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从刘邦兴汉之路看领导的艺术(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7:1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从刘邦兴汉之路看领导的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从刘邦兴汉之路看领导的艺术》。

第一篇: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从刘邦兴汉之路看领导的艺术

领导学

课程考核论文

授课教师:李毅 授课学期:2013-2014 /2 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 课程代码:101706 课程序号:0426 学

分:2

姓名:

孙旷达

学号:

2011114325

班级:

财管2班

2014年6月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从刘邦兴汉之路看领导的艺术

孙旷达

(上海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2011114325)

【摘要】 刘邦从一介布衣到开国帝王的成功故事激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渴望成功的青年才俊。有人说他的成功只是因为运气好,“时势造英雄”在任何年代都是存在的,但是刘邦确实具有自己独到的领导艺术。本文结合他在亡秦兴汉之路上的种种经历和对策,根据现代领导学的理论,解读刘邦式的领导哲学和他独有的识人用人之道。

【关键词】 刘邦

领导艺术

用人之道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汉太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毛泽东 汉高祖刘邦出身平民却能在秦末乱世中与诸侯争雄,先推翻暴秦,后击败项羽,最终建立汉朝百年基业,作为一个领袖,他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与继承了秦国强大军队的秦始皇相比,刘邦打江山的资本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他既非王储,又不是名门之后,揭竿而起时也不过几十之众。但就是这么一个甚至被父亲称作“无赖”的人,却依靠着手下的众多文臣武将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帝王。接下来就结合现代领导学的理论,全面分析刘邦的领导才能和他知人善任的领导风格。

一、什么是领导

的特质理论认为有些人天生具备区别于非领导者的特质,但后来研究发现并不是每名领导者都具有个人魅力。但是,通常情况下,如乐观、自信、诚实、正直及动力等特质被认为对领导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将特质理论与刘邦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结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成功领导具备了如下的几项特质:

(一)拥有能够凝聚团队的自信和感召力。

领导者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追随者的贡献,而刘邦之所以能够将众多乱世能人招致麾下,他的个人感召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刘邦虽然一介布衣,但是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着远大抱负的人。秦始皇南浔之时,仪仗万千,气派非凡,刘邦看到后毫不犹豫地说:“大丈夫生当如此!”一句话就把自己的雄心壮志展现无遗,让周围之人都对他刮目相看。尽管后世有人评刘邦口无遮拦,但是不能否认他绝对是一个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

(二)拥有在危机之中迅速反应的判断力。

确实,刘邦没有韩信一般指挥战争的才能,也没有萧何、张良济世安邦的管理才能,采取决断大多依靠手下文武将士。但是,要如何去听取追随者的意见,应该采纳那些意见,应该否决哪些意见,这些选择则是刘邦决断力的体现。公元前203年,韩信降服了齐国,拥兵数十万,而此时刘邦正被项羽军紧紧围困在荥阳。这时韩信派使前来,要求汉王刘邦封他为“假王”,以镇抚齐国。刘邦大怒说:“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你来帮助我,你却想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立他为王,安抚善待他,让他镇守齐国。不然可能发生变乱。”刘邦醒悟,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该作个真王,何必做个假王呢?”于是就派张良前去宣布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项羽军。很快就扭转了汉军的不利地位。在危急关头刘邦能够抛弃个人情感而做出果敢的决断,这是他作为领导的决断力的充分体现。

(三)拥有摒弃前嫌的大度胸襟。

汉六年的时候,刘邦已经取得了天下,册封了大批的有功之臣,有一个叫雍齿的旧部,从刘邦起事之时便跟随刘邦,立过很多功劳,但是却三番五次背叛刘邦。刘邦恨得想杀他,可是他有过功劳,又于心不忍。最后还是咬牙将雍齿封为什方侯。而且通过雍齿的封侯,也让所有还没被封赏的功臣安了心,稳定了当时的政治局面。

三、怎样做领导

(一)创造开放的沟通环境,从谏如流

开放的沟通是指在全公司范围内、尤其是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分享各类信息。跨越传统界限的沟通能帮助领导者倾听下属的心声,组织也能因此集思广益。

刘邦在组织集团内的沟通和纳谏上为我们展现了很好的例子:

断增加的责任感能激励大多数人做到最好。

上文提到了刘邦作为领导者“知人”的特质,那么既然知道了该任用哪些人才、如何任用人才,接下来就应该对下属进行“放权”。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会维护自身的权力,还需要适时适度、通过各种方法把自己的权力下放给自己的部属,让他们通过被授予的权力去完成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领域的任务。经过授权之后,领导下属的管理者们才能施展拳脚而不必畏首畏尾,这对整个团队的贡献无疑是正面的。刘邦作为领导者在授权方面是成功的,他既将团队中的重要权力分别下放给了得力助手萧何、张良、韩信等,又使他们的权力相对分散,可以使自己在中间起到制衡的作用。

刘邦的重要部下陈平加入刘氏集团不久,就有人说他“盗嫂受金,反复无常”,刘邦不仅没有深究,反而在之后与项羽的大战中给陈平提供了大量的钱财用于对项羽施行离间计,而且“不问出入”,对他显示了充分的信任。虽然这是当时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措施,但对下属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正是由于刘邦这样的信任,陈平才愿意为刘邦效力。

当然,在放权的同时,刘邦对权力的把握也是审时度势的。汉朝建立以后,刘邦又通过将萧何下狱来降低相权,进而把需要的重要权力收归手中,这就是他懂得因时期的不同,既要放权,又要适时地收权。后来在巩固强化皇权方面,刘邦也是想尽了办法,一是通过尊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体现孝道,向下属宣传子孝臣忠的思想;二是通过处罚不忠的丁公(原项籍的部下),给集团内部人员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3.他善于使用激励和影响

行动用行动的结果来满足

需求需求引起渴望来满足需求

奖励满足需求;内部的或外部的奖励反馈奖励可是人们了解其行动是否合适,是否可以

被再次利用

如果从刘邦对待功臣的态度来看,其实又可以将他视为一位“交换型领导”。

交换型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交换或互动过程。交换型领导者了解到追随者的需求和愿望,然后明确表示,只要追随者完成特定目标或担负特定责任,这些需求和愿望就能得到满足。

刘邦对有功之人的奖励是非常丰厚的,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的贡献最实实在在的肯定。建汉之处刘邦将萧何视为第一功臣,也是因为他对汉朝政权的建立起到了基石的作用。萧何是刘氏集团的“大内总管”,为刘邦管理内政的大小事务,每次刘邦遇到挫折之后都能依靠萧何的准备东山再起。更值得称道的是萧何保存了秦国的地图、账本和各种文献资料,使得刘邦对于国家的地理、人口、贫富分布等等了如指掌,为战略大计提供了依据。刘邦对萧何的厚赏一方面肯定了他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所有部下进行了潜在的积极影响:真心实意为

下载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从刘邦兴汉之路看领导的艺术(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从刘邦兴汉之路看领导的艺术(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