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路瓦栽夫人的美德
路瓦栽夫人的美德
高中的时候学了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相信大家都记得那个虚荣的路瓦栽夫人。虚荣也许已经成了路瓦栽夫人的代名词,课本如是说,老师如是说,世人如是说。但是有些时候,某件事情,换一个角度看,完全就不是那回事。世人都对路瓦栽夫人有太多的偏见,而我反倒觉得她身上散发着一种美德,一种令人敬佩的美德。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路瓦栽夫人身上确实有缺点,就是爱美,确实是有点虚荣。因为她自己长得漂亮,想在宴会上大出风头,而好不容易逮到一次机会,于是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是后来项链弄丢了,弄丢了别人的东西要赔偿,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借钱买了项链还给佛来思节夫人后,看似生活已经不能继续下去了,那么多的高利贷,利滚利,靠她和丈夫两人是很难还清的,不知道要工作多少年。一般人面对这种情形,会自暴自弃的居多,很少能够有坚定信心生活下去的打算。可是路瓦栽夫人“一下子显示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定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看看吧,这是什么美德?面对艰难的生活,不屈服于命运,根本就把虚荣享受抛到了脑后,又怎么能说她“爱慕虚荣”呢?她向往有钱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她希望在舞会上大出风头,这对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来说,这也合情合理。谁会希望自己的美貌被埋没,被岁月一天一天地腐蚀而不趁年轻让它大放异
彩呢?
路瓦栽夫人还是一个勇敢的人。还项链的时候,她很紧张,因为她觉得自己买的那串项链比不上佛来思节夫人的。而十年后与佛来思节夫人再次见面时,佛告诉她当年借给她的那串项链是假的。她当时完全可以要求佛来思节夫人把真正的钻石项链还给她,而她没有。她也可能抱怨自己当年的傻气,不问清楚项链的价格胡乱赔偿,而她没有。“她要设法偿还。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年。”她没有怨天尤人,就算经历了这十年的艰辛岁月,让她从一个窈窕的淑女变成一个粗俗的下等工人。
有人说项链害了她一生。非也。我倒觉得那串钻石项链是她的救命恩人,把她从整日想入非非的生活中就了出来。假如项链没有弄丢,她回家后也许就会整日沉思,回想她一生中大放异彩的那一天,陷入更加不切实际的梦幻中,而又苦于不能变成现实,这不是更痛苦吗?她现在跟着丈夫过着平民的生活,而且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生活会变得更好的。这不是件很好的事情吗?这样的生活中,虚荣心,享受欲,早就飞到九霄云外了。这样看来,项链还帮
她改正了自身的缺点了呢。
其实路瓦栽夫人也算是一个幸福之人了。他的丈夫,一个小职员,以一颗男子汉宽容的心尽量使妻子快乐,虽然他也知道妻子有些小毛病。要参加聚会的时候,他把自己用来买猎枪的钱给妻子定做了一套漂亮的礼服,舍弃自己心爱之物成全妻子的要求。后来,项链弄丢了,家里背上了滔天大债,他并没有怪妻子,而是帮她想办法,一起解决问题,同舟共济度过生活的难关。人生如此,路瓦栽夫人有这样一个丈夫也算是幸福了。
生活中人人都不是完美的,也许有时候约定俗成会造成偏见。换一个角度,眼里的世界也许就更美丽,生活中的人也许就更可爱。所以我更喜欢发掘一个人的美德而不是寻找他的缺点和不足。
路瓦栽夫人的一颗平常心
——再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再次读罢法国著名短篇小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禁不住掩卷沉思,对路瓦栽夫人的认识发生了新的想法。过去,我们总是把路瓦栽夫人放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法国社会大背景,批判路瓦栽夫人的爱慕虚荣,是资本主义的畸形社会造就了路瓦栽夫人的畸形性格,而忽视了她是一个平凡的,不足为人所道的小人物。既然是小人物,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来分析她的一颗平常心。
她是一个爱美,爱生活的女性,她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姑娘,但她又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古今中外还是老幼俊丑,都喜欢美丽,更何况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美丽的少妇呢?她认为她的不幸是嫁给了一个小职员,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让她过好的生活,穿上华丽的衣服,戴上珍贵的首饰。于是,她把这些美好的生活,只好化作憧憬——幻想。这里的“幻想”正是她爱生活的表现。作者在这里,使用心理独白与现实的生活相对比。以现实生活的困窘来突出她对美好的生活追求,用幻想来满足一个爱美少妇的理想。可以说是暂时让路瓦栽夫人解脱生活的痛苦和苦恼。试想,哪一个人不在用幻想和追求来支撑着困境中的自己。为什么我们偏偏给路瓦栽夫人扣上一个爱慕虚荣的帽子呢?
她爱自己的丈夫。接到请柬后,路瓦栽夫人非常的恼怒,埋怨自己没有象样的衣服和拿出门的首饰。试想,教育部长家的夜会,如果没有体面的服饰是多么的寒酸,在那样华贵典雅的场合,是多么的令人尴尬。她是一个为丈夫着想的女人,所以他说:“没有件象样的衣服,我不能参加这个夜会,谁的妻子打扮得比我好,就把这请柬送给谁去吧。”舞会上,她的容貌,她的容颜,她的舞姿,赢得了所有男宾的青睐,吸引了所有女宾的目光,甚至得到了部长的赏识,她陶醉了。她不仅仅陶醉在自己的容颜胜过一切女宾,她的舞姿赢得了所有的男宾,更重要的是她为丈夫赢得了在公司中的荣耀。舞会结束后,她不肯披丈夫给她的破旧大衣,她不想让舞会的容光在这一件破旧的衣服上丢失,不想让赢得的青睐在这一“披”中化为泡影。
她是一个坚强的女性。丢失项链后,由一个爱美爱幻想的女人回到现实生活,表现出一个坚强女性的个性。她毅然决定要偿还项链,偿还债务。她毅然辞退女仆,自己承担起所有的粗重家务。她放下姑娘时养成的女性自尊,到市场为一个小钱和他们粗声粗气地谈价,为了省一个小钱,放 自己幻想的贵妇的尊严。他用自己的十年青春,偿还了所有的债务。她感到了轻松,总算可以松口气了,她用自己的劳动赢得了自己心灵的自尊。所以当她碰到佛莱思节夫人时她不再感到寒酸,而是大胆地迎上去,用一个农妇的容颜迎接自己华贵的同学,并且大声地同她说话。当她听到项链是假的之后,她没有吃惊,没有后悔,没有苦恼。生活已经改变路瓦栽夫人,磨练了她对生活中的大起大落、生活中的艰难困苦的承受能力,她已经是一个坚强的生活者。
我们可以说,路瓦栽夫人是莫泊桑为我们塑造的一个普通的平凡的活生生的女性人物,她具有一个平凡人物所具有的平常心——既爱美、爱丈夫,又具有坚强性格的典型普通女性。
我是一个年轻的妻子
我渴望被爱的心像火一样燃烧
我庆幸自己嫁给我了爱情
路瓦栽把我举得高高
他为我受邀请绞尽脑汁
他为我制礼服掏尽腰包他为我贪狂欢挨更受夜
他为我免着凉备下外套
他为我找项链吃尽苦头
他为我还债务受尽煎熬
我是他头顶的一轮太阳
半点光华就把他照耀
假如我是路瓦栽夫人
我不会幻想虚无的荣耀
我是山间里生长的一根青笋
我是大山上发芽的一株小草
我是河滩上洒落的一粒珠贝
我是瓦檐下栖居的一个燕巢
我不向往繁华的闹市
闹市里没有我茁壮的根苗
我不羡慕华丽的居所
平淡的生活才是我生命的需要
我要像别人那样学会面对
不为暂时的贫乏伤心和懊恼
我要像丈夫那样关爱别人
细心呵护爱情的秧苗
我不会闲散 不会依靠
我要学会独立 学会创造
我能经受困难 经受苦难
在搏风斗雨中感受美好
我习惯于向世人夸耀我的丈夫
是上帝给了这颗珍宝
我会祈祷来世再与他结缘
相亲相爱 白头偕老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刻画了一个追求享受、虚荣心极强的小资产阶级的形象--路瓦栽夫人。她是个美丽但并不富裕的普通女人。偶然的机会使她能去参加盛大的宴会,为此她做了件礼服又去借了项链,在晚会上大出风头。可是后来她丢了项链,于是她和她丈夫用10年辛苦赔偿项链。我们从她借、丢、赔项链的不幸遭遇中,可以看到:她的细胞充满了虚荣的原生质,虚荣占据了她的整颗心,她脖子上闪闪发光的项链,其实质是无形的枷锁,美丽动人的背后是可怕的苦果:丢了项链,戴上枷锁。
不是么?她在失去项链的瞬间,首先戴上了经济贫困的枷锁,负了1.8万法郎的重债。只得辞退了女仆,迁移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自己做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到水果店里去挣钱。10年劳累,路瓦栽夫人从一个美丽动人的少妇变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她的家境也从小康坠入了困顿,这就是闪光的项链给她带来的经济上的枷锁。
可是,当路瓦栽夫人被沉重的枷锁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她却有时一个人坐在窗前,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沉浸在那个“使人倾倒”的“光荣”里。她对自己的困苦原因竟毫无认识,她深深地陷入虚荣的泥坑而不能自拔!这就是闪光的项链给她带来的精神上的枷锁。重债可以还清,经济上的枷锁可以除去,可是,她精神上的枷锁却难以砸掉。
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就是一副沉重的枷锁,这具枷锁至今还在害人,有些青年人为了追求婚礼的阔气,铤而走险,陷入法网。
虚荣心像一挂假钻石项链,一旦套上了脖子,便是一副可怕的枷锁,使你受害,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警惕啊,一心追求着“项链”的人们!
究竟谁在中国消费奢侈品?据一份最新的市场调查显示,是25岁至30岁的中国年轻人。这一结果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因为,在国外,奢侈品牌的主要消费群一般在30岁到40岁之间,而在中国成规模的年轻奢侈品消费群体却呈现出快速成长之势。
登喜路亚太区行政总裁德奕宁认为,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不够成熟,他说:“在中国,一些经济能力并没达到消费奢侈品水平的年轻人,为了圆奢华梦也在消费奢侈品。比如,一些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虽然买不起几万块钱的服装,但他一定也要买几千元的钱包甚至两千元一把的裁纸刀来表现自己的品位,这肯定是虚荣心在起作用。”
目前,中国已走进了可以容纳甚至推崇奢侈的时代,但与国外的奢侈品市场不同,越来越多缺乏经济实力的年轻人,却也在为各种奢侈品透支自己的薪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们对奢侈品的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但前提是有那部分可以支配的财富,很自然地去购买一些相对昂贵的成衣、晚礼服、饰品等等,而不会把它当成炫耀的资本。而在中国,人们如果花大量的钱购买一种物品,总会觉得它是一种投资,那些不具备经济实力的人花大量的钱购买一种物品是让自己拥有梦想中生活方式的感觉,也就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无数的事例表明,如果在没有相应经济实力的时候,就去习惯使用奢侈品,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控制不了对奢侈品的欲望而手边的钱又不够,那就可能产生悲剧。
笔者由此想到莫泊桑小说《项链》中的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平民家庭的她对自己的生活境遇极为不满,梦想像上流社会的贵夫人那样过起豪奢的生活。为能借到一件精美的钻石项链参加舞会而“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可是她却把项链丢了,背上一笔巨大的债务,整整十年才偿还清,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才发现借来的项链是一个不值钱的假项链!为了一时的虚荣,她付出了十年的艰辛和人生最宝贵的青春!
在中国,年轻人购物的奢侈倾向已经有了很长时间,但购买奢侈品应该还是个新兴的现象。现在的中国市场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金钱,另一个是文化。对中国人来说,财富的拥有是刚刚开始,如何使用这些财富,也是刚刚开始学习的东西。所以,消费文化是最重要的。年轻人因为虚荣心去购物,是一种非常不成熟的消费心态,也反映了我们消费文化的不成熟。
我们要建设理性的消费文化,远离虚荣。我们应该追求更有品位的生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追求虚荣消费。“芙蓉出清水,天然去雕饰”,或许有一天我们终究会懂得,那些丢掉的朴素,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奢侈。
第二篇:2012年龙潭乡瓦路村工作队工作计划
2012年龙潭乡瓦路村工作队工作计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充分发挥全体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整体效能,更好地发挥驻村指导作用,本着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按照“生产发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结合驻村工作队的职业特点,发挥好自身及派出单位的优势,多为驻地办事实、做好事、解难题等,在一年工作工作中,将为瓦路村办好以下几件事实。
1、为瓦路村重新建盖一间符合现代要求的村卫生室。
2、尽量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一定资金把通往抛竹箐社的路修通,以满足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3、争取为村公所添加一台电视剧,开通闭路电视,以方便群众及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群众宣传科普知识。
4、开展一些卫生知识讲座,让老百姓懂得卫生防预的重要性。开展各种形式的义诊活动2—3次,免费向群众发放需要的药品。瓦路村工作队
2012年3月2日
第三篇:党员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走好脚下的路,栽好路旁的树
党员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走好脚下的路,栽好路旁的树
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小组的安排,为确保剖析检查阶段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实际效果,根据学习提高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和剖析检查阶段的目标要求,我紧密联系个人工作实际进行自我剖析,认真查找落实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挖问题存在的主客观原因,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认真撰写个人自查剖析材料,以此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从而真正达到科学发展上水平的目的。按照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结合本人的思想状况、工作实际、具体职责进行深刻反思,深刻剖析、自省自警。具体汇报如下:
一、我是谁?——角色定位
我是一位人民教师,一位小学教师,这一职业也就决定了在工作中我必然要扮演多种角色。首先我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言人、心理保健者、纪律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学生的榜样等多重角色的复合体。其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还将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具体承担的是我校的四年一班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兼我校的教导工作。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众多不足,需要改进,一会将做进一步的剖析。
二、我在哪?——环境剖析
我毕业八年有余,在土城子小学干了整整八年,对于那个环境可以说是很熟悉也很适应,今年,我来了西桥小学,走进这个校门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我自己,我要以最快的速度融到这个集体中去,我更加告诫自己,这是一所优秀的学校,必须百分之百的努力干工作,才能走在前列,必须努力再努力的学习,才能跟得上老师们的步伐。来了近三个月了,在这里我从老师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正。
再看我们生活的大环境,尊师重教,我们老师倍受社会及家长们的关注,时代赋予我们太多的使命。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学好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以科学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以求得自已更好的发展,促学生更优的发展。
三、我怎么样?——查找不足
1、学习不够。
天天在喊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而真正落到实处了吗?我扪心自问,回答是:没有!
首先,从学习科学展观来说,学习得就不够好,对科学发展观等重要论述学习不够深入,对其科学的观点理解得不深透,平时学习有时只是流于形式,学习缺乏深刻的思考。
其次就是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未能做到经常,不能持之以恒。有时心血来潮就学一点,而一忙起琐事来,就把学习放到了一边,就拿本学期来说,坐在那认认真真的学点东西,背篇优美的散文,朗读上几首诗词的时候几乎是没有。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更是少之又少,有时拿起理论方面的书看,也只是看看而以,对其精髓领悟得不够,学得不透彻。
再次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曾几何时,我是那样的爱看书,记得还是学生时代,床头总是摆着书,睡前必要读上一会儿,才休息,周末的时候,一个人躲到书店能呆上一整天。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好的学习的习惯也悄无声息地溜走了。现在学习的时候真的很少,一天又一天不知在忙些什么,其实不是没有时间,古人云:“钉子是敲进去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所以问题还是出在自己,树立好的学习惯是我马上要做的。学习就要学有用的东西,而现在的我,总是对于一些没用的东西极感兴趣,这也是我自己所百思不得其解的,暑假一个假期,我整整读了一个假期的小说,包括现在,我的床头其实也有书,但全是小说。不但看,而且还莫名其妙的写了那么多的小小说。怎么说呢?有时候觉得读小说也是学习,但毕竟能用到的太少了,其中的养分太低了,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少看小说,多学一些有用的、高质量的东西。
还有就是懒于动笔。其实我这个人还是比较好写一些东西的,我有一个好的习惯就是写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坚持了大约有十多年了,每天都在写,光最近一年的日记和一些小文章就大约有近百篇了吧。有人可能会问:每天都会写一些东西,但又为什么说自己懒于动笔呢?就是写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太少了,反思不够,总结不够。以后努力多写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点滴体会,可以更利于开展工作,更利于自身的发展。
2、工作消极。
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逆来顺受的感觉。总认为只要服从上级的安排,尽力把工作做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主观上不够努力,一切顺其自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究其实,这就是一种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惰性思想在作怪,影响了工作的质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四、我怎么办?——整改方案
给自己定下学习任务,定下学习时间。只要有空就是学习的最好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任务,逼着自己去学,人吗?都有惰性,奴性,所以严格约束自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从自身做起,转变作风,积极工作,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坚持原则,弘扬正气。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向那些敬业、积极向上的同志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工作上要摆正心态,积极面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搞好自己的教学,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多开动脑筋,少瞻前顾后,干好本职工作,有所创新,突出特色。
五、我要到哪里去?——努力方向
人生好比爬山,要有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山顶,然后还要不断的量化自己的目标,否则中途会泄气的。我的终极目标就是: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至于近期的目标,随着时间与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定,比如现在我的目标就是:尽快的适应我们四年一班的孩子,也想法让他们尽快的适应我,喜欢上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嘛!
不断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审视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接受教育,提升素质,增强本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走好脚下的路,栽好路旁的树,为孩子的明天托起一片蓝天,也还自己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