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合作——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学会合作
(一)、背景及理论依据:
学会合作是学生进行良好人际交往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在塑造良好的学生班集体过程中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正处于思维、智力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在集体生活中容易表现出“我行我素”的特征,这些会影响集体的和谐、统一。因此,本次活动借助“两个人三跳腿”、“‘盲人’贴鼻子”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来完成游戏,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的快乐,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
(二)、具体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学会合作(适用小学中、高年级)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人际合作的重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本班45人,活动时分5组。
2、排练情景剧。
3、拼图、画笔等。
活动过程:
一、评一评,引入合作
1、情景剧表演《我是一个小小的音符》
众音符:
多:一边唱1—1—,1—1—,1—1—„„(一边走出座位。)
来:(走出座位)唱:2—2—,2—2—,2—2—。
米、发、索、拉、梯:(纷纷走出座位,边走边杂乱无章地唱。)
同学们:(有的捂住耳朵,有的摇头)多单调呀,一点也不好听„„
领导者:小音符们,你们停一停,我有个建议,你们七个一起唱吧!
众音符:(异口同声)好啊,好啊!
一起合唱《音乐之声——多,来,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说,他们唱得好吗? 同学们:棒!棒!可真棒!
2、活动分享:七个音符,什么时候最动听?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只有七个音符组合在一起时,才能唱出悦耳动听的歌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有学会合作,联合起来各自发挥优势,才能取得成功。
二、说一说,了解合作
1、分小组讨论:什么是合作?为什么要学会合作?
情景练习:
A、教师要求学生试用一根手指头去拿铅笔,用一根手指头擦橡皮。(行不通)问:怎样才能做到?(需要手指间的合作)
B、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只手系红领巾,系鞋带。(学生感到困难)问:只要我们怎么做就能办到?(两只手一起帮忙)
分享:通过我们刚才简单的游戏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发言后教师出示:原来自己的身上就天天发生着合作啊!
2、讨论:生活中的合作
活动分享:你还能举出你平时在生活中碰到的、看到的、或体验过的合作经历吗?并且能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吗?
3、出示图片:一座高楼、一辆汽车等
讨论:这些工作是由哪些人经历了哪些工序才完成的?(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分享讨论。)
活动分享:这些工作都是需要众人合作才能完成的,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三、做一做,尝试合作
1、小游戏:盲人、聋哑人过马路
5个组比赛,看哪一组完成得快,完成得好:2人一组,一个扮演盲人,蒙上眼睛;一个扮演聋哑人,不准开口讲话,看哪一组先到目的地。即盲人需在聋哑人的搀扶下“翻山越岭”,穿越障碍过马路,要求两人不能进行语言的交流,速度快先到达终点者获胜。
活动分享:怎样才能以较快的速度过马路?你从中收获了什么?
小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合作,这样才能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经受挫折的考验。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拼图,看那组拼得又快又好。
活动分享:你们这一组是怎么快速完成的?说说你的感受。
小结:善于合作,发挥个人才干。
四、演一演,加深理解
1、事先用信封装好一个合作项目(如拔河、种树、出黑板报、„„),给每组抽一个。
2、用哑剧表演的形式展示一个合作场景,让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猜一猜,看哪个小组表演得像,看谁猜得准。
3、活动分享:在这样的表演活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合作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合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五、画一画,升华合作
1、小组共同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A、以“合作”为主题,创作一幅画
B、小组讨论3分钟;
C、组员每人限画1分钟,轮流接力完成图画。工具不限。组员可提供意见、做准备但不可代画。画上要有全部组员的签名。
D、小组选出代表解说作品。
组员分享心得。(可自由提问)
活动分享:合理分工,真诚互助,合作才能成功。
六、活动总结:
(音乐起)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有趣的活动、愉快的交谈中,我们学会了合作,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继续学习合作,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
第二篇:学会求助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学会求助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团体目标】
1、协助成员学会求助的基本技巧。
2、引导成员拥有主动求助的意识。【团体性质】
封闭式、志愿者型、发展型团体 【团体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男女生数量基本平衡 【团体人数】 16人团体领导者一名 【活动程序】
【自我介绍】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我要和大家一起做一个团体心理咨询,今天的团体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协助同学们学会求助的基本技巧,以及遇到困难时主动求助的意识。
一、快乐相识
此活动的目的:让同学们体会到初识时记住别人的名字很重要。
操作要求:准备两张卡片,在卡片上写上一句话,英文短语或者汉字,将卡片按照团体人数进行随机裁剪。
引:下面我们来做第一个小活动——快乐相识,好了同学们先听我来讲规则
1、首先,老师会给大家每人一张写有汉字或者英文短语的卡片。这些汉字或者英语短语能够组成一句话
2、请同学们将自己所拿到的卡片与其他同学的卡片比较后进行拼接。
3、完整拼接为一句话的同学为一个活动。
4、请小组成员尽快记住彼此的姓名、爱好等信息。在这个活动中你有没有求助过他人?或者帮助过他人? 求助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帮助他人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学会适时求助他人 目的1:让学生学会主动求助 目的2: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求助
引:好,从刚才的活动和情景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一人之力有限。下面我们来做第二个小活动——。
学会求助,它会带给你生命的贵人,生活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学会求助让我们身心受益匪浅。让我们能与生活中的群众建立起心灵的桥梁。
求助不是脆弱,不是懦弱,不是软弱,更不是不自信的表现,反而是一种软化剂,让我们不知成为知之,让我们生活更充满阳光。
如果你遇到困难,请写下你可以求助的人的名字 • 家人 • 同学,朋友 • 社会专业的服务机构
积极寻求社会的帮助是生活的智慧 • 求助前先将问题优先排序 • 求助问题要简单明确
• 求助是找拐棍而非依赖,还得需要自己应用
• 求助要自信,自尊(求助不是脆弱,不是懦弱,不是软弱)
• 遇到重大事故,要保持冷静,求助的方式,方法要以保存自己体力为先
第一个问题:如果去旅游,你最想去哪儿?要带上什么? 第二个问题:想带的东西当中有些是你没有的,怎么办? 如果你带的东西丢了、或者遇到其它困难怎么办? 第三个问题:向谁求助,你的支持系统 学习当中该如何求助
第三篇:团体心理辅导
二年级团体心理辅导记录
一、辅导缘由: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责任心,教会他们换位思考。引导小学生培养自己勇于担当、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
二、初步分析:当回“坏孩子”
“坏孩子”这个称谓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排斥和反感的。许多孩子在被老师和同学贴上这个标签之后,并不能马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反而会将问题的根源放在这些给他指出问题、贴上“坏孩子”标签的老师和同学身上。这样一来,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当坏孩子的害处与自身上存在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学会担当、学会负责是现代家庭教育辅导孩子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换位思考的体悟行为,恰恰能在培养小学生管理自己、解读自己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换位思考,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心理活动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并做一个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好孩子。本活动试图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三、目的要求:
1.帮助小学生学会如何换位思考
2.引导小学生培养自己勇于担当、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一件最喜欢的物品
五、辅导方法: 体验法、推理法
六、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愿意被人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吗?生答:“不愿意!”但是今天老师要同学们做一回坏孩子,希望同学们通过体验活动去寻找他们隐藏起来的心灵轨迹。” 2.课堂操作。
(1)词意接力
①教师在黑板上分别在两行处写上好事、坏事。
师问:“好事你会做吗?坏事你会做吗?”,生答:“好事我会做,坏事我不会做。(出示板书:好事”/坏事
会做/不会做)师问:“好事你喜欢做吗?坏事你喜欢做吗?”,生答:“好事我喜欢做,坏事我不喜欢做”(师出示板书:好事/坏事
会做/不会做
喜欢做/不喜欢做)
师问:“你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生答:“读书、学习、游戏……(都是相对来说比较符合好孩子的行为)” 师问:“你不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生答:“迟到、挑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坏的事情)” 看来同学的回答都很符合老师的口味。那么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师问:“有哪些同学迟到过三次以上的?”,生超过半数举手(大多数都有过一些不好的行为)。
师:既然同学们在看待“迟到”这件小事上,都觉的错误可以一犯再犯,是不是老师可以理解为同学们喜欢做这件事情呢?生摇头。
师:既然同学们摇头,那就是说明同学们喜欢做坏事。师问:“破坏同学的物品是不是做坏事的行为?”,生答:“是的!”
师:既然同学们都觉的这样的行为是坏事,并且从多次“迟到”的现象上来看,那同学们肯定就是喜欢迟到喽。回过头来看,前面同学们自己也说过了:“迟到是一件坏事”。所以,是否可以理解为同学们喜欢做坏事喽。生摇头。师用相同的方式举出其他同学们经常会犯的小错误。老师讲其夸张地表现出来。
②小组评议:现在同学们应该明确了一个道理:“凡是小错误重复地犯了许多次,就会使小错误变成一件坏事。而同学们平时都害怕自己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所以同学们就这个道理讨论一下是否自己站在坏孩子的角度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身上是否也有着这样活着那样的坏习惯?
③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已经开始关注自己身上的问题了,并且开始学会以第二人称“他”的角度来进行换位思考。(2)“做一会坏孩子”评选活动。
①教师接着前面的内容,在黑板上已经写好的板书(好事/坏事
会做/不会做
喜欢做/不喜欢做),让学生自己
举出一些不好的行为。学生举出了一系列坏习惯。小组讨论:如果让同学们选择一件坏事做,你会做哪一件?
生:摇头。
师:同学们都带来自己最喜欢的物品了吧?
生:带来了。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每个同学,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自己带来的物品,然后想办法进行破坏。
生:不要(有的甚至情绪很激动)
师:既然同学们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物品都能够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那么在面对平时遇到的不良行为时应该熟视无睹还是加以劝告呢?同学们讨论一下,当你做了一件坏事后是否想考虑过别人的感受,或者说假如你曾遭过坏孩子的破坏,你的心情是否很开心呢?
②全班交流:选出一名不想体验当坏孩子感觉的同学,让他讲讲自己的内心想法。
总结和建议: 通过这节心理辅导课,使同学们通过换位思考了解到问题产生时发生困惑的原因。同时也让学生通过一次做“坏孩子”的特殊体验,了解到这些问题孩子的内心需要一个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与引导。
课外作业 :从现在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够冷静下来,分析一下事情的主要原因,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替对方做一些考虑,同时能够在设想中体会到坏习惯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将这种“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继续坚持下去。
四年级团体心理辅导记录
尽管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游戏仍然是小学儿童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带有表演性质的游艺活动对小学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增长知识,而且能发展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化装舞会正是适宜的活动形式。小学儿童通过参与准备,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通过主动邀请教师和同学参加舞会,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成功地举办化装舞会,有助于增强信心和勇气。目的要求
1.通过舞会培养小学生与别人交往的信心、勇气和能力。
2.通过舞会,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课前准备
化装舞会所需要的头饰、面具和伴奏音乐带等。
操作过程
1.导人课题。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希望有好多好多知心朋友,可是我们有的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交往,遇到不熟悉的人就会害羞,不好意思与人交谈,这样就会影响自己的人际交往,使自己身边缺少友好的伙伴。今天我们举行这个舞会,目的就在于培养和锻炼我们的交往能力,交上更多的好朋友。”
2.活动与训练。
(1)宣布舞会开始,请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头饰、面具戴在头上。“现在大家都不知道对方是谁,用不着害羞,要大胆地去邀请对方跳舞,注意跳舞时不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也不要问别人的名字。(”音乐起,舞会开始,要督促帮助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同学寻找舞伴。)
(2)两曲过后,音乐暂停片刻,教师提问:“你觉得乐曲好吗?现在你的心情怎样,好吗?”
(3)继续播放音乐,希望大家放开胆量,尽情地跳舞。
(4)几曲过后,教师再问:“想一想,你与几个舞伴跳过舞?在跳舞中交谈些什么?你与对方交谈时轻松吗?高兴吗?你最满意的舞伴有几位?使你感到满意的是什么?”
(5)音乐再起,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寻找舞伴时应当注意哪些社交礼仪?自己做得如何?可邀请教师共舞。
(6)当一首乐曲进行过半时,突然停止音乐,请大家拿掉面具,前后左右互相看一看,对方是谁?(惊讶,大笑)教师:“①你的舞伴原来熟悉吗?如果不熟悉,请谈谈你们现在交往得怎么样?②与老师共舞,你有什么感觉?老师跳得好吗?你感到拘谨吗?”
总结和建议
事实表明,只要我们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尝试,就会发现与人交往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能充分注意到社交场所应有的礼仪,就会顺利交往。我们今天的舞会开得很成功,希望我们的友谊长存。
第四篇:团体心理辅导[范文]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现在有不少学生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一些“问题”,其中大部分是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性问题,如学习能力差引起的学习困难,挫折承受能力低而导致的情绪易波动等,属于学生正常心理发展中有可能出现并可以理解的问题。学校和班级都需要针对这些学生的共同的成长课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应该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重点,而团体心理辅导能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因此,此次心理辅导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式展开。
随着十二月---考试月的到来,大家都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有来自本专业考试的压力,有来自双学位考试的压力,还有一些其他考试,如GRE、TOFEL等考试的压力。在这一片紧张的氛围中,我们班委成员以班级为单位,将全班同学召集起来,以闲谈的方式召开了一次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大会。
正是秉承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的精神,这次心理辅导大会在以学习委员李亚君和心里生活委员黄双琳带头剖析自己近期遇到的压力开始,大家渐渐融入了轻松而又活泼的谈话氛围,纷纷将心中的郁闷一吐为快,并为近朋好友进言献策,帮助同学排解心理负担。这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时间虽然不长,只有短短的五十分钟,但由于本次心理辅导经过精心的策划,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因此心理辅导得以顺利的结束。
经过这次成功的团体心理辅导之后,同学的心理负担明显减轻,学习和生活也有了动力,成员之间已建立了亲密、坦诚、相互支持的关系,班级氛围更加和谐,班级凝聚力也得到增强,意义重大。
第五篇:团体心理辅导
第四单元
单元目标: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自己,并体会被人理解的感受,并通过设定一些使成员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感的情景,让成员在这些情景中扮演角色,然后谈自己的感受,达到进一步增进成员自信心的目的。
活动对象:在校大学生
活动时间:2009年11月22日9:00—11:00活动地点:东区团体心理咨询室
活动内容:开始,让大家做一个热身活动,让成员进入活动状态。
一、热身游戏——:哑口无言1、2、3、目的:学会通过非语言的形式理解他人的感受 时间:约30分钟 操作:全体围城一个圆形,然后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这一周内生活的感受,是疲乏、兴奋,还是焦虑、烦闷。然后每人用手势和表情,体态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其他成员猜猜动作和表情反映的感受是什么。被猜测者说明他人的猜测是否正确,为什么?通过
练习,学会从他人的手势、表情、眼神、动作等非语言的沟通方式
理解他人,训练自己敏锐地观察他人的感受的能力。
二、心理情景剧
1、活动目的:这场情景剧主要是针对大家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提
出的,如何与别人自信顺利交往并且融洽相处,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有些人在社交的过程中会出现自卑、恐惧的心理,轻微的症状表现为面红、流汗、颤抖、重度的则会发展成自闭,通过设定一些使成员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感的情景,让成员在这些情景中扮演角色,达到进一步增进成员自信心的目的。
2、3、时间:约70-100分 操作 : 在活动开始前,领导者先让观看演出的成员营造真诚和信任的气氛。社交恐惧 :最普遍的特定社交恐惧是公开演讲恐惧症,是对公开演讲或表演的恐惧,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怯场。其他的像是害怕公开写作、害怕脸红、害怕公开吃东 西害怕使用公共厕所等。
扮演:心理情景剧:1)选班委
首先让每个人上台,竞选他们想当的班委,下面的人扮演一个班。每个人限时3分钟,然后再谈谈感受和体会。
2)面试:苏宁电器招募促销员
首先让每个人上台,先做自我介绍,勇敢的说出自己的优点,下面的人扮演招募者。每个人限时3分钟,然后再谈谈感受和体会。
讨论:同学们都对此问题深有同感,很多人都表示自己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有紧张和不自然的感觉,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很普遍的心理问题,应该好好对待„„
指导: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与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也有可能是自己希望自己能表现的很好,反而造成了压力过大而不自然。大家觉得对于轻微的症状,自己平时要主动一点,多多和别人交往,说话,克服障碍„„比较严重的就应改去找心理医生就诊
三、备用游戏:猜猜我是谁1、2、3、4、活动目的: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自己,并体会被人理解的感受。时间:约20分钟 准备:白纸,笔 操作:每人一张白纸,请写下3~5句描述自己的句子。如“我是……”
不写名字。写完后将纸叠好,放在团体中央。然后每人随机抽取一张,打开纸上的内容,让大家猜一猜这一张是谁写的。猜中的人要说明理由。指导者引导团体成员发表自己猜中别人或他人猜中自己时的感受
活动结束:本次活动结束后,成员间相互讨论感受,并鼓励成员谈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