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展现人间真情 凸显大爱无声
展现人间真情
凸显大爱无声
-----米兰阳光幼儿园爱心募捐侧记 12月25日,在圣诞节这个童话般的日子里,米兰阳光幼儿园的老师们却惊悉集团的舞蹈家——张玮老师身患严重肾衰竭,需要做血液透析治疗的消息。那样一个如花般美丽的女子,那样一位坚强的母亲,她那曼妙的舞姿曾经为集团书写了一曲又一曲的传奇。当这个消息从园长王晓菁老师那哽咽的话语中说出时,老师们沉默了,良久传来一声声低泣。一边是高额的透析治疗费,一边是年迈的父母与尚在上小学的女儿,她的家庭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集团的倡议也正是老师们的心声,这样一个好人,需要我们帮助她从窘境中脱离,身为同在集团大家庭的姐妹,我们义不容辞!
病魔无情,人有情,米兰阳光的姐妹们开始了爱心筹款活动。王晓菁、张涓、杜淑琴三位管理老师每人拿出1000元奉献爱心,在园长的爱心感召下,老师们纷纷慷慨解囊,一百、二百------一张张百元大钞上浸满了老师们对张玮老师的爱心祝福。有些刚工作的老师并不熟悉张玮老师,但是也拿出了一份爱心,马辰老师甚至拿出了自己当天带的所有钱。夏冰老师在探望过张玮老师过后,回园又二次捐款,她同时呼吁老师们帮助张玮老师寻找相匹配的肾源。在这些可爱的老师们的帮助下,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就筹得善款5510元,这些善款很快就会通过集团领导转交到张玮老师手中,一解她的燃眉之急。同为集团的姐妹,我们亲如一家,甘苦与共。同时我们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张玮老师一定会摆脱病魔,重现她灿烂的笑容!
第二篇:大爱无言,真情无声
大爱无言,真情无声
忻州师院政史系学生
这是去年发生在原平支教点的事,曾经感动了不少人。我听了以后也备受感动。今天我想请大家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故事,一起体会支教,一起感受支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支教给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但都离不开一个“苦”字。对王智慧来说,支教又有着另外一层涵义,那就是真情与感动。请大家随我的节奏一起走进他的那段不为人知、真情感人的故事,一起了解支教,一起揭开支教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带着期待的目光,再现那一幕幕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场面,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经历,分享他们的成功和喜悦,体验他们的每一个幸福瞬间。
王智慧,政史系0702班学生。作为一名学生,他平时就特别注重锻炼自身的教师技能。在校期间,他还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曾任我系社会实践部部长等,丰富的社会阅历为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实习教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09年下半年,王智慧被分到了原平市崞阳镇璜珥村。支教期间,他向世人传递着一个响亮的声音——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他用信念和意志支撑着他的人生理想;用真爱无言诠释着人民教师的真实内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但凡和他有过交往的人都对他评价甚高,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小王”或“王老师”。他勤劳能干、热情洋溢、乐于奉献、积极进取,他对生活要求很低,艰苦朴素,从不贪图享乐;他对工作总是那么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对学生很友善,耐心细致,学生们都愿意跟在一起,都想和他玩。王智慧不仅有着较高的素质,而且还有着硬朗的作风。他任凭那股不怕吃苦、勇于拼搏冲劲儿,取得了了骄人的成绩。在崞阳联校组织的期末考试中,他所带的三四年级英语成绩双双夺魁,位列各小学之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要知道在上半学年的时候,这些学生的成绩在全联校的排名还是倒数的。
王智慧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佼佼者,他用用从容和淡然改变着自己,用真情和微笑感化着他人,用勤劳和汗水创造着生活,用意志和信念抒写着人生。半年来,他无时无刻无不坚守着工作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诺言,用大爱无私诠释着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用真情和关爱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用性格感染着学生和家长。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不论是教学还是实践,无不伴随着一份真情和感动。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使他几乎放下了一切,投身于教学中来;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不论是周六日还是节假日,他都不分昼夜、不辞辛劳地奔走于教学一线。曾经在那漫长的时间里,他一直怀着一颗无私的爱心,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与儿童为伴,同时间赛跑:用辛勤和智慧创造着生活;用人格和毅力捍卫着当代大学生的荣誉和尊严;用歌声和笑声陪伴着孩子们的快乐成长;用大爱无私撑起了璜珥校园的一片蓝天。
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情愫令我们难以割舍!总有一段经历值得我们用心呵护一辈子!王智慧在谈起支教感受时说:“支教是值得我用心呵护一辈子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支教,让我获得了大量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也增长了不少知识;支教磨练了我的意志,也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王智慧与该校的另一位支教老师住在一间办公室内,房间大概20多平方米,靠着一个电饭锅自己烧水,自己做饭;房屋门窗是铝合金材质,门窗和窗框之间留着很宽的缝隙,冬天走风漏气,加之窗口朝北门朝南的设计走向,夜间冷风可以直灌屋内。每天,他们都要在屋子里做饭,所以室内经常充斥着潮湿的水蒸气。虽然屋子里也通着暖气,但夜间总是温度上不来。他们早晨起来,屋子的门窗经常结着厚厚的冰,冻的连门都开不了。屋内的设施也特别简单,除了两张木床和几张桌子外,什么都没有了。木床用了好多年了,十分陈旧。木床薄而且破乱,有的床板上还开着漏洞,床卯结构也特别松散,睡上去摇的吱吱直响,极不结实。虽然校长办公室也有电脑,但却不能联网。所以手机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生活设施虽然有些简陋,但他们没有抱怨,也没有消极,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用青春和热情为璜珥教育默默地奉献着,乐此不疲地工作着。王智慧常说:“谁言支教苦,却得乐逍遥。”他积极上进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着他的学生和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幸福并快乐地过着生活的每一天。
爱生如子,是王智慧始终改变不了的生活习惯,或许是他的天性吧。他说:“我还在学业期,没有成家的经历,所以看见别人的孩子很喜欢,对待孩子们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亲。”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多么有爱心的支教生。他对每个学生都特别关照,像慈母一样呵护着他们,温暖着他们。他把学生的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每天给学生补完课,都要把他们亲自送回家。他的真情付出感动了璜珥的每一位村民,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对他满怀敬意。他对学生的爱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给学生辅导作业; 1
替家长照看孩子;送孩子回家;给学生修理作业本;给学生穿衣戴帽;给学生烧水倒水;安顿学生按时吃药......这些幕后故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但却一样饱含着他对孩子们的一片真情和爱心。
王智慧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他在支教期间,提出了一整套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思想。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他总结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将课堂和实践相结合,把课堂与课外结合起来,进行实践教学,进行辅导教学。除了课堂,王智慧还要忙于课外。每天他都要帮助落后的同学追赶课程。他把学生请到自己的屋子里,给他们辅导作业,给他们讲解疑难。每天补课,他除了照顾自己饮食起居外,还要照看孩子们。王智慧真的是很辛劳,每天上完课,他就亲自主厨。饭熟了,他也不急着先吃,总是让孩子们先吃,然后才自己吃。每次都有同事和学生家长提醒他要注意身体,不要太过操劳,他总是微笑着对大家说:“没事的,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孩子们的学习面貌不断更新,学习氛围也焕然一新,校园风气为之一新。王智慧对人对己都要求特别严格,从不容忍自己犯错,更不娇惯学生犯错。对工作更是耐心细致,热情负责。有家长这样形容他:“课上严父,课下慈母。”的确,他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同情心的支教老师。
璜珥村信息闭塞,孩子们增长知识的视界也特别有限。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社会常识,接受更多的课外知识,王智慧在手机上搜集了大量的课外知识,通过整合和制作,为同学们裁剪了一幅又一幅的知识清单,几乎贴满了整个后墙。他在完善学习园地的同时,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盛宴,不仅丰富着孩子们的课外知识,也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王智慧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影响着他的学生。他经常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改造自己。日常生活中,他经常教导学生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后来他又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坦诚做人、礼貌待人。多数日子里,王智慧会精心设计一些活动,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一些重要节日里,他还会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如在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里,他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历史,铭记国耻;组织学生举行唱国歌、升国旗仪式;组织学生学习伟人的先进事迹,然后再让他们写读后感。
王智慧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教学生唱歌,学习音乐常识,培养他们的音乐情趣。学生们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渐渐地喜欢上了唱歌,也渐渐地爱上了歌声。为了增强大家的体质,他还带领学生一同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教大家做广播体操,练习中长跑、跳绳等。体育锻炼,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也增进了他和孩子们的友谊。每天的坚持使孩子们渐渐地养成了习惯,学习激情也更加高涨。他们的体育锻炼整整持续了三个月,直到他离开时,有的学生仍然坚持着体育锻炼。每个周末,王智慧都会放弃休息时间,陪大家一起到户外游玩。即便是寒冷的下雪天,也难挡他们一起直奔户外的激情。有时候,他们走远了,就去了邻村。他和孩子们去参观和访问邻村的学校,了解当地的教学情况,向邻村的老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每次野游活动后,王智慧都会安排他的学生写游记,让他们记录当天的活动过程,并且写出心得和体会。这样,他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又锻炼了学生的笔杆,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璜珥村村民外出务工的比较多,留守儿童也就多些,王智慧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挨家挨户家访、补课,无一例外。几乎每天下午,他都会走访每个学生家庭,向家长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督促和辅导孩子们按时完成作业。即使是下雪天,他都会冒着严寒登门给学生辅导作业。有时候孩子们生病不能到校,他也亲自上门给学生补课。王智慧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他经常对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说:“支教需要放得下面子,放得下架子,耐得住性子,不光做家访要这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要这样做。”家访拉近了他和村民的距离,他们在一起谈笑风生,不分你我、和为一家。岁月无情人有情,永远隔不断的他和孩子们的感情。半年多的时间里,王智慧和他的学生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他们都无所不有,无不体会,无不感受。孩子们希望他能留下来,可他却因学业未满而未能如愿。
每逢过节,家长就让孩子给支教老师带好吃的,平时,从集市买回来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村民首先想到的也是他们的王老师。就在他临走时,仍然还有没吃完的米面和蔬菜。离开时,孩子们更是与老师难舍难分,就在支教大学生完成任务返校时,他们总是送出一程又一程,甚至是哭得一塌糊涂,场面感人至深。支教结束了,王智慧也离开了璜珥村。他在年前整理衣物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信件。那是学生们写给他的留言和感谢信,一直深藏在他的衣兜里,直到他回了家他才发现。这些信写的很朴实,读了使人很感动。其中有一封是这样写的:“王老师您的走,我们非常的不愿意。老师,您在这几届支教中是最好的,不是
我在专门夸您。王老师,您已经在我们心中扎下了根......老师,我希望您是星期五走,我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个吻。”还有一封是信封上的留言,是这样写的:“王老师,我想对您说,您留下来吧,我们需要您。”这些信虽然是极简单又普通,但都寄托着孩子们对这位支教老师的感激之情和良好祝愿。除了孩子们的留言和书信外,王智慧还收到了家长和同事的一些留言和祝福。一位姓肖的女老师在给他的一条短信里写到:“你的走,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们的那群孩子会永远记住你的。我会用你的榜样去教导我们的孩子们的。我就不送你了,肖老师是女人,会哭的,愿你一路顺风,学业有成。”这些祝福都很感人,让他更加怀念璜珥,更加想念那里的人。
作为一名实习教师,王智慧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他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着一曲曲优美的支教赞歌;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给璜珥的教育事业送去了温暖;用大爱和真情给正需接受教育的孩子们送去了希望。这半年,他把他的全部精力都给了璜珥,是他拯救了璜珥,是他促成了璜珥教育的不断前进。
2010年3月12 日,学生家长给王智慧以及他的母校忻州师院去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写到:“感谢忻州师院,感谢政史系,感谢王智慧老师,谢谢贵校对璜珥村宝贵支持,是你们的支教学生改变了我们璜珥村教育面貌。感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感谢王智慧老师为璜珥村的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2010年3月19 日,三年级学生家长代表又专程为忻州师院政史系和王智慧同学赠送了一面锦旗。锦旗上写着:“王智慧老师:情系学子,师德高尚。——三年级全体学生家长赠。忻州师院政史系的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璜珥村的学生家长代表,感谢他们的远道而来,对忻州师院的宝贵支持。学生家长代表对忻州师院政史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王智慧在璜珥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学生家长代表高度赞扬了忻州师院政史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支教学生素质,希望今后能够派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大学生到璜珥学校支教。中午,忻州师院政史系的领导同志和璜珥村学生家长代表共进午餐。宴上,大家共同探讨了农村基层教育和地方师范院校的改革和发展等问题,政史系的领导和家长学生家长代表都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整个座谈持续了两个小时之久。学生家长代表临走时还表示:“如果王智慧老师愿意并且有机会的话,我们愿意出高薪聘请王老师来我村任教,甚至是担当校长的职务。”
一句话说的好,“支教光荣,青春无悔”。我现在算是真正体会到了。王智慧的支教很成功,我真的为他感到高兴。支教改变着他的人生,改变着农村的教学面貌,改变着村民的乡土气息,改变着村民对教育的认识。支教在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塑造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王智慧的支教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一时难以言尽。我想随着他支教生涯的结束,一切都发生着改变。但唯一不变的依旧是那份乡情,是他和村民真情相处、坦诚相待的那份感情。支教让我们每个大学生成为一个爱心使者,穿梭于校园内外。哪里有播种哪里就会生根发芽,在璜珥这片土地上孕育着希望,成长着未来。我想在不久的将来,璜珥村的这群孩子们一定会有出息的。他们也一定会记住他们的王老师,用更加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
王智慧的先进事迹只是当代大学生山区支教教的缩影,在忻州师院像王智慧这样的优秀支教生还很多很多。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对农村的意义的确非同一般,对地方教育事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给了他们一个宝贵的实习锻炼机会,通过艰苦条件的磨砺,培养了他们的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品格;也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他们从中所受到的砥砺使他们一生受益无穷。对地方师范院校来说,不仅培养了大量有用的实干的人民教师,而且也壮大了学院的声誉。对农村来说,支教在巩固基础教育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村落后的思想,促进了农村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在农村支教,一在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孩子的成长方向。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我们下一代大学生继续发扬和壮大。相信将来有一天,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进一步开展能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希望,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希望以后支教的同学能向王智慧同学学习,把我院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继续为忻州师院书写新的篇章。
忻州师院政史系学生
2010年3月24日
第三篇: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
传递人间大爱 书写人间真情
——《人间真情》第四十二期《牵手夕阳》观后感
看完这期真情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让我知道了 “老吾老及人之老”的人间真情。故事讲述了五龙背镇敬老院院长张启东敬老爱老、帮助残疾人和困难家庭的故事。,他从一个朴实的农民儿子,到一个乡敬老院的院长;从少年到白头,从伺候老人的吃喝拉撒,到养老送终,他用真挚的孝亲敬老之心,传递着一缕缕人间大爱,书写着一段段人间真情。在五龙背镇,张启东算得上是一个名人。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希望和关爱。他本身也是一个残疾人,但他在各方面都不输于同龄人。作为敬老院院长,他用细心、耐心和爱心对待老人,关心老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把全部的心血倾注给敬老院,敬老院就是他的家,敬老院的老人就是他的父母,每个老人身上都凝结着他的倾心付出。20多年来,在张启东的侍奉下,200多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安祥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而他,从没休过一个节假日,没和家人过一个团圆年。
他对残疾人倾注了很多的关心。在他的帮助下,70多位残疾人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生活能够自给,也减轻了社会负担。对于困难家庭,他也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办理低保,还经常送去生活用品。
张启东获得了很多荣誉,并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他说:20多年在特定的单位从事特殊的职业,面对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他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让残疾人和孤寡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这是他最大的心愿,他会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老吾老及人之老”,让我们把这份人间大爱传递下去,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篇二:传递人间大爱 书写人间真情
传递人间大爱 书写人间真情
——《人间真情》第四十二期《牵手夕阳》观后感
看完这期真情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让我知道了 “老吾老及人之老”的人间真情。故事讲述了五龙背镇敬老院院长张启东敬老爱老、帮助残疾人和困难家庭的故事。,他从一个朴实的农民儿子,到一个乡敬老院的院长;从少年到白头,从伺候老人的吃喝拉撒,到养老送终,他用真挚的孝亲敬老之心,传递着一缕缕人间大爱,书写着一段段人间真情。在五龙背镇,张启东算得上是一个名人。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希望和关爱。他本身也是一个残疾人,但他在各方面都不输于同龄人。作为敬老院院长,他用细心、耐心和爱心对待老人,关心老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把全部的心血倾注给敬老院,敬老院就是他的家,敬老院的老人就是他的父母,每个老人身上都凝结着他的倾心付出。20多年来,在张启东的侍奉下,200多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安祥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而他,从没休过一个节假日,没和家人过一个团圆年。
他对残疾人倾注了很多的关心。在他的帮助下,70多位残疾人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生活能够自给,也减轻了社会负担。对于困难家庭,他也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办理低保,还经常送去生活用品。
张启东获得了很多荣誉,并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他说:20多年在特定的单位从事特殊的职业,面对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他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让残疾人和孤寡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这是他最大的心愿,他会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老吾老及人之老”,让我们把这份人间大爱传递下去,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篇三:人间真情观后感
《人间真情》观后感
今天看了《人间真情》栏目,我受益匪浅。
爸无可奈何地说:“听天由命,等吧!”我们三个情绪低
落。突然,我眼前一亮,瞧,那不是来了一辆车吗?我一蹦三尺高,站在车前面使劲地挥手。爸爸妈妈也看见了,爸爸立刻钻进车子里,使劲地按喇叭。可万万没料到,这个司机一点都不理会,“刷”,就把车子开过去了,闹得我和爸爸妈妈空欢喜一场,唉。就这样等啊等,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毒辣辣的太阳晒得人难受极了,汗“滴嗒滴嗒”直往下落。
终于,一位好心的叔叔把他的车子停了下来,走下了车。只
见那位叔叔四方脸,大眼睛,走近一看,方知道那两只大眼睛其实是一副眼镜。“有什么事吗?”那位叔叔的声音有点粗。爸爸犹如在心里开了一扇窗户,把烟一下就扔了,急忙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那位叔叔。叔叔一乐:“甭说的,我用车子把你们的车拖到修理厂吧!”爸爸妈妈喜出望外,我也从地上一下子蹦了起来。妈妈问:“你姓什么叫什么,以后我们好给你帮忙呀。”那叔叔一挥手:“咱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儿!”爸爸赶紧把车子里备用的绳子取了出来,一端挂在我们的车子上,一端挂在叔叔的车子上。就这样,那辆车把我们拉到了修理厂,爸爸要给那位好心的叔叔钱,叔叔再三推辞,说:“谁不会遇到困难呢?”我看着叔叔,心里默念着:“这位叔叔真善良啊!
等我长大后,也要像这位叔叔一样,成为一个爱帮助别人,不索取报酬的人。
今天看了《人间真情》栏目,这期节目讲述了王春来伯伯的故事,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很受感动。
王伯伯不仅孝顺,他还非常的敬业。他一次次都能将罪犯流泪,让他孝敬父母,而现在的我们做到这点了么?我们回家也要孝敬父母,甚至还有些人还不会自力更生,现在的社会为什么会这么乱呢?就用王春来伯伯说的话说就是人间没有真情
看了他的故事,我感动不已,有句古话叫“百善孝为先”,我今后要向王伯伯学习,做一个有爱心,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人。现在我要从实际出发,好好学习,听老师、父母、长辈的话,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社会。
《人间真情》栏目把一个个真情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并不断鞭策着我进步!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为生活在这个和谐社会而自豪,更希望自己也能尽一份力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这世界将成为美好的人间”!
今天《人间真情》节目讲述了王春来伯伯忠孝两全故事——忠篇,看后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震撼。
王伯伯不仅孝顺,他还非常的敬业。他作为一名狱警,每天要面对的是罪犯,他用自己真诚的话语开导了一个又一个曾经失足的犯人,他的行为一次次的让罪犯流泪、感动,他让他们孝敬父母,重新做人。他不但在父母面前尽了孝心,工作上也做得那么出色。
看了王伯伯的行为,我陷入了沉思,现在的我们做到这点了么?我们回家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了吗?反思自己,我做得还很不够,很多同学也都是如此,我们有些人不会自力更生,不能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当“小皇帝”的不少,有时父母说我们,不爱听时甚至会跟父母发脾气,顶撞父母„„今天看到王伯伯的故事,我们真的应该从自我做起,在自己身上找不足。父母为了我们,整日辛苦奔忙,努力工作,回到家里还得给我们做饭,照顾我们生活,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听父母的话,那就真是不孝了。在学校,我们要听老师的话,老师每天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课,多么辛苦,如果我们不听老师的话,不认真听讲,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所以我们要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学习,学知识、学做人。
《人间真情》节目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带到我们身边,让我们看到了当今社会上闪光的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在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中进步!在一次次感动中成长、茁壮!愿真情之花盛开在我们每一人的心中!
今天《人间真情》节目讲述了“文明使者在行动。”
白衣天使们自愿献血,为了救治病人,如果我们多一点人来献血,世上将变成美好人间;如果人间会多一点真情,世上就不会找那么会乱了;如果我们加强锻炼,身体上就不会有真么多病了。
是啊,我们要是也能献一份血,献一份爱心那就好了。
第四篇: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
本文作者:谢娜 好范文原创投稿
穿过历史的硝烟,掀开岁月的风尘,我一遍遍追问:大爱是什么?是屈原抱石投江的壮举,是岳飞“还我河山”的怒吼;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大火,是谭嗣同慷慨赴义的决绝;是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誓言,是毛泽东“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豪迈;是小平南巡讲话的春风,是党的十八大掀开新的篇章。
大爱是
什么?踏着历史的足迹,我一遍遍追寻。在巍巍伏牛山下,在清清灌河水旁,我找到了答案。是奉献,是付出,是汗水,是收获,是一名共产党员赤诚的爱民之心,是一位基层干部殷殷的富民情怀。“伏牛山高灌河清,致富不忘李xx.”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何以那样深刻的烙在群众心中?因为百姓心中有一座爱的天平。她扎根基层18年,默默无闻为西峡猕猴桃产业辛勤耕耘,用心血和汗水托付起一个产业的升起。她走遍西峡的山山水水,踏遍龙乡的村村寨寨。每一处猕猴桃果园都留下她忙碌的身影,每一片猕猴桃叶子都浸润着她辛勤的汗水,每一颗猕猴桃果实都凝结着她付出的心血,每一朵猕猴桃花儿都闪烁着她晶莹的泪花。她把群众当亲人,把吃苦当快乐,每月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基层,和果农打成一片。她自学猕猴桃栽培技术,白天忙工作,夜晚看书到深夜,从一名“门外汉”到行家里手,背后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辛劳。60多本工作笔记,记载的是她务实为民的无私情怀,记载的是她发展猕猴桃产业,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情大爱。
为发展猕猴桃事业,她磨破了嘴皮,跑坏了鞋子,累垮了身体。群众富了,心里亮堂了,她也欣慰的笑了。依旧是一身朴素的衣装,依旧是一腔赤诚的热血,如今已届退休年龄的李华玲依然奔波在西峡的乡野山间,为猕猴桃产业的纵深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老李就是明天退休,今天还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情大爱!这份爱感天动地,这份爱亘古长青!
大爱是什么?我一遍遍追寻,一遍遍思索。是病房中那一抹纯洁的白,是人群中那一双疲惫的眼,是一群圣洁的白衣战士。他们传承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接过南丁格尔手中的神灯,日夜忙碌在洁白的病房。每一天,都在和病魔抗争;每一秒都在跟死神争斗。清晨,他们是第一个迎来朝霞的人;夜晚,他们是伴着星星入眠的人。痛苦时,他温暖的话语能让你如沐春风;绝望时,他深情的目光能让你点燃希望。为什么他们的身影总是那样疲惫?为什么他们的脚步总是那样匆忙?为什么他们的信念总是那样坚定?为什么他们的心灵总是那样高贵?因为爱,博大的爱,无私的爱,对病人的爱,对生命的爱,对事业的爱,对人民的爱!这爱能让死神望而却步,这爱能让江河为之动容!
大爱是什么?我一遍遍追寻,一遍遍思索。是奔腾的长江,是咆哮的黄河,是烟雨的江南,是峻挺的五岳,是上下五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你,是我,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以爱的名义,从现在出发,在祖国建设的大潮中,挥洒青春,奉献自我;让我们以爱的名义,从现在出发,发扬xx精神,追寻xx脚步,高扬xx旗帜,在建设美丽xx的进程中,立足本职,务实拼搏,为建设幸福西峡,大美南阳,促进中原崛起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
第五篇:用爱书写人间真情
用爱书写人间真情
丰南实验学校 肖玉娟
我叫肖玉娟,是丰南实验学校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28年来一直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是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生活中,我努力做好贤妻良母,肩负着照顾老人、支持丈夫、教育孩子的多重任务。婚后20年来,我默默付出,埋头做着自己该做到的事情,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如何尊敬、爱护、关心老人的伦常天理,把“孝”字深深刻在人生的字典里,用简单的方式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用真爱感动全家,让家庭和谐温馨
现代社会,年轻人都强调自己的生活空间,不愿意与老人共同生活。我也渴望能有享受二人世界的甜蜜和三口之家的自由。但,我更明白,人生在世,责任面前,我们需要放弃一些自己的私欲。刚结婚时由于经济条件差,我和丈夫只能和公婆挤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当我们买了自己的房子后,老人又舍不得离开我们,我们还是共同生活在一起。俗话说,“锅铲哪能不碰锅沿“。这句俗语在我们家里,却没有得到印证。20多年的朝夕相处,我和婆婆从没红过脸。无论老人提出什么样的生活愿望,我总是尽力满足老人的要求。因为耳濡目染,我的孩子也争着同我们一起孝顺爷爷奶奶,从小培养了尊敬长辈的优秀品德。20多年来,我们一家三代人相处得很融洽。作为家里的“里里外外一把手”,无论处理什么事情,我都把爱和理解放在心头。用理解、尊重、关爱化解了两代人的代沟,用真情、真心、包容营造了和谐和温馨的家庭氛围。20多年来,老人由壮年走向了暮年,需要我更多的照顾;女儿由少年走向了成年,需要我更多的牵挂。我合理分配时间,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把人生最美的年华都献给了我生命中最亲近的两代人。结婚20多年,虽然和丈夫没有享受到二人世界的浪漫,三人世界的自由,但我享受到了一家人在一起的其乐融融,享受到了 浓浓的亲情,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我用自己的理解和真诚为老人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用全部的真情和行动为女儿做出了孝老爱亲的榜样,得到了亲人的尊重,也得到了邻里和社会的认可。
二、用真情感动上天,让奇迹出现
2007年的11月5日,婆婆不小心摔了一跤,检查结果为腰部神经大面积损伤,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仍然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能躺在病床上让人伺候,连坐都不能坐,医生说最多能活3个月。病痛的折磨,加上精神上的打击,婆婆的情绪急躁,几天不吃不喝,每天都紧闭双眼,几乎丧失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我看在眼里,疼在心头。那段时间,我要上班,一百多个学生的未来需要我负起责任;还要照顾老人,多年的亲情让我对婆婆的病情感同身受。双重责任和压力之下,我的精神到了极度崩溃的边缘。无奈中,我上班时,找了保姆看护婆婆,每天的晚上、双休日、节假日我就当起了保姆,为老人洗脸梳头,洗手洗脚,剪指甲,擦身子,按摩,清洗衣物,喂水喂药„„因为怕婆婆喝水呛着,我还购买了吸管。婆婆病了痰多,为了帮婆婆化痰,我把梨削好放上冰糖熬,放凉后用小勺捣碎,一小口一小口的喂给她吃。最难伺候的是老人的大小便,有时用便盆去给婆婆接屎接尿,老人说没有,刚把便器拿走,老人就会把屎尿弄得满床都是,有时老人犯糊涂时又会把屎用手东抹一下、西抹一把,每当这时候我也顾不上嫌脏嫌臭,耐心收拾,从没喊过苦和累。把老人收拾得干干净净,是我最感欣慰的事情。人们常说,“床前没有百日孝”,从2007年11月到现在,五年了,病卧在床的婆婆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房内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褥疮。不知是我们天天坚持功能训练,还是我们的真情感动了上天,婆婆的病渐渐有了起色,饭量增加了,双腿和双手明显有力了,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病魔没有夺走老人的生命,比医生预言的多活了4年多了,现在老人仍然快乐的守在我们身边,我们娘俩的关系也就比母女还要亲了。
三、用孝心影响教育孩子,让爱心相传
婆婆生病到第三个年头时,女儿升入高三。在学习的重压下,女儿向我提出了走读的要求。按理说,我家离丰南一中很近,孩子想走读,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那个时候,我又要伺候老人,还要忙于毕业班的工作,如果再加上照顾正上高三的孩子,我深知自己肯定力所不及。同事们劝我,孩子的高考只有一次,它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孩子想走读就满足孩子的要求吧。可是,我却狠狠心,拒绝了女儿的要求。人非草木,谁能无情,我和其他人一样,都对孩子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母爱,女儿也是我的心头肉啊!但我更明白,我的家庭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母亲,也是一个儿媳。婆婆生病在床,把老人交给谁,我都不放心哪!权衡再三,我只能含泪劝说女儿,你就当咱家在丰南最边远的乡镇,根本就不具备离校走读的条件,把想家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吧,和同学们一起挑战高考会别有一番滋味!懂事的女儿理解了我的选择,打消了走读的念头。不知是孩子的懂事和勤奋,还是我朴实和无私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在2010年的高考中,女儿以丰南一中理科班第四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天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这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同时也减少了许多对孩子的愧疚。
爱是一架登天的梯子,有了爱,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我相信,只有我们的心中有情有爱,天也宽,地也宽,再苦再累心也甜。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一如既往地用心用爱支撑着家,支撑着家的幸福,支撑着家的幸福的持续。用自己的言行传承中华民族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惟其如此,才无愧于好教师、好儿媳、好妻子和好母亲的多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