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浅谈寓言教学方法
浅谈寓言教学方法
临武五完小
史琳菲
【摘 要】寓言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内容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深受儿童的喜爱。寓言故事的学习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为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浅谈了小学语文课中寓言的教学方法,和教师们分享。
【关键词】寓言;目标;形象;寓意
寓言大多通过一些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等奇怪的东西说着人的话,做着人的事,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它的内容简短,题材广泛,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这种方式容易被学生接受,适合小学生阅读。因此,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适当地选编了一些寓言故事,如《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由于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它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采用恰当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寓言故事的形象和寓意。以下是个人在寓言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初浅的认识,拿出来和大家共享。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寓言教学课堂导入环节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猜谜,猜成语导入。比如我在讲《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就是先出示几张寓言图片,让生猜寓言成语导入的,学生兴趣被激发了。有一部分寓言课文有插图,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导入。寓言课文旨在说理,而结合故事说道理就是这种文章的常用方法,因而,以深含哲理的故事作导语,就极能唤起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寓言课文观点的理解。教者动情,学习者方能动容,寓言教学中,我也会从语文课本中精选与寓言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让学生受到感染,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寓言,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二、紧扣目标教学
寓言内容虽通俗易懂,但要扣住一些“关键词”,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如在教学《亡羊补牢》时,我紧扣“亡”字,首先让生自学,了解“亡”是什么意思?几次亡羊?每次因为什么而亡?每次亡羊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又如在教《自相矛盾》时,要紧扣“夸口”这个词的含义,什么是夸口?卖矛又卖盾的人怎样夸口?透过字里行间,引导学生自己读懂故事内容。这样,扣住关键词就落实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对理解文本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寓言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寓言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为了塑造具体生动的角色,使深刻的寓意通过故事表现出来,作家们常常会在寓言中采用拟人、比喻、象征、夸张等表现手法,以达到比较强烈的教育性和讽刺性。在寓言作品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些表现手法,以绘声绘色的语言再现寓体生动的情节,让学生仿佛看到了活生生的角色,对寓体有了较全面的感受,对寓言的学习有了较强烈的兴趣。如寓言中常用的拟人手法,也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中,贪婪、狡猾的狐狸,贪慕虚荣、被花言巧语所欺骗的乌鸦,这些形象都被赋予了人的性格和思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角色的特点,并总结其表现手法,引导生运用到写作中去。
在教学寓言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寓言教学中要求学生纵观整个故事,能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低年级学生有赖于老师的指导和支持,如二三年级的两则寓言《守株待兔》和《揠苗助长》,其中的故事情节虽简单,但孩子太小,寓言表达的确存在障碍,但可以试着慢慢引导。但四年级的《亡羊补牢》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流程自己去复述,教师只需稍加点拨。
寓言教学还应该注重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寓言不过是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折射而已,现代社会愈益复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寓言故事,切实帮助学生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使学生更聪明。
三、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
在任何文体的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感受形象。寓言也不例外,但大多教师认为寓言的价值在于它的寓意,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引导学生想象形象,往往只简单地把寓言的形象当作寓意的比喻来告诉学生,把分析形象的目的看作是为了能够在最后告诉学生“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如果这样对待寓言的形象,学生只能从中获得几条抽象的教训与道理,不能真正地领会寓言的寓意。由于寓言的艺术形象有它自己的特点,所以,在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的时候,必须紧紧抓住寓言形象自身的特点。在引导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
(一)领会寓言中形象,精辟的语言 和其他文体一样,寓言的形象也是用丰富的语言来描绘的。例如,在《狼和小羊》的寓言故事中,作者写凶残的狼几次想要吃掉小羊,但机智的小羊每次都以合理的理由阻挡了狼想吃掉它的欲望,当狼理屈词穷后,“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往小羊身上扑去”。这就使狼的神态、动作跃然纸上,把狼那种强词夺理的劲儿表露无疑。教学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挑出这些形象的词语,并想象它所描绘的凶恶的狼的形象,并且帮助或者指导学生说明它的作用。又如在《农夫和蛇》的寓言中,最后农夫说:“蛇是害人的东西,我不该怜惜它。”这是这篇寓言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我帮助学生了解了这些警句的含义,也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在教学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寓言的警句呢?我认为应该在学生对寓言故事获得了具体而完整的印象之后进行。最好不要由教师来解释这些警句的含义,而应当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领悟出警句的含义。
(二)抓住寓言单纯生动的情节
寓言总是通过一个简单而完整的故事来表现主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来想象寓言的内容。例如,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对《狼和小羊》进行想象:故事发生地点(小溪边),故事的开端(狼非常想吃小羊),故事的发展(狼两次找借口要吃小羊,被小羊婉言戳穿),故事的结果(狼露出真面目扑向小羊)。这样,教师就能帮助学生对寓言故事形成完整而清晰的印象,学生对狼的凶残狡猾和小羊的善良形象的认识也就更为深刻。
(三))师指导朗读,感悟形象。有感情地朗读寓言,可以增强想象的鲜明性,但寓言不像诗歌那样富于音乐性,也不像童话那样有比较复杂的情节,而是一个很有情节的小故事。所以朗读寓言时应该用日常讲故事的口吻,要求语调轻松、柔和、幽默而带讽刺意味。组织好学生分角色朗读,是朗读寓言的最好的方法,但这一环节应该放在学生已分析完全文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各个形象的特点进行朗读,如狼的蛮横,小羊的善良等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形象的理解。但要防止学生朗读时装腔作势,以免影响寓言的教育效果。
四、帮助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在寓言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大多数时候,这根线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因此,我们在引领学生理解故事的过程中,要时刻留心找出并抓住这根“看不见的线”,沿着这条线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抓住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故事中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学生的生活中,从而使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理”。我们将这一环节称为“研读体会,感悟明理”。比如《扁鹊治病》这篇故事中看不见的线在哪里呢?扁鹊的“拜见、又拜见、再拜见、远望掉头跑”和蔡桓公的“不相信、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奇怪”,都是故事情节中的明线,从这里是看不到深层的寓意的,而在蔡桓公的“不相信、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奇怪”的背后所隐藏的“讥讽、反感、厌烦、请”,才是这条看不见的线,在这条线上我们看到了蔡桓公的霸气、傲气和对扁鹊的藐视,以及在最后病入膏肓时的恐惧,只有在这条线上认识到这一层,才能得出——不虚心、不诚恳、不耐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会产生不良后果,直至后悔莫及——这样的道理来。寓言教学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以下是揭示寓意的一些方法 :
(一)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感知寓言的形象,揭示寓意。如《鹬蚌相争》这篇寓言故事中有鹬和蚌的对话,教学时引导学生品读它们的对话,如“鹬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蚌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它们为了利益而争最后被渔翁捉住。引导生分析,品读它们的语言,体会争一时两败俱伤,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二)通过分析事物特点或发展规律来感知寓意。在教学《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时通过对禾苗的生长规律的揭示,以及这位农夫违反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的驳斥,从而让学生懂得事物发展都有客观规律,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三))通过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辨证关系来感知寓意。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类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懂得野兔撞树这一现象的偶然性,如果没有认清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把它看成一种期望值很高的必然现象,那么只会自食其果。
(四)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寓言的形象是以比喻的形态出现的,寓言中所讽刺、批评的真正对象,不在寓言本身,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或现象。这也是寓言的真正价值所在。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我们知道,《南辕北辙》的中心思想是说某人要去南方的楚国,却往北走,结果越走离楚国越远。它的寓意是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即使各种条件很好也达不到目的。因此,揭示寓意的过程也就是把寓言的形象指向现实生活的过程。
一般来讲,入选教材的寓言,是学生在生活中能感知和体会到的人、事、物或现象,所以只要学生真正领会了寓言的形象,在他们的生活中又确实碰到过那样的事情,寓言故事就是不难理解的。例如,《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通过修羊圈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办错事,只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劝告,认真改正还不晚。”寓言本身没有点明这一点,只是记叙亡羊补牢的过程,学生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寓意,我便启发学生:“丢羊的人认识到现在把羊圈修好还不晚之后,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学生会回答:“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我接着提问:“一个人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后,应该怎么办呢?”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把寓言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了,从而体会出寓言的寓意。随着学生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他们便能慢慢地自己总结出寓言的寓意,并把总结的寓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重新认识学过的寓言的教育意义。
(五)由表及里,概括寓意
寓言教学中,学生感知具体的、个别的艺术形象,从认知上讲,只是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是准确理解寓意的起点。但这种认识还有待深化,即需要舍弃具体的、个别的特征,进行抽象概括,揭示出一般的、共同的本质。为此,在寓意的概括操作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为学生铺设思维的过渡,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自表入里、由浅而深地概括出寓意。
以《群鸟学艺》为例,我这样设计教学,帮助学生逐层深入地概括寓意:第一步:理解故事内容,获取感性认识。启发学生思考:哪些鸟向凤凰学搭窝?它们是怎样学的?结果怎样?第二步:深入理解课文,尝试就事论事。启发学生思考:同是向凤凰学搭窝,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像“群鸟学艺”这类事情发生?第三步:深化认识,概括寓意。启发学生思考:从“群鸟学艺”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明白了什么道理?这种阶梯式的概括,体现了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既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利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不难发现,寓言总是通过多种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暗示寓意的,作者对角色的描绘并不是通过形象描写刻画的,而是由语言、动作、思维、最终结局等来烘托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切记不要直接解释寓意,而是要通过带领学生感受形象各方面的特点,引导他们逐步总结出寓意。
寓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应力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条件下,以学生为主体、在不断探索思考,交流中得以开展,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阅读放手于学生,切实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鉴赏能力等得以锻炼并提高。
第二篇:论文 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文学院07级14班 周庆 200602631108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喜爱文言文学习。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字词翻译、反复诵读、正确价值观
中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唐诗、宋词、名家美文。这些倾注了无数古人心血的诗篇佳作,脍炙人口,传唱千古,都是珠圆玉润、玲珑剔透的典范之作,滋养了一代文人墨客。可谁想,到了今天,这却成为千千万万学子口中的青橄榄,虽口留余香,但咀嚼之苦却不能忘。然苦从何来?苦在教法死——刻板灌注,苦在学法死——死记硬背。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谈“古文”色变,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不能触类旁通,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已故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学中的关键人物——教师应该寓教于乐,“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使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光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流程,要善于在课文中发现和提取精华的东西,抓住突破口,寻一把学生爱学乐学的钥匙,联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言”、“文”统一,找准学生的兴奋点并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遵循繁文易教、化整为零的原则,注重学以致用、古今互动。文言文的课堂只有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我也进行了中学语文教育实习,在此,我把自己对文言文教学的看法结合自己实习经历做一个简单的探究。
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传达着民族的精神。它是现代汉语的根,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学好文言文,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对提高驾驭语文工具的能力、增强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和底蕴是大有裨益的。
新课标对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应具有自然代码和文化代码的性质,也应具有鲜明的工具属性和人文属性。而传统教学往往存在一些问题:①在解读方式上过分看重“标准”答案,忽视学生生活体验和情意方面的发展,缺乏与文本的情感交流、个性化的阅读。②对文章“肢解”或者是单纯的字词句的积累,教学目的仅仅停留于字意的层面,难以形成体系。③单纯注重人文性,脱离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推敲、品味,忽视语感的培养。新课程环境下文言文教学实施在于对以往教学误区的突破,课堂教学要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流程,要善于在课文中发现和提取精华的东西,抓住突破口,寻一把钥匙,让学生爱学乐学,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适当的导入,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门前,让学生感觉到走进去的乐趣
实习的时候讲授《鸿门宴》一课,我首先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了《大风歌》《垓下歌》以及歌曲《霸王别姬》,引出鸿门宴中的主角—--刘邦和项羽。然后请学生上台给大家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刘邦项羽的故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又从刘邦项羽的生平故事引申到本课,提出问题:在《鸿门宴》一课中,刘邦和项羽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件事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由此便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同时也引入了课文的学习
二、将字词解释与分析课文结构相结合。
文言文的学习和把握本身就是一个繁琐的工作,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做大致的了解。因此我会首先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给大家复述《鸿门宴》一课的故事梗概。在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字词的翻译。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学“言”,也要学“文”,要“言”、“文”统一。“言”是文章的语言材料,“文”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灵魂,统率着“言”,没有“文”,“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很注意词语教学,为了理清词句,大多采取逐字逐句的串讲法,似乎文章仅仅是文言词语的堆砌,即使一些所谓的分析,也仅仅是附带着对文章内容粗略地梳理,这种有“言”无“文”,没有灵魂的教学有诸多弊端。因此教师在设计文言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摒弃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模式,而应该采取由学生接龙似的翻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另外,我在文言文翻译中在黑板上把文言现象种类板书出来,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虚词、重点句式等。在课文翻译过程中,我把对应的词语进行板书归类,这样就实现了化繁琐为统一,也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三、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径。从心理学角度讲,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所以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和机会,还应传授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另外教师也应该使诵读多元化,例如在《鸿门宴》中出场人物比较多,因此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诵读模式,当然这也不仅仅限于读,也可鼓励学生大胆的上台表演,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汲取古老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文言文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责,我们除了继承传统文化精髓之外,更要学习用现代眼光审视文言文,体会其中的民族精神,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看待历史、看待古人,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从古人的“行为”切入,透过人物的行为来概括人物的“形象”,评价人物的精神,并从现代视角来看待现实中相关的问题。以《晏子使楚》为例,晏子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大义凛然,不卑不亢,机智地挫败了楚王的阴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晏子的机智善辩、从容不迫,卓越的才华,更能感受到他的爱国护国深情。从他身上,我们领悟到要勇于维护捍卫个人和国家的尊严和荣誉,我们更加敬重孙天帅,更加敬重罗雪。从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一个现代外交家应具备这样的素质:爱国的思想,良好的修养,善辩的口才,应变的能力,渊博的知识,勇敢的气概,不卑不亢的精神等等。
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思想”入手,古代圣贤的许多主张是十分可贵的,我们要用现代观念去评价,使古代思想精髓为现代人所用。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学生认识到“磨难造就人才”,“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学生意识到要居安思危,要在困难中铸造自己钢铁一样的意志。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文言文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文言知识,而应当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灵活学习运用文言文的能力。这样能给文言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之焕发出生机。以上便是我结合教学实习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我深知语文是博大精深的,语文教学更是值得我用一生去研究和探索的。
第三篇:体育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摘 要】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参加课程改革两年多来,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不断地学习、探究体育课程新标准,认真思索,努力寻求教学新方法。我觉得体育教学的形式还是要灵活多样,要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根据学生需要,让学生走向娱乐场、健身场,走向大自然,使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小组教学即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根据体能、学习能力合理搭配,针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的模式,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1.1促进认知,情意发展
小组合作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无压力、轻松的气氛中,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伙伴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形成一个立体的练习网络。这种教学情景,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来说,可以感受到伙伴的帮助,分享小团体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大胆尝试就会成功,从而找到了自身价值,增强了信心。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这种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发挥其特长,充分表现其认知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从中找到乐趣,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例如:技巧教学中,学生完成基本动作后,教师布置组合动作练习,让学生想办法将动作连贯起来。这时,学生热情高昂,各抒己见,彼此启发分析,提炼最佳方案。伙伴之间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结果,八个小组的表演都有精彩之处,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取各组之长,一个完美的组合动作在学生的创造中诞生了,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团体的力量,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1.2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
小组练习以合作为主,小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并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愉快。何况,体育本身就是竞争,为小组而奋斗,大家紧密配合,出主意、想办法、没有了埋怨和责怪,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了解和友谊。大家彼此帮助,取长补短,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在进行游戏比赛中,教师可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自己分配任务,让他们先在自己的小组中紧密配合,然后与其他小组竞争。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觉得自己是本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他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配合本组完成任务,并努力战胜对手。教师应认真挖掘各小组的优点加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要找出其不足,最后评出完成任务最出色的小组。最好的小组要表扬,其他的小组也要鼓励他们努力提高。这样既能学生的培养竞争意识又能发展其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为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应找准位置,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积极引导鼓励,并及时调整解决未预料的问题,确保正常的课堂秩序,让学生能真正主动,愉快的练习。其次教师课前必须设计好学生行动的路线,各小组练习的位置,把握教材的重点,熟悉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况,才能精心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才能做到课上及时辅导,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质量。另外还要重点培养在民主氛围中产生的小组“领头人”,教会他们组织小伙伴练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小组都紧紧同教师联系成一体。幽默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的幽默法是一种有效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的手段,它具有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消除疲劳及批判功能。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幽默是一中普遍应用的艺术手法。在课堂中,幽默法可分为语言幽默法和非语言幽默法。语言幽默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表达方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或者运用笑话、故事等进行表达的教学幽默。非语言幽默法是指教师利用手势、躯体、表情等非语言的表达方法来实现的幽默,即动作幽默和表情幽默。
2.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评判一堂体育课上得成功与否,课堂气氛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好的课堂气氛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而幽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情绪激昂,更好地达到健康锻炼的目的,也就是说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容易产生快乐感和自信心,表现为积极参与各种练习,动作轻松自如,并能更快地掌握教师所教的动作,练习时乐而不疲。例如:在短跑教学中,动作规格的讲述若平铺直叙,那么会现得比较抽象,枯燥无味,难于理解,若形象地告诉学生“起跑前要象一个被尽量压缩的弹簧,听到跑的口令或枪声是‘啪’的一声冲出起跑线,同时,起跑后要设想后面有只狼在追自己。”从而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声音和设想的情景,那么会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动作要领,又心情愉悦,更加喜爱体育活动。
2.2沟通师生情感,消除学生疲劳
教学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的过程,此过程交织着师生情感的因素,情感是将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良好的师生情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学幽默可让学生领略到教师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个性和精神世界,使他们觉得面前的教师不只是一个可敬畏的“教师”,而是一个风趣可亲的“朋友”。另外,当学生在练习出现疲劳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用一些幽默,让学生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身心得到锻炼,暂时忘却疲劳,以兴奋的精神状态重新投入到课堂中来。警策批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事先未曾预料的问题,如教师在讲解动作规格,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讲空话是,教师可幽默地说:“谁带收音机过来上课呢,我们现在要认真学习了,请暂时把它关掉。”这种幽默的批评给学生起了警策作用,即能保持教师的权威,又不至于使学生陷入难堪的地步,化被动为主动,不仅不会使偶发事件干扰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反而使它运行得更稳健灵活。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幽默法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当学生精神疲惫,或课堂纪律松散,或学生面对困难,或师生间出现窘迫状态是,可适当运用。但如果在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操教学时,要求学生在必须严肃认真的气氛下进行,这时用幽默来逗笑学生,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伤害事故。再者,教学幽默的内容要不断创新。当学生第一次听到教师说出某句妙言趣语时会耳目一新,哄堂大笑,可若多次重复,则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平时要多收集一些素材,加以组装,改头换面,使之与体育教学的情景更加吻合,不断更新,达到“信手拈来”,而不是老生常谈。
所谓“文无定法”,体育教学同样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赶得上新课程改革的这艘大船。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5,(1).[2]体育科研.2004,(2).
第四篇:室内设计论文教学方法论文
室内设计论文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弊端,本文探讨了实践式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这几种教学方法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室内设计专业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真正解决问题的多元设计人才。而现今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问题,学生动手能力弱,室内空间传统元素的运用与总体风格不统一。因此提高室内设计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室内设计人才,是当前高校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教学实践,力求探索适合高校的室内设计教学方法。
一、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加大实践式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不是闭门造车,尤其是室内设计这种很具实践性的学科。以往的实践课程大多局限于校园内部的教学资源,单一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产生理想主义的作品,存在可操作性薄弱和对设计作品的材料、工艺及实施分析等问题的忽略。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没有真刀真枪的参与实践,专业知识面较窄,缺乏专业内和跨专业知识
集成锻炼、缺乏社会的实践技能,缺乏超越专业的眼界和能力,毕业后很难适应复杂的就业市场。
针对上述情况,调整加大实践式教学的比例已迫在眉睫。室内设计专业加大实践式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社会资源进行教学,让专业教学走出教室,走入社会实践,才有利于专业教学,达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
二、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 2006年、2007年、2008年的室内设计年会都连续提及知名的室内设计大师在谈到未来室内设计的新趋势时,都不会忘记提我们最根本的东西,也就是我们中国设计的“根”。当今社会的设计趋势是多变的、多元化的,但是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在总结这几年及未来室内设计发展趋势时都提及“东方风格”或者诠释为一种全新的“新东方风格”。要形成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同时代新的艺术风格,总是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接受现代流行的个性化设计很快,也很喜欢西化的设计,比如具有明快色彩与流畅线条的北欧设计风格,而对设计中渗透了传统文化的设计并不是很喜欢。甚至对较深色彩的传统木家具表现出明显的不喜欢,而对同样是以原木制作的北欧风格的亮色家具却接受的很自然;赞美欧美传统的室内装饰的豪华,却排斥明清家具
的精美雕刻„„造成学生对传统的冷漠的原因一是自身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大学之前的教育很少有传统这方面的内容,文化素养很低。另一个原因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很多有品位的传统建筑、手工艺品、地方性产品等在人为的摧毁下逐渐消失。反之,外来文化的入侵则气势汹汹,我们祖先几千年的传统文明正在被外来所谓的现代文明吞噬。他们还在吞噬古老的东方哲学(孔子、老子、庄子„„)、文学、礼仪、建筑学、甚至我们的语言文明„„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是在几千年灿烂文明的熏陶中成长的,我们的生活需要有传统文化底蕴的设计。室内设计更需要本土文化,要从传统中挖掘文化的精华运用于设计,离开了传统的土壤,设计就没了灵魂,成了无本之木。世界公认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其作品中国香山饭店,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融现代建筑风格于中华文化情怀于一体。这些大师自身中华文化功底深厚,将中华文化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和蔚然陶醉的感觉。
三、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引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展示的“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神妙境界,将空间设计的艺术推至令人望尘莫及的地步。室内设计,可以说是这种空间设计艺术的一部分,能够从中借鉴的东西很多。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建筑构件、家具
陈设、园林小品、古典园林色彩等等,都是室内设计可以借鉴的瑰宝。室内设计教学,引进古典园林艺术,既能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更能给学生带来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
在课堂上,通过对经典设计的详细介绍,配合各种图片,让学生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然后再播放介绍代表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拙政园的影像、各种精致的园林细节处的摄影图片,让学生犹如亲身游历了园林。着重介绍形式优美的亭台楼阁,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和造型优美的木结构,漏窗借景的巧妙和不经意,小桥流水、峰峦叠翠的山水田园意境,环境经营的合理。小空间中蕴藏着无穷的宇宙空间排列奥妙,精心选择的树木花草象征四季的轮回等。学生看到了实例设计中理论和形式结合的美妙,心里自然由衷感慨民族文化的精妙内涵,对古典园林设计者的崇拜情油然而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学生对古典园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古典园林的精髓,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园林装饰元素同现代室内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就是将传统的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运用于建筑室内外,他的设计就是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意境处理手法,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苏州园林山水画般的美轮美奂。整座建筑简素端庄,和香山的环境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香山饭店虽然是采用苏州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来设计,但设计师领会了园林的意境体现,设计元素并不是照搬园林,而是吸收造园艺术的精华和有代表性的元素再创造的结果。
四、结语
对于室内教学的过程来说,是一个具体、细致的真枪实弹地面对设计中碰到的任何问题的真实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大实践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对于丰富室内设计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磊.浅析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8,(04).[2]王伟红.浅谈室内设计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情缘渗透[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s1).
第五篇:教学管理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教学管理论文教学方法论文
鼓励,可以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摘要]学习和生活都是坎坎坷坷,没有足够的信心与毅力是很难稳步向前的,而鼓励可以让孩子更加的自信。让我们多给孩子几句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一路微笑地走下去!
[关键词]鼓励 自信 成功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对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千万不要失望,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机会,比如瓦特、牛顿、爱迪生等,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就是不被老师认同的学生,结果却成长为令人仰视的英才。所以,如果我们用赏识、鼓励来对待这些学生,相信这些孩子一定能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班今年新转来一名男生小军,非常调皮。上课爱说闲话,作业不好好写,还影响别人,课间活动喜欢追逐打闹,还动不动骂人,我几乎用尽了办法,总是不能有效地“扼制”他过盛的精力,不能把他引向“正途”。正在我愁眉不展时,正赶上学校开运动会,开始我心里很排斥他,什么项目都没选他。就觉得他够淘的了,这下不更有玩的机会了,不是更难教育了吗?在练习跳高时,小军央求我:老师让我试试吧!我灵机一动,何不引导他在玩中学,达到我的目的呢?我假装长长的叹了口气,摇摇头说:“不行。你总是出现纪律问题,又有作
业不写,这要让你玩儿,还不更不像话!绝对不行!”他追着我问:“老师,我保证运动会上拿奖。”他用恳求的目光看着我。我略作思考说:“这样吧,咱们做个约定,只要你做到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改正错误,不影响学习,老师同意你的要求。”就这样,我与他达成了一个约定。
没想到在这次活动中,我有了意外的收获。小军在跳高比赛中顽强拼搏,竟然获得了年级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且在活动中寻找到了自信。对此,我及时给予了他恰到好处的表扬,使他看到了自身的优势。从那以后,我逐渐观察到他逐渐好转的迹象:学习兴趣浓了、纪律好了、作业书写进步了……
鼓励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利用“当运动员“这个契机,这名学困生渐渐有了转变。之后,我又经常利用小军的进步事例来鼓励其它同学:榜样就在自己身边,孩子们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小斌是我班里的另一个后进生,平时的行为习惯较差、成绩也落后,孩子们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次,吃好午饭后,我到班里检查孩子们的值日情况,竟意外地发现,这个平时不受大家欢迎的孩子,正在认真地帮助大家擦着桌子。上课以后,我把小辉中午认真擦桌子的事情说给孩子们听,而且还让大家都来表扬这个热心帮助别人的孩子。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还得到全班另外55个同学的表扬,孩子的脸上乐开了花,腰杆子也挺直了许多。在以后的日子中,中午吃完饭后,在外面玩耍的孩子渐渐少了,在教室里认真擦桌子的孩子却越来越多
了。而小辉,因为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行为习惯渐渐地变好了,成绩也慢慢地进步了。
自信是成功的钥匙,而鼓励又会使孩子增强自信。一位哲人说过:“使人前进的最大一种刺激物,是一种成功的感觉。做了一点事的人,无论事情大小,只要他尝着一点成功的快乐,便会渴望再次成功的光荣。”接下来就是鼓励,因为鼓励会使孩子更加的自信。让我们为了孩子,继续努力,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空间,给孩子一份赏识,一份珍爱,用“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动力,使孩子们鼓起自信的风帆,使他们快乐的成长。我相信播种了一种自信,便会有成功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2]心岸心理咨询网.http://www.xiexiebang.com.[3]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