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中秋经典诵读会”活动方案及流程
一、活动指导思想: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2、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通过诵读古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诵读古诗,让学生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活动过程:
1、升国旗仪式:二龙山农场小学2016年中秋经典诵读会现在开始,请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2、高校长致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个普天同庆,中华民族共庆团圆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情地向在座的全体老师同学道一声:“中秋节快乐!”有请高校长致辞!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 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特殊的节日里,二龙山农场小学全体师生,汇聚在美丽的校园操场,沉浸在浓浓情意中,诵读中华经典,祈祷家国平安。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也是合家团聚、把酒邀月的喜庆之时,更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将中秋月夜点缀得浪漫迷人。值此中秋佳节,我祝愿全体师生,合家欢乐,幸福美满。感谢全体教职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的工作,使我们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感谢家长同志们和社会各界对我校工作的支持,使我们学校有了长足的进步。
再此,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能够真正认识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能够在国学经典的浸润里进一步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年君子!谢谢!
3、郭主任讲述中秋的由来、食俗。引入诵读。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下面就请大家欣赏:
二年级一诵读《十五夜望月》: 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王建的 《十五夜望月》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诗歌的意境,显得悠远而耐人寻思。请欣赏的朗诵。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年二:诵读月夜忆舍弟 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请欣赏朗诵的《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三年一:诵读《望月怀远》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更是幽清淡远,深情绵邈。诗人通过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请欣赏的朗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三年二:诵读唐李朴《中秋》唐代诗人李朴的《中秋》中的明月形如宝镜,月夜静气氛谧,同时也描写了中秋平分秋色,描写了中秋的云衢通明。掌声有请为大家朗诵《中秋》。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四年一:诵读《月下独酌》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那一轮高挂天空的皎洁明月,自古就是人们吟咏歌颂的对像,中秋节的月亮,更令人有温馨的感受。而诗人李白的感受更是潇洒飘逸!请欣赏朗诵的《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四年二:诵读台湾民谣《中秋旅思》中秋时团圆的日子,然而“浅浅海峡,国之大殇”,我们美丽的宝岛台湾仍然漂泊海外,骨肉分离的两岸人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团圆。请欣赏台湾民谣《中秋旅思》,朗诵者。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五年一:唐代大诗人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称为是“孤 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有请为大家朗诵。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五年二:诵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二篇: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福埔小学“中秋·团圆”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为了使我校经典美文诵读活动得到更好的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经典美文诵读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中秋”这一传统节日的到来,我校将举行“中秋〃团圆”经典诵读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诵读有关中秋的经典美文,让学生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活动安排:
1.诵读对象:一到六年级学生,要求全员参与。
2.诵读内容:选择一篇经典美文进行诵读。
3.诵读形式:以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诵读。
四、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初悟诗意、初探诗情。
在老师搜集或是自己收集的有关中秋的经典美文中挑选一首背会,感情朗诵给同学或老师听。
(2)诵读表演,表达诗意、抒发诗情。
在班会课上,把准备好的有关中秋的经典美文深情地朗诵给同学和老师听。
(3)延伸阶段,再展诗意、再抒诗情。
把在班会课上朗诵的有关中秋的经典美文深情地朗诵给家人听。
附:有关中秋的经典美文: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3.《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4.《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6.《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7.《静夜思》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14年9月20日
第三篇:海青小学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海青中心小学“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为了使我校经典美文诵读活动得到更好的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经典美文诵读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中秋”这一传统节日的到来,我校将举行“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诵读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诵读有关中秋的经典美文,让学生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活动内容及形式:
1、选择以中秋为内容的经典美文进行诵读。
2、诵读形式:以经典诗文表演的形式进行。以诵读为主,采取个人朗读、集体诵读、穿插领读、对口读、几个人的小合读等形式,将中华经典诗文进行动态演绎,感受中秋文化。
四、活动安排:
1、组织领导
组长:杜伟
副组长:张文华
组员:徐翠萍 安丰义徐玉平各班班主任
2、参赛对象
海青镇中心小学全体学生
3、比赛程序
(1)初赛
各班本着“全员参与”的原则,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诵读竞赛活动,每天利
用晨读、课前三分钟,午间诵读15分钟、课外诵读半小时的时间诵读经典篇目,形式多样化,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争创书香班级。各班要在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上自行组织初赛,初赛时间定为9月2日下午,评选出班级诵读小明星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6名。各班推选出优秀节目确定校内比赛参加对象,并于9月4日前把参赛节目上报到教导处。
(2)决赛
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全校学生参加。地点:综合楼前广场。时间初定为:9月5日上午
(3)、比赛规则
A、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B、参赛选手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乐由选手自备。
C、每个节目比赛时间限制在5分钟以内。
D、评分标准:比赛采取1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2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2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3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4、具体现场安排
具体负责人:张文华
音响、摄像人员:丁海
5、奖项设置
以班级为单位评奖,各年级设一等奖2名,优秀奖2名。
第四篇: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秋佳节至,学校又可以开展一轮经典诵读活动。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一)
中秋传统佳节到,我校借着发扬传统的理念开展大规模的“经典诵读活动”活动,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现将我校诵读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与日常教学相结合。、除安排的校本课外,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单周诵读、双周写字),各班按照不同学段的内容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书写比赛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人人读经典、做谦谦君子”活动,利用语文课前2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这个小目标。语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节语文课前准备2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每班可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
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书画展览、凡人凡言征集等活动。
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开辟诵读窗口,学校橱窗每周推荐一首古诗,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在每次校园广播中必吟诵至少一首古诗词
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读书大王”等评选活动。
二、措施到位
为调动学生参与诵读和创作的积极性,学校将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经典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施展的平台,不断提高小学生课外经典阅读的兴趣,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举行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启动。
(1)学校举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启动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师生明白讲普通话、诵读经典的意义和重要性,倡议师生亲近母语,共同行动。
(2)各班利用班队会深入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工作。各班主任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诵经典文,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提高全体师生人文素养。
(1)学校通过师生比武这个平台选拔优秀师生,通过培养诵读尖子,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激发少年儿童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举行全校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从中选拔书法苗子,展示学校写字教育成果,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规范汉字书写水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每个月各个班级评选“课外经典阅读小明星”,每月上报给学区,在升旗仪式上由校领导亲自表彰、宣传;
4、各班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写读书笔记、创编童谣、编写手抄报、编写书籍等活动,并定期举办交流评比。
5、本学期学校举办了“经典阅读活动”,结合各项诵读竞赛,开展经典阅读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经典诗文朗诵赛、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并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经典诵读比赛,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诵读效果,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
6、建立了学生的诵读档案,积累了一系列过程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方案、记录照片等好做法经验推广。
三、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初步建立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二)
我校校自从开展中秋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抓好这项工作。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通过全课程教育网及时报道,扩大影响。
二、制定相关制度,促进经典诵读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健全,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语文教研组长和全体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诵读领导小组。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分管教导主任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教导处负责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语文教研组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教导处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建设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经典诵读的有效举措。①师德师风建设。我们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活动,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②钻研业务,以“教学沙龙”、网络为载体,组织教师阅读经典原著,并开展“四个一”(每年读一本经典著作、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期刊、每周读一篇教育成果作品)读书活动。以扩展视野,强化内功,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三、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
本学期,我校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和每天中午上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还在每周的课程表上专门排出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校委派少先队专人检查,校领导不定时抽查,确保诵读时间。
3、开展活动,坚持小型多样。
本学期,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组织班级诵读比赛,及时评价;每周五红领巾广播时间由大队辅导员协调安排一~二名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情况;每周让学生和教师硬笔书法时练习诵读名句,选出了优秀的作品在报栏中进行展示;1——3年级所有班级还将诵读内容与学科课程相融合,教师们精心设计了血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利于下午大课间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期末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程融合比赛,所有学生全员参加,专门组织评委现场打分,同级比较选出了优胜班级现场颁奖。其他班级均按要求划档记分,并在例会上及时总结。
4、经典诵读活动与课堂教学相合。
除了区教育局发的诵读内容以外,我校还将校园文化的重点放在古诗文著作方面,学校统一给各班选了一些古诗词进行背诵,让学生抄记在专门发放的笔记本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校还要求各班根据古诗文的意境加上适当的动作,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使古诗文诵背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本期共组织教研组长对所有班级进行了三次抽查,严格按照各级的诵读要求进行划档记分,并在例会上及时总结各班的优缺点,以便扬长避短。
5、措施方法到位。
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求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两首古诗,低年级每周背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要数量又要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感悟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
四、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即学做“五小”儿童:勤学好问的小学生,集体生活的小主人,兴趣小组的小能人,科技宣传的小喇叭,家庭社会的小帮手。树立“七自”精神:思想上自辩、品德上自励、文化上自学、情感上自陶、智能上自开、科学上自创、社会上自立。
2、陶冶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高雅的情操。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字串7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近年来,我校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经验。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感觉到学生的诵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还可再多样化。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经典诵读工作定会有所突破!
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三)
古今先哲、先贤为我们提供了丰厚博大的诗文经典,这些都是我们师生梦寐以求的精神食粮,更是教师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载体。假如教师能从经典诗文中精选和建构语文课程内容,使语文课程内容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更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并抱着切实为学生人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负责的态度来进行我们的语文教学、开展我们的课题实验,那将是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有力之举,为此,我踏进了诵读经典诗文的研究与实践中,并乐此不疲。
吟诵经典诗文,让教学回归传统。我曾撰文呼唤语文教学回归传统,发表在《焦作教育研究》上,我说:“我们可以从经典的古诗文中,找寻可以替代如今拖沓冗长罗嗦繁杂文章的生动因子。大浪淘沙,能够流传下来的就是经典。走进经典,就能感知大师们跳动的脉搏。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大量引入经典诗文,让它们在现代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异彩,从而让师生共同寻找民族的且深厚的、丰富的。在语文课堂上,把经典的古诗文拿过来,师生共同美吟诵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改善学生的语感,同时也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儒家学说的修齐治平,道家思想的恬淡隐忍,佛家理论的清空颖悟,无疑都是学生们修养身心、丰富思想、提升品位不可多得的财富”。
为此,我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选择适合学生诵读的诗文,进行“诵读经典诗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系研究”实验探索,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开展,我压缩了语文课本的学习时间。本届学生,我从起始年级开始实验,每天背诵一首短小的古诗,长点的两三天背诵一首。3个月,所教学生一个学期就背诵了50余首古诗,从李峤的《中秋夜》、白居易的《问六十九》到张谓的《早梅》韩愈的《春雪》,从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登高》到刘禹锡的《竹枝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再到李白的《将进酒》,从王维、孟郊到柳宗元、李商隐,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了古诗的音律美、意境美。早读除了吟诵古诗之外,《论语》、《世说新语》等古籍也是诵读的对象。清晨,学生琅琅的诵读经典诗文的声音已成为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经典诵读课,进行经典诵读的课堂体例研究。把课外古诗词拿过来教学,进行课堂体例研究,如教学冯延巳的《鹊踏枝》一词时,课即将结束时,我还总结了读诗词的一般方法,即:读、思、品、联。读,就是反复诵读;思,就是要动脑筋思考诗词表达的含义;品,就是鉴赏、品析,如:用语的精妙,词流露的情感,表达的意境等学会欣赏、品味;联,就是联系其他的相关的、相类的古诗词,比较阅读,加深对要读的诗词的理解。让学生掌握一些读诗词的方法,为他们的阅读提供有效的指导。
曾经在“书香致远大型读书沙龙”上,带领普通班学生在全市新教育实验教师面前上的《唐诗三百首之离情别绪篇》受到新教育专家的好评。教育在线-大夏书香版主日出东南撰文说:“曹芳老师的课不论是背诵、展示都很到位,对于诗,孩子们已经有了很深的领悟。比如说把诗转化为绘画,这已经是诗教的大者了”;“曹芳老师的课,功夫在课下,学生自主地读诗,做课件,绘诗歌绘本,非常了不起,比那些所谓的名师做的课都有深意,我非常欣赏”。
“诵读经典诗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系研究”是我主持的市级课题,此课题曾获得市成果评比一等奖,受到了鉴定专家的好评。
推荐、指导诵读,让诵读更有序、有效。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教师应做个先行者。每年我的阅读都在十本左右。
推荐书目,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全班的阅读经典活动。
学生以诵读为主,其中分必背、必读和选读。
七上:《三字经》《礼记》《孝经》《增广贤文》《弟子规》《声律启蒙》《繁星》《春水》《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朱自清散文集》《张晓风文集》《居里夫人传》《席慕蓉诗选》《飞鸟集》
七下:《论语》《乐府诗集》《唐诗三百首》一部分 《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傅雷家书》《中国现代散文选》《神舟载人航天的故事》《鲁迅传》《焦作十三中学古诗词读本》
八上:《唐诗三百首》一部分《毛泽东诗词精选》《杜甫诗选》《陶渊明诗文》《现当代诗歌精选(一)》《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毕淑敏散文》《中国科普佳作百年选》
八下:《宋词》《苏轼词选》《聊斋志异》《现当代诗歌精选(二)》《羊脂球》《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家》(巴金)《复活》《文化苦旅》《纪伯伦诗集》《野草》(鲁迅)《余光中诗选》《郭沫苦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茨威格作品选》
九上:《元明清散曲精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草房子》《史记》《培根随笔》《林清玄散文》《老人与海》
九下:《诗经》《庄子》《孟子》《格列佛游记》《简爱》《威尼斯商人》
我利用阅读课教学,课前5分钟演讲、古诗文背诵比赛、好书推介会、优秀读书笔记评比,读书明星评比等形式把诵读经典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和心灵的震撼。
每两周安排两节阅读课,第一节精读共读书目,老师点拨要义,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在书上批注阅读心得;第二节自由读,学生可任意选择书目读。每本共读书读完后,上共读交流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利用边角时间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师生共写随笔,让诵读更有分量。师生共写随笔,交流在心与心之间进行。学生大量地写随笔,思想在岁月中得以成熟。教师大量地写随笔,专业在反思中得以发展。读书与练笔相结合,打造读写新天地。
和学生共读了《道德经》后,我还把读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语文教学联系起来,写了一篇论文《老子的教育智慧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这篇论文曾在市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后被师专学报选中,发表在师专学报上。芦依娜读了《道德经》后,她在自己的阅读笔记中写道:
“大道无形,道言即断,起念即非。一落实到语言文字中,道反而变得渺小,被局限住了。语言文字实在不足以表现这广大无边,生发天地万物之道之真实含义,奈何世人迷惑颠倒,追名逐利于犬马之中,不懂返璞归真之路径,不知谦下至柔之妙用。老子悲悯苍生,怕民众常沉苦海,永失真道于红尘假境之中,不得以以文载道,口吐真言,以期万民无知无欲,恢复天真纯朴之婴儿之状。
《老子》以多种角度表现宇宙人生的真实性。实属高深奥妙之书,绝非文人墨客之戏论。该书暗藏天地之玄机,生死解脱之门径,生命之升降,人生之定位,修行之指南。”
每当读到学生充满哲思的文字时,我都惊叹:读书带给人的成长竟是如此的让人始料不及,感谢书籍,也感谢让学生爱上读书的自己,工作中的繁琐与辛酸瞬间被职业的成就感所代替。
诵读经典诗文,我愿意凭借我有限的能力,打造学生生命的底蕴。
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总结(四)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仁爱小弟、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值此中秋佳节,我校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活动期间,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学校制定了《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方案》。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科学安排,营造氛围。
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校园文化建设。
1、利用橱窗、走廊、墙壁等空间和角落,或用印制的精美诗文图画,或用学生亲笔书画的名言佳句,或用孩子们充满灵性的“诗配画”加以装饰。
2、在班级黑板报上,都刊出一些经典诗文,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和诗词析义,供学生阅读、赏析、评比、积累。
3、各校的教室环境布置要求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可以开辟诗园,内容或是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或是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或手抄报等。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每周一节诵读课,教师认真备课,分门别类精心讲授经典诗文、加大积累容量。
3、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各校利用每周的班会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4、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
四、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1、每天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早操后进行“清晨经典诵读5分钟”,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午间“经典诗文欣赏一刻钟”,陶冶学生心智。
2、早读前5分钟和下午上课前5分钟上,全校师生同诵经典,感受经典诗文的独特神韵。
3、组织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的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每周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总之,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诵读经典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第五篇:中秋经典诵读
中秋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指导思想: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2、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通过诵读古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对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通过诵读古诗,让学生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活动过程:
1、中队辅导员致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个普天同庆,中国华民族共庆团圆的日子里,让我向在坐的同学们道一声,“中秋节快乐!”
2、中队辅导员简单介绍: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特殊的节日里,我们沉浸在浓浓情意中,诵读中华经典,祈祷家国平安。
中秋节是欢庆丰收的节日,也是合家团聚、把酒邀月的喜庆之时,更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将中秋月夜点缀得浪漫迷人。值此中秋佳节,我祝愿大家合家欢乐,幸福美满。
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能够真正认识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能够在国学经典的浸润里进一步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年君子!
3.讲述中秋的由来、食俗。引入诵读。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附:中秋诗词:
唐代大诗人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通“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里的斜读xiá,这种音押韵)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十五夜望月》
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诗歌的意境,显得悠远而耐人寻思。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下独酌》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中秋那一轮高挂天空的皎洁明月,自古就是人们吟咏歌颂的对像,中秋节的月亮,更令人有温馨的感受。而诗人李白的感受更是潇洒飘逸!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夜忆舍弟》
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更是幽清淡远,深情绵邈。诗人通过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
唐代诗人李朴的《中秋》中的明月形如宝镜,月夜静气氛谧,同时也描写了中秋平分秋色,描写了中秋的云衢通明。
中秋
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中秋旅思》
台湾民谣《中秋旅思》中秋时团圆的日子,然而就像朱镕基总理曾说过的那样“浅浅海峡,国之大殇”,我们美丽的宝岛台湾仍然漂泊海外,骨肉分离的两岸人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团圆。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毛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
中秋不仅仅是庆祝丰收与团圆的节日,它更是我们缅怀先贤的日子,是我们怀念亲人的日子。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就深情缅怀了革命烈士杨开慧,至今读来也令人荡气回肠,热泪盈眶。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公元1076年中秋苏东坡身在在密州,面对苍穹中一轮圆月,反思自己生活中的不得意心情复杂而又矛盾,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信心。旋即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