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08:0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篇:数学教学反思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懒了,越来越难教了”,这是在办公室里与其他老师常谈论的话题,这也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共识。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不愿多做思考、提问题时只有少数同学举手或是得到一问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对这个现实,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我有以下的几点认识:

1、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2、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3、教学过程可以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应当走过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用在哪?”学生要学习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价值。

如教学《探索规律》这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直接给出日历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件进行相应的练习,而新的教学方法却安排了比较充实的实践、探究和交流的活动。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日历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动机。问题提出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在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日历中的规律,同时体会了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会了学习的功效,整个过程让学生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而教师只从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4、课堂提问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

传统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师问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教师问得浅显直露,无思维价值,探索的空间太小,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师问生答,似乎是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灌输另一种表现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懒得思考,从而导致其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探索性思维就泯灭了,哪里还有创造能力?在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等问题状态之中,学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创意的做法或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与成就感,才能在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在“以学论教”的今天,结合一些具体案例,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因此,我觉得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要诱导发现,凡是学生

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

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

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我们就能撑起一片蓝天,用我们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我们,家长就会信任我们,我们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一、有理数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是建立在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有关有理数运算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定义教学,历来是一个难点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有一个比较省事的做法是,略举简单的事例,尽早出现法则,然后用较多的时间去练法则,背法则。但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教学设计上尽量考虑有利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限度地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反思本单元课,成功之处在于: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法”时,首先由学生口答有理数加法的练习入手,自然地过度到有理数的乘法,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然后,让学生举例说明两个加法算式的在实际生活中意义。再提出生活中的另一些实际问题又可以用怎样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的问题。

2、精心设计的现实模型“水位变化,日期前后”使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规定合理性”与“规定必要性”都得到了事实的说明。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通过幻灯片形象直观地展示学生熟悉的水库水位变化情况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境。意在诱发同学们进行探索与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弘扬了滩坑移民精神,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

3、练习设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本单元内容安排紧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突破难点。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设计了“试一试”、“练一练”、“合作学习”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在教学中尽量用激励性和导向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比较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尽管最初的设计能体现一些新的理念,但经过课堂实践后,仍感到有许多不足。、课堂引入化时间太多。

有理数的加法对本节课的作用不是很大,直接从水位变化的实例

引出可以节省一些时间用于合作学习的环节。

2、“巩固训练”这一环节的题目有时设计的较难,对中下学生一时难以接受。重点应该是 练习有理数运算的法则,计算量不易太大。应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学生会容易接受。

3、教学中感觉教师启发引导的较多,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空间较少。这样不利于学生思 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第二篇: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数学>教学反思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篇二:数学教学反思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懒了,越来越难教了”,这是在办公室里与其他老师常谈论的话题,这也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共识。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不愿多做思考、提问题时只有少数同学举手或是得到一问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对这个现实,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我有以下的几点认识:

1、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2、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3、教学过程可以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应当走过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用在哪?”学生要学习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价值。

如教学《探索规律》这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直接给出日历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件进行相应的练习,而新的教学方法却安排了比较充实的实践、探究和交流的活动。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日历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动机。问题提出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在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日历中的规律,同时体会了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会了学习的功效,整个过程让学生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而教师只从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4、课堂提问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

传统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师问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教师问得浅显直露,无思维价值,探索的空间太小,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师问生答,似乎是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灌输另一种表现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懒得思考,从而导致其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探索性思维就泯灭了,哪里还有创造能力?在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等问题状态之中,学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创意的做法或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与成就感,才能在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在“以学论教”的今天,结合一些具体案例,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因此,我觉得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要诱导发现,凡是学生

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

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

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我们就能撑起一片蓝天,用我们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我们,家长就会信任我们,我们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篇三:数学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在学生获得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掌握,把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正所谓“授之以渔养其终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纯粹地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有了方法,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教好数学,就要在课前考虑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进行教学设计,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组织教学,就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完全地传授给学生。讲台是教师的舞台,教师要想把这台戏唱好,必须预先进行创作、设计,所以教师既是作者,又是导演,还是演员,同时还是乐队的指挥。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的过程。我在设计《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当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时,按照“授之以渔养其终身”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

一、教学设计的初稿

我开始写教案时,就简单的按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顺序和以往的经验一气呵成结果,认真看了之后,才发现缺乏新意,陈旧的教学方法和程式化的过程,没有体现出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可见,我的这份教学设计是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只是凭借经验来完成任务是不行的了。经过思考后,便开始进行修改。我参阅了很多的有关资料,在导课、准备和练习上加了功,并且把每个环节又重新安排了一下,要比第一次心中有数多了。就这样,我的教学设计初稿完成了。

二、教学设计的实施

>教案设计的合理性只有通过教学来验证。终于到了试教的时候了,我就按照教学设计的初稿开始上课。前几个环节都顺利完成了,可是,时间不够了,到要练习的时候下课了。课结束后,我自己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之后,我明白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只是考虑到了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每个环节都在强调要教的新课的概念,反复不断地分析给学生听,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教的很累,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看来,教学设计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备学生怎样学,学什么更为重要。

三、教学设计的修改

经过第一次的试教,发现了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后,对教学设计的修改也是必要的。在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设计成关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比老师反复讲解的效果要好。课后,我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重新修改。在引探准备中,主要复习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回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个物体运动的特征,并联想行程问题中一些经常考虑的因素,为新课作准备。而第二个环节里,我将几个概念分散在每个细节的环节里,一个部分讲一个概念。首先,在准备题中,通过学生演示,解决“从两地出发、相向、同时”;然后,在填完表格后,设计几个问题解决“相遇”的概念;再通过表格里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来解决“相遇时间”;接着,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特征;最后,在学生自己解答例题的过程中,分析“相遇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解答,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解决“速度和”的概念。这样以来,概念很清晰,相信学生也容易理解,不会混淆,也会节约时间的。

四、教学设计的再次实施

经过这次修改后,我对《行程问题——相遇问题》的认识又深了一步。于是,拿着新的教案,我又一次的走进课堂,并邀请了学校的数学老师们来听课。这一次的课比第一次大有进步了。整个课堂秩序井然,教学环节紧凑,过度自然,概念讲的清楚,学生思维活跃,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每个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去解决,并且学会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看来,教案是要经过反复修改、精心设计才可以将教学过程实施的更好。

五、教学设计的反思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教学之后,我听取了老师们给我的意见,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了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而一个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新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型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提高,新的教学思想也必然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确立。从有经验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条件是教师进行研究与反思,设计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经历。

第三篇:数学教学反思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反思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基本的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质,在函数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以后的学习意义深远。作为高一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函数的单调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认为讲授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必须强调从“形”上和从“数”上两个方面来理解。并且“数形结合”的思想也对以后做题以及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单调性,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首先从形上来理解,弱化抽象概念的讲解,从具体函数的图象入手(y=x2和y=x),使学生从形上对增函数和减函数有一个最直观的体会。(即:图像上升的即增函数,下降的即减函数)。然后再运用小组合作通过相应的自变量和函数值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出增函数和减函数中函数值Y与自变量X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引出增函数以及减函数的定义。进而给出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单调区间的概念。在授课过程中重点训练了:

一,根据函数图像来判断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以及单调区间,通过练习学生已经可以熟练的掌握根据函数图像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要强调函数的单调性是一个局部性质。

二,用定义证明一个函数的单调性,整堂课下来,使学生会通过函数图象来判断函数单调性这一目标基本上达到,学生课堂反应积极、课堂效果良好。当然,其中还是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如:还没有将问题完全的放给学生去探究,讲的多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多去引导启发学生,在知识目标得到有效落实的同时,努力引导学生达成能力目标.并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第四篇:数学教学反思

对数学教学的反思

何元柱

新课程实施以来,通过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给我带来更多的收获。总体看,我所教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把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思想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路设想结合起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带来不少的困惑。

在小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有一道判断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这道题是判断“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对于这道题,大家众说纷纭,结果理由各不相同。

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意见归纳如下: 关于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说:“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两个因数一共有4位小数,那么积肯定是四位小数。

有的同学认为是错的,意见归纳如下:

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如果积的末尾有0,那积就不是四位小数,如0.125×0.8的积,本来是0.1000,但因小数末尾的零可以省去,便得到积为0.1,于是就出现了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不一定是四位小数的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意见,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我提醒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来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这一点:积是四位数!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判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判断,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教学工作中,苦乐相伴。新课程走进教师,进入课堂,无疑对于我们教师是一种挑战,是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惑,通过共同讨论和学习,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五篇:数学教学反思精选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

教学反思: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作保证。“以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实效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全心全意的,创造性地给他们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创设充分展示创造思维的机会和舞台。

在学生借助自己的钟表体验1秒时,我让学生听、看自己的钟表1秒钟是怎么表示的,然后全班交流,通过这个有趣的过程,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了1秒钟的时间,接下来设计一个动作表示1秒,更强化了1秒钟的时间观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有趣的活动中,但这个活动始终为教学目标服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真正的发展。

《测量复习课》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复习课。复习课通常给人的感觉是没意思、无新意,学生也对复习旧知识不太感兴趣,但就这一节课,我个人认为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课堂“活而不乱”。平时教学中我与学生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在课堂上发言要有序,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要等到别人说完了再说,不在课堂上说与课堂无关的话题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注意力集中,学习有较强的目标性。我想一个形式上有秩序而内容上突显个性、追求思维发展的课堂,才是我想要的真正的课堂。

2.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思维“活”了起来。这节课中我力求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操作”中明方法,在“悟”中见真知。虽然是复习课,但我希望给学生新的感觉、新的收获,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认识也进一步提高。例如,对单位的认识,有的学生还局限于抽象思维来理解,通过复习交流,认识得到提高。让学生真正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一定的理解,能够把学到 的数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我觉得学生们还真的不简单,当他们自己解决了一个问题,并且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我感到震惊,巧填单位和等量代换及互化问题一直是我们教学的重难点,可这些三年级的学生竟然自己解决了,我觉得学生的思维真的“活”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真实的,课堂因“我”而精彩。所以,在课堂上,我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研究者、发现者、欣赏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数学、研究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在“算法多样化”“归类整理活动”中我看到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算法的多样性。我觉得每个学生在数学面前都是自信的,他们已经认识到数学是精彩的,他们每一个人的存在都使课堂更加精彩。

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还应当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多给他们上台展示的机会。另外,趣味性还

可以设计的更浓厚些!

一堂课过去了,但是还是有些东西值得我去回味和反思。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真正提高;只有这样,我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也只有这样,我才能更清楚地看到真实的自我!回首过去,展望明天。我已经踏上了“星光”这一艘巨轮,随时准备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冲向胜利的终点。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在建立余数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凸显有余数的除法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有余数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的教学我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开展的。小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但部分差生还不能理解余数必须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师需加强指导。

《秒的认识》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时间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分和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

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几节课下来,我就有点发愁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范文网 http://)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

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题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光课本和导与练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一二年级不布置书写作业,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

《数学教学反思精选》出自: 链接地址:http://

下载数学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可怕的是,到后来连学数学的信心也没有......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旧教材在知识内容安排上注重于知识体系上的完整性,顺序性,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不够,教学完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每年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反思,教学中感受颇深的是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对数学感兴趣的很少,中游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平平,很多同学数学不入门更不要说兴趣了。由......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15篇) 数学教学反思1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清华网校的学习方法栏目由清华附中名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附中优......

    数学教学反思[大全]

    数学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1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数学阅读理解本事的重要性。锻炼学生阅读理解本事,能够减少学生大脑加工数学概念、作业题目......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15篇 数学教学反思1 一学期来,本人担任初——班和——班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

    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 2010-11-25 13:37:00 | By: 艳艳 ] 《认识更大的数》教学反思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