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楼梦》争联即景诗背后的全部故事
《红楼梦》争联即景诗背后的全部故事
与文古清商榷 刘可滇2016-12-21
近读文古清的文章“《红楼梦》争联即景诗的原唱是林黛玉原型林亚清(1655-1740)的《钱塘观潮》”,大致认同其观点,但是发现该文所述只是就诗论诗,对与诗篇的写作年代,作者当时年龄等等细节,以及故事背景和后续产生的其他跟进和对诗,还有其他更重要的背景故事内情文古清都未提到。实际上这两首所谓“夫妻”唱和诗还有第三者,即薛文起原型钱肈修(1652-1722)的排律《钱塘观潮》。此外前两首诗各自的限韵是如何选择的,第三者的选韵与她们的关系,等等,文古清都没有讲述。也许文古清写文章之前没有读过清初钱肈修的诗词集《逸莪集》。而且文古清对李渔(1611-1680)即李笠翁的《笠翁对韵》是否熟悉也不可得而知也,对李渔的长女李淑昭(1638-1698)知之多少。如果文古清读过这些作品集,考证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恐怕会更全面,也会有所不同也未可知。
为了便于查阅比较,先将三篇观景诗一一列出,然后再作进一步分析比较。《钱塘观潮》林亚清林以宁作,限九青韵
气以三秋肃,江因九折名。海门环凤阙,斗曜拱神京。舟楫三都会,鱼盐百货盈。凉飙随舵发,新月傍船行。共指潮生候,争看雾气横。篙师屏息待,渔子放舟迎。海外千山合,江边万谷鸣。蜃楼惊变幻,鲛室忽晶莹。鱼沬翻珠佩,腥涎喷水精。玉山高作垒,雪浪俨如城。似有冯夷鼓,长驱掉尾鲸。前茅从赤鲤,后队亦青旌。自可呑溟渤,何烦洗甲兵。蛟宫图广袤,蚁垤敢争衡。久欲寻天汉,频思访玉情。乘槎常不达,浮海竟无成。近覩三江险,方知六宇平。奇观书短韵,尽幅海涛生。《争联雪》李纨组织,限二萧韵
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苗。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皑皑轻趁步,剪剪舞随腰。苦茗成新赏,孤松订久要。泥鸿从印迹,林斧不闻樵。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结,色岂畏霜凋。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缤纷入永宵。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天机断缟带 海市失鲛绡。寂寞封台榭,清贫怀箪瓢。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烧。没帚山僧扫,埋琴稚子挑。石楼闲睡鹤,锦罽暖亲猫。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沁梅香可嚼,淋竹醉堪调。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钱塘观潮》钱肈修作,限十一尤韵
鼎时三吴郡,襟连百越州,万川趋大壑,四渎视诸侯,颢气乘金令,天风挟海流。玉龙初蜿蜒,雪练乍沉浮。隐现留双阙,微茫辨十洲。芦人停榜待,江女弄珠逰。倏忽摧陵谷,俄看汩斗牛。洪钧归橐錀,一气自春秋。怒卷千重锁,平移万龙舟。目前惊滉漾,耳后觉飕飕。似有鱼龙孽,翻令天地愁。腾波嘶白马,掣练跃苍蚪。海若威方壮,鸱夷怒未休。三千犀练甲,十万羽林逰。叠浪催鼍鼓,崩涛结蜃楼。忠魂时出没,姣服正夷逰。勾践山河改,胥公俎豆脩。登临吊终古,遗业恨衰周。雪涕归何晚,惊心为小留。回看江岸阔,潮落海帆收。
从以上三篇可以看出,林亚清林以宁的《钱塘观潮》限的是九青韵,“争联雪”限的是二萧韵,钱肈修的《钱塘观潮》限的是十一尤韵。为什么呢?怎样搞清三诗篇各自限韵的选择方式,既然是和对,为什么不统一韵脚呢,那样似乎更公平吗?其实不然,这里对公平的理解很有趣,即每个人选择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作为韵脚,这样不必抽签,又不会为选字理由说个不清。这是古代诗社唱和限韵的常用方法。
所以林亚清的《钱塘观潮》是以自己林亚清的“清”字即九青韵选为限韵的韵脚,正巧林亚清的别名林以宁的宁也属于九青韵。
大观园争联即景诗的限韵是二萧,这在《红楼梦》书中已经在联句之前说定过。然而为什么选择二萧韵,书中没说,当然也不能直说。按说李纨的后一字是纨,李纨字宫裁,表面看似应选纨或者裁二者之一,即十三元的纨,或者裁。却取与纨,裁无关的二萧,这就是作者无意中留给读者的榫臼线索。因为所谓红楼梦大观园诗社的社长李大嫂子李纨,原型是《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李笠翁的长女李淑昭,即李缟明(纨,缟义全同)。既然是和对林亚清,那么选择限韵的方法当然必须与林亚清相同,即以名号最后一字限韵。那么,李淑昭的后一字是昭,属于二萧韵,所以选择二萧,昭。
正如文古清文章所说,林亚清的《钱塘观潮》不失大家风范,同样题材,同样景致再难和对,于是自三秋肃等到“阳回斗转杓”,应该已经过冬至了。竟然瑞雪迎春,正好景致,联韵铺陈,畅怀和对。但是即景诗虽说是集体争联拼凑而成,但正如文古清所说,这首即景排律思绪平和,生活态度恬静,看似格调诗风比较一致,即使是不同生活情趣的人拾柴积薪所成,也必是受同一创作思想意识主导。况且观雪即景诗选词用句深受李渔即李笠翁的《笠翁对韵》影响,所以实际上应该是李渔长女李淑昭的排句最多,是以李淑昭为主导,各人再按一定要求附和,而书中所说史湘云联句最多,是一种间接提示。后面细论。何况主韵只有李淑昭个人的昭字二萧韵,中间没有转韵,甚至有些副韵也属二萧。而且诗中出现蕉,樵,焦,应是蕉园雪景。因此笔者将其改名《蕉园观雪》或《李观雪》。
作为第三个赓者,其限韵选择也正是前两篇的同样方式,即以自己名字钱肈修的修字的十一尤作韵脚。
而且事实上,后来钱肈修(薛文起)成为原唱者林亚清(林黛玉)(1655-1740)的丈夫,但此时恐怕还未结亲,处于追求阶段。所以积极唱和,表现自己,争取林妹妹的好感。所以究竟哪两篇是“夫妻”,哪篇才是第三者,此时还不好说。下面作进一步分析。当然,很容易看出,钱肈修的诗确实是在熟悉了前两篇内容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并且,第三篇不像是在现场即景观察所作,更多是凭以前对钱塘潮的印象回忆。形容描述景致不具体。而且也没有点出到底具体是什么节气,搞了个模糊概念遮掩过去,用“一气自春秋”,即钱塘江海大潮自成气候了账。所以季节绝非在三秋,而是李观雪的季节,那时江潮波涛远不如八九月来的汹涌。观之了无诗义,所以不观也罢,凭往昔的记忆非为不可,况且肇修打定主意借此机会抒发十数年的愤恨情绪,也为表妹林以宁了解自己的心态提供机会。(钱肈修父亲钱开宗于1658年因科场案受牵连,罪从大辟。)
先看看林亚清的《钱塘观潮》所有九青韵字:名,京,盈,行,迎,鸣,莹,精,鲸,旌,兵,情,平。没有一个取自李笠翁的《笠翁对韵》中的例句,或与例句韵脚用字相同,就是说至少林亚清在作这首诗时她没有读过《笠翁对韵》,或者读过但受其影响几乎为零。
再以李淑昭的《蕉园观雪》摘句与《笠翁对韵》二萧例句对比: 笠翁对韵:斧对瓢。
李淑昭:清贫怀箪瓢。笠翁对韵:白缣对红绡,李淑昭:海市失鲛绡。笠翁对韵:小蛮腰。
李淑昭:剪剪舞随腰。笠翁对韵:佳人品玉箫。
李淑昭:谁家碧玉箫? 笠翁对韵:风定落月闲不扫。李淑昭:没帚山僧扫,笠翁对韵:霜余残叶湿难烧。李淑昭:煮酒叶难烧。笠翁对韵:钱王万弩射江潮。李淑昭:冻浦不闻潮。笠翁对韵:六诏对三苗。
李淑昭:无心饰萎苗。笠翁对韵:出塞马萧萧。
李淑昭:不雨亦潇潇。笠翁对韵:鹿藏蕉。
李淑昭:难堆破叶蕉。笠翁对韵:牧对樵。
李淑昭:林斧不闻樵。笠翁对韵:琥珀对琼瑶。
李淑昭:匝地惜琼瑶。笠翁对韵:水远对山遥。
李淑昭:盘蛇一径遥。笠翁对韵:风吹弱柳覆平桥。李淑昭:吟鞭指灞桥。笠翁对韵:月牖通宵。
李淑昭:缤纷入永宵。笠翁对韵:雕盘停后篆难消。李淑昭:龙斗阵云销。
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李淑昭以及其她参与者大部分人早已将《笠翁对韵》背诵的滚瓜烂熟,运用也还算自如。
《红楼梦》中说李纨“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生了李氏时,不十分令其读书,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几个贤女便罢了”。看来这也是事实,她自小应主要就是将父亲李渔的剧作戏词书,包括《笠翁对韵》谙熟在心。李淑昭等人的蕉园观雪,用句从头至尾很多都类似从诗法入门教本的例举例句转换而来,特别是以下几例:
笠翁对韵:小蛮腰。
李淑昭:剪剪舞随腰。笠翁对韵:佳人品玉箫。
李淑昭:谁家碧玉箫? 笠翁对韵:霜余残叶湿难烧。李淑昭:煮酒叶难烧。笠翁对韵:月牖通宵。
李淑昭:缤纷入永宵。这几句几乎就是《笠翁对韵》例句转义而来。《蕉园观雪》虽然铺陈很全面,遗漏的景致与词藻几乎不多了,但有些就显得可有可无。特别是通篇创造性和思想性不强,兴,比,赋三者似乎没有什么兴与比。只是对景物叙述描写一番。
当然,这也是由李淑昭等人当时的生活状况与方式决定的。因为这几首诗应该是作于1672年之前,这时李渔还健在,戏班还景气,家境还不错,李淑昭以及其丈夫沈心友(即李渔弟子兼秘书长)一起,过着乐天知命的富足生活。所以通篇恬静,到最后两句则甚至是“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为大清国朝歌功颂德。在她看来,简直就是生活在尧天舜地的时代。
这首李社观雪联句多多益善,工拙全覆盖,虽无大错,但也无警句。
而林亚清则不同,她自小受到很深的国学经典教育,还与博学宏词的征士哥哥林以畏研究学问无所不及。林以宁的诗是属于基于知识功底与才气的创造,所以可堪传世。
这时林亚清的父亲进士林纶在山西蒲城作县令,林以宁过的是伴随姐嫂顾重楣与伯兄的祥和平静的耕读针黹臼井生活。所以诗中平民的生活气息也比较浓郁,“舟楫三都会,鱼盐百货盈。凉飙随舵发,新月傍船行。共指潮生候,争看雾气横。篙师屏息待,渔子放舟迎。近覩三江险,方知六宇平。奇观书短韵,尽幅海涛生。”有这种热爱生活的心境与闲情逸致。
林以宁曾给冯娴《和鸣集》作跋云:“岁甲寅(1673),嫂得疾以卒。兄寅三命余为小启,请同人以吊,最先者又令冯夫人也。夫人第宅去余不数里,月必数会,又推其姻娅,若柴季娴、李端明、钱云仪、顾启姬,人订金兰,” 从这些文字可以知道甲寅即1673年18岁的林亚清经冯夫人又令才开始认识李淑昭,从而加入蕉园诗社。但是从红楼梦书中对争联雪每句的署名以及副韵判断,这首《争联即景诗》林亚清不在现场,其中没有她一句,也没有钱肈修的联句。而且发现有很多林亚清的嫂子顾重楣的联句,所以此篇当写于1673年顾重楣去世之前。但到1678年以后情况就不同了。林以宁随父林纶山西夏县任上。《哭伯兄》诗序:“岁戊午(1678),父任夏城令,兄随任河东,父以不媚权贵未期月被黜,柄事者将实于礼,兄上书请代为朝贵所阻,不获上闻„„”。所以林亚清1678年既不在钱塘,也随父兄遭受着磨难。而自1680年以后,李淑昭的父亲李渔去世,李家班开始解散。所以对谁来说都不是什么尧天舜地了。所以肯定此次唱和发生在1672年之前,即林亚清17岁之前。暂时就算是1672年秋冬吧。
至于第三者钱肈修,可以看出,他的诗句用词用字多少也受到一些《笠翁对韵》的影响,以钱肈修的《钱塘观潮》一些摘句对比《笠翁对韵》十一尤的一些例句 笠翁对韵:酒消愁。
钱肈修:翻令天地愁。笠翁对韵:孔子作春秋。
钱肈修:一气自春秋。笠翁对韵:大江流。
钱肈修:天风挟海流。笠翁对韵:翠馆对红楼。
钱肈修:崩涛结蜃楼。笠翁对韵:蚁如牛。
钱肈修:俄看汩斗牛。笠翁对韵:列辟对诸侯。
钱肈修:四渎视诸侯。
笠翁对韵:隋歌清夜游。
钱肈修:江女弄珠逰。十万羽林逰。姣服正夷逰。笠翁对韵:地下文章鹦鹉洲。钱肈修:微茫辨十洲。笠翁对韵:牧童牛背稳如舟。钱肈修:平移万龙舟。韵脚用字所取不无笠翁之提,个别例句也偶有转义。如: “笠翁:孔子作春秋。肈修:一气自春秋。笠翁:列辟对诸侯。肈修:四渎视诸侯。
笠翁:隋歌清夜游。肈修:江女弄珠逰。姣服正夷逰。笠翁:牧童牛背稳如舟。肈修:平移万龙舟。”不无效法痕迹。
估计当时的情况是,林以宁的嫂子顾重楣(既是林黛玉原型,也是史湘云原型)与李淑昭(李纨),以及钱肈修的姐姐钱凤纶(宝钗),以及冯又令(也是湘云)经常笔会,这天顾重楣拿来林亚清小姑妹的大作给诗社成员看。大家交口称赞,社长李淑昭看到未曾谋面17岁林亚清的文彩不禁惊叹,亲自就要和对,大家一说不如一起乘兴即景争联,随即诸子和韵排句,珠联璧合,雅集一篇。事后钱凤纶(宝钗)也很佩服,回去向弟弟钱肈修(文起)转述,“瞧,咱家林表妹亚清才16,7岁,多好才情!大家集思广益争联一首,看起来还都不及她的原唱,你跟人家学学。”肇修那年也不过20岁,血气方刚,不服气,当即就要比试。凤纶则劝他,“也要先多看看林妹妹的原作与淑昭姐姐们的和对,知彼知己,才好构思匹敌。雪景诗虽然是拼凑得来,但众人有李大姐姐把握,全篇一总看起来也少有疏漏,概得益于韵书谙熟在心之力乎!特别是林妹妹年龄虽小却不失大家风范,真可叹服。”于是(后来的御史)肇修,照修,当晚将《笠翁对韵》读了几遍,又将林妹妹,李大姐姐们的篇章看了几遍,感觉有了底,略家宿构,准备来日一战,拿些本事出来,不占鳌头,也附骥尾。
然而钱肈修与林,李的精神状况毕竟不同,所以和对确实并未循规蹈矩,步人后尘,因而诗路与思想表达很有些冰炭水火。
且从单句开始比较,再作全篇的概括。
林亚清:气以三秋肃,李淑昭:一夜北风紧,钱肈修:一气自春秋。
(北风紧指明节气在冬日,对应三秋时令。一对三,紧对肃,风对气,等等。——相比之下,肇修的自春秋也有个性。)
林亚清:江因九折名。海门环凤阙,李淑昭: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钱肈修:万川趋大壑,四渎视诸侯,(争联者目前的小园门前雪,瓦上霜,以及咫尺方圆的泥土地,对应林亚清全方位视角眼界的大江,大海,环绕的城郭。以小见大。——肇修视诸侯,似乎要君临天下吗,要造反吗。)林亚清:斗曜拱神京。李淑昭:阳回斗转杓。(钱无句对)林亚清:舟楫三都会,鱼盐百货盈。李淑昭: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钱肈修:鼎时三吴郡,襟连百越州。
(村府对应三都。粱,酿对应鱼盐百货。即粮食与酒水与副食及生活用品相对。——肇修毕竟是男儿,当然不管“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也非“琴棋书画诗酒花”。而是想到三国吴地,孙占地利。但孙吴都城在金陵不在钱塘。既然颇有反意,毕竟有所隐晦,万万不敢提起自己的祖宗英烈,五代割据吴越的钱镠王,改提孙吴,毕竟还是罪臣家属,但心里所想的一定是乃祖钱王。)
林亚清:凉飙随舵发,新月傍船行。李淑昭: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钱肈修:回看江岸阔,潮落海帆收。
(回,驻马,相对发,行。棹,桥对比舵,船。等等。——肇修本句是在末尾,终以回,收,结束。可见还是有理智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暂时忍耐,卧薪尝胆。莫学先兄钱元修“杀仇未遂身先逝,常使弱弟痛满心。”)林亚清:共指潮生候,争看雾气横。
李淑昭: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照耀临清晓,光夺窗前镜。钱肈修:目前惊滉漾,耳后觉飕飕。
(孤身独处的舍居者,被动的耳听笛,箫之声,以及睡眼目不暇接被动地躲避强烈的照耀,光夺,对应万民之众,纷纷主动跻身上位,放眼指看远望雾气,潮生。——肇修风中独立,只当洗礼,心不在焉,无意融入潮流。)林亚清:篙师屏息待,渔子放舟迎。李淑昭:苇蓑犹泊钓,林斧不闻樵。钱肈修:芦人停榜待,江女弄珠逰。
(林斧不闻樵,对篙师屏息待。后者遇雪即歇息,不出砍柴工了,前者全神贯注持篙准备发船出海。苇蓑犹泊钓,对渔子放舟迎,一个静静垂钓,一个放舟搏击。行止动静互补,不用多解释!——肇修此句只是翻林妹妹的意思罢了。)
林亚清:海外千山合,江边万谷鸣。李淑昭:寒山已失翠,冻浦不闻潮。(钱无句对)(冷凝的寒山对应隐现浮动的千山,冻浦无潮对江鸣谷应,静寂不闻对应鸣响。等等)林亚清:蜃楼惊变幻,鲛室忽晶莹。李淑昭: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钱肈修:叠浪催鼍鼓,崩涛结蜃楼。
(海市对蜃楼,鲛绡对鲛室,鲛为两诗共用。等等。林亚清单用蜃楼而偶然忘记了海市蜃楼为一体,只用蜃楼,不见海市。这样却恰恰为李淑昭集体唱和留下海市对蜃楼的难得余地,为此《李淑昭》与《林亚清》相反,只用海市,不复用蜃楼。也使得《李淑昭》特意在《林亚清》诗篇佳句中捉对厮杀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在读者面前暴露无疑。——肇修这句确实证明他是站在李姐组诗的身后。因为林妹妹本来说到蜃楼,如果是直接和对林妹,则应以海市相对,否则可以不应此联,但是肇修还是出于对林妹妹,特别是对姐姐队伍的谦让尊重,复用林妹妹的蜃楼,既低了林妹妹一头,又和对了李大姐的海市一联。而“催鼍鼓”对“断缟带”,“海市失”对“结蜃楼”,完全是对李组诗的这一整联。所以看来薛文起贾宝玉,即钱肇修钱石臣还是有教养的。)
林亚清:鱼沬翻珠佩,腥涎喷水精。李淑昭: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钱无句对)林亚清:玉山高作垒,雪浪俨如城。李淑昭: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钱肈修:玉龙初蜿蜒,雪练乍沉浮。(日,月对应山,海。霞城对雪浪,且浪,城等字为两诗共用。等等。——肇修此联学习翻转林妹妹句义,一般。)
林亚清:似有冯夷鼓,长驱掉尾鲸。李淑昭: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钱肈修:似有鱼龙孽,翻令天地愁。
(伏象,盘蛇对鼓,鲸。一径对长驱。等等。——肇修埋藏在内心的哀伤与仇恨好似寄托于海潮的汹涌波涛之中。)
林亚清:前茅从赤鲤,后队亦青旌。
李淑昭:石楼闲睡鹤,锦罽暖亲猫。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钱肈修:腾波嘶白马,掣练跃苍蚪。
(静卧的睡鹤,亲猫,鸳鸯带,翡翠翘对游动穿梭的赤鲤,青旌。——肇修心中还似奔腾的烈马。)
林亚清:自可呑溟渤,何烦洗甲兵,李淑昭: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漂。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钱肈修:三千犀练甲,十万羽林逰。
(随,任对自可。易,难对何烦。堆,挂,对吞,洗。等等。——肇修恨不能率领千军万马讨伐仇家。)
林亚清:蛟宫图广袤,蚁垤敢争衡。李淑昭: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钱无句对)林亚清:久欲寻天汉,频思访玉情。李淑昭: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钱无句对)林亚清:乘槎常不达,浮海竟无成。李淑昭:煮酒叶难烧。没帚山僧扫。钱肈修:怒卷千重锁,平移万龙舟。
(同样就自然现象对生活工作的影响而言,落雪不过打湿了柴禾,枯树叶,用它举火光沤烟不起火苗。厚厚的积雪也只是让山寺老僧有点扫而不动。大海狂潮却使得乘舟,泛海都举桨维艰。小哉庭院叶扫对比大哉江海波涛。——肇修则是以心中的悲愤化作万钧推移席卷之力。)
林亚清:近覩三江险,方知六宇平。李淑昭: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钱无句对)林亚清:奇观书短韵,尽幅海涛生。李淑昭: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钱无句对)
从以上具体的分析对比来看,钱肈修思想情绪处于一种激愤状态,与林观潮与李观雪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感受很不同,即使表面对应上林观潮的个别字句,仍显牵强。而且笔者尽力将钱肈修的排律一一试对林以宁的原诗,但是仍然有多过40%未对上林亚清的原诗。如果将钱肈修和对剩余的诗句单独与李观雪匹配大致上都可以对的上: 李淑昭: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钱肈修:洪钧归橐錀,一气自春秋。
(洪钧归橐錀,对开门雪尚飘。大浪潮水不断流入江口,对应门外雪花不断飘落。)李淑昭: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钱肈修:雪涕归何晚,惊心为小留。(惊心为小留。对狂游客喜招。游客驻留。晚归对僵卧。钱句确是对李句)李淑昭: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钱肈修:倏忽摧陵谷,俄看汩斗牛。(摧陵谷,对坤轴陷。)
李淑昭: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钱肈修:颢气乘金令,天风挟海流。(都是环境小气候。)
李淑昭: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钱肈修:隐现留双阙,微茫辨十洲。(陆地城郭,海上洲岛,与天上日,月都是时隐时现。)
李淑昭: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钱肈修:海若威方壮,鸱夷怒未休。
(鸱夷怒未休。对空山泣老鸮。鸱与鸮相对,这是林观潮所没有的。而且怒对泣,证明钱观潮的确是第三者,同样重视与李大姐社盟女子团队的和对。)
李淑昭: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钱肈修:忠魂时出没,姣服正夷逰。(李观雪的诗句描述的是仁厚之君王,顾念戍守边疆的忠臣良将。而钱观潮则想起父亲等人遇害的冤魂出没。)
李淑昭: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钱肈修:勾践山河改,胥公俎豆脩。
(同样是面对山河环境,李观雪知难而退,与世无争。而钱观潮想到的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故国江山。以及三年归报楚王仇,掘墓鞭尸的伍子胥的战场营盘。)李淑昭: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钱肈修:登临吊终古,遗业恨衰周。
(李观雪讴歌自我感觉的盛世,钱肈修看到这句反而很刺心,对他家来说岂说是尧天舜地,暴秦商纣都差不多了。所以钱观潮则凭悼古今,遗恨前朝华夏正统的末世衰落。衰周应是指前明末期的鼎移衰落。)
通过三堂会审,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争联即景诗是一首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红娘媒妁之作,可巧林亚清(黛玉)此后不久(1678年之前)就与钱肇修(薛蟠)成婚。钱肈修此诗和对的是以林以宁的《钱塘观潮》以及李淑昭女子社盟的《蕉园观雪》两首诗篇为鉴,所以两首诗篇可以说是《潮雪宝鉴》,文起肇修比祥瑞黄色的《风月宝鉴》有天地之分,此话以后再细说。而且钱肈修主观激愤的思想意识很强烈,甚至有些过当地强加融入景物之中。
到此为止,至少得到一条附带结论,就是《红楼梦》小说主要是蕉园诗社内部的有心人(很难排除洪昇,冯又令,林亚清,钱肇修),取材于蕉园诗社成员及家属故事以隐晦的方式写成。所有诗社成员以及每次活动的诗篇都保存完好,后来写,改,增删时正好传诗书中,也为她人索隐之用。此问题本文暂不细论。
其实观潮,观雪即景诗的故事还远不限于这三首唱和诗,至少还有朱柔则(即秦可卿,朱秦尤许。)的跟进和对。而且就这首《蕉园观雪》而言,其内容还有很多其她隐晦,限于本文篇幅,不作详述。仅仅将秦可卿(朱柔则)的《钱塘观潮》诗列出以为辅助理解的资料。
朱柔则《钱塘观潮》:
候潮门外人如蚁,午风狂飚刮地起。三折江流滚滚来,惊涛打入天门里。天门惨淡风云变,远幛重重看不见。初疑山海数片云,又讶横江一匹练。银海齐倾雪山白,訇若雷鼓盎空碧。危樯大舸簸不停,劲弩强弓谁放射。夕阳烟翠罢登楼,尚有余波不断流。青车白马归何处,一曲沧江万里秋。这首诗的韵脚用字如下: 前四句韵脚:蚁,起,里。(济)四-八句韵脚:变,见,练。(娴)九-十二韵脚:白音伯,射。(则)。碧仍是济韵 后四句韵脚:楼,流,秋。(舟)分别变换了四次,为什么?
这是因为朱柔则(秦可卿)使用的是其夫贾蓉的原型沈用济,字方舟名号中的字:济,舟。以及朱柔则的婆婆(即沈用济母亲),即尤氏原型柴季娴的娴字,还有自己名字中朱柔则的则。将婆,夫,己,三个人的名字都照顾到,正如《红楼梦》书中所描述的所谓秦氏做事极妥当。
朱柔则的限韵取字方法与林亚清(黛玉),李淑昭(纨),钱肈修(文起)相同,只不过是在自己与亲人的名字中取字。朱秦氏是唱和的第四者。
这种选字限韵的方法,以及《红楼梦》大观园诗的其她隐含还远远不止于此。本文都暂不详述了。
参考资料
范晨晓硕士论文:《蕉园诗社考述》2010浙大
第二篇:争联即景诗是《钱塘观潮》的和对
《红楼梦》争联即景诗的原唱是林亚清的《钱塘观潮》
文古清 2016-11-30 内容提要:本文论证了《红楼梦》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是清初蕉园诗社女诗人林亚清的《钱塘观潮》诗的集体和对。
关键词:钱塘观潮,争联即景诗,林以宁
一,引言
红楼梦作者在引用当日女子的原创诗词时,当然无法选用那些经过诗人自己挑选而后付梓刻录的公开作品,否则一经与女诗人公开的诗集对比,诗人原型就会立即暴露。
而挑选剩余的篇章当然是属于青涩稚嫩,比较浅显的诗稿。另外,第二个原因是,隐喻女子原型不是目的,终究是为了将来显露,所以留出诗证线索的方法就是将一些唱和诗的原唱或者和诗单独采用,以备将来索隐者找到与之相对的唱和诗。大观园诗词有一些看似思绪与情节不衔接,其实是原型人物唱和原创的一半单独选录塞进红楼梦故事,这是作者有意留给后来读者考证的榫臼线索。
问题是但凡唱和之作,只有放到一起欣赏才能读出意趣,单独唱诗或者单独和诗读来兴味都有些索然,甚至对创作背景莫名其妙。
就拿唐代最杰出的大诗人,白居易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唱和诗为例,白乐天原唱诗: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篨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耳,命压人头没奈何。举眼风光常寂寞,满朝官职皆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单就这一首原唱来说,就事论事,太过具体,叙说平淡,就是平常喝酒聊大天的闲话,既没有警句也没有典故。一般人不大欣赏,历代唐诗选本也不单独录入。
只有与刘禹锡的和诗放到一起共赏才感觉出一些意趣,至少附在以下刘禹锡和诗后面才可稍加令人称快。
刘禹锡酬和诗: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样才能领略到两位诗人当时推杯换盏,纵情杜康,击节高歌,乐以忘忧的惺惺相惜情景再现。
同样道理,甚至于刘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十四字单独作为警句,脱离刘禹锡当时的身世感触,理解和引用时都会被理解为另外一层思想境界。
就如同题联作对子的道理也类似,比如冯梦龙的小说《苏小妹三难新郎》,苏小妹出上联“闭户推出窗前月”,单独看就有点唐突,莫名其妙为什么要有意拒绝月色?!
秦少游以“投石冲破水底天”相对,若不是当时的特殊情形,投石冲破水底天,单独看来甚至有些类似顽童淘气,水池丢石子嬉戏之后的调侃。
诚然,“闭户推出窗前月”,若以“开轩迎来庭院风”对,则不因人因地而异,放之园林而皆适。即使如此,单独一句“开轩迎来庭院风”,仍似缺少前提,无端转折。
水中鸳鸯只有成双成对才好观赏,所以,唱和诗若拆分品读,就好似,劈头一记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方,兴致大减,美感顿消。这就是大观园诗词读来苍白无力的原因。
所以,大观园很多诗词创作其实是有原唱,或者和对,这本来是作者有意无意留给读者的榫臼,只是因为年代久远,以及历次文化浩劫,使得蕉园诗社女子的诗集大部分散失殆尽。加之一百年来,大观园诗词全部被强说成某个假设作者的拟作,因此客观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探索工作停止了。大观园诗词的研究从此陷入主观曲解的原地踏步,肤浅的翻炒。
幸好国图,浙图,杭图等等一些馆藏尚有一些蕉园诗社诗词作品的劫后余生,更兼康维娜,范晨晓等等几位硕士与学者近年来对蕉园诗社的研究硕果,才使大观园诗词与蕉园诗词的唱和关系有了研究对比的资料。
限于篇幅,在此仅以第50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为例,略作分析。为了简洁,暂称争联即景诗为“争联雪”。
二,概论
《争联雪》事实上是对林亚清《钱塘观潮》诗的集体唱和,这个结论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不带任何先入为主偏见地对两首诗篇对比阅读中得出。
从为了简洁暂称林亚清钱塘观潮为“林观潮”。林观潮是林诗人情怀的抒发,原本并非有意引人唱和,但是,这首《林观潮》笔力大气磅礴,描写细致入微,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统一。林以宁《钱塘观潮》:
气以三秋肃,江因九折名。海门环凤阙,斗曜拱神京。舟楫三都会,鱼盐百货盈。凉飙随舵发,新月傍船行。共指潮生候,争看雾气横。篙师屏息待,渔子放舟迎。海外千山合,江边万谷鸣。蜃楼惊变幻,鲛室忽晶莹。鱼沬翻珠佩,腥涎喷水精。玉山高作垒,雪浪俨如城。似有冯夷鼓,长驱掉尾鲸。前茅从赤鲤,后队亦青旌。自可呑溟渤,何烦洗甲兵。蛟宫图广袤,蚁垤敢争衡。久欲寻天汉,频思访玉情。乘槎常不达,浮海竟无成。近覩三江险,方知六宇平。奇观书短韵,尽幅海涛生。
《林观潮》主题是描述气势宏伟天下第一的钱塘潮,汹涌澎湃的江海交汇之景。因此通篇文字描写景物充满运动,力量,冲击,飞腾,跃跃欲试,与波上下,搏击斗浪的激情与活力。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生机。干犯斗牛,上冲云霄的气势。
钱塘江潮在大自然的力量作用下,以敲山震海之势,气吞山河之状,千山万壑为之震撼,蛟龙鲤鲸与之共舞。
然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林观潮的诗篇中,没有畏惧,没有退缩,这些弄潮键儿,或屏息待发,或放舟搏击。
在此诗篇中,诗人的脉搏与波涛,与鱼龙,与篙师,渔夫,舟子一起跳动,仿佛自身已与跌宕起伏的宇宙万物一同矫健起舞,迸发出浑然一体的无穷张力。
蕉园诗社其她诗人传阅时自当交口称赞,自叹弗如。好诗令人诗意盎然,引发诗人的赶超欲望。就拿李白登黄鹤楼为例,当其读到崔颢的先前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当即自叹力不从心,才思不济,同样题材无法逾越。但是欲罢不忍,唱和的萌芽灵感在心田孕育,待到金陵凤凰台一游,自觉此时才思可堪较量,于是才有“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之和对。然而就诗论诗,李白凤凰台诗与崔颢黄鹤楼诗仍在伯仲之间,难分轩轾。考虑到成诗先后,李白诗更不应过誉。
因而蕉园诗社其她女子纵然有心,单独一人都无可胜任《林观潮》的唱和,李太白尚有自知之明,蕉园诸子既读大作,又素知林诗人之才,更没有谪仙之能,谁还敢与之争锋。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即使与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都吴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相比,《林观潮》也毫不逊色,甚至心胸更加宽广,气势更加宏伟。不但唱和绝非一人所能担当,而且倘若仍以观潮为题也必重蹈黄鹤楼李太白覆辙,必须改换景致对象与创作思路。
《争联雪》首先在题材与景物上必须另有选择,《林观潮》以观潮水为题,与之相反,《争联雪》只能选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茫茫雪原为题。这实际上应是集体商定的结果。《争联雪》:
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皑皑轻趁步,剪剪舞随腰。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寒山已失翠,冻浦不闻潮。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苇蓑犹泊钓,林斧不闻樵。没帚山僧扫,埋琴稚子挑。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漂。花缘经冷结,色岂畏霜凋。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照耀临清晓,缤纷入永宵。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光夺窗前镜,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沁梅香可嚼,淋竹醉堪调。麝煤融宝鼎,绮袖笼金貂。石楼闲睡鹤,锦罽暖亲猫。寂寞对台榭,清贫怀箪瓢。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烹茶冰渐沸,煮酒叶难烧。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
《争联雪》在精神状况上以及描写手法上处处与《林观潮》反其义而用之。《争联雪》通篇表现出静止,寂寥,疏懒,闲适,歇息,被动的观察,在无为中享受,烹茶煮酒,不思进取的恬淡生活态度。
北风紧,雪花飘,道似无情,却似有意。茫茫山野园林,无不从容领受上苍赐予的洁白披挂。
万态物类一夕凝结,充满朦胧睡意,仿佛乾坤陷落,龙云远遁,日月黯淡无光。村舍人家,炊烟不起,静寂无声。似于酣梦之中并不急于苏醒。积雪封门,卧闲品茶,与世无争。
诗人的思绪与自然环境同态,如拄杖老人,持竿野叟,松弛淡漠,漫不经心。
三,对比
《争联雪》整体上就是这样与《林观潮》相对应,即以寂寥纾缓的茫茫雪原对应沸腾激进的江海大潮,以静制动。而在具体的语句修辞上也尽量注重与林诗用语构成对仗。尽管两首诗很多名词实体对象无论从尺度规模还是物类,都不在一个级别和种别,但是动作与状态仍然明显是或相形,或相反对仗的(当然,这正是一种不对称的对仗)。所以几乎可以肯定,蕉园诸子在和对时,对《林观潮》早已谙熟在心,甚至每人手持一篇《林观潮》的抄写稿,以备寻章摘句,一较短长。
潮以动,《林观潮》宽广阔大,青春勃发,中原逐鹿,万马奔腾,不愧大家风范。雪以静,《争联雪》点染细腻,年老体弱,母鸡孵蛋,蛇行匍匐,老生常谈之态。
《争联雪》就是特意以整体的综合的“静”来应对《林观潮》浑然一体的“动”。且将林亚清的《钱塘观潮》全诗与《争联雪》对应的诗句一一对比: 林观潮:气以三秋肃,争联雪:一夜北风紧,林观潮:江因九折名。海门环凤阙,争联雪: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林观潮:斗曜拱神京。争联雪:阳回斗转杓。
林观潮:舟楫三都会,鱼盐百货盈。争联雪: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林观潮:凉飙随舵发,新月傍船行。争联雪: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
林观潮:共指潮生候,争看雾气横。争联雪: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照耀临清晓,光夺窗前镜。
林观潮:篙师屏息待,渔子放舟迎。争联雪:苇蓑犹泊钓,林斧不闻樵。林观潮:海外千山合,江边万谷鸣。争联雪:寒山已失翠,冻浦不闻潮。林观潮:蜃楼惊变幻,鲛室忽晶莹。争联雪: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林观潮:鱼沬翻珠佩,腥涎喷水精。争联雪: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林观潮:玉山高作垒,雪浪俨如城。争联雪: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林观潮:似有冯夷鼓,长驱掉尾鲸。争联雪: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
林观潮:前茅从赤鲤,后队亦青旌。争联雪:石楼闲睡鹤,锦罽暖亲猫。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
林观潮:自可呑溟渤,何烦洗甲兵,争联雪: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漂。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
林观潮:蛟宫图广袤,蚁垤敢争衡。争联雪: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林观潮:久欲寻天汉,频思访玉情。争联雪: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林观潮:乘槎常不达,浮海竟无成。争联雪:煮酒叶难烧。没帚山僧扫。林观潮:近覩三江险,方知六宇平。争联雪: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林观潮:奇观书短韵,尽幅海涛生。争联雪: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
争联雪原诗的语句顺序缺少逻辑条理,这是因为集体拼凑的缘故,也可能是作者有意将语句顺序弄得漶漫不可收拾,这样一来,一般读者即使熟悉《林观潮》,也无法立即看出是其和对。然而对于林黛玉(林亚清)和蕉园诗社的现代知己(相信不止笔者一人),还是能够参透其奥妙玄机的。如果按照《林观潮》诗句对应的顺序重新编排感觉更通顺,这也是其作为和诗的辅证。
四,详解
经过以上罗列对比,两诗的唱和对应本质已经一目了然了,懂诗的学者一眼就能看的明白。然而恐怕一些带有偏见的人还会强辩。如果从宏观大处,即“不对称的对称”大景观仍然无从领略到两诗的和对意境,那就不厌其烦地再作一些字斟句酌的讲解,倘或有些人还是领悟不来,那么,开个玩笑话,他们在大观园里闲逛真不过是粗夯俗汉居精室而已。
故对两诗略作如下分析,林观潮:气以三秋肃,争联雪:一夜北风紧,(北风紧指明节气在冬日,对应三秋时令。一对三,紧对肃,风对气,等等。)林观潮:江因九折名。海门环凤阙,争联雪: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
(争联者目前的小园门前雪,瓦上霜,以及咫尺方圆的泥土地,对应林观潮全方位视角眼界的大江,大海,环绕的城郭。以小见大。)林观潮:斗曜拱神京。争联雪:阳回斗转杓。(斗转对应斗耀)
林观潮:舟楫三都会,鱼盐百货盈。争联雪: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
(村府对应三都。粱,酿对应鱼盐百货。即粮食与酒水与副食及生活用品相对。)林观潮:凉飙随舵发,新月傍船行。争联雪: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
(回,驻马,相对发,行。棹,桥对比舵,船。等等。)林观潮:共指潮生候,争看雾气横。
争联雪: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照耀临清晓,光夺窗前镜。
(孤身独处的舍居者,被动的耳听笛,箫之声,以及睡眼目不暇接被动地躲避强烈的照耀,光夺,对应万民之众,纷纷主动跻身上位,放眼指看远望雾气,潮生。)林观潮:篙师屏息待,渔子放舟迎。争联雪:苇蓑犹泊钓,林斧不闻樵。
(林斧不闻樵,对篙师屏息待。后者遇雪即歇息,不出砍柴工了,前者全神贯注持篙准备发船出海。苇蓑犹泊钓,对渔子放舟迎,一个静静垂钓,一个放舟搏击。行止动静互补,不用多解释!)
林观潮:海外千山合,江边万谷鸣。争联雪:寒山已失翠,冻浦不闻潮。(冷凝的寒山对应隐现浮动的千山,冻浦无潮对江鸣谷应,静寂不闻对应鸣响。等等)林观潮:蜃楼惊变幻,鲛室忽晶莹。争联雪: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
(海市对蜃楼,鲛绡对鲛室,鲛为两诗共用。等等。林观潮单用蜃楼而偶然忘记了海市蜃楼为一体,只用蜃楼,不见海市。这样却恰恰为争联雪集体唱和留下海市对蜃楼的难得余地,为此《争联雪》与《林观潮》相反,只用海市,不复用蜃楼。也使得《争联雪》特意在《林观潮》诗篇佳句中捉对厮杀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在读者面前暴露无疑。)林观潮:鱼沬翻珠佩,腥涎喷水精。争联雪: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
(惊对翻,泣对喷。雀,鸮对鱼,腥,空中飞对水中游。)林观潮:玉山高作垒,雪浪俨如城。争联雪: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
(日,月对应山,海。霞城对雪浪,且浪,城等字为两诗共用。等等。)林观潮:似有冯夷鼓,长驱掉尾鲸。争联雪: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
(伏象,盘蛇对鼓,鲸。一径对长驱。等等。)林观潮:前茅从赤鲤,后队亦青旌。
争联雪:石楼闲睡鹤,锦罽暖亲猫。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静卧的睡鹤,亲猫,鸳鸯带,翡翠翘对游动穿梭的赤鲤,青旌。)林观潮:自可呑溟渤,何烦洗甲兵,争联雪: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漂。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随,任对自可。易,难对何烦。堆,挂,对吞,洗。等等。)林观潮:蛟宫图广袤,蚁垤敢争衡。争联雪: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
(鳌,龙,对蚁,蛟。斗阵对争衡。等等。)林观潮:久欲寻天汉,频思访玉情。争联雪: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有意,无心对久欲,频思。)
林观潮:乘槎常不达,浮海竟无成。争联雪:煮酒叶难烧。没帚山僧扫。
(同样就自然现象对生活工作的影响而言,落雪不过打湿了柴禾,枯树叶,用它举火光沤烟不起火苗。厚厚的积雪也只是让山寺老僧有点扫而不动。大海狂潮却使得乘舟,泛海都举桨维艰。小哉庭院叶扫对比大哉江海波涛。)林观潮:近覩三江险,方知六宇平。争联雪: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
(诚忘对方知。三尺,九重对应三江,六宇。)林观潮:奇观书短韵,尽幅海涛生。争联雪: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欲志,凭诗对应书短韵,尽幅。)
很显然,尽管蕉园诸子人人集思广益,个个奋勇争先,《争联雪》对比《林观潮》仍然是有所望尘莫及,对比《争联雪》全篇,你会看到与《林观潮》不对应的那些剩余诗句几乎都是可有可无的废话,没话找话,无病呻吟:
皑皑轻趁步,剪剪舞随腰。埋琴稚子挑。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花缘经冷结,色岂畏霜凋。葭动灰飞管,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清梦转聊聊。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沁梅香可嚼,淋竹醉堪调。麝煤融宝鼎,绮袖笼金貂。寂寞对台榭,清贫怀箪瓢。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烹茶冰渐沸,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
从而更加反衬出《林观潮》确实难以昂攀。结语:《争联雪》终究没能与《林观潮》一起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不敢公开其与《林观潮》的唱和“夫妻身份”,没能传为蕉园诗社的佳话,但是却正好留给闺阁昭传一篇可以公开的诗证素材,成为红楼大观园与蕉园诗社的榫臼线索,也可谓用得其所了。今天两诗的“夫妻身份”驱散乌云,天下大白,诗理为其“证婚”,再将这对“鸳鸯”放在一起重新共赏一遍(最好移除与《林观潮》不对应的那些诗句),你会感觉到两诗意趣大不前同。似有相得益彰之妙。
参考资料:
吴晶《蕉园诗社》考论
康维娜 《蕉园诗社》考述 2007年 南开大学硕士论文 范晨晓 《蕉园诗社》考述分析 2010年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等等
第三篇:诗联警语故事集锦2
诗
歌
咏
史(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六年1班 余晓霞 搜集)
离
任(明)沈钟
捡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舍日,事事堪持天日盟。(五年3班 萧仲昆 搜集)
墨
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五年3班 韦九梅 搜集)
梦行荷花万顷中
(宋)陆游
无风无际路茫茫,老作月王风露郎。
只把千樽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四年三班 肖英集 搜集)
反腐倡廉喜赋
(一)——阿娇 反腐旗挥号角吹,党规国法尽扬威。贪官罪犯遁无处,莫畏强权要猛追。
有感廉洁文化进校园
——萧砥柱
厚德致知古学风,弘扬廉洁启孺童。清高人品千秋誉,正义文章万世功。奉献砺成真本领,感恩造就大英雄。何时社会无贪腐,一派笙歌舞凤龙。
三省四知铭座右,光明正大口碑鲜。都说钱财身外物,污泥不染洁如莲。
于谦颂
两袖清风为官廉,一身正气似屈原。
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世间。(五年二班 席方方 搜集)
自
吟
不贪不赌不嬉艳,粗茶淡饭心坦然。不违法纪严律己,勤俭本分作奉献。不为当官不为钱,尽职尽责遂民愿。
为民谋利公仆责,一世清白无遗憾。(二年2班 萧逢源 搜集)
民心是镜
是贪是清?民意是秤。是丑是美?口碑鉴证。功过是非,天地分明.善恶终报,民心是镜。
(五年3班 萧思雅 搜集)
咏 廉 政
贪官沉浮怎能忘,反面教员罪恶彰。迷恋色财法难忍,舔沾贿赂锁银铛。一身正气豪情壮,两袖清风意志昂。
秉公勤政讲奉献,为国报效美名扬。(五年3班 王中倩 搜集)
古有清官
秉公包相断奇案,海瑞为民请命坚。
勇敢灵机狄仁杰,聪明伶俐施不全。(五年3班 陈志聪 搜集)
处
世
有德言能立,无求品自高。
做人常律己,正气贯云霄。(五年3班 王中倩 搜集)
荣耻照我心
我是母亲眼睛里和平的天使 任何风暴都不能吞噬生活的安宁 我是人民心目中辛劳的园丁 任何诱惑都不能损害自己的良心 科学像星辰一样照耀在我的头顶 别让愚昧的信念伴随着衰老来临 低下头,长征路上默默耕耘 挺起胸,成为团结互助的典型 诚实的美德,充满每个家庭 任何金钱都不能收买幸福婚姻 守信的快乐,溢满每一颗心 任何欺骗都不能换来友谊真情 艰苦奋斗永远铭记在我的内心
别让腐败思想淹没创业者的豪情 爱国最光荣,人民最可亲
祖国像母亲,荣耻照我心
(六年1班 萧丽荣 搜集)
三句半——廉洁你我他
队鼓一敲咚咚响,我们四人走上场,向老师同学做汇报——快讲.我们小队决心大,行动来个廉洁化,自主主动学廉洁——真不错 我到学校来学习,上课认真来听讲,课后作业自己来完成——应该 穿上校服进校园,同学个个精神佳,不比穿来比学习——不攀比 今天抡到我值日,打早先来扫教室,窗明几净好学习——有责任 中午吃饭排好队,鱼肉蔬菜都喜爱,细嚼慢咽助健康——节俭 学习用品好伙伴,公共财务人人爱,珍惜爱护都应该——惜物 作业不会怎么办,问同学来问老师,更欢迎来问老师——诚实 在校学习要主动,回家帮助做家务,争做廉洁好少年——好少年 说廉洁,学廉洁,做廉洁——廉洁你我他
(六年1班 萧维新 搜集)
拒腐防变。泰山压顶不弯腰,黑云压城城不摧。
廉洁是一个崇高的词 理想坚定,坚持原则,忠诚守纪,洁身修性。
廉洁是一个永恒的词 普世的价值,大同的追求。丹心可照汗青,青史永载清名。
(五年3班 韦九梅 搜集)
金银面前莫动心 做人须得心态正,金银面前莫动心,伸出手时想一想,贪官总是没好下场,害人害己害大家,到兴后悔也无用,钱财本是身外物,清廉得民心
为人自私私尽衰,做官贪财财多身亡。廉洁如水,来不得半点污染,奉公如蚕,吐不我安一身正气。惟俭可以生廉,惟廉可以助俭。直笔方能写正字,清廉才敢谈人生。廉政为士一身正气,不贪不沾利国利己。
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
(五年二班 萧镪镪 搜集)
任你金钱有多少,去时最多穿件衣,莫让名字臭万年,你若不为自己想,也为子孙想一想。
(四年三班 万书倩 搜集)
故
事
1、明镜——魏征
贞观六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唐太宗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丰、祥瑞末至吗?」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数州暴发了洪水,封禅之事从此停止。
(二年3班 周茂胜 搜集)
(六年3班 萧婉钰 搜集)的钱粮等财务登记时改写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这一举措对于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成为我国历史上金额大写字的首创。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将“陌、阡”二字改写为“佰、仟”,并在财务往来中一直沿用至今。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不仅严惩不贷,而且执法严明,铁面无私。安庆公主的丈夫欧阳伦是他的三女婿。此人无视朝廷禁令,私自贩卖茶叶,并贪污受贿,其家奴周保还指使地方官吏在民间征调几十辆车子,替其主子私运茶叶。经一小吏告发,朱元璋坚持按国法办事,下令赐死欧阳伦,并杀了周保,表彰了不畏权贵的那位小吏。
在严惩贪官污吏的过程中,朱元璋还注重表彰廉吏。有一年正遇干旱,百姓正忙着抗旱抢种,当地县令却下令征集民工修城,方克勤连忙请求中书省取消了这项徭役。在他进京朝见时,朱元璋特地为他赐宴,对其进行表彰奖励。
弘文馆学士罗复仁是当朝有名的大秀才,有一天,朱元璋微服私访时,看到罗复仁的居室破烂不堪,就感叹地说:“好秀才怎么能住这样破烂的房子?”于是,随即下令赏给他一幢新房。
(六年3班 萧琼如 搜集)
7、清除私心,不取私财
李勉少年贫困,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行,书生生病将死时,取出所带金银交给李勉,说:“左右无人知,幸君为我葬,余则君自取。” 李勉为使他安心而逝,答应了他的要求。然而安葬时,李勉却将多余的金银放入书生的棺材里。后来,书生的家人拜访时,李勉和他们一块打开坟墓,把金银全部交给了他们。769年,李勉任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史,此时的广州“地当会要,俗号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凑”。他到任后,对商人更加抚慰,商船入口,不许侵夺,一年后广州商船如织,经济很快繁荣起来,许多商人为感谢他,送来厚礼,都被他婉言拒绝。
(六年3班 罗雅云 搜集)
8、梅香正浓
当年清兵入关,迅速占领了北方大部分领土。明朝的遗臣史可法、马士英拥立福王朱由崧称帝南京,组织人马抗击清军。可是马士英玩弄权术,排挤史可法,并怂恿皇帝纵情逸乐,不理政事。大兵压境,朝迁昏庸,史可法受命于危难之时,督师扬州,困守孤城。他日夜忧虑国家命运、民族危亡,几次起草奏章,纵论兴亡,规观皇帝,提出救亡方略。每次写毕,三读其稿,泪流满面,部将士卒无不为之感动。
013、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六年1班 萧秋红 搜集)
14、“四知”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大官杨震。他做人很公正,不贪财,坏人都很怕他。
有一次,一个贪官犯了法,害怕杨震治他的罪,一天晚上,大贪官带了很多金银财宝悄悄地来到杨震家送礼,请求杨震饶了他的命。杨震说:“不行!你这是罪上加罪。”大贪官说:“行行好吧!反正没有人知道。”杨震说:“谁说没有人知道,天知,神知,你知,我知。”那个大贪官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后来杨震依法杀了大贪官。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杨家的人都为家里出了这样一位大清官而感到骄傲,一直到现在杨姓家的大门上都写着“四知传芳”。
(二年2班 王绿茵 搜集)
15、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的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二年2班 鄢海军 搜集)
16、铁面无私包青天
包拯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清官,人们称他为“包青天”,他的事迹千古流诵。
仁宗庆历元年,包拯被调到端州任知府。端州出产名砚。而端州的官员却借此机会,附带大量的端砚给朝中权贵,以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自从包拯到了端州以后,向民间征收的端砚除了向朝廷进贡的以外,没多收过一块,直到他离任端州,他也没带走过一块端州的名砚。
包拯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晚年宫至枢密副使。因此,后来人们又称包拯为“包龙图”或“包待制”。包拯的地位虽高,却生活俭朴,与普通百姓一样。
包拯的一生不畏强权,廉洁无私,为民请命,不遗余力,他光辉的形象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四年2班 罗国兴 搜集)
杖刑完毕,白居易斥道:“周至县就是被你们这些不法之徒搅得乌烟瘴气,今日责打,就是要你们今后奉公守法,老实做人。至于这些行贿的银子,我看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吧!”
(三年二班 肖金民 搜集)
21、卢怀镇的故事
唐朝的宰相卢怀镇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
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
(三年二班 肖诗凡 搜集)
22、两袖清风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查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二年2班 萧婉儿 搜集)
23、悬鹅示众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六年3班 萧柳芳 搜集)
427、赵博廉洁小故事
赵博同志曾任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他始终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他身患肺结核、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上级发给他一瓶鱼干油丸,而他却不肯服用,马上派人送到医院,给伤病员补养身体。
(六年3班 常文康 搜集)
28、温
情
1979年,孔繁森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参与援藏工作。在工作期间,他克服了恶劣的高原环境,跑遍了拉萨市八个区内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村小学,使拉萨市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以上。同时走遍了几乎所有的敬老院和养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西藏偏远的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他每次下乡的时候,都特地带上一个医药箱,买上几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雪中送炭。
1992年,拉萨市发生地震,孔繁森抚养了3名因地震而失去父母的孤儿。并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来资助生活贫苦的藏族群众。所以,经常不到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他又悄悄地跑去献血。在一年时间里,他先后献血900毫升,并把所得的营养费900多元全部用于3个孤儿的生活补贴上。
孔繁森在50岁时,以身殉职。人们称他为“领导干部的楷模”、“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六年3班 萧明珠 搜集)
29、孔繁森的廉洁小故事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六年3班 萧雅瑜 搜集)
在回家的路上,我把我所观察到的告诉了妈妈,妈妈认真地说:“我们家不缺买文具的钱,为什么不自己来付呢?公家的钱,公家的东西都是大家的,我们没理由据为己有啊„„”顿时,我感觉妈妈是多么的高大呀!在社会的大染缸里,她并没有同流合污,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那份廉洁。
我妈妈就是这样,以廉为荣。因为廉洁,她有了许许多多的荣誉。她的廉洁也感动着我,影响着我,同时也给她身边的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妈妈的身子从没有歪过,影子也永远都是直的。
(五年1班 卢巧玲 搜集)
33、吃饭的标准
据2004年7月21日《人民日报》网报道介绍,“十六大”之后,温家宝总理的第一站到了贵州。在吃饭的问题上,他对自己和随行人员要求特别的严格,谢绝基层同志的宴请。
他对个人吃饭有“三条标准”,即:第一,不让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进食;第二,要求饭菜够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关于饭菜的质量提出十二个字:“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三年二班 肖丹妮 搜集)
34、罢
宴
据媒体报道说,一次朱镕基总理开完会,被主人带到宴会大厅,他穿过摆满了美酒佳肴的不下百桌的酒宴大厅,先是来到他所应坐的首席座位,但他没有就坐,而是又走到宴会大厅的一个角落,要设宴人就在这个大宴会厅的一个角落里另摆一桌,由他和他的秘书,吃工作餐。由于朱总理不肯就坐大雅之处,而就坐在众人的一边吃工作餐,致使上千宾客都不再吃酒宴了。
(三年二班 肖丹妮 搜集)
第四篇:走进“诗魔”王维的背后故事
走进“诗魔”王维的背后故事
早熟,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
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是说:“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可见王维确实也佛家姻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王维因父处廉终官汾州司马,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遂为河东人。从小天资聪明,九岁时即能写文章,十七岁时写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脍炙人口,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显示了王维超群的才华。
青少年时的'王维不仅以文章知名,还擅长音乐,尤善弹琵琶。据传开元九年(721年)春,岐王把他引荐到公主家,在公主面前用琵琶弹奏一曲,名《郁轮袍》,“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大受公主称赏。又进诗若干首,都是人们素所诵读的诗篇,更令公主称奇。公主遂召试官至第,举荐他为解头,一举进士登第。
王维同唐室亲王交往较多,并很被看重。宁王李宪乃玄宗长兄,曾让太子位给玄宗,倍受玄宗尊宠,一时贵盛。一次宁王见一卖饼者之妇,长得“纤白明媚”,十分喜欢她,便给饼师很多钱,把她纳为妾,宠爱无比。过了一年多,宁王问她还想念饼师吗?并接来了饼师。她见了饼师后,“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在座的十几个宾客,皆是有名文士,见此“无不凄异”。宁王让大家赋诗,王维才思敏捷,最先赋成,诗云:“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诗以春秋时代息夫人的故事来讽咏眼前这位无人身自由的妇女的遭遇,于是宁王乃将她归还饼师,“使终其志”。
第五篇:名著阅读:《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
《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6分)【答案】 “葬花魂”的依据: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葬诗魂”的依据“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