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规律,布局谋篇——记叙文中主体的三种结构模式
课题:《把握规律,布局谋篇——记叙文中主体的三种结构模式》 教学设想:
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构造。文章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表达效果。好的结构,会使文章主题鲜明、内容突出、层次清楚、衔接自然——整篇文章显得集中完整、和谐统一,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本节课,用一节课的时间,向学生传授巧妙结构作文的方法。本着化难为易、化大为小的原则,深入浅出的教授三种作文结构模式:横式结构、纵式结构、转折式结构。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作文结构的规律;并能根据作文要求和自己的特点,灵活运用作文结构模式完成写作。教学目标:
1、了解作文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掌握几种常见的结构模式。
2、能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运用各种结构模式,为写作编列提纲。教学重、难点:掌握三种常见的结构模式,为写作编列提纲。教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而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能根据主题、材料的需要,合理的安排作文结构,就能使文章显得更酷。前面我们重点探讨作文如何开头和结尾,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记叙文中主体部分的三种结构模式(板书)。....
二、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掌握几种常见的结构模式。
2、能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运用各种结构模式,为写作编列提纲。
三、把握结构,感知重点
(一)首先请同学有感情朗读作文《走进自然》,思考问题:
1、请找出主体部分四个段落的中心句。
2、四个段落之间的关系怎样?
明确:主体部分的四个段落以“我愿意„„”开头(展示课件),使文段句式整齐。是并列关系。
(这是何种结构模式?板书:横式结构)(什么是横式结构?)..横式结构:就是把一组属于并列关系的材料,按照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排列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来表达同一个主题的结构模式。
下面请同学采用横式结构,以“师爱”为题材,编列一个写作提纲。
小结:横式结构的好处是构思简单,表达有力;常从三五个不同角度印证同一个主题;要注意在语言上不要泛泛而谈,要有一定的描写。
(二)下面请同学默读作文《我的季节我做主》,同位之间合作学习,讨论问题:
1、请简要概括主体部分主要内容。
2、主体部分按照何种关系安排材料?
明确:作文主体部分具体叙述(展示课件)英语演讲比赛,“我”没有信心;父亲鼓励“我”:这是属于你的季节啊;“我”告诉老师:我有信心参加比赛。结尾以“我的季节我做主”点明主旨、深化中心。这是何种结构模式?——纵式结构(板书)..记叙文中,按照时间的先后或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人、叙事、写景的结构模式。
再请大家以“师爱”为题材,采用纵式结构编列一个作文提纲。
小结:纵式结构的优点是线索集中,中心突出,容易产生事件的高潮部分。但如果核心事件太简单,就无法深入下去,显得单薄浮浅。
(三)用心品读作文《长大的路上,她牵着我的手》。请大家八人一组,探究学习第三种结构模式。
明确:作文以“牵手”为线索展开故事,作文〈展示课件〉细腻描写“儿时,母亲的手白皙、柔软、有力”;“长大后,母亲的手一如当年温暖有力,但却不再白皙、柔软”的变化,表现作者对母亲的浓浓爱意。)
这种写作结构就叫——(板书)转折式结构:记叙时,把对立的事物或情感,通过先后顺序的叙述,形成转折对照意味的结构模式。
请大家以“师爱”为题材,采用转折式结构编列一个作文提纲。
小结:转折式结构,使行文波澜起伏,曲折有致;能突出人物性格,强化文章主旨。
刚才,同学们的构想精彩纷呈,接下来提供几个大家借鉴。
横式结构:老师关注我的身体——关注我的学习——关注我的思想 纵式结构:记叙严师激励我走出低谷的事情。
转折式:曾经不听从严师的教诲,结果受到教训——听从老师的忠言,结 果抵制住了不良诱惑。
五、温故知新,实践练习。
这节课大家的学习很有成效,下面请同学以《呼唤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请分别采用横式、纵式、转折式结构编列写作提纲。(分三组比赛,看哪一组完成的最棒。)
六、结束语:同学们,正如‘结构’二字的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材料多么优良,如果盖得不好,结果是毫无用场。这说明结构对文章多么重要。希望大家日后能根据写作要求和自己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结构模式完成作文。
七、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以《呼唤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这节课的学习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八、教后小记:
附:走进自然 每天穿梭于一条固定的线路中,你是否想要跳出去,寻找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那么,就请走进大自然吧„„
我愿意去那碧波荡漾的大海边,去感受大海宽广的胸怀。头顶是一片蓝蓝的天,身后是一片蓝蓝的海。海风带着一种黏黏的水汽,扑在脸上,咸咸的,这是大海的味道。两只光光的脚丫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一身飘逸的衣裙,迎着夕阳的余晖漫步在大海边。捡起一只海螺,放在耳边。听!这是大海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
我愿意去那黑夜中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无边的神秘。一个人静静地漫步在神秘的草原上,仿佛永远也走不到尽头。草原的尽头在哪?找个小丘坐下来吧,低吟一首小诗,哼唱一只小曲,让自己也融入这草原的神秘中吧!不时有一阵来自远方悠长的笛声,仿佛是草原在呼唤。你感受到了吗?
我愿意去那“会当凌绝顶”的高山险峰,去感受高山的豪情。日出时,太阳从远处的山脚下升起,这时仿佛连太阳都在你脚底下。呵!高山的气势,令人心动。有时,茫茫云海会汹涌在你眼前,远处的山尖时隐时现,犹如的海浪中的小岛。云海退去,眼前是一片怪石嶙峋的石林,朝天空大喊一声,山谷便会与你对话,传来旷远浑厚的声音,这是山神的呐喊。你感受到了吗? 我愿意去那深涧中的幽静山谷,去感受山谷的灵气。一条如碧玉带似的清泉从山石的隙缝中渗出,寒气充满整个幽深的山谷。泉水的两旁,如仙子般的野兰生长在那里,如脱俗的清风一般飘逸。水汽弥漫着,把原本幽深的山谷笼罩得如世外仙境。你感受到了吗?
走进大自然,大自然的辽阔、神秘、豪迈、幽深„„你感受到了吗?
我的季节我做主
我的季节,该是如花的春天,每一缕细小亲热的芬芳充盈我敏锐的呼吸,把梦想的花子撒进每一寸彩虹样清晰的阳光,去努力发芽。
——题记
“我们班要推选一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全校性的英语演讲比赛,认为自己有实力的可以毛遂自荐哦。”班主任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我知道,作为英语科代表的的我无疑是最好的人选,同学们也都期待着我的行动。可是,可是,从小内向的我从未敢当众说话,总是未语面先红,当着全校同学演讲,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但,我是多么渴望站在舞台中央啊!目光的聚焦,白炽灯的闪耀,在我脑海里编织了无数次。这一次,是最好的机会呀!
“怎么了?”爸爸看见愁眉紧皱的我,问道。我便向他吐出苦水,听完我的倾诉,爸爸却来了精神,拉着我往外走,说道:“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春天来了!” 等我再定下神来,已站立在一田油菜花前。呵!一大片一大片的花儿,金灿灿的铺满了眼帘。它们,似一群哨兵,挺直了翠绿腰杆,坚守着岗位。一朵朵、一簇簇的花儿,绽开了笑脸,迎向春风,摇晃着灿烂的脸蛋。“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怒放的生命!是啊,怒放的生命。
生命!它们自豪,它们骄傲,它们快乐,只因,在这属于它们的季节里怒放生命!
“这也是属于你的季节啊!”爸爸缓缓说道。我一愣,是的,这是属于我的季节,一个朝气蓬勃的季节,一个奋斗向上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也应该绽放,绽放自己的光彩,像那些开得热烈的花儿!
第二天,我快乐地走向班主任,大声说:“老师,我有信心参加这次比赛!”老师惊讶地看着我,我暗笑:在人生的春天里,我该如花绽放,因为,我的季节我做主!
长大的路上,她牵着我的手
很小很小的时候,母亲牵着我的手,教我学会了走路。从此,母亲便牵着我的手,走过土桥,走过石径,也走过岁月。
转眼间,我七岁了,又是母亲牵着我的手送我进了学堂。记得母亲的手好白皙、好柔软,当她有力的手牵着我的小手时,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也就是在这牵手之中,母亲将她无私、圣洁的母爱注入了我的生命。于是,我总能找出各种理由让母亲牵着我的手,尽管我早已学会了走路。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一直内疚,没让母亲再牵我的手。
那是怎样的一个秋日啊!当母亲牵着我走过村头的小桥时,顽皮的我突发奇想,要母亲牵着我的手向前飞。谁知,正当我陶醉在奔跑的狂喜中时,母亲一个不小心,她的手腕脱臼了!望着医生给母亲治疗时她那痛苦的神情,年幼的我似乎也感受到了无比疼痛,从此暗下决心:再也不让妈妈牵我的手了!
岁月的年轮飞驰而去,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我也真的再没有和母亲牵手走过。
在异地求学,偶尔想起母亲,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却没有想起母亲牵着我的手走过的岁月。直到有一天,当我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牵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女孩时,我的心突然震颤了,有一种想回家让母亲再牵一次的冲动。终于,到家了。我和母亲彼此久久的凝视着。母亲高兴地说我长高了,而我酸楚地发现母亲苍老了许多。“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母亲是以她的衰老作为女儿成长的代价啊!我放下行李,拉着母亲的手,轻轻的说:“妈,我们出去走走吧。”母亲显得有些惊异,而后很高兴地同我走出家门。依然是村头的小桥,依然是当年的母女,母亲的手也一如当年温暖有力,但却不再白皙、柔软。她的手皮肤黝黑而又粗糙,有的地方还有一道道裂口,手掌中结满了厚厚的茧。拉着母亲瘦骨嶙峋的手,使我觉得触摸到的不是母亲的手,而是她这大半辈子的沧桑。
那个下午,母亲显得特别高兴,絮絮叨叨地说着一些柴米油盐的琐事,而我也很耐心地倾听着。童年的我下决心不让母亲再牵我的手,而现在,我却想着:“妈妈,牵着女儿的手吧,走过风雨,走过四季!”
第二篇:作文构篇系列之记叙文中主体的三种结构模式
作文构篇系列之记叙文中主体的三种结构模式
例文导入1:
走进自然
每天穿梭于一条固定的线路中,你是否想要跳出去,寻找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那么,就请走进大自然吧„„
我愿意去那碧波荡漾的大海边,去感受大海宽广的胸怀。头顶是一片蓝蓝的天,身后是一片蓝蓝的海。海风带着一种黏黏的水汽,扑在脸上,咸咸的,这是大海的味道。两只光光的脚丫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一身飘逸的衣裙,迎着夕阳的余晖漫步在大海边。捡起一只海螺,放在耳边。听!这是大海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
我愿意去那黑夜中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无边的神秘。一个人静静地漫步在神秘的草原上,仿佛永远也走不到尽头。草原的尽头在哪?找个小丘坐下来吧,低吟一首小诗,哼唱一只小曲,让自己也融入这草原的神秘中吧!不时有一阵来自远方悠长的笛声,仿佛是草原在呼唤。你感受到了吗?
我愿意去那“会当凌绝顶”的高山险峰,去感受高山的豪情。日出时,太阳从远处的山脚下升起,这时仿佛连太阳都在你脚底下。呵!高山的气势,令人心动。有时,茫茫云海会汹涌在你眼前,远处的山尖时隐时现,犹如的海浪中的小岛。云海退去,眼前是一片怪石嶙峋的石林,朝天空大喊一声,山谷便会与你对话,传来旷远浑厚的声音,这是山神的呐喊。你感受到了吗?
我愿意去那深涧中的幽静山谷,去感受山谷的灵气。一条如碧玉带似的清泉从山石的隙缝中渗出,寒气充满整个幽深的山谷。泉水的两旁,如仙子般的野兰生长在那里,如脱俗的清风一般飘逸。水汽弥漫着,把原本幽深的山谷笼罩得如世外仙境。你感受到了吗?
走进大自然,大自然的辽阔、神秘、豪迈、幽深„„你感受到了吗? 知识点1:
(一)首先请同学有感情朗读作文《走进自然》,思考问题:
1、请找出主体部分四个段落的中心句。
2、四个段落之间的关系怎样?
明确:主体部分的四个段落以“我愿意„„”开头,使文段句式整齐。是并列关系。(这是何种结构模式?板书:横式结构)(什么是横式结构?)
横式结构:就是把一组属于并列关系的材料,按照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排列在一起,从不同角度来表达同一个主题的结构模式。
下面请同学采用横式结构,以“师爱”为题材,编列一个写作提纲。
小结:横式结构的好处是构思简单,表达有力;常从三五个不同角度印证同一个主题;要注意在语言上不要泛泛而谈,要有一定的描写。例文导入2:
我的季节我做主
我的季节,该是如花的春天,每一缕细小亲热的芬芳充盈我敏锐的呼吸,把梦想的花子撒进每一寸彩虹样清晰的阳光,去努力发芽。——题记
“我们班要推选一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全校性的英语演讲比赛,认为自己有实力的可以毛遂自荐哦。”班主任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我知道,作为英语科代表的的我无疑是最好的人选,同学们也都期待着我的行动。可是,可是,从小内向的我从未敢当众说话,总是未语面先红,当着全校同学演讲,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但,我是多么渴望站在舞台中央啊!目光的聚焦,白炽灯的闪耀,在我脑海里编织了无数次。这一次,是最好的机会呀!
“怎么了?”爸爸看见愁眉紧皱的我,问道。我便向他吐出苦水,听完我的倾诉,爸爸却来了精神,拉着我往外走,说道:“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春天来了!”
等我再定下神来,已站立在一田油菜花前。呵!一大片一大片的花儿,金灿灿的铺满了眼帘。它们,似一群哨兵,挺直了翠绿腰杆,坚守着岗位。一朵朵、一簇簇的花儿,绽开了笑脸,迎向春风,摇晃着灿烂的脸蛋。“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怒放的生命!是啊,怒放的生命。
生命!它们自豪,它们骄傲,它们快乐,只因,在这属于它们的季节里怒放生命!
“这也是属于你的季节啊!”爸爸缓缓说道。我一愣,是的,这是属于我的季节,一个朝气蓬勃的季节,一个奋斗向上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也应该绽放,绽放自己的光彩,像那些开得热烈的花儿!
第二天,我快乐地走向班主任,大声说:“老师,我有信心参加这次比赛!”老师惊讶地看着我,我暗笑:在人生的春天里,我该如花绽放,因为,我的季节我做主!知识点2:
(二)下面请同学默读作文《我的季节我做主》,同位之间合作学习,讨论问题:
1、请简要概括主体部分主要内容。
2、主体部分按照何种关系安排材料?
明确:作文主体部分具体叙述英语演讲比赛,“我”没有信心;父亲鼓励“我”:这是属于你的季节啊;“我”告诉老师:我有信心参加比赛。结尾以“我的季节我做主”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这是何种结构模式?——纵式结构(板书)
记叙文中,按照时间的先后或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人、叙事、写景的结构模式。再请大家以“师爱”为题材,采用纵式结构编列一个作文提纲。
小结:纵式结构的优点是线索集中,中心突出,容易产生事件的高潮部分。但如果核心事件太简单,就无法深入下去,显得单薄浮浅。例文导入3:
长大的路上,她牵着我的手 很小很小的时候,母亲牵着我的手,教我学会了走路。从此,母亲便牵着我的手,走过土桥,走过石径,也走过岁月。
转眼间,我七岁了,又是母亲牵着我的手送我进了学堂。记得母亲的手好白皙、好柔软,当她有力的手牵着我的小手时,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也就是在这牵手之中,母亲将她无私、圣洁的母爱注入了我的生命。于是,我总能找出各种理由让母亲牵着我的手,尽管我早已学会了走路。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一直内疚,没让母亲再牵我的手。
那是怎样的一个秋日啊!当母亲牵着我走过村头的小桥时,顽皮的我突发奇想,要母亲牵着我的手向前飞。谁知,正当我陶醉在奔跑的狂喜中时,母亲一个不小心,她的手腕脱臼了!望着医生给母亲治疗时她那痛苦的神情,年幼的我似乎也感受到了无比疼痛,从此暗下决心:再也不让妈妈牵我的手了!
岁月的年轮飞驰而去,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我也真的再没有和母亲牵手走过。
在异地求学,偶尔想起母亲,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却没有想起母亲牵着我的手走过的岁月。直到有一天,当我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牵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女孩时,我的心突然震颤了,有一种想回家让母亲再牵一次的冲动。终于,到家了。我和母亲彼此久久的凝视着。母亲高兴地说我长高了,而我酸楚地发现母亲苍老了许多。“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母亲是以她的衰老作为女儿成长的代价啊!我放下行李,拉着母亲的手,轻轻的说:“妈,我们出去走走吧。”母亲显得有些惊异,而后很高兴地同我走出家门。依然是村头的小桥,依然是当年的母女,母亲的手也一如当年温暖有力,但却不再白皙、柔软。她的手皮肤黝黑而又粗糙,有的地方还有一道道裂口,手掌中结满了厚厚的茧。拉着母亲瘦骨嶙峋的手,使我觉得触摸到的不是母亲的手,而是她这大半辈子的沧桑。
那个下午,母亲显得特别高兴,絮絮叨叨地说着一些柴米油盐的琐事,而我也很耐心地倾听着。童年的我下决心不让母亲再牵我的手,而现在,我却想着:“妈妈,牵着女儿的手吧,走过风雨,走过四季!” 知识点3:
(三)用心品读作文《长大的路上,她牵着我的手》。明确:作文以“牵手”为线索展开故事,细腻描写“儿时,母亲的手白皙、柔软、有力”;“长大后,母亲的手一如当年温暖有力,但却不再白皙、柔软”的变化,表现作者对母亲的浓浓爱意。
这种写作结构就叫——
(板书)转折式结构:记叙时,把对立的事物或情感,通过先后顺序的叙述,形成转折对照意味的结构模式。请大家以“师爱”为题材,采用转折式结构编列一个作文提纲。
小结:转折式结构,使行文波澜起伏,曲折有致;能突出人物性格,强化文章主旨。刚才,同学们的构想精彩纷呈,接下来提供几个大家借鉴。横式结构:老师关注我的身体——关注我的学习——关注我的思想 纵式结构:记叙严师激励我走出低谷的事情。
转折式:曾经不听从严师的教诲,结果受到教训——听从老师的忠言,结果抵制住了不良诱惑。温故知新,实践练习
这节课大家的学习很有成效,下面请同学以《呼唤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请分别采用横式、纵式、转折式结构编列写作提纲。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以《呼唤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三篇: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定时规范训练第2课时宏观把握散文布局谋篇多向分析句段作用 Word版含答案.doc
第2课时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与一块土地的对视
陈丹玲
①我站在风里对着它观望。那是一块棱角分明的土地。父亲耕种的土地,葱绿、翠绿、碧绿、墨绿,深深浅浅,顺着汗流的姿势曲伸、铺展。庄稼们过分自由和幸福,因此过分繁荣,留住了风和时光,轻轻摇晃。
②天高气爽的日子,父亲在向阳的坡地里挖红苕,双臂一抡,锄头吃进土里,再使动一掀,几块红苕裹在泥块里忽闪着面孔。父亲丢开锄头,弯腰,双手掰开泥块,取出红苕,像给大地接生,幸福得快要哭出来,而风挟着鸟影在夕阳中归巢于身旁的那片树林。
③我对红苕的美好记忆来源于由红苕提炼而成的硬实金黄却香甜无比的麻糖。每场赶集,父亲都会带回来一块。避开弟妹,一个人到村口的田坎上手搭凉棚翘首等父亲归来,是我儿时最得意的狡猾。由于卖乖而分得一块最大的麻糖,我会在那晚为自已的狡猾偷着乐得睡不着觉。
④祖父的牙齿快掉光了,他把麻糖装进瓷碗里放到饭面上蒸成糖水,像饮酒一样有滋有味地抿。这种吃法着实让我在七八岁时羡慕了很久。麻糖多时,我会大块大块痛快地嚼咬。麻糖少时,我就舍不得地含着,让甜水流进咽喉,不咽,坚持到最后,再咕咚下去,就甜进心里。在同村伙伴面前,我让麻糖在牙齿间冲撞,左而右,右而左,声音震耳,咣当如擂响一面锣,炫耀旁若无人。麻糖鼓在腮边时,少说话,嘴角漏风会把糖水漏下去,赶快“咝咝”抽气就能收回。麻糖吃多了,我的龋齿在七八岁的光景甜掉了。有一颗滑进肚里,嘴角淌出血来,我一整天都恐慌却假装沉默。晚上,忍了一天的泪水恣肆流淌在枕边。不知不觉我梦见一条菜..花蛇在草丛中偷偷地笑,也在蜕皮,不出半点声音。我的泪水在梦中风干,而曾想复仇的目光在后来的成长岁月中被许多个温馨的月夜溶解。
⑤父亲开始挖井存储红苕。白天黑夜地蹲在井底,我们吊土时顺便吊下去食物。父亲有事了从底下喊一句话,瓮声瓮气的回声从井口冒出来,却变了调。我们把头探进去回应一声,听见声音落到井底。此时骨子里天生的那份对亲情的顾惜和依恋使我滋生了对井的恐惧,我怕..父亲不再上来。那种恐惧沿袭至今,无法回避,也从没想过去回避。
⑥太阳落山后,田地里漫开一层淡淡的幽暗。慈悲的母亲用火柴点燃一堆堆风干的豆梗、玉米秆、海椒秆、红苕藤。它们魂归自然。周围弥散开草木的烟火味,干燥、清香;让我想起凤凰的涅槃,凄美、希冀、激动。青烟从地里扶摇而上,直抵云霄。我站在地里仰酸了脖颈,相信那烟是它们的魂,在轮回中能化成一季春雨再回到这块地里找到它们的前生。晚风急急地在地里打着旋,想尽量多带走一些灰烬。我忽然莫名地想让自己也燃烧在一场风里。⑦火在灰里还没有熄尽。祖母说这种火灰最好烧洋芋。掏出的洋芋,由于滚烫就从这只手翻
到那只手。翻来翻去的过程中,洋芋连皮带肉就被吞进肚里,只分把钟的时间。村东边的二叔公被一只洋芋哽死过去,亏得祖父铁锤大的拳头落在他背心,抖出了那只还冒着热气的洋芋。祖母说那是饿极了的日子,肚子是生死之逾的唯一进口或出口。生命的脆弱在一只洋芋的大小或吃一只洋芋的快慢中演绎得淋漓尽致。小时候,我是多么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苦难,而对于我们,现在依然如此,饥饿的恐惧不过是常挂在祖母嘴边的一阵风,随时都会无声无息地消散。意识中那只洋芋的香味从上一秒持续到下一秒,只是无法抵达今天的鼻孔。⑧收割后的田地,空旷、恬静、温馨,如一位生产后的母亲,来不及擦拭汗水,脸上就荡漾开微笑。在她面前站久了,有一些东西飘散了出来,它们如花瓣随风,气息的芳香直抵我心深处。(有删改)1.结合具体语境,简析第④、⑤段中加点词语的情感内涵。(1)恐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恐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词语所在语句的具体意思和前后文所写的内容。第(1)题,词语出现的句子是“有一颗滑进肚里,嘴角淌出血来,我一整天都恐慌却假装沉默”,这句话写的是“我”因为多吃了麻糖有了龋齿,龋齿被“我”吞进肚里,嘴角淌出血来。由此可以看出,“恐慌”是因为“我”害怕牙掉了、嘴角淌血这些事会对“我”有影响。第(2)题的“恐惧”是因为父亲在红苕井中回答“我”的声音不像平常的,“我”因为亲情而对“井”产生恐惧,表达的是“我”对父亲的关心以及担心父亲的生命安全等。答案(1)一颗牙齿掉进肚子里的担忧。
(2)害怕父亲在井底发生意外,担心父亲的生命安全。2.第⑦段写“吃洋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注意分析语段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两个方面。从内容的角度看,这段话主要写祖母烧洋芋和“我”与“村东边的二叔公”吃洋芋的情况,这里写了洋芋与生命的关系,并且对比了小时候和现在两个时期“我”的不同感受。由内容可以看出,在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的状态下,“我”与洋芋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表现了土地对“我”的重要性以及“我”的浓郁的乡情;现在,洋芋的香味不能到达“我”的鼻孔,主要表现“我”对土地的疏远和留恋之情。
答案 ①在极度饥饿的日子里,洋芋决定了人们的生存和死亡,突出了土地对人们的生存的重要性。②洋芋的香味,我们今天已闻不到,说明了今天我们对土地的疏远,隐含了作者淡淡的失落以及对土地的眷恋。★3.简析本文在构思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主要是把握线索、题目、文章内容以及首尾之间的关系等。从线索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是以“土地”为线索的;从线索的作用分析,“土地”是作者表达情感的载体,表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之情。从题目的角度分析,文章题目是“与一块土地的对视”,表现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分析,文章先写土地,再写父亲,然后写自己儿时的生活。从文章首尾关系的角度分析,文章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答案 ①首尾照应,以“土地”开始,又以“土地”结束。②从土地开始,想到在土地上劳作的父亲,既而引出儿时的回忆,以及祖辈苦难的生活。由物及人,由物及情,土地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和情感载体。
4.作者在文末说“在她面前站久了,有一些东西飘散了出来,它们如花瓣随风,气息的芳香直抵我心深处”,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对文章具体语句的理解,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①语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②语句使用的写作手法;③在结构上的具体作用。从语句含意的角度分析,这句话主要通过土地对“我”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感谢之情。从使用的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这句话使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从结构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照应了标题和文章的开头,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答案 ①土地不仅仅是一块可以用来耕耘的土地,更承载和见证了无数的亲情。这些亲情和爱;如同花香,温暖感动了我的心灵。②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母亲,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与感谢。③呼应标题,深化文章主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那年的月亮 高 鸿
又是一年中秋节了,公司发了好看又好吃的月饼。昨夜秋风过园林,风乍起,吹落满地黄叶,北国的秋夜已是寒意盎然,浸得人精神抖擞,没一丝睡意。一个人悄悄地爬起后站在院子里发呆,看那月儿临空朗照,拥抱着这一座熟悉却又陌生的城市。故乡的小路上这会儿想也洒满了月光,伴随着路旁的小树轻轻地摇曳,碎碎地洒了一地。已经很久没有在家里过中秋节了,不知道今年的中秋夜,母亲还会不会像我小的时候一样,用红枣和高粱粉去蒸月饼,父亲的腰腿病每年在这个时候就比较严重,最近也不知怎么样了。
突然就想起了小的时候,常常随父亲去临县的一个镇子去赶集,往返80公里的路程,我们往往要走上半天。那年秋天,也就是中秋前的一天凌晨,鸡刚打响头鸣,父亲便叫醒我与他一起上路。夜已静极,谁家圈里的小牛哞哞地叫着,给这幽幽静静的山谷更加增添了一份宁静。露珠不经意地滚了下来,在纤纤柔柔的枝茎上做颤抖状,然后努力一跳,溅碎一山的荫翳。月光突然暗了下来,一声凄厉的尖叫从沟的对面传了过来,声音像是一个女人在惨叫,划过沉寂的夜空由远而近,刺得人浑身汗毛倒竖,毛骨悚然!那恐怖的声音第一声叫时好像还很遥远,第二声时却好像已到了眼前!我曾经听父亲说过,对面的山坡上“文革”时武斗死了好多人,那些人一直阴魂不散……这时只见父亲扔了肩上的口袋,一把揽了我在怀里,操起一根棍子大喝一声:“——谁!?你想咋?”声音不见了,我惊出一身冷汗。
也许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魍魉鬼魂,那天晚上的声音只是一只猫头鹰或杜鹃之类的鸟叫,但它却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令我终生难忘。
父亲背着半袋子小麦,那是一家人半年的口粮——我们要拿它换回更多的玉米面或高粱粉,拌一些粗糠和野菜,一家人或许就能将就着凑合几个月……到达小镇时已是午后,由于一大早就赶路,这会儿早已觉得很饿,一股浓浓的饭香飘来,我的肚皮感觉好像已经贴在了后心上。父亲拿出仅有的半块窝窝头,闻了一下,很贪婪的样子,但他是不会去吃的。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胃里好像没什么感觉,还是饿。那天下午,我们一直没有卖掉自己的小麦。深秋的小镇已经很凉,夜里的寒露打湿了父亲的夹袄,月光把小镇照得如同白昼,白日里喧闹的街市这会早已安静下来。我们在供销社的屋檐下铺了些麦草,父亲把棉衣盖在我的身上,怕我着凉。半夜时分,我听见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看时,见父亲拿了一把麦粒正在鼻子底下闻,他用舌尖舔了几粒,放在嘴里不停地咀嚼,一副很陶醉的样子。一阵风吹过,父亲打了一个寒颤,回首把我盖的棉袄往紧里拽了拽,月光下,苍白的胡须在寒风里抖擞……
第二天,父亲早早便粜了麦子,扛着几乎多了一倍的高粱往回走。那时从小镇到我们的村庄,车费需要五角钱,是父亲两天的工分钱,他是说什么也舍不得坐车的。中午的时候我们已经饿得快走不动了,父亲便走到河旁拼命地喝水,他说多喝些水就不饿了,我不信,但饿得实在难受,也就只好不停地喝水。
快上塬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那天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日,月亮早早就挂在了天上。路边成熟的玉米已露出金灿灿的颜色,令我垂涎欲滴,欲罢不能。我于是扔掉手里的棍子,跑进玉米地里。父亲以为我要小便,见我拿着一个玉米在啃,他的脸上一下子变了颜色。他从我手里把玉米夺了下来,说茂才,我们再饿也不能偷啊!由于近两天没吃东西,平日里半天的路程我们走了整整一天,走得我眼前发黑,几乎快要虚脱,不知道父亲扛着那么重的高粱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挪回来的。母亲的脸上满是喜悦的颜色,她赶紧接了父亲身上的口袋,倒出一些放在院里的碾盘上一阵细碾,细细的高粱面和着粥皮揉成面团,一会儿锅里便飘出诱人的香味,红彤彤的高粱饼很快便被我们兄妹几个抢吃一空。接着母亲把早已准备好的红枣夹在高粱面饼中间,给我们做月饼。月饼每人一个,像月亮一样浑厚,规圆。月光下,我看见父亲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家人的脸上洋溢着少有的幸福光芒。
那晚的月亮好大好大。你知道,那是我见过的最圆的月亮。★5.第一段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概括第一段的内容:由描写眼下城市中的中秋月色写到印象中的家乡的中秋月色。然后分析此内容在结构上、表达文章主题上所起的作用。如第一段写印象中的家乡的中秋月色,表明文章内容是回忆性的,以思乡念亲为主题。
答案 ①开篇点题,由描写眼下城市中的中秋月色写到印象中的家乡的中秋月色,引出望月思亲的主题。②母亲用红枣、高粱面蒸月饼的话语直接引出下文相关情节。③与结尾遥相呼应,使全文笼罩在浓浓的亲情和淡淡的感伤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6.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出句子的特点。文中画线句是细节描写。然后分析运用这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一句写出了父亲饥饿时的表现,体现了父亲的性格特点。
答案 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在艰难的生活中珍惜粮食和容易满足的性格。7.文章以“那年的月亮”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标题的能力。文章的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可直接揭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那年”提示本文是回忆性散文,暗示了文章思乡念亲的主题。而“月亮”是本文的行文线索,让文章结构紧凑、严谨。
答案 “月亮”是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严谨;以“那年的月亮”为题,暗示了文章思乡念亲的主题。
8.从父亲身上,我们得到了哪些做人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本题的实质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要从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入手。父亲在恐怖的声音响起时揽“我”入怀,给“我”仅有的干粮,给“我”盖上他的棉袄等,都说明父亲的慈爱。虽然自己吃尽了苦头,但看到一家人能吃上饭时,父亲就很欣慰,说明父亲容易满足。不许“我”偷吃玉米,说明父亲很正直。不舍得花钱坐车、饥饿时喝河水充饥,说明父亲勤俭。
答案 ①做人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在小镇的夜晚,父亲虽然饥饿难忍,却会因为几粒麦粒陶醉;看到一家人吃着月饼,父亲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在艰难的处境中,知足是让人坚持下去的动力。在顺境中,知足则会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②做人要正直。“我”饥饿难耐时跑到别人的玉米地里啃玉米,父亲对此毫不犹豫地加以阻止。正直是一个人挺立于世间的根本。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父亲不舍得花钱坐车,宁肯背着一袋高粱步行回家。如今提倡的低碳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节约。④做人要有责任心,对家人要有爱心。父亲想方设法多换粮食,自己饿肚子不吃饭,不坐车,是为了多省点钱,让家人能吃上饭。给“我”盖上他自己的棉衣,自己忍受寒冷。这种责任心,这种爱心,会让社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