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自然风景园与中国当代园林的宏观背景对照及启示

时间:2019-05-13 07:2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式自然风景园与中国当代园林的宏观背景对照及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式自然风景园与中国当代园林的宏观背景对照及启示》。

第一篇:英式自然风景园与中国当代园林的宏观背景对照及启示

英式自然风景园与中国当代园林的宏观背景对照及启示

于亮

英式自然风景园与中国当代园林的宏观背景对照及启示 于亮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30(2011)02-0096-06 收稿日期:2010-09-09 修回日期:2010-12-01

摘要:在大工业生产的大变革中,英式自然风景园诞生在全球第一个跨入工业时代的英国,成为世界园林史上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化的见证。无疑,宏观背景是其发生深刻变化的主要原因。中国正在重返世界中心地位,中国的思想文化、物质财富以及全球环境的巨变同样是中国当代园林发展的宏观背景。宏观背景对英式自然风景园产生的影响和中国当代园林发展的背景因素的分析比对,有助于中国当代园林的健康发展。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当代园林;评论;自然风景园

英式自然风景园是世界园林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它伴随着大工业时期英国的成长而逐渐成熟,是世界园林从古典园林跨入到现代园林的转换期的杰出代表。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形成、成熟可以说是当时英国所处时代大背景的产物。在它背后,有着特殊的思想、人文背景、社会环境以及知识科技大爆发的背景。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现代化(即工业化)从18世纪开始并仍将贯穿整个21世纪。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成为当时具备全球性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中国的现代化进

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加速,目前处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初等发达水平[1],正在重返世界中心。中国古典园林具有辉煌的农业文化背景,但是适应当代要求的中国现代园林仍处于探索前行之中。从工业化世界性大国成长的园林背景来探讨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形成有助于把握当代中国园林的发展趋势。英式自然风景园回顾

各时代主流的园林形式都是与时代大背景相吻合的。在英式自然风景园诞生之前,欧洲的园林基本囿于几何式园林的樊篱之中。基于农业文明的法国几何式园林达到顶峰,风靡了当时已知的文明世界。工业时代的到来逐渐改变了园林形式的宏观背景。英式自然风景园肇始于工业大革命时期,它顺应时代要求,吸纳了这个时代新的人文、科技方面丰富的成果,出现在从封建帝制和平转型的环境之中。英式自然风景园成因的背景分析

英式自然风景园有其发展、成熟的不同阶段。自然风景园阶段包括:不规则造园时期(18世纪前20年)、自然风景园时期(18世纪30-50年代)、牧场式风景园时期(18世纪60-80年代)、绘画式风景园时期(18世纪80年代开始)和园艺式风景造园时期。它的风格变迁过程受到当时社会、时代诸多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为以下几个方面:自身的文化传统、文艺复兴以来的启蒙思想、文艺美术、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圈地运动)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影响。

2.1 英国人的传统积淀是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底蕴

英国人的传统在这里是泛指多个世纪以来,多民族适应英国特点鲜明的地理、气候以及相互融合后形成的英伦传统。英国诸岛阴雨多雾的气候特点使其天然色调不够饱和鲜艳,因此英国人反而特别喜欢花卉园艺。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花境一直是英式自然风景园显著的特色,并成为有英国特色的标志;英国人具有保守、调和同时又崇尚自由精神的特点。在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的启蒙激发之下,英国人的自由天性促成他们打破思想禁

锢,逐渐破除掉传统英国园林中的几何构图,用自由曲线取代了僵硬的直线;同时,保守乡绅的处世准则又使英国避免了在欧洲大陆惯常的大破大立的行事作风,即便在造园思想上也是如此。“在现实中,空间的隐喻(metaphor)就是文化”[2],自然风景园的风格变迁过程也体现了英国人独特的文化传统。

2.2 启蒙思想、文艺美术对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影响

以文艺复兴为开端,欧洲的思想方向和艺术创作逐渐从宗教转向人间和自然。从17世纪末期开始,英国相继出现一大批对英式自然风景园兴盛影响深远的本土哲学家、作家、风景画家,他们以不同的途径探究人生、讴歌自然美景。启蒙思想通过文学作品在整个18世纪熏陶着英国民众。随着浪漫主义的盛行,到18世纪末期英国画家开始进行风景画题材创作(图01)[3]。文学、美术作品在自然、田园题材的积累为造园界作了思想上的储备,在英国园林中大量出现了对山丘、湖泊、树林的模拟。自然风景园不同时期的风格嬗变始终贯穿着思想、文艺美术方面深深的影响。人们对人自身及其环境由探索到创作的发展过程也正是启蒙思想和浪漫主义在园林上的重要成果。

2.3 大航海时代对英国的影响

英国是大航海时代的最大受益者,建立了具全球影响力的霸权,达到其空前绝后的鼎盛时期。经过这次持续的全球范围的航海探险,人类首次具备了全球意识,基本探明了地球的洋陆分布和人类文明版图,树立了对自然景观和不同文化类型的审美观。这些知识和观念构成了英式自然风景园造园的最大的知识背景;同时,在科学家建立了科学的植物体系的基础上,英国人掌握了巨量的植物种类及其生活环境特点的知识,使得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建造不但有丰富的植物素材(图02),而且在造园中创作了各种以植物为主题的专类园(图03),丰富了英国的造园手法。

2.4 大工业革命对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客观影响 2.4.1 大工业革命为英式自然风景园提供了景观背景

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到18世纪末的圈地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的乡村景观。英国由此从农业为主变成了畜牧业为主的格局,形成了牧场占其2/5面积的国土布局[4]。由于牧场风光契合了人们心中对自然的美好概念,模拟牧场风光的缓坡草地也成为牧场式风景园时期设计、建造开敞空间的大的环境背景和主导题材(图04)。2.4.2 大工业革命为英式自然风景园提供了物质条件

大工业革命为英式自然风景园提供了物质基础。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后稳定繁荣的局面使其能将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英国获得了强盛的国力。1800年英国生产的煤和铁的产量超过世界其余地区产量之和,率先跨入钢铁时代[5]。英国政府及民间积累了厚实的经济实力,使得上层社会有能力大量兴建园林并产生了大量的传世作品。大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城市风貌。持续的圈地迫使人口持续地进入到城市,到了18世纪,英国的大部分城市人口激增,工薪阶层聚居地环境污浊恶劣,整体上城市环境品质呈下降趋势。这在客观上反向推动上流社会在局部改善起居环境,这也是自然式风景园兴起的重要原因。

2.5 对中国文化经典的借用

英式自然风景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大量地引用了不同地域的园林风格。中国传统园林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师法自然的园林美学思想对当时的英国园林界来说是别开生面的。亚历山大-波普(Alexander Pope)在1713年9月29日《监护者》杂志第173号上发表文章,特别称赞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的纯朴之美,称从中国园林的理法中看到了园林美学中的新天地[3],这也表明从自然式风景园造园伊始,英国造园家们已经在理论上汲取中国美学的营养。著名造园家钱伯斯于1758年-1759年期间在牧场式风景园时期,为邱园仿建了许多中国式建筑小品(图05)[6]。开辟了绘画式风景园时期。持续地吸收不同园林流派的菁华使得自然式风景园历经了不同形式,最终熔融为一种成熟的范式。

2.6 小结

英式自然风景园是在人类社会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有特色的造园形式,其产生、成熟的

外部推动力小结如下:

一、英国本身的环境条件和文化传统长期蕴含着的客观因素、合适的文化、物质条件激发了自然风景园的产生;

二、启蒙思想和浪漫主义在思想理论建构方面启动了自然式风景园的兴起;

三、科学昌明和植物学成就为其提供了科技知识的支持;

四、大工业革命时代的财富积累和环境恶化是自然式风景园兴起的现实原因;

五、对外部文化菁华的兼收并蓄,是英国开辟独树一帜的园林形式的外部原因。中国当代园林与与英式自然风景园的宏观背景对照 3.1 中国当代园林综述

世纪之交,中国园林的宏观背景愈发趋于复杂。首先,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变——包括环境恶化和中国土地的城市化;其次,是人口的快速城市化——人口城乡身份的改变以及人口素质的城市居民化;再次,人的思想观念逐渐城市化和全球化(图06)。

中国当代园林因应环境和社会背景的转变,其服务范围从原有城市园林向大园林调整,这其中既有原有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和风景区规划设计,也有近年拓展和跨专业配合的方向,如城市生态建设、高速交通运输线路的生态景观建设、乡村景观布局等。此外,园林专业在城市安全方面也有持续的深化,如水源地的生态保护建设和城市防灾避震布局。

3.2 中国当代园林的宏观背景分析

3.2.1 社会的主导思想和流行观念引导园林发展

与处于自然式风景园时期的英国相似,目前的中国已经置身于有史以来最广泛的全球化浪潮之中,其中的海量信息包含园林设计在内,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方向和思路。华夏传统文明长期单独发展,并成型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近代以来,传统文明在中国退出文化的中心地位后,近年来随国力增强开始强势复苏。当下在全球范围内盛行的是以近代以来强势的西方文明为柱石的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中国置身于全球现代化的大环境中,尚未在文明冲突中熔炼出稳定的思想、艺术框架,而园林设计无疑需要思想、艺术理论这些上层建筑的指导。作为文化艺术范畴中的一个分支,当代的中国园林同样面对

着时下纷繁的艺术、思想流派同时共存的杂多的局面,并将这种困惑表现在园林作品中。近年来,在园林作品中不乏精品,但大多数作品往往只是在表层上对往昔园林作品翻抄、堆砌、混搭,缺少对文化的深层意义解读和传达,也确实是业界的普遍现象。这个局面反映出当下的园林业界仍在摸索,缺乏成型的、有当代中国特点的指导思想。中国正行进在全球性大国的复兴途中。过去30年的现代化、全球化历程使人们反省到,中国繁荣强盛的根本在于立足于中华文明自身、广泛吸收外来菁华,当代中国园林也理应如此。中国文化虽然源自农业文明,但是中国人文中崇尚自然、人与天调的思想根基和审美意识与现在后工业社会的目标是并行不悖的(图07),小桥流水与田园牧歌同样是中国人心灵深处对美的追求。在结合中国文化深层积淀,撷取现代文明中符合中国审美的要素前提下,符合中国现代化社会的园林指导思想应会熔融成型。英式风景园的风格变迁过程中,造园家们大量吸收东、西方的思想、美学和园林理论的成果,兼容并蓄,在社会变革的大历史中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园林形式。其中,尤其是中国园林崇尚自然的理念予以英式风景园深深的启发。

园林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正如古典园林将立意放在首位一样,对于思想文化的正确理解是成功的前提。在中国的快速复兴过程中,中国当代园林应当把握住中国本土思想的精髓,并将当代园林相关的思想和科技新知吸收补充到自己的系统中来,做到天人和谐,与时俱进。

3.2.2 综合国力与城市化是园林发展的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据权威部门统计,2009年中国GDP总量为日本公布数据的96%[7],中国距全球二号经济大国的位置仅一步之遥。同时,中国的城市化加速进行,2015年城市人口将愈总人口半数,到2030年城市人口达到65%左右。

30年来,城市的园林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2009年住建部公开信息为例,2009年度批准达到标准的国家园林城市41个,31个国家园林县城,5个国家园林城镇;10个国家重点公园;7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从公开信息的历年统计可以看出[8],园林建设的成绩与经济实力的增长明显呈正相关系。以位于上海市核心区的延中绿地为例,占地约23hm2,当年规划预算约27亿人民币,可谓寸土寸金,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其建成和投入使用只能是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已。

城市化包含土地的城市化和人口的城市化。中国目前的城市化在很大程度上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在绝大多数城市中外来人口已经过半,形成了城市环境优劣不均的现状。中国当代园林现阶段在城市化中面临着改善城市环境、使城市环境均好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回顾大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其雄视西欧的综合实力确实是英式自然风景园成功的有力保障,而伴随着城市化出现的城市生活环境恶化也是其现实的原因。在中国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当代园林承担着城市环境建设、新农村建设乃至国土规划、大地景观等诸多方面的重任,并已取得相当的成效,也正是因为有30年来积淀的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

3.3.3 自然环境修复和人居环境改善是园林发展的驱动力

作为“世界制造工厂”,中国环境恶化的负增长速度可能远超经济增长速度,现实情况触目惊心。流域污染、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环境污染是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诟病的环境痼疾。此外,隐性的碳排放引起的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同样对中国有着持久的负面影响。据有关专家评估,2005年中国的碳排放已经是全球第一,在2020-30年间,基建和提高生活水平则使得中国碳排放量的增长势不得已,将到达一个新的高峰。[9] 当代的环境观建立在对于环境的更加全面的认知水平上。当代中国园林的发展不应仅限于在小的区域范围内提供游憩绿地,还应在宏观的城市空间格局调整上发挥积极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应对当代的环境危机。例如北京市首钢搬迁后留下大块的城市棕地,园林专业即应在该区域的总体规划中引导其向城市绿地占相当比例的城市综合体转型,使这块上风上水的地块在北京市的环境改善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图08)。中国当代园林的部分作品在一些材料应用上已经做出了有益尝试。如植物材料中的观赏草具备了节水、维护简单的优势,已在我国很多城市绿地中推广替代耗能耗水的修剪草坪。节能减排低耗的透水材料大量出现在新建项目中,其它如太阳能照明设施等,已从材料要素的方面显示了园林在提高环境品质、降低能耗的趋势。不过,应对目前的生态危机,以上这些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当代园林必须将生态意识作为园林建设的必备

原则之一,在园林设计规范中摸索出适当的生态导则,对园林建设过程进行约束。此外,针对市民阶层进行园林生态知识的灌输,使园林的建设、维护和使用三者形成健康的、科学的体系,让更广泛的人群认识到当代园林在生态建设上的重要作用。

英式自然风景园始于人们在大工业生产的恶劣环境中对一方净土的向往,以后欧美的城市公园、公园系统在理念上与其一脉相承。当代对于环境危机的认识已经是一个系统的认识,需要中国当代园林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二者兼备,将生态修复长期纳入园林作品优劣的评价体系当中。3.3.4 小结

中国当代园林是中国加速现代化进程中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被赋予了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中国当代园林需要一个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顺应未来趋势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当前的物质积累使中国当代园林能够有所作为;

三、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需要中国园林对人居环境有所贡献;

四、应对当前全球性的生态恶化,中国园林需要有高度的生态意识,将生态环境修复作为一个中心任务(图09)。对当代中国园林发展的展望

温故而知新。3个世纪前的英国抓住历史机遇,结合本地地理气候以及长期形成的民族传统,创建了独树一帜的英式自然风景园体系,成为现代西方园林的最初的源头。当代中国园林在人文、时代、地理等方面与300年前的英伦风景园有所不同,但发展所需的大的宏观背景具有可比、借鉴之处。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天”在当前语境下就是当代全球正在发展的全部知识的总和与中国自身的文化物质条件;“人”既是有见识的“能主之人”,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所作所为。中国当代园林在立足本国的文化和环境条件的前提下,以当代人类知识成果总和为背景,应该力争在园林的形而上方面的前瞻性上有所突破,高屋建瓴;在操作上尊重传统、尊重地方精神;在技术层面吸收不同地方、相关行业的有益知识,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框架之中。这样,中国园林也许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能够为世界现代园林探索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并普遍适用的新思路,为世界园林史续写来自中国的辉煌篇章。

注释:

图05引自http://static.panoramio.com/photos/original/2051854.jpg.图09引自橡树摄

区[EB/OL].(2009-05-19).http://.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走过十几个年头,在这十几年里,国考行测测试以致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近五年,随着报考人数的不断增加,行测测试在区分人才,选拔人才方面被赋予越来越重的使命。纵观2005年—2010年的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题目,我们很容易看出行测测试不断体现人性化,隐喻国民教育发展大趋势和选拔“真才实学”之才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推理方面,05-10六年的题目整体变化不大。

1、从考察方式来看,除05年是十道题外,其余几年都是五道题,题量偏少,而且除05、08年是全面考察,其余各年都是重点突出,即集中考察一个知识点;

2、从题目类型来看,主要考察的是多次方和等差数列,而且两种题型互有渗透,即可以通过逐差来考察多次方,也可以通过多次方来考察逐差;

3、从思维模式来看,主要考察的是横向递推思维和纵向延伸思维,即如何将各项横向关联起来或纵向拆解开来;

4、从使用方法来看,主要使用的就是逐差法,随时结合构造网络和规律预判,其次是局部分析法,需要对各种局部关系足够敏感;

5、从数字敏感来看,主要考察的是多次方数的数字敏感,有个别数字的敏感,也有多次方局部的敏感。考生在未来的准备和复习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多次方、等差数列,特别是对多次方数要足够敏感,加强局部分析能力训练,同时养成横向关联和纵向拆分的思维习惯,提高逐差的时效性和准确度。

二、数学运算方面,05-10六年的题目还是有一定变化的。

1、从题目数量来看,除10年只考察10道题外,其余几年都考察了15道题,题目数量适中;

2、从题目类型来看,05、06、07、08基本相当,以全为主,主要涉及到了平均值、几何、排列组合、抽屉、容斥、行程、比例、工程等专题知识,重点考察各个专题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突出的是“广”,09、10大体一致,以精为主,除行程、容斥、排列组合三个必考专题外,更加侧重各个专题知识点的深层次运用和相互关联,突出的是“深”;

3、从题目难度上看,05-08年考题的难度是逐年递减的,而09特别是10年,题目的难度有有所回温,甚至已经超过了前几年的难度;

4、从题目思想上看,05-06年重点测查的是类型题的基本做法,07-08年重点测查的是整除、代排、特值思想的灵活运用,09-10年则更倾向于挖掘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整体来看,数学运算部分在这六年有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先是对题目所涉及专题的基本解法情有独钟,再是把题目所涵盖的方法技巧奉为上宾,最后追本溯源,返回到对题目思

维思想的深入考察上来,即考察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考察数学思维的合理、准确、快速运用。考生在未来的准备和复习中,应该更侧重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特别是要对基本概念有全面、深刻的把握),将知识点织成一个可以四向发散的网格图,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应对现在变化莫测的题目。

三、资料分析 知识点变化不大,每年都会增加新的考试元素

从2005年到2010年,我们可以看出资料分析的考察每一年都有一些新的元素,都有一些变化。2005年和2006年分为两类试卷,从2007年开始就是一套试卷,题目数量一直以来都是4道大题即20道小题,到2010年改为5道大题即25道小题,这种改变直接凸显了资料分析在整个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知识点的考察上,不同的年份之间出现微小的调整,但是总体来讲,知识点的考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主要围绕着增长,比重,比例,倍数等常见的概念进行变化考察。从题目的难易度来看,每年也会进行调整,主要是配合整个试卷的难度,只有2007年的难度比较大,但是2008年立刻进行了调整,恢复原有难度。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改变,随着考试的不断发展变化,对资料的理解和资料内部关系的考察不断增加,即增加了思维层面考察的分量,在以计算为依托的考试过程中,融入了更多的对资料内部关系把握能力的考察。资料的形式也从原来的单一式资料变为各种类型相结合的形式,所以我们必须全面复习,每一种资料类型都有很深入的认识,都能系统把握,并且洞察不同类型资料间的关系才能有助于我们快速的解读资料。总体来看,资料分析是变中存不变,不变中求变。

四、判断推理

1、演绎推理 纵观国考演绎推理的考察趋势,考察的难度逐渐加大。(1)、题干材料内容长且复杂,需要考生在阅读的时候把握中心意思;

(2)、选项的设置,不是很简单的可以辨析,除了把握出题人常会设置的迷惑选项之外,还需要全面把握可能的推理思维和常用的一些方法,这样才能在出现两个或以上的选项均可加强或者削弱使,尽快的锁定正确项。

此外,近两年可能性考察的题型开始呈现一种趋势即考察的题目为10道题,可能性占据主要地位且以加强削弱和结论为主,备考的考生要对这几种题型重点把握但兼顾另外三种题型;必然性以假言命题和综合推理判断为主,考生需要对该知识点和题型加强练习。

2、类比推理 发展过程复杂,题型趋于成熟

纵观这几年国考的类比推理,经过一个发展,题型的不断丰富到现在也比较成熟,难度到达了一个高度,继续增加难度的可能性不大。类比推理的总的来说,题型已经较为固定,考察的关系也相对;另外在选项的设置上也存在迷惑项,因而在分析选项时,一定要反复对比,从而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3、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定义判断部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题量及考查题型基本稳定

从题量上来看,定义判断一直都保持在10道题的水平;从题目类型上看,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定义判断题目包含了肯定型判断和否定型判断,其中肯定型判断所占比重较大;大部分为单定义判断。

(2)、考查范围广泛

从定义所属学科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考查的内容一直比较广泛,涉及法律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各个方面,尽量避免专业优势所造成的不公。

(3)、题目难度加大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定义判断题目的题干表现出越来越长的特点,干扰了考生寻找定义的属性,如果不能足够细心和耐心,很可能犯丢三落四的错误,导致对定义把握不准生朋友们平时备考应以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为重点。最好策略是浏览大量的试题,掌握众多的考核要点,整理成册。

4、图形推理总结起来,它考查的是规律

考生朋友们平时备考应以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为重点。最好策略是浏览大量的试题,掌握众多的考核要点,整理成册。拿到一图形推理题目时,要从两大角度入手:

(1)、观察改图形中不变的图形元素是哪些?

(2)、图形中发生变化的图形元素有哪些?它们之间在数量、空间上有何联系? 图形推理题型所涉及的图形主要是点、线、面及其组合,考查应试者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重点掌握:图形的转动、图形的对称、图形的封闭、图形的叠加、元素的数量 元、素的重组、元素的求同等,要能达到拿到图形几秒钟之后马上反应出图形中能够抽象出来的元素。

五、言语理解 注重文段背景,考查整体把握能力

纵观几年的言语理解题型,题型和题量已经基本稳定为20到选词填空,20道片段阅读,难度逐步变大,更多地考察考生对文段的整体理解,对背景知识的了解,以及整个文段的结构、宏观把握。

六、常识判断 考查范围逐渐加大

纵观几年的常识考察,对法律的考查在逐步变小,但是相比较而言仍然占据了最大部分,仍然要成为考生的主要复习知识。其他方面则越来越分散化,需要考生了解的常识范围越来越广。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趋势分析

历史是过去的今天,今天是历史的延续,国考真题具备内在的延续性和联系性。所谓鉴古才能知今,应试者通过掌握真题变化规律,必将更好地备考复习,达到有的放矢。

第一篇 鉴古——研究历年真题 把握命题规律

2001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工作乃至社会生活、教育培养方向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10年度的考试大纲出现了显著变化,将试卷按考生职位类别分为省(含副省)级以上和市(地)级以下两类,考查的项目和有关要求也做出了调整,但申论的本质未变,申论考试已经形成了总体稳定性。

首先,从内容上看,申论试题最根本的特征是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问题)两个实质部分组成,其中提供给定资料又是申论之所以被称为“申”论的必要条件,正是给定资料提供了展开引申性论述的基础,使申论考试区别于其他写作类考试。未来的申论考试,无论以什么形式命题、组织考试和作答,都必然不会把给定资料从试题中抽去,必然不会缺少阅读理解这个前提。

其次,给定资料的主题与问题的设计方式、提问角度规定了试题的总体主题,使申论考试题材表现出两个鲜明的客观特征,一为话题的政府工作相关性,二为话题的可操作性,尽管10年来社会热点呈持续增多趋势,但与政府工作无关和不具可操作性的话题,基本不在命题范围。

再次,从选题角度和题材的时效性来看,国家级申论考试内容并不与当年的热点严密对应,却与国家长期性、持久性的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重合,特别着重体现国家政策中调整、改革、创新性的方向,昭示出明显的宏观导向。为体现这种导向,申论考试总是针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中带有长期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命题,其材料中既有总结性的,如改革开放30年的统计数据、问题概括,又有当前的最新事件、观点和做法实例,如考试前1个月左右国家领导人的考察、新法的出台。这要求考生在题材准备上要长短兼顾,宏观上注重长远性,紧紧铭记党和政府的根本指导思想、长远目标、政策方向、工作部署;微观上注重时效性,密切关注符合国考取材标准的当前动态、新闻事件和经验做法、观点言论。

最后,从形式上看,材料的篇幅、题目的数量、题型的构成和作答的体裁形式、字数要求已通过2010年度的考试实现基本固定化。2010年的省级、市级试卷,都是4道大题、5道小题,5~6条材料、6000余字。题型根据试卷类别略有不同,概括、对策、作文为两类试卷共有的基本题型,省级试卷偏重分析题,设话语理解和启示分析2道题,突出体现了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市级卷对策略为吃重,且形式上倾向公文草拟,拟制建议和宣传提纲不仅均属对策型试题,而且文体要求均为广义的公文,写作角度基本属于按组织意图提出措施、部署工作,具体诠释了2010版考试大纲新增的“贯彻执行能力”要求。

第二篇 知今——探寻命题趋势 勇攀高分之巅

一、2011年热点趋势预测

通过对历年申论真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申论考察的热点都是以宏观理论政策为统领,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形成组合材料。把握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对2011年的热点进行预测。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试热点也是围绕这五大建设来设置。我们先看一下近几年申论考试题材:2008年考察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主题,2009年考察的是经济建设主题,2010年考察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主题。

通过对近几年国考申论考试题材的分析,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相关的热点考察的比较少,这可以作为2011年国考的热点重点来复习。

二、教您五招,国考高分轻松拿(一)运用逻辑思维,找准材料要点

任何知识都是相通的,学习中的高手就是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行测中的一些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申论。在逻辑中有可能性推理这一题型,其中包括加强型和削弱型可能性推理。如果大家对逻辑知识有个基本的把握,无论是加强或是削弱都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加强或削弱论点,第二种是加强或削弱论据,第三种是加强或削弱论证过程(论证方式)。因此,若考生能有效区分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话,对阅读提炼要点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有一则材料:

某学报C主编提出:怒江作为目前我国仅存的原生态江河之一,应从国家生态安全长期目标出发,将其作为一条生态江予以保留,不予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使其成为国家的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另一方面,把怒江作为一个江河生态的对照物和参照系,开展长期、全面和系统的环境观测活动,取得原始生态环境系统的各种相关数据,与人类已经开发的江河进行对比,为国家进行环境影响战略评价提供依据。他说,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基本停止了大坝的建设。

在提炼这则材料的要点时,结合我们的关键词选择要点的方法,“提出”这个关键词之后应该是要点内容,但整句话字数太多,对于学生来讲不知道到底应该提炼什么。对此,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提出”此词后面的内容。“怒江作为目前我国仅存的原生态江河之一,应从国家生态安全长期目标出发,将其作为一条生态江予以保留,不予开发。”这句话是作者的论点,而“这样,一方面可使其成为国家的自然遗产得到永久保护;另一方面,把怒江作为一个江河生态的对照物和参照系,开展长期、全面和系统的环境观测活动,取得原始生态环境系统的各种相关数据,与人类已经开发的江河进行对比,为国家进行环境影响战略评价提供依据。”则是论据内容。区分了论点和论据,并且知道要点是论点部分,则能很有效的找到材料的要点。

(二)锻造哲学思维,突破分析瓶颈

公务员申论考试有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而随着申论命题的创新和难度的提升,概括越来越像分析,分析也越来越离不开概括。概括类问题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要求归纳出问题、总结出经验教训而已,而是与材料或术语名词意义的理解、深层启示的感悟联系在一起,越加考验深度思维能力、广泛联系的发散思维能力。在综合分析类试题中,有些道理我们看得出、想得到,但有些不联系材料以外的事物是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而无法进行准确概括、不能有效得出结论,这些成为很多考生在考试时概括和分析题目拿不到高分的主要原因。

比如【08年国考真题】中:

1.“给定资料7”引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请说明,这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10分)要求:简明、准确地阐释观点,不超过200字。

很多考生看到这道题感觉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材料里讲的主要是怒江水电是否开发的问题,怎么能跟鲸鱼扯上关系?还有部分考生质疑材料的正确性。这些不仅缘于对材料缺少宏观把握,更缘于对一些哲学理论的不熟悉。

我们不难分析出G所长本身这句话违反了逻辑上的同一律,实际上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不应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但联系给定全部材料,我们可以发现,G所长此言乃是针对水电是否开发问题而发。在这里,美国和非洲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国家,美国代表发达国家,而非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不发达国家。根据整则材料我们也不难推出鲸鱼实指资源环境。美国人放鲸鱼其实是对资源环境的保护,而非洲人吃鲸鱼则是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想到这一层,再根据哲学上的辩证法及方法论要求,不难推出G所长此言的本质含义即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人们必须根据环境来选择自身的行为模式。因此我国怒江是否开发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基本经验,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怒江地区的实际情况作出决定。这就是G所长的观点,所以最终G所长的观点是支持水电开发。

这只是国考中的一道真题而已,但希望通过这道真题,考生能重视起哲学的学习。哲学是申论作答中的万法之法,超乎一切具体的方法之上。对于申论作答而言,最有利、最核心的哲学内容莫过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规律,运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原因和结果、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辩证法的一分为

二、两点论中的重点论原则,可以认识一切社会现象、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只要使用得当,申论考试中涉及的一切问题均可依此分析和破解。

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中最具有普遍意义、最实用的原理和规律是科学发展观。哲学是系统和科学化的思想,理念是相对稳定、长期化、可持久的恒定的思想,是在哲学指导下形成的,对人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现阶段政治领域最高的理念,它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具体内容,是我们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一把总钥

匙。当代中国的政治问题根本上都可以归结为科学发展问题,因此,科学发展观之纲可以统摄一切政治问题;申论涉及的一般问题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尤其是国考所考察的经济社会和政府自身发展问题更是如此,借助科学发展观也就可以分析申论中的一切问题。

(三)具备公文知识,迅速提高成绩

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和难度越来越大,对考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用人单位希望考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因此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对考生公文的考察也越发频繁。尤其是随着2010年考试大纲对市级以下考生“贯彻执行能力”要求的明确化,体现“理解和贯彻落实组织意图”即国家政策法律精神和政府工作要求的公文拟制类题型必将频繁出现,花样百出,加倍挑战考生的动手能力。无论报考省以上还是市以下机关的考生,了解公文写作知识、具备起码的公文写作能力对通过考试是极为必要的。

比如【200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

2.“给定资料6”引述了某学报C主编提出的意见,请你站在水电规划部门的立场,对C主编的意见做出答复。(15分)要求:有条理的写出答复内容,有理有据,不考虑行文格式,不超过300字。

五、本题限报考省级(含副省级)以上考生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给定材料11列出了其职能部门准备对反对意见给予答复的基本内容,请指出这样答复存在哪些明显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说明怎样修改补充。(25分)要求:1.不从格式,语言上谈问题,仅从内容上指出主要问题。2.分条作答,指出一个问题,接着写出修改补充的内容。3.条理清楚,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0字。再如【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

三、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20分)要求:

1.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 2.体现政府精神,使全市各界关心、支持污染整治工作; 3.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

三、假设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

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这些题目其实都是对公文的考察,如果不了解一般常用公文的写作格式,则在考试中就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容应对。况且从阅卷人的评分标准看,上述的2010年国考真题三总分共20分,其中格式分为6分,要点分为14分,而且阅卷时明确规定如不按照格式作答,分数一律在6分以下。由此可见公文格式的学习和把握在申论考试中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对常用公文格式有个宏观把握,只有这样才不会丢失过多分数。学习和练习公文写作,两个基本的权威文件是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对掌握和运用“政府用语”即机关工作常用词汇有参考价值的是《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

(四)借鉴日常经验,充实完善对策

提出对策这个题型始终是申论考试考察的一个重要环节,申论作答要站在政府角度去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就要依托对策题型。根据2010年的新大纲要求,提出对策除了结合给定材料之外,也要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

对策来源于给定材料,但给定材料的对策也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显在对策,即材料里明确告知的对策,这就需要考生把材料中的对策信息加以提炼、加工、整合形成对策,并用规范的表述表达出来。给定材料中的第二种对策是潜在对策,即材料里没有明确告知、需要考生推导的对策。比如材料中有“由于监督管理的缺失,导致„„问题”的表述时,我们就可以退出一条对策为“加强监督管理”,这就是从原因来退出对策。此外,我们也可以从问题推对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也都可以成为对策的来源。

提出恰当合理的对策有赖于作答者的常识水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越丰富的人,越是能对生活中、工作上的问题提出合法、合理、合情、有效的解决办法。例如破坏珊瑚礁能不能带来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济产值的增长,政府限制居民上街穿睡衣和楼房外面晾衣服决策是否科学、程序是否得当,如何解决海洋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政府执行力,这些不仅需要从材料中寻找依据,用读书的方法寻求解决之路;更重要的是本身具有一些生态、经济、法律和行政伦理的知识,对政府作为或社会现象具有独立的、清醒的判断,而这种判断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又是以良知为基础的,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能全面深刻,解决问题的方式才能近情近理。事实上,这些问题的设置已经不完全在知识和经验的范畴,而到了拷问良知和考验常识的地步。

(五)找准文章主旨,提升文章层次

根据对评分标准的仔细研究发现,文章的一类卷必须是围绕着文章的主旨和精神来写。因此找准材料的主旨和精神对考生文章拿高分至关重要。那么应如何有效找准材料的主旨和精神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步入手:

第一步:找材料里的中央文件

申论材料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数据型、案例型和理论政策型。因此申论材料中一般都会有理论政策型的文件。此时,对于中央文件应该仔细研读从中找出材料的主旨。

例如【2008年国考申论真题】: 参考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等十七次代表会上的报告》摘录: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快速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社会牢固树立。

参考文献中是十七大报告的摘录,属于中央文件,且文件中“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恰恰是材料的主旨。

再如【2009年辽宁省考真题】:

参考文献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简称“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摘录: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文献中提到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恰是材料的主旨。第二步:找材料里的领导讲话

如果材料里没有中央文件,我们则可以找材料里的领导讲话,讲话里也会藏着主旨和精神。

比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这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暗含着材料的主旨。

第三步:分析文章的题目要求

如果材料中既没有中央文件也没有领导讲话,我们则可以从文章的题目要求中找到材料主旨。

例如【2009年天津公务员申论真题】:

(四)根据资料反映出的问题,以某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名义,围绕“网络文明建设”给广大网民写一封公开信。

要求:联系实际,条理清晰,具有感召力,语言简洁流畅,字数在800-1200字。(40分)题目要求是围绕“网络文明建设”写公开信,而建设网络文明恰恰是材料的主旨。再如【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

四、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海洋的健康”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

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2.语言畅达,条理清楚; 3.总字数800—1000字。

四、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

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总字数900—1100字。

尽管这两道题目都没有明确告知材料的主旨,但我们可以从题目要求中推导得知。比如第一个题目要求“海洋的健康”,如何实现健康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海洋加强保护。第二个题目要求是围绕“海洋的保护和开发”关系,海洋的保护即是对资源环境进行保护,而开发海洋资源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应该围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来写。

只有总结规律、把握趋势,才能在复习中有的放矢,最终取得骄人的成绩!

下载英式自然风景园与中国当代园林的宏观背景对照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式自然风景园与中国当代园林的宏观背景对照及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