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雨中登泰山[范文]
雨中登泰山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 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 盈心头。请说说看,谁游览过名山?游览过哪些山?(学生答)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哪五岳呢?(学生试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长呢?也在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举,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 就是其中之一。(学生背诵《望岳》)
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
李健吾,山西省运城县人,现代戏剧家、翻译家。解放以后,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编译工作,1982年逝世。
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的豪情,鼓吹“登泰山而小天 下”,曾经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
二、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结构。
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释义。)2.讨论课文的结构:课文由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各写了些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文由三部分构成。l、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登泰山的缘由;
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
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感受。
文章从“几十年来”“好些次”“都当面错过了”登泰山的机会起笔,粗看似乎离题远了点,仔细一想,错过机会的次数越多,希望弥补的欲望就越强烈。作家正是用了一个极为贴切的比喻来形容这一心情;“像是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笔债似的、”欠债哪有不偿还的道理?
第2段,机会终于来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一个“偏偏”,急切之情跃然纸上。那雨点“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等”又“渺茫”。“盼到十一点半钟”终于迫不及待“喊了一句:‘走吧!’”这些文字更是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焦虑、渴望以至按捺不住的心情。冒雨在泰山既是理智的选择,也是感情的驱使。两段文字即交待了“冒雨出发”的缘由,也巧妙地为雨中奋力攀登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以雨天后下山所见之“平淡”(相对而言)反衬山中雨景之“壮丽”,点明“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确有“独得之乐”。这一切又归结于一个“敢”字。“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才能“独得其乐”,否则,机会又将错过,“债”仍然不能偿还。这样安排,一切顺乎自然,首尾呼应,文气贯通。游记文章大多这样结 构,值得我们仿效。
三、讨论、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答案是《教参》第18页)
2.联系课文第二部分,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本文写景以“移步换景”之法为主.所谓“移步”是指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所谓“换景”则指景 观不同,或观察对象的变换,或是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同一观察对象,面目姿态也会大不相同。这种以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为线索,描
述所见景物的方法,通称“移步换景”。例如,课文中对“岱 宗坊”至“南天门”诸多景点的描述,就是以作者的游踪的线索串联起来的.作者走一路,看一路,依次记述了沿途种种景观.正是运用了“移步换景”之法。又如对“紧十八盘”,既有远处眺望(“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匍在山峡当中”),也有下边仰视(“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更有紧贴其前立于其上的精确描述(石级窄窄的,搁不下半只脚)。多角度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立体的印象,给人以亲目所睹如历其境的感觉。
3.学生阅读课文,划出运用“移步换景”之法的地方并用简洁文字标注出来。
四、布置作业:阅读课文,解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第3、5、8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二、讨论课文怎样写“雨”,弄清课文写“雨”的作用。1.课文是怎样写“雨”的?
课文紧扣一个”雨”字,既有正面明写,又有侧面暗写。“淅淅沥沥”、“越下越大”、“斜风细雨”等等是正面明写。但正面直接写“雨”,难度极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十分精明,集中笔墨致力于侧面暗写。那“灰蒙蒙”的雨烟雾气,“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那虎山水库七股大水的声威,山上山下大大小小的瀑布,“飘来飘去”的云雾,都是侧面写“雨”。那道旁的野花野草,“挨挨挤挤,芋芋莽莽”,岩上古松怪柏,潇洒多姿,奇形
怪状的山石也都神态毕现,无不暗扣一个”雨”宇,虽不着痕迹,却明明白白。
2.指名口述山中雨景,顺序可作适当调整甚至重新组合,精采词语要充分运用。
3.课文写“雨”,有什么作用?
①创设特定的意境,借“雨”抒情。
莽莽苍苍的大山。朦朦胧胧的烟雨,创设了一种诗的意境。作者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机会,可以一偿宿愿了,“偏偏”遇上这无情的“雨”,一下就是几个小时,“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人的心里”,怎不叫人心焦意躁?但是,这淅淅沥沥的雨”,道是无情却又有情。不是这“雨”,那流泉飞瀑、奇树怪石又怎能分外壮丽妖烧?虽然增加了几多艰难,却让你享受到战而胜之的喜悦,为你提供了仔细观赏七真祠中那些塑像的机会,没有让你受到“淋漓之苦”。至于文中的“水”(其实是“雨”),更是情切切、意绵绵。先是“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后是“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而后又“跟我们跟到南天门”。可以说,课文中无一景不写“雨“,无一景不合情,情景交融,尽在“雨”中。
②设悬念,生波澜,引人人胜。
文章开头借“雨”设置悬念,中间借“雨”生出波澜,结尾借“雨”抒发感慨。文章的一步步推进,起起伏伏都与“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详见《教参》第15页)
三、讨论课文的深层内涵;课文开头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中间写攀登艰难有无必要?结尾部分“敢于”一词能否删去?
课文开头引用古诗文,实际上是定下了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正因为如此,文中写登山之险,“雨”中之难就不是闲笔了。结尾“敢于”一词正是“点睛”之笔。这个“敢于”呼应全篇,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敢于”冒雨攀登,战胜艰难险阻,才能领略无限风光,才能“感到意兴盎然.”
课文中写两位老人雨中登山,一位“穿花一般”,一位虽是小脚.却也”稳
稳当当”,既交待作者是在他们的“鞭策”与“鼓励“之下,奋力向上的,也是为了以此“鞭策”、“鼓励”读者.
对课文的深层内涵要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仔细品味,深入领悟。
四、讨论“思考和练习”第四、五两题。(答案见《教参》第19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作者把人生比作登山,试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写一则读书笔记.
第二篇:自写教案《雨中登泰山》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45分钟
科目:语文
班级: 课题:雨中登泰山 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树立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奋勇登攀的凌云壮志。
二、学习本文描绘景物抓住特征,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三、进行口头训练,发展想象能力。重点:
一、“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二、登攀“十八盘”的精神。
三、课文写雨的方法与作用 难点:文章中的引文、典故。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各位老师好,我是张佳敏,今天主讲的是高教版语文,现代文阅读第三课——《雨中登泰山》。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讲解,今天我们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的20分钟,是我的讲课时间。为呈现完整课堂,讲课过程中会有部分内容省略,以缩减时间。
导入课文
新年伊始,冬去春来,新的一年带上家人一起出去爬山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新年伊始,冬去春来,新的一年,新人新气象,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你们的新语文老师张佳敏,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或者敏敏老师。刚过完年的同学们个个看起来神采奕奕,想必这个新年定是发生了很多好玩的事。过年除了摇一摇,咻一咻,当我打开朋友圈,还发现不少朋友晒出过年出游爬山的景象,着实让人羡慕。)说起爬山,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哪五岳呢?(学生试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长呢?在于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举,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为爬山首选。(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去过的同学?去过,下来和老师交流增加见识,没去过,以后有机会一起去。)
泰山游记,古今不乏佳作,然而写“雨”中登泰山的篇章却是很少见。(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泰山的巍峨高耸,姚鼐的《登泰山记》,写出的雪中登泰山的奇特感受,冯骥才用一篇《挑山工》让泰山挑山工的美名传扬于世,)然而翻阅这些描写泰山的经典诗文,我们不得不感到遗憾,因为里面还缺少一篇描写雨中登泰山的作品。
好在1961年,作家李健吾来到了泰山,为我们留下了一篇文章——《雨中登泰山》,描写了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和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而这篇描写雨中登泰山的文章,很快就被公认为是现代泰山题材,散文的典范之作。也因此被选入我们的教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雨中登泰山》这篇记叙文,来看一看,下雨天是否和登山更配呢?
(在刚开始学习本单元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记叙文离不开“六要素”,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分别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有了这六要素,我们能很快的知道,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今后我们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要牢记抓住这六要素,会帮助你很快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题目我们知道了本课 时间:下雨天 地点:泰山
人物:?第一人称“我们” 事件:登泰山
起因:?作者为什么选择雨天登泰山? 经过:?发生了什么难忘的往事呢?
结果:?作者在雨天登完泰山后有什么异于常人的感受,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章。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解决这些疑问。)
一、作家介绍
第一个问题:文章作者是谁?它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李健吾,山西省运城县人,生于1906年,是我国现代戏剧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擅长新诗和散文,他的散文清新质朴,深隽真挚。
《雨中登泰山》 写于1961年,此时的他已经年近六旬,体力已远不如一起同行的年轻人,曾经,他一次又一次坐着火车和泰山擦肩而过,来去匆匆,只能遥望,无缘登顶,终于有一天在雨中,他与一群年轻人一起来了,最终他用对泰山的强烈向往,战胜了渺茫的等待,率先挎起背包迈开脚步,兴致勃勃地去拥抱雨中的泰山,泰山的另外一种美,便在他的眼前铺展开来。(年近60岁,对于我们来说,算是有点上年纪了,但他仍然对登泰山充满渴望,即使冒雨前行也毫不畏惧,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学习作者热爱自然,勇于攀登的情怀的同时,也要学习他“苦中作乐”的精神。)
二、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结构。
(第二个问题:现在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请快速浏览全文,划分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说一说课文由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各写了些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课文由三部分构成。1、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登泰山的缘由;——起因 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经过
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感受—“独得之乐”——结果
三、第一部分:
1、2段解析:
一直以来,李健吾一直在等待一个登临泰山的机会,等到他终于站到泰山脚下的时候,却因为越下越大的雨,不得不继续。然而过去的等待是漫长的,因为泰山远在天边,不知何日可以接近。那么眼前的等待呢,那确是焦急的,因为泰山近在脚边,却不知何时可以出发,这雨中登泰山,最初带给作者的印象是——天公不作美,是——“憋闷”。这不得不压抑着他对泰山的强烈向往,把时间消磨于渺茫的等待中。
第1段,文章从“几十年来”“好些次”“都当面错过了”登泰山的机会起笔,粗看似乎离题远了点,仔细一想,错过机会的次数越多,希望弥补的欲望就越强烈。作家正是用了一个极为贴切的比喻来形容这一心情; “像是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笔债似的、”欠债哪有不偿还的道理?
第2段,机会终于来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一个“偏偏”,急切之情跃然纸上。那雨点“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等”又“渺茫”。“盼到十一点半钟”终于迫不及待“喊了一句:‘走吧!’”这些文字更是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焦虑、渴望以至按捺不住的心情。冒雨登泰山既是理智的选择,也是感情的驱使。两段文字既交待了“冒雨出发”的缘由,也巧妙地为雨中奋力攀登作了铺垫。第二部分:3-9段解析:
这部分主要写了作者冒雨登泰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独特景观(稍后着重介绍)
旭日从东方升起,照耀着泰山古老的身姿,夕阳和晚霞又送它沉沉的入眠,云朵似一个玉盘,徘徊在泰山的肩头,黄河似近代,蜿蜒在泰山的脚下,这些都是晴日里泰山的美景,而李健吾看到的雨中泰山则别有一番韵味——烟雾迷蒙,裹住了泰山健硕的身姿,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婉约,接下来的路途艰险和美景并存,那么作者又有怎样的遭遇呢?
山是沉稳的象征,水是灵动的代表,凡有山处多半有水,使沉稳和灵动交融成绝美的景色。泰山的沉稳搭配上中溪的灵动,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人朝上走,是顺山势而上,水朝下流,是就山势而下。都是依泰山山势而为,方向却截然相反,朝上是为了站在高峰看的更远,就下是为了汇入河海变得更大,二者在海拔上有高低之分,在品位上却无高下之别。此情此景,正好暗合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俗语。也正如作者所说,“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 十八盘,是指从对松山谷底到南天门的山路。全程七十九盘,共一千六百三十三级。前三百九十三级称为慢十八盘,中间七百六十七级称为不紧不慢十八盘,后四百七十三级称为紧十八盘。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七十至八十度,头尾距离不足一公里,但是垂直高度却有惊人的四百余米。抬眼望去,十八盘的山路不见尽头,环视四周,十八盘山路岩石孤悬。这是一段对于作者来说异常艰难的路程,这其中有乐趣,有苦趣,有胆怯。从最初避雨时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发的那种兴致勃勃,到登上南天门只能瞅着年轻人应有的疲态,我们能想象攀登的不易,也更能体会到作者一息尚存便绝不停止的登山决心。既然已经登上了泰山山顶,那便该肆无忌惮的欣赏泰山的美景了。
雨雾迷蒙,遮挡了远眺的视线,让作者得以更为仔细的欣赏山顶上容易为人所忽略的岩石,石本无心,但观者有意,天然形成的石头各具形态,惟妙惟肖,足堪玩赏。人工打造的石竭,是文化的载体,更值得细细品味其背后的故事
第三部分:
10、11段解析:
作者虽然没能欣赏到泰山日出的奇观,但是敢于在雨中登泰山,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见平时未见之景,发前人未发之思,为我们提供了欣赏泰山美景的新角度,收获不可谓不丰,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面对十八盘的时候,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以雨天后下山所见之“平淡”(相对而言)反衬山中雨景之“壮丽”,点明“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确有“独得之乐”。这一切又归结于一个“敢”字。“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才能“独得其乐”,否则,机会又将错过,“债”仍然不能偿还。这样安排,一切顺乎自然,首尾呼应,文气贯通。游记文章大多这样结构,值得我们仿效。
三、讨论、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3-9段,完成能力训练第一题,找出作者登泰山的正确路线图。出示路线图(课件)
岱宗坊——虎山水库——七真祠——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天阶—— 长门洞——经石峪——柏洞——壶天阁——黄岘岭——二天门——云步桥—— 慢十八盘——升仙坊——紧十八盘——南天门——天街
教师指导:根据路线图,我们不难看出本文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所谓“移步”是指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所谓“换景”则指景观不同,或观察对象的变换,或是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同一观察对象,面目姿态也会大不相同。这种以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为线索,描述所见景物的方法,通称“移步换景”。
例如,课文中对“岱宗坊”至“南天门”诸多景点的描述,就是以作者的游踪的线索串联起来的.作者走一路,看一路,依次记述了沿途种种景观.正是运用了“移步换景”之法。
又如对“紧十八盘”,既有远处眺望(“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匍在山峡当中”),也有下边仰视(“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更有紧贴其前立于其上的精确描述(石级窄窄的,搁不下半只脚)。多角度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立体的印象,给人以亲目所睹如历其境的感觉。
四、作业
1、完成能力训练练习题;
2、找出文中写雨的方法与作用;
3、简述学习本文后,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何感悟。(例如学习导游的,你借鉴了那些介绍的方法?)
五、板书
六、课后记
第二课时安排主要内容:
1、讨论课文怎样写“雨”,弄清课文写“雨”的作用;
2、讨论课文的深层内涵,分析每一处景色的不同写法;
3、进行口头训练,发展想象能力
第三篇:雨中登泰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中登泰山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中登泰山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的:
1、学习扣紧写景中的气候特征,按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领略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美好风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随着立足点的变化,变换观察对象移步换景。
2、难点:写景中穿插着抒情。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预习思考题:
1、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了泰山的哪些景物?
2、“雨中”泰山的景物有什么特色?
3、作者“雨中登泰山”体验到的“独得之乐”是什么?
词语补释:
绮丽:鲜艳美丽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突出。
意兴盎然:兴致洋溢的样子。盎然:形容气氛、兴趣等洋溢的样子。
洄漩:水流回旋。
望穿秋水: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秋水:比喻眼睛。
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回环曲折:环绕弯曲。
作者简介:
李健吾(1906——1982)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山西运城人。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后留学法国。主要译著有《福楼拜评论》,早年的剧作有《草莽》、《青春》和根据外国名著改编的《乱世英雄》、《山河怨》等。1957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他的散文清新质朴、深隽真挚。
泰山简介:
泰山位于山东省内,是我国五大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一,古称东岳。泰山最高峰玉皇顶(又叫天柱峰)海拔1524米,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许多名胜古迹。在我国众多的山峰中并不算高,但由于它矗立在齐鲁原野之上,在周围海拔只有25米的平原和100——200米的丘陵衬托下,显得特别高峻。泰山雄伟峻拔,巍峨壮观,文物荟萃,和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因此,人们常把泰山当做崇高伟大的象征。
杜甫《望岳》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结构层次:
一、(1节)作者希望登游泰山的心情由来已久。
二、(2——8节)作者冒雨登上泰山及其沿途所见风光。
三、(9节)作者在泰山顶上看到的景象。
四、(10——11节)作者登泰山的“独得之乐”。
第二课时
本文写景的特点:
一、能够抓住“雨中泰山”的特点。
作者是在雨中登泰山的,因此行文自始自终扣住一个“雨”字。着力描写烟雨云雾,处处突出雨中泰山的特点。
如:课文一开始写“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而且“越下越大”,点明作者冒雨登山。
第二段的描写,也处处围绕着一个“雨”字。顺着作者游山的路线,一会儿是“雨又大起来了”,一会儿“来到雨地”,一会儿是雨住了,“人走了一身汗”,一会儿又是“细雨打湿了浑身上下”。
作者写景时,着力描绘烟雨云雾的奇丽色彩。如:“灰蒙蒙一片”、“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一会儿是“风过云开”;一会儿是“云薄了,雾又上来了”;一会儿“雾在山峡里飘来飘去”,“天色眼看黑将下来”,但“更多的时候”,是“乌云四合”。就在这烟雨云雾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种类型的瀑布:一种从半空中倒挂下来,象“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一种是“紧贴桥后”,“水面有两三丈宽,高也不高”的飞瀑,其声音之大,犹如“发出一泻千里的龙虎声威”。
以上这些精细的描写,都体现了“雨中泰山”别具一格的壮观。
二、随着立足点的变化,变换观察对象。
本文按照作者登山路线的顺序来写的:
岱宗坊(远观)→虎山水库(瑰丽景色,描写第一种类型的瀑布,对水流颜色描写细腻,比喻新颖、引用神话传说)→七真祠(着重描写其中的一位泥塑)→一天门(略写,雄伟的江门把山挡住)→孔子登临处(石坊简介)→天阶(石坊简介)→长门洞(交代)→经石峪(介绍得名的原因)→壶天阁(柏洞、阴森)→黄岘岭(沙石颜色)→二天门(溪水的情形、仰望的情景)→云步桥(描写飞瀑)→慢十八盘(用拟人的手法写泰山上的松树:盘着的、斜伸的、挺立的,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同时运用比喻、排比,穿插着抒情)→升仙坊(简介石坊)→紧十八盘(形象的比喻和引述古人记载,写出盘道的曲折艰险)→南天门(写了心情)→天街(静态描写小店,一连串比喻描写奇形怪状的积石,用丰富的联想写各种古迹:登封台、孔子小天下处、洗头盆、白云洞,俯视情景)
作者就是这样在游记中穿插着写景状物,随着立足点的变化而变换观察对象,既把复杂的游踪交代得一丝不乱,又把泰山上的各种景物描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带着读者一同冒雨登泰山,一同在饱览迷蒙的雨雾中的泰山风光。
一篇成功的游记既使读者观其游踪全貌,又能突出景物精华之处,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处理好“线”(游踪全貌)和“点”(景物精华)的关系。课文登山路程历历在目,清晰分明,同时又有重点地选择了虎山水库的瑰丽、七真祠塑像的逼真、慢十八盘松树的千姿百态、南天门积石的奇形怪状、白云洞云海的变幻莫测作为描绘的重点,使全文成为一篇银线穿珠的佳作。
采用多种手法,行文活泼多姿:
全景:“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
局部:“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
远眺:“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撒在回漩的水面。”
近观:“水面有两三丈宽,离地不高……口沫喷得老远。”
仰望:“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匍匐在山峡当中。”
俯视:“两条白线,曲曲折折……又冒一缕清烟。”
动态:“白云在山里依然游来游去。”
静态:“有的石头象莲花瓣、有的象……怒目相向。”
引用神话传说、古人诗句。
写景中穿插着抒情:
如:未出发前,淅淅沥沥的雨“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冒雨出发后,却又“兴致勃勃”了;走到二天门时“向四下里眺望,又是骄傲,又是担心……”;登上南天门后“走在天街上,轻松愉快,象一个没事人一样”。最后集中抒写雨中登山的`独得之乐。
作业:
1、[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四题、第五题。
2、读书笔记《是苦趣也是乐趣读〈雨中登泰山〉》
雨中登泰山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树立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奋勇登攀的凌云壮志。
二、学习本文描绘景物抓住特征,剪裁疏密有致,叙述旁征博引的写作方法。
三、进行口头训练,发展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
一、“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二、课文写雨的方法与作用。
三、登攀“十八盘”的精神。
难点:
文章中的引文、典故。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请说说看,谁游览过名山?游览过哪些山?(学生答)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哪五岳呢?(学生试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长呢?也在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举,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就是其中之一。(学生背诵《望岳》)
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
李健吾,山西省运城县人,现代戏剧家、翻译家。解放以后,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编译工作,1982年逝世。
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的豪情,鼓吹“登泰山而小天下”,曾经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
二、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结构。
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2.讨论课文的结构:课文由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各写了些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文由三部分构成。1、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登泰山的缘由;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感受。文章从“几十年来”“好些次”“都当面错过了”登泰山的机会起笔,粗看似乎离题远了点,仔细一想,错过机会的次数越多,希望弥补的欲望就越强烈。作家正是用了一个极为贴切的比喻来形容这一心情;“像是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笔债似的、”欠债哪有不偿还的道理?第2段,机会终于来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一个“偏偏”,急切之情跃然纸上。那雨点“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等”又“渺茫”。“盼到十一点半钟”终于迫不及待“喊了一句:‘走吧!’”这些文字更是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焦虑、渴望以至按捺不住的心情。
冒雨在泰山既是理智的选择,也是感情的驱使。两段文字即交待了“冒雨出发”的缘由,也巧妙地为雨中奋力攀登作了铺垫。第三部分以雨天后下山所见之“平淡”(相对而言)反衬山中雨景之“壮丽”,点明“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确有“独得之乐”。这一切又归结于一个“敢”字。“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才能“独得其乐”,否则,机会又将错过,“债”仍然不能偿还。这样安排,一切顺乎自然,首尾呼应,文气贯通。游记文章大多这样结构,值得我们仿效。
三、讨论、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答案是《教参》第18页)
2.联系课文第二部分,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本文写景以“移步换景”之法为主。所谓“移步”是指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所谓“换景”则指景观不同,或观察对象的变换,或是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同一观察对象,面目姿态也会大不相同。这种以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为线索,描述所见景物的方法,通称“移步换景”。例如,课文中对“岱宗坊”至“南天门”诸多景点的描述,就是以作者的游踪的线索串联起来的。作者走一路,看一路,依次记述了沿途种种景观.正是运用了“移步换景”之法。又如对“紧十八盘”,既有远处眺望(“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匍在山峡当中”),也有下边仰视(“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更有紧贴其前立于其上的精确描述(石级窄窄的,搁不下半只脚)。多角度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立体的印象,给人以亲目所睹如历其境的感觉。
3.学生阅读课文,划出运用“移步换景”之法的地方并用简洁文字标注出来。
四、布置作业:阅读课文,解答“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第3、5、8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二、讨论课文怎样写“雨”,弄清课文写“雨”的作用。
1.课文是怎样写“雨”的?
课文紧扣一个”雨”字,既有正面明写,又有侧面暗写。“淅淅沥沥”、“越下越大”、“斜风细雨”等等是正面明写。但正面直接写“雨”,难度极大,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十分精明,集中笔墨致力于侧面暗写。那“灰蒙蒙”的雨烟雾气,“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那虎山水库七股大水的声威,山上山下大大小小的瀑布,“飘来飘去”的云雾,都是侧面写“雨”。(《教参》认为这些都是正面明写,似可商榷。)那道旁的野花野草,“挨挨挤挤,芋芋莽莽”,岩上古松怪柏,潇洒多姿,奇形怪状的山石也都神态毕现,无不暗扣一个”雨”宇,虽不着痕迹,却明明白白。
2.指名口述山中雨景,顺序可作适当调整甚至重新组合,精采词语要充分运用。
3.课文写“雨”,有什么作用?
①创设特定的意境,借“雨”抒情。
莽莽苍苍的大山。朦朦胧胧的烟雨,创设了一种诗的意境。作者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机会,可以一偿宿愿了,“偏偏”遇上这无情的“雨”,一下就是几个小时,“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人的心里”,怎不叫人心焦意躁?但是,这淅淅沥沥的雨”,道是无情却又有情。不是这“雨”,那流泉飞瀑、奇树怪石又怎能分外壮丽妖烧?虽然增加了几多艰难,却让你享受到战而胜之的喜悦,为你提供了仔细观赏七真祠中那些塑像的机会,没有让你受到“淋漓之苦”。至于文中的“水”(其实是“雨”),更是情切切、意绵绵。先是“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后是“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而后又“跟我们跟到南天门”。可以说,课文中无一景不写“雨“,无一景不合情,情景交融,尽在“雨”中。
②设悬念,生波澜,引人人胜。
文章开头借“雨”设置悬念,中间借“雨”生出波澜,结尾借“雨”抒发感慨。文章的一步步推进,起起伏伏都与“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详见《教参》第15页)
三、讨论课文的深层内涵;课文开头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中间写攀登艰难有无必要?结尾部分“敢于”一词能否删去?
课文开头引用古诗文,实际上是定下了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正因为如此,文中写登山之险,“雨”中之难就不是闲笔了。结尾“敢于”一词正是“点睛”之笔。这个“敢于”呼应全篇,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敢于”冒雨攀登,战胜艰难险阻,才能领略无限风光,才能“感到意兴盎然。”
课文中写两位老人雨中登山,一位“穿花一般”,一位虽是小脚。却也”稳稳当当”,既交待作者是在他们的“鞭策”与“鼓励“之下,奋力向上的,也是为了以此“鞭策”、“鼓励”读者。
对课文的深层内涵要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仔细品味,深入领悟。
四、讨论“思考和练习”第四、五两题。(答案见《教参》第19页)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2.作者把人生比作登山,试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写一则读书笔记。
【雨中登泰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雨中登泰山散文
2.雨中登泰山作文800字
3.雨中登泰山高中作文
4.雨中登泰山课件素材
5.我也在雨中登泰山作文500字
6.雨中登泰山小学作文900字
7.雨中登泰山初一作文
8.教学设计《倾听心灵》教学设计
第四篇:登泰山导游词
登泰山导游词(精选5篇)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泰山导游词(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登泰山导游词1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泰山风景区,我叫张哲源,来自红领巾旅行社,以后为了称呼方便,大家就叫我小张吧,今天由我来做大家的导游,和大家一起来游览雄伟壮观的泰山,希望大家听了我的讲解对泰山有所了解。
泰山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之北。泰山海拔1532.7米,气势雄伟磅礴,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称号。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
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请大家随着我登上玉皇顶,观看日出。泰山日出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看,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好象佛像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所以被称为“佛光”或“宝光”。请大家站在泰山的最高处向下看,一个个的人像蚂蚁那么小,是不是觉得自己就是天上的神仙。
各位游客,泰山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相信大家此时此刻都会领会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含义了吧,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
登泰山导游词2各位游客:
你们好!今天很高兴为大家服务、讲解。我是你们的导游——曹孟德。咱们今天游览的地方是泰山。请各位游客不要随地吐痰,要爱护花草。泰山非常陡,大家一定注意脚下安全。
泰山名胜风景区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国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风景文明旅游区,中国书法第一山。泰山还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谴官祭祀72次。游客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桃花峪。桃花峪位于岱顶西北,是泰山近几年开辟的旅游新区,并有索道、缆车直通岱顶。在索道站周围露出的岩石,主要是傲俫山中粒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东侧有北西向龙角山断裂通过,断裂两旁发育有与其基本平行的伴生断裂。其中一条伴生断裂切过一个山头,生成约5厘米宽的节理密集带,节理面近于直立,把二长花岗岩切割成许多薄板状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岩块沿直立节理面不断坍塌,最后形成两封对峙的一条几米宽的大裂缝,这就是有名的桃花峪一线天。
游客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即将结束了,剩下的时间你们可以自由活动,想照相可以找我。
登泰山导游词3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导游xx,今天,我带大家游览五岳之首泰山。
泰山古称岱宗,它位于山东省东部,泰安市北侧,面积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泰山雄伟壮观,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巍巍泰山就像鱼。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
我们从山脚下沿着石砌的台阶向上攀登,会看到驿路蜿蜒、古木苍翠、松柏夹道,路旁的野花万紫千红,各具特色,从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红门、万仙楼、再向上是中天门,对松亭,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站在迎客松下,隐约可以看到十八盘,因为古人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十八盘的台阶,共1594级,高约400多米,可以说是泰山的“脊梁”。
过了十八盘,就到南天门。看,山道正中一座城楼式的建筑,耸立在山巅,这就是著名的南天门。“南天门”这三个赤金的大字,赫然入目。
城楼墙全是用红、黄、蓝三色漆刷的,配色协调,鲜艳夺目,庄重大方。
最后的目的是玉皇顶,上玉皇顶可以观看到泰山日出。明天早晨大家可以早起来看日出。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跳跃出来,腾空而起。
在这里希望各位能协力保护红啊我们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做文明的游客,谢谢各位!
登泰山导游词4各位外国的游客们:
大家好!
我是中关村三小四(7)中队派来的'义务讲解员xx,这次的泰山之行的讲解任务就由我来担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来到泰山,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泰山的基本情况。
泰山地处华北大平原的东部,山东省中部,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大家想想,多少个篮球场的面积呀?光风景区就426平方公里。它的主峰是玉皇顶,海拔545米。泰山东望大海,西邻黄河,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北依泉城济南。
大家往前走,有一列缆车,通往中天门,在路上,我会更多地介绍给大家泰山的资料。
泰山在二十五亿年前被海水淹没着,后来才渐渐地升出海面,直到三千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泰山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下,才形成现在的形状。因此,泰山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而泰山山体却又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直到今天,泰山仍以每年0.05毫米的速度生长着。
这里就是中天门了,大家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买些纪念品,或拍照留念。但要注意不要随便扔垃圾,刻画,为泰山这一自然遗迹做贡献。
今天咱们的旅游就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还游兴未尽吧?没关系,请今天晚上好好休息一下,养精蓄锐,明天我们就要登泰山顶峰,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雄风了!
登泰山导游词5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观赏的是雄伟壮观的泰山。我叫郭彦茹,大家可以叫我郭导。
泰山有许多神奇之处,现在,就请和一起去领略泰山的神韵吧。
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叫岱庙,修建于古代,里面藏有许多珍稀文物。走过岱庙,就能到达一天门,一天门是泰山的入口,出发吧,朋友们,我们要登上十八盘,看看整个泰山秀丽景色吧。
来到一天门映入眼帘的是“登天景区”四个大字,这是古代皇帝封禅所走过的路,说明后面一段路是登天景区了。
咱们边走我边给大家简单地说说泰山是怎样形成的,在一次地质学家称作“泰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中,古泰山第一次从一片中崛起,以后几度沧桑,泰山经过几万年的升起又沉没,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这个模样。看,石壁上还有古人的题刻:“努力登高”等一些语言,让我们坚持下去。
你们看十八盘到了,它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00余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远远望去,就像天门云梯。沿着十八盘向上攀登,台阶的拂手千姿百态,有的像一条龙,有的像一朵白云,抬头看天,似乎我们一伸手就能摸到白云,又好像我们现在已置身于“天界”了,虽然我们并没成仙,但我们在这里领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迈。瞧,在山腰盘旋的苍鹰,现在已剩下了一星半点了。十八盘的顶端是泰山顶端玉皇顶了。
真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
第五篇:登泰山日记
登泰山日记 篇1
今天,我们全家去登泰山。
泰山高1545米,是五岳之首。来到泰山脚下,仰望泰山,它是那么得雄伟,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进了山门,坐上中巴车,经过弯弯曲曲的山路,到了缆车站。我们上了缆车,从高处往下看,每个东西都是小小的,还见许多人在爬山呢。过了十多分钟,我们下了缆车到了天街,天街一边是商店一边是悬崖。山上一会儿有雾,一会儿出太阳,景色很美。
泰山真壮丽!
登泰山日记 篇2
泰山是五岳之尊,以前许多帝王都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汉武帝曾八次来到泰山,还在泰山脚下修建了岱庙。杜甫在泰山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李白也写下了著名的《游泰山》。我一直很向往去登泰山,今天,我终于可以如愿了。
进了山门不久,我们就来到了孔子登临处石坊,苍翠浓密的青藤挂在石坊上方,显得格外典雅端庄。紧接着,雄伟的红门挡在了我们面前,穿过红门,望着高耸如云的泰山,我不禁有些泄气:这么高,我爬得上去吗?何况天还这么热呢!不管怎样,我还是顶着炎炎的烈日,奋力向上爬去。山路的右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名叫中溪。溪水在微风的吹佛中,泛起层层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我赶紧过去在一块刻有中流砥柱的巨石下玩了把水,感觉精神了许多。
爬呀爬,不知不觉就爬了好长一段路,一直没什么新的变化。我有点后悔了,一路都是这样的风景,有什么意思呢?可是来都来了,我只好继续往上爬。经过四槐树,我们来到了峰回路转,到了这儿,就意味着中天门快要到了。不久后,我们到了中天门。我感觉很累,就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疲劳散去之后,我们又继续向上爬。
到了云步桥,一条银色的瀑布挂在我们面前,像一条微微飘动的丝带。周围还有许多摩崖石刻,风景似乎一下子好看了许多。我越爬越带劲儿,又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后,我们来到了十八盘。
十八盘上的台阶非常陡峭,我扶着扶手小心翼翼地爬上去。又过了好久,南天门就在我们眼前了。我和妈妈一股作气,终于到南天门了!这时太阳即将落山了,红彤彤的太阳在云层中若隐若现,日落很美,但我更期待明天看到更美的日出。
接着,我们走到天街上,那儿凉风习习,人来人往,望着山下灯火辉煌的泰安城,我感受到孔子的登东山而小鲁,等泰山而小天下的情怀。我期待以后攀登更高的山峰。
登泰山日记 篇3
国庆长假爸爸妈妈带我去山东玩了。我们去了泰山、孔庙、孔府、孔林和济南的大明湖、趵突泉。今天我写的是第一集――登泰山。
我从山脚往上看,泰山非常高,我心里直打鼓,担心自己登不上去。我和爸爸从红门往上登,登到中天门的时候,爸爸问我要不要坐缆车上去,我说不用,我自己登上去。我和爸爸一直登到山顶――南天门。我们总共用了五个多小时。从山顶往下看景色非常美!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泰山日记 篇4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去爬泰山。
首先,我们在天外村坐旅游观景车到了中天门,沿途我看见了很多人是徒步走上去的。到了中天门我们爬了一段山路,原来还准备自己爬上去的,结果发现很难爬,听说十八盘很险,爸爸妈妈觉得我还太小,怕我吃不消,所以就决定坐索道上山。索道真是快呀,不一会我们就到了南天门。这里有个著名的景点就是天街,这里有很多小吃和卖旅游纪念品的地方。
登泰山日记 篇5
暑假里,我们全家人和爸爸的同事一起去登泰山。
一开始,有一辆大巴车把我们送到半山腰,我看见很多人都买拐杖,我和哥哥每人都买了一个。我看到许多人在坐缆车,我说:“妈妈我们坐缆车好吗?”妈妈说:“不可以,因为我们是专门来等泰山的,男子汉不应该害怕困难。”于是我打起精神,继续向前,走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妈妈和爸爸给我们拍照留念。中途我几次想要放弃,因为泰山太高太陡了,但爸爸妈妈继续鼓励我,还有几个好心的叔叔拉着我,最后我还在爸爸妈妈的.前面到达了泰山的顶峰南天门。
登泰山日记 篇6
暑假,我参加了知音琴行的夏立营。让我最难忘的是攀登五岳之颠的泰山。
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坐着大巴车,经过几小时的路程,来到了泰山脚下。抬头一看,泰山不是一座山,而是连绵起伏的几座山连接起来的,山上一片翠绿。准备好一切,我和同学们开始爬山了,刚开始我很有信心,爬着爬着,就觉得腿又酸又疼,于是,我们坐在石阶上休息,休息完了继续爬,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终于,我们爬到了玉皇顶!我们在山顶上向下看,密密麻麻的人像蚂蚁一样大,公路变得又能细又长。欣赏完美丽的风景,我们坐上缆车下山了。
登泰山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一定会获得成功。
登泰山日记 篇7
今天我们一起去登泰山。一大早,我们背着照相机和水就出发了,到了泰山脚下抬头望去,哇,泰山真高啊!由于我们去得太早,没有缆车,我们决定爬到山顶。我们爬了一会就觉得累了,我跟妈妈开玩笑让妈妈给我加点油吧,妈妈笑着给我买了根黄瓜,吃完后继续爬了2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了南天门。眺望远处,白云缭绕,风景真美啊!再累也值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