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变化我知道”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3 08:1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祖国变化我知道”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祖国变化我知道”研究报告》。

第一篇:“祖国变化我知道”研究报告

“祖国变化我知道”研究报告

大连实验学校

七年三班

吴妍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我们伟大的祖国,已走过了六十年的岁月。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60年,弹指一挥间,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短短60年,中国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前221,秦始皇统一中国,使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盛的大国;张骞出使西域,创建丝绸之路;唐太宗李渊建立了大唐;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智慧的先民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地动仪,浑天仪……文学方面的李白,杜甫,科学方面的张衡,军事方面的曹操,诸葛亮,刘备,周瑜…… 每一个领域都在进步中国正在发展为一大强国。

然而,一个个昏庸无能的皇帝的出现,使得中国出现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日本帝国,八国联军的的侵略,都令人不堪回首。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孙中山大总统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举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又在以毛主席、周总理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在不断的进步。

那些年,中国人民受尽了凌辱,但我们伟大的祖国又重新站了起来,重新获得了世人的尊敬。

伟大的祖国,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我的祖国,我衷心的祝愿你,永远繁荣富强。

第二篇:祖国变化我知道

我以我眼看变化

401刘哲铭

平时也不太感到我家有什么变化,可是通过采访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从他们口中我才发现这些年我家的变化可真不小啊!

外公外婆结婚时,住的是单位分配的一间房子,只有一个房间,底楼有个公共厨房间,没有客厅,没有卫生间,生活很不方便。后来,我们家搬进了2室1厅的动迁公房。几年后,我家又住进了3室1厅的商品房,还有两个卫生间,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很是方便。

还有一个变化,我是有切身感受的:我小时候,每到周末节假日,爸爸妈妈会带我到公园去,要么乘公交车,多数是用自行车带着我。想当年,爸爸妈妈在学生年代时,只有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可是也不知从哪年开始,我家外出游玩的脚步越来越远:杭州、苏州、无锡、南京、诸暨、绍兴、黄山、庐山、三亚等等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交通工具则有汽车、火车、还有飞机。

现在的公交车又多又快,还有了畅通无阻、高效快速的地铁、高架,就像蜿蜒的长龙横卧在地面上下,要到哪里又快又舒适。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美国有线电视网(CNN)前驻华首席记者齐迈克感慨地说:“当我1973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时,人们还把我当作外星人,不时上前围观。谁会想到30年后的今天,我会像外星人一样,在中国的巨变面前发呆?”

六十年来,祖国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底还有些什么变化呢?我决定采访一下外公和外婆,作为祖国的同龄人,他们的感受一定是最真切。

我问:“外公外婆,你们觉得现在的生活幸福吗? ”

外公外婆异口同声地说:“当然,很幸福喽。”

我问:“那你们觉得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

外婆说:“当然,要说变化可大了。就拿买东西这件事来说吧,过去是计划经济买任何东西都要凭票子,买米要用粮票,买油要用油票,买糖要用糖票,就连买鸡蛋都一定要有蛋票。”

外公忍不住插话道:“你想不到吧?就连买香烟都要烟票。哪像现在商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的,只要有钱都可以买到。”

我问:“除了买东西,还有什么变化呢? ”

外婆指着茶几上的电话说:“以前,家里没有电话,只有单位里有,还是那种老式的拨盘的脉冲电话。有事要打电话只能用公用电话,可不方便啦。渐渐地,家家户户都装上了按键的音频程控电话,而且通话质量也大大地提高了。现在还有了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巧玲珑的手机,多方便啊!”

这时,外公从抽屉里拿出几本相册。

我说:“外公,我的采访还没结束呢,你拿照片干吗? ”

外公说:“你不是想知道祖国的变化吗?来看看照片吧。”

我随手翻起了相册,前面的照片是黑白的,外公外婆穿的衣服颜色灰灰的,样子土土的。渐渐地,照片变成了彩色的,衣服的颜色也越变越亮丽了,样子也越变越时尚了。

对外公外婆的采访结束了,从他们那里我了解了祖国六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另外,我从网上也查到了一些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了祖国的变化:

从收入看变化

中国在过去30年间,那些政府能力弱而政策不佳的国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那些具有良好的机构能力和良好政策的国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约3%。这说明政府能力对一个国家的进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否拥有一个有效的、卓越的政府对于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完成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当前中国是否拥有一个有效且卓越的政府呢?或者说当前我国政府能力水平究竟如何?

中国政府能力就是指现代国家政府,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而有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广泛而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国家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有效性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

政府能力从职能性质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能力:经济管理能力、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行政组织管理能力。本文主要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实力的变化来评价当代中国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能力。

一、从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看中国政府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我国跟其他后发展国家一样,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型”的发展道路。二十多年的爆发式的持续的经济增长证明了我国政府是一个强大的有能力的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的时候为3624.1亿元,到1997年为74462.6亿元,2001年为95933.3亿元,2002年为102398亿元,2003年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运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20多年来增加了近8倍。在1978至2003年20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0%左右,其他几个主要国家GDP年平均增长率为:美国2.7%,加拿大2.6%,日本3.3%,印度5.2%,法国2.1%,英国2.2%。对比后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

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我国为379元,1990年为1634元,2001年为7543元,2002年为7954元,增长了20多倍。1992年到2003年间平均年递增9.5%左右,而同期其他几个国家是:美国2.3%,日本0.8%,德国1.0%,法国1.4%,印度4.6%。经济结构优化显著。1978-1997年,三次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12%、10.6%,占GDP的比重也由28.1:48.2:23.7变为18.7:49.2:32.1。尽管我们的经济结构比例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却显著高于它们。而且,我国农业增速远远慢于GDP增速,工业、服务业却高于GDP增速,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扩张期。

第一、对外贸易取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直在增长,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5097.6亿美元,2002年的6208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3.5%,不仅高于同期中国GDP的增长速度,而且比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速高出近8个百分点。进出口差额由1978年的-11.4亿美元(逆差)扩大到1986年的-119亿美元,而后开始上升,到1990年扭转为顺差87.4亿美元,2001年为225.4亿美元,2002年的304亿美元,成为世界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国际储备在1980年时为-12.96亿美元,到1990年110.93亿美元,1998年为1449.60亿美元,2001年为2122亿美元,2002年的2864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

第二、利用外资数额大幅增加。198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44.6亿美元,到2001年496.7亿美元,2002年的550.11亿美元,增长了10多倍。我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世界排位前500名的跨国公司已有近四百家在中国投资。美国9·11事件和安然事件,促使大部分国际资本撤离美国,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资本聚集的中心。这些外资的引入,不但使我国获得了相对稀缺的资本,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机制和管理经验,同时也意味着广阔的国际市场。

第三、坚强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的凶猛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几个回合就把亚洲“龙”和“虎”打趴下了。它震荡着亚洲,牵连了俄罗斯,甚至影响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巴西、美国。离风暴中心最近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中国对外贸易承受了巨大压力,利用外资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市场疲软,消费不振,通货紧缩现象日趋明显,外有金融危机影响,内有通货紧缩作祟,为挽危局,政府叫响了“积极扩大内需”的口号,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人民币不贬值、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依法治理金融,强化监督管理等等。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中国政府进行的“技艺高超的宏观经济管理”使中国成功的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四、成功加入WTO。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将在一个更为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下,以平等的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中国人均资源少,人力资源丰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提高对外依存度,无论从战略利益还是当前利益出发,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非常有利。而且,WTO的共同规则还将对稳定我国多边外贸关系、减少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深化,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达到白炽化的程度。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尽管我国的经济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已经能够挥洒这把双刃剑,做到趋利避害,利用国际市场的各种资源条件,同时避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成功地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

从看电视看祖国变化,京九风,京九晚报电子版,读报社区 世界在变,创新不变。爱读网-电子报刊报讯 时事财经体育娱乐生活时尚文化艺术 找报 地域字母商业时事

从看电视看祖国变化

现在,说起看电视,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常的事,可是听了外婆的话,我对此却深有感触,很想说说以前看电视的事。

桌上是一个小小的匣子,匣子里黑白交错的图像变换着曲线,人们潮水一样挤在这个小方匣前面,津津乐道,人头攒动,场面蔚为壮观。我们这一代人很难想象,就在20年前,一台黑白电视机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台黑白电视可以轰动几个村庄。在当时,电视是财富的代名词,是身份的体现。

那是1976年9月,伟大领袖毛主席不幸离开了我们。像这样的消息,当时只能在为数很少的收音机或小广播中听到。当时,大家是多么想再见毛主席他老人家最后一面啊。可是,都去北京不可能,外婆所生活的不小的村子里没有一台电视机,后来听说公社卫生院有一台小电视机。这可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一台啊!那天晚上,村里的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向十几里外的公社卫生院奔去。走着嫌慢,大家就跑了起来。外婆当时年仅14岁,也跟着大人们跑了起来。一会儿,大家就跑到了公社卫生院。卫生院整个南大院包括大门口,都是人山人海,但大家都神情肃穆地在看电视。电视里演的全是毛主席的事情,有他老人家的治丧情况和一生的光辉事迹等。外婆和大家一样有幸见到了毛主席最后一面,悲痛的心情稍有安慰。这是外婆一生中第一次看电视,也是非同寻常的一次。虽然事情已经过去30多年了,可至今仍记忆犹新,如在昨日。

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的电视业——1958年4月伊始,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地进行研制,终于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信号。测定结果告诉我们,国产的第一台电视机质量和稳定度甚至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

起步时的成功增强了中国人的信心,我们加速研发的脚步,中央电视台在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然而“彩电”毕竟稀有,为数不多的人,省吃俭用三四年,花出两年多的工资,才抱回一台小彩电。父亲说,小时候同村人买了彩电,尚未搬进家门,已然被围得水泄不通,一到傍晚,附近几个村的孩子们更是早早地吃完饭,跑来在电视机前占一个好位置,体验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感受光与声的灵妙。

直到80年代,电视机的价格才平民化,因而渐渐普及开来:茶余饭后,一家人聚在一起,欣赏电视节目,品味生活点滴,其乐无穷、温馨无比,已是常事。

到了1985年,外公买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不敢说外乡外村有没有这“稀罕物”,但在我们这个一两千人的大村子里,也只有两三台这样的“宝贝疙瘩”。那年演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时,外婆家的小院里,坐着的、站着的有五六十人。

记得1993年我家买了一台21英寸的彩电,一直看到2002年,坏了,干脆又买了一台29英寸的彩电。而我出生后的没几年,电视机进入纯平年代、高清年代。踏入家电卖场,各式各样的电视机层出不穷,它们造型美观,清晰度高,丰富着的我业余生活,冲击着我的视觉感受,更在第一时间传达着信息,让我与世界保持同步„„

电视机的变迁正好比一部人人参与、体味的历史剧,跨度虽小,变革却深刻而剧烈。眼下,越来越多电视机的铭牌都印上了“中国制造”,更说明了中国电视业的腾飞与发展,从而也印证了祖国的变化迅速而猛烈。

现在的电视信号质量和频道数量也非昔日能比。以前是模拟信号,现在是数字信号,频道也多得让你不知选哪个台好。不仅如此,现在还有了网络信号。从看电视,我看到了祖国的变化,透过电视机发展的脚步,我想,祖国必将在今后的日子里愈加辉煌,愈加灿烂!

从衣着看变化

一、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二、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三、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从日益丰富的饮食 看变化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从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看变化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从四通八达的交通 看变化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我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也愿祖国的未来更加美好。

第三篇:祖国大变化

祖国大变化

近3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从破小矮房到高楼大厦,从凹凸小路到平整大路,都让人惊叹不已。为此,我还采访了我们家的长辈呢!下面,让我来带你一起见证祖国的变化,领略祖国的风貌吧!

外婆说,以前的交通工具只有船,因为当时没有路,河非常的多。无论路途有多遥远,船是唯一能够到达目的地的地方,也是最重要的。

妈妈说,当时他们学习的环境非常差,可以说好比现在的垃圾场。学校拭用砖头盖成的,一个个凹凸不平的,红色的砖头,显得格外醒目。学校靠山,每天都得步行上放学。

爸爸说,比外婆那时稍好的年代,自行车、马拉车又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想当年,爸爸还骑着自行车带妈妈出去遛弯呢!

现在好了,平整而宽广的大路上,人来人往。说笑声、汽笛声此起彼伏、川流不息。学校大得很,足足有四五层呢!绿树红花,大大的操场,大大的主席台,宽阔的教室,舒服极了;每家每户都有大大的轿车,时不时出去溜达溜达,边走边说笑,出远门已经不再是难事了;破旧的小房子,早已经变成了大大的别墅了,高高的,漂漂亮亮的,一件比一件好看,那叫一个舒服!

妈妈常常感慨:“想当年,我们还住在又矮又小的两层平房里呢!蟑螂、蜘蛛、老鼠,东奔西串,可‘热闹’了。转眼间,祖国都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了,我们都住在小区里了,那房子足足有30多层呢!”

是啊!祖国真的在日新月异。蓝天在变白,溪水在变清,祖国在长大。让我们,让大家,共同创造更美好的祖国。让我们,让大家,一起为祖国的变化举杯欢庆!

第四篇:我爱我的祖国作文:祖国的变化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祖国的变化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祖国的变化

星移斗转,岁月如梭,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快60周年了,这60周年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从简陋的楼房到美丽的高楼大厦;从物质匮乏的情景到现在的丰衣足食,变化多大啊!听爷爷奶奶说:“他们那个年代实施计划经济,什么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吃饭要饭票,吃肉要肉票,穿衣要布票,连买包快食面都要粮票。现在实施市场经济,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物产丰富,当你走进市场,琳琅满目的海鲜让你挑个够;当你走进商场,各式各样、样式新颖的衣服随你挑;当你走在街上,随处可以看到“安德鲁森”、“澳联”、“向阳坊”面包店。”

二三十年前,爷爷奶奶刚进城,住的房子是租的,只有二十几平方米,既当厨房又当客厅又当卧室。一家四口人挤在一起,多不方便呀!现在爷爷奶奶住的房子既宽敞又明亮,奶奶常常对我说:“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从吃的住的用的样样满足,祖国的变化真大啊!你们这一代人可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啊!”

望着祖国新变化,盼着祖国快发展!我懂得了:祖国会越变越繁荣,作为接班人的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学本领,长大更好地报效祖国。

第五篇:我见证了祖国的变化

一个80后见证的那些事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今天站在这里演讲,坦白的说我很恐慌。很害怕自己不能确切的表达我们这些80后,对祖国那份复杂的情感。我们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时过境迁80后已不再是个新鲜的词汇,我们也不再会因为自己是80后而欢呼雀跃,无限憧憬。我们和祖国一起经历了经济体制、教学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压力。但应该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发展、壮大,见证了这30多年的巨大变迁。下面,我们就和大家说一说一个80后见证的那些事。

我出生在本市一个边远的小镇,镇子里没有幼儿园,所以我在一个用砖头、木板拼凑成课桌的简易学前班教室里开始了学生生涯。记得那时候一袋酸梅粉、一块大大泡泡糖,就可以让我们找到过年的欣喜;炎炎夏日里,最奢华的避暑方式就是一根2分钱的冰棒;一本几毛钱的连环画,就可以在小伙伴面前臭显摆半天,那绝对是一件炫富的利器。而每天到爸妈单位里的会议室看会儿电视,那感觉用喜大普奔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后来上小学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肉票、布票、粮票、国库券一夜之间退出了历史舞台,镇子里的市场开始丰富起来。妈妈再也不用拿着粮食局发放的购粮本,排着长龙买米、买油。家里那个帮我们打发了无数闲暇时光的录音机,也被一台18寸的山茶电视机取代。从此,我们一家人饭桌上的谈资就多了《血凝》、《黑猫警长》、《渴望》等等那个时代脍炙人口的电视节目。

生活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变化着,我也在一天天的成长。初一下学期的一天,爸爸拿着一个红色本子对我说:“从今天开始,这就真正属于我们了”,那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晚饭时,从不喝酒的爸爸破天荒的喝了二两。虽然当时的我还不太清楚这意味什么,但是多年以后,我发自内心的感谢新时期、新生活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的实惠。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以及城市交通运输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彩电、VCD、冰箱、程控电话陆续进入了我们这些边远地区的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变,93年我第一次走出家乡,见识了省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丰硕成果。

90年代末,国家为推进边疆地区经济建设,出台了农、林、医、师人才定向培养政策。我成了第一批受益者,每个月拿着45块国家补助上学。三年后,国家又扩大了大中专院校的招生指标,生活在边境小城的我成了我们县第一个考入昆明医学院临床本科的毕业生。五年的大学生涯,我亲历了母校一座座现代化教学、实验楼的落成,我们的学习环境日新月异。

大学毕业,我走上讲台成了你们中的一员。我很清楚的记得,老卫校不论是教学环境还是办公条件,都很难满足临卫人不断进取的需要。2010年,我们成功入住新校区,老师们用上了现代化的教学和办公设施,再也不用为上一次电教课辛苦排队,也不用继续在夏天不凉、冬天不暖的简易教室教书。如今,生命科技馆、临床、护理等一批设施齐全的实训教室投入使用,就如同给我们的教学加装了涡轮增压,为学校的发展全面提速。而这些,都无不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落实在边疆。

现在的我们有了住房、开上了汽车,在国家的支持下可谓火力全开,正全速向着小康社会迈进。虽然祖国不再需要我们去冲锋陷阵、浴血疆场。但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应该自觉地把满腔爱国热情转化为维护国家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际行动。立足本职岗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工作,回报祖国、回报党!

最后,我用舒婷的一首诗来结束我的演讲: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下载“祖国变化我知道”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祖国变化我知道”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祖国60年变化![范文模版]

    祖国60年变化! 60年的变化,如同昨天的事;60年的变化,如同瞬间的变化;60年的变化,谁能料到呢? 60年前,新中国发达之起;60年前,新社会进步之始;60年前,新生活幸福之乐。的确,新中国成立起来......

    关于祖国变化作文大全

    关于祖国变化作文八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所见过......

    祖国变化作文[范文模版]

    祖国变化作文7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祖国的变化

    祖国的变化 祖国的变化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祖国的变化,将永远成为我们中国人民记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面对祖国的版图,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母亲般温柔的爱抚,......

    喜看祖国变化

    喜看祖国变化 曾经——一个古老的国家,前人镌刻了无数的辉煌;一头沉睡的雄狮,历史遭受了不尽的磨难。现在——一个崛起的大国,后人正展示着繁荣与富强!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在短短......

    祖国的变化

    祖国的变化 时间飞逝,新中国已成立60周年。60年里,一代代的中国人,在时光的倒影下携手走过了建国初的贫困,走过了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走过了十年文革的**,走过......

    祖国的变化

    祖国的变化 五千年的文明,承载着历史沉甸甸的脚步,改革开放的突发猛进,揭示着一个民族的伟大崛起!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祖国的铿锵有力的脚步,在东方这片古老土地上,中华民族演绎......

    祖国的变化

    祖国的变化 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6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6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