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主备:吕霞
审核:初二语文组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4、培养学生珍视、热爱故宫博物院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请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自主学习
1.把文中的重点字词整理在下面。
2.解释划线的字:
举世闻名()
溥天之下()
率土之滨()
残破不堪()
祸国殃民()
3.完成课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
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请作者的写作思路,说出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
2、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在作者的笔下,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三、研读品味
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参观旅游团,我是导游,因有事情,已先行来到太和门,你们如何从天安门到太和门与我汇合?
2、现在已经进入了故宫博物院,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①作者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他的立足点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②在介绍内景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
③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④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4、由于旅行社时间安排过紧,本次参观故宫博物院只能允许大家详细参观太和殿,其余几个景点只能边走边看了。下面我们马上要到神武门搭车了,在出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哪些宫殿呢?
四、课堂小结:学习了本文,在写作说明文上你有什么启示呢?
◆课堂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挥霍()
矫健()
缭绕()
击qìng()金luán()殿
jiǒng()然不同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⑴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⑵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⑶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⑷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3、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太和殿、___、___;以及后三宫:____、交泰殿、____。
4、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按顺序进行说明。《故宫博物院》就是抓住故宫建筑群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按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5、北京故宫、山东岱庙、曲阜孔庙并称为我国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岱”指____;“孔”指_____。
6、文中多处写到威武庄严的龙,美丽典雅的凤。相信你对“龙”“凤”也很了解吧?请写出含有“龙”、“凤”的成语各两个。
龙:()()
凤:()()
7、“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体会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写句子(注意句式)。
例: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构成了这样宏伟精美的建筑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充句子。
围绕
环绕
缭绕
⑴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着。
⑵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
⑶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10、结合课文,有序地排列下列句子。()
A、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B、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C、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
D、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
E、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时候,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来的,现在成了风景优美的景山公园。
◆拓展延伸
1、介绍本校较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
2、介绍教室。
要求:两题任选一题完成。注意运用空间说明顺序,并选定立足点。
◆参考答案:
二、1、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说明顺序。
1、2段是总说故宫的特征,3—15段是从各个局部具体解说故宫的特征,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
2、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三、1、明确:午门——金水河上的五带桥——太和门。
2、①立足点是朱漆方台和雕龙宝座。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方位词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
②明确:故宫是皇宫,而龙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③明确:太和殿是故宫的核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同时它又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其雄伟壮丽的外观,布置精美的内景,和谐统一的布局都体现了故宫建筑的风格特点,因此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都最具代表性。
④明确:语言简练,有专用术语,同时又运用说明方法(列数字)说明顺序(从上往下),说明准确。
4、明确: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四、明确: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语言力求准确和简洁。
课堂检测答案
1、huò jiǎo liáo 磬 峦 迥
2、⑴打比方 ⑵作比较 ⑶列数字 ⑷举例子
3、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坤宁宫
4、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5、泰山 孔子
6、(略)
7、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改后在情感表达上不如原句强烈(陈述句在情感表达上不如双重否定句强烈)
8、(略)
9、⑴围绕 ⑵缭绕 ⑶环绕
10、B、D、A、C、E
第二篇: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附答案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教师寄语】 《紫禁城》
王朝背影暗金銮,遥对紫微河汉宽。转阁真疑呼万寿,登坛未见走千官。云生殿瓦龙鳞碧,日落宫墙凤尾丹。帝苑雄才今不在,徒遗风景胜长安。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一、【知识链接】
1、黄传惕
2、故宫博物院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殿檐(yán)藻井(zǎo)蟠龙(pán)击磬(qìng)檀木(tán)额枋(fāng)肃穆(mù)奏报(zîu)慈禧(xǐ)妃嫔(pín)金銮殿(luán)中轴线(zhïu)乾清宫(qián)攒(cuán)
2、解释下列词语。
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3、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以及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4、加点的词语的感情色彩含贬义的是(D)
A.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C.中和殿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D.1884年正当帝国主义入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慈禧太后却为自己的生日大肆挥霍。5.从课文中选出三个体现故宫建筑群特点的词语: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感知文意。
1、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对象特征是什么?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的三大殿,着重是太和殿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这篇解说词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特色,表达了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哪些词表行走路线的?
北京的中心——天安门——从天安门往里走, 到午门的前面—— 进了太和门,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后面, ——中和殿后面——保和殿后面——太和殿——从保和殿出来,下了石级——是小广场——广场以南——广场北面——乾清宫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后面是坤宁宫——在西边, ——从养心殿往北——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从御花园出顺贞门,就是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3、前两段介绍什么?是总还是分?第3段到第10段分别介绍了故宫哪几部分结构? 1总说故宫的情况:地理位置,不寻常地位,历史价值,以及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总体特征。2总说 3故宫的主要建筑:前朝三大殿。
4、两部分结构中,分别又介绍了什么?哪些详?哪些略?最后一段归入故宫中可以吗?为什么?
1分别又介绍后三宫和御花园。2前三殿详写,3后三宫略写。4不行,因为不仅交代景山的由来,而且总说在景山高处回望故宫的景象,再次赞叹故宫的宏伟建筑与和谐统一的布局,前呼后应,结构完整。
5、用①②③„„列出结构示意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
6、从行走路线看,本文以什么为顺序?
说明顺序是沿着中轴线,由南到北。
7、“移步”便会“换景”,实质上“走”的过程是什么在变化?
实质上“走”的过程是作者行踪在变化,也是文章说明空间顺序在变化。
8、第五自然段,写了些什么?顺序是什么?它与第六段关系是什么?顺序如何?
第五自然段主要写太和殿。按照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它与第六段关系是总体和局部的关系。立足中央的朱漆方台,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说明。
9、“后三宫”写得很简单,但为何给人的印象却很鲜明?
用作比较的手法,突出后三宫的气氛不同,以及彩绘图案不同,是以凤凰为主。
10、介绍东西六宫,详写什么?为什么详写?
详写后三宫,因为是皇后与皇帝生活居住的地方。是东西六宫的主要后宫。
11、文章在总体安排上有何特点?
文章主体部分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又以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成“前朝”和“内廷”两部分,依次介绍。
四、【精读精练】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2、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贬什么?
褒:建筑物的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历史文化价值。贬:故宫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明清共24个皇帝在此盘踞。作者憎恨、揭露他们。
13、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 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 以朱漆方台,雕金蟠龙为立足点 ;说明顺序是: 由上向后,向两旁,向周围,向下。
14、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同是紫禁城的中心。而太和殿又是中心之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地,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是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15、三大殿为何太和殿介绍的最详?为什么多次写龙?
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且皇帝的宝座在此,是皇威的显示。太和殿最全面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
因为故宫的建筑突出龙,所以对故宫的说明也要突出龙。而龙又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而太和殿又是皇帝发号施令,统治封建王朝的中心,所以,这里到处要突出龙的形象。
16、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突出皇帝宝座就在这条线上的中心点,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五、【主题阅读】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意,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简写的“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前面,这便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秋中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假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一堵白围墙,墙上开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7.上文抓住“个园”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
四季假山堆叠精巧 18.上文在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文章的说明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参观路线,“个园”四季假山的建筑顺序 19.从第一段看,“个园”园名的由来是:
“个园”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似一个简写的“个”字。
20.上文显示方位变换的词句依次是步入个园大门绕过“宜雨轩”、过石桥、进石洞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长廊尽头、过“透风漏月厅” 等。21.把第四段“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改为“古柏伸,红枫遍植,钟乳石倒挂,石桥也俨然”好吗?不好。原文用四个主谓结构的四字短语铺排下来,给人以流畅感;改后便音节不谐调,语气不流畅了。
第三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
(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读准字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n)龙 鎏(liú)金 中轴(zhòu)线 迥(jiǒng)然不同 鳌(áo)头 湛(zhàn)蓝 额枋(fāng)檀(tán)香 妃嫔(pín)
1、释义
玲珑:精巧细致。湛蓝:深蓝。布局:全面安排。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迥然不同 :形容差别很大。
二、指导学习•研讨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电视里头流行的清宫戏,如《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大家知 道这些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在哪吗?对了,就是在明清皇宫,那么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这座神秘的宫殿。(2)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2、初读感知
请同学梳理(填写课后练习一图)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概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各大建筑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按照事物空间分布位置来介绍和说明的,这样的说明顺序叫做空间顺序(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3)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鼓励学生写好有创意性 的导游词)
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教案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故宫主要建筑的特征用途等,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 王为中心的特点。
2、通过了解古代建筑,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2、回忆上课内容
二、研读重点段落
1、思考: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默读5—8段写太和殿部分,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 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 的主要特色吗?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饰。默读12—14段写后三宫部分,回答:(1)“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3、比较全文为什么要以介绍太和殿为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 有略的写法,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 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2〕本文采用的 说明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受十分明晰。
三.巩固练习:课内语段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___。2.“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_。
3.两段文字分别先从外部说明了_ _;再从__ _部说明了 _结构、布局_ _。4.太和殿的特征是_、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
5.第二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
6.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 __。
7.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
(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学习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读准字音
金銮()殿 蟠()龙 鎏()金 中轴()线 鳌()头 湛()蓝 额枋()檀()香藻()井 击罄()琉()璃 迥()然不同 妃嫔()矫()健 攒()
4、释义 玲珑: 湛蓝: 布局: 肃穆: 幽雅: 悠扬: 井然有序: 迥然不同 :
二、学习•研讨
1、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2、初读感知
填写课后练习一图:
天安门—端门—午门—金水河—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 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第一部分:(1、2段)第二部分:(3—15段)第三部分:(16段)(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同步检测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
①规模()大 ②庄严肃()③()然不同 ⑤举世()名 ⑥鸣钟击()⑦烟雾()绕 ⑧错()相连 ⑨龙凤()祥 ⑩池馆水()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学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故宫主要建筑的特征用途等,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 王为中心的特点。
3、通过了解古代建筑,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习重、难点
教学目标1、2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2、回忆上课内容
二、研读重点段落
1、思考: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默读5—8段写太和殿部分,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 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 计的主要特色吗?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装饰。默读12—14段写后三宫部分,回答:
(1)“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3、比较全文为什么要以介绍太和殿为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小结
三.巩固练习:课内语段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2.“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________。
3.两段文字分别先从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再从_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4.太和殿的特征是________,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 6.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7.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学后感
14《故宫博物院》参考答案 课时一(2)从„往里走,沿着„穿过„ 走进午门„ 进了太和门„ 向南„往北„从方位词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立足点的不断变化,这就是“动点观察”
三.1.交待了大会堂的位置、气势以及在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描写,突出了大会堂雄伟庄严、气势宏大的特点。3.迈进、穿过、到4.列数字 空间顺序 课时二
三.1.列数字2.连环形花纹3.规模 内 结构、布局4.宏伟、壮丽、威严 真龙天子地位至高无上。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
2.熟读课文,弄清参观路线,理清文章结构。
3.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读准字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n)龙
鎏(liú)金
中轴(zhîu)线
迥(jiǒng)然不同
鳌(áo)头
湛(zhàn)蓝
额枋(fāng)檀(tán)香
妃嫔(pín)藻(záo)井 击罄(qìng)
琉(liú)璃
矫(jiǎo)健
攒(cuán)
1、释义
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迥然不同 :形容差别很大。
二、指导学习•研讨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电视里头流行的清宫戏,如《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大家知 道这些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在哪吗?对了,就是在明清皇宫,那么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这座神秘的宫殿。
(2)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2、初读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 理清文章结构
请同学梳理(填写课后练习一图)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概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各大建筑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小结:根据故宫的布局和游览路线,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按照事物空间分布位置来介绍和说明的,这样的说明顺序叫做空间顺序
(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3)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鼓励学生写好有创意性 的导游词)
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4.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教案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故宫主要建筑的特征用途等,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 王为中心的特点。
2、通过了解古代建筑,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默写词语
2、回忆上课内容
二、研读重点段落
1、思考: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默读5—8段写太和殿部分,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 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 的主要特色吗?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文章对后三宫也作了一定的说明,对后三宫主要说明了它们的功用和装 饰。默读12—14段写后三宫部分,回答:
(1)“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3、比较全文为什么要以介绍太和殿为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
(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 有略的写法,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 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2〕本文采用的 说明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 受十分明晰。
三.巩固练习:课内语段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___。2.“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_。
3.两段文字分别先从外部说明了_
_;再从__
_部说明了
_结构、布局_
_。4.太和殿的特征是_、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
5.第二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
6.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
__。7.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积累应用。
2.熟读课文,弄清参观路线,理清文章结构。
3.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读准字音
金銮()殿
蟠()龙
鎏()金
中轴()线 鳌()头
湛()蓝 额枋()檀()香藻()井 击罄()琉()璃
迥()然不同
妃嫔()矫()健
攒()
4、释义 玲珑:
湛蓝: 布局: 肃穆:
幽雅: 悠扬: 井然有序: 迥然不同 :
二、学习•研讨
1、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2、初读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 理清文章结构
填写课后练习一图:
天安门—端门—午门—金水河—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 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2段)第二部分:(3—15段)
第三部分:(16段)
(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同步检测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
①规模()大
②庄严肃()
③()然不同
⑤举世()名
⑥鸣钟击()
⑦烟雾()绕
⑧错()相连
⑨龙凤()祥
⑩池馆水()三.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1.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4.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学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故宫主要建筑的特征用途等,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 王为中心的特点。
3、通过了解古代建筑,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习重、难点
教学目标1、2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默写词语
2、回忆上课内容
二、研读重点段落
1、思考: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默读5—8段写太和殿部分,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 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 计的主要特色吗?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文章对后三宫也作了一定的说明,对后三宫主要说明了它们的功用和 装饰。默读12—14段写后三宫部分,回答:
(1)“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3、比较全文为什么要以介绍太和殿为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小结
三.巩固练习:课内语段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彩,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2.“金琐窗”的“琐”的意思是________。
3.两段文字分别先从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再从________部说明了________。4.太和殿的特征是________,殿内装饰以龙为主题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中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立足点是什么? 6.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7.选文对太和殿的说明体现了故宫的什么特点?
学后感
14《故宫博物院》参考答案 课时一
二2.(1)天安门—端门—午门—金水河—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2)从„往里走,沿着„穿过„
走进午门„
进了太和门„
向南„往北„从方位词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立足点的不断变化,这就是“动点观察”
三.1.交待了大会堂的位置、气势以及在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描写,突出了大会堂雄伟庄严、气势宏大的特点。3.迈进、穿过、到4.列数字
空间顺序 课时二
二.1.在“前朝”中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本质特征,所以要重点介绍。(1).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3)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方位词语的使用可以看出作者是静立在某处进行观察的。2.在“内廷”中重点介绍了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文章对后三宫也作了一定的说明,对后三宫主要说明了它们的功用和装饰。(1)前三殿以龙为主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权的威严,“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2)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 “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
三.1.列数字2.连环形花纹3.规模
内
结构、布局4.宏伟、壮丽、威严
真龙天子地位至高无上。5.大殿正中
正中、下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上面 6.描写7.体现了其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的特点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学案 教学目标: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3.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读准字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n)龙 鎏(liú)金 中轴(zhòu)线 迥(jiǒng)然不同 鳌(áo)头 湛(zhàn)蓝 额枋(fāng)檀(tán)香 妃嫔(pín)藻(záo)井 击罄(qìng)琉(liú)璃 矫(jiǎo)健 攒(cuán)
1、释义
玲珑:精巧细致。湛蓝:深蓝。布局:全面安排。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迥然不同 :形容差别很大。
二、指导学习•研讨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电视里头流行的清宫戏,如《还珠格格》《康熙王朝》…大家知 道这些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在哪吗?对了,就是在明清皇宫,那么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这座神秘的宫殿。(2)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2、初读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 理清文章结构 请同学梳理(填写课后练习一图)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概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各大建筑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小结:根据故宫的布局和游览路线,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按照事物空间分布位置来介绍和说明的,这样的说明顺序叫做空间顺序(2)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3)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故宫博物院。(鼓励学生写好有创意性 的导游词)
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古老的都城北京有一个同样古老的城池,学名紫禁城,俗名故宫(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在中华民族绵延悠长的历史中,它无异是封建王朝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华夏子孙,你是否了解它呢?
故宫知识知多少?课前请同学们去搜集有关故宫的资料,请同学们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请各小组把你们所收集到的认为最为得意的一条,用最简练的语言,给大家讲讲。
(二)走进故宫
1.听一遍课文的配乐朗读,注意字的读音、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屏幕显示)
①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说说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
②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在作者的笔下,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故宫的?
3.全班交流。
(三)观赏故宫
这篇文章本来就可看作是一篇解说词,设置情境教学,学生学得轻松,也更易于接受知识。
1.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故宫?请几位学生扮演故宫导游的角色,为游客(其他学生)介绍故宫。
明确:
①介绍建筑物时,一定要按照空间顺序,交代清楚立足点、方位。
②介绍故宫时,要把太和殿作为重点进行详细介绍,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③介绍建筑物时,要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如果你是一位游客,你能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吗?
“游客”(其余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并就说明的方法与技巧与“导游”交流,并对“导游”的服务做出评价。
(四)回望故宫
1.游览完故宫,想一想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不能解决的,提交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2.我们一起游览完故宫,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3.读完本文,总结在写作说明文上有哪些启示。
(五)感悟体验
1.现在,请你以导游或解说员的身份抓住立足点口头介绍我们的学校或教室。要求: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语言力求准确和简洁。
《故宫博物院》教案
作者: 收集于网络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a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 lěi)翊(yì)坤宫 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讨论:(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
作用?
明确:
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 ②庄严肃(穆)③大肆挥(霍)④重重殿宇 ⑤举世(闻)名 ⑥(焕)发光彩 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⑨龙凤(呈)祥 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 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 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
(第一课时)
1.教学目的:
⒈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⒉掌握文中以空间为顺序的写作特点。⒊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运用空间顺序。
三、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软件、电视、视频投影仪等。
四、教学设想:
⒈利用故宫平面图配合相关景物图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游览路线。
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生动的形象。
⒊教师讲解与导练结合,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结合另一解说词《解州关帝庙》巩固所学空间顺序的有关知识。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⒈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先动动脑筋猜这个谜语,谜面是“以前的殿堂”,打一个地名,是哪里?(谜底:故宫)
②简介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故宫博物院这庞大的建筑群的?
⒉显示主菜单:
课前准备 教师明确:这篇课文共讲两课时,本 空间顺序 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本文的说 太 和 殿 明顺序,即空间顺序;第二课时集中
总结全文 讲皇权的中心-太和殿。
⒊课前准备:
①要把握课文,先要解决生字词,翻开课本164页,学生齐读一遍生字词。教师显示生字词的读音。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殿檐(yán)藻井(zǎo)蟠龙(pán)中轴线(zhï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肃穆(mù)奏报(zîu)
慈禧(xǐ)额枋(fāng)妃嫔(pín)翊坤宫(yì)
(屏幕显示。每个生字词都配有录音,只要用鼠标在相应位置一按即可)
提示: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轴、磬、攒、禧、嫔
②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记得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曾明确: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答案: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③故宫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屏幕上显示一张建筑物名称的故宫平面图(即“理解?分析”练习一)。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节选),边填写此图。
(屏幕上随录音次第出现九幅建筑物的图像。)
教师巡堂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强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的位置。
既然大家对故宫建筑群有了大概的理解,下面我们看看作者如何有条理地介绍这建筑群。
⒋空间顺序:
①屏幕显示故宫平面图(附有图示),依据作者的行踪路线,师生共同完成相应建筑物的介绍。
(屏幕上以红色箭头逐步显现作者行踪。选取古筝弹奏曲《汉宫秋月》作为背景音乐。)
⑪教师从鸟瞰图(屏幕显示)开始,介绍作者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路线,扼要说明午门、金水桥和太和门广场。
(依次出现故宫鸟瞰图、午门、金水桥和太和门广场、铜狮。)
⑫指定一位学生依次介绍“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依次出现太和殿外景和内景、中和殿、保和殿。)
⑬教师简介乾清门前小广场,强调前朝和后廷的划分。
(出现乾清门、前朝鸟瞰图。)
⑭请一位学生依次介绍“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依次出现乾清宫外景和内景、交泰殿外景、坤宁宫内景。)
⑮教师讲述东西六宫,着重点应放在养心殿和储秀宫。
(依次出现养心殿内景之正间、东暖阁、储秀宫内景二幅。)
⑯选出一位学生介绍御花园。
(依次出现御景亭、钦安殿。)
⑰教师介绍顺贞门、神武门及景山回望。
(依次出现顺贞门夜景、神武门。)
⑱小结:故宫如此宏伟的建筑群确实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们定要珍爱和保护这文化瑰宝。
从故宫平面图中观察作者的行踪路线,试归纳一下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何特点。
②思考练习一:
为了清楚地说明故宫的特征,课文按照__顺序组织材料,由_入_,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_到_,以__带__地说明,井然有序。
(答案:空间;外,内;南,北;中间,两边)
③思考练习二:
作者运用哪些词语交代参观路线和写出各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⑪交代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答案:“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等等。)
⑫方位词语:
(答案:“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等等。)
④思考练习三:
阅读解说词《解州关帝庙》(详见附录一),请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及所使用的方位语言。
要求学生用十五分钟时间阅读解说词并完成习题,包括填写“解州关帝庙”平面图中相关建筑物的名称。教师巡堂检查。
明确:
⑪路线:
石牌坊→东庙门→正庙前院→午门→崇宁宝殿→花园(麟经阁;印楼、刀楼)→桃园结义园
⑫方位语言:
Ⅰ交代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紧挨„,进入„,就到了„”;“穿过„就是„”;“过了„就到了„”等等)
Ⅱ方位词语:
(“南面”;“北面”;“东边”;“两边”;“后面”;“周围”;“左右两边”;“前”;“南边”等等)
⑬填好平面图(详见附录二)
(可利用视频投影仪显示学生作业,教师现场作适当指导。)
⒌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作者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此外,还弄清三方面内容:
①作者参观所走的路线;
②介绍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③交待各建筑物位置的方位词语。
⒍作业:
请以空间变化为顺序,为“三水孔圣园”写一篇解说词。
14.《故宫博物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学习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请本文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学习难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资料链接】
黄传惕(193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从事广播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鳌头()
湛蓝()琉璃()
蟠龙()中轴线()金銮殿()
击磬()
檀木()攒()
乾清宫()坤宁宫()
肃穆()奏极()
额枋()
藻井()
2、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它的总体艺术风格特点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二、合作探究
1、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2、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可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三、同步达标
阅读《气候的威力》(节选),完成1-3题。①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②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③大风的直接后果则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A)1960年8月24日,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温度;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B)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C)④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美国的一架运输机在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路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暴风。结果,运输机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实际上,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第②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其中“举例子”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方法有:①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举例子”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这句话应放在第③段的什么位置上?(A)处,(B)处,(C)处。正确的是________ 3.第③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14
.《故宫博物院》(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灵活运用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会写说明文。【学习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学习过程】
一、我来当导游
1、假设现在是2008年,你将作为“奥运友情导游”,带领千千万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游览故宫,你将怎样设计旅游路线呢?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有自己的创意。(字数:200左右,写在小作文本上)
2、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参观旅游团,我是导游,因有事情,已先行来到太和门,你们如何从天安门到太和门与我汇合?
二、课内阅读练习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3、概括说说太和殿的特征。
答:
4、作者重点介绍了太和殿的什么?为什么这样介绍? 答:
5、选文第二段哪些地方是对“彩画绚丽”的具体说明?
答:
6、封建社会凡与皇帝有关的事物都称“御”,如“御道”,你能举出一些吗? 答:
7、作者为何强调三大殿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答:
三、课外阅读练习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亭,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8、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
9、第二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10、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11、文章介绍了万人大礼堂,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故宫博物院》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的结构特点以及有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2、学习本文按照空间顺序,详略有致的说明事物的写法。
3、学习本文简明平实的语言,体会文章运用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按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解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以及和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等资料。
2、导课 开展有关故宫知识的竞赛:
①故宫建成于什么时候?②故宫的主要设计者是谁?③故宫的规模有多大?④你知道哪些与故宫有关的历史事件?⑤故宫博物院的题字是谁写的?⑥故宫的房屋有多少?⑦历史上先后有多少位皇帝住在故宫?
3、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拿一支笔,画上一张简图,把那游览路线,宫殿的方位,名称等记下来。
4、请学生在显示屏的故宫结构示意图上标出故宫建筑的位置。
5、就示意图,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作者的行踪。
6、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明故宫特点的语句:
故宫建筑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7、故宫的特点,在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分组讨论:(1)规模宏大壮丽:(2)建筑精美表现在:(3)布局统一表现在:(4)独特风格表现在:
8、讨论:文章是怎么把故宫给我们解说清楚的?学生各抒己见。首先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文章抓住了故宫总体特点,还抓住了局部建筑的特点,如对太和殿的说明。要明确说明的顺序,有序则不乱。介绍建筑的时候沿故宫的中轴线按空间顺序。介绍养心殿的时候,为讲述其功能的时候,又以时间为序,说明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
要准确使用方位词。介绍太和殿内景像的时候,就运用了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方位词
要突出重点,把对象的特征呈现出来。仍以太和殿为例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描绘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写建筑位置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都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
9、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现在同学们完成两个说话训练。请你当导游
(1)假说你带着你的旅游观光团,已经到了太和殿门前,你将怎样向你的顾客介绍?(2)假设你带的旅游团那天是从神武门进入故宫,你该怎么向你的团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