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
震撼后的“内省”
—— 观《山东省青少年国学经典诵读》有感
济宁市嘉祥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九班郭丹丹
放假前,我们接到一个通知:观看齐鲁电视台少儿节目——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说实话,紧张的学校生活已经使得我的心满满的,于是闲了几日,放空了心情。后来,实在无趣,就在网上查了查网址,点开后看了一期。只看了一期便觉得震撼。对,那种感觉是震撼,好不夸张。
本次比赛分为三轮,也是对选手三个方面的考验。节目录制过程中,也是亮点频现,比赛精彩纷呈,甚是激烈。第一轮比赛:对弈古诗古词。请说出带有江或湖的诗句,不能重复。这种问题旨在考察选手对诗词的积累情况,看是简单,只不过是朗诵与所给“江或湖”关键字相关的诗词而已,但对选手的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限时五秒思考且全场倒计时,比赛越来越激烈,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倒计时的喊声一声高过一声。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不能迅速反应和极强的抗压能力,恐怕很难完成比赛的。第二轮比赛:考查古典知识。古典知识包括文化常识和古典文学。通过舞台设计,再现当时情景,让孩子们扮演小孟子、小孔子、小庄子等,并坐而论道,然后为大家出题。考查选手对古典知识的了解,这样就要求选手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至少对古代的文化名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聚沙成塔,积水成河,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第三轮比赛:体验礼仪文化。这次考验设定在饭桌上,讲究的是餐桌礼仪,主要是还考察选手是否谦让。餐桌上有六个人,但每次上的食物数量只有五个,看看他们六个人怎样分食。还考验她们和长辈一起进餐时的礼貌用语等,她们表现的都特别棒,我是自叹不如。总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了解到了很多餐桌礼仪,同时也发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需要加以改正。
这次比赛使我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你永远不知道上帝选择在哪一件事上成就你,所以你必须做的就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这句话尽管不是出自名家,但是我觉得很有道理,值得借鉴。
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积极加入到国学学习的行列中,让我们与古代圣贤为友,畅游古典文学,继承并发扬国学,让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指导教师武雪峰
在诵读中成长
——观《山东省青少年国学经典诵读》有感 济宁市嘉祥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九班王兆莉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至今还记得一首诗,那就是“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当时只是让我数数,没想到这首诗至今难以忘怀,成了我永恒的记忆。
后来上了小学,开始学习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使我明白了一个人要热爱他的故乡,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时刻想着故乡的容颜。后来,不知道是哪一年了,我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时朗诵了李绅的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低禾下土。谁吃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使我懂得了节约是一种美德,珍惜粮食,尊重劳动,不能忘了做人的本分。
看,这就是古诗的奇妙之处!她好像拥有爱心的一位朋友,当我陷入困境时,我都会想到这些古诗的“芳容”;她就像富有智慧的贤者,当我误入人生的歧路时,我就会想到这些古诗的“芳心”。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不能没有古诗的熏陶和陪伴。很荣幸,于2016年的寒假,我观看了《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在观看比赛中,我也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当别人背诵十句时,自己只能背诵一句;当别人背完整册书时,自己却只能背一小部分。诗歌的诵读需要投入情感,需要把握节奏,需要注意声调,它的韵味能滋润观者的心灵,能塑造听众的性格;这一点对我来说一个全新的境界。所以,在以后的古诗学习道路上,更要奋发勇进,读出精彩的人生!诵读、熟背诗文,是我们的学习任务之一,让我们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 ;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身修养,还能提升我们语文水平。但是经典诵读,非一日之功,需平日里,加以练习;只有这样,它才可以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一部分。
指导教师武雪峰
让理想之花开在经典诗文中
——观《山东省青少年国学经典诵读》有感 济宁市嘉祥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九班曹芳芳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经典”就是一块永不老去的姜,辣味十足,火力旺盛。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告诉你们吧,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
孔子有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这条做人做事原则的重要性,这就是儒家风范。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这句话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师娘能降得住师父,应该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该善于从经典国学中学习知识。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在新的学年里,我们要好好的学习经典诗文,让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国学经典来净化我们的心灵,来提升我们的品位;让我们的理想之花开在经典诗文中吧。
指导教师武雪峰
第二篇: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
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
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在山东少儿频道观看了“国学经典诵读”这个栏目,通过认真观看,我觉得节目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十分精彩,而参赛的十二位选手的精彩表现,尤其是总决赛冠军刘康宁的表现更是精妙绝伦,让我十分敬佩。
比赛开始,选手们陆续上场,开场的诵读就吸引了我,跟着轻声吟诵,随着主持人报幕,介绍比赛规则,首轮比赛就紧接着开始了。比赛的是诗词的积累。选手们个个都拿出了自己的真本事,表现非常优异。比赛牵动着场上和场下的人和他们一起同欢呼,共喝彩,就连我都时不时的欢呼雀跃,最后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女选手刘康宁,她凭借着惊人的诗词量储备赢得了比赛的胜利。然后进行的是礼仪和日常生活常识的比拼。这个项目的竞争很是激烈,甚至可以说充满了火药味。最终,那位刘康宁表现一贯出色,并遥遥领先。她的优异表现,不禁让人对她刮目相看。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精髓。而诵读国学经典能让我们品悟中华文化;能传承民族精神;能涵养自己的修为。可以让我们承继民族智慧,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诵读国学经典让我在言简意赅的文字里,体会到它丰富的内涵和深遂的哲理;里面的不少至理名言已经深深印在了我心里。它让我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在诵听圣人的教诲中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亲爱的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去诵读这些宝藏吧!
第三篇: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及观后感
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及观后感
“读国学经典 做美德少年”主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壮怀好歌!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 "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 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经典著作、诗 词曲赋、文学名著、名言佳句,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观看了中国传统文化诵读节目,感受颇深,经典诵读大赛是以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复赛和决赛都采取国学知识和应用题 的形式,在全国各地的选手为代表来参赛,已检测当代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和品德的传承。经典诵读大赛在启动仪式上,六十名学童集 体诵读《弟子规》,并举行了开笔礼。经典诵读大赛是以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我爱记诗词、名师 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我爱记诗词是在大屏幕上出现1个或2个字,由5名选手分别说出有这些字的诗词,坚持到最后者获胜。那么 多的古诗词流利的从他们的口中说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里他们要下多少功夫!我觉得自己和他们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 可得多读而且这个比赛清晰的体现了我囯学生对诗词的知识的掌握 情况,也体现了我囯学生的博学多才!名师对对碰主要是回答“李 白”“白居易”“杜甫”等的问题,从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 分。最后是美德大考验,导演会给选手们设置不同障碍,观察选手 们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三百四十名选手有许多选手没有通过比赛,很遗憾。22222 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 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 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 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通 过诵读经典诗文,可以让我们走进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什么是儒 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他流传了 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 “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 》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通过观看《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让我觉得经典 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诵读、熟背诗文,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 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 记忆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 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 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每个人诚挚有爱、充满 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美好,让我们的国家更富 强。
333333 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
(一)国学是我们民族的印记,是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的元素。学习国学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这个暑假我便通过《中华诵》这本书,学习到了许多国学名篇,使我充实了许多。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一句诗将花朵欺凌,沾人衣裳之境描绘出了淡淡忧伤,但却无一丝浮夸,通俗易懂,令人犹如身临其境。更令我们体会到诗的高雅、别致与委婉的特点。
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却咏出了诗人身在狱中无限的苦闷与悲怆“无人信高洁,谁为表我心”更写出了诗人对自己悲惨遭遇的感慨,抒发了“自己”被诬陷悲愤心情,表达了作者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此时诗人也正如战国时楚国驱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了。
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菜根谭中的“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这句话总是使我思考,让我体味。只有有了动才有静的存在,人生亦是如此啊,只有有了诱惑才能体现出人无欲无求的高尚品质;只有身处逆境,才能体现出他的品德是如何;只有有一颗纯洁的心,人才不会受外界的干扰导致堕落。“事常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只有这样人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啊!而这里的无欲无求并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凡事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其实我们也要向创作了这些经典作者们致敬,因为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如此精彩的经典了。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说过:“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
4444444444 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
(二)很遗憾。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我穿越时空参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创造的令世人称赞的奇迹,我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侵袭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奔跑。读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读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争先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
读了这本书,我不能不惊叹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不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而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文化。它从战国的硝烟迷雾中诞生,曾一度肩担抵御外族守护关内的历史重任。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它为了责任而不断剥蚀自己的青春。如今,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55555555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
(三)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国学是我们民族的印记,是构成我们民族精神的元素。学习国学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这个暑假我便通过《中华诵》这本书,学习到了许多国学名篇,使我充实了许多。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一句诗将花朵欺凌,沾人衣裳之境描绘出了淡淡忧伤,但却无一丝浮夸,通俗易懂,令人犹如身临其境。更令我们体会到诗的高雅、别致与委婉的特点。
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却咏出了诗人身在狱中无限的苦闷与悲怆“无人信高洁,谁为表我心”更写出了诗人对自己悲惨遭遇的感慨,抒发了“自己”被诬陷悲愤心情,表达了作者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此时诗人也正如战国时楚国驱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了。
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菜根谭中的“水流而境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这句话总是使我思考,让我体味。只有有了动才有静的存在,人生亦是如此啊,只有有了诱惑才能体现出人无欲无求的高尚品质;只有身处逆境,才能体现出他的品德是如何;只有有一颗纯洁的心,人才不会受外界的干扰导致堕落。“事常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只有这样人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啊!而这里的无欲无求并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凡事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其实我们也要向创作了这些经典作者们致敬,因为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如此精彩的经典了。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说过:“在读书之余,我们要把最高的敬意归给历代作者,是他们把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记录了下来。是他们,用精粹简练的语言替众生说出了种种感受。是他们,给了整个民族共同的记忆。”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那国学经典就是那阳光、暖风和甘露来无时无刻滋润我们。我们只有多学习、多运用国学经典才能感悟到他博大精深的魅力。正如“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一样。
就让我们一起诵读这些经典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使我们的世界充满智慧,让这美丽的国学之光一直长存!
7777777777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
(二)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我穿越时空参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创造的令世人称赞的奇迹,我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侵袭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奔跑。读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读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争先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
读了这本书,我不能不惊叹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不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而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文化。它从战国的硝烟迷雾中诞生,曾一度肩担抵御外族守护关内的历史重任。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它为了责任而不断剥蚀自己的青春。如今,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888888888中华诵国学经典读后感
(三)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唐诗,它记载了中国五千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
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是苦的,愉快时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细细品尝。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自秦汉以来,异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内地,战事十分频繁。许多爱国将士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奔赴沙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们长期远离家乡,条件十分艰苦。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边防关塞上,从万里之外来到边关抵御外族入侵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亲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乡吗?唉,要是卢城飞将李广还活着,就决不会让那匈奴的骑兵越过阴山。想到这儿,王昌龄悲愤地写下一首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到这儿,我掩卷沉思。戍边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情之人,他们也有浓浓的情、浓浓的爱,但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宁愿十几年不回家乡,他们的亲人望穿秋水,在无穷的思念中度过,亲人在热切地盼望他们的回归。这其中的酸与苦,忧与愁,我们怎能体会得到?他们是怎么抑制住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这其中要经历多少磨难呀?那浓浓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无法与他们相比。我惭愧,我的懦弱。把时间往回推移五年,当我还是一个一年级小不点儿时,我是那么的爱哭,那么的脆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每次返校没几天,我就哭得像泪人似的,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中午休息时,老师让我计时跳绳,我怎么也跳不好,还没跳几下,就又“哇——”的一声哭了,把绳子一扔,干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泪。许多老师还以为我受了什么委屈,都围上来询问。我没去注意,不知那时生活老师是多么尴尬,只晓得生活老师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那时的我真的太娇弱了,根本没想到未来的路是多么坎坷,有多少困难等着我去克服。
一首诗是一句忠言,一首诗是一声钟声,它敲醒了一个糊涂的人,敲开了一个人美好的前程。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http://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1111100000《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范文二
读书可以使我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书香四溢、书富五车,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精神上拥有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相信在读书的旅途中,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屋。
最近,我读了古代着名诗人白居易写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这篇古诗。这首诗充分具体地描写了诗人白居易自己出门在外的孤独。他思念家人,思念家乡。这首诗的诗文是: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话说着远行人。译文: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晚上,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当我想起家里的人也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我读了这首诗,深深地体会到了白居易在邯郸驿站是多么地思念家人。
也许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也像白居易一样,身在他乡。每当过节都会不由自主地思念家乡的亲人。
有一次,我的爸爸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出差去了。端午节那天,我只能和妈妈孤零零地两个人在家过了。以前过端午,爸爸都带我们出去游玩,欣赏风景。可是今天,却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吃着干巴巴的粽子。整个家里显得冷冷清清的,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在外地出差的爸爸。爸爸在干什么?爸爸今天吃粽子了吗?一个个问题不由自主地从我的小脑袋里嘣出来。真希望爸爸陪我们过端午啊!可妈妈却语重心长地教导我:爸爸正在外地出差,工作需要他,社会需要他,我们作为家属应该为他感到自豪!晚上,我和爸爸通了一则电话,告诉他节日快乐!
经典诵读读后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在新的一年,我要多读书,积累更多的知识!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国学经典读后感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于是我找出《四书》认真阅读,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早期儒学的轨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的主旨是教人如何做人,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它是一部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道
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国学经典。可以说读《四书》,对我们回顾历史、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无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途径。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主要阐述“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孔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关于“仁”、“礼”的核心内容。内容涉及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学习、教育、务政、治国与安邦等多方面的内容。《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它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及推行仁政的事迹,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四书》在《论语 阳货第十七》有一段文字,原文为: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意思为: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没有。”孔子说:“来坐下!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 这里所谈的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古成语称为“六言六蔽”。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品德,都是我们应该喜好好而加以修养的。但是,如果不通过学习而明白事理,把握其实质,便很容易偏执一隅,造成危害,从而由“六言”(六种美好的品德)变成“六蔽”。这种事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很多的。就以春秋时期为例,宋国和楚国在弘这个地方开战,楚军正在渡河时,宋军中有将建议冲锋过去消灭楚军。可宋襄公为了表示“仁”,说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列好阵以后才开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因伤腿而送了命。这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典型。此外如著名的“东郭先生与狼”的寓言故事,实际上也是说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的道理。东郭先生对狼讲仁慈,讲信用,结果反而害了自己。这些教训都是非常深刻的。推而广之,“六言六蔽”实际上就是反对教科文,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理论脱离实,而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权达变,掌握精髓和实质。这是要我们特别加以注意的。
《大学》中又有一段文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谓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之本,此谓之至也。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讨厌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在唐诗里品愁,在品愁中成长 六(3)班 叶凯利
唐诗,它记载了中国五千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是苦的,愉快时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细细品尝.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自秦汉以来,异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内地,战事十分频繁.许多爱国将士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奔赴沙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们长期远离家乡,条件十分艰苦.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边防关塞上,从万里之外来到边关抵御外族入侵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亲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乡吗?唉,要是卢城飞将李广还活着,就决不会让那匈奴的骑兵越过阴山.想到这儿,王昌龄悲愤地写下一首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到这儿,我掩卷沉思.戍边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情之人,他们也有浓浓的情、浓浓的爱,但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宁愿十几年不回家乡,他们的亲人望穿秋水,在无穷的思念中度过,亲人在热切地盼望他们的回归.这其中的酸与苦,忧与愁,我们怎能体会得到?他们是怎么抑制住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这其中要经历多少磨难呀?那浓浓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无法与他们相比.我惭愧,我的懦弱.把时间往回推移五年,当我还是一个一年级小不点儿时,我是那么的爱哭,那么的脆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每次返校没几天,我就哭得像泪人似的,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中午休息时,老师让我计时跳绳,我怎么也跳不好,还没跳几下,就又“哇——”的一声哭了,把绳子一扔,干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泪.许多老师还以为我受了什么委屈,都围上来询问.我没去注意,不知那时生活老师是多么尴尬,只晓得生活老师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那时的我真的太娇弱了,根本没想到未来的路是多么坎坷,有多少困难等着我去克服.一首诗是一句忠言,一首诗是一声钟声,它敲醒了一个糊涂的人,敲开了一个人美好的前程.古诗,我们的传家宝 六(3)班 黄重文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赶时髦的流行歌曲,什么超级女生,“状元360”,我是常挂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也长大,该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噢!古诗,谢谢你.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古诗,我们的传家宝,你真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读《弟子规》,学做人 六(3)班 黄文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涕,次谨信„„”听着低年级小同学朗诵的《弟子规》,我不禁联想到了五年级夏令营时,老师要我们背《弟子规》时的情景.暑假里,李老师每天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我们练习背诵《弟子规》.不到两个星期,我们便背得滚瓜烂熟了,圆满地结束了假期的经典诵读活动.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我们又回到了学校.中秋节的前夕,我们六(3)班一部分同学去戒毒所慰问演出,我们为接受戒毒的哥哥姐姐们表演《弟子规》.他们看了我们的表演,热烈鼓掌.我心里得意洋洋,为自己的表演成功而高兴.其实,我当时并未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内涵,只是为背诵而背诵,为表演而表演.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一天早上,我去值周.来到一年级教室旁,我听到低年级同学在读《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开始,我还没在意,可当同学们说:“对待爷爷奶奶,绝对不能抱有讨厌、嫌弃的态度.”我的脸顿时红了.记得在一次月假时,奶奶从绍兴回来了.爸爸见我闲着便叫:“文文,我们去奶奶家,你去不去?”我心想,奶奶家的房子又破又烂,里面还有一股莫名的臭味,还是别去了.我大叫:“不去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爸爸妈妈走后,我便看起电视来,完全把老师在学校说的话抛到脑后了,压根就没想起还有什么“弟子规,圣人训”之类的古训.我越想脸越发烧得厉害.他们,似乎在嘲笑我对爷爷奶奶的不尊敬.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做到《弟子规》的要求.又是一次放月假.我回到了家,立刻拎起一袋水果,跑到奶奶家.奶奶正在打扫院子,我看见了,连忙过去帮忙.奶奶见我如此孝敬,眼角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我还给奶奶端茶送水,嘘寒问暖„„
回到家,妈妈叫我做家务,我正在看书,便不想回应,更不想去做.可当我一想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便立刻去做.从此以后,虽然我有许多事不愿意做,但一想起《弟子规》的教诲,我便努力做到.想当初,我只把背《弟子规》当做一个任务,而如今,我明白《弟子规》有更深一层的道理.《弟子规》,一本讲道理的书,一本能让人明辨是非的书,一本能使人进步的书.《弟子规》,我的老师,我成长的好伙伴,我人生的导航仪!
第四篇:《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观后感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观后感
五年级十一班
孙梦媛
《经典诵读》是我们学生必背的,可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两天我看了一个节目《国学小名士》,让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参赛的选手们,年龄并不大,但各个都是人才,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让我震惊不已,他们十分好学上进,对诗句的了解和把握已经滚瓜烂熟了,各种经典诗句都能倒背如流,脱口而出,就连评委老师也很佩服这些孩子们,不论年龄大小都十分淡定的迎接一次次激烈的比赛,不在乎输赢,他们的心理素质很让我们欣赏,他们的脑袋里装着数不清的诗句,我也很佩服他们是怎么把这些记在脑子里的?不管怎么说,看得出他们在家里,在学校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表面平淡,其实一句句诗已经在脑子里环绕着,看见对手反超了一点点,就要做的比对方还要强,他们说的话有水平、有素质、有涵养,每一句都有一定的意义和道理,倾听他们说话,会懂的很多从前不知道的道理,每看完一集就会向自己发誓以后也要好好学习文学知识,学好语文,打好基础,所以,以后我要多看书,读报纸,来丰富我的知识。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8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蔡润田;唱歌能手赵靖妤;小书法家虞舜朴„„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经典诵读》中有许多优美的诗词,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在《国学小名士》上有评委说:“松,在古人笔下是一个备受赞扬的一种植物,出了他的本意外还有——高直,坚强,正直等很多美的象征在他身上。另外还暗含着坚持不懈,认真对待事物的精神。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这个节目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我希望让我们这五千年
悠久的灿烂文化发扬到全世界,让世界关注中国文化,因为她就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看了《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诗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我希望让我们这五千年悠久的灿烂文化发扬到全世界,让世界关注中国文化,因为她就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我希望老师多教我们一点关于国学的知识,让我们从这些国学经典之中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并且希望老师也多多举办国学知识方面的活动!我相信,我也可以做的很好!我也一定能站在那个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平台上,迎接着淘汰和晋级,和一些品德兼优的好学生竞争!
第五篇:《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观后感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山东少儿频道的经典诵读节目,节目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旨在让青少年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把传统经典中的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我对节目中讲的礼仪深有感触。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的国度,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素以彬彬有礼而著称于世。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是几千年灿烂辉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连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礼仪文化蕴藏着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的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的内容。礼仪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说,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但是,在当今这个社会,礼仪好像已经被人们忽视,太多人不把礼仪当回事。在大街上随便转转,你就可以看见,总会有那么几个人,走着走着,就把刚刚手中的垃圾随手扔在了地上,明明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垃圾桶,可还是不愿多迈那几步,随手就扔转头就走。再看看学校里,有乱丢果皮纸屑的;有随地吐痰的;有在墙上涂鸦的。哎,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有的学生竟然说脏话、抽烟、打架。
尽管如此,平时的个人礼仪还是要做到: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理由少一点,知识多一点,嘴巴甜一点,微笑多一点,行动快一点,做事多一点,步伐稳一点,速度快一点。
陶行知先生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因此作为学生,我们要为祖国争光,做个有道德的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