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字字总关情――诗歌鉴赏方法之冷暖词切入法
字字总关情――诗歌鉴赏方法之冷暖词切入法
“冷暖词”是指各种带有冷暖色调的词,包括修饰词和情感词。修饰词是指带有冷暖色调的形容词、动词、副词等,这些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情感词指直接表露情感或暗示情感词,如“悲”“愁”“孤”“喜”“闲”之类。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看修饰词。中国古典诗歌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没有情感的诗歌就好像人失去了灵魂。因此鉴赏的时候首先找出写景的词句,标出带有冷暖色调的修饰词,再体味所写之景的意境特点,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2014年新课标卷1卷为例:
阮?摇郎?摇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诗后设计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二是“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针对第一题首先我们找出上阕写景的修饰词:“残”“落”“小”“寒”“西”。通过这些词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具有冷色调的词,结合诗歌意象,我们眼前不由浮现一副具有冷色调的“暮日雨后残花图”:虽是春日,然而丝丝春风带来的却是阵阵寒意,阵阵细雨毫不留情的打在百花身上,只留下遍地地残红在泥水中挣扎,雨滴落在冰冷的小池中荡起小小的涟漪,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再结合全诗,我们可以很顺利的得出写景的作用是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意境特征是凄凉、暗淡。有了这样的理解,此题的作答就不成问题了。
针对第二题,我们先锁定题目涉及的诗句,即“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再接着找出具有冷暖色彩的修饰词,这里有表示动作的“翻身”“整顿”“沉吟”“迟”,还有一个形容词――“残”,整合这些词,我们就能体会到词中人物在夜深人静之时思绪纷乱,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然而又内心的苦闷始终难以排遣,正如前句所说,想要“讳愁”,隐藏起自己的愁绪却双眉紧锁,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结合这些分析,这一题只要围绕”愁“字作答即可。至于怎样表现这种情感,这些生动的动作修饰词不是动作描写又是什么?
再来看能表达人的内心感受、情绪的情感词。在诗歌创作中,大多用含蓄的修饰词来展现诗人情感,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但含蓄绝不是中国古代诗歌追求的终极目的,诗人心中激荡的或喜或悲或怒或忧的情感必须直接用具有固定意义的、能直接表现情感的词汇来展现,对于高三考生来说,这些词对理解诗歌意义重大。下面以2014年高考卷湖北卷为例学习这种方法。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颔联中的“愁”“独”二字是明确的情感冷暖词,我们能首先了解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再结合题目和全诗了解抒情主人公为何愁、为何孤独。原来是诗人“早发”“事离程”,一路上看见大雁返乡,自己却“驱羸客塞城”,带着疲惫羸弱的身体客居在远离家乡的边塞。这样,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这只是诗歌鉴赏的一个切入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诗歌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尽的,在鉴赏中一定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若只是看修饰词就武断作答,无异于一叶障目。比如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若只抓住题目中的“喜”,则难以全面把握诗歌情感,只有结合前两联看到“荒居”“业贫”之悲,结合后两联及题目看到相见之喜,诗中展现的的情感则是悲喜交加。
总之,中国古代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文字最精练,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一,诗歌鉴赏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和欣赏者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密不可分,而高中学生在这两方面都比较欠缺,因此借助“冷暖词”切入诗歌,希望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考试中提笔四顾心茫然的问题。
★作者单位:甘肃平凉一中。
第二篇:诗歌鉴赏一草一木总关情
诗歌鉴赏——一草一木总关情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的题型种类和特点。
2、总结写景诗鉴赏的一般规律与方法。
3、能够根据要求写出答案 教学重点难点:
总结写景诗鉴赏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教学设想:讨论法、比较法。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评价“明珠”的真正价值还是比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诗的内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以下写景诗问题。
(解说:高中生虽然学习甚至背诵了不少古诗,但面对一首从未学过的古诗时,鉴赏仍无从下手,或有时分析不到点子上,为解决这个问题,特将“鉴赏、分析的方法”作为重点提出来。)
二、观阵:教师提问,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根据示例,了解考查内容。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 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 练的概括
问:同学们在古诗鉴赏方面存在着哪些困惑与问题?(学生各自发言,谈自己学习、鉴赏诗歌的体会与困惑)。
明确:总结整理一下大家的体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读不懂诗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体会不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把握不准意境、主旨。
(二)不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适的角度。
(三)有时隐约有点感觉,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写不出来)
(解说: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来,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与收获。也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破阵。课堂分析、讨论,例题引路,总结规律。
解决“读不懂诗歌”的问题,“读不懂”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懂得所写的景物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词运用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
1、先分析第一层次的问题 ①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分析: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 ②小结:以上分析告诉我们,在诗歌中,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也就是说,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对应规律。正如我们在许多诗歌中看到的,“日暮”“夕阳”“秋天”“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对于死亡的焦虑。“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如《诗经》中“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雨”的意象往往和离情别绪有关。更普遍的是“月”这个意象往往和思乡、怀念亲人有关。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春花秋月何
时了”(李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等等,不胜枚举。了解这些典型意象的意义,对认识诗歌作品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出示“对应关系”:
意
象
感
情 日暮、夕阳、秋天、流水————生命的短暂,对死亡的焦虑。鸟——————男女恋情与婚嫁。
雨————————————离情别绪。月———————————思乡、怀念亲人。杨柳—————————依依不舍、惜别。雁——————————书信、思念之情。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了: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的景物相交融时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孤帆远影碧空尽”还是“枯藤老树昏鸦”,无论是“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还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都是情景交融的结果。情思由于物化而得到了表现,景物也由于情思的洗礼而获得了生命。
(解说:了解了景与情的对应特点,也就找到了分析意境的方法:从实境中探寻虚境,从景物中体验对应的情思。)
2、“读不懂诗歌”的第二个层次,是不懂得字词在诗中的丰富含义,对此缺少充分的咀嚼和体会。换句话说,不懂得诗人对某些关键字词的选择和安排与其所传之情的对应性。①出示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答案】(1)(4分)上片词人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愁苦的思乡之情。
(2)(3分)修禊的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他乡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令人愁眉不展。
(解说:通过具体的诗歌作品,讲、练、思结合,使学生在分析切入的角度与思维规律的把握上有比较扎实的认识与收获。)
3、小结:如何读懂一首诗?五看: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关键词、四看注释、五看意象。
四、摆阵。知彼知己,找准兵法。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答案】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
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表达技巧的命题规律:
(1).描写精妙处,常常是有特殊的表达技巧。
(2).诗人形象也是通过景物描写等分析出来,还不能缺少诗人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注】本词为作者于庭院中午憩后观雨所作。
本词上阕写梦中西湖,下阕写池荷清雨,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答案】
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阕虚写梦中西湖急雨,下阕实写醒后池荷清雨。(简析手法2分)用梦中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烟雨之美是公认的,而词篇暗示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词人构思巧妙,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表现生活的惬意和闲适,深化了主题。(分析作用3分)有效的解题技巧:(1)诵读全诗(2)根据景物描写,分析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3)按照答题步骤答题,先表达技巧,再根据诗句分析,最总结情感。
五、对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六、课堂小结
诗歌鉴赏涉及形象、语言、技巧等诸多方面,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准确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景物描写提供的语言材料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想象,按步骤答题。
七、作业
第三篇: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颦一笑总关情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西华一高
杜绪涛【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学习要点】
一、概念解析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1)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高考中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深刻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鉴赏指导【题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身份(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情感简答题答案也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
2.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常用方法:
先“盖帽”,即说出诗歌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4、人物描写的方法: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
表现人物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性格,使形
心理描写
象血肉丰满
塑造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的方法
自然环境
环境
烘
侧面描写
社会环境
托
他人
5、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⑨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
⑩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
⑾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典型例题】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解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身份)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性格—具体分析))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意义)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2006年包头市统考题)
【答案】: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身份)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格外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老渔翁孤寂无援而又卓然独立的形象(形象特征),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面貌(形象意义)。
【高考模拟回眸】
1、[07年江苏模拟卷]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玉阶怨·谢眺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玉阶怨·李白玉阶生露白,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释]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1)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答案1]清冷的房间里,萤虫飞来又飞回去休息了,有人几乎一整夜都在缝制衣服.“思君此何极”道出了心里的感受。——分析:整个文段都没有说怎样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答案2]我放下珠帘,凝神四顾,萤火虫飞来却又飞回去休息了,而我却没有丝毫睡意,我只能借着缝制衣服来消磨我的时光.在这样月色明朗的夜晚,我思念我心中的爱人已经到了极点——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答案3]诗人谢眺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因此常常通过对景物或人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他的诗情耐人咀嚼,遣词自然、音调和谐.——分析:这是对谢眺的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不合要求.[参考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萤虫飞回休息,(身份)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的思念.(性格—具体分析)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意义)
2、(2005年全国)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答案】
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为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
【答案】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总说)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信。(具体说明)对孩子的喜爱之情油然纸上。(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闺中女子)形象。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3、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点绛唇
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答案】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
4、简析下面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①荷飐风②,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③落水中。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答案】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王诗中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
5、(2006年山东潍坊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鹊桥仙 ·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渔翁
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1)陆游《鹊桥仙》中的“渔夫”和柳宗元《渔翁》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之处: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翁或渔父,实际上都是自己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世间红尘,追求高洁境界。(2)“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和“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
【答案】陆词该句是正面直接写渔父的生活,而柳诗该句是从侧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间接表现渔翁的生活;陆词该句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排比手法亦可)。柳诗该句则是情景交融,将渔翁的高洁情操跟一尘不染的山水景物浑然融合在一起。(两个角度比较,每个角度2分)
【解析】
陆游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渔父,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咏怀之作。他写渔父的生活与心情,正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情。它上片所写的大概是他四十八岁那一年在汉中的军旅生活。而这首词可能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经略中原事业夭折以后,回到山阴故乡时作的。两首词同调、同韵,都是写他自己晚年英雄失志的感慨,决不是张志和《渔父》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
柳诗《渔翁》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6、(06南京高三模拟)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又呈吴郎
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芳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杜甫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树四周插上篱笆。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劝告吴郎。(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劝告吴郎的?你觉得诗中的劝告有什么特点?
【答案】作者从五个方面来劝告:①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②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③妇人扑枣时心情恐惧,所以更应该体贴;④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⑤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活得都不容易。(答出任四点即可)(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心系黎民,忧时伤世。
7、(2006年山东潍坊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定**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注】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作者贬谪黄州兵后的第三年。(1)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答案】词人是一个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地吟啸徐行的形象。(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联系全词,谈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该词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若从语言风格分析“简朴”也可得分。)
第四篇:一“词”一“句”总关情
一“词”一“句”总关情
摘要:在最新颁布的教学大纲中,将“感情真实健康”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即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要说真话、抒真情。因此,拟从直抒胸臆、通俗质朴、细致入微、融入体验等方面探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抒写真情。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学会抒情
我们都知道“为情而造文”,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都讲究情感性,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倾注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洋溢着作者的体验和感悟。在最新颁布的教学大纲中,将“感情真实健康”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就是说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要说真话、抒真情。因此,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写出情深意切的文章。本文就将从“指导学生学会抒情”这一角度来进行探究。
一、直抒胸臆,真实感人
抒发情感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抒胸臆,意思是说作者将自己的感情直接抒发出来,没有遮掩和假托,这样的抒情方式简单直率,质朴诚挚,有利于作者感情的直接宣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宣泄情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在《想北平》这篇课文中,在第二自然段的开头部分作者就直接抒情表达自己对于北平的喜爱之情,一句“我真爱北平”流露出作者对于北平那种发自内心的情不自禁的深厚情感,然后作者接着用“说不出”这三个字来表达对于北平的爱,而且这几个字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让人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忍不住会闭上眼睛细心体会作者表露出来的那种对于北平的爱。在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本直接抒情的妙处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试着在作文中运用直接抒情的表达手法,做到学以致用,巩固深化。根据文本的内容,教师特别选择了类似的话题,让学生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就自己的家乡或者自己喜欢的某个地方写一段文字。由于有了课文的引领,学生们纷纷写出了“我的家乡,我最深爱的地方,你是萦绕在我梦里的甜美和幸福”“我喜欢你――苏州园林,你的风姿我永远铭刻在心”等。这样的句子将学生的情感抒发得真挚而热烈。
直接抒情的直率、热烈、感人肺腑是其他抒情方式不可比拟的。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这种抒情方式作为重点内容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并且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文本情感的体验,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文章真实感人。
二、通俗质朴,自然亲切
在写作中,堆砌华丽的辞藻只会让人感觉空洞无物,而通俗质朴,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却会使人回味无穷。家喻户晓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他作品的语言风格或者幽默风趣,或者通俗易懂,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深入人心,经久不衰。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通俗质朴的语言抒发真情实感。
在《想北平》这篇文章中,语言通俗、纯净,让人感觉简单而亲切,是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之一。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到积水潭时,用简单的几句话,不仅写出了这个地方的景物――城墙、小蝌蚪以及蜻蜓等,还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语言虽然简洁,却让人感觉自然亲切。老舍先生是在借助这样朴素平凡的语言文字充分表达了他对北平深沉的爱。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这一点。例如在一次写作中,学生就写出来这样的文字:“这次考试成绩依然不理想,我都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块学习的料了。悻悻地漫步操场,又习惯性地走到这个最寂静、不会引人注意的角落,于一片昏暗中看那些学之骄子在运动场上展示他们的英姿。突然,看见那簇前几天被我在无聊中踩得稀巴烂的小草又倔强地伸展开了自己稚嫩的腰肢,眼泪簌簌地就落了下来„„”这样的语言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使用的都是最通俗质朴的语言,但是却能起到引发共鸣、感动人心的良好效果,原因就是这其中饱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往往打动人心的就是这样简单、亲切的语句。
三、细致入微,拨动心弦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作者抓住文本中细小的环节或者情节来表现主题,这样的细节也许是一个动作,也许是一个细小的情节铺垫,看似是作者的随意安排,实际上正是这样的细微之处,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例如在《想北平》一文中,老舍先生就注意了细节的描写。在文本中,老舍写到“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在写到果子时,还特意提到“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这样的细节描绘让读者顿时感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为作者的抒情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老舍对于北平发自内心的喜爱。而老舍先生用“成天冒烟”修饰“工厂”,可见他对伦敦的不满。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学会通过抓住细微之处抒情呢?在写作训练《母亲的爱》时,笔者为了避免学生流入俗套,引导学生首先回忆自己与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学生想起了妈妈脸上悄悄爬上的皱纹,盛满了对自己的呵护;想起了妈妈在自己离家返校时追在后面不断地叮嘱,那是对自己的不舍,等等。这样的举动虽然常见,但是却饱含一位母亲对于子女的无私关爱,让人深刻感受母爱的伟大,这就是细微刻画的妙处。
可以说,是细节成就了艺术,那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典型的细节进行刻画,并且对语言精心锤炼,这样才能真实再现情境,回归本真,有利于文本的情感抒发。
四、融入体验,真挚动人
艾芜先生曾经说过:“要善于练习自己的眼睛,观察人物的喜怒哀乐、娇嗔怒骂;要善于练习自己的耳朵,聆听别人的语气语调、抑扬顿挫。”的确,要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就必须跳出语文课堂的窠臼,将作文的触角伸向广阔无边、光怪陆离的生活,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为写出一篇篇文从字顺、感人肺腑、能激发读者共鸣的文章做好铺垫。
例如在《想北平》这篇文章中,老舍先生特意提到这样的内容:虽然说北平这个城市可以说是有钱人的天堂,但是贫寒的知识分子也可以充分享受这个城市的美。因此,老舍先生在文中用一定的笔墨写了北平丰富的物产,详尽描写了北平老百姓过的普通平凡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描绘,让读者一下子体会到作者与北平之间的亲密,看到作者已经真正走进了北平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想北平》这篇文章之所以真挚动人,原因之一就是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以我手写我心,是作文得到高分的关键。下雪了,同学们玩得十分高兴,笔者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练笔。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雪停了,太阳出来了,无垠的大地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孩子们来到了雪地堆雪人,哇,太漂亮了,我看到了高贵的白雪公主带着小矮人在雪地上留下了歪歪扭扭的脚印,小鹿在后面蹦蹦跳跳的跟着,小鸟在身边叽叽喳喳的叫着,我们在雪地上唱着、跑着,感谢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由于有了自己的真实体验,写出来的句子真挚自然,因此,我们可以说,文章的真情实感实际上就来源于作者对实际生活的真切感受,而抒情就是致力于丰富情感的简单真实的抒发,写出自己内心感受最深的一面,这样才能提高作文的感染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抒情方法,正确把握抒情的最佳机会,这样的文章才会展现丰富多彩的个性特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符红艳.此情绵绵无绝期[J].新高考(高一语文),2013,(1).[2]钟伟建.此中有真意,“微笑”更“落泪”――解读《想北平》的情感[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3).[3]杨峻岩.情到深处“说不出”――按叶老的教导品读《想北平》[J].语文学习,2012,(11).作者简介:石姝蓉(1980―),女,江苏省?薏韪呒吨醒Ф?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第五篇:百姓冷暖记心上 枝枝叶叶总关情
百姓冷暖记心间 枝枝叶叶总关情
——赴射阳县长荡镇三合村“三解三促”小记
盐城市射阳县人大办公室主任陈玉东
去年八月份,我曾蹲点挂钩村——三合村三天时间,白天忙于调研,晚上则忙于与村民干部座谈,可以说收获很大。特别是对村级债务的形成、群众创业的艰辛、贫困户的现状、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了深入了解,彼情彼景至今历历在目。大半年过去了,期间与村民干部不乏进行了电话沟通,但总想再去看看村子的变化,会会那里的乡亲。
我提前几天把手中的事进行了安排,4月18日一大早,安安心心地再次来到三合村。
吴书记一见到我,就握住我的手不放,说要向我汇报几件大喜事,还说都与我有关。我一下子变得急不可耐,忙问书记什么喜事。书记说,他带我去看看就知道了。
走着,走着,我发现这条路似曾相识,这不是通向老秦的养猪场的路吗?果不其然,吴书记带我去的第一站就是老秦的养猪场。我一下子想起去年第一次与老秦见面的情景。老秦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很能干、很有经济头脑的人,在市场大潮中虽然呛了几口水,但他不折不挠,总能在绝境中觅商机、寻生存。2010年一场猪瘟使他损失48万多元,使他的 1
事业一下子跌进冰点,严重“滑铁卢”,但是他没有屈服,硬是挺了过来。我记得他说,周转资金是他猪场“生死存亡”的关键,不知他的猪场现在到底怎么样了。一路走着,一路想着,不知不觉地到了。
“老秦,老秦,你看谁来看你了?”吴书记大声地喊起来。老秦正在加工猪饲料,一听到吴书记在喊他,忙放下手中的活,抬头一看是我,忙不失迭地招呼我。我心里已隐隐感觉到老秦肯定是“绝地重生”了。老秦把我们领到他家屋后的养猪场,边参观边介绍。他说他的猪场现在走自繁自养的路子,正常存栏100多头,最高峰的时候达680头,年出栏肥猪2000多头,周转资金已不成问题。他还说他现在采用发酵床养猪法,既省工,又省本,还绿色环保。老秦还特地感谢我,说猪场后面那条通向公路的田垄在我的关心下已修成了3.5米宽的村级水泥路,对他的进猪、出猪带来了极大方便,也减少了不少运输成本。老秦脸上堆满了喜悦。看着老秦的猪场“起死回生”,一步一步兴旺起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离开老秦家,下一站会是哪儿呢?这次可全听吴书记安排了。”我心里正犯着嘀咕。
“我再带你去看看老王。”吴书记快人快语。“老王,哪个老王?”我有点记不得了。
“三组王其荣,上次你去他家,还给他300元钱呢。”吴书记提醒我。
噢,想起来了。老王家是个特困户,妻子因高血压引发
脑充血导致半身不遂,一只眼睛已完全失去了视力,另一只也视力低下。老王因腰间盘病变做了手术,不能做重力活。仅靠2.8亩地,长些水稻、麦子维持口粮,其它无任何经济来源。家里唯一电器就是一只电饭煲。
远远地我就看见,老王家两间瓦房修葺一新,很是显眼。老王见到我感到分为亲切,又是递烟,又是倒茶,第一次与我见面时的那种拘谨与木讷一下子不见踪影。他说,他现在有了低保,生活有了很大改善,隔三差五也能吃上鱼和肉;身体也硬朗了许多,忙完田里事,也能出去做点小工,找些零用钱贴补贴补家用;今年开春还买了几十只小鹅放在屋后的小河里养养,秋天就能下蛋卖钱了。
听着老王一个劲地幸福叙说,我深深感觉到让每个特困户要真正脱离贫困走向幸福,除了政府扶持、救助,更需要自身有“造血功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
“吴书记,大半年不见,你们村里喜事还真不少,你看老秦家的猪场兴旺了,老王家的生活有起色了。我还想问问,二组四面都是危桥的现状有没有得到改变啊?”我故意将吴书记一军。
“变了,变了,大变样了。”吴书记急急地向我表白,“你看你帮我们跑这部门、跑那部门,还没感谢你呢。现在能修的修了,不能修的已拆了重建,今年秋收,再大型的收割机也畅通无阻。”
在回城的路上,已是华灯初放。一天的奔波竟没有让我感觉到一丝疲惫,一种莫大的幸福感、成就感把我的心里填得满满的,因为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得到了认可!
(何向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