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我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离不开精神的力量。
“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伟大号召,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奋斗。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55年时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今天,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使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深刻铭记任何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历史教训,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以切实之举践行使命,以身体力行落实责任,汇聚起13亿人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之力。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发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主义情怀;更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无论是破除能源资源约束难题,还是偿还生态环境欠账,都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的。但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爬冰卧雪、以苦为乐的精神,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什么难题不能破解,什么大事不能干成?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历经55年建设发展,塞罕坝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深刻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紧迫而艰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塞罕坝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启示我们,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塞罕坝精神为标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 人民日报 》(2017年08月29日 01 版)
第二篇: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离不开精神的力量。
“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伟大号召,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奋斗。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55年时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今天,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使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深刻铭记任何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历史教训,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以切实之举践行使命,以身体力行落实责任,汇聚起13亿人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之力。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发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主义情怀;更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无论是破除能源资源约束难题,还是偿还生态环境欠账,都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的。但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爬冰卧雪、以苦为乐的精神,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什么难题不能破解,什么大事不能干成?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历经55年建设发展,塞罕坝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深刻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紧迫而艰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塞罕坝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启示我们,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塞罕坝精神为标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三篇: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总书记新疆考察纪实
葡萄甜美,歌舞曼妙„„
雪山皑皑,沙海茫茫„„
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西北,有一片占陆地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的广阔疆域——这片从2000多年前就成为中国治下的土地上,今天生活着47个民族的2260多万群众。
4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新疆考察,对做好新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跨越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党的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指导。
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第一次到新疆考察。总书记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为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新疆未来”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
27日上午,从北京飞往新疆的专机上,总书记在桌上铺开新疆地图,详细察看新疆地理分布。飞机进入新疆境内,他不时透过舷窗俯瞰这片辽阔神奇的土地,绿洲点点,雪山连绵„„
对新疆,总书记十分熟悉。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就到过新疆,后来又多次到过新疆。在浙江任省长、省委书记期间,他就对口支援和田地区建设、推进浙江和新疆两省区经济合作,同新疆同志多次交流和探讨。2003年8月,他带领浙江党政代表团在新疆考察8天,天山南北都留下了足迹。
到中央工作后,他于2009年6月到新疆考察5天,把身影留在了巴音郭楞、喀什、克拉玛依、石河子、乌鲁木齐等地的农村、企业、社区、学校。新疆的壮美山川、灿烂文化、纯朴民风,深深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牵挂着新疆这片土地,牵挂着新疆各族人民群众。2013年6月,他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维护各族人民利益工作;9月,他出访中亚时表示愿意扩大中国新疆同中亚国家经贸合作规模;12月,他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2014年2月,他第一时间就新疆和田发生7.3级地震的应急处置工作作出重要指示;3月,全国政协会议看望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时,他关切询问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
一年多来,他对新疆工作先后作出30多次指示和批示„„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需要更好发展新疆。今天的新疆,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4年来,天山南北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倍,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一系列新进展。与此同时,新疆工作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
“这次来新疆,就是要听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考察途中,总书记多次同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坦诚交心。
4天的考察行程满满——
从南疆重镇喀什到首府乌鲁木齐,总书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一起深入乡村、企业、部队、学校、派出所、清真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看望各族干部群众,慰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兵团职工,带来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诚挚慰问。
从军区部队到村民院落,从兵团机关到驻地宾馆,总书记召开了10个座谈会、汇报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商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大计。
从提出新疆发展新定位,到对新疆工作作出新部署,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做好新疆工作的一系列新要求。
“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要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
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多年来,境内外“三股势力”不顾新疆各族人民福祉,鼓吹民族分裂主义,策划组织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给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总书记指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要放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这是做好当前新疆工作的总目标。
总书记惦记着新疆的稳定,惦记着日夜坚守在反恐维稳第一线的同志们。4月27日下午,总书记一到喀什就视察了武警驻喀什部队和南疆军区,看望指战员。
28日一早,帕米尔高原晨曦微露,总书记又来到喀什市公安局乃则尔巴格派出所看望公安民警。
派出所负责人告诉总书记,根据当前反恐维稳形势需要,今年以来,他们开展了“三学”活动。“‘三学’是什么?”“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听说民警每天俯卧撑、跳绳、深蹲起、蛙跳、仰卧起坐都要做50个至100个,总书记点头肯定。
装备室内,盾牌、长警棍、抓捕器„„各种装备整齐有序地摆放着,总书记仔细察看。
训练场上,民警们正在进行模拟反恐防暴演练。总书记观看后说,今天我特地到基层派出所来看一看。我很关心你们的装备和训练,对付暴力恐怖犯罪分子一定要有有效手段。训练很重要,一定要按实战化坚持下去。
总书记希望广大公安民警在工作中特别是在执行特殊任务中既敢于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又善于保护自己、保护同志,力争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胜利。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关心基层民警,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在为民服务、治安维稳上不断作出优异成绩。
一路上,总书记高度关注新疆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所做的工作,反复强调要把工作做实做细。
在同自治区干部座谈时,总书记强调,新疆分裂和反分裂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要敢于出手,勇于决战决胜。对暴力恐怖活动,必须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先发制敌,露头就打,打早、打小、打苗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铁的手腕予以毁灭性打击,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嚣张气
焰打下去,以震慑敌人、鼓舞人民。要通过维护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新疆更好更快发展。
总书记对各族干部群众说,新疆各族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宗教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团结兄弟姐妹,我们要付出真情、献上真心;打击共同敌人,我们要针锋相对、毫不留情。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着力打好反恐怖人民战争,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通过打击极少数教育团结大多数。
在同驻疆部队和武警部队负责同志交谈时,总书记强调,驻疆部队要贯彻中央部署要求,把反恐斗争提到战略高度来抓。要先发制敌,善于打主动仗,健全军警兵民联合反恐维稳机制,加大针对性演训力度,提高预防预警、快速反应、综合应对能力。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师部,民兵应急营队列整整齐齐,总书记冒雨检阅了他们,并察看了武器装备,鼓励民兵指战员提高综合素质和训练水平,更好履行担负的特殊使命。
“凡是符合人民愿望的事就是党奋斗的目标”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新疆问题的总钥匙。总书记十分关心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他每到一地,每召开一个座谈会,都要问发展,谈改革,说民生。
一路上,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仍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发展的目的,最终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400多万绿洲居民彻底改变伐薪烧炭生活,南疆42个县市全部进入“气化时代”;累计完成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定居兴牧工程和城镇保障性住房170多万套,惠及全疆四分之一人口;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比例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民生投入力度空前,民生保障成效显著。
第四篇:2017江西大学生村官申论热点: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2017江西大学生村官申论热点: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以下内容是大学生村官考试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庆申论热点“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供考生参考及学习!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离不开精神的力量。
“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伟大号召,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奋斗。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55年时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今天,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使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深刻铭记任何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历史教训,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以切实之举践行使命,以身体力行落实责任,汇聚起13亿人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之力。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发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主义情怀;更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无论是破除能源资源约束难题,还是偿还生态环境欠账,都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的。但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爬冰卧雪、以苦为乐的精神,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什么难题不能破解,什么大事不能干成?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历经55年建设发展,塞罕坝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深刻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紧迫而艰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塞罕坝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启示我们,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塞罕坝精神为标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五篇:把平安大厦建设得更加雄伟坚固
把平安大厦建设得更加雄伟坚固
发布:2012-06-15 09:00:01 来源: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报
作者:朱琨 刘洋 赵家新
浏览:959次 【大 中 小】
滚滚长江浪,滔滔东海潮。江苏,正以“两个率先”的崭新姿态,领跑春天,描绘宏图,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江苏公安机关在公安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抢抓历史机遇,首创平安建设,全省公安工作总体迈入全国先进行列,“平安江苏”成为率先发展的第一资源、招商引资的响亮品牌。
立足高点不停步,百尺竿头再攀登。江苏省公安厅党委清醒地看到:平安是精品、名品,也是“易碎品”,只有心无旁骛抓基层、一心一意打基础,才能把平安大厦建设得更加雄伟坚固,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大江流日夜,波澜动远空。江苏公安积极探索信息化“翅膀”与公安工作“肌体”的“有机对接”,确立了动态警务、专业警务、合成警务、信息警务、规范警务等“五大警务”理念,统筹人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的整合,统筹机关与基层的关系,统筹苏南与苏中、苏北的发展,统筹发展与机制、体制的变革,初步走出了一条“基础信息一体化、打防管控动态化、执法办案规范化、服务群众便捷化、队伍管理精细化”的基层基础工作新路子,向着打造“和谐稳定示范区”的宏伟目标跨越前行。
基础信息一体化——
十万民警的工作常态
2012年元旦前夕,南京社区民警韩爱红上班后,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将一名打工人员的信息录入平台,平台考分模块自动给她记0.03分;几天后,这条信息为侦破一起大案提供了关键线索,考核系统又为她加记2分。因为考核总分高,韩爱红荣立个人三等功。
对她来说,这个元旦过得很开心!像这样“上班开电脑、信息进平台;从信息中来、到信息中去”,已成为广大民警的工作常态,也是江苏公安“基础信息一体化”的真实写照。
常州市公安局将社区民警办公地点全部前移到社区警务室,推行“社巡接”模式,细化工作职责,实施“点对点”考核,并规定不向派出所转嫁工作负担、不抽调社区民警参与突击任务,让他们常年蹲守社区,采集源头信息,专心基础工作,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这种“明责、减负、增效、激励”的“社区警务固化”模式,成为江苏公安“基础信息一体化”的亮点和缩影。
无论是全体民警的工作常态,还是“社区警务固化”模式,都源于一个共同的支撑系统——“江苏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平台”,即“大平台”。“基础信息一体化”正是以“大平台”为依托,全省10万民警在同一平台上作战,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坚持统筹发展的理念,通过搭建新的信息化平台,把各方面资源有效统筹整合起来,并以信息化引领警务机制改革,紧紧围绕信息共享应用这个核心,探索形成了信息采集、录入、签收、研判、查证、反馈、奖惩等一整套新的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一点登录、全网关联;一人采集、全警共享”目标,从而让信息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实现基础工作与信息科技的高度融合。
融合引发“重组”,“重组”产生“裂变”。派出所通过做好基础工作,为机关警种开展专门工作提供源头信息支撑;机关警种通过信息研判应用,反哺基层、服务基层,呈现出相辅相成、互动提升的全新格局,由此带来了警务运行模式、作战指挥方式、工作制度机制乃至组织机构设置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合成作战、精确打击,扁平化指挥、点对点处置,成为“新质战斗力”的代名词。
不仅如此,“基础信息一体化”,还有效解决信息系统相互脱节和关联问题,有效剔除了无效信息、垃圾信息,有效避免了重要信息无人关注、漏管失控的情况,避免了“信息耗损”,减少了公安机关的层级阻隔、打破了警种部门的界线壁垒,使得民警个体与全警整体、条线工作与全局工作、基层所队与指挥机关产生同频共振、形成链式反应,实现综合性、整体性、一体化和高共享,推动公安工作由手工化向信息化、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型升级。
目前,来自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广大民警、各种科技装备、社会部分单位等不同渠道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大平台”,仅省公安厅平台就累积信息数据120亿条,日均增加890万条,整合社会信息19类12.5亿条。这些海量信息数据经过碰撞、比对,为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管理服务提供了丰富鲜活的信息资源、开辟了跨越时空的作战平台。
打防管控动态化——
“猫鼠同步”的天罗地网
2012年2月29日和3月1日,镇江、南京相继发生杀人案。这是一起罕见的高智商暴力犯罪案件,犯罪分子采取多种手段,给侦查工作设置重重障碍。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江苏公安依托“大平台”的强大功能、基层基础工作的有力支撑,深入开展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进行海量信息碰撞比对;刑侦、技侦、网侦诸警种整体联动、合成作战,迅速锁定嫌疑人,仅用6天时间就将其抓获。
这起案件凸显了高智商、跨区域、流窜性等新型犯罪的特征。案件的成功侦破,彰显了江苏公安打防管控动态化的强大威力。
动态性是现代社会发展运行的重要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安机关要实现对动态社会治安的有效驾驭,就必须对人、地、物、事等要素实施动态化管理控制,着力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水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江苏公安不断完善动静结合、人技结合的现代治安防控体系,研究探索“智慧公安”建设,全面实施4色布警、积分预警、动态管控、合成作战、精确打击。刑侦部门创新“信息战法”,禁毒部门建立“比对模型”,维稳和反恐部门推行“风险评估机制”,南京、徐州、连云港等地依托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实行联防联控等,有效提升了核心战斗力。
科技的引擎一旦嵌入基层,必定产生巨大能量;智慧的芯片一旦植入基层,必定发挥神奇威力。目前,江苏公安通过信息研判、信息比对破案率超过85%,命案破案周期和成本平均减少70%,对流动人口做到底数清、方向明,对重大案件的控制初步实现“早发现、快处置”,侦破命案、“清网行动”、打击经济犯罪等战果全国领先。
执法办案规范化——
权力运行的法定轨道
姑苏古城的干将路,车水马龙,人流如潮。
十几年来,郭晓红就在这里维护交通秩序。繁华都市见证他公正执法的身影,风雨岁月诉说他文明服务的故事。他创造的情、理、法相融的“郭晓红工作法”,让违法受罚者心服口服,取得“万起纠违无投诉”的业绩,光荣当选第三届 “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
执法办案是公安民警最基本的警务行为。要确保权力不滥用、行为不失矩、程序不走样,必须将其纳入法定的轨道运行。
江苏公安依托“大平台”,建立网上办案、网上巡查、网上监督等机制,将执法标准和程序全部固化,做到程序不可逾越、数据不可更改、权限不可突破;对每起案件实施全程跟踪监督,民警办案不符合程序就走不下去、工作不符合标准就能及时发现,切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近年来,江苏省公安机关依托省厅“三长学校”和各地训练基地,全面开展执法规范大培训、实战能力大比武,民警走进课堂、走上考场40余万人次;全面推行网上大练兵,网上学法开展得如火如荼,网上考法激烈角逐,网上用法各显身手;全面推广南通规范化执法、盐城“说理执法”等经验,大力表彰“执法示范所队”、“执法示范岗位”、“说理执法能手”,学典型、赶先进、当标兵蔚然成风,公安队伍执法办案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江苏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品牌效应”和“集团优势”日益凸显。2010年,江苏省14个单位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总数居全国第一。
服务群众便捷化——
直通百姓的便利“超市”
一天下午,家住南京市建邺区的张女士,因为儿子考上了高中,赶往派出所给孩子更改户口簿上的 “文化程度”信息,半路上遇到了社区民警宋建国。宋建国告诉她:“这事我就能办,不用跑派出所了。”他随即拿出警务通,几分钟就帮张女士解决了问题。过去,要更改“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住址”等户籍信息,只有到派出所才能办理,现在通过警务通和网络连线,民警点点鼠标就能办成。类似这种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在江苏公安普遍推行。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江苏公安始终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探索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服务群众的新路子,建立网上办事大厅、“平安江苏”微博和警民联系QQ群,广泛推行 “一站式”、“预约式”、“保姆式”、“自助式”服务,让群众在家里“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就能办成事,让群众更方便快捷办理业务,把更多的实惠送给群众。江苏公安机关的微博总量、“粉丝”总数在全国公安系统和全省党政部门均位居前列,成为虚拟世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从本质上讲,“平安江苏”是依靠一个个社区的平安累积起来的。常州民警戴世毅创办的“老戴服务站”,成为百姓和企业的“平安驿馆”和“生活指南”;镇江民警张宝华创建的“大宝热线”,受到社区居民的热捧;宿迁民警刘超创意的“我和乡亲合个影”,841户社区居民“全家福”都有他的身影;泰州民警丁昌华创制的“社区电子地图”,让群众报警求助更加方便和快捷;淮安民警姜贵才创立的“爱心点燃幸福灯”,温暖着成千上万个百姓家庭;南京民警沈元创意的“凡客体”、“咆哮体”和“私奔体”,获得共青团江苏省委“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年创新案例”一等奖;扬州民警陈先岩创造的《群众工作密码》,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赞扬„„这种 “脚板+网络”、“传统+科技”的双轮驱动,“面对面+键对键”的结合推进,开创了“民生警务E时代”,新时期江苏公安群众工作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队伍管理精细化——
和谐奋进的新型警队
这是常州市公安局天宁分局 “周末茶叙”的一个现场画面:局长与来自基层的5名民警围坐一席,局长不带本子,民警不带发言稿,现场不作记录,就某个话题边喝茶、边聊天,2个多小时的茶叙,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从2010年8月开始,这样的“周末茶叙”每周五下午都会举行,参加人员随机抽取,自由发言、平等对话,民警说出了真实想法,领导了解了真实情况,“聊”掉了误会和隔阂,谈出了共识和感情。
这种别开生面的队伍管理方式是构建和谐警队的有益尝试。不仅如此,江苏公安还积极运用信息资源和手段,推行思想工作网上做、能力素质网上练、先进典型网上评、工作绩效网上考,不断提升队伍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炼形成“忠诚、奉献、务实、创新”的江苏公安精神,引导广大民警忠实履职、服务人民。
江苏公安从2012年至2014年,启动实施为期3年的 “群众工作创新工程”,围绕社区警民熟悉程度、窗口服务满意程度、网上服务满意程度、安全防范工作情况等8项考评内容,引进 “第三方”评价机制,不扰警,不查台账,不搞自我评价,而是把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从而引导民警更加主动地走向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基层基础的构成要素很多,但最大、最关键的要素还是人、还是队伍。江苏省公安厅党委确立“机关服务好基层、基层才能更好服务群众”的理念,始终把基层和民警的冷暖挂在心上,营造“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流、力往基层使、干部从基层出”的政策导向。近年来,江苏公安借助社会资源,建立民警牺牲抚恤、大病特困、因公负伤康复、积劳成疾病故、英烈家属子女等“五金”补助制度,全省公安机关筹措资金3亿余元,仅省公安厅近3年就发放补助金3000余万元,民警大病有钱治、特困家庭有人帮、英烈家属生活有保障。
领导把基层放在心上,民警把事业扛在肩头。江苏公安英雄辈出,近年来涌现出 “时代先锋”顾瑛、“新时期消防勇士”孙茂珲、“爱民模范”徐兆华等6个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12个二级英模。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在2011年国务院统一组织的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中,江苏省公安厅在10个参评部门中名列第二,6个省辖市、45个县级公安机关名列第一。
大风起兮春潮涌,正当扬帆远航时。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基础工作是一个永恒课题,正如江苏省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孙文德所说:“我们在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着眼顶层设计,立足基层导向,注重统筹发展,推动了基层基础工作的转型升级,为巩固发展平安建设成果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实践证明,‘五化’的路子走对了,我们将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真正把平安大厦建设得更加雄伟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