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顺应论看《孙子兵法》辞格的翻译策略选择

时间:2019-05-13 08:1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语言顺应论看《孙子兵法》辞格的翻译策略选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语言顺应论看《孙子兵法》辞格的翻译策略选择》。

第一篇:从语言顺应论看《孙子兵法》辞格的翻译策略选择

摘要:从语言顺应论视角来看,翻译这一跨文化传播活动本质上是译者对目的语的动态顺应选择过程。翟林奈和丹马翻译小组的两部《孙子兵法》英译本,充分体现了译者在译介辞格时为满足英语读者的阅读需要、顺应文化语境的动态变化而采用的个性化翻译策略。

关键词:语言顺应论;《孙子兵法》;英译本;辞格;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3?0135?05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兵学著作,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在语言文学方面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具有词约意丰、朗朗上口的文学特点,其句式结构独特,内容言简意赅,带给读者阅读美感。该书几乎运用了先秦时期中国文学所有的辞格(最典型的有比喻、对偶和排比等),并且读起来酣畅得宜,自然妥帖。但在《孙子兵法》英译历程中,许多译者仅仅视之为标准的军事议论文,为了迎合英语读者的理解需要,选择的也多以归化的翻译策略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流传最广的翟林奈(lionel giles)译本(1910年出版)。直至2002年,丹马翻译小组(denma translation group,后文简称丹马)才在辞格的翻译策略方面作出显著性变化,他们选择以断句分行的散文体来译介源文,甚至部分段落采用的是散文韵体形式,以期再现该书的文学艺术价值。

在李运兴教授看来,翻译时有五种处理文化成分的模式,即文化直入(go-ahead model),即源语文化表达形式直接进入译文;文化融合(integration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与目的语表达形式相融合,以一种新语言形式进入目的语;文化诠释(annotation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提供文化语境信息;文化归化(adaptation model),略去源语表达形式,代之以目的语表达形式,使得源语文化意义丧失;文化阻断(block model),源语文化表达形式消失,文化意义未进入目的语语篇[1](123?124)。借鉴这五种模式,我们可以勾勒

出《孙子兵法》各英译本针对源文辞格所作出的翻译策略选择。

比利时语用学家杰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在《语用学新解》一书中提出了“语言顺应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他以综观视角和适应论观点来理解语用学现象,深刻地阐释了文学翻译的策略选择。维索尔伦认为,人们之所以能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原因就在于语言具有变异性(variability)、协商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2](59?61)。语言可供选择的一系列可能性即为变异性,而协商性指出高度灵活的选择策略是人类对语言选择的基础。顺应性则是语言使用的核心,它使得语言使用者能够根据相关语境,从许多可能选项中作出协商性的语言选择,发挥出主体性,以满足交际对象的需要。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是语言和语境互动的过程,不同的语境左右着语言的选择,并改变了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语言选择的目的则是为了保证交际的顺畅性。

语言顺应论常用于指导对文学翻译的探讨,笔者拟尝试在该理论框架下,结合李运兴教授的文化成分处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以翟林奈和丹马两部译本为研究对象,针对比喻、对偶和排比这三种典型辞格,考察译者在翻译策略方面所作出的顺应性选择,最终揭示典籍英译活动中处理源文辞格的译介规律和原则。

收稿日期:2012?03?18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地委托项目(2010jd03);中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人文社科杰出青年人才专项资助项目“翻译本体研究”

作者简介:屠国元(1964?),男,浙江宁波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吴莎(1976?),女,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两译本在比喻上的顺应性选择

比喻是增加文章形象性最常用、最有效的修辞方法。它可以将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增加读者对文章的形象感。《孙子兵法》中妙喻迭出,句句精密,曾被认为“庄子妙于用虚,左传妙于用实,兼之者孙子之论兵也”。丹马在《导言?应用孙子兵法》中写道:“《孙子兵法》松散地组建起一套观察结论和模式,却极少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孙子没有通过逻辑实证来形成其学说,而是采用类比(analogy)和隐喻(metaphor)。”[3](xix)显然,丹马已经意识到比喻辞格可以使得议论透辟晓畅,也让概念呈现得爽利俊洁。随后,让我们比较一下翟林奈译本与丹马译本是如何就“势”这一核心概念来译介复杂微妙的比喻辞格的。

《势篇》中“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上,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木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一段中,孙子所指的“任势”即为“造势”——造成有利的主动态势。他以木石“可方可圆、方静圆动”来比喻“造势”的诀窍——掌握规律,因势利导,其关键在于掌握和运用好军队,因敌变化地运用战略战术。作战指挥如果能够做到机动灵活,就像将沉重的圆石从高山上滚下,用力小,却战果丰。此后,他又谈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矿弩,节如发机”。其今意是:“激流的快速奔泻,以至于冲走石块,这就是‘势’啊;凶猛的鹰鹞搏击小鸟,以至于猎物毁骨折羽,这就是‘节’呀。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他所造成的‘势’是险峻的,突击行动时节奏短促而猛烈。‘势’,就像拉满的弓弩;‘节’犹如扣动弩机。”这段文字生动地表现出“势”和“节”的文化意蕴,而巨石、激流、雄鹰、强弩这样一些力与美的形象突出了战争要素“势”与“节”的重要意义。因此,在阐述“势”这一抽象的军事学概念时,孙子摒弃了直接采用文字定义的方法,而是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平易——通过间接的比喻(“转木石”“激水”“矿弩”),如同绘画般描摹景象。丹马在分析“势”时就指出,“该书通过隐喻和意象(image)来说理:‘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势如矿弩’,‘如转木石于千仞之山者’。这些意象留在我们脑海中,无意识地形成思想;采用直白的散文体(in linear prose)却无法复述出这些思想的力量”[3](75)。而翟林奈译本则先后采用“onset of troops”和“energy”两个译名来指称“势”[4](24)。若是不看源文,英语读者根本无法认识到它们源自同一个概念——“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概念的统一性,制造了理解上的湍流。

丹马则深刻地认识到孙子阐释“势”的表达形式是“隐喻和意象”,于是他们选择了“以隐译隐”的翻译策略,通篇采用原音(拼音)译名“shih”来译介“势”,随后又通过详加评论来进一步注释。这颇具“无为而治”的风范,也属于“文化直入”的翻译选择策略。事实上,这种明显的异化翻译策略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应:丹马以“文化留白”的方式保留了“文化分歧”,强调了文化差异,唤起了西方读者极大的兴趣。而此前,所有的译者都采取的是“化隐为显”的译法,正如翟林奈,他们不得不选择一个或多个近义词在译文各处中解释“势”。

按照阐释学观点,无论是《孙子兵法》源文本,还是英译本,它们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自洽的整体,其内部存在很多“未定点”和“空白处”,而这些“文化空白”正是带给西方读者阅读乐趣的源泉。因此,译者在典籍英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避免选用多个近义词来阐释某一个反复出现的关键性概念,这样容易让读者感到思绪不清,扑朔迷离;而且隐含意图被显义译出后,也造成“信息浅薄化”,让读者无法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体悟比喻,自然也无法深入体验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效果。有时候,像丹马这样刻意经营好某些“文化留白”,反而能让西方读者参与其中,激发出兴趣来慢慢品味、细细解读。西方读者的阅读可视为一个不断向译本提问的过程,译文则在不断提供答案;适当的问题会不断激发读者去追根穷源,这就顺应了读者强烈的阅读愿望,让比喻造成的审美意象交叉、重叠、缠绕,逐步推进阅读进程。所以说,阅读“文化直入”法处理的译文可以让读者的文学审美体验融入新的文化语境,经过再次整合,将呈现出潜在意蕴。所以西方读者经过细心阅读和回味隐喻,往往可以逐渐发现“未定点”和“空白”中所隐藏的微言大义。

因此,丹马译介“势”时避免选择近义词,也就规避了产生文化歧义的可能性。他们适当“留白”,不去追求在译文中进行“最终”的阐释。这样就让西方读者保持了心灵的开放,使之自行寻觅豁然开朗的阅读喜悦。此外,丹马还结合了文化诠释法,而不是一味“留白”,他们在第三部分的评注中特地交代了“shih”的来龙去脉,给出了详细注释:“势是形态(军事布局)的内在力量。势并不单单依赖于力量要素。正如老子所言,水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此水之力源于其特殊形态,沿沟壑而成瀑 布。”[3](154)该翻译小组还评论道:“随着条件的变化,任何特定形势下的‘势(shih)’会持续改变;正如我们沿着秤杆挂上砝码,其平衡点总在移动。通过‘计’获得认识后,更容易找到支点。”[3](132)于是,西方读者在阅读译文正文时虽然心存“悬疑”,却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阅读;在激发出联想和审美愉悦之后,读者被诱导着深入思考,然后通过“评注”中与译者的理解“协商”,最终探寻到“shih”的真意。

二、两译本在对偶上的顺应性选择

《辞海》将“对偶”定义为“采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类的意思”。因此,“对偶”这种修辞格是将相反、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通过相互比较,来描述和说明它们的性质。对偶的灵活应用可以极大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在英文修辞中,“对偶(antithesis)”通常是指“不可调和的对立面或对比强烈的意思骈置一道并处于持久的张力中”[5](151)。从英汉语中对“对偶”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别:汉语严格要求“字数相等”,在古汉语文学形式中的骈文和律诗中尤其如此;而英语只要求“对偶”做到短语、从句或句子在长度上大致相当,并不强求字数相等。其原因就在于,英语属于多音节语言,并且在语法上也富于词尾变化。从拼写形式来看,即便是单音节词,其拼写字母的数量也有可能不同。而汉字在语音上具有单音节性,一字一音,声调也可资区别;在语法上,汉字也具有孤立性,既无词尾变化,又书体方正。因此,将两个英语单词骈置一道,不太可能产生像两个汉字那样“结体方正、两两相对”的对偶效果。不过,英汉民族在文学领域中都具有共同的追求——要求文章在视觉效果上呈现出形式整饬的美感。

(1)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虚实篇》)

孙子将“先敌到达立即部署”与“后敌到达仓促部署”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军事行动置于一处,形成鲜明、强烈的比较,让读者易于鉴别,明辨利害得失。

(2)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军争篇》)

源文中存在“正正”与“堂堂”这样的叠字形容词,要译成英文,追求在外形与音调上与源文对等几近不可能,而要实现这十二字的“对偶”也极为困难。

三、两译本在排比上的顺应性选择

“排比”是《孙子兵法》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之一,源文中不下二十余例,篇篇皆具,通贯全文。大量巧妙地应用排比,再加上文采斐然,使得《孙子兵法》的语言节奏鲜明,和谐流畅,条理清晰,气势贯通。《辞海》定义“排比”为:“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用结构相似的平行句法构成。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陈望道先生指出:“排比与对偶颇有类似处,但区别有三:一是对偶必须字数相等,排比不拘;二是对偶必须两两相对,排比不拘;三是对偶力避字同意同,排比却以字同、意同为经常状况。”[6](437)在《文学百科全书》中,“排比(parallelism)”被定义为“英语诗体及散文体修辞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在短语、句子或段落中安排相互并列、协调的意思,以使重要性相等、措辞相似的各成分间平衡、匀称”[5](153)。详细的译文分析如下:

(1)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计 篇》)

(2)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势篇》)

源文呈现出“三句一组”的结构,其中有两种排比句式:(1)“a生于b”;(2)“cd,e也”。翟林奈译本写道:

针对源文,翟林奈选择了两种排比句式来作出合适的应和:“①simulated a postulates b;②doing a +介词+ b is a c。丹马则分别采用两种排比句式来译介源文:①a is born from b;②a and b are a matter of c。其译文完整、充分地反映出源文意旨,将“文化融合法”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3)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形篇》)

这三句话属于典型的并列式暗喻,孙子连续采用三个排比,形象地说明:不可能轻而易举、真正高明地预测出战争的结果,而实施完美的全胜战略也并非一般世俗之辈就可以达到的,并且强调了预知胜负以及争取全胜的重要性。丹马针对第一个比喻“举秋毫”作了以下注释:“根据中国古代传说,秋天来临后鸟兽的柔软羽(皮)毛十分纤巧。”[3](148)

他采用“verb+ing a does not mean adj.b”的句式来译介源文:

“thus lifting an autumn hair does not mean great strength.seeing the sun and the moon does not mean a clear eye.hearing thunder does not mean a keen ear.”[3](14)

而翟林奈译本则写道:“to lift an autumn hair is no sign of great strength;to see sun and moon is no sign of sharp sight;to hear the noise of thunder is no sign of a quick ear.”[3](20)

以上观之,译介排比辞格时,翟林奈没有特意去保持译文句式的齐同,他所采用的是典型的“文化归化法”,以顺应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丹马则应用“文化融合法”来突出源文排比句式的并列感,以期达成形式上的对称之美,其结构工整、使得译文增色不少,并且平添了一定的权威感。不过,终因英语语言文字特质的制约,译文在“形对”和“义对”的工整程度上仍然逊于源文。

四、结论

在《孙子兵法》英译历程中,译者们逐渐认识到应当尽量让译文展呈出源文的文学神韵,既适应同时代英语读者的阅读需要,又顺应文化语境的动态变化。于是,译者会根据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采取个性化的翻译选择策略,以顺应读者阅读目的以及文本的外部制约因素;这本身也是一个对译文语言的动态选择过程。译者在辞格方面所作出的取舍,集中体现出译者如何与孙武以及英语读者进行“协商对话”,并彰显出翻译活动的主体创造性。在英译《孙子兵法》这一动态选择过程中,译者选择的方式是协商,选择的目的是顺应。其具体的顺应选择模式可以表述为:译者解读源文本《孙子兵法》,选择源文本意义(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归化或异化),选择英语表述的意义(明确翻译目的,在词汇短语、句子辞格、篇章文体方面选择相应翻译技巧),实现顺应性选择。

就《孙子兵法》英译本辞格的嬗变来看,由于翟林奈是一位具有扎实汉学功底、治学态度严谨的汉学家,因此其译文严谨通顺,行文流畅,还富有一定的韵律,至今仍为经典之作,并且在译文的文学性上颇受世人推崇。不过,他的译文并未着意去再现源文辞格的文学美感。而丹马不同,他们经过历时十年的《孙子兵法》研究,选择典型的异化翻译策略,力争让译文在形式上更为接近源文。其文笔简洁,甚至有些晦涩,文体上也介乎诗歌体与散文体之间,目的就是为了尽量保留源文本的文学风貌。正如上文例句所示,为了较好地再现源文的辞格特色,译者理应力争采用文化直入法来保留源文的语言形式,选择异化性的翻译策略;或是运用文化融合法来实现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表达形式之间的交融。而文化融合中新形成的表

达形式必需具有独特性,句法辞格这一文学语言特征则可以为英语读者提供理解上的“交际线索”。格特(ernest-august gutt)在专著《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指出:“译文之所以要保留源文风格,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们的内在价值,还因为它们提供了交际线索,这些交际线索能够引导读者获知作者的交际意 图。”[7](98)若实在无法再现源文中“交际线索”,也可以像翟林奈那样,多采用文化诠释法来补充足够多的文化信息,例如撰写大量的评论、注释和附录,以消除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当以上三种处理模式仍然无法取得理想的顺应性译介效果时,还可以考虑文化归化法和文化阻断法这两种模式。在《孙子兵法》的英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具有历时性特征,而不同译本的辞格处理模式也顺应了当时代读者的阅读需要。在典籍英译活动中,译者应当去探索如何让译文尽量保留源文的风貌,并予以相当程度的文化补偿,来凸显出源文的文学特性。

第二篇: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风声》的字幕翻译策略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4 《愤怒的葡萄》里人性的光辉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8 双关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 10 浅析阿里巴巴的创新盈利模式 11 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通过小说《紫色》分析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13 A Portrait of Martin Eden as a Nietzschean 14 Heathcliff’s Pilgrim’s Passage 15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16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18 英语幽默语的语用研究 19 xx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月亮和六便士》 22 从传统节日庆祝方式的角度比较中英文化差异 23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解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Ethic Values about Marriage and Sex in the Bible 25 《远大前程》中的“远大”可以是“错误”的 26 论《哈利波特》中的情感结构 27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商务合同中的语篇衔接分析欧•亨利作品中的人生的价值探索阿加莎•克里斯蒂探案小说《罗杰疑案》叙事独特性探究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

以《哈利波特与消失的密室》为例探讨哥特式风格在哈利波特小说系列中的应用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 35 英汉含文化植物词谚语对比研究 36 《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 39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肉体与灵魂的平衡 40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

《名利场》中蓓基人物形象分析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43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44 对《魂断蓝桥》女主角悲惨性命运原因的分析

反思女性主义作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 46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 47 从多视角比较《论读书》的两个译本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49 解析《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5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51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 52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 53 An Analysi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54 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 55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56 从跨文化交际层面谈口译译者能力的提高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

《可爱的骨头》的电影改编分析

从功能对等的理论看英语歌词的翻译 60 商务英语写作得体原则 61 从《牧师的黑面纱》看霍桑矛盾的宗教情结 62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 63 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礼仪模式差异 64 The English Translating of Chinese Neologisms in Political Document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65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词汇的语义关系及其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 69 欧亨利与马克吐温的讽刺对比——以短篇小说为例

《幸存者回忆录》中多丽丝•莱辛的生态观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

论《飘》中斯嘉丽的精神源泉

从麦琪的礼物中折射出欧亨利对已故妻子的爱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The Word Use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7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蕴义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79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 80 商务信函中的语气结构分析 81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82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

从道德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85 马丁伊登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及其悲剧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化妆品品牌翻译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

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施 90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 91 从哈姆雷特心理变化轨迹浅析其性格发展阶段

《长日入夜行》中玛丽的悲剧和反抗 93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 94 中国菜单的英译

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Translation of the Implied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97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 100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 101 浅谈英汉禁忌语的发展 102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 104 母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05 《呼唤》中倒装句汉译策略研究 106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 107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美女的命运 109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简爱》与《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比较分析 111 从礼貌原则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语用特色

英语与汉语中的称谓研究 113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 114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116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悲剧原因分析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118 中英文旅游广告语言特点对比研究 119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121 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 122 文化差异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 123 Foreign Brands Translated in Chinese 124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养

《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无尽欲望 127 试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理想家庭的破灭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28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

母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从《彼得潘》看儿童世界 131 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

从关联理论看商务信函的礼貌策略

第二语言习得中语用迁移现象的分析 134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135 侦探小说的发展 136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137 布什总统演讲词中幽默话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 139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140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 141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Expression 143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144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研究 145 老友记中乔伊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人物刻画 147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 148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 151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 152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153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

154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155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156 《老友记》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主观性研究

157 对《璃琅三部曲》中爱尔兰人的人性分析 158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 159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160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161

162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心路历程

163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164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165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kespeare’s Times 166 奥巴马演讲词中的委婉语研究 167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168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 169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170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istianity 172 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

173 《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

174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75 A Feminist Study of William Shakespeare’s As You Like It 176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 177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178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 179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

180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 181(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 182 浅析哈代笔下经典女性苔丝和苏的人物形象

183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 184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185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 186 情景教学法在大学新生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187 《鲁宾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中乌托邦思想之比较

188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189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

190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

191 二战后美国摇滚乐的发展及影响

192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

193 詹姆斯鲍德温《桑尼的布鲁士》中男主人公桑尼的自我救赎

194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195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196 《雾都孤儿》中南希形象分析

197 Diversification in Translation 198 寻找真正的自我199 《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解析 20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风声》的字幕翻译策略

第三篇: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Dorian Gray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agonists’ Growth in Native Son and Invisible Man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自我矛盾及其成因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Hua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 论跨文化因素在跨国企业管理中的影响作用 《厄舍屋之倒塌》中的哥特元素分析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反叛精神 论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观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

Wessex Women: Female Characters in Thomas Hardy's Novels 互联网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 《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

失败的逃亡—从《麦田守望者》中主人公的逃亡看个人意识对社会的超越 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无根性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

诀别武器之缘由——再读《永别了,武器》 《雾都孤儿》中南希双重性格分析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应用

“I” and Rebecca--A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of 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Rebecca 从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性主义观点看《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形象塑造 浅析Gossip Girl中禁忌语的一般功能 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浅析《宠儿》中人物塞丝的畸形母爱产生的根源 《荆棘鸟》女性意识浅析

Thackeray’s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en in Vanity Fair 美国广告语中的会话含义研究

《善良的乡下人》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简爱性格研究

On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仿拟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 44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46 从女性角度分析《喧哗与骚动》中的堕落与升华 47 论《哈利波特》中的情感结构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 49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 50 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委婉语的英译 51 语用策略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52 The Tragic Color of Tender Is the Night 53 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 54 房地产广告的英译研究

浅谈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猫形象

非语言行为在小学外教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 58 塞缪尔-约翰逊的致《切斯特•菲尔德爵爷书》的文体学分析 59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 60 中西方新闻报道看道德观差异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62 方位介词“over”的隐喻含义研究

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 64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 65 李尔王和格勒旺布王比较研究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 67 语境适应论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 68 从叶芝的作品分析其精神世界的转变

视听说结合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之设想 70 从懒和熵的视角论《去十九号房间》中苏珊的罪

透过E.M.福斯特的小说节奏理论解读《心是孤独的猎手》的主题 72 “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 73 论模糊语言在广告英语中的功能与运用 74 基督教文化对《哈姆莱特》创作的影响

On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76 浅析《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幽默的翻译研究

A Probe into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the Eco-awareness of Hemingway 79 从原型批评角度浅析《小伙子古德曼布朗》 80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 81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82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An Analysis of Word Formation of China English 84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85 从《动物庄园》看乔治·奥威尔反极权主义思想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 87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 88

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渗透

被忽略的人群--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女性角色分析 9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Eyre and Villette 92 论英汉机器翻译中被动语态翻译的缺点 93 从委婉语的研究中看中西文化差异 94 日常生活中手势语的应用

路易斯——现实世界在非现实世界的投影——解读《夜访吸血鬼》的现代性 96 论英语电影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97 A Study of Neo-Classicism 98 从《红字》看霍桑的道德思想观 99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101 网络英语交际对会话合作原则的影响 102 商务英语评论中的态度意义分析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04 英语思维模式及其对英译汉的影响 105 高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策略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 107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 108 浅析好莱坞类型电影文化 109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nimal Idiom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111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课堂中的问题与对策 112 《达芬奇密码》中的女性主义

从《所罗门之歌》看美国的黑人文化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Learning Skills Through Nursery Rhymes 115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116 《虹》的象征主义及其生态意识

An Analysis of Shelley's Prometheus Unbound 118(英语系经贸英语)浅谈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格兰仕为例 119 从唐诗不同译本看数字词汇翻译得与失 120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 121 从话语权力的角度看电影《换子疑云》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 123 《恋爱中的女人》人物及其人物关系的象征分析 124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浅析中西方颜色词所隐含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126 对外交语言准确性与模糊性的语言特点的研究 127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A Humanistic Study on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129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论风格的可译性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s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33 《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 134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 135 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分析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Main Female Characters in Golden Notebook 138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

Tragedy of a Marginalized Man——An Analysis of Shylock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140 论视觉小说中的西方神话形象重塑——以《命运之夜》系列为例 141 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Cultures 143 浅析女主人公性格对其婚恋的影响—在《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中婚恋比较 144 从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看违反合作原则的言语幽默 145 《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46 撒旦和孙悟空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对比 147 《名利场》中蓓基夏普的女性主义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 149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50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51 试析《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152 The Painful Growth of Scarlett O’Hara in Her Three Marriages 153 文化语境视域下英语习语的汉译研究

154 Psychoanalysi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55 An Analysis of Grotesque Features in Sherwood Anderson’s Winesburg, Ohio 156 简析班纳特太太的婚恋观

157 从文学作品中透析东西方女性异化现象

158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 159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 160 从对等角度研究公示语翻译

161 从生长环境看林黛玉与简爱的反抗性格之差异 162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 163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 164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

165 “I” and Rebecca--A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of 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Rebecca 166 Slips of Tongue in English Learning as a Second Language 167 像滚石一般流浪:六十年代鲍勃迪伦歌曲中的旅行者意象 168 《傲慢与偏见》中英语反语的语用分析 169 反思《夜访吸血鬼》中的同性恋现象

170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

171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2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73 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性语言翻译研究—以刘炳善汉译《伊利亚随笔》为例 174 Pragmatic Study on the Humor Effect in The Big Bang Theory 175 Comparaison entre l’Histoire d’A Q et l’Etranger 176 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日语言的空间隐喻

177 中美穿越剧中文化构架差异研究——以《步步惊心》和《回到未来》为例 178 浅谈汉语成语的英译

179 A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Interpersonal Culture and Psychological Culture 180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181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 182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183 An Analysi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184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85 从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86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 187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现实意义 188 《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

189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90 论《小妇人》中的美国清教思想 191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 192 从归化与异化之争看四字格的运用 193 流行语的翻译 194 中英婚姻观对比

195 《可爱的骨头》的电影改编分析 196 华兹华斯与阮籍诗作思想对比研究

197 《那个读伏尔泰的人》英译汉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 198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199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200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第四篇:从《芒果街上的小屋》中译本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中式菜名的不恰当翻译和建议浅析《三个女人的一生》的语言艺术浅析《终结感》中人物的异化社会语言学框架下的美国俚语分析文化差异对跨国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解析拜伦诗歌中的东方主义马丁伊登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研究爱玛--完美的缺陷多元文化背景下《女勇士》中女性形象分析美剧字幕翻译的本土化策略由感性到理性的女性意识觉醒—《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形象分析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导入《墙上的斑点》与《死者》中的意识流与意识的流动论爱伦坡《怪异故事集》中的哥特美学中英餐桌礼仪的比较中国农村高中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英汉恭维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特性浅析《爱玛》中爱玛的性格论《呼啸山庄》中的象征手法从《七宗罪》看美国文化中的宗教情结广告翻译的目的性原则—以汽车广告为例论《波特诺的主诉》中主人公的叛逆英汉人体词隐喻意义对比研究—以相貌词例浅析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思想浅析《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元素《阿甘正传》中反智主义的现实意义奥斯卡王尔德的审美救赎体态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跨文化交际下中美贸易谈判过程中身势语对比分析

浅析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中合作原则的违反

美国内战后社会变迁中的南方淑女—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与《飘》中女主人公的不同命运

英文商标名的语言特点及其汉译

清教意识对《红字》中主要人物的影响分析

高中英语家庭作业现状分析

从译者的主体性看翻译中的重命名现象

《绿野仙踪》和《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比较

浅析英语否定的语义表征及语用情景

从《推手》看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

中美健康公益广告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文化因素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某中学英语新课堂评价模式研究

英语标语的呼唤功能在修辞手法上的体现——以“占领华尔街”标语为例

多媒体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 电影《我的名字叫可汗》的美国移民文化分析 从男性占有欲的角度解读真爱—再读哈代的《苔丝》与小仲马的《茶花女》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浮现》中生态女权思想分析 解读卡森•麦卡勒斯《婚礼的成员》中弗兰淇的孤独意识 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叙事艺术分析 比较中西方魔幻影视中英雄观之异同——以《哈利波特》与《西游记》为例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义 《简爱》中女主人公性格的语用分析 浅析霍桑《胎记》中的象征手法 中西方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到灯塔去》的叙事时间艺术 从高语境和低语境交际理论看中美家庭观的差异 源于希腊神话的英语习语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上的应用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口语化语言与讽刺 中西方文化视角下英语抽象名词翻译策略研究 商标翻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浅析《三个女人的一生》的死亡主题 古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影响初探 从空间解读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浅析英汉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 薇拉凯瑟《啊,拓荒者!》中亚历山德拉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从《东风》看二战后的东欧 论中国菜英译策略 《廊桥遗梦》主人公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浅析电影《复仇者联盟》中美式英语对话的翻译技巧 浅析薇拉·凯瑟《啊,拓荒者!》中女性人物形象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元素 元认知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文化冲突 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下的商务谈判中的礼貌策略的使用 中国农村高中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美时间观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中国题材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回译 劳伦斯作品中的宗教观念及主题—以《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例 高中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话语研究 浅析哈代的宿命论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 体态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由美剧《生活大爆炸》探析“极客”文化 浅析《教父》中对照的运用 浅析《愤怒的葡萄》的语言特色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 英汉颜色词的对比研究

从传播学探外宣翻译中的新词英译问题

论《呼啸山庄》中的爱与恨

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中式菜名翻译研究

由《劝导》和《曼斯菲尔德庄园》看简•奥斯汀的爱情观 9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基督教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影响 93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中译本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94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意义

从会话含义理论析《卖花女》中的人物性格刻画

欠值翻译及其原因的探究

浅析《八月之光》中福克纳的种族观

汤亭亭《中国佬》戏仿的研究

《一九八四》中的极权主义分析

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从语言顺应论看《孙子兵法》辞格的翻译策略选择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语言顺应论看《孙子兵法》辞格的翻译策略选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