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预测(5篇)

时间:2019-05-13 08:3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预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预测》。

第一篇: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预测

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预测

摘要:本文主要从史前全球环境的演变,结合世界古文明的衰落历史两个方面来阐述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从目前全球环境的现状对未来气候大势做一个预测。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气候突变事件则是相对于“气候渐变”而言的,指的是短时间内气候系统在短暂时间内发生的突变。这两类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均偏离气候的常态,在短时间内发生可能造成持续影响的事件。

关于史前的气候演变,人类无法从文献记载中得知,今天所得到的关于史前全球环境的信息多来自于对氧同位素、极低冰芯,植物孢粉,动物骨骼化石、湖泥等的考察与研究。

我国近年来的研究以距今8500年至3000年作为我国大暖期的起讫时间,主要的划分依据是参考了表现温度变化敏感而细致的敦德冰芯记录。全新世大暖期延续的时间长达5500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距今8500年前出现急剧升温现象,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上升了4.5摄氏度。因植被对气候影响的滞后性,未出现相应的变化,但今天西藏青海地区关于湖泥盐度降低等证据表明这一时期这一地区降水曾一度激增。延至8000年后,暖湿气候使植被分布出现重大变化,北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推移了3个纬度。此后不久即出现降温现象,距今7700年前后,中国黄河流域有三四百年的文化层变稀和缺失。距今7300年左右冰川推进,连南半球的新西兰和南美热带山地也有发现。如此高的温度变化率无论是对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均是一种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阶段,从距今7200年至6000年。这个阶段是大暖期中的稳定暖湿阶段,也是大暖期的鼎盛时期。对我国而言,除了个别地点如青海湖柴达木可能因高温蒸发旺盛而出现更为干燥的盐类沉积外,其它各地区都出现暖湿气候特征,植被生长空前繁茂,如现代为草原的青海湖出现了针叶阔叶混交林。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使人类生产、人口和居地迅速发展,形成了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下游地区的马家浜文化,此外在青藏高原的西北部也发现了三十多处细石器文化遗址,据推测也是这个阶段人类活动的遗迹,表明当时的生存环境条件要比现代好。

第三阶段,从距今6000年至5000年。这个阶段的气候波动剧烈,敦德冰芯记录显示存在三次明显的降温时间,表现为欧洲和北美东部一些喜温植物突然出现衰减,同时,南北半球各山区均出现了冰川的前进,从孢粉资料分析可以看出这个时期气候偏凉干。

第四阶段,从距今5000年至3000年,这一阶段前一千年气候波动和缓,是个亚稳定的温暖期。在中国,北方的龙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蔚然兴起,古遗址的数量较以前有明显增加,距今4000年前后温度下降,暖湿植被特征一直延续到距今3000年左右才逐渐衰落,此时正是殷亡周兴之时,显著标志是野象从黄河流域南退。

在这一时期以后,世界的古代文明经历了一个共同衰落的过程,即使它们相隔万里。有考古学家将其与印度洋夏季风由强转弱导致的广域性干旱的现象联系起来,持续若干世纪的干旱导致了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德文明、古希腊文明、尼罗河流域埃及文明以及印度河流域古印度文明的衰落。在中国,形成了南涝北旱的环境格局,直接导致江浙一带良渚文化、两湖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山东海岱地区龙山文化,内蒙古岱海地区的老虎山文化、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等新石器文化的衰落和终结。

其后的时间内,中国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文明,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字更为详尽地了解这些朝代的气候变迁与极端气候事件,通过对这些文明与朝代的兴衰演替我们可以发现自然灾害和对突发事件反应不当也在导致文明与复杂社会崩溃的十大因素之列,其它诸如战争、内乱等因素我们不做过多深究。在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良好稳定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而另一方面,有些极端气候事件持续时间较长,往往可达数百年,致使古代文明长期处于崩溃的边缘而难以得到恢复。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发生范围广,至少是亚半球事件,往往导致古代文明社会无法通过迁徙至环境更好的地方来规避气候突变的打击。例如发生在公元900年前后的玛雅文明衰落,据今天的研究可以发现加勒比海地区持续150年之久的干旱让玛雅人被迫放弃城池。

通过对古代文明对应的历史时期的气候突变及极端气候事件的讨论,结合近年来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与气候突变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系统,牵一发而动全球。

全球变暖现象在短期内看起来无可避免,而这将导致极端天气的加剧,像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强对流天气、冰冻灾害、大面积干旱、高温天气等以愈演愈烈的态势直面未来。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导致的气温升高,高原冰川、积雪融化、春讯提前、北极震荡导致冷空气持续南下。

这一系列事件昭示了未来的地球将不再平静。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活跃将导致极端天气与地质灾害频发、森林消失、野生动物灭绝,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无可挽回的影响。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明了,气候系统的波动将会导致全球,至少是亚半球的动荡,人类文明将无地可依,文化遗存将无处保存、人类也将无处容身。

不要将梦想寄托在外太空,地球上万年的演化历史证明她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爱护她,从现在开始。

第二篇: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

2012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

12月28日下午,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揭晓“2012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

中国网12月28日讯(记者杨丹)当天下午,在中国气象局2013年1月新闻发布会上,“2012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揭晓。“7月21日特大暴雨袭华北,给京津冀造成重大影响”和“10月底最晚飓风„桑迪‟登陆,美国遭重创113人死亡”分别成为2012最受公众关注的国内外天气气候事件。

其中,2012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为: 1、7月21日特大暴雨袭华北,给京津冀造成重大影响

7月21日 北京遭遇强降雨

2、今年云南仍然少雨,造成连续4年受干旱困扰

图为云南丽江干枯见底的黑龙潭(中国网图片库俞方平摄影)

据5月3日中央气象台气象预报,未来10天,云南、四川南部、广西西部等气象干旱区仍无强降雨。据悉,两三个月来,云南丽江古城没下过一场雨,致使丽江黑龙潭干枯见底。丽江黑龙潭,原是丽江的一个龙王庙,庙旁泉眼众多,积水成潭,传说有黑龙潜伏于此,故名黑龙潭。因泉水如玉,能倒映玉龙雪山,也称玉泉公园。丽江古城的水源主要从此而来。黑龙潭既是丽江古城的水源地,也是丽江文化的圣地。

3、6个台风一个月内连登我国,创历史同期之最

图片来源于网易新闻中心

2012年08月08日,强台风“海葵”影响上海,10时后风雨影响加大,外滩黄浦江上巨浪滚滚。中午11时3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

4、今年北上台风之多罕见,长江以北首次出现强台风登陆

8月27日,渔民在大连老虎滩渔港将船只固定,防止台风造成损失。新华社发(吕文

正摄)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布拉万”将在8月28日下午以台风强度经过山东荣成成山头东部海面北上。预计28日夜间“布拉万”在辽宁丹东至朝鲜半岛沿海登陆。第14号台风“天秤”29日后也存在进入黄海、沿东南部沿海北上的可能性。目前,将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正在全力准备应对台风,船只纷纷回港避风,养殖户抢收海菜,大批客滚船将停运。5、11月初寒潮暴雪光临华北,北京河北内蒙拉响红色警报

北京市气象台11月2日发布今年下半年首个寒潮蓝色预警,预计48小时内,北京将出现明显雨雪天气,最高气温下降8到10摄氏度,3日夜间至4日还有5级左右偏北风。

6、11月上中旬暴雪横扫东北,鹤岗市全市学生停课

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11月12日,一名协警在帮助驾驶员将一辆出现故障的车推向路边。当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12日8时至13日8时,内蒙古东北部、吉林大部、黑龙江大部等地有大雪,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吉林中东部的部分地区有暴雪,局地有大暴雪。

7、5月10日强对流天气引发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

部队官兵和干部群众在岷县茶埠镇救灾(新华社发包新田5月11日摄)记者从11日晚举行的岷县“5·10”特大冰雹暴洪灾害及抢险救灾情况汇报会上获悉,到11日18时,这次灾害已造成37人死亡、19人失踪。由9部门组成的国务院救灾工

作组紧急赶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查看灾情,指导开展救灾工作。当地相关部门和救援人员也在全力搜救失踪人员,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8、夏季南方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酷暑难耐

7月30日,市民在重庆市洋人街景区水上乐园体验水上项目。当日,重庆市气象局于上午11点30分发出“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奉节县最高气温39.5摄氏度,直逼40摄氏度。部分市民冒着烈日来到市内各大水上乐园,在水中消暑。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9、汛期长江流域强降水过程不断,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峰

7月24日,三峡水利枢纽开启泄洪深孔泄洪。当日晚8时许,三峡水利枢纽迎来蓄水成库9年来的最强洪峰,峰值高达每秒7.12万立方米。面对历史罕见洪峰,三峡枢纽积极发挥防洪功能,有效拦水削峰。监测显示,洪峰通过时三峡枢纽建筑物、机组各项指标正常稳定。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10、4月6次大暴雨袭华南江南,多地重复遭受洪涝灾害

当日是农历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江南、华南地区将遇到近期较大范围的一次强降雨,尤其是广东、福建基本全省都将出现暴雨到大暴雨。中央气象台于4月20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新华社发(袁宏伟摄)

国内十大入选事件的投票结果也反映了2012年我国天气气候的主要特点,一是暴雨过程多,局部洪涝和山洪地质灾害重;二是台风登陆时间集中,影响范围广;三是风雹灾害多,灾害损失重;四是阶段性气象干旱特征明显;五是11月北方出现大范围暴雪天气,部分地区遭受雪灾。从结果也可以看出,影响大、灾害损失大的天气气候事件更受公众关注。

第三篇:2011年汛期天气短期气候预测与对策建议

XXX 气 象 局

2011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

一、2010年汛期气候回顾

2010年汛期(6—8月),我县主要气候特征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

1、气温:2010年6—8月各月平均气温均高于常年,比常年同期平均高1.0℃,6月份平均气温23.9℃(常年23.7℃),7月份平均气温27.8℃(常年26.6℃),8月份平均气温27.6℃(常年26.0℃)。

2010年6—8月出现35℃以上的高温日数为9天,其中8月3日—5日连续3天出现大于35.0℃的高温,我局连续发布高温警报。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5度。

2、降水:2010年6—8月总降水量为342.9mm(常年507.5mm),比常年同期少32%。其中6月降水43.7mm(常年111.5mm),7月降水163.8mm(常年223.5mm),8月降水135.4mm(常年172.5mm)。

2010年6—8月,我县共出现1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在7月10日,降雨量为54.1 mm。汛期暴雨日数比常年少2.5天。

二、2011年汛期(6-8月)气候趋势预测

降水预测:2011年我县主汛期(6-8月)降水量为500-620毫米,比常年偏多(常年507.5mm),存在过程性强降水,有局部涝的可能性。其中6月降水110-140毫米(常年111.5mm),较常年正常略偏多;7月降水250-300毫米(常年223.5mm),比常年偏多;8月降水140-180毫米(常年172.5mm),接近常年。

雨季预测:2011年雨季开始期约为6月下旬旬末,结束期约为7月中旬中期。雨季总雨量230~280毫米,较常年偏多。

气温预测:2011年汛期平均气温为25.2-26.3℃(常年25.4℃),与常年相比正常或略高;其中6月平均气温23.8-24.8℃(常年23.7℃),接近常年或略高;7月平均气温26.3-27.3℃(常年26.6℃),与常年相比正常或略高;8月平均气温25.8-26.8℃(常年26.0℃),接近常年或略高。

高温预测:2011年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6~38℃,大于35℃的高温日数6~8天,比常年略多。7月下旬后期到8月上半月可能有一段伏旱高温天气。

台风预测:2011年可能有1-2个台风或台风外围影响本地。

三、对策与建议

我县应充分做好各种防汛、防灾准备工作,合理安排好水电资源和防汛物资调度,应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1、根据今年汛期气候预测结果,本地降水量比常年偏多,降水相对集中,容易发生内涝,同时要注意上游客水的影响。雨季结束后,还可能

出现一段伏旱高温天气,应注意涝旱急转。

2、目前极端气候事件呈多发趋势,预计我县今年汛期暴雨、强雷电、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可能较多,应超前做好突发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和应急准备工作。

3、近年来,北上台风及其外围云系对我县的影响呈增强趋势,预计今年可能有1-2个台风影响我县,应及早做好防台抗台准备。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

鉴于影响汛期天气气候的因素非常复杂,我局将密切监测天气气候的变化,加强分析和会商,及时开展滚动订正预报,做好跟踪服务,为县委县政府指挥部署全县防汛防旱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11年5月20日

第四篇:曲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件与反思[范文]

曲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与反思

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就是中国东方文化的中心。全市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单位4处,省级12处。1982年,国务院公布曲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12月孔府、孔庙、孔林(“三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一、曲阜历史沿革及城池变迁

二、曲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程

自82年曲阜被公布为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来,保护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1982-1992年)、第二个十年(1993-2001年)、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

1、第一个十年

1982年国务院公布曲阜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第一轮曲阜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审批,确定了城市向东发展

1983年省地县联合编制曲阜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984年,戴念慈院士设计的阙里宾舍开始建设

1985年,曲阜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年底批复,初步确立 “十字花瓣”格局,城市重点向南发展

1986年,建设新城、疏解旧城,南新区开始启动;10月23-25日,谷牧主持曲阜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座谈会,提出“东方耶路撒冷”的建设要求,撤销曲阜县,设立曲阜市(县级市)1987年,明护城河治理工程开始 1988年,环明护城河绿化工程开始

1989年,纪念孔子诞辰2540年,首届孔子文化节开始;

2、第二个十年

93年以来,以曲阜市新一轮城市规划为代表,优化旧城,起步新城,具体工作按年份分述如下: 1992年,六艺城竣工

1993年,曲阜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确立了把曲阜建设成为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孔子研究中心、花园式生态城市的总目标;戴复东院士设计的后作商业街竣工;吴明伟教授设计的鼓楼门商城-广场开始建设

1994年.陈久昆先生设计的论语碑苑开始建设;孔府、孔庙、孔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995年,小沂河、小林河开始治理;华灯街、圣都商城的建设 1996年,吴良镛先生设计的孔子研究院一期工程开始建设 1999年,大成路华灯街竣工;大沂河开始治理 2000年,孔子研究院一期工程竣工 2001年,杏坛剧场开始建设

3、第三阶段

2002年以旅游部门牵头编制的明故城旅游规划为起点,具体工作按年份分述如下: 2002年,明故城恢复规划编制完成(旅游局);明故城城墙开始恢复,颜府开始恢复,孔府西苑竣工落成

2003年,曲阜市总体规划开始修编;新一中落成,全市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2004年,编制静轩路沿街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并获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2005年,欧亚城乡合作计划正式启动;明故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始编制,市人民医院选址春秋路进行规划方案的编制

三、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1、面临的机遇

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对东方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曲阜,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②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的龙头地位的凸现,山东省确立“山水圣人”旅游构架,给曲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③组群结构大城市的构想

随着济兖邹曲组群结构大城市构想的提出,加上曲阜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对外交通,曲阜将成为这个复合城市的中心城市,成为文化、旅游、商贸、行政管理中心 ④华夏文化标志城的建设

华夏文化标志城是展现五千年文明渊源历史文化的具体体现,国家对此高度重视,项目已进入策划阶段,对于曲阜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明鲁故城、宋仙源城提出更高的要求。

2、面临的挑战

①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内外有志之士对其期望很高,而作为县级市,历史文化名城繁重的保护任务与实际投入不相适应,与东方圣城的目标相去甚远,是一种小马拉大车的趋向。②西周鲁城、汉城、宋城等重大遗址保护区域的保护与开发发展观念,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随着欧亚城乡合作计划的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需要广大专家对此大力的支持。③随着地位越来越高,市场资金的关注越来越大,有效的吸收更有效地引导使其符合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方向是个难题。④市民综合素质未达到一个理想高度,未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的价值,对保护与发展认识的淡薄,观念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宣传和引导。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反思

1、第一个十年

由国家级领导谷牧和山东省省长组成的曲阜规划委员会确定了历史文化名城曲阜的城市性质,提出了十字花瓣型城市构想,有效地疏解了旧城,并对单体建筑风格形式作了引导。

从中央到山东省,自86年起,国家分别连续三年拨付1000万、500万专项资金用于曲阜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为曲阜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第二个十年

新城的拓展,基础设施的完善,新城架构初具规模,随着以市政府为代表的单位的外迁,有效地疏解了旧城的压力。此阶段,对明鲁故城的重点地段以控制不以更新复兴为主。在此期间中央专项资金的减少,建设资金完全由地方筹措。

3、第三阶段

重新确定发展方向,形成框架,明鲁故城得到关注,发展旅游整合。

五、名城保护与发展总体构想

今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越来越重视,形成了一些思路,分述如下:

1、格局

确立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推动“五大片区”、“三大轴线”的保护发展

(1)五大片区

①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片区

加快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的规划设计,尽快促进其建设,带动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发展。② 鲁国故城片区

重点是鲁故城范围内36处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在鲁故城公园处拟建鲁故城博物馆,展示周代灿烂文化,强化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氛围。③明故城片区

作为重点发展区域,结合明故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突出四个发展方向: a.国际旅游目的地

如何充分利用文化进行资源整合,突出文化底蕴,成为世界旅游者心目中的东方圣城

b.充满儒学思想的文化艺术之城

明故城突出文化、艺术、教育方面的职能,形式以儒学为代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载体,重点突出博物馆城、儒藏图书馆的建设;结合城市性质、曲师大、济宁大学、孔子学院、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对明故城内高等教育设施进行有机的整合,作为以“四氏学”为载体的传统教育学院,作为对外教育交往的基地;探讨十二府恢复问题。

c.充满人文气息的活力

单纯旅游设施和博物馆,缺少人气活力,不能称之为城,保留一部分居民,保护好四合院格局的前提下,保持原来以居委会为单位的网络不变,重新打造富有人文气息的社区,使明故城不至于走向衰落,明故城内现有人口2万余人,人口为1-1.5万为宜,防止贵族化倾向、人口过少的现象。其中一部分用于休闲养老,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时尚生活,利用社会网络的稳定性,吸引人口的回流 d.生机勃勃的休闲娱乐之城

体现以上三点,保证为明故城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明故城作为整个城市休闲娱乐场所,消除波峰波谷的影响,为城市青年人、为旅游者考虑,为游客观光体验式下,使明故城保持明显的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④黄帝城(宋城)片区

进行远期策划,寿丘、少昊陵、景灵宫、汉墓挖掘文化内涵,突出轩辕黄帝诞生地的人文气息,结合宋城开展民俗游。⑤高铁片区

随着高铁选址在曲阜,考虑东部儒学文化主题公园,使布局趋向合理。

(2)三条轴线 ①少昊陵轴线

形成远古文化展示轴线,构成城市东部一条完整的空间轴线。

②周公庙轴线

突出鲁故城的形制和布局特色,强化周公庙轴线。③孔庙轴线

曲阜城市发展的主轴线,表明了发展方向,也是文化轴线。

2、加强城市风貌的控制与引导 有机分为三部分:老城-新城-新区。

老城指静轩路以北,以恢复复兴为主,控制空间肌理,新建突出历史特色,建筑以古朴、典雅为主;

新城指静轩路与大沂河之间,作为过渡区域,主要新古典主义为主,提炼元素,控制外墙、屋顶等元素,体现历史风貌特色; 新区指大沂河以南,以展现时代精神为主,也应结合地方特色,不应以国际式为主。

结合城市特征区,形成划分城市特征区的相关控制导则,对重点近期项目的提出设计指引。

除单体建筑外,城市雕塑、城市街道,城市指示系统、城市小品(花坛、座椅、垃圾箱等)、城市照明、广告、城市绿化等等,都要在系统化的城市环境形象中,“各司其职”地体现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3、生态绿地与水系

结合大沂河、小沂河、明护城河、鲁故城河、蓼河形成完整水系。结合水系保护范围设立公园、绿地,完善生态绿地系统。

六、结语

我们必须以一个更高的眼光和更高的境界来要求和审视我们的工作,用科学的的发展观统领全局,体现城市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持续性。为建设“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儒学研究中心、花园式生态旅游城市”而不懈努力。

第五篇:历史会考复习资料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事件总结)

历史会考复习资料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事件总结)

1、《南京条约》

时间:1840-1842(19世纪)

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内容:割香港、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商口岸

结果:破坏关税主权,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1860 英法联军

背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3、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1900年

内容:赔款、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结果:《辛丑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关事件:义和团运动

4、抗日战争

时间:1937-7945

背景:日本受经济危机影响,为摆脱经济危机

相关事件:

九一八事变(1931年)标志侵华的开始。

七七事变(1937.7.7)卢沟桥爆发,标志全面侵华的开始。

南京大屠杀(1937.12)

中国战胜(1945.8.15)

下载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预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预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