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的勇气说课稿
《花的勇气》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情动辞发”的结果,蕴涵了作者浓浓的情感。语文教学过程既是学生与作者情感的神交过程,也是其自我情感孕育和升华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为他们创设主动积极的情感空间,达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体现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读书中用心去发现去感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简析
《花的勇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本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由“绿野无花”的失望、“草底藏花”的遗憾、到发现“花绽绿野”的惊奇,心中油然而生的震撼以及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两条线索非常清晰。这篇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咀嚼品味。
三、学习目标:
1、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联系上下文初步感受作者在这一事件中的心情变化,并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挖掘,领会作者的蕴意和语言的精妙。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生命的意味在于要勇敢面对风风雨雨,小结整个单元的人文精神。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教学难点: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
五、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课程改革下的四年级小学生问题意识很强,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解决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或许比解决问题还重要。此外,学生还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彰显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关注与关怀,给学生充分地鼓励和引导。另外四年级的孩子善于表现、乐于合作、敢于想象。
六、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学时,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
2、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美文,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
七、学习方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
1、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小花所蕴藏的强大的生命力。学生抓住每个重点句子意思,再进行归纳合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最主要的还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写,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
八、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二)借助提示 初读课文
(三)聚焦词句 品解花语
1、草下探花 感受惊喜
2、原野赏花 感受震撼
3、回味冲突 感受情语
(四)小结全文 领悟勇气
九、板书设计
花的勇气 读 怦然一震
思 惊奇
遗憾 吃惊(惊喜)
失望
悟
十、设计意图
文中的“花”与“人”的关系密切,抓住文中具有情理矛盾的句子,进一步感受“花”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以此作为一个阅读主线继续推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以达到略读课文的取舍有当。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抓住“藏”字,感受“小花”这些看似柔弱的生命所拥有的色彩和力量。在充分品味后,引导学生学会将体验到的情感外化为朗读。以“情”为基调,以“读”为线索,以“品”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引导学生抓住“冒”字,进一步从语言文字中去感悟生命的顽强,去领略生命的自然魅力。在师生合作感情诵读中,会文悟情,从而实现“花”与“人”的情感共鸣。
第二篇:《花的勇气》说课稿
《花的勇气》说课稿
小教本092班 齐思 096110007
一、说教材学生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呵护学生的心灵,善待学生的纯真,唤醒学生的生命能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精神上的陶冶与洗礼。在我们的课堂中如果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与心灵的呼唤,这样的课堂将充满生命的活力!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花的勇气》第二课时,《花的勇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的一篇关于生命的意味的文章,本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品味,和本单元其它课文、口语交际共同组成“热爱生命”专题,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启迪学生心智的好例子。基于以上分析,又根据教材简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2).针对学生缺乏朗读自信的现状训练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积累描写花的句子。
2.德性目标: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的生活品质。
3.言语实践目标:
开展“我骄傲,我要向大自然发出挑战”以及“什么是勇气”的言语实践活动。
由此,设臵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作者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难点为通过作者的心理历程,感悟小花的精神,感悟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气。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并采用充分的言语实践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1、进行充分言语实践;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的方式来进行,因为语文教学最主要的还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实际应用能力,而通过言语实践让学生多说,多写,培养优美的语言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小花所蕴藏的强大的生命力。学生经历初读有
疑,再读有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感情与智慧在阅读对话中交融共生。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三、说教学手段
结合学生的情感水平,以谈话启发法为主要手段,以言语实践为载体,又结合多媒体加以演示,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推进学生的情感认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语文是生活的延伸这一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读美文感悟,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以及感受维也纳春天带来的自信、欢乐和蓬勃,我围绕“勇气是什么”这一主问题展开教学,并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本环节我围绕“我眼中小花的勇气是怎样的?”重视学生的感悟,恰到好处的体验情感。
感悟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也是实现主体能力发展的必然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需要十分关注的过程。因此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最感兴趣的句子进行研究,进行内化、体验。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花的勇气令作者感到怦然一震,那么文中是否也有让你感到怦然心动的句子呢?学生在激情的话语中走进文本。民主、自由、宽容、激励的气氛从一开始就浸漫课堂,并贯穿教学始终。
通过初读让学生围绕花颜色美、可爱、多等特点体会花的勇气,又进行两次言语实践,分别是“我骄傲,因为我……;我神气,因为我……和我要向大自然发出挑战”的语言训练加深对小花勇气的体会。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深入课文创造的情境,在感悟花儿美丽的景色的同时体验这是一些具有生活的勇气的小花,恰到好处的体验情感。
第二环节 再读有情 释放情感
本环节,我围绕“作者眼中小花的勇气是怎样的?”重视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的释放情感。
学生通过理解,经历了作者的情感历程后,便产生了表达情感的欲望,而朗读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方法,特别是对《花的勇气》这样经典、优质的言语材料,“读”本身就应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一项任务。正是因为本文满蘸着作者欣喜与赞美之情,描画了维也纳独特的景色。文字优美,情感浓烈,犹如一幅迷人的写意画,从多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引导他们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深,进而达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目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受维也纳的景色美,语言文字的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课文的情感因素,沟通了作者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释放了自己的情感。
因此,我将引导学生走进作者不断变化的情感世界里去,与作者变化之心
直接对话,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文本,使文本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理解相得益彰,充实其内心,沉淀其语感。
通过再读,引导学生体去寻找作者的情感历程,体会作者的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惊这一系列心理历程,并进行个性化展示朗读,感受小花不向冷风冷雨低头的勇气,那种在艰苦的环境里奋力拼搏的精神。抓住“偏偏”读出小花的勇敢;抓住“居然”读出作者的震惊;抓住“如此的气魄”读出花儿的勇气;抓住“怦然一震”读出作者的感悟至深。
学生经历尝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其语言积累,分析课文的能力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在思考中陶冶心灵,在讨论中培育心灵,在倾听中丰盈心灵,在朗读中释放心灵,水到渠成地释放情感。
第三环节 启迪诗思 升华情感
本环节,我围绕“勇气是什么?”,注重学生的说写,通过言语实践的形式展开,一气呵成的升华情感。
语言训练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显性工具。而言语实践正是语言训练的最佳途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经常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新课标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我即时抓住学生情感的变化,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在升华感情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在学生感受了花的勇气之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事例来发展语言,这样使学生更能贴近自己的生活体验,语言训练更真实,更有效。使原本难懂的内容在语言交流中沿着作者的思路,上升到高尚的思想意境中去,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分析,又考虑到这是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我决定让学生结合本文和前面三篇课文,说一说对人生、对生命的再认识,使本组教材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深化学生感受,升华思想。
我将给出例句“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那是花儿的勇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续写勇气小诗,又通过阅读歌德的勇气小诗,欣赏他人对勇气的理解,扩充了知识面,产生情感的共鸣,便一气呵成的升华了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20、花的勇气 ← 生命
感受:失望 →吃惊 →遗憾 →惊奇 →
↑↑↑↑
过程:无花(爱花)寻花盼花看花
我遵循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进行我的板书设计,向学生很好的呈现了教学内容及认识过程。这样的板书设计,学生既能清晰地看出本课的流程,对学生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又艺术性地高度概括了本课内容,将知识系统化,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其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课我以学生的情感为主体,自我感悟为主线,教师作为合作者和引导者参与其中,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释放和升华自己的情感。
最后,我想说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气,让我们以爱的名义给予孩子们更多成长的勇气!
谢谢大家!
第三篇:《花的勇气》说课稿
湛江师范学院第八届教师综合技能大赛之说课比赛参赛稿
——《花的勇气》
《花的勇气》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很荣幸今天能为大家进行我的说课!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0课——《花的勇气》。
本次说课分为五大部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选在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专题,节选自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在文章里,作者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细致又生动地描写了他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研读课文后,我感受到了文章中蕴含着的散文的形式美、语言美以及自然美,都能带给学生极大的美感享受。而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那种敢于对抗冷风冷雨的生命的勇气和魄力,则对现在的小学生有着很积极的教育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文章词句的含义,领会作者的生命感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建立起敢于面对挫折和困境的勇气。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该理论表明,在此阶段的他们认知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形成概念、发现问湛江师范学院第八届教师综合技能大赛之说课比赛参赛稿
——《花的勇气》
题和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者场景相联系,还难以进行抽象思维。
这给我的启示是,在教学中要注意立足于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他们熟悉或可理解的场景,并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对于生活阅历比较浅薄的小学生来说,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情感,还能帮助他们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力。
在本课中,除了利用直观的图片、生动的朗读和抒情的音乐帮助学生亲近文本之外,我还会以小故事和现实的例子为学生创设相关情景,实现从课文到生活的迁移,突破教学难点。
2、八字教学法:八字教学法基本点在于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上,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与略读课文的自学定位相符。根据本节课的实际需要,我把其“八字”——“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改成了“读读、讲讲、议议、想想”,从而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展开教学。
四、【说学法】
我认为诵读法和讨论法是学好本课的重要方法。
1、诵读法:《新课程语文教材教法》中提到:“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意义。”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还对帮助学生品味文章的形式美、语言美有重要作用。所以,诵读法是本课学习的关键。
2、讨论法:合作讨论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授时间为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用字词典自主学习课后生字,朗读课文
2、ppt、小故事、图片、轻音乐
1、故事激趣,以设疑情境导入新课i 上课之前,我会先为学生们讲一个故事: 湛江师范学院第八届教师综合技能大赛之说课比赛参赛稿
——《花的勇气》
“从前有一只驴子在路上走着,不小心掉进了枯井里,急得团团乱转。人们听见叫声,都围了过来,却毫无办法,最后只能决定用土把枯井填了,也好减轻小驴子的痛苦······同学们,如果你是那只可怜的小驴子,你该怎么办呢?哎,先别急着告诉我,等学习完我们今天的新课——《花的勇气》之后,或许你就会有更好的办法救起那只小驴子了!下面事不宜迟,让我们一起翻开课本吧!”
以故事作为导入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没有结尾的故事,给学生留下了疑问,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内在需要,有利于接下来要展开的教学环节。
2、快乐游戏,以竞争形式激励学习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有趣的学习环境,我会以小游戏——“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具体的操作为:
以竖排的小组为单位,进行生字的组词和造句接龙,比比看哪组说得最多、最好。胜出的小组继续进行课文朗诵的接力,然后说说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以致用,以八字教学巩固方法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效果而言,精读就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花的勇气》就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运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本课深刻的语言,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阅读方法,并为下一教学环节做准备。
(1)、读一读,回忆阅读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的回忆,我会先以课文的第一部分——“初见草地”为例子,提示学生把握文章的方法:
首先请学生朗读初见草地的课文片段,找出这一片段中觉得最关键的词语或句子——例如:“寂寞”和“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
接着通过解释“寂寞”的词义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 然后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失望”的心情,我会在ppt上展示一些有花的草地和没花的草地的图片,在音乐中和学生一起朗读这一课文片段,以直观的图片比较和感性的朗读来帮助学生亲近文本,受到情境的感染。湛江师范学院第八届教师综合技能大赛之说课比赛参赛稿
——《花的勇气》
(2)、讲一讲,总结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阅读和朗读的方法技巧,例如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语速的快缓要与文章情感相符、在朗读时加入自己的想象等。
(3)、议一议,实践合作阅读
经过刚才的学习之后,学生会回忆起前面的学习经验,并且跃跃欲试,希望能进行独立的学习。本着“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原则,这个环节里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剩下的课文片段,运用刚才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请学生来当老师,上台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余学生向小老师们提出问题或者质疑。
让学生在阅读的亲身实践和合作的讨论中,体会作者初见草地的遗憾、扒开草丛的吃惊、即将离开的遗憾、惊见花海的惊奇和感悟生命的震撼,最终与作者之间形成情感的共鸣。
(4)、想一想,联系生活实际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告诉我们,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切不可脱离了生活实际。
所以在结课环节,我先会以问题启发学生:“同学们,小花在草丛中不用被风吹雨淋,不是很好吗?为什么它要从草丛里冒出来呢?又是为什么要选在冷风冷雨的时候才拔地而起呢?”
当学生明白了“花儿要得到阳光,就要甩掉身上的冷雨,滋润脚下的土壤,冒出草丛,才能茁壮成长”之后,我会播放一个相关的小短片,让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你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呢?你是怎么处理这些‘冷风冷雨’的?”,从而提炼出文本所表达的精神——
“我们也要像花儿一样勇敢,把挫折踩在脚下,才能看到成功的光芒。” 最后回到课堂开始时的故事:“小驴子能不能向花儿学习,找到离开枯井的好办法呢?”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并作为本节课的作业。
4、板书
我采用的是线索式的板书,以作者感情为线索,贯穿整个寻花的过程。板书思路清晰,线条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容易把握课文主要脉络。湛江师范学院第八届教师综合技能大赛之说课比赛参赛稿
——《花的勇气》
【附课文】
花的勇气
冯骥才
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lǚ)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làn),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将车子停住,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lí)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shuā)刷地冒出来……
“什么时候才能冒出来?”我问。“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一个样儿。”
当天夜里,冷雨伴着凉风下了起来。后来的几天,雨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
我很快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小吕为我送行。路上我对小吕说:“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为我失望吧。
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湛江师范学院第八届教师综合技能大赛之说课比赛参赛稿
——《花的勇气》
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伸手拉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pū)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第四篇:花的勇气说课稿
《花的勇气》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根据教材简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标的要求,特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积累19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为感受作者的心理变化,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心情。教学难点为通过作者的心理历程,感悟小花的精神,感悟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气。本课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
二、说教法
这是本课第一课时的教法,本课时我重点抓住了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但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基础太差,从学生平时的作业和考试得分来看。学生对字音、字词的掌握一般。部分同学失误的主要原因,一是粗心大意;二是对字音、字词掌握得不牢固,出现错误。从出现的这些问题来看 很不乐观,在课堂上老师多次强调的知识,学生仍然出错,说明学生掌握知识还不够牢。所以本人重点讲基础知识外,还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第五篇:《花的勇气》课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节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这篇课文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寓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咀嚼品味。根据教材简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标的要求,特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为感受作者的心理变化,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心情。教学难点为通过作者的心理历程,感悟小花的精神,感悟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气。本课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
二、说教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学时,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
2、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美文,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
二、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
1、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小花所蕴藏的强大的生命力。学生抓住每个重点句子意思,再进行归纳合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最主要的还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写,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
三、说流程
本课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通读全文,深深地感悟到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气,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奋斗生长的精神。第二课时,读美文感悟,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以及感受维也纳春天带来的自信、欢乐和蓬勃。
第一课时由四个环节组成。
环节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
揭题,“勇气”这个词语我想大家都不陌生。谁能用“勇气”这个词语造句子呢?生活中,我们需要很多勇气。作者所写的是《花的勇气》,让我们齐读课题。
环节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在这里安排了请同学们自己初读课文,找到课文中直接写出了“花的勇气”的句子。同时,给了学生一个温馨提示,让学生有个性化的解读,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
环节三:研析设问,精读感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仍然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研讨、争辩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由此,我安排了这样的环节,“花的勇气”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勇气呢?交流回答,这里重点抓住第7、8自然段的学习,在对重点词语的分析中感悟到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气。尤其是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它是本篇文章的中心句,也是文章中感悟作者感情的重点,从这句话中可以深深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勇气,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傲然挺立的花儿的勇气,它的力量,它蓬勃的生命力。通过感悟作者看到的花的原野与蕴藏在草下面的花儿的比较,原先一片绿色的原野与充满色彩的原野的比较体会到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领悟到小花的精神,感悟到生命的力量在于勇气。最后,当学生已深深感悟到花的生命力,他的生命力量在于勇气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作者来到维也纳之后的心情变化,环节四:拓展延伸,形成积淀。
在学生已经充分感悟到生命的力量的时候,出示图片,升华学生的情感,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作者深深地感悟到生命的可贵。同学们,当你为岩石缝里长大的小树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飞求生的飞蛾震撼是,当你为身患绝症而意志坚强的李欢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同学们用最真诚的心意,用一句话来阐述你对生命的感悟。随着学生的思路,再次朗读课题,再一次感悟冯先生写的这个课题的意味,齐读课题,感悟生命的意义。最后,出示课后阅读文章冯骥才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生命的蓬勃,生命的自信,生命的美丽。
环节五:由感悟文章的中心-——花的勇气,生命的力量引出作者的心情变化。这也是我们本篇文章的训练重点,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他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这主要安排在第二课时的学习。
环节六:在学文结束之后,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感悟。在他们的心中有了一定的感受。再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训练。在读中悟,在读中感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文结束后,再让学生进行朗读他们的感触会更深,更容易在他们的心中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