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诚信问题__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19-05-13 07:4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大学生诚信问题__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大学生诚信问题__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

第一篇:试论大学生诚信问题__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准,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当前大学校园里失信现象频频发生,诚信严重缺失,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面临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由此可见,大学生诚信重建的意义就尤为重要,而要真正的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地位,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诚信教育,还要完善现行的各种诚信机制等。

一、大学生诚信的意义

古人云:“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信者,诚实不欺,信而有征也。”诚信,即诚实守信,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伪装,不虚假,说话算数,讲信誉。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是人的良知在客观环境中的一种外露,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诚信的核心一是诚实,二是守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人的活动中相互联系的道义凭借。人无诚信,无以立身;国无诚信,无以邦交。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毫无诚信可言的大学生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脚步,是对生产力的破坏;诚信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对中国的传统美德不予继承,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会导致社会文化失落,使道德认识水平下降,更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背道而驰;诚信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祖国人民培养大学生成才,大学生应该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人民,如果不讲诚信会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

1、诚信是大学生安身立业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要求当代大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在伦理道德领域不断地完善自我。在经济社会中,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受到社会的青睐,有才无德或者有德无才都难以立足于社会。诚信是当代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石,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要素,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信写进了中国公民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这一规范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对于大学生来说,个人信用首先就体现为遵守诚信原则的敬畏精神,并把诚实信用作为自己安身立业的基点,无论对工作,还是对学习,都要做到笃行不倦,脚踏实地,任劳任怨;都要树立实事求是、言而有信、无信不立的观念;都要养成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的行为习惯。

3、诚信是大学生安生立命的关键。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看中诚信的品质。大学生在校学习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过程,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入社会,走入市场。在将来的求职中,诚信将成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素质要求,诚信必将成为大学生的安生立命之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做诚信规范的力行者。目前更重要的是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社会把大学生一贯视为高素质人群,给以充分的信任和关心。但是由于由诚实、守信方面出问题而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导致社会信任度的降低,不仅在量的方面大幅减少,在质的方面也大幅下降,这会使信任危机强化为社会危机,直到社会系统的崩溃。从而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各个民族的各种文化都把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诚信者付出诚信,诚信者也收获诚信。诚信者收获的信任,是诚信者拥有的社会资源,它足以使诚信者安身立命。

由此,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学生,更应该身体力行,做文明之先风,不做有损个人名誉和国家利益的事情。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1.考试作弊严重。目前,考试作弊问题已成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首要问题,大学生的不学无术的话题已屡见不鲜,那么对于他个人的成绩的索取就会直接导致大学生拉下文明的面纱,去违背道义,进行考试作弊。

2.恶意拖欠学费。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欠费问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方面,教育改革,国家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另一方面,国家又强调不允许一个大学生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学校面对大量的农村学生和众多的父母为城市下岗职工的学生,不容易弄清谁是最困难的,这就给有意欠费者造成可乘之机。学校虽然实行了奖、贷、缓、助、免等一系列的政策,但是面对众多困难学生,学校并没有摆脱困境。有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一年级欠缴学费最少不足5%;二年级后,不按时缴还助学贷款利息和本金的学生越来越多,大约20-30%;毕业班成了欠费追缴工作的老大难。尽管有的学校实行“三证”扣押、担保等措施,但仍然有不少毕业生就是不还款,以至于有的学校不得不开起了毕业证书仓库。这样的局面长期下去,又会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信誉带来不良影响。

3.拒还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为国家造就更多人才。然而这种多方受益的方式却正面临尴尬——学校操心,银行担心,公众寒心。这主要是由于许多贫困大学生找到工作后就把还贷的事推得一干二净,撇得清清楚楚。

4.捏造虚假履历。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甚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和英语、计算机等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5.学生随意毁约。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当每年的毕业生“求职大战”接近尾声时,违约高潮也随之而来。一些毕业生抱着“骑驴找马”的心理,找到更好的单位之后,马上就违约。违约虽然是个别学生的行为,但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失信、弄虚作假现象,不仅极大地损坏了当代大学生追求真理、文明向上的形象,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效,而且对大学生将来步入信用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涯是非常不利的。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今社会上的确出现了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屡见不鲜;证券机构欺诈公众聚敛钱财;文化市场盗版迭出,屡禁不止。这些都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甚至开始动摇,滋生了企图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失信惩罚机制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使失信者不能得到相应制裁,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淡漠诚信的心理。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乏力。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日渐染而不知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3.学校因素——约束机制匮乏。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失去生活基础;太封闭,没有走向现实生活,缺乏开放性。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德育科学化,以考分取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4.大学生自身的因素——缺乏自我修养。大多数大学生在意识上能清楚地分辨是非,知道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他们在认识上是积极的和正确的,并且在努力追求内在品格的自我完善,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又相对较弱,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往往又比较欠缺。由于受社会上错误道德观的误导和各种错误的表象所迷惑,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并表现出与诚信背道而驰的行为模式。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倡导诚实守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构筑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诚信品德是当前高等院校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学无信不才,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当代大学生应该诚实守信,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大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

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的重建不仅是高校也是全社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实践表明,诚信的重建不是单纯靠哪一家、哪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1、营造氛围是诚信重建的前提。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一是要提高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把诚信重建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好抓好。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全方面多角度开展诚信理念的宣传。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三是规范政府行为,全力打造诚信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诚信重建中的主导作用。党政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依法行政,在抓好自身诚信的基础上,带动各行各业开展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在社会各领域渗透,推动整体诚信意识的提高。

2、加强教育是诚信重建的重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从家庭教育来看:首先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好诚信的表率。其次要把智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来抓,从小抓好孩子的品质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首先,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要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德育课到基础课、专业课,从日常行为管理到各项校园活动,都要把诚信的内容加进去,让诚信的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角落。其次,要加强管理。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在学校办学理念上要坚持诚信原则,排除权(钱)学交易对教学工作的干扰。在师德建设上,要坚决杜绝学术抄袭、剽窃等不诚信的行为。对学生的管理上,每个教师要各司其职,不论是班主任还是普通教师,不论是行政人员还是一般干部,都应该义不容辞。在对每个违纪学生的处理上,要根据校纪校规从严处理。第三,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一是由他律型向自律型转变。要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学习与思考,将诚信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二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要大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的管理方法,注意发挥现代传媒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拓宽教育的领域,使教育工作覆盖和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三是由灌输型向互动式转变。要克服片面硬性灌输的方法,由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转变为平等、民主的关系,使教育过程成为自主的接受、自主的发展、平等的对话、进而和谐的解决问题,同时,实现教育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四是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教育工作方法有多种,如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心理暗示法等,要充分发挥高校德育方法体系的整体作用,不能孤立地采取某一种方法,发挥各种方法的互补作用,同时,要整合所有的教育资源,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五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式转变。一方面诚信教育不能仅限于课本和课堂,要走出校门,让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参与和体验中受到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自身也要开放,要大胆学习和借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诚信教育的好经验,好作法,使诚信教育更富实效。

3、完善机制是诚信重建的保证。制度问题是一个“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因此,诚信重建不仅要抓好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诚信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信用体系及制度的基础法律,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法规,制订对欺诈行为的惩处办法等等。从社会来看,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对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的探索,如上海市政府已于2000年在全国首创个人联合诚信体系,2002年上半年,又建立了企业联合诚信体系;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拟定了诚信管理条例草案等等,这表明诚信立法是大势所趋。作为人才济济、思想活跃的高校而言,有条件也有必要建立诚信教育机制。目前有很多大学如上海大学已建立国内首份大学生信用档案,天津师大推出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等等。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二是诚信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三是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大学生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要把诚信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方面,体现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各环节。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目的的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有意识地深入挖掘诚信的教育资源,激励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体,要率先垂范,以学术和人格的双重魅力,给大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学校的所有干部职工,都要带头示范,处处守信用、时时重承诺,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必须在加强实践上下工夫。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诚信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长期的教育培养和实践养成。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全面学习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品质,深刻认识诚信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体会诚信在人的成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主动把诚信理念变为诚信行为。

必须在加强管理上下工夫。诚信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通过管理,实现他律与自律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诚信受尊重、失信遭鄙视的良好风气。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大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的氛围。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管理,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严肃治理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等在一些学校还存在的失信行为,让失信者受罚,使接踵者敛迹,同时也使守信者得到尊重和尊敬,得到鼓励和鼓舞。

必须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制度是加强诚信建设的根本。要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制约性强的信用制度,把诚信要求具体体现到各项规定之中。用制度规范引导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用制度巩固诚信成果、遏制失信行为,从而努力把每一个大学生都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篇:试论大学生诚信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

河北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

考 生 姓 名: 考生所在单位: 准 考 证 号: 导 师 姓 名: 专 业:

完成日期:2009年3月1日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准,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当前大学校园里失信现象频频发生,诚信严重缺失,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面临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由此可见,大学生诚信重建的意义就尤为重要,而要真正的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提升大学生的诚信地位,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诚信教育,还要完善现行的各种诚信机制等。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缺失 重建

一、大学生诚信的意义 古人云:“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也;信者,诚实不欺,信而有征也。”诚信,即诚实守信,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伪装,不虚假,说话算数,讲信誉。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是人的良知在客观环境中的一种外露,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诚信的核心一是诚实,二是守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人的活动中相互联系的道义凭借。人无诚信,无以立身;国无诚信,无以邦交。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毫无诚信可言的大学生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脚步,是对生产力的破坏;诚信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对中国的传统美德不予继承,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会导致社会文化失落,使道德认识水平下降,更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背道而驰;诚信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祖国人民培养大学生成才,大学生应该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人民,如果不讲诚信会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

1、诚信是大学生安身立业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要求当代大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在伦理道德领域不断地完善自我。在经济社会中,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受到社会的青睐,有才无德或者有德无才都难以立足于社会。诚信是当代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石,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要素,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信写进了中国公民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这一规范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对于大学生来说,个人信用首先就体现为遵守诚信原则的敬畏精神,并把诚实信用作为自己安身立业的基点,无论对工作,还是对学习,都要做到笃行不倦,脚踏实地,任劳任怨;都要树立实事求是、言而有信、无信不立的观念;都要养成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的行为习惯。

3、诚信是大学生安生立命的关键。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看中诚信的品质。大学生在校学习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过程,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入社会,走入市场。在将来的求职中,诚信将成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素质要求,诚信必将成为大学生的安生立命之本,这就要求我们要做诚信规范的力行者。目前更重要的是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社会把大学生一贯视为高素质人群,给以充分的信任和关心。但是由于由诚实、守信方面出问题而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导致社会信任度的降低,不仅在量的方面大幅减少,在质的方面也大幅下降,这会使信任危机强化为社会危机,直到社会系统的崩溃。从而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各个民族的各种文化都把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诚信者付出诚信,诚信者也收获诚信。诚信者收获的信任,是诚信者拥有的社会资源,它足以使诚信者安身立命。

由此,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学生,更应该身体力行,做文明之先风,不做有损个人名誉和国家利益的事情。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1.考试作弊严重。目前,考试作弊问题已成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首要问题,大学生的不学无术的话题已屡见不鲜,那么对于他个人的成绩的索取就会直接导致大学生拉下文明的面纱,去违背道义,进行考试作弊。2.恶意拖欠学费。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欠费问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方面,教育改革,国家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另一方面,国家又强调不允许一个大学生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学校面对大量的农村学生和众多的父母为城市下岗职工的学生,不容易弄清谁是最困难的,这就给有意欠费者造成可乘之机。学校虽然实行了奖、贷、缓、助、免等一系列的政策,但是面对众多困难学生,学校并没有摆脱困境。有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一年级欠缴学费最少不足5%;二年级后,不按时缴还助学贷款利息和本金的学生越来越多,大约20-30%;毕业班成了欠费追缴工作的老大难。尽管有的学校实行“三证”扣押、担保等措施,但仍然有不少毕业生就是不还款,以至于有的学校不得不开起了毕业证书仓库。这样的局面长期下去,又会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信誉带来不良影响。

3.拒还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为国家造就更多人才。然而这种多方受益的方式却正面临尴尬——学校操心,银行担心,公众寒心。这主要是由于许多贫困大学生找到工作后就把还贷的事推得一干二净,撇得清清楚楚。

4.捏造虚假履历。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甚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和英语、计算机等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5.学生随意毁约。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当每年的毕业生“求职大战”接近尾声时,违约高潮也随之而来。一些毕业生抱着“骑驴找马”的心理,找到更好的单位之后,马上就违约。违约虽然是个别学生的行为,但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失信、弄虚作假现象,不仅极大地损坏了当代大学生追求真理、文明向上的形象,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效,而且对大学生将来步入信用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涯是非常不利的。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今社会上的确出现了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屡见不鲜;证券机构欺诈公众聚敛钱财;文化市场盗版迭出,屡禁不止。这些都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甚至开始动摇,滋生了企图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失信惩罚机制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使失信者不能得到相应制裁,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淡漠诚信的心理。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乏力。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日渐染而不知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3.学校因素——约束机制匮乏。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失去生活基础;太封闭,没有走向现实生活,缺乏开放性。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德育科学化,以考分取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4.大学生自身的因素——缺乏自我修养。大多数大学生在意识上能清楚地分辨是非,知道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他们在认识上是积极的和正确的,并且在努力追求内在品格的自我完善,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又相对较弱,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往往又比较欠缺。由于受社会上错误道德观的误导和各种错误的表象所迷惑,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并表现出与诚信背道而驰的行为模式。

四.大学生诚信重建的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加快诚信社会的建设步伐。建设诚信社会是一项长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只有真正达到管理上重视、制度上健全的时候,诚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话,违反诚信原则的人才不敢为所欲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才会更有成效。

2、培养大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发挥校内外的监督作用。在思想政治和专业教育中,要把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鼓励他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培养他们坚持真理、探索真理的高尚品质,懂得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树立诚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的坚定信念。同时,发挥校内外舆论监督的作用,褒奖大学生的诚信行为,谴责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建立赏罚分明的机制,加大失信者的失信成本,使其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付出巨大的代价;使规规矩矩、一诺千金的守信者能心安理得地得其所应得。

3、加强研究,创新诚信教育的方法和载体。必须要认清形势,更新观念,不断开创诚信教育的新办法、新路子。要改变以往就德育抓德育的做法,把诚信教育与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教学水平提高及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健康成长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新办法,研究新思路,开拓诚信教育新局面。要把诚信教育寓于各种学习和活动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体会诚信对社会、对事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工作作风上要求实,克服形式主义,走过场、雷声大雨点小都是要不得的,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诚信教育。

4、建立诚信度评价体系。在诚信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建立大学生诚信度评价体系是深化诚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诚信度评价体系的内容应包括诚信教育规划、诚信度评价的内容、措施、评价过程监督以及诚信奖惩措施等,测评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诚信评价、生活和工作诚信评价、就业诚信评价等,要建立具体的测评指标及权重指数,要有相关的机制和措施。

5、把网络开辟为诚信教育的新阵地。针对网络发展的新趋势,高校应以创新的姿态,积极参与到网络中去,把网络开辟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要把网络作为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随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与一些诽谤、谣言等有害信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诚信教育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诚信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把诚信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已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任务。它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合作。具体到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大学教育,诚信先行。高校应改变传统教育中重智轻德的现象,将诚信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当中。而且德育教育中的诚信教育应贯穿大学生教育的始终。因此无论是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还是毕业教育,均应将诚信的内容加进去。在德育课的课时安排中,应加大诚信教育的比例,而且在校园的各项活动中,均应将诚信的理念渗入其中。

第二,教师育人,诚信为本。诚信建设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而教师在这项工程中起的作用不可小视。因为高校教师除承担大学的授课任务外,还应扮演着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路人的角色,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师队伍的诚信建设。这就要求学校在办学理念上,要坚持诚信原则。对钱学交易在教学工作中的干扰,对那些硬性将自己出版的书籍摊派给学生的行为,请客送礼才让学生过关等不良行径,学校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另外在师德建设中要坚持杜绝教师学术剽窃,论文抄袭等不良现象,只有正本,方能清源,而良好的师德必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完善诚信机制,构建诚信砝码。搞好诚信教育,单靠道德教育规范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要培养大学生诚信理念,完善的约束机制不可或缺。因此要制定健全的制度对学生的失信行为进行监督、约束和引导。如上海大学率先建立国内首份大学生信用档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信用记录进行电子量化管理。而10月18日下午,我院的诚信教育工程也已启动。学校将从学习、经济、生活、择业等四个方面对学生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这就使学生在日常的行为中多了几分约束,而这必将对我院的学风、校风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大学生讲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诚信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长期的教育培养和实践养成。我们还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全面学习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品质,深刻认识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体会诚信在人的成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主动把诚信理念变为诚信行为,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心中深深地埋下一粒诚信的种子,精心培育,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迎来诚信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赵钢锋,张震.论当前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教书育人,2005(11);

[2]胡家俊,吴爱兰.由《新规》颁布谈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黄山学院学报.2005(5);

[3]曲绍卫,潘建军.大学生贷款信用保障机制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06(10);

[4]邓才彪.浅谈道德教育他律与自律问题.山东师大学报.1997(1).[5]巩献田.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6]林幸福.新教育视角下大学生不诚信行为浅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

[7] 蒋璟萍.诚信缺失原因分析.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3);

[8] 石维富.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分析和诚信教育思路探索.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4);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8

目录

论文摘要 关键词 引言„„„„„„„„„„„„„„„1 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家长式的说教,融洽师生关系,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前提„„„„„„„„„„„„„„„„„„„„„„2 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少一些“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这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必备条件„„„„„„„„„3 多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少一些传统的“满堂灌”讲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这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 „„„„„„„3 情境教学法„„„„„„„„„„„„„„„„„„„„„„„3 幽默艺术教学法„„„„„„„„„„„„„„„„„„„„„4 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学法„„„„„„„„„„„„„„„„„4 结束语„„„„„„„„„„„„„„„„„„„„„„„„„5 参考文献„„„„„„„„„„„„„„„„„„„„„„„„5

浅析大学生思想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论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人们的思想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变化,这其中就包括正处在思想前沿的高校大学生们。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导下,努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认真探索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规律,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管理上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1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制约的内外因素

1.1 现在的大学生能对当前的社会状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客观、全面、正确地评价社会基本问题大部分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规律和矛盾。但部分学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立场不坚定;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新科技的学习和接受快,但部分同学对社会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不能理解。大学生在政治取向上具有明显实用、功利的特点,对政治淡漠,缺乏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和献身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只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从价值观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注重自我价值的优先实现,主要表现在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热衷于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大学生追求更客观,自我意识和成才意识日益强烈,但身心发展不平衡,存在许多矛盾和困惑,且理想现实化、功利化,偏重个人发展。大学生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从注重知识的价值,到国家级期刊http://www.xiexiebang.com/guojiajiqikanfabiao/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上的享受,认为获取知识只是为自己能够有更好的物质享受做铺垫。合理的利己主义,逐渐成为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

道德品质缺失,守法护法意识淡薄。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准普遍不高,有的缺乏最基本的公德修养。一些学生不肯吃苦,劳动意识淡漠,不以克己、勤俭、吃苦、谦虚等为美德。缺乏自觉主动的劳动意识;毕业择业时眼高手低,没有好待遇的工作不愿意去选择;不想付出得回报。是非观念差、对法律理解肤浅,缺少自我控制。

1.2 制约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基本因素

1.2.1 内在因素即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大学阶段,每个大学生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观念的形成是从有意识开始,慢慢的积累而形成的。一个人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观念的产生和性格的养成是一个过程,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格外向的大学生可能好动,喜欢交友、聊天、运动等等;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可能喜欢一个人学习,不愿与人交往,不善与人沟通,这些性格的养成会使大学生本人的思想和思维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疾病的产生、表现多数是在大学期间,而这些现象的产生是个体性格怪癖和思想扭曲综合在一起产生的。而大学生自身控制范围内的如惰性、不上进、意识薄弱等都会让自己的思想状态发生变化。

1.2.2 外在因素即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的发展带来物质产品的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对精神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当然也不会例外。这其中包括家庭环境、父母言传身教、父母教育方式、传统观念、学校教育、文化传播的影响等等许多社会因素都让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变化。从一个人出生后,有清楚的意识开始,他的思想状态就在不断的变化,一个大学生可能因为父母生活中常伴有不文明的语言,而学会了骂人,而不认为这是不对的;可能会因为自己要好的同学和玩伴喜欢抽烟、打架而跟着去做;可能会因为在电视和网上看到流行歌曲播放,便去追逐潮流而去歌唱,却从不会唱一首革命歌曲;可能会因为父母下岗,生活拮据而感到自卑;可能会因为父母经常打骂自己而产生逆反心里;可能会因为经济上的攀比,而走上违法道路;可能会因为追求时尚,而无心学习,总之这些社会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都会让大学生的思想变得不求上进,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很好的法律意识,而社会环境因素也成为制约大学生思想变化的重要因素。

2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便摆在了高校管理的面前。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根本和核心,带动其他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加强辅导员和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辅导教育论文www.xiexiebang.com员及教师队伍。政府应努力净化社会环境,高校也应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联系更加紧密和频繁,其相互依赖性增强,社会环境的作用显得日益复杂。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都能影响大学生思想变化。因此,全社会要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加强网络资源管理、倡导主流文化等,以此净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第四篇: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3

目录

论文摘要 关键词 引言„„„„„„„„„„„„„„„1 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家长式的说教,融洽师生关系,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前提„„„„„„„„„„„„„„„„„„„„„„2 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少一些“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这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必备条件„„„„„„„„„3 多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少一些传统的“满堂灌”讲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这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 „„„„„„„3 情境教学法„„„„„„„„„„„„„„„„„„„„„„„3 幽默艺术教学法„„„„„„„„„„„„„„„„„„„„„4 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学法„„„„„„„„„„„„„„„„„4 结束语„„„„„„„„„„„„„„„„„„„„„„„„„5 参考文献„„„„„„„„„„„„„„„„„„„„„„„„5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建设和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院: 政法学院

班级: 06级思想政治教育二班

姓名: 贾军

指导教师: 李春贤 职称: 教授

完成日期: 2010 年 5 月 20 日

建设和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涉及到了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而和谐文化又与和谐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内容,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本文从和谐文化和谐和社会的 关系入手,阐明了什么是和谐文化,以及在新时期建设和谐文化的伟大意义和建设和谐文化的方法。同时论证了在新的时期需要新的文化来引导和纠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定义

目 录

一、对和谐文化的认知.............................................................................................................1

二、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2

(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让全国人民更加团结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作贡献..............................................................................................................................................2

(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

(三)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我国当前的矛盾和面临的危机、也有利于凝聚人心................................................................................................................................3

(四)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二者关系..........................................................................4

三、建设和谐文化的途径........................................................................................................4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4

(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4

(三)处理好竞争机制与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关系..............................................5

(四)坚持统筹协调、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5 参考文献........................................................................................................................................6

无论什么社会,在一个时期中总有一种文化起主导作用,同时又并非一枝独秀而是多元共存的。例如中国封建社会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中孔子坚持“礼治” ,主张“宽猛并济”;孟子倡导“仁政” ,主张“推恩于民”;荀子“隆礼重法” ,礼法结合。正是这些思想与封建统治紧密的相结合才造就了中国5000年的辉煌历史。同时又有道家、法家、佛教的共存并立;在现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其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同时也有伊斯兰文化、移民文化与土著文化的多元共存。在建设和谐社会、处理多元文化关系时,应当树立、新时代和谐文化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这一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建设和谐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对和谐文化的认知

和谐:和:禾+口,人人有饭吃。谐:言+皆,人人能说话。《左传·襄》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①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在字典中和谐是:融洽,调和的意思。实际上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均衡,协调,整体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然而,由于世间中非均衡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和谐与不和谐成为伴随人类发展的永恒矛盾。造成人来为了短期利益而导致社会自然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如社会中的贫富差距过大,阶级对立,以及国际间时刻发生的流血事件。在中国近几年这种不和谐现象更加突出。沙尘暴,荒漠化,水土流失,非典,禽流感,甲流,地震。等等每一起事件都在震撼着国人的心,而这一切都根源于源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经济与文化不协调所致。所以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那就是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其实我们也可以说,凡是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都可以统称为和谐文化。而建设和谐文化 1.左转.襄二十年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6-57 ○

也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的发扬。孔子曾经说过:“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的和谐思想。同时和为贵、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而不同等思想为历代先贤所推崇。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它是文化体系运行中的最优功能状态。就是要把和谐确立为社会发展目标,树立以非对抗的、对话协商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思维方式,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的社会风气,培育坦诚、大度、宽容、开放的社会心理。从静态来看,它是文化体系运行中的最佳结构状态。“和而不同”的内在本质决定了和谐文化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它不仅包括具有先进属性的文化内容,也包括健康有益以至无害的文化,甚至还包括宗教文化以至于被改造过的部分落后文化。

二、建设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让全国人民更加团结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作贡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表明了要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全国人民团结的思想基础。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决定了人们在不同利益的背后有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因而能够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这一共同理想,包含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同时也体现着团结、合作的精神。他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是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的重要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我们还需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思想基础。同时和谐文化的建设也有利于我国各民族减少名族之间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很安定。

(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我党在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从此我国就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虽然我们承认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在贫困的基础上也无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快致使人们的思想文化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落后的不健康 1胡锦涛.2006年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N]中国人民日报。2006-12-12(5)○ 的文化和思想。比如法轮功的传播,封建迷信思想的兴起,网络色情暴力的传播和民族独立思想等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速度,不断的腐蚀着人们的精神和价值观。单纯的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可能自动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不可能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和谐文化蕴含着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首先要有生产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经济建设依然是中心,集中力量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任务尤为繁重。但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单纯、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不仅会付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代价,还会造成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现象蔓延、思想道德堕落等社会问题,造成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衰退的反差。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培育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我国当前的矛盾和面临的危机、也有利于凝聚人心

70年前,毛泽东曾说过:“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①而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和谐文化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整和社会关系的作用。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也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融洽。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需要相应的社会机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社会越是向多样化发展就越需要发挥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这种文化调节和整合的过程,本身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随着改革开发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出现纷繁复杂的局面,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建设和谐文化,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培养人们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有助于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结互助的社会风尚。

1毛泽东.矛盾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 3

(四)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二者关系

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它的最终源泉在于社会生活,尤其来自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物质与文化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 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就要有不同的文化与之相适应。而我国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样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不同程度存在于现实的社会关系、社会体制、社会行为、社会生活之中。它们必然会以各种方式在思想文化领域表现出来,成为和谐文化的基础和源泉。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冲突,还会不断提出建设和扩展和谐因素的要求,从而成为和谐文化发展的动力,促进和谐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繁荣。没有和谐的社会现实,就不会有和谐文化;没有现实对于和谐的追求,也不会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就越发达。

三、建设和谐文化的途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受到社会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文化建设领域的这一新变化,既给我们的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突出表现就是人们社会道德的伦丧失和主体价值观的缺失。所以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文化——和谐文化来使全体人民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需要我们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任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我国与之相应的文化却比较落后。尤其是我国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发展的地域和城乡差异明显,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文化落差,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文化,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而我国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 4

壮大文化产业,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建设和谐文化,加强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满足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维护最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样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最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多鼓励好的文学作品的创作。不仅要使人们在读书中纠正思想还要学会东西。同时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同时还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对一些传播色情暴力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文化产品要严厉的打击与抵制,为人民的生活学习创造一片良好的环境。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文化产品,用社会主义的和谐理念教育和激励人民,给人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

(三)处理好竞争机制与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关系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竞争如同发动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和谐如同润滑剂,是保持社会机器正常运转的调节器。如果只有竞争而无和谐,则社会就会由于过度紧张而崩溃,就像机器没有润滑剂会烧毁一样。而如果缺乏竞争,社会就没有活力,就不会进步。所以竞争与和谐都是社会发展所必须。我们必须大胆引进社会竞争机制,而辅之以社会协商机制,使和谐社会建立在良性竞争制度之上。在竞争中求和谐,在和谐中通过竞争来成长壮大。

(四)坚持统筹协调、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

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民心,民意,和人民的生活。三国里刘备就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孔子家语·五仪》云:“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建设和谐文化,一方面要坚持统筹协调、另一方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重视城乡、区域、社区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引导,活跃农村文化氛围。文化发展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要加强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满足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维护最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保证广大人民有创造文化的自由和学习文化的权利。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重视人的心理的和谐与健康,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要照顾多数,区分层次,增强和谐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大力发展和谐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和矛盾出现纷繁复杂的局面,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而社会越是向多样话发展就越需要发挥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所以建设和谐文化,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改造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思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左转.襄二十年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56-57 2.尹德洪.和谐文化与经济学重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蔡定剑.李洪雷制度冲突及其解决途径.[M].上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周莹.和谐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5.赵东坡.经济学视野中的不和谐倾向及应对.[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74.7.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5 8.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人民出版社.[M]2005年3月,第一版。9.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0.路甬祥.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实质深入探讨和谐发展规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 11.李忠杰.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M].北京:中国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夏勇.制度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二期

Build Harmonious Hulture on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Harmony

Abstract: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Is to buil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neral strategy for a major strategic task,and Also involve social life in many respects。Social harmony and harmony and cultures are closely linked。Harmonious culture, social harmony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and important,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must build harmonious culture。Build harmonious culture to promot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to build socialistic harmonious society provide motivation and guarantee, opinions and cultural conditions.Support From the harmonious culture of harmony and social relations, what is the harmonious culture, is harmonious culture and social harmony, and in the new perio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significant。

key word: harmonious society; culture en faveur;harmonydefinition 7

第五篇: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9

目录

论文摘要 关键词 引言„„„„„„„„„„„„„„„1 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家长式的说教,融洽师生关系,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前提„„„„„„„„„„„„„„„„„„„„„„2 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少一些“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这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必备条件„„„„„„„„„3 多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少一些传统的“满堂灌”讲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这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 „„„„„„„3 情境教学法„„„„„„„„„„„„„„„„„„„„„„„3 幽默艺术教学法„„„„„„„„„„„„„„„„„„„„„4 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学法„„„„„„„„„„„„„„„„„4 结束语„„„„„„„„„„„„„„„„„„„„„„„„„5 参考文献„„„„„„„„„„„„„„„„„„„„„„„„5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新时期中学思想品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尤其是在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混乱无序的局面。这必然对中学生思想品质造成一定冲击和影响。我们通过调查和访谈对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质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针对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中学思想品质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中学思想品质;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领域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尤其是存在某些道德失范和违法乱纪的行为没有及时得到有效遏制和制裁的现象,这必然对中学生思想品质造成一定冲击和影响。2008年9月至12月我们课题组在河北省部分中学通过发放问卷、师生座谈等形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我们既看到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可喜的情况,也发现因为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中学生自身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局限,部分中学生道德品质不尽如人意。我们希望能管中窥豹,为推进我省中学思想品质建设而努力。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观念基本形成并积累了深厚的情感,但在多种因素影响和冲击下有下滑的趋势。一方面大多数中学生对国家、民族、政党、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等有了明确认知,培养了较深的感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信心。作为国家意识的体现,国旗国歌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内容。如当看到中国国旗升起,听到中国国歌奏响时,有72.6%的人感到骄傲自豪;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要为此努力学习的占40.5%。另一方面,在西方强势文化思潮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受到巨大冲击,理想信仰迷失。少数同学表现出对国家感情淡漠、对传统文化不甚了解,对社会主义未来产生迷茫,甚至漠不关心。如在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中,有16.7%的同学从来不唱国歌,认为升旗活动和平时一样或没感觉的占27.4%;有3.2%的学生从来不关注时事;而问到入团的动机时,对“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个选项竟无一人选择。

(2)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已然向个人本位转化,价值观趋于多元化。一方面,他们求知欲强,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如为了本班在会操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同学们约定周六到学校训练,选择提前到校,做好充分准备和准时达到,参加训练的有95.2%。另一方面,部分中学生受课业压力和社会上功利主义、集体观念淡薄,注重追求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23.3%的学生为了将来更有利于考大学、找工作才入团。如有73.3%的同学选择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做准备,而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为社会做贡献而读书的仅为16.7%。年级越高,这种思想倾向性越明显。

(3)(3)道德观念已基本形成,能运用道德准则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评价,但知行并不统一,行为具有不稳定性,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方面,从调查中我们看到学校对学生的道德认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自己实际生活中奉行,其中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影响最大。如学生认为他们思想道德原则的主要来源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日常教育的占46.7%,是思想政治课的占30%;有44.45%的学生认为在学校里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班主任,认为是某科教师的占37.8%。调查数据也显示出21世纪中学生身上具备的一些良好的素质: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遵守公共秩序,有较强的环境意识等。另一方面,少数中学生存在追求时髦,贪图享乐,相互攀比,缺乏诚信的现象有所抬头。如选择玩和吃好、穿好为自己最大的愿望的占9.4%。在零花钱的使用上有64.45%的学生选择购买零食,饮料。初中生有59.4%的人表示考试从不作弊,发现

31.2%,而高中生表示从不作弊的则下降为16.7%,偶尔作弊的为73.3%,发现他人作弊会制止的是零!在对教师访谈和实地校园环境考察后发现,与调查中学生高调的环境意识不符,实质是老师在和不在不一样,学生值日和不值日时表现不一样,知行脱节,缺乏自觉性。教师们还谈到:现在的中学生攀比的心理很普遍,尤其在业余生活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4)(4)注重人际交往并积极发展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但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首先两代人之间呈现出相互理解,有良好沟通的局面。如当问到在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你一般怎样做时,80.55%的学生选择父母意见正确就按父母意见去做;自己的意见正确就应向父母解释,取得父母理解。父母也成为孩子最大的道德教育者和物质精神支持者,如83.3%的中学生表示自己思想道德原则来源于父母或者家人。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35.4%的人会找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解决。但也可以看出子女对父母精神和心理上的依赖感较强。其次同龄人间交往比较突出,对中学生道德品格的形成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有16.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为人处世依据的思想道德原则来源于同学或朋友;有39.05%的学生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通常会找要好的同学或朋友帮忙。最后,高中生相对理解和宽容,认为这是他们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的占36.7%,初中生则为25%;高中生认为不影响学习的话,可以谈的占53.3%,而65.6%的初中生则认为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应该谈。

(5)(5)对法律知识求知欲较强,有正义感,但由于知识和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法制观念往往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自控能力弱。一方面在座谈时师生都提到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严格要求学生。对一些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持明确的否定态度,表现出正确的是非观念。另一方面,遵纪守法的自控能力弱,法制观念亟待加强。调查显示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道一些的占53.1%,不知道的占40.6%。座谈的教师们反映学生经常有自习课说话、逗着玩、课间有吸烟、节假日有上网等违纪行为。对老师的批评,一般是表面上能接受,但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少数学生只有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紧密盯防之下反复违纪的行为才会得到遏制。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质的现状而提出的对策

2.1 树立大思想品质的观点,社会、家庭、学校联手共建育人环境家庭、社会是思想品质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与学校教,达到优势互补。首先,抓好社会大环境的治理,实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很多教师在访谈中表示,社会大环境和社会不良风气给青少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品格等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使他们过早的“成熟”。相比之下,现行学校思想品质就显得空洞无力。其次,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容忽视,开办“家长学校”成为众望所归。父母的言传身教随时随地影响和教育着自己的孩子。这一点在调查访谈中得到明确反映。家庭教育不当如百般溺爱、放任、粗暴已经成为中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源泉,给青少年埋藏下道德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祸根。有的教师就谈道:“有的家长认为一个孩子花点钱怕什么。”因此,只有让家长先受教育,才能使家长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出表率,使家长错误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得到及时纠正。

2.2 改进教育管理方式,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中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校时间会越来越长,而且有一大部分学生在校住宿。因此我们依然要发挥学校思想品质优势,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首先要坚守学校思想品质的主阵地,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旧观念,使思想品质内容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调查显示,学校领导与班主任日常的品德教育和各位教师的授课是学生获得道德原则的主要渠道。所以,我们在: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身教重于言教的观念;二要注重内容层次性,与学生日常品德行为教育紧密结合。既要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也要进行基本的社会公民教育;既要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也要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让学生感到思想品质就在我身边;三要注重思想品质向各学科教学渗透,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优势。思想品质的生命在于真实,而真实来源于生活,对中学生更是如此。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到的: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这是有效教育的重要条件。不允许把儿童、少年放在一种思想无菌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的生活。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

其次要注重思想品质形式不断创新,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知,在挫折中警醒,在体悟中成熟。在调查中我们认识到学生对现行的思想政治课认为没有兴趣的占12.5%,兴趣一般的占53.1%。这表明革新思想品质形式势在必行。一要树立学生是思想品质主体地位。我们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注重的是“灌输式”、“严防死守”,忽视学生内心和情感需求,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师生间的对立。因此我们只有树立起“育人为本,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学生提供思想品质实践的机会和场所,通过外在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培养中学生诚实正直、积极进取、坚毅勇敢、遵纪守法、爱劳动等优秀道德品质。二要因地制宜,发挥各地丰富的思想品质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拓展思想品质教育的领域和形式。如积极发挥共青团作用,定期组织参观各类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祭扫烈士陵园;组织志愿者不定期地进行打扫环境卫生,到敬老院、孤儿院进行志愿服务;举办各类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特长训练等活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李海萍.教育变革语境中未成年人道德观念的错位与德育革新[J].伦理学研究,2006(2): 73-77.[2]陆道平.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熊孝梅.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J].学术论坛

下载试论大学生诚信问题__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大学生诚信问题__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青年作用 建设“三增”幸福社区 之龙华社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义务家教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团结、凝聚和服务青年的职能作用,扎实全力落实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16

    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显得突出和重要,主要是一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大学生虽然独立性,自主性强,但他们毕竟涉世未深,社会生活经验有待丰富,因而需要正确的思......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贺美英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7年第10期 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校狠抓实......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了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服从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学生......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在传统的“硬实力”的竞争之外,还包括与之对应的“软实力”的竞争,即一个国家对内所表现出的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姓名:高莹 学号:2009405303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及对策研究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吴政清 【摘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 学生姓名: 系 别: 政治与法律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