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文化习俗
徽州文化
我的家乡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歙县,歙县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地和典型代表,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其内容广博、深邃。徽州文化体现在生产生活、教育艺术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表现还是在建筑,饮食,节日习俗这几个方面。
徽派建筑有三绝,民居、祠堂和牌坊。踏入徽州境内,就能看见青山绿水之间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徽派建筑每幢房屋顶上都有高出房瓦面错落有致的墙垣,这些错落有致的墙垣俗称封火墙。因翘檐形似昂首的马头,因而得名“马头墙”。在徽州为什么会有马头墙呢?古时徽州因房屋多为木制结构,如果没有马头墙,一家有火患,整个村落会被这家的火患所殃及。为了防范火灾,所以就想出了用砖砌成高于屋瓦的高墙阻止火患时火势蔓延的方法,故也称之为“封火墙”。“粉墙黛瓦”与“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文化之一。徽州建筑的另一大特色是古牌坊。徽州多牌坊,这些牌坊绝大多数是用山里特有的花岗岩和青岗岩精雕细琢堆砌而成,有的典正雅致,庄重高洁,有的孤孤零零,突兀地架在村口街旁路边,有的相拥成群,在山野里耸立,一路比肩而去。徽州牌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题名坊,是作为桥梁、墓道、祠堂、里坊、衙署门前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一类是旌表坊,是直接用来褒扬功名政绩,彰表贞烈节孝人物。它们是徽州文化的见证,是宋明理学的化石。徽派建筑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徽派建筑,它不矫饰,不做作,自自然然,顺乎形势,是古徽州独特的人文环境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的艺术结晶,是一幅形象生动的古徽州社会生态图。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歙县。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高背阴,溪水清澈,山珍野味十分丰富,所以徽菜立足本地优势,以烹饪山珍野味而著称。徽菜选料精细,制作严谨,一切立足于原料的新鲜活嫩,即便是像“臭鳜鱼”这类特殊风味菜,其用料也必须是新鲜鳜鱼,经过一定的加工腌制后烹调成菜,决不滥竽充数。徽菜能够成为一种区域性菜系,它的风格特征在于:善于发挥原料本身的滋味,即保持原汁原味;常用火腿佐料,冰糖提鲜,料酒除腥提香。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于世。徽菜“三重”特色的形成是因为徽州地处山区,水含矿物质较多,久饮便有刮人之感,加上当地盛产茶叶,人们都有喝茶的习惯,油食少了便有不适之感,于是做菜时多放油,形成了重油的特色。重色的特点也是人们的生活习惯所形成的,每到夏秋之间,当地农民家家户户自制面酱、豆酱、酱油,用大缸盛放,炒菜时都要舀一两瓢放入菜内,使菜肴呈很深的紫红色,至今农村仍保留这种习惯。
节日习俗方面,最重要的节日就当属春节了。旧时,每年到了农历十二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灰尘,清除垃圾,并用板栗、芋头、干角豆、赤豆、玉米等掺入稻米内,煮一大锅腊八粥。十二月二十日以前,家家户户采购年货,添置新衣,杀猪宰羊、切糖、打年糕、做豆腐,十分繁忙。二十三夜祭送灶神,二十四日为小年,二十九日或三十日(除夕)晚,拜祖宗,合家欢聚,俗称“分岁”。饭后,大人发给孩子们“压岁钱”。是夜,放爆竹,全家伴灯叙旧道新,直至次日凌晨,俗称“守岁”。正月初一,穿新衣,吃枣栗、茶叶蛋、盖交面,象征一年甜到头,有福有寿。是日,人们初次见面,要互相作揖,口称吉利语“恭喜发财”。小孩见,到长辈,要跪拜称呼,长辈则拱手回揖:“恭喜你百百岁”。有事外出,须拣吉利方向,行人相遇,要互相作揖道贺新年吉利,亲友来往贺年,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十八止。建国后,“过年”中的迷信活动基本废除。年前扫尘、“除夕”聚餐、春节贺年等习俗不变,并新增了一些集体性的辞旧迎新团拜活动。
方水土养一方人。徽州文化正是在历史动荡中吐故纳新,在社会发展中脱胎换骨。独特的地理环境,鲜明的地域差异,浓厚的移民个性,铸就了徽州独特的文化内涵。徽州文化是徽州人的一种生存文化,是一种古老朴实的儒文化,也是一种乡土纯情的平民文化。
第二篇:家乡地域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家乡地域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姓名:吴晓琳
学号:***33
专业:现代文员
徽州民俗-祭祀文化 :
在远古时期,徽州地区交通不便,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徽州原住土著山越人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身边所发生的种种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大自然对先民来说,是幻化无常,神秘莫测的,使他们想到周围世界扑朔迷离,认为到处充满鬼神,并且能左右环境,这使先民们逐步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头脑中充满了对鬼怪瘟疫的极端恐惧。因此,人们要战胜妖魔鬼怪,只好借助神的威力与妖魔疫鬼进行斗争,乞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
基于人们对万物有灵的观念,从而产生了一种驱鬼逐疫、迎神纳吉为目的的原始祭祀活动一一傩。在人们想象中,傩神能给人们驱鬼逐疫,能给人们赐福消灾,傩神成了人们寻求幸福的信心和精神寄托,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祁门傩舞《山越人》,就是徽州先民冲开混沌的世界,博击于天地之间,追求光明、生存而举行的祭祀,展现出古代先民的雄浑气度,表达了人们祈求消灾免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平安带福的良好愿望。
在恍惚、沉重的打击乐声中,远古蠕蠕而动的先民在挣扎、抗争、企盼,整个表演情绪沉重,稍激奋,动作表现得缓慢而拙实。随着一声巨响,恰如天崩地裂,人群沸腾,欢呼声大作,手握双斧的傩神蜂拥而上,狂呼乱叫,这时,舞蹈动作顿挫有力,整个演出呈现出激昂、高涨的场面。
在傩舞的服饰上,力求简炼彪悍,女演员以兽皮裹身,男演员赤身裸体,上身饰以藤叶、下身以兽皮遮挡.以表现出先民的荒蛮、野性与力量,给人以古拙粗犷、狞厉诡谲,有一种力量的冲击效果。
祁门傩舞面具,古老朴拙,工艺讲究、造型粗犷、线条有力、夸张、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千姿百态、各具神韵,耐人寻味。傩神的面具是神的象征载体,是沟通人、鬼、神世界之间工具,是人、鬼、神的灵魂。一个面具是一个神、一个鬼、一位令人尊敬的历史人物,众多的面具构成了一个神秘而庞杂的鬼神世界。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傩面具,我们可以窥视徽州山越人的文化风貌、民风民俗。
徽州民俗——徽州宅居:
旧时徽州城乡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明代以楼上宽敞为特征。清代以后,多为一明(厅堂)两暗(左右卧室)的三间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进。大门饰以山水人物石雕砖刻。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水通过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财不外流”。各进之间有隔间墙,四周高筑防火墙(马头墙),远远望去,犹如古城堡。一般是一个家庭之系住一进,中门关闭,各家独户过日子。中门打开,一个大门进出祭奠先人。徽州山区气候湿润,人们一般把楼上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栖息之处,保留土著山越人“巢居”的遗风。楼上厅屋一般都比较宽敞,有厅堂、卧室和厢房,沿天井还设有“美人靠”。朝北居: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当选择坐北朝南,但徽州明清时期所建民居,却大多是大门朝北。原来古徽人的居住习惯有许多禁忌。汉代就流行着“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究其原因,据五行说法: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属火,北方属水,水克火,也不吉利。徽州明清时期,徽商鼎盛,他们一旦发了财,就回乡做屋,为图吉利,大门自不朝南,皆形成朝北居。至今徽州仍保留有数以万计的朝北古民居。
屋套屋:徽州宅居很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住人,厅堂用中门与后厅堂隔开,后厅堂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仍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
徽州民俗——节令习俗: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名。“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做米馃,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除夕: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吃个年夜饭,午夜放个炮竹什么的,这与外地的差别倒是不大。
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忌吵),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认为犯忌为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生病及其他灾祸。祁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即正月初
一、初二两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组织青年及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户,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者齐复声:“应该来的”。别有一番意思。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古徽州称为“龙抬头”。大约是因进入仲夏时节,雨水渐多,可以听到雷声了,所以有这种说法。在农村,这一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清闲过一天。绩溪县的规矩,这一天还有包扎一生糯米一个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为百花生日,故又称“花朝节”,这一天,文人陈设百花,举行文昌会,比赛诗文。
徽州民俗——生产习俗:
徽州旧时各生产行业,如做农、从意、经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规习俗。农村要祭“五谷神”,祈求庄稼兴旺;天旱常兴“求雨”,素食斋戒,做道场祭拜龙女菩萨;耕牛转让时,买主要带牛绳将旧牛绳换下,叫做“断索”,表示买卖双方均不得反悔。砖工建房上门枋时,要宰杀公鸡,将鸡血淋门口,叫做“祭门神”,并口念祭词“鸡血淋到东,恭贺东家添儿孙;鸡血淋到西,恭贺东家多添丁。”众人互相呼应,以求吉利。木工供奉“鲁班师傅”,最忌讳清晨有人坐其工具凳,意为坐冷板凳,即无生意可做。商店家设“财神座”,常年供奉“大元帅”,以求生意兴隆、赚钱发财等等。
开秧门:农村每年早稻的第一次插秧称为“开秧门”。歙县这一天要设宴请“田公、田母”,朝拜时,先插先插三根香于田埂,还要虔诚跪拜。休宁、屯溪这一带,当家人去秧田选定“门向”,然后带泥拔出一块秧苗,置于茶盘,捧送回家放在贡桌上,祭拜天地后,将带泥秧苗倒甩上阁板,已全部粘上为无灾无害生长良好的好兆头。牛福会:专门为耕牛保安祈福的组织。凡愿入会的农户,每头耕牛交一二元银洋作为牛福会基金。会员的耕牛被盗或走失,报经值年会首(一年一任),即派人四处寻查,无偿地归还失主,如牛找不到,失主也可以牛福会中领取一些救济金作为补偿。
打锣封山:山区为保护森林形成许多条规习俗,打锣封山就是较为流行的一种。每年冬季,村或乡定人鸣锣,口中呼唤所封山场的地名,串村走户,昭示禁戒规约。此后,家家户户,互相告诫,不得犯戒。鸣锣同时,在各要道路口和山界立木牌、石牌,以标明禁山范围。接财神:徽州以农历五月五为财神日,工商业者多在这天接财神。
开张礼:徽州新店开张这天,要在店门口披红结彩,挂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还奏乐,以示庆祝。
第三篇:家乡文化之春节习俗
家乡文化之春节习俗
--社会学二班曹金羽200900012001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的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就像北方文化的粗犷,南方文化的细腻。一个地方的文化是该地方的群体在学习积累生活经验、行为特质、道德规范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对每个人的成长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属于地方的文化烙印。
文化是特殊的而又是普遍的,相比于整个中华文化,家乡文化是特殊的,但家乡文化的特殊并不与中华文化相悖,相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家乡文化丰富着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寓于家乡文化的洪流中,可以说家乡文化是树之本、水之源。
然而文化的概念注定它是一个庞大的范畴,可以包括我们一般人所能想到的几乎所有东西。1871年泰勒出版的《原始文化》写到,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习惯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性。对文化的界定一般有三个层次:
第一,在最一般的层次上,文化与自然相对,是人创造的精神
文化与物质文化的综合。这是广义上的文化,它的外延
比社会还要大。
第二,在中间层次上,文化指的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即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对。
第三,在最低的层次上,文化专指文化、艺术活动及其产品。不管怎么说,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家乡文化也是概莫能外了,在家乡文化中习俗又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认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他们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乡土文化是很注重风俗的,因此介绍家乡文化需从习俗开始。
习俗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积久而成的规范,是一种固定化了的行为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人的行为方向。但是它的固定并不是一成不变,习俗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最大的节日,有关春节的习俗更是难以数计,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这之前,简单介绍一下家乡的基本情况。我的家乡在华北平原上,是一个普通的小镇子,在行政区划上归河南郑州中牟县管辖,也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就发生在家乡境内。家乡头枕着黄河,横躺在广袤的平原大地上,是一个安静而又殷实的地方。古老的黄河静静的流了几千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人们,黄河是母亲河,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因此使得家乡文化也添了几分厚重。
家乡传统的春节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区间,大致从腊八到元宵节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前面到初五左右称为大年,后面到十六称为小年。当吃完最后一锅元宵之后也就意味着春节的结束,镇上就又开始了繁忙的生活。不过现在时间变短了,腊八到二十三的年味越来越淡,正真的春节已经从二十三祭灶的一天拉开帷幕。
但是,腊八节仍然热闹。因为腊八过后就意味着春节快要来了,家乡俗语“腊八,年来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腊八这一天家家都会熬上一锅浓浓的香香的腊八粥,浓浓的粥寄托的是对年到的祝福,传承的是祖祖辈辈的希望。家乡做腊八粥常用的材料是:大米、小米、绿豆、豇豆、黄豆、花生、玉米、小麦(麦仁),把这么多的东西在一块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当然粥的做法不只这一种,但就中给予的感情是一致的。至于这个习俗的来历,我问了许多有年纪的人没有能说个所以然来,为此我专门上网查询了一下,原来腊八喝粥的习俗是为了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的,传说他在这一天悟道,由于悟道期间几乎没吃什么东西,后世僧侣为了纪念他就在腊八,即他悟道之日煮粥敬佛。中原地区在历史上受佛教的影响比较大,佛教在传播的分三个方向,也因此形成了三个流派,一个方向是向西藏地区,形成藏传佛教,也即喇嘛教;一个方向是东南亚地区,还有一个就是中原地区,因此家乡腊八文化的热闹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十三,糖瓜粘”,农历的二十三是传统的祭灶日,家家都会燃放鞭炮祭祀灶王爷,以求他这一天能上天为自己说点好话,因为灶王爷每年到这一天时都会上天汇报人间烟火,为了能让他给大家说点好话,人们就用麻糖让他老人家甜甜嘴。在家这一天晚上不宜在他人家的,尤其是住宿他人家,如果在别人家的话,就得要躲在门后吃麻糖。老人说这是怕灶王爷知道你不在家供奉他而生气,那样他就不愿给你说好话了。
从二十三之后,年味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了,收拾房屋,置买年货。“二十四,扫房子。”这是说,这一天是要打扫自己家的房子的,以把所有的灰尘连同一年的不快、晦气一并扫除,然后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置买的年货也开始陆续搬进干净的屋子了。我每到这一天就会特别高兴,因为我总会在大清扫中不经意间发现许多儿时的玩具或者伴我成长的东西,感觉很温馨。
腊月的二十五是做豆腐的日子,歌谣中唱到:“二十五,磨豆腐。”不过,现在磨豆腐的少了,磨豆腐用的石磨更是少见了,更多的时候是出门买一块。晚上的时候妈妈会用酵母发好一大盆面以备明天蒸馒头和包子用。“二十六,蒸馒头。”这一天,每家人都会蒸好多的馒头和包子备着让客人吃。看着蒸好的馒头和包子切忌不要发出这样的感慨:“蒸这么多能馒头和包子啊!”还有就是不要问“蒸这么多东西能吃完吗”的问题,否则会招致大人的责怪的。
之后,二十七、二十八几天是用来宰杀家畜的,猪啊、鸡啊、鸭啊、鱼啊等等都会在这几天被宰杀,然后把弄好的肉放在油锅里炸好收藏起来慢慢吃。收拾完这些就会迎来第一批客人—结交的朋友,一般都是附近的小时候一起玩的好朋友,“二十九,会朋友,说说话,喝杯酒”。一年到头,邀朋友家中一聚,说说一年收获,叙叙彼此友谊,忙的是不亦乐乎。
年三十是最热闹的一天,家家早早开始准备包饺子的材料,并开始把春联贴上,红纸黑子的春联,温暖的祝福语,大大的福字,高挂的灯笼,真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啊!节日的气氛更浓烈了。贴春联的时候是不能用剪刀的,而是要用细线把连在一起的春联割开。家中打扫的垃圾也是暂时不能倒掉的,因为那样会把运气、财气倒掉的。忙完这些之后一家子就会围在一起包饺子,在所有包的饺子中会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它的馅儿里会有其他的东西,以前总是爱把一个崭新的硬币放在里面,吃到那个饺子的人就会是接下来一年里最有福气的人,但是由于硬币不太安全,所以渐渐这个习俗不太重要了,而是代以不同口味的馅儿,比如在馅儿里添点辣椒、多放点盐,谁吃到大家会对他报以一笑,笑声中带满了祝福。饺子出锅时还有一个“隆重”的仪式——燃放鞭炮,在劈啪声中热腾腾的饺子被乘到碗里,第一碗饺子不是谁都能吃的,那是要送给家里年龄最大的老人的。这一天的晚饭无论如何是要吃撑的,因为年三十的晚饭有一个戏谑名—“填穷坑”,因此要使劲吃,这样来年生活才会更加富裕。这一晚上很多人都会睡的很晚,都会熬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然后看家乡上空再次上演绚丽的烟火舞蹈,而新的一年在这舞蹈中悄然来临。
新年伊始,初一早上,每个人都会起个大早,用鞭炮声迎接新的一年的阳光。初一一般不去走亲串友,每个人都会懒洋洋的享受着新年的第一天,除了那些被认出去的孩子,即有干爹干妈的孩子,他们会在初一去给干爹干妈拜年。初二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初三是个不太吉利的日子,这一天是给死去的长辈上坟烧纸的日子,而且不适合走亲戚,但是现在人们的迷信观念不是那么浓重了,因此也很少有人忌讳了。
新的一年就这样首先在走亲访友、互送祝福的过程中开始,都希望亲戚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生活得更加幸福。
有人说,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被我们渐渐地遗忘了,大为传统文化的遗失而痛心,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你仔细观察一下,真正的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习俗都还在,一起吃团圆饭,走亲访友不都还在嘛,真正流失的只是那些与社会发展相背的,比如以前带有迷信色彩的春节习俗,没有一成不变的习俗,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我们的需要也在变化,因此习俗也必然会跟着变化,死守着几千年不变的传统,任何习俗都会失去它的生命力的,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变化而不失其本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文化是人的一种生存机制,家乡文化是每个人生命的开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把家乡文化传承下来,让中华文化不断得到发展。
第四篇:家乡习俗
家乡习俗
虽然现在很少地方保持着原有的习俗,但我还是要说两句。
金华还保持着端午和元宵灯会的习俗。
相传这一节日是为纪念战国时楚人屈原,并有相关的习俗,比如龙舟竞渡、包粽子等。在金华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金华到了端午节,不管你在哪,也是迫不得已不回家,这天是女儿们回娘家看母亲的日子,送到娘家的礼品是一担粽子(或一些礼品),俗称“担端午”,担端午从初一到初四都可以,方言“四”与“喜”谐音,做母亲的喜欢女儿初四来。俗谚云:“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个大午前。”到初五日吃过中饭,端午节就算过完了。而今,端午节更像是孝敬长辈的日子,晚辈往往在这一天给长辈送绿豆糕或各种营养品。其实,可以说金华的端午节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金华的端午节是不完整的。以前正版的端午节在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灶头及床上悬挂菖蒲、艾草,认为菖蒲、艾草可以驱鬼辟邪。还有流行的挂香包、推端午船驱五鬼、“驱蚊虫娘”这些独特的习俗现在都落空了。
另一个就是金华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娱乐活动,人们通过迎灯以示驱邪除瘟,去灾祈福,求五谷丰登 人畜平安 旧时灯会都在元宵举行,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 一般于农历正月初十起灯,廿日散灯,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兴。
金华灯彩品目繁多,造形千奇百妍,绚丽多姿 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 “桥灯” 一般均有百余桥 一节为一桥,长者数百桥,甚至千余桥 桥灯分“龙头”和“灯桥”两部分 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 外校棉纸,描以彩色龙磷 云彩 腮挑龙须,嘴衔龙珠,四支擎有各种彩灯,背上插旌旗数面,上悬“天灯”,下挂“地灯”,制作极为精细 灯内燃点蜡烛,色 彩鲜艳夺目 灯桥下托木板,每板长2 3米,阔18厘米,厚5厘米,板两头各有一孔,间距70厘米,用以接灯 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 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 迎桥灯主要阵式有:“钦索箍” “肚里滚” “青蛇溜” “麦饼挑” “荷花旋” “剪刀股 ” “双开门” “绕房柱”等极为精彩 惊险。
金华也是改变的城市,希望越该越好,日新月异。
第五篇:家乡习俗范文
《南昌民风民俗的调查研究》方法指导课
【目标任务】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研究”实践活动,就是通过活动的任务设计,让参与者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走访实践中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确定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来到我们班级,感受到了你们这帮小丫头儿,小小儿的热情,我的内心无比的激动,此时我特别想给大家展示一下狄老师家乡的风土人情。
小品《花钱唠嗑》片段“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儿,有人花钱让我陪她唠嗑儿......”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习俗,语言习惯、饮食习惯、婚丧嫁娶习惯等等。在我的家乡,我们喜欢茶余饭后听听二人转,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看小品相声。大家猜一猜狄老师来自于哪里?
现在狄老师人在南昌,遇到了可爱的你们,正所谓入乡先问俗,我们南昌有什么特色?你们和我分享一下。
.........................................................要说自己家乡的习俗,应该是滔滔不绝的,大家可以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吃的习俗、玩的习俗、娱乐的习俗、节日习俗.......那现在大家可以回答我以下几个问题吗?
1、我们南昌的市花是什么?
2、我们南昌的市树是什么?
3、我们南昌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种类是什么? 身为南昌人你们对它们有深入的了解嘛?
每个人都对生他养他的土地有一份特别的情感,我想我们也一样,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仅仅体现了一个地方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积累了我们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我们走出去的时候,当有人问我们家乡特色的时候,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够非常骄傲自豪的介绍他!
所以,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来学习了解一下我们家乡的习俗。
所以我们接下来我们研究性活动的主题就是《南昌民风民俗的调查研究》
二、确定研究课题,成立小组
提问:研究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美丽传说、饮食习惯、戏曲、手工艺品、传统节日、结婚的习俗.......现在请每一组出一个组长,毛遂自荐一下。现在你们就可以确定研究方向了。方向研究好了,接下来我们就要计划如何实施我们的活动了,实施活动就要用到实施方法,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我们常用的学习方法。
资料收集法 调查法 好了,现在请组长和组员商定并由组长填写完成我给大家发的调查研究表格的上半部分。我们要确定研究主题、实施方法、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讨论)询问小组填表情况
三、调查方法,要预设
同学们上一环节完成的非常好,我发现同学们用了很多研究问题的实施方法,那么具体的我们要怎样调查呢?
例如,你使用调查法,或者访谈法,那么你就要提前想好你问的问题,针对你研究的方向,你觉得你应该提出哪些问题呢?(教授制作调查问卷的方法)
例如,你使用资料收集法,你可能会用到网络,你要检索哪些关键词等等,这些我们都要提前搞清楚。
四、实践活动很快乐,安全教育莫忽视
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走入社会做调查时,一定要结伴而行,不能单独行动。
五、结果展示有方法 同学们,要相信自己,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所有的耕耘都会有结果作为补偿。你们走入社会,调查完是要有成果展示的,你们打算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你们的精彩调查呢?..........................我建议大家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制作手抄报
2、拍摄民风民俗纪录片
3、编写剧本表演小品,展示家乡风俗
4、制作手工艺术品,并教授大家制作方法
六、总结升华
课后我们就用今天所学习的方法,根据各小组的任务去收集相关资料,开展研究,过程中切记要注意安全。有问题及时与老师联系咨询。最后预祝你们研究顺利,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