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诗词大会时评(推荐)
从《中国诗词大会》看优秀传统文化复兴
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一场诗词嘉年华暂告一段落。然而,由之引发的各种讨论远未结束。
千百年前的诗词何以引起当今民众的浓厚兴趣?我们应以何种姿态面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才能真正走上复兴之路?
一颗颗火热的“诗心”成就节目“火爆”
“这个节目火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人仍有不死的‘诗心’。”节目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说,诗歌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
本届《中国诗词大会》的入选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传媒研究者靳智伟表示,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这构成《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社会基础。“当中国人遇到天大的困难或灾难时,甚至当我们一无所有时,我们还有诗。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而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
事实上,本届选手已经展现出诗词对他们精神的“锻造”。冠军选手武亦姝说,苏轼“可以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读东坡诗词会让人有好的心情,不知不觉中,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也让她有勇气笑对各种人生挑战。选手陈更说,古诗词中关于人性、历史的内容,可以映照在自己当下的生活里,“给你一点引导,让你面对挫折的时候、情绪起伏的时候该怎样去自我修行,像书法一样是修身养性的媒介。”
2月1日播出的节目中,武亦姝在“飞花令”环节以“月”字吟诗,被提醒所说诗句重复了,她脱口而出《诗经·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蒙曼随即点评道:“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静说,“诗词大会”选手展现出的是中华民族谦谦君子、挥洒谈笑的气度与风貌。“当有选手屡败屡战再度出现在舞台上说出‘只为挑战自己、战胜自我’的时候,当有选手得知母亲住院主动选择放弃比赛的时候,他们的知行合一践行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正是他们的取舍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妙义。”
期待节目展现更多更丰富的文化魅力
在节目获得好评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节目的方式进行理性的思考。“我觉得古诗很好,但是,诗好,去读,去品味,实在喜欢背背也无妨,我其实更希望你能自己去创作,唯独求你别当比赛一样去背。”音乐人叁拾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表达了对节目中“背诵”古诗词的看法。
这种看法并非吹毛求疵。有一期节目的题目是填空:“风吹()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正确答案是“柳”,但是为什么是柳花,而不是杏花、桃花?而专家寥寥几句的点评,也并没有揭示这句诗的奥妙。
北京四中语文教师王黛薇认为,“诗词大会”本质上还是一档文化竞技类节目,其走红和节目“打擂台”式的环节设置有很大关系,主要是考查选手的诗词储备和记忆力。“对于传播诗词文化,节目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最重要的是让人们学会欣赏,能够理解其中的意蕴和美感。”
而蒙曼认为,作为电视竞技类节目,“诗词大会”采取记诵的方式并没有问题。“在诗歌复兴起步阶段跨过记忆去考创作,就像还没学会走就去跑一样,没有意义也行不通,而且创作的评审缺乏客观的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谢琰也建议,下一季可以改变单纯考记诵的方式,而是考理解、审鉴乃至文化史的综合知识,让点评老师用诗词作引子来讲述历史、传播文化。
事实上,对于诗词背后的含义及其价值观,节目也是时有涉猎。比如节目嘉宾、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就对诗人宋之问进行了辩证评判。“他的一个外甥叫刘希夷写《代悲白头翁》写得非常好,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成为名句,就想窃为己用,外甥不同意,宋之问就用麻袋装土,把外甥害死埋掉。尽管宋之问的诗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写得很好,但是人品不足道。”
“今日的我们诵读千载以上的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刻舟求剑,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张静说。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更好地继承发展
《中国诗词大会》过后,对于古诗词能否在民众中热起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有效载体,不少人对此寄予期望,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季节目亚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双料冠军彭敏认为,这一波热闹过后,诗词可能还是会回到一个相对边缘的状态,因为文言文的诗歌文体的边缘化,使得古诗词逐渐失去其经世致用的实用价值。“比赛首先是个噱头,但是只要传播力足够广,肯定有一部分影响力会转化为诗词和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因素。相比现代诗歌,大众对古典诗歌还是有敬畏之心的。”
专家指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为此应加大诗词等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比重。
事实上,春节刚过,中办、国办就发出通知,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的重点,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王黛薇认为,把传统文化纳入教育考核体系,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她希望不仅仅是考查知识点和记忆力,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欣赏。“希望优秀的学者能够深入浅出做一些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让以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得以更好地传播。”
蒙曼指出,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时,应注意系统性,循序渐进地给孩子建立一个传统文化的体系,而不是这个学期让孩子背《卖炭翁》,下个学期让孩子学《琵琶行》,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古时对儿童的教育,是非常有学问的,什么阶段读什么都有详细的系统安排,绝不是简单的‘四书五经’可以概括。我们现在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在于太零碎。”
在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语文老师贺春秋看来,诗词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抄背默释,确实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学校正在探索将诗词透露的传统文化知识串联起来。“比如诗词大会上有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出自于刘禹锡的《乌衣巷》,也是课本上有的,虽然要求仅是吟诵,但我们会为孩子讲解其中的魏晋氏族制度,读诗讲史,把古诗词变成一个个小故事,孩子们一下子就理解并且熟记了这首名诗。”
“诗词大会”火了 国人与诗词之间仍有隔膜
两届大会在很大程度上都演化为了“诗词背诵大会”,一些胜出选手,甚至不懂基本的平仄对应,这显示出的正是我们与诗词隔膜的地方。
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红极一时,一个又一个出镜选手享受着“才子”或“才女”的漫天光环。不可否认,通过这样一档节目,在全社会普及诗词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很有意义。且《诗词大会》形式活泼,可以让更多观众容易“上手”,“速成”为诗词发烧友。
不过几集看下来,有些观众发表评论称,节目所选考的诗词大多比较简单,很多来自教科书和普及读物,优胜选手并非有多高不可攀。但即便如此,这些优胜选手仍赢得一片喝彩声,这表明“诗词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已退化”。这些朋友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确,诗词在当代中国已成“小众”兴趣和爱好,泛泛而谈者不少,真正愿意花点工夫读一些的就少很多,愿意去尝试赏析甚至创作的就更少了。这当然有特定的时代原因。
诚如王国维所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自唐宋以来,文学形式发生了改变,语言、文化、社会风气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曾客观上促使千家万户苦练诗词的“诗赋取士”早成故典;还比如,构成格律诗词骨架的中古音,也早在元代就从“古代普通话”变成方言基本音,中古四声之一的“入声”在普通话和大多数北方方言中已不复存在……
在这样一个变化了的时代,大多数人仍能从精心挑选的诗词作品中获得艺术享受,少部分“发烧友”仍能通过拜师访友、勤学苦练掌握更专业的诗词鉴赏、创作技巧,这同样也在很大程度上拜时代的进步、技术发展所赐。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几十年前我学诗词时,因工具书匮乏,词谱、韵谱都是借来手工抄录的,而如今的“发烧友”则可通过网络在线获得几乎所有资料。
《诗词大会》同样也是时代进步、技术和观念发展的产物,为更多人从更多不同层面、角度分享诗词所能带来的愉悦,提供了更方便的选择,也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多样化提供了又一个崭新的品种。但认真审视不难发现,《诗词大会》也有些微瑕疵,例如,两届大会在很大程度上都“浓缩”为“诗词背诵大会”;一些选手,甚至是胜出选手在“填空”时连“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都不懂,在只能填平声字的地方填了仄声字,这显示出的正是我们与诗词隔膜的地方。
诗词大会之所以深受欢迎,一则,在于通过媒体的放大效应,人们重新发现了蕴含在古诗词中的语言之美。近些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诟病当下语言存在粗鄙化倾向,古诗词凝练、生动,或意象丰富或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让人们惊讶地发现了汉语典雅、含蓄之美。二则,人们也重新发现了蕴含于古诗词中丰富的意境与情感表达。诚如叶嘉莹所言,古人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诗作,依然能够受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诗歌的生命。
所以,诗词大会,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场大会,看完热闹也就散了。事实上,比起背诵,日常的吟唱、体悟似乎更加重要。退一步讲,实在没时间,哪怕偶尔翻翻,体悟一下古诗词之美,也是极好的。
《中国诗词大会》:吟咏的是诗词,流淌的是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当代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今天,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其更有活力、生命力和影响力?春节以来,央视科教频道以诗词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这档节目的火爆绝非偶然,它创新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用健康的娱乐化方式实现了“扩群”,体现了国人精神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唤与眷恋。
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关注这一热点文化现象,希冀借此推动全社会创新性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网友热追——
吟咏的是诗词,流淌的是文化
恰似一场春夜喜雨,在过去几天里,央视每晚8时开播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刮起了一股收视风,节目内容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让国内无数家庭祖孙三代围坐电视机前。在这个当春乃发生的时节,围炉话诗,滋润亿万网友的心灵。他们为参赛选手的才情所折服,感叹她们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他们封评委老师们为“大神”,敬仰老师们对上下五千年的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他们盛赞节目“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高冷’的文化类节目也能有市场、有人气。”
才情完胜颜值
年轻人频获赞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原创的一档大型演播室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从1月29日首期开播,截至2月6日,已连播9场。
节目组从全国各地精心挑选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的100位诗词达人。他们中有农民、工科博士、留学生、电力工人、地下煤田火情勘探员、乡村教师等。既有七旬老者,也有十岁小儿。是诗词,让他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正如参赛者陈思婷所说:“唐诗宋词是食粮。”
节目中,从《诗经》到毛泽东诗词,节目覆盖的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中国诗歌史。入选节目的诗词难度适中,以学生时代学过的居多,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节目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
9期节目中,网友投票支持率最高的是北大博士生陈更。她工科出身,却满腹文才,是连续多场的擂主,在大会官方微信页面投票中,这位90后的支持率高达51%;网民中人气最高的选手则是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这个16岁的高个女生掌握的古诗词量超过2000首。
第二季里,新增的“飞花令”挑战环节最为精彩。环节以“花”“春”“山”“风”等为关键字,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在第4场比赛中,以“月”为关键字,两位才女陈思婷与武亦姝进行了最为激烈的攻擂对决,你一句“海上明月共潮生”,我一句“明月几时有”,你再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我再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如此20多个回合,最终武亦姝以“月明千里照平沙”力压陈思婷获胜。而在第7场“飞花令”中,杂志编辑彭敏不仅轻松获胜,意犹未尽的他,临时挑战现场25位百人团选手,继续秒杀完胜。
作为一档古典诗词节目,现场频出网络流行语、萌化表达勾连了古今、暖场了诗会。“‘掷果盈车’的典故描述的是下列哪位‘帅哥’?”题目关注当下追星的颜值热,考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电力工人毕凯自嘲工作与万伏电压为伍,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樯橹灰飞烟灭”,引发全场爆笑;评委、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解读“有约不来过夜半”,翻译成现代流行语,即“约吗”,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
90分钟赛诗会
鉴赏哲思皆得
“电视台就应该多办些这样的节目,少些恶俗的选秀节目。”“参与同步答题,成绩最好的一次显示击败了28万个对手,如果数据没错的话,估计在微信上答题的有四五十万人吧。”每天,这段时长90分钟的电视节目播出时,无数网友跟着电视机答题,在微博、微信上热烈讨论,引发了全国网友对中华古诗词鉴赏记忆空前高涨的参与度。
这90分钟,是“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学习。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年长观众们回忆了农耕田园生活的旧时温情;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年轻父母领悟了学生时代读过即忘的诗歌妙在写尽无限希望和理想;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中,孩童们方知口中常念的诗中原指大雁这种鸟类。
这90分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鉴赏。选手吟雨,观众听雨,那是“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哲思,“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惆怅。网友们惊喜地发现,中国古典诗词是一个巨大宝库,今人需要怎样的慰藉,它就能给我们张开怎样的怀抱。
这90分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赞叹。辽宁学生王越彤从小节俭,即便面对免费报销飞机票的承诺,依然选择坐最便宜的列车;贵州乡村教师陈泽兰在大学支教结束后,毕业后毅然返回支教学校工作,用民歌为诗词谱曲上音乐课;就连主持人董卿在大会上即兴朗诵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作,令网友惊呼“知性、惊艳”。节目中,选手们在诗词对答时表现出来的雍容大度、谦冲温和等人格力量,让人们再度重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看到了祖国下一代的希望。
这90分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嘉许。在“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吟诵中,网友们知道了毛泽东一生最爱李贺诗,曾改编、赞誉其多首诗作,这是作为革命领袖对青年才俊的赞赏;13岁的叶飞上场时,一句“宣父未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的定场诗赢得满场掌声;两岁开始读诗的上海初中生侯尤雯自称“猴王”,为本届诗词大会从百人团刷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
这90分钟,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哲思。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和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两位评委看来,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泽东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
最美传统文化
传承引发共鸣
对于无数网友而言,热衷关注诗词大会,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喜欢,爱国、爱家、爱生活是古诗词的重要题材,这些共通的个人情感和人性思考穿越时空引起共鸣。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说:“中国古诗词韵律齐整,用语凝练,有音乐性又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是为‘天然美’,常读常背古诗词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和美感。此外中国古诗词还具有‘内涵美’,体现在情感充沛,具有人格力量。”
9期节目中,年轻才女王冬妍和武亦姝在台上说的两句话为网友持续热议:
“我想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耳边飘过的却是‘桃花都开了,好漂亮呀’,满满的违和感。”王冬妍则回忆校园桃花盛开的所见所闻,想到在网络文化流行的今天,学习古诗文能够让年轻人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语言表达层次,让雅与俗此消彼长。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呀,现代人给不了你。”武亦姝的这句话获得很多网友点赞,古诗词以及所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都有着“现代人给不了你”的那种东西,并且是无比丰富的那种东西——其可滋养性情,可借古喻今,可切中时弊,可成风化人。
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多个方面提出具体意见。“传统文化热”或将在今年呼啸而至。由一档节目激起的文化涟漪,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
《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给了我们启示:文化节目具有非常大的可塑造性,通过文化节目的传播,诗词等中国文化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人们生活中去。这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时代课题: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切合时代,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传播,这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课题,也是一个教育课题,它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相互促进。
诗词大会不要成为绝响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以后,引发了很多讨论。有人非常乐观,认为诗歌的春天来了;有人较为悲观,认为这个诗词大会根本就是反诗词的。我也觉得,这只是一个“诗词背诵大会”,没有创作是个遗憾。
这些议论各有各的道理,由于着眼点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尽相同,但往深里想,它们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诗词好”“为喜爱诗词的人好”,希望中国诗词真的能够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正是由于人们有了这样的美好期待,所以难免对《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有所苛求,从而使讨论变得沉重。
《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一个以诗词为媒的节目。这个节目设置了选手和百人团答题两套系统,有些题目颇有形式感,并且邀请了一些教授现场点评,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最重要的是,由于节目当中使用了很多被选入教材、人们耳熟能详的诗词,使得观众也有一定的参与感。央视平台好、群众基础好,这是节目能够在春节期间迅速火爆起来的原因。
诗词对中国人来说是植入文化基因并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中国人可以“秒懂”,外国人可能就云里雾里。至今在很多中国人的居家生活中,以诗词为心,以对联与书法为用,文化中国未必高居于庙堂之上,却经常安住于江湖之远。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代人似乎离诗词越来越远,学生在校期间还能通过语文课程接触诗词,毕业之后能拿诗词怡养性情的并不多。这个时代的诱惑实在太多了,诗词正离年轻人的生活越来越远。在此形势下,把诗词做成一档很有参与感的节目,让很多喜欢诗词却不经意远离诗词的人们有机会重新接近诗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功德。
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文化和艺术的享受其实仍然有限。中国人的文化消费远远赶不上物质消费。相比之下,诗词是最方便获得也最精粹的精神享受,许多人一辈子没有进过剧场、电影院和音乐厅,尤其在边远小城镇,可能连这些设施都没有配备。这是接下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当中最艰巨的任务,唯有匹配较高物质生活的文化生活,城市化才算得上成功。
不要苛求诗词大会,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在社会道德屡屡滑坡并引发争议的当下,需要更宽松的讲文化、讲艺术的节目,进而营造一种社会氛围。希望诗词大会不要成为绝响。
第二篇: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近期,在爸爸妈妈带领下我们每天晚上都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和爸爸妈妈一起抢答节目上的题目,尤其每个选手的第一题我多次都抢答正确,爸爸还夸我好厉害,甚至在一次《飞花令》比赛中我最喜欢的武亦姝姐姐都没有接上的我却想起一句。有时我会的诗句百人团却给她们送上了大礼包,我更喜欢听主持人和点评老师的点评和讲解,从而使我也逐步喜欢上了诗词,我默默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诗词。
看了之后很受启发。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在老师的教导下背唐诗宋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些古诗我们都能耳熟能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学习更多的古诗词,人们在吟诵古诗词中感受着韵律的美,情境的美,感受着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乐趣。
中华诗词大会是一档很好的节目,它给所有人一些启迪。传统文化要从小学起,诗词要从小背起,把这些诗词好好地传承下去,不但是增加了我们的知识,更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就是要时刻记住,诗词演读着历史,诗词传播着文明,诗词代表着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特别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更加认真学习古诗词,让传统文化成为复兴的一种力量,引领着我们大步向前。
2017/10/21
第三篇:中国诗词大会
崇文中学关于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
选手选拔活动的启事
崇文师生员工: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自2016年初起至今顺利播出前两季以来,得到了从中央领导同志到社会普通群众、中小学师生、家长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在社会上掀起了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潮。很多观众只恨“身无彩凤双飞翼”,但求“青鸟殷勤为探看”。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这不,好消息来啦!为深入贯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要求,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教育部语言文字管理司关于协助开展<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选手选拔工作的函》(教语用司函【2017】25号)通知精神,2017年10月14日将在西安开展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陕西选拔活动啦!
幸福来得太突然,是不是有些怦然心动呢?报名条件和要求如下:
接上级9月30日通知,本次活动需要在全省各地区教育系统内(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呦)通过层层选拔,推荐200名选手参加面试,要求为7周岁至60周岁的诗词爱好者,涵盖大中小学生和教师。选手应具有古典诗词较深的功底,语言表达能力出众,具有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政治可靠。报名选手需录制并上传本人1分钟的朗诵视频文件。请大家务必于10月12日(星期四)12:00前完成在线报名。活动承办单位将根据报名情况和上传的视频文件等情况筛选选手,并于10月14日参加现场面试选拔。具体时间、地点将以电话形式通知,请报名后保持手机畅通。
以诗会友,和知性大姐董卿相约央视、遇知名学者耳提面命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崇文的青(少)年才俊、诗词达人,你难道不想体验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那就抓紧报名吧!我们期待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上看到你的身影!
第四篇: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
For thousands of years, poetry(诗歌)has been the favorite type of literature for many in China.As China Highlights website noted, “Chinese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major(主要的)parts of China’s ancient traditions, and Chinese poetry is just like the best prize(瑰宝)in this famous culture’s literary treasure house.”
千百年来,诗歌一直是许多国人最爱的文学形式。正如China Highlights网站所写的那样,―中国文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中国诗歌更是这一著名文学文化宝库中最亮丽的瑰宝。‖
There were many famous poets from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thousands of their poems are still read and appreciated today.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不少著名诗人,他们的数千篇佳作直至今日仍被后人诵读欣赏。To remind people of those classic(经典的)Chinese poems and to promote cultural heritage(遗产),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CCTV)has produced a TV show – Chinese Poetry Competition.The finale of the hit show’s second season was shown on Feb 7.为了让人们想起这些经典古诗,推广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CCTV)制作了一档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这档热门节目第二季的最终集已于2月7日播出。
Wu Yishu, 16, who studies at the High School Af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in Shanghai, came out on top.In an earlier episode, Wu wowed the audience when performing in a section entitled ―Feihualing‖.The game’s theme(主题)was ―yue‖, meaning ―moon‖ or ―month‖ in Chinese.She recited lines from the Classic of Poetry(《诗经》), the earliest collection of poems in China: ―In July, the crickets are in the field;In August, they are in the yard;In September they are at the door;In October, the crickets enter and crawl under our beds.(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就读于上海复旦附中的16岁学生武亦姝最终夺冠。在先前的一期节目中,武艺姝在―飞花令‖环节的表现惊艳了所有观众。该环节游戏的主题为―月‖,在汉语中意为―月亮‖或―月份‖。她背诵了中国最早的诗歌合集——《诗经》中的几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I really admire(钦佩)her knowledge of poems,‖ said Huang Zijin, 16, a senior 2 student from Ningbo High School in Zhejiang province.―The first time I saw her wearing traditional Han clothing on TV, I was very impressed by her classical looks.She fulfills all my fantasies for classic Chinese women’s talents.What’s more, she always appears so calm throughout the show, which is very unusual for her age.‖ ―我真的很钦佩她的诗词知识,‖今年16岁的浙江省宁波中学高二学生黄子晋(音译)说道。―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见她时,她穿着传统汉服。她的古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满足了我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而且在整场节目中,她总是表现出和她年纪并不相符的淡定。‖ As the old saying goes: ―One who is filled with knowledge always behaves with elegance(优雅).‖
正如古语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Learning poems isn’t about winning or losing.The power of poetry lies in shaping one’s view of life and developing one’s inner world,‖ said Li Bo, an expert guest at the Chinese Poetry Competition’s second season.―学诗和输赢无关。诗歌的力量在于塑造一个人对于生活的看法,提升自己的内在世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专家嘉宾郦波说道。
When it comes to teaching people about poetry, Li Dingguang, the show’s academic advisor, suggested that teachers should explain more about the beauty of the poetry from both the aesthetic(审美的)and emotional sides, and guide the student to lose themselves in the poems’ rhythmic(有节奏的)and rhyming(押韵的)lines.至于如何教授人们诗歌,节目学术顾问李定广建议老师从审美和情感的角度,更多地解释诗词之美,引领学生沉醉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诗句中。
―Although the proportion(比例)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in the textbook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s increased, many students still learn them for exams,‖ Li Dingguang told China.org.cn.―Therefore, it’s important to help students truly appreciate the artistry and fun of poetry.‖
―尽管中小学课本中古诗词的比例有所增加,许多学生仍是为了应试而学,‖李定广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表示。―因此,帮助学生们真正欣赏到诗词的美妙和乐趣十分重要。‖
第五篇: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10篇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1
最近看了几期的中国诗词大会,颇有感触。这个节目不错,至少在弘扬和推广中国诗词文化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等文体一样,都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灿烂和辉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很多人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背唐诗宋词,在诗歌的熏陶和陪伴下长大,也吸引很多人加入到诗词创作的队伍中。
尽管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写诗,甚至现在写诗的人都比读诗的人都多,但是,如同大唐盛世早已成为历史一样,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文学样式,每一种文学体裁经历了辉煌之后,渐渐走向衰落,然后被另外一种体裁取代。诗歌的繁盛已经过去,不太可能出现像唐诗那样的诗歌盛世了,尽管现在有很多人写诗,但是已经写不出唐诗宋词的韵味和感觉了,读之只会让人觉得生涩干巴无味,无法吸引人读下去。好在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让千百年之后的我们读起来,仍然能感受到诗人营造的意境和表现出来的独特韵味。
中国诗词大会好多选手的水平相当不错,一些选手非常年轻,尤其是国学小才女才16岁,就这么谙熟中国古典诗词,张嘴就来,反应迅速,让人不得不佩服,真是后生可畏呀。本来我以为喜欢古典诗词的一般都是中文专业的人,至少是学文科的人吧,没想到选手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纯粹的理工科男、制造智能机器人的博士、警察、空姐、卖肉的大叔、学戏曲的人、玩游戏的小男孩,甚至几岁的孩子,而且人家对唐诗宋词那么熟悉,有些我们这些学古代文学专业的人未必能马上答出来的诗句,人家不假思索就张嘴而来,叫我们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情何以堪,真是高手在人间呀!人家背诗是几千几千首的背,甚至有的人能背上万首诗,真是厉害之极。只怪自己读书时下的苦功不够,用力不够!
不过,感觉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诗不是特别难,有的甚至可以说相当简单、常见,而且好多题反复出现,经过一番训练答题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最不可理解的是即使有些非常简单的题,百人团里出错率还比较高,不知道百人团的成员是怎么选出来的,参赛者中的确有好多非常厉害的选手,但是就百人团的出错率来看,有一些选手的水平也不是那么高,至少看来不太像专业水平的。而它的得分计算也比较有意思,你答对,对手出错,你才能得到分数,也就是敌人的失误就是你的得分,别人错得越多你得到的分数更多,别人不出错你就得不到分,当然前提是你也得对,否则你就自动出局了。
选手答题阶段题目难易度还可以,有的相对简单,个别稍稍难一点点,比较精彩的是攻擂部分,紧张刺激,颇能见选手功力,能走到这一步的选手都相当不错,对唐诗宋词还是非常熟悉的,功力比较深厚,不得不佩服。这个节目,非常适合中小学生看,可以激发孩子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看了中国诗词大会,更激发读诗词的兴趣。大学研究生的时候背了不少诗歌,但有的现在已经忘了,决定以后还是把专业捡起来,否则人家理工科的人会的诗词比咱们学中文的人都要多,这有点说不过去。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2
《中国诗词大会》,陕西姑娘陈更摘得桂冠。陈更与亚军孙晓婧都是工科博士生,乍一看,两位姑娘的所学所专都与诗词相去甚远,但她们爱诗、读诗、用诗的模样,恰是诗词“活”在今天、“浸”入生活的上佳例证。在今天快节奏、碎片化甚至有时充斥功利心的阅读语境里,“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的高远志、淡泊心尤显珍贵。所以,我们不妨静坐一隅,手捧香茗,慢慢从《中国诗词大会》中品味诗词的魅力。
诗词如玉,温润枯燥的心灵
节目嘉宾、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曾说道:“从《诗经》《楚辞》的时代起,诗词就并非‘有用’的代名词。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故咏歌之’,从古至今,除了唐朝有很短的一个时期曾以诗作为进士科目考题,其余时间诗仅仅是雅言。”在她看来,诗词之雅在名利场上是“无用”的,但于涵养人心,却是“堪当大用”的。所以,有了“诗心”,我们便能在奔波忙碌的一天之后浸润疲惫的心灵;有了“诗心”,我们便能在失意无助时重寻希望的勇气;有了“诗心”,我们便能在诗词的海洋中尽情享受中华传统之美。在诗中,你能感受到苏子“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洒脱,看到辛弃疾双袖一挥:“明年此日青云去”的豪迈磅礴,更能听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仰天长笑。
诗词如星,点亮前行的夜路
在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上,除了工科博士生陈更,还有酷爱诗词的猪肉生鲜售货员,有在蓝天中品味诗词美的副机长,有与诗词为伴平均每天爬50几层楼的自来水抄表员,以及第三季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等。他们虽职业不同,但一颗“爱诗”的心却让他们相聚于此,共同打造出一场热闹的`“品诗会”。节目中主持人采访陈更,问她为什么喜欢诗词。她答道,“整日埋头做实验的日子里,遭遇失败是家常便饭,这时候,最好的舒缓压力的方法就是读诗词。”所以,诗词对陈更来说是全凭兴趣爱好,它是陈更漫漫求知路上的心灵慰藉。而诗词对于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夜幕之中,它如繁星点点,帮我们在梦想的道路上照亮前方,让我们不孤单、不寂寞。
诗词如墨,描绘壮丽的山河
诗词之美,亦如一幅壮丽山河图。有《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秋日晨露之景,有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桃花盛开之景,有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烟雨之景,亦有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雄奇之景……看不尽旖旎风光,风追云散。听不尽大千曲调,万种柔情。诗词中的世界,如繁花、似星辰、若江河,字字句句都是作者对万事万物最尽情地描绘,对心底情感尽情地抒发。诗词无关其他,诗情自在人心。正如这句网络流行语一样:“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的,“诗与远方”是一种永恒追求,读诗词,亦是在读人生。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3
《中国诗词大会》,一个极好的节目,我是在播出第三期的时候发现的,觉得节目实在是妙,于是,从网上又看了前两期,至今是一期不落地看到第七期。
每一期节目我都和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边答题,边记录,可以说,和选手们一起经历答题的激烈,同时还学习到嘉宾教授的精彩点评,真是受益匪浅。所以,我每周都要求学生看这个节目,现在我们班的很多孩子都和我一样成了这个节目的`粉丝了!
昨晚(3月25日)看的第七场比赛让我很有感触。不少的诗词我都会,但也有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时候。所以也恨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12宫格“去一不鹤飞黄昔返人上乘已”找出一句诗,我当时一看,简单,不就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么?可“不”“复”在哪呢?不对,换成“昔人已乘黄鹤去”就对了,好险哪!要不快点,时间到了,就麻烦了。
嘉宾还谈到了江南的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和黄鹤楼,这些楼阁,常常成为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的汇聚之处。许多名诗、名赋、名篇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为这些名诗、名赋、名篇而声名远播。
选手朱文浩在填写“感时花( )泪,恨别鸟( )心”的诗句时,因为把“溅”写成了“渐”而遗憾落败。他的话对我们很有启发,背东西要背牢固,记东西要记扎实,那样就不会因为用电脑过多而提笔忘字。
孔子评价颜回,说他“不贰过”,没想到,自己感觉颜值颇高的姜连杰,又错了曾经错过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句上,上次他不会写“怯”字,就该查找一下这首诗,没想到,这次,让他写“不敢问来人”的上句,他竟然“贰过”了。所以,我们都该从他的身上吸取点教训!
主持人董卿出“飞花令”,李子琳顺利接招,背出了七句开头字都是“花”的诗词,大家已经惊讶得不得了!而董卿说“飞花令”实际上就是酒令中的一种,本是这么玩的,第一句“花”在第一字位置上,第二句“花”在第二字位置上,第三句“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以此类推,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答不上的则罚酒。
李子琳竟然也能背出来:
花萼夹城通御气
桃花一簇开无主
争忍花前不醉归
风吹柳花满店香
不知近水花先发
酒卮中有好花枝
朱雀桥边野草花
真是了不起的才女呀!一个高二的学生,对国学竟然如此的痴迷!在这场比赛中,她10道题全部答对,与上期的擂主裘江进行个人争霸赛。
在抢答图示题时,我也为选手捏着一把汗,希望他们都答对。题目不很难,在隐约出现一人骑着马,身边有条狗,头顶有只鹰时,我就乐了,“这道题,我的学生也会,因为刚背了《江城子——密州出猎》不长时间,应该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果然,李子琳又答对了。
最终,她5:3胜了裘江,再次坐上擂主的宝座。期待她以后更精彩的表现!
《中国诗词大会》,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希望更多的人都能看到这个节目,从中感受我们的诗词文化,学习我们的诗词文化,把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诗词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4
每一期节目我都和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边答题,边记录,可以说,和选手们一起经历答题的激烈,同时还学习到嘉宾教授的出色点评,真是受益匪浅。所以,我每周都要求学生看这个节目,此刻我们班的很多孩子都和我一样成了这个节目的粉丝了!
昨晚(3月25日)看的第七场比赛让我很有感触。不少的诗词我都会,但也有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时候。所以也恨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12宫格“去一不鹤飞黄昔返人上乘已”找出一句诗,我那时一看,简单,不就是“黄鹤一去不复返”么?可“不”“复”在哪呢?不对,换成“昔人已乘黄鹤去”就对了,好险哪!要不快点,时间到了,就麻烦了。
嘉宾还谈到了江南的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和黄鹤楼,这些楼阁,经常成为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的汇聚之处。许多名诗名赋名篇因这些楼阁而诞生,而这些楼阁也因为这些名诗名赋名篇而声名远播。
选手朱文浩在填写“感时花泪,恨别鸟()心”的诗句时,因为把“溅”写成了“渐”而遗憾落败。他的话对我们很有启发,背东西要背坚固,记东西要记扎实,那样就不会因为用电脑过多而提笔忘字。
孔子评价颜回,说他“不贰过”,没想到,自己感觉颜值颇高的姜连杰,又错了曾经错过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句上,上次他不会写“怯”字,就该查找一下这首诗,没想到,这次,让他写“不敢问来人”的上句,他居然“贰过”了。所以,我们都该从他的身上吸取点教训!
主持人董卿出“飞花令”,李子琳顺利接招,背出了七句开头字都是“花”的诗词,大家已经惊讶得不得了!而董卿说“飞花令”实际上就是酒令中的一种,本是这么玩的',第一句“花”在第一字位置上,第二句“花”在第二字位置上,第三句“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以此类推,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答不上的则罚酒。
李子琳居然也能背出来:
花萼夹城通御气
桃花一簇开无主
争忍花前不醉归
风吹柳花满店香
不知近水花先发
酒卮中有好花枝
朱雀桥边野草花
真是了不起的才女呀!一个高二的学生,对国学居然如此的痴迷!在这场比赛中,她10道题全部答对,与上期的擂主裘江进行个人争霸赛。
在抢答图示题时,我也为选手捏着一把汗,期望他们都答对。题目不很难,在隐约呈现一人骑着马,身边有条狗,头顶有只鹰时,我就乐了,“这道题,我的学生也会,因为刚背了[江城子——密州出猎]不长时间,应该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果然,李子琳又答对了。
最终,她5:3胜了裘江,再次坐上擂主的宝座。期待她以后更出色的表现!
[中国诗词大会],真是让人受益匪浅,期望更多的人都能看到这个节目,从中感受我们的诗词文化,学习我们的诗词文化,把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诗词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5
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着实惊到我了。那些选手的诗词储备量着实使我震撼,一个问题刚刚抛出,他们就能够脱口而出,信手拈来。那些普通而平凡的人们对诗词的热爱和执着已经融汇到了他们的血液中乃至生命中。诗词的魅力使他们陶然而醉,给了他们别样的生活。是诗词赋予了他们生活的乐观,是诗词激发了他们前进的动力,是诗词开启了他们爱和美的真谛。
两届亚军彭敏和十一岁的韩亚轩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擂台赛上进行双方的诗词对垒,决定这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归属。在擂台上的两位选手均抱着必赢的信念和势在必得的决心,但无形之中也给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韩亚轩领先之后太兴奋,两道抢答题接连出现失误,白白送给彭敏两分,痛失好局,心里如针扎似的难过。彭敏抓住机会,力挽狂澜、后来居上,拿下了这季的总冠军。
赛后,康震老师给彭敏颁发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奖杯,并称赞其实至名归。彭敏最终夺得诗词大会冠军,“两连亚”得以圆梦。之后,彭敏谦虚地说:“大家都好棒,20xx,保持信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感谢央视,感谢所有为这个节目付出心血的老师,感谢支持我的朋友们!很开心和你们一路相伴,共同成长!”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只要心中播种诗的情种,世间万物皆有生命。一人、一事、一酒、一物,一景……都会勾起我们对诗词的畅想和热爱。特别是获得冠军的彭敏,屡败屡战,每季都坚持,品尝过世间最艰辛的晦涩,却始终执着地坚守着追寻诗词的梦想。回家后再默写,理解,记忆,背诵,海量的诗词在他博大的情怀里生长、成熟,直到今天才绽放夺目光彩,最终品尝到冠军的.滋味。他之所以夺冠,更多的是他从生活边边角角的时间里挤出的那份坚毅和面对得失的淡然!用前四季主持人董卿的话就是“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
站在星光璀璨的舞台上,那一刻他是那么的淡定自如,处变不惊。因为他心怀真情,因为他内心富有,因为他不计得失。一份从容,一份炽热,一份坚持,终于收获了一生中无法忘却的一刻。“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真实且完美的结果。
当我们走进诗词,敞开心扉与一位位诗人、词人遥遥相对,心领神会之时,诗词总能唤醒我们心底最温暖的记忆,那穿越时空的召唤发出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强大力量。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唯美似阳春白雪。那种“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的等待似望穿秋水。那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刚毅似突破重围、千帆过尽。我想,诗词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未走远。只要心有情愫,心有阳光,心有向往,就能够感受到诗词的浓浓韵味和无限魅力。
中华诗词大会让我爱上诗词。我喜欢坐在窗前,迎着月光,手捧一卷诗词,默默地看,静静地品。有人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容颜,那么读诗词改变的应该是人的气质。那种从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中显露出的温文尔雅,眉目间晃动着的浅浅阳光,岁月与诗词会给我最好的答案。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6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近一边看节目,一边背诗,挺开心挺充实的。不过目前进入了一个混乱状态。就是背的诗越来越多,一不留神就混搭起来了。想要努力的把它们各自归成一家实在困难。看来我的背诗还是处在一个很低浅的阶段。缺少对作者以及历史背景的了解。如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进入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上下求索兮路漫漫,寤寐钻研兮曙光现。
自从几日前开始关注《中华好诗词》,像是着了魔一般,应是把第一期从头到尾看了个遍,又网购了十几本词集,加上本来就有的唐诗宋词诗经等,可够我看了。这几日来就是早上第一节课和晚睡前两个小时,都是在读诗。下班回到家里,我和儿子都赖在床上,我读我的诗,儿子看买给他的绘本,时不时的指出一些感兴趣的动物给我看,我们就这样,依依呀呀的能赖两个小时还多呢。白天在学校没课的时候,就躲在小屋里一手捧着书一手拿字典,细心研读关于《小学生守则》观后感400字3篇关于《小学生守则》观后感400字3篇。真是字字珠玑啊。跟我们的古诗词相比,今人所写之文章,实在是应该谦逊一些。
那几位明星擂主都是蛮可爱的。最受欢迎的应该属喻恩泰。我觉得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当然首先他是明星,参演了著名的《武林外传》等影视作品,其次他是博士,更让众粉丝们崇拜,通过这个节目,又知道这个博士并不是徒有其名,真的是实实在在外修内敛货真价实,从心底里生出许多敬佩来。我是真的希望所有的明星都是这水准。屈居第二的钉子户就是左岩了。左岩就吃亏在之前没有喻恩泰出名,如果她也像喻恩泰一样的有名气,那么,她绝对会在好诗词的舞台上闪瞎所有人的眼睛。恩泰兄恐怕就得屈居绿叶了。不过,左岩已经是巾帼不让须眉,富有诗书千万卷了。
作为一个老师,我内心里十分希望有公众影响力的明星大腕儿们抽空都来参加这个节目,并不为提升知名度,因为本身他们就已经够有名气了。打个比方:我的学生们近期很喜欢张杰的歌曲,试想一下,如果张杰兄也来参加中华好诗词的话,那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力啊,我敢肯定,孩子们会十分迫切地观看《中华好诗词》。况且全中国喜欢张杰的何止千人万人?名人的一举一动所能传递出的`力量,胜过老师苦口婆心的千言万语。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没有谁是青春不朽的。我们真正应该做的,就是在真实的年龄段里,使生命散发出智慧的光芒。长得帅气美丽固然使人赏心悦目,若仅仅是金玉其外,倒不如秀外慧中更加长久。(不指任何人)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才疏学浅,所以才一本接一本的买书读书,希望能通过先辈们的著作汲取一二为我所用,然而越是读,越发觉自己的无知和浅薄。读了几日的诗词之后,更是觉得自己这许多年来放着自家的宝贝不要,硬生生的读什么“世界名著”、“外国文学经典”真是可笑可悲。还好,书,什么时候拿起来都不算晚。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7
前不久,热播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我于近日补完了全集。
钱穆先生曾言:“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而今天,从这样一档节目中,我感受到的恰恰就是这种温情与敬意。
诗词是众多历史文化表现形式中的一种,却几乎囊括了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
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所处的世界里,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期盼,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忧虑,有“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的热闹,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别离,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有“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的志向,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勤勉,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气节,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豁达,有“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的领悟,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更替……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姜闻页小妹妹用这句诗来表达不须以输赢胜负来鉴定其对诗词热爱的拳拳之心。
文无第一,在这样一场与其说是竞技不如说是互相交流的大会中,我看到的是一种良性的、开放的文学态度,以及现代中国人对情感根源的追寻和精神世界的寄托。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诗词大会第一季的第九场比赛。
个人追逐赛的赛制是积分制,选手答对题目的同时百人团有多少人答错,选手即得多少分。在人民警察王纪波答题时,曾连续多题出现5以下的得分,甚至有一次问到“古代烽火的作用”时,百人团全部答对,唯一一次出现了令人惊叹的零分。不论男女老少、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外国友人,一致选择了正确答案。董卿笑语:“这对百人团来说是一个圆满,但对王纪波来说却是个零。”然而王纪波回答:“我非常荣幸,这个零能够出现在我答题的时候,与有荣焉!”
作为一名警察,工作是“一地鸡毛收拾起”,愿望是“三更月色不提防”。他说,“希望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即便因此而没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同样,大家都答对了,正是说明“诗词已经深入大家的骨髓了,还有什么可遗憾的”。
这一年来,无论我多少次回忆起这个场景,总是忍不住泪盈满眶。
要怎样的胸襟与气魄,才能震荡出这样剧烈的共鸣?要怎样的自信与追求,才能引起人这样深重的感动?要怎样的学识与远见,才能在短短几秒内喷薄出这样厚积的感慨?
徜诗词之海,求吾心居安。
今日,我也想对诗词及我所钟爱的文化说一句: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前路尚远,珍爱历史,溯文化之源,此中有真意,当惜少年时。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8
看到有两档与中国古诗词相关的节目。一台是北京台的“中华古诗词”,一档是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传承汉文化,用这样的方式挺好,寓教于乐。
北京台的节目在先,已经几年了。一百个高手坐在后面答题,与主持人在一起的是一些主持人或文艺大腕,接受“百家争鸣”胜出者的挑战。这台节目的范围很广,从《诗经》到现代诗,都是选择项。要想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海洋里做出正确答案,委实不容易。这台节目有一定的搞笑性。明星接受挑战,人们最感兴趣的不是他们的水平,而是出洋相。
央视的节目要严肃一点,带有更多的普及重任。节目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尤其是点评嘉宾对一些趣闻轶事以及诗词里的重点,都有精彩的表述。这些不说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那些参与竞技的诗词达人对于诗词掌握的程度。有一位警察,他可以背诵四千多首诗词,令人咂舌的的数量。本以为这样的腹中藏诗量,站到赛场,一定手到擒来。可是,可是啊,他遇到最简单的一道题就抓瞎了。过于紧张的心态,让他见光死了一次。
四千多首诗词的背诵,居然上去就下来,可见得没有下来那些人的水平有多高。因为竞技的内容,不仅仅是会背诗词,还需要掌握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以及人物的逸闻趣事、传说故事、诗名外号的由来,有时候还会有当时人的评说等等。也就是说,虽然名义是诗词,其实参进了很多文学史和历史。央视节目到攻守擂的环节,还有看图画猜诗词。又需要参加者的丰富联想、敏捷反应和清晰的表达。
一场场看下来,还是背诵得多的人占便宜。从百人中脱颖而出的,最后总是那几人。背诵数量最多的一个人,自述有一万多首。《全唐诗》的四分之一啊。如此海量的背诵,真可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想不“气自华”都不行,一开口,嘟噜嘟噜往外冒的,可不都是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特有的气韵,是其他形式的文字堆叠不起来的骨血。大唐的恢弘任侠,至今是汉民族心中难以企及的高峰。就说唐朝女子的气势,覆盖了历朝历代。唯一的女皇帝,只能出现在唐朝。因为唐朝给了女人自由的性情,自在的率性,自得的潇洒。上官婉儿可以在武则天这里得到重用,多少男人有这份心胸?男人里有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女人中也有鱼玄机的多思薛涛的一笺难求。读唐诗,读的是快意。
宋词不一样。虽然有人说李白是最早的词人,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两篇似乎能被确认。《花间词》不是宋人写的,浓词艳调的“花间词”,不能代表词的艺术和内容。只有宋朝,会有精致唯美的词。如同精美的格律诗必须出自宋朝一样,旷达的唐人不会过分拘泥格式对仄。我固执地认为,唐诗是写给男人看的,宋词则是古人对女子的垂怜。
诗词达人们不分男女,出口成章的水平,实在令人敬佩。当然,两档节目里,会常常出现熟悉的面孔。可见得,虽然我们有十三亿人口,专心或者致力诗词的人,还是少数。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9
今天,打开电视看到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中国诗词大会,看了之后很受启发。以前听说过这个节目,但是没有认真看,今天看了,觉得节目很精彩。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经常教会儿童背唐诗宋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些古诗小学生耳熟能祥。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古诗词走了学生,走进了人们,人们在吟诵古诗词中感受着韵律的美,情境的美,感受着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乐趣。
参加古诗词大会来自于各个行业,有工人、有农民、有警察、有大学生。在这里多数擂主都是大学生,今天看到一个女孩已经是连续三届的擂主。在今天的挑战中,她再次蝉联成为第四届擂主。其中,有一名同济大学的学生,能够背下近万首古诗词,真是了不起。今天嘉宾点评也十分到位,对古诗的作者及作品解释得也十分到位。让人更加热爱古诗词。
他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在多次场合谈到传统文化重要性,并提出要大力发扬传统文化。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文件,把传统文化纳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之中。实验小学自成立就把打造中华传统文化校作为办学特色的主题,通过校园环境的`创立,学生吟诵《弟子规》,教师学《论语》、欣赏中华古诗词、研发校本教材等形式使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在营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又增加了一项每周一诗,效果也非常好。
虽然,我们在传统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工作做得还不细,还不实。有些工作还是在流于形式。今天通过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让我感到从小加强孩子诗词教学很是重要,让孩子从小背诵更多的古诗不只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熏陶,学生在吟诗作赋中能够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学生品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修养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在证明孩子书读多了,诗词背诵多了,自然从内往外的有所改变。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古诗教学,从现在开始要制定出孩子小学六年级应该背诵的古诗的诗目,不能只满足于教材的那几首古诗,要扩展古诗内容,要求小学六年级要背诵不少于一百二十首古诗,开学初就要把要求背诵的诗目发给各班,一年二十首,要求学生不但会背,更要理解古诗的意思。高年级要加强诗词的学习,要通过晨诵时间多诵读一些名家诗词,从而丰富阅读内容。
中华诗词大会是一个很好的节目,它给所有人一些启迪。特别是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传统文化要从小学抓起,诗词要从小学背起,把这些诗词好好地传承下去,不但是增加了知识,更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就是要时刻记住,诗词演读着历史,诗词传播着文明,诗词代表着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特别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更加认真学习古诗词,让传统文化成为复兴的一种力量,引领着我们大步向前。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10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诗句出自卓文君的《白头吟》,被王立群老师调侃:这是爱情“洁癖”的标配。
《中国诗词大会》上,点评嘉宾王立群老师是这样解读这首诗的:诗中的“一心人”和“一人心”看起来是一个字的前后位置有调整,但意义差别很大。
“一心人”强调的是一心,只有你的“一心”才能配上我的“真心”,这是爱情“洁癖”的标配。
爱情必须洁癖,婚姻更需要一心一意相守,这首诗却出自于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婚姻出现危机的时候。
卓文君本是四川某巨商的女儿,不仅貌美如花,而且,精通音律。但她婚姻不幸,成亲没几年,丈夫去世,她住在娘家孤独度日。
司马相如,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他的家境不是太好。有一次,他去参加卓家举办的宴会,无意中见了卓文君,司马相如久慕佳人的容颜与才华,他在酒席宴前弹奏了一曲《凤求凰》,借以向文君传达爱意。
酒席散后,相如通过侍女向卓文君转达自己的倾慕之情,两人一见钟情。当天夜里,卓文君乘夜色逃出家门,与司马相如私奔。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成就了一个千古爱情佳话。
卓文君到了相如家,日子清贫却快乐,她和相如在当地开了一间小酒馆,两人以卖酒供养生活,千金巨富的女儿为了爱情,甘愿过这种小日子,也愿意为所爱之人受苦受累。
后来,司马相如等来了出头之日,一首《子虚赋》,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郎官,后来又再拜为中郎将。当年的穷小子咸鱼翻身了。
飞黄腾达的司马相和,渐渐忘记了卓文君为他付出的一切,天天莺歌燕舞,他爱上了一个美貌的茂陵女子,决定纳她为妾。
文君知道这件事以后,伤心欲绝,当初不顾一切和他私奔,甘愿和他过贫寒的日子,真的是贫贱结夫妻,富贵两相忘。
她当即提笔,写下这首《白头吟》,全诗如下: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你看,“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多么有气魄的女子啊!敢爱敢恨,爱时热烈,离时洒脱。
我卓文君终生追求的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既然你给不了我一心,那么我们干脆分道扬镳,我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去博取你的同情,这样做是贬低了我自己。
司马相如看到这封信,被妻子的'才华所打动,回忆起昔日的恩爱,他打消了纳妾的念头,从此与卓文君重归于好,相伴终老。
放在现代社会,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就是一个富家女和穷小子的爱情故事,穷小子后来平步青云,就忘记了曾经的爱,不过,卓文君靠自己的才情,捍卫了她的婚姻。
一生之中,能得到一心人的爱,就要好好珍惜,彼此相守,相伴到老,这才是爱情真正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