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课程论文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及自我分析
班级:13级通信工程三班
学号:***1
姓名:杨玉洁
前言:
机会永远留给准备好的人,在我们还没有踏入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时,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无疑是我们迈向成功的重要利器。性格中对工作态度的成分,往往影响到职业的选择和成就。所以自我个性的分析,是我们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
一、自我个性分析
自己的性格比较倾向于内向,具有友善、负责、认真、忠于职守的特点。自己是一个积极的、乐观的人,我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要去做,但却厌烦去做自己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务实、实事求是,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依据实际情况来考虑问题。比较善于单独思考、收集和考察丰富的外在信息,不喜欢逻辑的思考和理论的应用
自己与人交往时较为敏感,谦逊而少言,较少主动和陌生人说话,喜欢聆听,而表达却不是很多。善良、有同情心,喜欢关心他人并提供实际的帮助,对朋友忠实友好,有奉献精神。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有一定的情绪反应,但通常不愿意将个人情感表现出来。
我做事有较强的原则性,尊重约定,维护传统。觉得工作时应该严谨而有条理,希望生活井然有序。
1.我的性格:
我是一个简单,随性,安静的女生,性格多变,平日里喜欢安安静静的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时候也会和朋友们去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我是一个十足的红迷,喜欢思考、探索。平时性情平和、不拘小节,但交际能力有待加强,在众人面前有点约束,遇到大事没有主见,经验不足,有时做事不够果断。
2.兴趣爱好:唱歌,看书,乒乓球,羽毛球,绘画,摄影,旅游。
3.优缺点: 优点: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善解人意,善于聆听。喜欢自由的生活并善于发现其中的乐趣和变化。善于理解,而非判断他人。性情平和,安静,乐于倾听。做事细心。孝顺父母,比较重视团队合作。
缺点:交际能力不够强,不善于推销自己。三分钟热度,喜欢按部就班的工作,偏爱稳定的工作环境。注意力容易游移,对目标的韧性和坚持性不够,缺乏足够的耐心,有时不能贯彻始终。
二、职业探索
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好的人生的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也是对我们人生的规划。生涯规划不仅指单一的人生目标的确立,也不仅仅是单一的生活事件,而是面临着许多生涯角色、生活目标的选择与建立,面临着一系列认知活动与行动的历程。对大学生而言,生涯设计与定向关乎着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的重点。社会在飞速发展,就业形势愈发激烈严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在迈入社会前,在走向职场前充分认识自我,为自己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美好的将来而奋斗!
1.职业价值观
每个人的理想、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不同的,每个人对各种职业有着不同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就会形成个人的职业价值观。研究发现,价值观是影响生涯决策的因素之一,并且价值观与今后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有关。
价值观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和品质。自己比较倾向于技术型,觉得只是在于专而不在于广。在我的价值观中,健康排在第一位,爱、家庭、人际关系位于第二,接下来就是收入与财富。因为没有健康,其他的一切都没有了意义,虽说金钱财富在如今的社会不可缺少,但毕竟没有家庭亲朋重要,收入与财富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家庭。
我希望工作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有融洽的人际关系,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我认为这就是很有价值的事,是一种极大的满足。重视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愉快、协调的团队协作是该类型的人所追求的,他们认为友好、轻松、团结的集体能让他们更好的工作。和我的情况大抵一致。
我认为一份工作的好坏不是由收入的高低来决定,个人认为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是最重要的择业标准。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特长的施展,还要考虑保健因素,不追求虚名,讲究实利不能只看重职业本身的价值,还应看到职业对社会的创造和贡献。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必须看到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并主动承担这种责任。
我的职业价值观是: 工作稳定福利好,环境舒适,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2.我所适合的职业
信号工程、3G网络工程师、制图员、会计、数据处理员、记账员。
3.我的职业倾向
我所学的专业是通信工程,但是我对图形处理和数据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兴趣,因此可以从事通信行业里的信号图像数据处理的工作或者是工程制图。
4.职业分析
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这需要我们理论结合实践,学好知识,发挥专业的本色。
5.学校环境分析
我就读的是燕山大学,以“厚德、博学、求是”为校训,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不断加大教学投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我们的发展。我学习的专业是通信工程,该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技术人才。
6.社会环境分析
现在社会的就业压力大,对于本科生来说,我们虽然比不过学历更高的人,但我们也要充满自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方面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学历不能代表能力,只要认真努力,我们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近年来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逐步的走出国门。目前社会对于通信类人才需要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我国的通信技术还不是很先进的情况下,具有一定能力的高水平毕业生一定会得到企业的青睐。所以说在校加强通信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会在就业时有一定的专业优势。
7.职业环境分析
通信工程专业跨电子,计算机专业,所修课程兼有两者的特点,通信技术应用日趋广泛,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给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势更加有利。由于通信技术在我国开展虽然较早,但起步较慢,各种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不完善,相关公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国家大力建设通信技术,因此此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特别是3g技术的在我国研发,再一次加大通信技术人员需求量,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三、求职能力分析
1.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个人立足于社会、获取生活来源、取得社会许可、谋求自我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一般的职业能力中,我的算术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察觉细节能力、动手能力较高。
2.求职的能力:
大学的教育使我具备了通信方面的一定的知识,但并不意味得到了一份好的工作。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个人求职技能显得更为重要。目前求职理念不足与缺乏对企业流程运作和对应聘公司的 对企业的价值,面试的效果在整个求职的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充分的沟通理解,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求职理念,增加对应聘单位的了解程度使得面试更有效率。我还需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人际交流的锻炼以及做好求职准备。
四、确定行动计划
1.求职计划:
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是我们求职的敲门砖,是一个公司招聘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要在大学生期间,要拿到相关的证书。公司招聘人才看的不仅是文凭和证书,更多的是注重的个人的能力与素质,所以,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同时,还在注重的是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经验的缺乏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所以要在大学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兼职来实现,但在其过程中,要懂得总结经验。
时刻关注招聘信息,积级参加招聘活动,时常关注通信行业的发展。
2.学习计划:
在大学四年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辅助知识,到图书馆或网上了解与职业相关的信息。学习Matlab,Visual c++,CAD等软件的使用。学习一些与图形图像相关的辅助专业知识。要在大四之前把简历制好,留下更多的时间来找工作。
五、职业评估整改
职业生涯规划可能会随着外部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要及时进行评估与修正。
通信工程是一门很有发展空间的IT信息行业,相信真正从事到这门行业中去的话自己可以学到很多先进的知识并且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假如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发现自己在这方面不是最适合的话我将进行调整,可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程制图和数据管理等职业。因此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的人生格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大学生恋爱指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大学生恋爱指导
摘要:走到了大学,恋爱、爱情这些词已经不再陌生。我们具备了心理和生理的成熟,已经可以达到谈情说爱的阶段了。对爱情有所理解并且树立良好的恋爱观、理性对待爱情的分分合合、平衡好爱情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是很重要的。本文从对爱情的理解和理性对待爱情的分合以及结合<<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进行分析。
一、对爱情的理解
爱情的定义在心理学上是包含各种因素的强烈的人际吸引,它类似普通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有超越普通人际关系的地方。爱情的特殊地方在于它具有平等性、专一性、排他性、依存性等等。平等性指的是爱情的发展以互爱为前提,但其中的一方可以为对方倾其所有。显而易见,排他性指的是在爱情发展的过程中不允许第三者的插入。在爱情中,异性或同行双方相互吸引,彼此离不开对方则是依存性的体现。
根据斯滕伯格爱情三角理论:爱情是由亲密(理解、认同、包容),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保持稳定关系的意志)三个因素组成的三角形,根据三个顶点和三条边的组合发展出七种类型的爱情。如果三角形中缺少了亲密,那么爱情会变成只有激情和承诺的愚蠢的爱情;如果三角形中缺少了激情,那么爱情会变成只有亲密和承诺的伙伴爱;如果三角形中缺少了浪漫,那么爱情会变成只有亲密和激情的浪漫爱。如果三者都缺少的话,那将会是畸形的爱情。以上种种都是不完整的爱情,在大学生的爱情中是应该取缔的。
男女恋爱的方法也存在差别。对于男生来说,男生希望和自己有关系的女生越多越好,所以在自己有了女朋友后和女朋友逛街也会时不时看看走来走去的美女。对于女生来说,女生希望自己曾经有过的配偶数量越少越好。这是由一定的生理因素决定的,男生的精子数量以亿万来计,所以男生希望广撒网多捞鱼。女生的卵子数量一生中只有几百个,并且女生十月怀胎,耗费时间精力来养育。女生的黄金年龄就二十多岁所以女生希望只有一个配偶能陪她走到最后。
现代社会有两种现象非常有意思,一种是女生希望男生是有房有车的高富帅,同样的男生有处女情结并且希望女生长的漂亮。对于远古时代的人们来说,人们缺少食物的住所等基本生活条件,所以夫妻双方一旦有了孩子,妻子将会十月怀胎丧失打猎等危险的劳动能力,而男人则承担起了打更多的猎物的责任。所以对于女生来说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有了择偶的标准是高大威猛能保护自己、有很多野猪等食物供自己和孩子吃、有优秀的基因给下一代。这种标准演化到现代则变成了男生是高富帅。听老师说过一个段子,小女孩对小男孩说我的孩子一定是我的,你的孩子可不一定是你的。虽然童言无忌但是却仍然反映出了社会现象。前一段时间的王宝强和马蓉的离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都说宝宝需要进行亲子鉴定,通过这件事情也反映出一件事那就是男人的孩子不一定是自己的。在远古时代,男人在交配完后就离开了,需要进行打猎养活母子,但是男人离开的时候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所以孩子是谁的问题就没了保证。所以远古的男人的择偶标准则是需要女生绝对的忠贞。慢慢的演化,到了清朝左右就有了规定:女人一旦成了寡妇也不允许再嫁。到了现代的男人则普遍具有处女情结。在国外有个实验,调查了不同年龄段的男士和女士希望自己的理想配偶是什么样的,绝大多数男士认为自己的理想配偶是二十多岁的女生,绝大多数女士认为自己的理想配偶是偏女生的男士。偏女生的男生指的是像韩国男星那样的,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男士恋爱方法是希望广撒网多捞鱼,都喜欢年轻貌美的女生。现代的女生已经不像远古人那样自己的基本生活很难保障,现代女生已经具有了独立养活自己和孩子的能力。所以她们缺少的是对孩子的关爱,她们希望配偶能为她分担照顾孩子的负担。因此,在非诚勿扰的片场上,男生如果在介绍片里能有一段和自己的宠物互动的片段那么他在女生的印象里会加分,因为女生感觉这种男生具有了一定的照顾能力。
二、理性的对待爱情的分分合合
爱情不是自私的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的为挚爱的人付出感情。大学时期的我们是单纯又脆弱的,我们的恋爱不能是只注重过程而不顾后果的,伤害了一个人,可能影响的就会是这个人的一生,一生对待感情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心态。那些把恋爱当成是感情体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从感情的生成方式,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学里爱情总是悲剧收场的了。随着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对爱情的渴望也渐渐强烈起来,这就使得有些大学生“饥不择食”,不管对方是否和自己志趣相同,情投意合,而只凭双方初次见面或经过几次接触之后,就确立了恋爱关系。这种由于一时冲动而获得的爱情常常是“无疾而终”的,因为开始时没有深入地了解对方,而将来随着对对方了解的深入,双方的缺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对方面前,从而双方的矛盾也不断加深,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只能悲剧收场
大学的爱情因为男生没有办法承担责任,同样的也没有爱情的成果。所以大学的爱情是很脆弱的,只有走出大学,有了稳定的工作,才能谈婚论嫁,才能真正的将爱情修成正果。
如果爱情出现了破裂,那么应该想办法修补或者想办法结束。如果认为自己的爱情非常的累,那么也应该结束。在失恋了后也不应该郁郁寡欢,要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能遇到更好的伴侣。更要培养压力应对的能力,如果自己一直走不出失恋的阴影,最好的方法是结束这段恋情开启下段恋情,如果没有更好的机会的话,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别的地方,让自己忙起来,就会忘记失恋的伤痛。
如果自己的爱情发展顺利,同时也应该兼顾生活的其他方面,不要让爱情成为自己的累赘。
三、结合<<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谈爱情
这个电影里有各种各样的爱情,有杨洋和白百何的爱情,白百何一个警察,会被一群流氓群殴。有人说太明目张胆了敢打警察,确实在一些城市里面恶人恶霸还是敢挑战人民权威的,杨洋一下就被刺死了?我所理解的是的,杨洋需要一死,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不是白百何死?因为白百何没有到达杨洋那种爱的境界。白百何是一个即将结婚又被抛弃的人,她讨厌说谎的人,因为杨洋诚实,所以选择了和他在一起,这是一种对于自己的特殊需求,杨洋也做到了对白百何的爱,是那么纯真,那么付出,甚至愿意为她付出生命,这是爱的最高境界了。
也有岳云鹏和柳岩的爱情,当岳云鹏全心全意地为柳岩付出时,为了她积攒房子的首付,希望她能住上大房子。却不知道等待他的却是分手,这也是有必然因素的,柳岩是大家闺秀喜欢周游世界,和岳云鹏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并且柳岩在外待的时间长了,没有了岳云鹏的陪伴,所以分手也是意料之中。在送柳岩回机场的时候,岳云鹏追着柳岩的车边追边喊: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可见岳云鹏的用情之深,但只有一方愿意付出的爱情是没有成果的。并且,在失恋后我们应该迅速摆脱失恋的阴影。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大学生恋爱指导课堂内容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两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 要】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
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 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的不良认知、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引 言】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需要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正 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 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
二、健康的判断;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四、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致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一生,会经历很多风雨。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所谓“风雨”可能意味着竞选的失败、恋人的分手、经济上的困难、考试的挂科、违纪的处分等等„„。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挫折使我们痛苦,但同时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激励我们成长,这是生活的辩证法。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挫折的有无和强弱,而在于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把挫折比喻为人生的风雨,把大学时代比喻为多雨的季节,那么,当雨季来临的时候,我们就该及时的扪心自问:我该怎样面对雨季,我的伞在哪里?
(一)从容面对、快乐掌控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与其闪避、畏惧、排斥,不如迎面而上。面对不可拒绝的挫折,唯一可取的态度是从容面对,如果进而能够快乐地掌控挫折带来的烦恼,那么,一次“创伤”就会变为一颗宝贵的“珍珠”。“珍珠”是从愈合了的创伤之中升华出来的东西,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抚平伤痕,而且可以使我们珍视经验,减少错误。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这个小故事说明: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止拥有挫折的痛苦体验,也拥有把不幸变为幸福、把伤痛变为无价奇珍、把令人痛心的缺陷变成新的力量的机遇。当我们从容面对,就可以掌控挫折;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并保持快乐,就可以得到最珍贵的收获。
(二)适度宣泄、尽早摆脱面对挫折,有人惆怅悲观,把痛苦和沮丧埋在心里;有的人则选择倾诉——我赞成后者。如果心中苦闷,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样,不健康的情绪就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宣泄应当适度,“乞丐型”、“进攻型”、“碰触型”等宣泄方式是不值得采纳的。如果你还想活得有尊严,还想重头再来干点事的话,就不要像“样林嫂”那样总是述说“阿毛”的故事。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们注意你曾经的无能。当你醒悟到还有那么多的正经事等着你去干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选择“秋菊”的方式,因为过度“打官司”的成本太高,总是“要说法”会影响干正事。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你应该做的正事,也许你早就远离了某次“风雨”的影响。
(三)激励潜能、独立自救独立自救是生命中最闪光的品性,这已经被很多事例所证明。面对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则激发潜能,自己拯救自己——前者没有看到自己的潜能,后者则充分地汲取了潜能的力量。
一个小故事说:“一头猪的腰部脱臼,在那里费力的爬着,孙子要去帮猪按摩,爷爷喊住了他,爷爷拿起一个土块向那头猪扔去,那猪吓得挣扎着跑起来,爷爷在后面追赶它,只见那猪跑着跑着腰部便上去了,恢复了正常”。人遭受挫折就好像小猪脱臼,真正能帮助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有时,我们在挫折的伤痛中忽视了自己的潜能和改正错误的勇气,一味地等待外力的帮助,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种懒惰和没有出息的做法。林肯发现的“马蝇效应”和无锡小天鹅集团的“末日管理”,实际上都是一个道理:利用危机状态产生的压力激发生命体的巨大潜能。人是需要压力的,有了压力我们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才会不断进步。其实,在生活中让自己忙起来,是一种自我加压的方法。面对挫折,适度转移注意力,自我增加良性压力,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心境。比如可以通过从事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等趣味活动来调试自己的心情,缓解苦恼带来的种种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沮丧也就渐渐淡忘了。
四)适当取舍、远离烦恼放弃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但是,面对现实的种种诱惑,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很多人原本也曾从容、平和地生活着,可一旦被太多的诱惑和欲望牵扯,便烦恼丛生。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多——这是我们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使我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都可能会导致迷失方向,走向绝望。聪明的办法是学会取舍,不必事事争第一,舍弃自己还不具备能力与条件的目标不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有在明白了自己一生何求之后,去明智地取舍,并学会放弃,才能摆脱无谓的烦恼,拥有自在的生活。总之,有些挫折看上去很可怕,但是,更可怕的却是我们对它的屈服。对付挫折有许多办法,可以尝试着踏平它,跨过它,既不能踏平也不能跨过,就绕过它。有些挫折是不能磨平消尽的,对待它的根本方法是正视它感悟它。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我们就踩过泥泞,走过雨季,迈向成熟。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参考文献】1:大学生心理健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二版,作者:余琳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者:李进;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修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05月01日出版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电气一班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
题目: 论大学生人际交往 学院: 物电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60608009 学号:
姓名: 赵世伟
赵世伟
2016/11/7 Monday
论大学生人际交往
罗兰曾经说过:“和太强的人在一起,我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交朋友不是让我们用眼睛去挑选那十全十美的,而是让我们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都与周围的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学会如何建立正确、健康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因此,本篇论文将以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展开论述!
一,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在大学时期的朋友或是未来在社会中的朋友,都对我们大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他们远离亲人,来到异地他乡,一切事物都显得格外陌生,无论是人、环境、事物都是那么的陌生,刚刚步入大学的殿堂,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更没有那些我们高中一同奋斗的同学,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们都显得茫然、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尽快融入这个新环境的话,就很可能会产生孤独感,空虚感,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或是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此时,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以这个观念来处理我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才能让我们尽快的融入大学生活,更是在未能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或是说获得一项能够尽快融入新的环境的技能。
虽然大学四年认识的人处理的事很多、很繁琐,但是只要在大一刚开始的时候能够建立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你的大学生活就一定不会是空虚、无趣的四年。但是,要想让四年的生活更加精彩,你就需要不断的去完善自我,结交更多的人。这些人对你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1、首先,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2、大学的课虽然不多,但都很重,没有那个是好学的,所以认识一些学长、学姐也是很有必要的,偶尔间还可以请教一些问题,这会使你的生活里少很多道砍的。还有就是认识一些非本校的人也是很重要的,他们可能平时看起来对你没有多大帮助,但是你想了解你们学校外的新鲜事,或者是你们学校外人的生活,那么他们对于你来说将是无与伦比的财富。
在当今社会,多认识一个人,你的人生就会多一条路。对于未来毕业的我们,这句话也许是一句真理,从我们刚刚踏入学习的殿堂—幼儿园直至高中,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一直在家人的庇护下成长,就像羽翼还未丰满的雏鹰,但是,当我们走入大学的殿堂,我们会蓦然回首,发现我们一直错了,我们只是像一个刚刚出巢的小鸟一样,此时的我们才刚刚明白,当我们感觉自己有足够能力去飞翔的时候,走出家门才发现,我们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我们有没有能力翱翔于蓝天?我们该飞向何方?懵懂无知的我们在这个时候你需要朋友的进言献策,需要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大学其实除了学习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更可能多的结交朋友,这些朋友不用很熟,只要认得就好。假想,如果和你一起工作的同事里边有你大学里曾经搭过讪的人,你是不是会觉得他对于你会更亲切一点呢?你是不是会在不开心的时候去找他说说话呢?工作太多做不完的时候,你是不是会第一个想到让他来帮忙呢?所以大学的人际关系其实就是为你以后的人生交往奠定基础,为你以后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就拿我来说,我也是一名新生,但是,我所认识的人远远高于别人所认识的人,或是说,认识我的人,远远高于我认识的人!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二,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首先,在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要主动。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想要结交新朋友,就必须做到主动和别人搭讪。由于大学课余时间会比较多,所以要经常参加一些社团或是班级学院组织的活动,这些活动为你提供了认识别人的平台,可是要真真的认识别人,还得靠你自己,那就是主动,主动和人说话,主动去尝试做一些事。如果总是等着别人过来和你说话,那么你的人际圈注定不会很大。
其次,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平等和尊重是最重要的。
如果在朋友之间没有了平等那就意味着没有了一切,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切忌不要歧视他人,要尊重他人。所以,在此我想说的是:尊重不是一味的跟从别人的思想.。跟从别人得人在大学校园里是很常见的,很多本身就不是很有主见并且稍稍有点自卑感的人,很容易就会陷入这种误区。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觉得自己什么地方都不如别人,要向别人学习,因而就会渐渐的失去自我,没有了自己的看法与思想。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能看不起别人,更不能看不起自己。在真正的朋友面前,是没有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的。当然这只是针对那些你想要真正的交为知己的人来说的,对于那些只是想要认识一下的人来说,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
再次,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理解,宽容别人。
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你的生活或许会更加的光辉灿烂。如果你老是扎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那么有谁会愿意和你敞开心扉的去谈话的,又有谁敢把自己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你的眼前呢?
三、大学生如何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要排除不健康的心里!
自卑心理:许多人在高中、初中、小学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当这些人进入大学之后,他们发现,还有更加优秀的人走在他们前面,因此,这些在高中优秀的人,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然后,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他们从一条“龙”变成了一只“虫”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自卑的心理埋没了他们,其实,这些人只要肯努力,不会比那些在大学里面看似优秀的人差!
自傲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来到大学以后,他们没有正确的观念,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平等与尊重”,这些学生,他们是班长,是考入的最高分,目前还是学校里面某些领域的领头羊,他们会俯视其他学生,甚至是藐视、蔑视,因为这些学生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没有人能超越,进而形成了自傲的心理,往往这些人,没有好人缘,没有真正的朋友,甚至是由于自己的自傲失去了自己的职务自己在哪个领域的带头地位!
嫉妒心理:这依然是一个不健康的心理,嫉妒心理是由于嫉贤妒能,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情绪体验。嫉妒者因为怕吃苦而不想与别人竞争,又容不得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心理上发生矛盾,失去平衡,便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损别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其次,我们要有正确的方法
第一,尽量避免争论。人与人之间的争论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争论往往都以不愉快的结果而结束。事实证明,无论谁赢谁输都会很不舒服。赢者当时可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但很快会被人际关系恶化的阴影所笼罩,一时的满足心理会变得烟消云散。输者的心理挫折感更加强烈,往往会演化为人身攻击,对于人际关系是非常有害的,争论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第二,尽量不要批评别人,如果非要批评,那就学会批评!到不得已时,决不要自作聪明地批评别人。但是,有时批评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学会批评的艺术是维护人际关系的重要策略。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会使他人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受损,尤其是一时面子上感到难堪。更不要在一个公共场合让别人难堪,如果别人犯了错误,你可以私下里和那个人说,在公共场合说出,只会让那个人的面子挂不住,更严重的,会让你们的关系进入僵局!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领导者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醒别人的错误;给别人保留面子。
第三,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当人际关系产生障碍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是明智之举。虽然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自我否定,但是,承认错误会使自己产生道德感的满足;另外,承认自己的错误是责任感的表现,对他人也具有心理感召力,在此情境中的人际僵局会因此被打破。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们心理正常发展的必然要求。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你要有所改变,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
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
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
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
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
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