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最欣赏的中国电视节目
我最欣赏的中国电视节目
欣赏与喜欢不同,谈及我最欣赏的中国电视节目,非《新闻联播》莫属。它或许不如电视剧更能牵动我的喜怒哀乐,或许不如综艺节目更能让我放松心情,但是,只要呆在家里,一定会在晚七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
为了保证不与时代脱节,时刻关心国家大事,新闻节目自是每天必看的。而新闻联播,在新闻类节目中是最具政治学、导向性和权威性的新闻节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的口味也越来越挑剔,对这种节目的评价亦是褒贬不一。
我欣赏这个节目,首先是欣赏它悠久的历史积淀,从58年的《电视新闻》到78年《新闻联播》,直至发展到今天,它在不断趋于固定和稳定,包括形式内容的固定,主持人风格的稳定等。其次,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这不仅奠定了它的地位,更使很多地方台无法报道的东西可以第一时间在新闻联播中看到。然后新闻联播主持人的风格使我最欣赏的,字正腔圆端庄大方的播音,掷地有声的稳重气息,是其他地方台所不能匹敌的。而标准的国字脸更是让人看得十分的舒心。最后,近年来新闻联播的变化,更是让我十分的欣赏。民生新闻的增加,评论环节、服务板块的新增,以及播报风格的清新化,播报形式的生动化等,都越来越受大家的喜爱。
希望《新闻联播》一真是的新闻先锋,一直走下去,走进民众,成为阳光,成为利剑,成为最能代表中国综合形象的电视节目。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二篇:我最欣赏的中国历史人物(范文模版)
我最欣赏的中国历史人物
千余年来,大隋炀皇帝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暴君之一,其罪行罄竹难书。他营建东都、开通运河、巡游江都、三征高丽、祸国殃民,最终葬送了大隋帝国。评论历史人物,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要看他历史活动的社会意义,是进步还是反动。所以炀皇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而完全否定那最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血与火中的,却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页,是中国士大夫传统思维模式偏狭、脆弱一面的反映。
对于隋炀帝的所作所为应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如修运河、建东都是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和东盛西衰的趋势;西巡东征、巡游江南很大程度上是在实施发展统一国家的战略,在国土开发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等等。他还说:“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都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创建了科举制度,为大唐的复兴准备了大量的人才;隋炀帝做过的事,唐文武帝多半也做了,但唐文武帝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年间的富庶。然而,秦始皇、唐文武帝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事唾骂的恶名。”不难看到,在贞观之治中,唐文武帝是跟在隋炀帝之后亦步亦趋的,不仅以隋为镜,而且以隋为师,隋炀帝是唐文武帝美誉名垂青史的垫脚石。
隋炀帝的后期确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这点不假,但同时他也很有才华,历史功绩也比较大,绝不是昏君。为了得到皇帝这个位置,他伪装圣人14年,不露任何马脚,令人叹为观止。此人可比初进关中的汉高祖刘邦,胸怀大志且处心积虑,这岂是一位昏君所能做到的。
他在位以后,开通京杭大运河,击溃吐谷浑、突厥、高句丽、契丹等国,阔疆五万里,建立科举取士制度。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洛阳从西周起,陆续有九个王朝在此建都,因而被誉为九朝古都。隋炀帝继位后立即在此建立新都,新都是一座七平方公里见方的大都市,建好后,洛阳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以致在隋以后的的唐代一直被做为东都。扬州城的兴衰更是离不开隋炀帝和他举全国之力量修建的大运河,到了明清时,扬州的经济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没有隋炀帝,没有大运河,哪会有春风十里的扬州。扬州,作为一个王朝的缩影,留下了隋炀帝很多故事。扬州,是隋炀帝事业的起点、生命的终点。
和秦朝的大一统一样,隋朝的建立打破了各地民族间的壁垒,完善了建立统一大国所必备的各种国家制度,例如,将土地全部分配给农民,对其征税的均田制均以实行,将数目庞杂的法律归纳为五百条的《律》,以及行政法令中《令》的制定,用律宜刑以防犯罪,以律采运营政治方针,这两者是国家的两根基础支柱。确立于隋的这一套《律》《令》此后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隋炀帝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他雄心勃勃,雷厉风行,把隋文帝废止的学校全部恢复起来,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上,开创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举制。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隋炀帝为了使行政区域的划分摄制四海,慕秦王而重设郡县制,大大扩大了郡的辖境。除了整治内部隋炀帝还把目光投向扩展和巩固疆域。从他三次亲征高句丽来说,也不是个胆小和无作为的皇帝。
隋炀帝在位之时,滥杀朝臣,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多次巡幸江南,国库空虚,致使国内兵民之变蜂起,最终被禁卫军勒死于江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开疆辟土,为唐代的繁盛和强大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丰厚了民族心理积淀和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样板;在文化上他促进了南北的交融和联系。把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说成是为了到江南游玩,这显然不可信。开凿大运河,其实是出于政治和经济目的,是为了沟通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大运河边的那么多的大粮仓可以作证。
隋炀帝在文才方面也不是平庸之徒。史书说他自幼聪颖,敏慧好学,颇有文才。他一生之中作了不少有一定水平的诗赋、歌词,而且整理、收集了一部分文集以传后世。隋宫中流传的音乐,有很多是采用了杨广所作的歌词,颇有南朝华丽之风。在中国历代皇帝中,隋炀帝的文采虽然不能和南唐后主、北宋徽宗这些才子相比,但亦绝非泛泛之辈。
纵观隋炀帝的一生,可以说他是集文士、武帅、阴谋家、野心家、暴君等等角色于一身的人,他的人生之复杂,经历之丰富,令人唏嘘不已。所以我欣赏他。
第三篇:我最欣赏的中国历史人物
我最欣赏的中国历史人物
——浅谈刘邦
提及刘邦,不得不让人想起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在华夏大地上上演的那场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提及刘邦,又会很自然地谈起另一个人物——项羽。众所周知,“楚汉战争”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楚汉战争之初,项羽的兵力和声威比刘邦大得多。战争的结局却是刘邦以不足10万的兵力最终战胜了拥有40万大军的项羽,创造了“以弱胜强”的优秀战例。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即皇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王朝。
或许人们会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是的,英雄的衡量标准很难确定,可是,就个人而言,纵观中国历史风云人物,我还是最欣赏刘邦,他身上有一种领袖风采。
一.刘邦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秦朝末年,他以泗水亭长的身分,押送刑徒去咸阳为秦始皇修骊山墓,途中许多人纷纷逃亡。在全国各地反秦斗争风起云涌的情况下,刘邦率领部分刑徒斩蛇起义。后来刘邦率领这支起义军,投奔了项梁,项梁的起义队伍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为出师有名,便立战国时期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以便于号令。秦二世三年,楚怀王及其诸老将认为:“项羽性情残暴,不宜派遣入关灭秦。而刘邦宽宏大度,派他入关灭秦最适宜”。刘邦攻秦时,大军所过,禁止掳掠,秦地人民都很高兴。他入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的处死,伤人和抢劫者视情节轻重定罪,秦政府的所有苛政,一概取消。秦民大喜,持牛、羊酒食,争先恐后来犒军。刘邦拒绝说:“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众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当秦王。项羽则是另一种做法,他剽悍残暴。襄城一战,把军民全部屠杀,无一幸存。他攻击过的城市几乎全被毁灭。章邯投降后,他坑杀了降卒20余万人。进入咸阳后,下令屠城,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大肆劫掠财物美女,秦地百姓大失所望。这样,受秦虐政统治的关中人民,对刘邦的军队就像是久旱逢到甘霖一样。
二.刘邦是能做到人尽其用的,这也是身为一个领袖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刘邦的用人之道有八大特点,易中天概括起来就是: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招降纳叛,不计前嫌,坦诚相待,用人不疑,论功行赏,暗中控制。当萧何推荐韩信之时他能毫不犹豫的拜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为大将。当刘邦坐在床上召见郦生被郦生责其无礼时,刘邦也能“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刘邦遇事看似只会问一句“为之奈何”,然对于回答之分析,判断其可行与否,都还是要刘邦自己做主的。事实也证明他的选择往往是最正确的。他自己也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在用人上,可以说是做到了真正的唯才是举。不论出身贫富贵贱,一律都量才授职,这就使得一大批有治国安邦之才的谋臣武将云集于其周围,为其打天下尽心尽力。张良是替人提鞋的破落子弟,韩信是穿人胯下的泼皮,郦食其是看门的狂生,陈平也是家徒四壁的浪者。这些人都属市井之流,而且张良、郦食其面目可憎。但在刘邦眼里,他们便是奇才,统统相见恨晚,一个个委以重任。刘邦还能择善而从,刘邦入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居留之”,但经过樊哙的直谏和张良陈明利害后,放弃了这个足以毁其前途的欲望,“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刘邦虽不善将兵,但他善于将将,善于用人,能量才授任,从善如流,不过分估计和强调自己的个人作用。反观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刚愎自用,仅这一点就注定了他不是刘邦的对手。
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是刘邦成功的特殊性性格。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战国时期亚圣的先见,有幸言中在秦末汉初的刘邦身上。刘邦不仅有着超乎常人的才能,而且具备坚忍不拔的性格。这种特殊的性格,使他能直面一次又一次失败,冲破一道又一道曲折,到达胜利的彼岸。从来帝业多艰,在连续不断的挫折与失败面前,刘邦表现出百折不回,不屈不挠的本色。刘邦先惨败于彭城雎水,再败于荥阳,三败于成皋,四败于广武,五败于固陵。但刘邦能屡败屡战,哪怕父母妻子被俘,支鼎待烹;哪怕身中箭伤,生命垂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坚持与项羽周旋到底。这种在逆境中反复搏杀,愈败愈战,愈战愈勇的性格,预示着刘邦离成功已为期不远。而项羽过分自信于自己的霸主地位,习惯于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缺乏挫折容忍的心理准备。项羽胜利时骄横跋扈,失败时英雄气短的性格,注定了其最终失败的命运。历史上令人黯然泪下的事情虽然很多,但仔细研究一下原因,却意外地发现,造成悲剧的正是悲剧的主人公自己。
刘邦本一介布衣,好酒及色,待人无礼,反复无常,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他却成了那逐鹿成功的“高才捷足者”,证明他一定是有其过人之处。李宗吾说他是集厚黑之大成者,我认为有些绝对,比起项羽动辄屠城,坑杀以十万计,刘邦何黑之有?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遇上了刘邦的集体智慧,失败是必然的,个人英雄常以失败而告终,却总能为后世所无限缅怀、叹息。诚然,刘邦也确实处处不如项羽的。刘邦待人向来无礼,常将儒生的帽子取下来,在帽子里撒尿,对手下大臣也是吆五喝六,颐指气使的。项羽就不同了,出身名门,为人确是彬彬有礼,手下生病了,还能亲自为他们端汤送药,动情处,英雄泪下;刘邦于个人能力上也极其不堪,吃败仗那是家常便饭,遇事只会求救于众谋臣,但问一声“为之奈何”。项羽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武艺非凡,几如天神下凡;刘邦为人“好酒及色”,不重亲情,为了逃命可以舍弃儿女,为了胜利可以不顾老父,妻子之生死。项羽却有着铁汉柔情。可刘邦当真如此一无是处乎?答曰:“非也,苟如此刘邦因何以胜项羽哉?”
刘邦战胜项羽,是五十岁的睿智战胜了三十岁的刚用。睿智,这是成功者的必备品,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
第四篇:我最欣赏的中国历史人物
我最欣赏的中国历史人物
千余年来,大隋炀皇帝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暴君之一,其罪行罄竹难书。他营建东都、开通运河、巡游江都、三征高丽、祸国殃民,最终葬送了大隋帝国。评论历史人物,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要看他历史活动的社会意义,是进步还是反动。所以炀皇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而完全否定那最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血与火中的,却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页,是中国士大夫传统思维模式偏狭、脆弱一面的反映。
政治方面:比如修运河、建东都是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和东盛西衰的趋势;西巡东征、巡游江南很大程度上是在实施发展统一国家的战略,在国土开发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等等。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都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创建了科举制度,为大唐的复兴准备了大量的人才;隋炀帝做过的事,唐文武帝多半也做了,但唐文武帝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年间的富庶。然而,秦始皇、唐文武帝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事唾骂的恶名。在贞观之治中,唐文武帝是跟在隋炀帝之后亦步亦趋的,不仅以隋为镜,而且以隋为师,隋炀帝是唐文武帝美誉名垂青史的垫脚石。隋炀帝的后期确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这点不假,但同时他也很有才华,历史功绩也比较大,绝不是昏君。为了得到皇帝这个位置,他伪装圣人十几年,不露任何马脚,令人叹为观止。此人可比初进关中的汉高祖刘邦,胸怀大志且处心积虑,整体来说,从政治上他是成功的!
军事方面:他在位以后,开通京杭大运河,击溃吐谷浑、突厥、高句丽、契丹等国,阔疆五万里。隋炀帝为了使行政区域的划分摄制四海,慕秦王而重设郡县制,大大扩大了郡的辖境。除了整治内部隋炀帝还把目光投向扩展和巩固疆域,三次亲征高句丽来。隋炀帝他开疆辟土,为唐代的繁盛和强大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丰厚了民族心理积淀和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样板;
经济、文化方面:和秦朝的大一统一样,隋朝的建立打破了各地民族间的壁垒,完善了建立统一大国所必备的各种国家制度。隋炀帝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他雄心勃勃,雷厉风行,把隋文帝废止的学校全部恢复起来,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上,开创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举制,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开凿大运河,其实是出于政治和经济目的,是为了沟通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大运河边的那么多的大粮仓可以作证。洛阳从西周起,陆续有九个王朝在此建都,因而被誉为九朝古都。隋炀帝继位后立即在此建立新都,新都是一座七平方公里见方的大都市,建好后,洛阳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心。扬州城的兴衰更是离不开隋炀帝和他举全国之力量修建的大运河,到了明清时,扬州的经济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没有隋炀帝,没有大运河,哪会有春风十里的扬州。扬州,作为一个王朝的缩影,留下了隋炀帝很多故事。扬州,是隋炀帝事业的起点、生命的终点。
文才方面:史书说他自幼聪颖,敏慧好学,颇有文才,他一生之中作了不少有一定水平的诗赋、歌词,而且整理、收集了一部分文集以传后世。隋宫中流传的音乐,有很多是采用了杨广所作的歌词,颇有南朝华丽之风。在中国历代皇帝中,隋炀帝的文采虽然不能和南唐后主、北宋徽宗这些才子相比,但亦绝非泛泛之辈。纵观隋炀帝的一生,可以说他是文士、武帅、阴谋家、野心家、暴君等等角色集于一身的人,在历史的重复和相似中他的人生之复杂,我最为欣赏。
第五篇:我最欣赏苏轼
我最欣赏苏轼
初二(4)班
曾哲娜
29号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吟诵着这句千古名句,心中变得平静坦然。是怎样的乐观豁达,笔下才能有如此佳句?我想,也便只有他了——苏轼。
如众人所知,苏轼一生可谓仕途坎坷。他少便崭露头角,仅二十二岁就一举进士及第。但不幸生不逢时,虽有豪情壮志群难以施展抱负。苏轼一生历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先在凤翔、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任职。后来在李定等一些小人的陷害下导致的震撼人心的“乌台诗案”中险失性命。而似乎是天降大人与厮人也,他之后又几度被贬,最后被贬到海南儋州,享年六十五岁。他的一生命运多舛,如是别人,恐怕早已自作了结。但他不同,他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有着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纵使天不利他,他照样舞出自己的闪耀人生,成为历史长河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欣赏他的为官。他对上不畏强权,对民百般帮助。王安石变法,他百般阻挠;保守派力守旧法,他却力争改革。为的是什么?王安石是为国家国库的利益,保守派是为一己私利,而他为的是人民百姓。我欣赏他的不畏强权、以民为本的做官原则。
我仰慕他的才能。他的一生余词三百四十多首,千古流传者不胜枚举。他的诗既有李白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如《怪石吟》:又有杜甫的现实主义沉郁讽刺的风格,如《洗儿戏作》,还有李清照的婉约,如《蝶恋花·春景》„„他不仅精通诗词,还善写文,并且在书法、绘画、建筑、烹饪、茶道等多方面兼有较高造诣。这样的旷世奇才在古代堪称全才。莫道古代,就是现代如此多才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我感动于他的痴情。他与妻子王弗相亲相爱,琴瑟和鸣,但不幸红颜薄命,这样的可人儿早早就离他而去。苏轼为此悲痛欲绝,在亡妻逝世十周年作了千古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明月夜,短松冈。”那份思念与凄凉溢于言表,令我为之动容。
我朗诵着一首首苏词,被这一颗伟大而美丽的心感动了。一首首诗词的情韵将我熏陶,闭上眼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举杯对着明月,如醉如痴,深情款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