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育论文开启孩子的心灵 让音乐课快乐无1
开启孩子的心灵
让音乐课快乐无限
受传统音乐教学的影响,以前上课无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维持好课堂秩序是关键,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开展。但是对于小学生,这种弊端越发明显出现其存在的不合理性,他们天真活泼的个性受到压抑。我担任小学音乐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只有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特征,紧紧抓住和围绕儿童的心理特征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才能因人制宜、因才制教,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住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和谐配合的教学氛围,更好地体现新课改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在音乐教
学中采用与之心理特征相应的教学手段,不断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完善个性、提高素质,培养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品质。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一、利用孩子贪玩、好动、活泼、热情进行教学
孩子们大都贪玩、好动、活泼、热情的特点,我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通过教学内容的游戏化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拍节奏、奏乐器、做游戏、律动、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和组织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正因为儿童有好动、贪玩的心理特征,教师才易于调动学生共同营造出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来。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例如,我在教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扎出大红花,解下红领巾,随着伴奏和自己创编的锣鼓声,和老师一起欢快的跳起秧歌舞。又如我在讲解节拍时,让学生拉起手围成圈,跳起三拍子的圆舞曲。或要求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如:拍手、跺脚、敲桌子、运用打击乐器等来感受节拍特点。
二、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模仿能力进行教学
孩子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且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模仿力都很强。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度增加教学的内容和份量,采用综合课型,切忌内容、形式的单一。如现行的音乐教材,再内容上、音乐曲目的数量上都明显增多,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有些教师可能觉得教材内容太多,完不成教学任务,并且认为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不然,相反这样既能给教师以更多的选择余地,又满足了学生们好奇、接受能力快、模仿力强的心理需求。例如:在小学音乐教材第二册《巧巧手》这一课中,可以把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演唱表演《粉刷匠》、《理发师》尝试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节课中进行教学。这样教学内容既丰富多彩又形式多样,学生的好奇心理得意满足,上课时自然精力集中、投入,始终保持一种新奇、兴奋的状态来接受知识,有人也许会问,这样多的内容学生一节课能学会吗?千万不要低估和漠视学生们的能力他们接受和模仿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当然这也要看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否得当。其实只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会自觉地在课下对所学内容加以复习和巩固。并且教师在下一节课复习巩固的同时还可以再加入一些心的内容进去,如让学生聆听《劳动最光荣》、《洗手绢》等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巧巧手》这一课的理解,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在一次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学习兴趣更浓厚,接受和掌握能力更强。
三、利用孩子的自觉性、自制力差特点进行教学
孩子们一旦兴奋起来就不顾一切,往往忽略和意识不到纪律对他的约束,使课堂秩序大乱。尤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合理的组织和引导,要求他们不能盲目乱动,应将活泼和有序结合起来,使课堂气氛热烈而有秩序井然。对于自制里差的学生,教师应慢慢的教育,给予合理引导。应认识到自制力是一种意志力的表现,是人们在生活中长期不断修养锻炼的结果,所以教师应视孩子自制力差是一种正常现象。千万不能呵斥、责骂学生,否则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挫伤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学习音乐的热情,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例如:师生好不容易共同营造出的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再我对自制力差的学生的指指点点和批评中功亏一篑,事半功倍。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教师必须课前做好课堂设计,对整个课堂的进程做到心中有数,有较强的遇见性。同时在教学中要及时注意调节和引导,再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够灵活处理,不因一些特殊情况使教学受到干扰,为此,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一些音乐口令或手势、肢体语言来规范学生们的言行,使课堂气氛向着好的既定的目标发展。
四、利用孩子表现欲强、喜欢被肯定被表扬的特点进行教学 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并希望被老师表扬,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教师平时就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表现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对于调皮、捣乱、学习差的孩子,教师应更多的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帮助。千万不能歧视他们,侮辱他们得人格。例如:我在上课时会遇到故意捣乱、发怪音的学生这些学生的个性和自我表现欲往往非常强烈,正是希望通过此举来吸引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注意,如果这时候严厉的批评和呵斥,反倒会引起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造成更加混乱的局面。学生年级越高,此类现象则越多。这时我就因势利导,让其优点、特长得以展示和发挥,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主动征求孩子们得意见,问他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这时同学就纷纷回答:开展“音乐小老师”、“五分钟名曲欣赏”、“小小音乐家”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受、探索和创造音乐的快乐,培养其创新意识。并经常开展自我评价和互评活动,以便取长补短,让孩子们相互激励,大家共同进步。
五、利用孩子的敏锐听觉行教学
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只有学生真正有效的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达到相关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还是单纯说教,忽视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学会“安分守己”中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会压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才能,学生也就难于对音乐产生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去感知。这对学生学习音乐、甚至是个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养成都是极为不利的。我认为快乐在于参与。要打破传统、成就而底效的教学模式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的美感。
我在教学《鳟鱼》五重奏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快乐的有兴趣的参与欣赏:先启发学生说一说“鱼儿再水中游”的各种快乐情景,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让各小组留意不同的音乐要素与变化,让他们分辨出乐曲中每一段的变奏所使用乐器以及速度力度上有何变化。让几位基础较好的同学有目的欣赏体验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次考虑到学生再欣赏音乐过程中注意力难于长时间集中的特点乐曲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画出节奏音型的图谱,目的是让学生动脑、动手、动手,有目的的欣赏体验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此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六、利用孩子的可塑性进行教学
孩子犹如苗圃里的花朵,需要精心照料和栽培,又如一棵小树,在你的裁剪下枝繁叶茂。在他们小的时候,就要充分挖掘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将对其以后乐感、表现力、审美力及道德情操的培养起到重大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业务水平,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把稚嫩的小苗培养成参天大树,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孩子的各种特点不止局限于以上几方面,相应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我相信只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以次为教学工作的切入点和依据,融会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学习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关注教育和心理发展的新动向,努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好地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开启孩子的心灵
让音乐课快乐无限
武功乡第一幼儿园
第二篇:让孩子心灵快乐启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与创新之思考
让孩子心灵快乐启航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与创新之思考
[摘要]: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创新教育已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与创新笔者认为首先课堂要保持高昂、和谐的课堂情绪,因为情感是人的行为的动因,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其次要营造平等自由的民主气氛,让学生在平等的课堂师生合作学习中得到知识,最后还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新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两大特点:第一,它具有人文性和情意性的特点。任何一篇课文总包容着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艺术的态度和看法。可以说,以情感人和以情治人是文学最重要的功能之
一。第二,其内涵是多解的。由于文学作品本身是纷繁复杂的,它展现的是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和作者微妙的内心世界,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层面的理解,也可能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而得出不同结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两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两个特点决定了语文课要想让学生创新、出新,不仅要老师投入充沛而真挚的情感去调动、感染学生,而且还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一目的,就必须首先创设一个适合创新、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习激情的平等、自由、民主、融洽的教学“情境,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出这样一种情境呢?
一、要保持高昂、和谐的课堂情绪。
情感是人的行为的动因,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老师对事业、对学生的感情、学生对课堂、对老师情绪,都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与创新的有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从热爱学生出发,情感和教育双投入,创设良好情境,并与学生一起保持高昂、和谐的课堂情绪是十分必要的。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感染作用,特别是语文课,这种感染力尤为突出。老师饱满积极的精神状态,能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老师充沛的感情,能使学生受到深深的感染;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可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当然,保持高昂和谐的课堂情绪,光靠老师的情感投入是不够的,老师的情感应能及时根据学生情绪的波动而进行调整,以便及时调动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情感也能最大程度的投入。
师生双方情感的共同投入,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只有进行情感交流,老师才能够深刻地把握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心灵的窥视,教育行为极易变成一种强制性的行为。情感交流,可以使师生产生相互信任,消除学生紧张戒备的心理,使得教师更容易与同学展开心灵对话,从而及时把握教学的最佳契机;情感交流也可使师生间产生情感上的愉悦,这种愉悦可演变为师生双方的相互认可与接纳。这就为创新的产生奠定了情感基础。融洽愉悦的学习氛围容易让学生精神放松,从而毫无顾忌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亮出自己独特的感觉和见解来。
二、要营造平等自由的民主气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性,即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独特个体。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方面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致使学生思维呆滞,如出一辙。事实上,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一种推心置腹的氛围;不拘一格的教学
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真挚的情感,宽广的胸襟,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都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才能让孩子们的个性在教学中飞扬。如何营造平等自由的民主气氛呢?
(一)、应提前创设宽松平等的民主气氛。
可能制约良好气氛形成的因素有;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年龄,性格特征与课前的情绪等等,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对创造良好的气氛产生不利的影响,老师课前应该做好以下工作:指导学生将教室好好布置一番,使其成为既适合于教与学,又能激励学生成长的环境,多与学生接触,培养师生之间的情谊,密切师生关系,注意自身思想情操和修养,明确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并且对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有仔细的思考,精心的设计,做到切合学生年龄、性格的特点,使他们觉得学有益和乐于学,注意处理好这些问题,就能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
(二)、要用自己的热诚去创设课堂气氛。
学生如果非常喜欢自己的课,常常期盼你的到来,但倘若你上课之前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心里十分不舒服,而且又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上来,于是你在学生面前就可能性显得沮丧或者冷漠,有时还可能因一点小事而迁怒于学生,这样,就可能使整个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了。这种气氛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它,所以,教师要用自己满腔的热情,诚恳的态度,去关心教育学生,以便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见老师神采飞扬,笑容满面,感受老师的热诚,心里愉悦就会出现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巧妙精彩的开场白去打开场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常常会引发学生欢快的笑声,带来满堂的兴奋,不时都会引起学生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热烈宽松。
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执教《陶罐和铁罐》一文,他的课堂开场白温情而幽默:师:同学们早上好!生:老师早上好!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向全场老师介绍的,所以是真的。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师:判断得有根据。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发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师:染的。(全场大笑)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写作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们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并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靳老师以学生为本,一见面就调好入境的弦,定好感情的调,生动诙谐的语言,假与真的巧妙运用,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同时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诙谐幽默的语言,给了学生一个满意的“入场券”,师生之间的关系亲密地展开,语文的魅力,老师的底蕴就在这一刻完美和谐地统一起来。这样的导入,真是激情不失温润,睿智不失诙谐。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样的教学,使课堂充满了灵性和活力,自然是水到渠成,可谓出人意料,又高人一筹。
三、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就不能太严肃,太“规范”。朱作仁教授说:“教法与学法要并驾齐驱”。叶圣陶先生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中,更是明确地说:“教师要把儿童的情性详细研究一番,然后本着自己认识人生观的方法,顺了他们的天性,指导他们也走上正当的轨道。”换句话而言,就是他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墨守成规,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课堂完全成为学生自己的天地。那么,老师又该做什么呢?
(一)、“课堂生成”及时拓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中,我们应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都应该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的完成。
如在教学《秦兵马俑时》时,课文里面有很多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同学们非常感兴趣,我就想,何不利用这些成语来练习如何在习作中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和本课所描写的相似的人呢?从外貌上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一问、掀起了议论高潮,有的说某电影名星可用哪个词,有的说亲戚可用哪个词,有的说爸爸可用哪个词„„看到同学们如此热情,我想是我的随机应变,巧妙地利用了动态生成资源,使本课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成了学生练笔的好素材。这样做,不仅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让学生通过听、想、说、议的过程,把直观感受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兴趣,真正达到了“言之有物”的目的,所以课堂上便呈现了一群思维活跃,见解独特,心灵飞扬的孩子。
(二)、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联想是指人们在自己的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引发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运用联想,就是要利用教材本身的内容作为诱因,启发学生勾起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回顾,从而发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由联想到想象,从认识的角度看,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
如我在讲叶圣陶《荷花》这课时,当讲到“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我想,一池的荷花恐怕不仅仅只这三种姿态,于是我就说:“孩子们,想一想,还会有哪几种呢?”孩子们的想象起飞了:“有的还是小花苞,非常小”“有的快脱落了,只剩两三片花瓣”“有的全展开了,随风飘动”„„这时有个学生突然说“老师不如让我们画下吧”我说:“当然可以,大家就拿出自己手中的笔来尽情描绘下自己心中的荷花吧。”顿时,孩子们都拿出了画笔画了起来,不一会就画好了,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来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理解,掀起了课堂的一个高潮。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使学生在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文本情境的感知
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溶声音、光色、情景于一体,视听并举,动静兼备,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以教师口授作为传播信息的教学方法,把教科书中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这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感性向理性飞跃,能把学生迅速带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
如我在教学《生命桥》一课时,因生活中很难见到羚羊跳跃悬崖的情景,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对老羚羊如何以生命为桥让小羚羊跃过悬崖也不能想象出,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不能完全感知,所以我就做了一个动画课件把当时的情景进行展现,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冲击,同时加以适合当时情景的悲壮的音乐,给学生一个听觉上的冲击,两个强烈的冲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从感性上体会到了课文的深层含义,对课堂教学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S].湖北出版社,200
2[2]、《叶圣陶文集2·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叶圣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特级教师精妙的课堂教学开场白》网络.语文课开场白示例作者:一瓣月
来源:八一语文2009-01-08 21:16:07
作者姓名:王天平
工作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 通讯地址: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223700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让孩子快乐的学习》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了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但是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我们已经注意到,虽然探索性、发现性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并不是学校学习方式的全部内涵。如何改变目前一些学校中存在的单
一、被动学习方式呢?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
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谈一点点体会。
一、看一看,激发兴趣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表现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在教学时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教材中图画的作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如我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然后问:图上画的是一些什么呀?学生说,有老爷爷、有房屋、还有小树。我紧接着问:老爷爷是人,小树是植物,他们有什么联系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学生必须仔细读课文后才知道。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这时的学习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二、听一听,整体感知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如一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教师配乐范读后,让学生想象晴朗的夜空中弯弯的月儿的形状,并要求学生把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再回过来读一读课文。这样不但对课文有了整体印象,而且由书本知识拓展到生活知识,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体现。
三、问一问,调动思维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问才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老师问,学生回答;有时学生问,老师点拨;有时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阳光》一课时,首先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真观察“正在发光的太阳”后,接着老师问:阳光可以使万物生机勃勃,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就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生长,我们就没有吃的,会饿死的。等等就这样,把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同时学生也就很快把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弄明白了。
四、读一读,深化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附加的任务。应该
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那么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就应靠学习主体──学生感悟获得,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探索,在读中感悟。
如在教学《平平搭积木》一课的第四、五自然段时,我要求学生反复自由朗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后问:你明白了什么?学生甲说,我知道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学生乙说,通过反复读课文我知道了平平非常有爱心。学生丙说,奶奶听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得人住,一定很高兴的。我追问道: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他若有所思地说,我是从图上奶奶的表情看出来的。从学生的发言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把看图和读文结合起来的读书方法。同时也感悟出人文情怀的美德。
五、找一找,探索发现
前面说过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表现为通过学习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找一找”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生活知识要比书本知识丰富,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生活经验更为丰富。记得张主任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教师在教学“ai ei ui”一课中的“儿歌”时,让学生说说植树的全过程。一学生说,先要挖坑,再将树苗放进坑里,接着培土,最后给树浇水。另一位学生便对教材提出质疑,教材上说:“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这句话有毛病。老师问:毛病在哪里?学生说,没有挖坑怎么栽树呀?老师说,有道理。你能把这个句子改一改吗?这位学生显得经验老道说,应该改成:你挖坑,他培土,我去提水,我们大家一起栽树。这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竟敢改专家编的教材。现代的少年儿童,我们岂敢低估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他这一改真的把书上的句子改得更乎合逻辑了。
六、编一编,不断创新
“编”是一种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编一编会引发出他们的灵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教师问:谁能把卷心菜的“心”这个字形象化地记住?一位鼻子下面有两条一进一出的“龙”看上去有些顽皮的男孩子,手也不举,往凳子上一站说,我知道,“心”有一个卧钩,就像我妈炒黄豆用的锅,炒着、炒着,一不小心就把锅拉偏了,本来锅里面有三颗黄豆,结果蹦出来了两颗,锅里面只剩下一颗啦!如果说给“心”字编个谜语的话,那就是偏锅“炒黄豆”,蹦出两颗,里面还剩一颗。多么生动形象啊!从偏锅“炒黄豆”给我们的启示: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就不怕他们不成功;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守纪;只要我们依靠学生,就不怕他们不创新。
七、画一画,优化整合
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画画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是课标中提出的学科整合的具体体现。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明其理由。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用彩色笔画出来。就这样既深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绘画技能,更是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
八、演一演,促进发展
实验教材的明显特点,就是图画有情境,课文有情节,故事有情趣,给孩子们提供表演的舞台。如我在教学《在家里》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编短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演短文中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顿时课堂上的气氛十分热烈,学生的表演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真可谓一演胜千言,学生模仿课文编短文,自编自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表演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编短文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在说与做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喜悦。这充分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中强调的体验性。
以上就是我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希望广大教师都能把自己好的做法说出来交流一下,让我们在课改的浪潮共同前进。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