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花圃
《花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 材 分 析
课 题:初一课改实验教材《花圃》自编教案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花卉的图片、铅笔、橡皮、黑色水彩笔、签字笔、水粉或水彩颜料、毛笔、剪刀或刻刀、。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卉图片、描写花儿的文章、关于花的歌曲)、相关花卉的网站、用彩纸和白纸编成的花圃底版。教学目标:
1.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的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3.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评价:
1.能否找到相关的花卉资料,并能够谈出花卉的象征意义;是否了解图案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1)2.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设计构思: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它代表着美好、幸福、繁殖„„它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花卉的造型天生优美,色彩绚丽,人们根据其生长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展开联想,赋予了不同花卉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傲雪凌霜的梅花表示坚毅;体态丰满的牡丹表示富贵;冰清玉洁的荷花表示纯洁;色彩浓烈的红玫瑰表示爱情;梅、兰、菊、竹以其坚韧挺拔的气质和高雅飘逸的品味被誉为代表中国古代文人的“四君子”。
随着时代的推移,花卉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愈加愈显示出她的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每逢佳节到来的时候人们会以鲜花表示祝愿;朋友生病时,我们会以鲜花表示慰问;与心上人约会时鲜花可以表达心中的爱慕;缅怀故人时,鲜花又代表了思念„„我们的家里总会留有一支花瓶,不时的插满鲜花,让居室满堂生辉,哪怕是一支小小的吊兰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从古至今有无数的画家将花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花卉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所以让学生们认识花卉、了解花卉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花卉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绘画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所以根据《花圃》这一课的框架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前一节课从花卉图片、花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导入(利用问题导入 法),引申到花的基本骨式、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黑白装饰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后一节课从花圃这一概念直扣主题(游戏导入 法),带领学生运用形的置换的方法,采用镂印等不同形式进行彩色图案的制作,并利用集体的智慧拼贴出一个大花圃。教学要求:
老师:播放老师准备好的课件资料,通过欣赏五彩缤纷的花卉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展示各类范画,启发学生思路,让学生从范画中寻找设计思路和绘画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花卉图片,各自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以及这种花的象征意义。在了解花形的基本规律,概括出其骨式与瓣形的基础上,将花瓣置换成新的形状,赋予花的图形以新的意义。分别采用黑白和色彩两种表现方式进行花卉图案的创作,创作过程中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运用。在拼贴花圃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形的有趣置换、花卉图案的变化规律、色彩的鲜明搭配和简单的镂印技术。
教 案 部 分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预习、交流)对学生提出四个问题:
1、每年春节来临之前,在我们深圳的爱国路上都会有一项重要的活动,你知道是什么吗?
2、花市上有很多漂亮的花,你能说出几种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总结)同学们说了几十种花卉的种类,可是我们的地球那么大,花卉的种类我们恐怕一天也说不完,老师从网站上下载了一些花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呢?(进行课件第一张幻灯片的播放,配有音乐或解说)
3、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进行一个小型的心理测试:花与性格的关系)
4、你能说说看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
(这一提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让学生指出本课主题(我们看了很多的图片也谈了很多的话题那么老师今天要讲什么内容呢?)——花卉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花卉的照片,现在大家再欣赏一部分图片,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图片(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图案中的花卉形象,配音乐)
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图案(“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装饰性纹样;广义: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3、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的差别很大,如果老师给你一幅花卉的照片你如何实现由真实的照片到抽象图案的转变呢?(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
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
首先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第三张幻灯片)
A、简化归纳 B、添加组合 C、夸张变形 D、分解构成 E、象征寓意 然后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第四张幻灯片)
根据学生的分析识别,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在此我将夸张变形作为本课的重点:(第五张幻灯片)a、抽象夸张:将花儿本身的几何形式加以强化,使原来的方圆曲直更加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
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
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
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第六张幻灯片)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三、课堂作业 :(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每位同学发给8×8CM的小纸片),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 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 要求: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 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
《花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交流、导入)(播放第一张幻灯片)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的造型,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很自然的回答是一条鱼,然后老师以其鱼尾为圆心在旁边再加一条鱼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丰富许多,有的直接说有两条鱼,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是画有两条鱼的扇子等等。依次类推的问下去直至拼出一个圆。到最后一个图形的组合时,就会有人想到花的形象上,由此自然导入 本课主题——变花瓣 拼花圃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品,而有一些它和花瓣的形状又十分相似,动脑筋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和花瓣相似的物体有什么?(播放第二张幻灯片)
(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以小组的形式予以回答,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展示与花瓣相似的物体简笔画,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
2、相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是有些物体看起来并不相似,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手机,它和花卉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请看投影屏(播放第三张幻灯片)
用手机来代替花瓣的形象有怎样的寓意呢?——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
请同学们仔细动脑思考:你能不能将生活中与花的形象并不相似的物体赋予新的含义,来代替花瓣,对花的形象进行全新的塑造呢?(数字、字母、动物、植物、日常用品、食品)(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设计构思加以简单的描述)
3、基本形确定了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由N个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新图形,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每一个基本形一致呢?(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对折、折叠、复印、画好一个其他照描、印等不同方法,老师应该对这些想法进行肯定,如果有人提出镂印的方法的话,可以顺水推舟具体分析,如果没有人提到的话,可以说其他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师着重讲解镂印的方法)
4、镂印的制作步骤:(进行现场演示)
A、描稿 构图饱满,要考虑问样点线结构的连接关系 B、镂刻 正稿、反稿;刻线要流畅光滑 C、漏印 固定镂稿,刷色“浓、纯、鲜、匀”
三、课堂作业 :(活动、实践)
今天请同学们再做一回花匠,运用生活中你喜欢的、或有意义的、有情趣的形象,通过老师今天讲到的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并予以命名,然后将自己画好的设计稿拼贴到黑板上老师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把它组合成一个大花圃。
(学生作业 的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巡视,并多与学生交谈,询问其创作意图、构思,多启发学生锻炼其对自己设计构思的评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进行评价。
第二篇:美术教案-花圃
美术教案-花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花卉图片的欣赏、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图案的取材途径和变化的规律,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的手法设计花卉图案,了解形的置换方法,能选择合适地形状进行形的置换练习
3.了解点线面的画面组合,运用黑白的表现方法进行花卉图案设计
4.能够较好的运用镂刻或其他制作技法来实现自己的色彩花卉设计方案
5.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能力运用夸张的方法进行形的置换,了解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形的简化与夸张表现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预习、交流)
1、播放有关的音乐引入课题
2、引导学生以花为主题展开讨论:说出最喜欢的花以及喜欢的理由;花的象征意义;关于花的赞美诗句、散文。
3、说说花卉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我们看花卉的照片,再欣赏几幅花的作品,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作品(播放第二张幻灯片,欣赏艺术作品特别是图案中的花卉形象,配音乐)
1、你知道这一类的作品在艺术的范畴中我们称之为什么吗?——图案(“图”图样、图形、图稿;“案”方案、专案;狭义:装饰性纹样;广义: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案。)
2、请思考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实与概括、具象与抽象)
3、花卉图案与花卉照片的差别很大,如果老师给你一幅花卉的照片你如何实现由真实的照片到抽象图案的转变呢?
(学生的回答中会不时的出现特征、夸张、变形、想象、比喻等词语,老师在倾听学生回答的时候抓住关键词,将变化的规律引导出来)
4、分析讲解变化规律:
首先将变化的五条基本规律列出来
A、简化归纳 B、添加组合 C、夸张变形 D、分解构成 E、象征寓意
然后出示各种进行了不同变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该图片属于何种变化,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分析识别,老师抓住其感兴趣或难以解决的某一项规律予以扩展。在此我将夸张变形作为本课的重点:
a、抽象夸张:将花儿本身的几何形式加以强化,使原来的方圆曲直更加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
b、局部夸张: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舍弃其他不重要的细节,突出表现其某一主要特征,使整个画面达到画龙点睛、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的效果。
c、形体夸张:突出夸大其外形特征、省略局部或细节,使其更加趋向于流线、严整、壮丽、秀美,使形象特征更加强烈鲜明。
d、动态夸张:落花流水、花开花落、春风杨柳、秋风落叶、雨打芭蕉、雪中红梅、蒲公英的飘落等的动态描写,恰当的夸张其动态特征,就能够表现出独特的情调和意境。
5、花卉变化的表现方法
花卉图案有很多种表现方法,你能够说出几种?本课主要学习黑白表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范画体会点线面在黑白装饰画中的运用
现在我们了解的花卉变化的规律,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仔细体会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黑白;点、线、面及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我们所欣赏到的黑白的表现方法综合运用点线面三元素,按照图案的变化规律进行黑白花卉图案设计,并将设计好完成的作业贴到黑板边上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
作业要求:A、符合花卉变化的某一项规律
B、点线面的综合运用
C、黑白或单色图稿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不停的巡视之外,还应适时的将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讲解,以及学生中比较好的创意进行及时的展示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创意独特的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鞭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的智慧,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花圃的底版造型采用花瓣形或圆形,这样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还可以留有不规则的边角,鼓励、动员学生来进行边角的设计,学生就会产生新奇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当学生的小图片画完、贴完之后,将完成的花圃摆到讲台前请学生上台进行评价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喜欢?它运用了老师今天讲过的哪一种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流、导入)
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条简笔画的鱼的造型,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很自然的回答是一条鱼,然后老师以其鱼尾为圆心在旁边再加一条鱼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丰富许多,有的直接说有两条鱼,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是画有两条鱼的扇子等等。依次类推的问下去直至拼出一个圆。到最后一个图形的组合时,就会有人想到花的形象上,由此自然导入本课主题——变花瓣 拼花圃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品,而有一些它和花瓣的形状又十分相似,动脑筋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和花瓣相似的物体有什么?
(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以小组的形式予以回答,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展示与花瓣相似的物体简笔画,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效果)
2、相似的东西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是有些物体看起来并不相似,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手机,它和花卉之间有没有一定的关系呢?
用手机来代替花瓣的形象有怎样的寓意呢?——现代社会语言交流之花,现代通讯工具开拓了人们语言交流的空间。
请同学们仔细动脑思考:你能不能将生活中与花的形象并不相似的物体赋予新的含义,来代替花瓣,对花的形象进行全新的塑造呢?(数字、字母、动物、植物、日常用品、食品)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设计构思加以简单的描述)
3、基本形确定了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由N个基本形组合起来的新图形,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让每一个基本形一致呢?(学生的回答中会出现对折、折叠、复印、画好一个其他照描、印等不同方法,老师应该对这些想法进行肯定,如果有人提出镂印的方法的话,可以顺水推舟具体分析,如果没有人提到的话,可以说其他方法大家都很熟悉,今天老师着重讲解镂印的方法)
4、镂印的制作步骤:(进行现场演示)
A、描稿 构图饱满,要考虑问样点线结构的连接关系
B、镂刻 正稿、反稿;刻线要流畅光滑
C、漏印 固定镂稿,刷色“浓、纯、鲜、匀”
三、课堂作业:(活动、实践)
今天请同学们再做一回花匠,运用生活中你喜欢的、或有意义的、有情趣的形象,通过老师今天讲到的创意活动设计出具有新的象征意义的图形,并予以命名,然后将自己画好的设计稿拼贴到黑板上老师准备好的花圃底版上,把它组合成一个大花圃。
(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不停的巡视,并多与学生交谈,询问其创作意图、构思,多启发学生锻炼其对自己设计构思的评述能力)
四、课堂小结:
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幅画进行评价。
第三篇:湘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范文模版)
初中美术教案:第7课 运动
一、教材分析(初中美术教案:第7课 运动)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造型·表现”领域的阶段目标,运动教材选择了“运动”这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通过本课运动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探索美术的表现语言、表现手法,引起学生对运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一些思考。
教材运动从美术作品中运用具象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运动的过程入手,引导学生探索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教材还通过欣赏运用抽象的表现手法表现动感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对美术的表现形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材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尝试运用画笔记录舞蹈的运动形态,这一活动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分析、掌握运动的特点,结合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对艺术作品怎样表现运动有一个基本认识。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尝试演示并画出树叶和纸飘落的轨迹,这一活动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抽象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工具材料,尝试做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这实际上是对前面所探索、总结出的知识经验在实践中如何加以运用的一个学习过程。
“评价建议”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个让学生对自己学习
情况进行检验的方法参考。
“资料库”中选用了一些活动雕塑图片,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这些极具动感而有趣的雕塑,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力,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带给学生新的思考。
“学习大空间”中选择了具有动感的造型方式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提供了学习迁移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本质特点。
◆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形态。
◆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作语言,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教材选择米隆的《掷铁饼者》导入,经典的具象雕塑作品展示了运动中力与美的结合,给人以视觉享受。紧扣本课主题,教材还选用了其他表现运动的雕塑作品,从不同表现的角度和方法进行探讨。
结合“活动一”尝试表现,教材安排了绘画作品欣赏。选择了敦煌壁画中表现狩猎场面的一幅作品,流畅的线条、夸张的造型、艳丽的色彩使画面充满动感,引导学生感受其神韵,体会其表现手法。同时还展示了法国杜桑的代表作品《下楼梯的女人》,作品把不同时空的状态表现在同一画面上,捕捉出人物下楼梯时的连贯动作,描绘出运动的感觉。两幅绘画作品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运动的状态,使学生对美术的表现语言有进一步认识,从而启
发学生进行不同的尝试表现。教材选择了一幅摄影作品,拍摄的是一位花样滑冰者的舞蹈形态,要求学生用某些表现手法进行表现。有意识选择这张重动态表现,而缺乏细节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对动态的关注。
教材还选用了一些抽象的雕塑作品图片,不同的造型表现出强烈的动感,以丰富学生的表现语言,帮助其创作。
教材呈现了一个金属质感的雕塑作品,说明材料与作品表现的关系,加强学生对材料和质感的认识。两幅学生作业侧重于动态的把握,以及对不同材料的选择,难度适合学生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教材中所选用的一些图片,考虑呈现表现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信息,老师还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一步进行补充。通过作品欣赏,能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2.教学组织
教师可以收集表现动感的美术作品、体育运动的照片,还可以拍摄一些学生运动的照片。本单元重探究体验,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多呈现学生讨论、研究、尝试的面貌。因此要注重教学的合理组织,以避免教学的无序状态。
3.教学策略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由三个活动串接而成,由描述和记录运动过程的特点及轨迹到画出树叶或纸飘落的过程到运用工具材料制作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
第一个部分围绕捕捉运动过程的特点展开。在这里老师可先组织几个学生在教室内做几个运动动作,让学生讨论运动过程的特点,紧接着让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美术作品是怎样表现运动的,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运动特点和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法结合起来分析,从形体的形状、重心等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最后,让学生尝试运用画笔记录下某些运动过程的轨迹。在这一部分中,老师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美术作品旁的小提示来分析作品,其次要注意课本上选用的作品表现运动的方法和角度都有所不同,最后老师再选择一些轨迹明显的运动让学生来表现。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些思考,让学生对艺术作品表现运动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造型的意义。
第二部分围绕描绘树叶或纸张飘落的过程展开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包括对一些优秀的表现动感的抽象雕塑作品的欣赏。对树叶或纸飘落过程的表现看似与前面记录舞蹈的运动轨迹相似,而实际上它的目的是不同的.描绘舞蹈动作的轨迹目的在于分析、掌握运动过程的特点,而表现树叶飘落的过程则是要让学生学会不借助任何客观形象,直接用抽象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在此,教材呈现出部分抽象的雕塑作品,在对抽象表现手法的认识上,老师要注意联系前一部分分析得出的表现运动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很自然地从对具象作品的分析过渡到对抽象表现手法的理解。
第三部分活动,是让学生选取和运用适当的工具材料,尝试做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这一部分中,老师的引导、启发是学生作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关于材料的选择,老师要打破学生习惯用泥做雕塑的观念,通过对一些不同材质雕塑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掌握各种材质的表现优势,启发学生收集运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易于表现的材质,如:铁丝、易拉罐、泡沫、厚纸等。其次,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老师可要求学生把具象和抽象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运用,不拘泥于形式,侧重于运动感的表现,允许弱化形象的结构特征。
4.教学评价
学生作业可参考教材评价建议,采取师评、互评、自评的形式开展,还可以以本年级为单位举办一个小型的雕塑作品展。作业重在对动感把握的评价,至于形体结构应不作为评价的重点,避免学生陷入对结构把握不准的困扰,而丧失了创作的热情。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作业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
四、教学选择
本单元安排两至三课时的教学时量比较合适。
根据学情灵活处理教学,例如在第一部分的处理上可有多种选择:
1.做运动,描述运动——欣赏作品——总结表现方法。2.根据小提示图,欣赏作品——做运动,借助小提示图的方法描述运动的特点——总结表现方法。
“活动一”的尝试练习,如果有更好的图片,应不拘泥于教材中所附资料照片,以动感强烈、易于表现为原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二”立足于学生对物体运动轨迹和形状的把握,不排除有其他好的教学选择,更利于学生观察。
五、教学建议I.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可以收集一些表现静态的美术作品、照片,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把握表现动态的方法。
还可以选择一些第一、二个学习活动的学生作业给学生参考,注意考虑能较准确表现教学意图的作业。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可以从最感兴趣的运动之类话题导入,选择欣赏的图片尽可能接近学生生活,例如学生熟悉的运动员比赛的照片、校运会学生比赛的镜头、或学生运动时的特写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播放具有强烈节奏感与动感的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从音乐中加强对运动的理解。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教师演示和学生表演相结合,建议教师演示一些物体运动的状态,或让学生上台示范表演不同的动态,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例如让学生表演舞蹈或体育运动的动作,可以用速写方式记录;用不同的手势舞动彩带,学生观察彩带运动的轨迹等。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无疑能优化教学。学生进行示范表演时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连接电脑演示,分析其动作形态、重心,把握运动感产生的特点,有利于创作。当然本单元不强调对媒体的特殊要求,合理地运用教材资料,完全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活动二”环节,可以分组实验,每组用文字和图形的方式记录结果,注意分工明确。学生演示时应调动其积极性,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8课我们的奥运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8课我们的奥运
我们的奥运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体育盛会,是人类追求和平、友谊的盛会。本课以学生策划运动会的宣传工作为线索,将我们的奥运相关资料作为参照的信息贯穿课的始终。
本单元我们的奥运按照“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要求设置。考虑运动会是学生所熟悉且感兴趣的活动,运动会的形象策划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本课选择标志设计这个与形象策划相关的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设计、制作标志,了解标志设计的意义,并通过对运动会宣传工作的策划,加强学生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并能参与设计制作。
教材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设计标志草图,立足于让学生初步了解标志的用途,以及把握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活动二”是“活动一”的拓展延伸,在完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形象策划,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同学的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能力,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建议”对标志设计的个性、运动感和实用性提出要求,同时关注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宣传策划的可行性。
“资料库”中提供了与课中相关的词语解释,同时提供了标志设计的一般表现手法,并附有对应图例,能给学生在标志设计的思路上给予提示。
“学习大空间”中展示了外国设计师以图形方式祝贺北京申奥成功的作品。图形可以表达理念,而标志是特殊的图形。也应遵循一定形式美的法则,同时还展示了吉祥物的图片。吉祥物与标志都是具有象征性的图像、图形。适用于不同场合二、教学目标
◆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用一定方法设计标志。
◆通过对运动会宣传工作的策划尝试,加强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
◆通过与同学的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能力。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教材以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导入,烘托出热烈喜庆的气氛,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导入语强调奥运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运动的真谛,并能体现在运动会口号的设计上。
教材提供了某学校运动会的宣传工作的范例,让学生对标志在宣传中的作用有感性认识,并把北京申奥的标志运用情况及标志设计意图作为补充材料展示,重点突出标志设计时形与意的结合和标志运用时要注意的视觉美感。
2.教学组织
课前需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以保证教学效果。例如准备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场面、奥运会上中国国旗冉冉升起的情景等方面的影像资料,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愿望。还可收集一些奥运会标志、吉祥物、火炬、奖牌、纪念章等系列设计的资料,以及一些优秀的整体视觉形象设计案例,增强学生对整体视觉形象设计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奥运会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为策划学校运动会的宣传工作做准备。
教学中注意各环节的有效衔接,控制教学进度,使教学过程流畅且主次分明。切勿过多展示资料而忽略了对教学目标、教学整体的把握。
3.教学策略
教学以策划学校运动会的宣传工作为线索展开。第一课时,建议让学生把收集的图片文字资
料进行整理,谈出自己对奥运会、运动会的理解,与同学交流思想。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安排教学内容,强调奥林匹克精神,指出学校运动会的口号在定位上应注意的问题,可把北京中奥的口号提出以供参考,教师引导学生把运动会的宗旨、理念作为设计的主导思想。启发学生讨论、策划宣传工作的同时,强调标志这一主要视觉宣传形象的作用,与学生共同分析标志的运用情况,可举出实例。例如:2008年申奥标志的广泛运用给人带来整体的视觉美感与震撼,为奥运会的顺利承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具体实例,分析标志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标志设计中图形与理念的关系,即用简洁的形式表达丰富的内涵。标志要有强烈的识别性,使人过目难忘。可安排学生做一个尝试性的练习,设计一个学校的运动会标志,画出草图,要求设计时考虑奥林匹克精神、学校特色、学校运动会口号等相关因素,这种尝试练习让学生对标志有进一步理解。
第二课时,可以分析一些奥运会承办国设计的会徽,了解多样的标志设计手法和丰富设计思路。教材图例中,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会徽利用莫斯科大学建筑外形作为设计元素,用简洁的线条概括出形体特征;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会徽是利用国旗图形元素进行设计的,有很强的视觉识别性;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会徽用三笔手绘形式的点线,抽象地表现出一个运动形象,具有西班牙的浪漫色彩;2000年悉尼奥运会会徽以天、地、人作为设计思路,利用太阳、山川、运动员为元素,用抽象线条简洁表现出来,其中还融合了悉尼当地土著的一种武器“飞去来器”的形象,具有民族特色。每个奥运会徽与奥运五环标志结合使用,既具个性又统一。学生在设计时应在多种设计思路中找到最能表现自己意图的想法,迅速定位并通过一定的手法表现出来,当然有时也是通过手法的确定来展开思路,表现意念的。老师要指导学生参考资料库中提及的标志设计方法,或把此部分作为教学内容明示,引导学生谈出自己设计标志的意图,针对标志的独特性、实用性、运动特征等方面与同学交流,对自己设计的草图进行修改,按一定的作图方法画出正稿。对于制作步骤应予示范,规范的作图方法能使图形完美表现。
第三课时,组织全班分组讨论,对学校运动会的宣传进行策划,具体到个人的任务分配,同时要考虑建议的合理化,每组选出一个最理想的标志设计,然后进行系列视觉形象设计。作业要求要具体且灵活。“活动一”让学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分享,并设计学校运动会的标志,画出标志草图,强调创意表现,因此对格式不要有特别要求,鼓励不同思路的展现,可用简短文字说明。“活动二”完善设计,可用铅笔,也可用钢笔、水彩笔涂色。分组讨论,可以安排4人一组,也可安排6人一组,按实际情况调整,每人分配任务,鼓励学生精细制作。标志制作为达到一致的效果,可用拷贝方法,也可复印缩放大小,还可用电脑制作。
4.教学评价
评价环节主要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活动二”中学生修改自己设计的标志草图就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通过分组讨论选出最佳方案是学生互评的结果。教师给予一定指导,可参考评价建议,也可自己制定指标,例如标志设计可以从标志的特点,及识别性、应用性、独特性、简洁性等方面确定评价指标。
四、教学选择
本课可以参考教学策略安排三课时,如果安排两课时,建议把整体视觉形象设计制作在课后完成,把全年级的设计作业进行展出,评选出最佳设计,作为校运会形象宣传设计的候选方案。这样有利干学生欣赏交流,使其对视觉形象策划有进一步理解。
建议教学以学生策划学校运动会宣传工作为线索展开,教学过程可灵活把握,例如:①策划学校运动会宣传工作——运动会理念把握——标志在形象宣传上的作用——标志设计尝试——设计思路分析、设计方法介绍——修改标志——整体策划制作;②奥运会背景介绍——北京申奥宣传工作介绍——策划校运会宣传工作——设计思路分析、设计方法介绍——标示
设计。
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把课程适当拓展,鼓励学生把设计的标志绘制到实物上。实物选择以容易准备为宜,例如水杯、T恤、毛巾等,而宣传旗、招贴画、程序册等平面资料可以制作。通过实践熟悉工具材料特性,增强对标志运用的理解。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标志设计反映了一定的时代性,因此资料的更新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及时地收集各种体育盛事中有关形象宣传的资料,特别关注本地区举办的有影响力的赛事,增强资料的实效性,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例如收集雅典奥运会的相关资料,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
2.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8课 我们的奥运
互动式、启发武教学方法务必贯穿教学的始终。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可以采用问卷的形式达到目的,例如把奥运会的发源地、奥运精神、奥运口号、奥运会旗等等问题整理制成表格,发给学生填写,使学生对本课主题形成初步的认识。
3.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组织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业,采用竞赛的形式以促进工作效率,且与本课主题相符。
4.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8课 我们的奥运 如果设置了标志运用干实物的环节,可用不干胶剪贴;在纺织品上绘制,建议利用纺织颜料、丙烯颜料以防止脱色;采用镂印的方法,可用厚纸板做模具,注意稿样镂刻时,保证线条的流畅光滑。标志的大小根据实物确定,如果难保证标志的造型一致,就选择一个合适的大小复制,总之要尽量使标志统一。这个学习活动要强调技术性,以保证呈现的效果。
第四篇:湘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体会、感受不同季节不同色调的风景画。感受理解色彩给人的不同的视觉心理。独立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分析作品。
合作交流、全面提高。朝戈、古元、霍贝玛等名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色调和各种色彩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的。分析问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的表达, 赏析结合。
三、对比讲解。
想象、提高结合教材中的《马棚》讲述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要点:
1、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又叫一点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又叫两点透视。学生观察、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进宽远窄。
四、小试牛刀。
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练习两种透视。“实战训练”
五、小结。
讲评练习,强调要点, 理顺要点。
第二课:《 黑 白 世 界
教学内容 :黑白木刻、黑白画的制作。
教学领域 :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 1.用示意图分析木刻作品的黑白关系,联系个人生活表达情感。2.运用黑白造型手法创作黑白画。3.认识木刻的工具及其操作技法。4.学习刻刀的操作并运用于作品的临摹。
教学重点: 学习黑白画的知识,并感受其概括、节奏美感。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点、线、面组织画面,来表现黑白灰的效果,完成有创意的黑白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硬笔以及简便的木刻刀具和板材。教学过程 :
一、欣赏导入。
让学生欣赏《自画像》、《鲁迅先生》感受木刻的黑白直观对比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形式特点。— 思考,谈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木刻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认识木刻刻刀及刻绘效果(在方框里描绘一下)。
1、角刀:
2、圆刀:
3、平刀: 跟老师学木刻:(1)老师介绍刻刀种类及特性,并强调。用刀安全。(2)老师演示各种刻刀操作方法。
三、小试牛刀。
1.尝试刻制(闯关:活动一)
温馨提示:可不考虑造型问题,只要刻出的线条具有一定组织与变化规律即可。每小组推举两幅作品,老师给予拓印并展示。同时请学生谈一谈使用刻刀的体会。教师进行小结。
2.再尝试(闯关:活动二)
教师指定按以下步骤临摹木刻作品《船》。(1)、用墨色勾画出画稿。(2)、用角刀刻出主体的外形。(3)、刻出主要色块。(4)、谨慎而肯定处理细节。(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安全。)
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拓印一幅优秀学生木刻作品。
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拓印。
四、讨论交流。
作品展示: 师生共评,简要说出部分作品优秀和不足之处。
五、教师小结。
让学生说出本课收获。
第三课 《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 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2.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
第一、色彩表现。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第二、明暗、线条。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第三、运用材料。
五、领悟材料美: 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3.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4.欣赏素描作品《手套》,体验材质的表达。5.欣赏课本第15页,各种物体的材质对比。6.欣赏课本第17页,各种线条的运用对比。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初步尝试绘画出一张富有材料和质感的作品。2.要求:独立完成,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七、教学拓展: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八、教师小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第四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教学内容: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七年级下册 第四课《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图片欣赏、比较,能辨认生活中的纹样的应用。
2、通过让学生理解教材并结合教师讲解,列举花卉纹样的基本变化方法。
3、通过让学生进行花卉变形的练习,能利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等方法对花卉进行初步变形。
4、学生通过图案的点、线、面装饰训练,能运用点、线、面对花卉纹样进行较为精美的装饰与美化。
5、通过感知与尝试的过程,能基本掌握花卉从写生到变形、装饰的完整过程。
6、在知识的学习、纹样变形装饰练习的过程中,探索花卉纹样的变形与装饰方法。
7、通过让学生由基础知识的掌握,到纹样变形、装饰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设计与工艺(纹样)对美化生活的作用。
8、通过让学生由基础知识的掌握,到纹样变形、装饰的练习,增强学生运用设计与工艺(纹样)美化环境、改变生活的意识。
9、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品,让学生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并在合作中积极发挥个人作用。教学重点: 花卉纹样的变形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点、线、面对花卉纹样进行装饰。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示注意事项:注意纪律、积极发言等
2、小组长做好本小组成员的评价记录。
3、课代表做好各小组的评价记录。
4、准备好课本、铅笔、画纸等工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出示课件: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展示)你能说一说你喜欢的花吗?
生1:我喜欢牡丹花,因为它颜色鲜艳、形状美丽,寓意吉祥。生2: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孤傲。生3:我喜欢。。。
师:我们喜欢花,是因为它们有着芬芳的气味、缤纷的色彩、吉祥的寓意等等。那么除了在自然界中的花外,你还在哪里见过花? 生:衣服、床单、花瓶、古建的房檐。。。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人们对花是如此的喜爱。(出示课件:生活中的版花卉纹样应用)那么这些形态各异的花是怎样变成漂亮的花卉纹样装饰我们的生活、表达我们的美好愿望呢?来,请跟随我一起走入我们今天的课堂——《扮靓生活的纹样》。
三、新知初探,认识纹样
(出示课件:花的照片与花卉纹样对比)
师:对比左右两组图片,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1:左面的照片很真实,右边的纹样简单。生2:左面的花看起来很自然,右边的有点板。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的很认真啊。照片上的花真实而细致,右边的纹样简洁而夸张,装饰性强。在生活中,很多花卉并不是直接像照片一样的运用在作品中,而是经过艺术家们巧妙地设计、加工。花卉在生活中主要是以“纹样”的形式在作品上出现。那么,什么是“纹样”呢?
(出示课件:“知识链接”什么是纹样?)师:纹样或称“模样”,即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花卉纹样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传统建筑、纺织品、瓷器等物体上,在现代许多美术作品中,花卉纹样依然独具魅力,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那么,具象的花是怎样一步步的变成美丽的纹样的呢,让我们接下来一起进入下一个环节“纹样是怎样炼成的”
四、深入学习,设计纹样
(一)纹样变形方法
(学生自读课本P21相关知识链接,进行初步了解。)师:同学们,通过看书,你们知道纹样的变形主要包含哪些方法了吗?有谁可以给我们大家说一说呢?
生:可以采用简化、添加、夸张、几何化等方法进行变形。师:嗯,这位同学说的很好。那么,在设计之前我们还要怎么做呢?有谁可以补充一下? 生:还要先对花朵进行写生。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写生与观察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深入的了解一下纹样设计的方法。(课件展示:以荷花为例,展示各种变形方法。)师:写生、观察——通过对自然界中真实的花卉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形状、花叶的生长方向、分布等,以收集素材。
简化——对自然形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使形象简洁化。添加——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图案更丰富。
夸张——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几何化——使外形更简洁大方,更加具有特征。
(二)小试牛刀,花卉变形训练
课件展示:小试牛刀——作业相关要求)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花卉进行变形训练。看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述自己运用的变形方法。生1:我们小组主要运用了简化、添加的方法来处理这个花卉图案。
生2:我们小组的作品主要运用了简化、夸张的方法,使我们的作品看起来更美观,更有特点。
生3:我们的作品主要运用了简化、夸张、几何化的方法。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特点、美观又大方。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加油。并给1、3、4小组加2分,2、5小组加1分。
(三)点、线、面的装饰
师:我们除了可以对图案进行变形外,还可以利用简单的点、线、面进行装饰。请大家看大屏幕展示。
(课件展示:以树叶为例,展示点、线、面的装饰。)
师:看似简单的点、线、面是不是随便的、杂乱无章的分布在画面上呢? 生:不是。师:那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点、线、面在装饰图案时有没有章法、技巧?(学生思考、讨论)
生1:点的分布有的稀疏,有的浓密。有的点很大,有的很小。生2: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生3:面有不同的形状。生4:线的排列也有疏有密。。。。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总结的也很好。其实点、线、面在装饰图案时可以利用不同的形状、大小、疏密、曲直等来进行变化,使我们的纹样看起来更生动,更美观。
(四)大展身手,图案装饰
(课件展示:大展身手——作业要求。)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花卉图案,分别以点、线、面进行装饰,看看哪个小组最棒。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各小组的作品已基本完成,下面我们来进行作品展示,并由其他小组对作品进行评价。(各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生1:我认为2组的作品中,线的装饰运用的很好,作品看起来很生动。点的装饰有些散,还需要进一步加工。
生2:我认为5组的作品最好。
生3:3组的作品中,点拼成了另外的图案来装饰,非常有创意,也很美观。。。。
师:让我们先为这些精美的作品鼓掌,也谢谢展示的同学和评价的同学。
五、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做的花卉纹样,如果我们把它们再添枝加叶、涂上颜色是不是会变得更漂亮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单独纹样。请同学们下节课上课前准备好颜料、彩笔等工具。
六、课堂小结:
师:请课代表公布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大家掌声鼓励!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勇于创造美、乐于装饰美,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
教学目标: 能够细心观察与主动体验,学会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尝试组织线条表现水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是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形态水。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感受水的形态美,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法 师生探讨法 学生体验尝试法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案:
一、声音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我播放一段滴水的声音,让学生闭眼倾听。听前教师提示要求:边听边联想与水声相应的画面,说出你的感受。
听完后让同学做简单表述,教师简评补充。
二、生活中找寻,情感投入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能见到水。(课件展示水宝宝并由它向同学们提问:你们在那里能见到我?我又是什么样子的?)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人文渗透,审美感受
请读一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几句古诗,谁能描绘一下当时古人见到的是怎样一个情景时才有感而发的。在我国有许多诗句对于水的形态、动势的描绘是非常形象和有意境的,我们可以下课后去找一找。既然古人在见到水的各种“样子”时能写出这么美和贴切的诗句,那么当你见到下面的画面时,就凭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水的状态或给它取个名字吧。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对话,以人文学为基础,辅以感知、分析、理解和创造,使学生对水的美感有一种深入的理解。
四、视频欣赏,进一步感受 我们欣赏了水的照片,想感受一下在各种环境下动态的水吗?能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富有动感的视频将带给学生更强烈的感受,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用更概括的一个字及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人文意义更深层化。
五、通过实验,体验水的动势
水有那么多形态,真是“千姿百态的水”啊!那么你知道水的各种姿态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外界给它施加的力)谁有本领能利用身边的工具来改变自己水杯中水的“样子”。每组推选最有创意的同学上讲台在大容器中演示。综合自然教学,并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
六、感受各种表现水的方法,设疑解惑
师生先欣赏各种画中的水的表现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并相互解决。
1.互相谈谈最喜欢那种风格的画,为什么? 2.这种画法的工具是什么? 3.它们都是怎样表现水的? 总结:
七、话题延伸
在欣赏了各种水的优美作品的同时,我们要深刻地注意到水资源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引导学生讨论,并延伸到课后。(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体现出对多元化的课程理念以及对自然、对生态、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第6课《灯饰设计与制作》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圆筒基本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自己对灯与光的综合知识及情感体验。学习重点:学生通过看书、讨论、探索做纸制灯饰的方法步骤。学习难点:学生如何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纸制灯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类灯光图片,资料教科书。
学生准备:民间花灯、有关灯及元宵节来历等相关背景资料收集,剪刀、小刀、尺子、双面胶、做灯饰的纸、材料。
学法指导: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演示法等。
创设 情景 导入:
一、导入新课 : 请同学们一同来欣赏一段视频。视频给我们展现了怎样一个景象?
(是中国重要城市上海的夜景)
师:是什么让原本漆黑的夜晚变得如此美丽?灯光有什么作用?(灯光)(照明——实用、装饰美化生活——审美,让大千世界更加绚丽多姿)
灯是光明的使者,引出学习主题《灯饰的设计与制作》,一起感受灯与光的魅力。自主探究 合作 学:
一、目标出示
出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课
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了解灯的历史与文化 灯饰包含灯具与装饰两层含义,中国古代最早的灯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青铜与陶制的灯具,青铜灯具更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课件演示)
2、学生赏析与互动(1)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你对灯文化的理解(比如《长信宫灯》)(2)古代的能工巧匠在设计灯具的时候考虑到哪些因素?
(3)介绍灯的文化: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与灯有关?(元宵节,又称灯节)始于汉代,一直延续到今天(课件展示元宵灯会的情景)
(4)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古代的诗人也会借灯烛来表达情感,据说《全唐诗》共有一千多次写到灯光和烛光的意象,同学们有没有学过哪些有关灯烛的诗句?
3、激励引新——欣赏现代创意灯饰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灯。
课件展示:创意灯饰赏析 引导体验感受灯饰在色彩、图案、材质上运用的各种创意 常见的灯饰的种类:师提问并小结
三、探讨新知——学习设计、制作的方法:
1、欣赏与思考
师:手工筒状灯饰作品赏析。
引导设计:制作的材料:彩色卡纸、硫酸纸。设计创意灵感的来源:生活的启示:花、叶、喇叭、笔、篮子、裙子。平面图案变化:抽象花纹、几何纹、具象事物。装饰方法:描绘涂色、镂刻、拼贴饰物。色彩搭配:黑白、单色、多色。光影变化:光影的大小、形状、方向、色彩。
教师演示制作的方法:
1、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课件展示:创意灯饰赏析 引导体验感受灯饰在色彩、图案、材质上运用的各种创意 常见的灯饰的种类:师提问并小结
三、探讨新知——学习设计、制作的方法:
1、欣赏与思考
师:手工筒状灯饰作品赏析。
引导设计:制作的材料:彩色卡纸、硫酸纸。设计创意灵感的来源:生活的启示:花、叶、喇叭、笔、篮子、裙子。平面图案变化:抽象花纹、几何纹、具象事物。装饰方法:描绘涂色、镂刻、拼贴饰物。色彩搭配:黑白、单色、多色。光影变化:光影的大小、形状、方向、色彩。
教师演示制作的方法:
1、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第五步:把备用灯具准备好,接通电源(注意安全)把制作好的灯饰放在上面,照明使用。
四、学生活动:
1、以竞赛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做一个纸制灯饰,看哪一组做的最漂亮?
2、活动要求:①在制作过程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②大胆构思设计、敢于标新立异;③制作地精工细致;④注意安全和卫生,防止被刀划伤。
3、学生合作探究设计并制作,教师巡视辅导。(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a、纸张与灯泡之间的安全距离b、裁割纸张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五、展示与交流(讨论、互动、交流与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六、小 结: ①要善于学习,借鉴 ②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③大胆构思设计,敢于创 新;④大胆发言,表述感受。
第7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教学目标: 1.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现为情感服务。2.会临写篆、楷等不同字体,会分析书法的结构之美。教学重点:书法的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甲骨文图片,请学生欣赏。(以音乐《高山流水》为背景)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甲骨 文)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画一画。
2、同学们在课前收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你知道关于甲骨文的有那些知识。
3、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甲骨文是在乌龟的贝壳上写上的文字.看看你们认识上边的字吗?请同学们边看边欣赏。学生看课件中的图片资料.看的时候可以尝试临摹。
二、感受造字艺术,体会“画”字的感觉。
1、创设情景,感受书法魅力:
A、提出问题:在欣赏甲骨文时,有你们认识、感兴趣的文字或者图案吗?也可以谈谈你的看法。
B、师生交流。
C、教师接过学生话题,创设情景。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人们还没有文字来记叙自己的事情,人们为了方便,有的人就在房屋中挂了根绳子,记录东西,后来,人们就想,思考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怎样表示。
这个时候人们就在思考,太阳—— ? 月亮—— ?水—— ? 你们觉得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总结:有的人会结合事物的外形,有的结合意思,有的用图„„等,引导学生大但发现,不拘一格。
2、学生尝试表现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教师注意发现有亮点的创作。
A、有的学生提出太阳的图形表示方法,在学生说出自己相应的图形或者创意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用肢体语言表现。
B、教师评价你还有其它的表现方式吗?让学生结合甲骨文、篆书中的字看一看。
C、教师总结。刚才欣赏和表现了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此时让你们忘记这些文字,重新设计你们会怎样表现,大家可以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去考虑。
三、临写小篆,体验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教师尽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与引导。
1、书写小篆,感受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2、选择自己想表达的心情和感受,名言名句 等进行书写。
3、注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运用方面提高表现能力。
四、欣赏表现书法艺术的舞蹈,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1、播放舞蹈《中国风》,感受舞蹈音乐所体现的中华民族音乐特点及舞蹈动作的钢劲有 力、洋洋洒洒的意韵。
2、感受舞蹈与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带给人的视觉美感,体验舞蹈与书法表现民族精神的统 一性。
3、尝试模仿舞蹈中的个别动作,体验表现书法舞蹈特有的情趣。
五、赏析作品,师生交流与评价。
1、将每个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看法。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对所产生的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进行审美评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第五篇:湘教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
三、教学计划
潘一艺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二)教学设想与措施
七年级共计4个教学班,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