论语》中的睿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孔仲尼的自我反省。(例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议论)

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分论点三“怎么样”)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议论)

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例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议论)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联系实际)

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辩证思考)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结论)

风度素材

竞技场上输与赢总是相生相伴,人们往往将掌声、鲜花赠予胜利者,却常常忽视了另一方。其实,一个人的风度与素质,最能体现他对待失败的态度上。“输得起”并不容易做到,这种心态是在长时间的磨砺中形成的,需要平日里的积累。所以,一个运动员是否成熟,是否有经验,从他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就能读出。还记得年轻的陈屺在日本神户的那场闹剧,他摔拍子、踢挡板,被指是又输球又输人,引发了很多议论和思考。在赛场上,这是常有的事。摔拍子、粗口乃至斗殴,也见怪不怪了。但分析一下,大多数“肇事者”仍处于成长期,他们往往经验不足却盛气有余。像齐达内那样用光头撞肚子的大叔,还是相当稀有的。老将们对待失败大多从容淡定。比如老瓦,最后一次国际大赛上居然以0:4惨败,没能为他灿 4 烂的乒乓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可他仍能在新闻发布会上谈笑风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大将风度。一个人的涵养、一个国家的精神,在输赢的一刹那也能显露得一清二楚。同样讲乒乓。那一回,刘国正遭遇波尔。第七局12:13,刘国正回球时球落到了地板上,上海体育馆的空气好像立刻凝固了——如果出界,那意味着刘国正出局。就在此时,一个人伸手示意裁判:“球擦边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波尔!13平,裁判举起右手。随着中国球迷两次排山倒海的喝彩,刘国正终于以15:13反败为胜。波尔输了比赛,却赢得了风度,全世界都看到了他身上胜于王者的光芒。另一次感动源于北京申奥。难以忘记,当萨马兰奇主席宣布北京获得主办权后,各国代表真诚地相互拥抱与祝福。是的,当竞争落下帷幕的时候,谁输谁赢已不再重要;赢得真实,输得坦荡,这才是真正的君子风度。成败荣辱不全在于胜负,输,一样可以轰轰烈烈,一样可以赢得他人乃至对手的尊重。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惨败,一向骄傲的南方兵不愿承认现实,他们强烈要求司令李将军上山打游击,誓死不向北方佬投降。但是,平素英勇过人的李将军却劝说大家投降:“打输了,就是打输了。我们必须承认,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输得有风度。”北方军的统帅被李将军的风度深深折服,他竟特地赠送李将军自己最心爱的雪茄。这足以见得李将军“输”的风采。输得有风度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智慧。“比赛”结束,胜负已分,但关于“输”与“赢”的评判,却不止于此。

风度是人生况味的冶炼,不是装腔作势的假正经,是受良好氛围的熏陶而汇集各种美德的品行,它发自内心,集于自然。

风度,并非只表现在人前的端庄儒雅。它源于个人的知识和修养,因而,知识渊博者即使粗衣布履也风度翩翩,无知者即使披金带银也委琐不堪,就像当代著名学者启功,诙谐的以“三字经”来自我介绍——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志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太厚。妻子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年生,溢日陋。身与名,一齐臭。一代巨匠如此谦逊的介绍自己,反而更使人如瞻高山。然而,有些人略懂皮毛却又轻狂浮燥,卖弄自己可笑的高明。我听过这么个笑话,农科院的毕业生回到家乡,见老园丁在移植果树,便说:“你这种移植方法很不科学,照你这种干法,从这棵树上能收获7个苹果就够我大吃一斤了。”老园丁看着他,慢腾腾地说:“不光是你,我也很惊讶,因为这是一棵桃树。”水深的河寂静,如今不管哪些领域都有着处事莽撞,傲气十足的人,而其中大多数是年轻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智慧与风度随着年龄而来,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时年龄回独来的人。他们发扬的是表面的风度,而却不重视内心的风度是否存在。这种自以为夺目而实际上没有思想的头脑,不用谈风度,只能充当他人的容器或坐具。所以,我们做傲骨的人,但万万不可做傲气的人。傲骨是使你挺起腰板的条件,傲气却是吃饱了撑着完全多余。因此,我们是否该时常提醒自己做有思想的傲骨者,发扬传承这种美德,而不是做毛燥浮华的傲气者?再者,风度也是一种绝对的绅士,格守自己的诺言,遇事不会牵连他人。

小时侯父母常会在夏天让我吃一种清爽却枯涩的青菜——苦瓜。我每次都十分不乐意去吃它。但父亲却对我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还记得中药里有一味叫黄连吗?任何东西只要沾染一下便苦地难以入口,但你现在所吃的苦瓜虽苦却毫不沾染其他菜味,所以它又称“君子菜”。我想,苦瓜的这种“君子”风度不正值得我们借鉴吗?放眼人生,白媚横生,风度也各具迥异。但我们应遵循这种美好的品行,做一个真正的有风度者。

第四篇:记叙文、抒情散文结构模式

记叙文、抒情散文结构模式

一、画面组合式

就是围绕一个中心,连续将几个不同场景下的画面排列在一起,给人以电影蒙太奇式的感觉,结构层次简单,如同一组图片连接在一起。有的是不同人不同事的横式排列,有的是同一人的不同画面的纵式排列。比如,2007年北京卷优秀作文《沉默的父爱》,展示给读者的是6岁、16岁、昨天、今天四个不同时间的不同画面,形象化地传达出父爱的内涵。

二、扇面展开式

以一句话、一个字为中心,四面展开布局,呈扇状结构。比如写“假如我是一只小小鸟”,就可以段段都以“假如我是一只小小鸟”为开头:“假如我是一只小小鸟,勇敢地在风雨中翱翔,告知世人什么是奋斗和拼搏……”“假如我是一只小小鸟,我将让盲人听到世界上最动听的歌儿……” “假如我是一只小小鸟,我将衔来橄榄枝,让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变得安定和谐……”等等。

三、单一直线式

这种结构以一条线索贯穿始终,将故事或情感的波澜围绕线索逐步展示出来。一件事,分成不同的阶段。事件是连续的,情感变化是顺应时间变化的。比如,2007年江苏高考的一篇优秀作文《怀想天空》,按时间顺序描绘了星期一升国旗时,农民工自觉参与升旗仪式的感人画面,一点(中心)一线(线索)一事件的简单结构为思想感情的表达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五篇:记叙文结构模式——线形结构模式

记叙文结构模式之线形结构(导学案)

主备人:吴敏 审核人:朱其清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记叙文线形结构模式升格方法。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范文赏析

(一)女孩也可做“太阳”

我发现女孩也可做“太阳”。应该庆幸,造物主在创造男性的同时也创造了女性,于是,冷峻与温柔,健壮与纤弱,粗犷与细腻共存于天地之间。

不知从何时起,许多人的思想发生了改变,重男轻女,认为“男孩是太阳,女孩是月亮”,言之意自然是:太阳是光源而月亮不是。我心里很不服气,每当男孩唱起《男儿当自强》这首歌时,我的心里就在默念:女孩也要自强!几个月前,物理老师告诉我们举行全国物理竞赛的好消息,希望同学们能踊跃报名。几个成绩一向很好的男生这时都失去了往日的“勇猛”,缩头缩脑地就是不作声。我想:当一回“太阳”的机会来了!报名时,老师也投来疑惑的目光。

下课后,那几名男生走到我桌前,“皮笑肉不笑”地说:“有本事就拿回一个奖,要是拿不到,回家当傻丫头!”“我会的!”我扔下一句话,于是一头扎进预赛的准备中。此后,我才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苦。我有点想偃旗息鼓了,耳边却又回荡着那几位“太阳”的声音:拿不回一个奖就回家当傻丫头!傻丫头?不,我要捧着奖状证明:我能行,女孩也可以做太阳!于是我满怀信心,重抖精神,熬夜验算;我在图书馆里寻觅一本本资料,我到老师身边求解一道道难题,我到实验室里观察一个个变化。但我并不感到苦和累,因为我始终想着:要为女孩争一口气,我要证明:女孩子也可做太阳!

学校举行的预赛结果出来了,获奖名单前挤满了同学。啊,我的名字在最前面,我成功了!物理老师投来赞许的目光,那几位男生和我擦肩而过,“傻丫头”自然不再说,脸上也露出一丝善意的微笑。

我用我的行动证明女孩子能够做太阳,女同胞们,你们说是吗?我们既然存在于这个世间,就要勇敢地撑起这“半边天”,不要被另外“半边天”小瞧,当然,男孩子不会轻易服输,但我有这个信心,女同胞们,你们呢?

归纳总结:所谓“线形结构模式”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结构模式提炼: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段: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学习范文赏析

(二)大米饭的洗礼

(高考“心灵的选择”话题优秀作文)

幸福如一抹浅浅的雾,淡淡地飘在天涯,飘在村东的路口,与那个破旧的屋子里的大米饭的香味融合,弥漫在我的心窝。为了它,我曾等了一个夏天,等老了一个童年。而此刻,它竟像一笛箫音,轻轻回响在我心灵的深处……

小时候,家里很穷。穷人的天空在记忆中是灰白色的,而穷人总是有一双哀伤的眼睛,那是在他的孩子们咕噜咕噜地喝稀饭的时候。

那年,外婆害病了,为了外婆,母亲借了 一升大米,细粮在当时是很奢侈的东西。每天早晨,母亲蒸一碗白稠稠的大米饭,然后一口一口给外婆喂下。每到此时,我就蹲在墙角咽口水。孝敬的定义就是把好东西留给外婆吃吗?那时,我常常这样想,直到有一天……

那天,天气晴朗得可爱。早上,照例是一碗大米饭和我们的稀饭,而外婆因身体不舒服没有起来吃饭,母亲急着去地里,临走时叮嘱我喂外婆。望着端过饭碗的瘦瘦的我,外婆说:“乖囡,外婆不想吃,你去吃了吧,啊?”外婆和蔼地抚着我的头。“哎!”我满心欢喜,忙不迭地端走了那碗我梦寐以求的大米饭。但就在这时候,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简单的思维告诉我:“这是外婆的饭,我不能吃!”就这样,我痴痴地盯着那碗大米饭,窗外的阳光,小鸟的鸣啾,全都变成了一碗碗的大米饭,在我眼前晃动。有好几次,我都差点忍不住了,一碗大米饭的诱惑力当时真是不亚于吸引一根针的那块大磁铁,而它又仿佛一个女妖,美丽地谄媚地笑着,想要一口把我吸进去似的。而我就端坐在那儿,在吃与不吃之间徘徊,耳边不断地响着一句话:外婆的饭,我不能吃……

门“吱”地被母亲推开了,我扭过头去,看着母亲:“娘,外婆的大米饭我没吃。”我的嘴一撇,想哭。母亲怔怔地看着,突然像明白了什么,紧紧地抱着我,大滴大滴的泪水滴在我的脖子上。那一刻,我知道,我做对了,那一刻,我好像突然长大了,因为我终于可以承载母亲的眼泪了。窗外的阳光斜射进来,暖暖地照在我和母亲的脸上,屋里一片淡淡的红色,在这静谧中,我尽情地分享着母亲的泪光……

那一年,我8岁。小小的我,像是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没错,就是这样的。我清楚地记得,外婆去世的那天晚上,我梦见外婆就站在我面前,手里捧着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

同为线形结构模式例文,你们组更欣赏哪一篇,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学习

归纳总结:如何写好线形结构模式的记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美语段赏析

(一)呼吸之间

我用足九牛二虎之力吸了一口气,只觉得一股寒流直入口中,掠过嘴唇,在轻微的震颤之后,被牙齿挡住了归路。

这股气流顽强地从牙缝中直入,牙齿凉丝丝的,好像被那股涌进的、直入的、无懈可击的力量震颤了。空气与上颔进行了剧烈磨擦,放慢了速度,转变了方向,对准了气管。

当小部分空气触击舌尖时,卷走了舌面散发的热气,热气与空气中的水气使得舌面冰凉而湿润,那种感觉使人想到晶莹剔透的雪花落在皮肤上,我立刻闭上嘴,迅速把头闷进水中。

好像那股气流止息了,只感到血液在涌动,气流顺着气管直入肺中。空气中的氧气被吸收入肺泡,红细胞立刻得到了氧气,经过体循环涌入心脏。

我听见了心脏的猛烈跳动,感觉到了太阳穴的剧烈膨胀,因为我屏住了气。

我感到血液循环加速,心脏跳动加速,太阳穴膨胀加速,我仿佛越来越轻,如雪花,如鹅毛。我急于抑制自己,让自己心平气和些,但是血液在“呼喊”,红细胞在“抗议”,心脏在“反抗”,太阳穴在“示威”!

“坚持住,闷水就是如此!”尽管我尽力这样想,但我仍感到十分不适,我想自己一定面红耳赤了吧。

不久,忍耐性被攻破了,一鼓气流反馈出来,不同的感觉,热乎乎的,像空调逆转的暖风,带着湿润的水,以及大量的二氧化碳从气管之上,通过前额改变风向,让牙齿洗了个蒸气浴。暖哄哄的,舒报极了。

直至唇舌,呼出了那股余热,我感到,水里的气泡不断地上升,太闷了,水中似乎充满了二氧化碳——我忍不住了,终于伸出了头。

(二)我成长中的一件事

那是我即将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早晨,妈妈要教我骑车。骑车——我太高兴了!我曾多次在电视中看见自行车运动员在大路上奔驰,旁边无数的观众在呐喊助威。于是,我很爽快地跟着妈妈来到了一块空地上,和妈妈学骑车。

开始时,妈妈扶着车把,让我慢慢地往前蹬。过了一会儿,妈妈看我开始入门,她就让我自己扶车把,她改在后面推。渐渐地,我开始掌握要领,骑的速度也渐渐加快了,妈妈跟着我小跑着。后来,妈妈对我说:“不用我推了,你自己试试吧!”我能行吗?望着妈妈头上的汗水和充满鼓励的目光,我点了点头。开始一段很顺利,但是,骑着骑着,我回头看见妈妈离我已经有十几米远了,我一下子又害怕起来,车把也不听使唤乱摆起来——我摔倒了,车就压在我身上,我很疼。小时候,我和妈妈上街也摔倒过,妈妈都是急忙把我扶起来,还问我摔疼没有,今天我摔得这样疼,妈妈一定会来帮我的。于是我没喊也没叫,静静地躺在那,等着妈妈来扶我。可谁知,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妈妈竟然无动于衷。妈妈是不是没看见我摔倒呀,我偷偷地抬起头看了看,妈妈正望着我呢。妈妈怎么不管我了呢,她不是个坏妈妈呀。我又使劲把头抬得高一些,妈妈仍然没有动,但是,我看得很清楚:妈妈好象在用眼睛和我说话,她的目光里再没有“你摔疼了吗”的话,有的只是期待和鼓励。我明白了,她是希望我能自己站起来。我已经是大孩子了,妈妈不会再来

扶我了,靠的只能是自己。我使劲推开车,自己站了起来。这时,妈妈走了过来,她蹲下来摸着我的脸,我的手,脸上带着阳光般的微笑,眼中闪出了激动的泪花。不知怎地,此刻我反倒觉得自己是个大人,我笑着对着妈妈说:“妈妈,我摔的一点也不疼!”

我又自己骑上了车。

也就在那时,我懂得了一个人生的道理:跌倒了,爬起来。

(三)清晨

清晨,东方微微地泛起了红光,寂静的大自然经过一夜春雨后,犹如进入色彩斑斓的五彩世界。

花园里,树丛中,小草上,到处坠着一颗颗小水珠,有的映着红光,有的透着纯白,好象一颗颗珍珠玛瑙。猛然间,我发现爷爷去年秋天在院中栽种的万年青枝头上泛着一点点绿光——嫩芽!好小的芽,仿佛在跟我捉迷藏,仔细看又看不清了。原来一颗颗小水珠包围着她,她犹如一个婴儿,深深地藏在水珠的怀中,正贪婪地吮吸着乳汁。我好象看到,不久她将会伸出一片片绿叶来,打扮着大自然,回报那孕育着新的生命的春雨。

(四)描写“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的情景。

爸、妈上街去了,我一个人待在家里。当我看到行人从窗外走过的黑影,或是听到厨房里传来“砰砰”的声音,我便以为小偷来了,吓得说不出话来。假如小偷来了,他会把我绑起来,用毛巾把我的嘴塞住,不让我喊叫,然后偷我家的钱,搬走我家的电视机。我不敢捉小偷,所以跑进卧室里,锁起了房门,躲在被窝里,在被窝里,我一直祈祷:爸、妈,赶快回来吧!

(五)请比较以下几组文章的起始句:

第一组:1.我没有故事,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

2.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第二组:1.“路有点长,夜有点微凉,心情迷迷惘惘,和天空交换沮丧……”此时,也许只有这首歌能表达我因为考试的失败而带来的伤痛。

2.期末考试失败了,我心情很差。

第三组:1.五年前那个云霞灿烂的傍晚,在我的一生中是那样暗淡无光――不幸的车祸降临到我的身上。

2.五年前的一个傍晚,我不幸遇到了车祸。

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叙文写作六种结构模式(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教案

    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教案 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掌握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 2、通过范文 理解结构模式在作文中的具体体现; 3、学生在实践写作中能运用其中一种结构模式 教学课......

    记叙文结构模式(五篇范例)

    记叙文结构模式 近年高考语文,由于不少考生一味模仿部分高分作文,片面追求形式上“创新”,致使考场中上出现大量的“四不象”作文;有些考生忽视常规作文的结构训练,缺乏快速架构......

    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模式(精选5篇)

    从考试实际出发,我们需要研究文章的结构模式。常见的且比较简单有效的记叙文结构方式有如下三种:总分式、并列式和对照式。一、总分式结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

    记叙文写作之结构严谨

    记叙文写作 之结构严谨 【小引】 “结构”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它是文章思路的外化。“结构严谨”,就是要用清晰的思路,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开头结尾的起合,......

    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模式

    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模式 1、线形结构模式 所谓“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就是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这种形式......

    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模式

    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模式 1、线形结构模式 所谓“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就是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 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这种形......

    中考记叙文写作之结构技巧

    初中记叙文写作之结构训练策略 结构松散、思路不畅是中学生写作中最为常见的毛病,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这就要设计引人注目的结构。常见结构如下: 一、自然式结构 自然式结构是......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结构篇

    记叙文写作指导安排结构 【能力解说】 记叙文结构是指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叙述事件过程中的谋篇布局。它是建构记叙文的骨架,主要涉及开头结尾的设计、主体部分展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