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字经”、“弟子规”、古诗等阅读竞赛试题
《弟子规》、《弟子规》、《古诗词》等阅读竞赛试题
《弟子规》试题
一、默写(10分)
1、亲有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弟道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冠必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俱紧切。
4、晨必盥,_____________,便溺回,____________。
二、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恰当的句子。(50分)
1、《弟子规》中告诉我们“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3、如果你上课回来迟到了,一定要先敲门,声音洪亮的喊“报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文中说“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uesday, June 17, 20116:06:56
Page of 22
5、原文中讲到“不要随便答应别人不符合义理的事,否则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只要小刚一放学回家,随处都可以见到他的衣服鞋帽,混乱不堪,我们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我们在外边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而且一定不要做违反道德要求的事,因为《弟子规》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些同学现在穿衣很讲究品牌,总要让家长给买名牌,对于这样的同学,你要用《弟子规》中哪些话劝导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学校出入班级关门的时候,以及走到楼梯拐角处的时候,应时刻内心谨记《弟子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做到不要打扰他人,或是撞伤自己或他人。
10、平常在家的时候,如果外出和回家后一定要对父母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让父母担心。
11、《论语》有云:“见贤思齐焉”,《弟子规》中也有相类似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教导我们要善于向优秀的人学习。
三、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8分)
1、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Tuesday, June 17, 20116:06:56
Page of 22
2、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四、请任选下面一句话写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12分)
1、冬则温,夏则凊。
2、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3、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4、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5、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五、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文章中的主人公在这一天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行为违背了《弟子规》的教诲,试从中选出任意三处进行分析,写出他具体违背的语句,并写出一段话对他进行劝导。(20分)
已经是周日上午九点了,小明还是没有起床,妈妈叫了他很多次,他都没有反应,直到妈妈愤怒地走到他的床边,硬把他从床上拖了下来。他满脸的不情愿,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到餐桌边,看看桌上的饭菜,立刻撅起了嘴,冲妈妈吼道:“怎么又是这些菜?!我一点也不喜欢吃!”说完,摔门而去,留下了愣在那里的妈妈。
Tuesday, June 17, 20116:06:56
Page of 22 小明刚刚走出家门,手机就响了,一看是好朋友打来的,他才忽然想起来他们已经约好今天上午去图书馆看书的,他一肚子火气哪还有心情看书啊,于是,他接起电话,用很可怜的声音跟朋友说妈妈今天把他关在家里学习,不让他出门了。他挂了电话之后,盘算着怎么度过这个周末。肚子在这时突然“咕咕”叫了起来,正巧前面就是生意红火的包子铺,他咽了口唾沫,直奔过去,眼看着前面一个老奶奶要走到窗口排队的位置,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抢在了前面,心中一阵暗喜,“还是我跑的快啊!”
六、请从下边三道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少于100字)(10分)
1、请写出《弟子规》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并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2、请写出你在力行《弟子规》的过程当中,对你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件事。
3、试举出校园中或当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或行为的一个例子,然后用《弟子规》中的具体语句作为依据,对这些不良风气或行为进行批判和劝诫。答案:
一、1、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2、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3、纽必结,袜与履
4、兼漱口,辄净手
二、1、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2、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3、将上堂,声必扬
Tuesday, June 17, 20116:06:56
Page of 22
4、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5、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6、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7、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8、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9、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10、出必告 反必面
11、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三、1、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
2、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
四、1、黄香九岁温席的故事。
2、曾子杀猪的故事。
3、晏婴使楚的故事。
4、战国时赵国大将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与秦国交战,失败。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赵括被射死。
5、魏征与唐太宗的故事。
五、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任选三处即可。自己发挥理由充分即可。
六、略。
Tuesday, June 17, 20116:06:56
Page of 22
三字经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我会填。(64分)
1、人之初。性相近。苟不教。
2、玉不琢,__。人不学,____。为人子。亲师友。
3、首孝弟。知某数。
4、三才者。三光者。
5、曰春夏。此四时。曰南北。此四方。曰水火,__。此五行,________。
6、勤有功。戒之哉。
7、匏土革。丝与竹,__。
8、高曾祖。身而子,__。自子孙。乃九族,__。
9、父子恩,_。兄则友。长幼序。君则敬。此十义。
11、“子不学。
,老何为?”这句话告 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我会选。(16分)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Tuesday, June 17, 20116:06:56
Page of 22
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中的“菽”指的是()。A、小米
B、高粱
C、大豆
D、玉米
3、“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
C、鸽子
D、狗
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
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6、《论 语》共有()篇。
A、10篇
B、15篇
C、20篇
7、《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柯
C、子思
D、老子
8、建立夏朝的是()。
A、尧
B、舜
C、禹
D、汤
三、我会连。(20分)
苟不教,性乃迁
教不严,师之惰 养不教,父之过
详训诂,明句读 凡训蒙,须讲究
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有义方
百而千,千而万 一而十,十而百
教之道,贵以专
我周公,作周礼
如六经,始可读
Tuesday, June 17, 20116:06:56
Page of 22 孝经通,四书熟
著六官,存治体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为学者,必有初
号六经,当讲求 诗书易,礼春秋 小学终,至四书 答案
1性本善
习相远
2不成器
不知义 方少时习礼仪
3次见闻
识某文天地人
日月星
5曰秋冬
运不穷
曰西东
应乎中 木金土
本乎数
6戏无益
宜勉力
木石金
乃八音
8父而身
子而孙
至玄曾
人之伦
9夫妇从
弟则恭
友与朋
臣则忠 人所同
10呢?。。
11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B C 3 A 4 A 5 C 6 C 7 C 8 C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Tuesday, June 17, 2014
16:06:56
Page of 22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
一.名句联句。
1、儿童相见不相识,()。
2、白发三千丈,()。
3、(),早有蜻蜓立上头。
4、(),二月春风似剪刀。
5、接天莲叶无穷碧,()。
6、(),欲饮琵琶马上催。
7、柴门闻犬吠,()。
8、(),天下谁人不识君?
9、(),孤帆一片日边来。
Tuesday, June 17, 20116:06:56
Page of 22
10、(),只是近黄昏。
11、昼出耘田夜绩麻,()。
12、野旷天低树,()。
13、(),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日出江花红胜火,()。
15、停车坐爱枫林晚,()。
16、人有悲欢离合,()。
二.按古诗内容填空。
1.在《登鹳鹤楼》、《江上渔者》、《望庐山瀑布》、《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Tuesday, June 17, 20116:06:56
Page of 22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
2.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所写的《
》:的。
。
3.西湖美景闻名天下,下阵雨时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景色。北宋诗人苏轼就曾写下诗句。
。
三.请把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野旷天低树
苏轼
《竹里馆》
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明月来相照
王维
《宿建德江》
桃花潭水深千尺
刘禹锡
《赠汪伦》
Tuesday, June 17, 2014
16:06:56
Page of 22 报得三春晖
孟郊
《游子吟》
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泊船瓜洲》
同到牵牛织女家
王昌龄
《浪淘沙》
水光潋滟晴方好
孟浩然
《出塞》
迟日江山雨,春风花草香。
夏季
诗 仙
杜 甫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春季
诗 圣
李 白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冬季
诗 鬼
孟浩然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季
山水诗人
李 贺
边塞诗人
王昌龄
Tuesday, June 17, 2014
16:06:56
Page of 22
四.古往今来,咏月的诗句真是多得数不胜数,有不少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你能根据上下文,写出有关诗句吗?
1.,江枫渔火对愁眠。
2.举头望明月。
3.,人约黄昏后。
4.,对影成三人。
5秦时明月汉时关。
6.,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出其他的咏月的诗句吗?试试看。
1.。2.。
Tuesday, June 17, 2014
16:06:56
Page of 22
五、按要求写诗句。(各写一句)(20分)
1、写春景的:
2、写夏景的:
3、写秋景的:
4、写冬景的:
5、写梅花的:
6、写兰花的:
7、写竹子的:
10、写爱国的:
11、写思乡的:
Tuesday, June 17, 20116:06:56
Page of 22
12、写送别的:
13、写友情的:
14、写长江的:
15、写黄河的:
16、写泰山的:
17、写华山的:
18、写庐山的:
19、写黄山的:
20、写边塞风光的:
六、附加题(如果答完了上面的题,还有时间的话,就请你完成这些练习)
(一)古诗百花园:(填花名)Tuesday, June 17, 20116:06:56
Page of 22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二)古诗七彩园:(填色彩)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杏出墙来。
2·山外
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千
总是春。
4·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Tuesday, June 17, 2014
16:06:56
Page of 22
5·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丝绦。
(三)古诗动物园:(填动物)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2·江上往来人,但爱
美。
3·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4·两岸
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
6·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
欲上时。
7·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8·牧童骑,歌声振林樾。
Tuesday, June 17, 2014
16:06:56
Page of 22 古诗词知识竞赛题--答案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 长歌行》。
(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洗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
(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1)曹植
(2)曹圣
(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Tuesday, June 17, 2014
16:06:56
Page of 22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 ”坐“的意思是()。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Tuesday, June 17, 2014
16:06:56
Page of 22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
Tuesday, June 17, 2014
16:06:56
Page of 2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18.龚自珍《飞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1)红色(2)花(3)树叶
19.”海上生明月,()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2)天下(3)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
(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 是指()。
(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Tuesday, June 17, 2014
16:06:56
Page of 22
22.”别时容易见时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的诗句。
(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答案
1.(2)2.(2)3.(1)4.(1)5.(3)6.(1)7.(1)8.(2)9.(1)10.(3)11.(1)12.(2)13.(1)14.(3)15.(3)16.(2)17.(1)18.(2)19.(3)20.(1)
21.(2)22.(3)Tuesday, June 17, 2014
16:06:56
Page of 22
第二篇:《三字经》《弟子规》知识竞赛试题(模版)
一、填空(20分)
1、人之初,性本善(),()。
2、苟不教,()。(),贵以专。
3、养不教,()。教不严,()。
4、子不学,非所宜。(),()。
5、幼而学,()。(),()。
6、兄道友,()。(),孝在中。
7、(),忙多错。勿畏难,()。
8、不力行,()。(),成何人。
9、“三传”指()、()、()、()。
10、诗经分为()、()、()、()四个部分,所以被称为“四
诗”。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2、弟子规,圣人训,首谨信,次孝悌。()
3、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这样才能珍惜宝贵的时光。()
4、人有短,切莫说,人有私,切莫揭。()
5、仁爱礼仪,只是以文论文,光说不做,就会滋长浮华作风,毫无实际意()
6、彼既诚,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7、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
8、晋朝的孙康家里贫穷就捉萤火虫装在沙袋里照明读书。()
9、心有疑,随扎记,就人问,求准确。()
10、三才指天才、地才、人才。三光指日光、月光、星光。()
三、选择题(20分)
1、诗人杜甫人称()。
A、诗仙B、诗圣C、诗囚D、诗鬼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的《小池》。A、杨万里B、苏轼C、贺知章D、陆游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描写的是()A、春夜景色B、夏夜景色C、秋夜景色D、冬夜景色
4、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这句诗中最终选的是()A.推B.敲C.扣D、拉
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自唐朝()的《蜂》。A、李贺B、罗隐C、李商隐D、陆游
6、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类的“花”,依次填入横线恰当的一项是()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②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蒙天。③春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④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⑤时有至,远随流水香。⑥有情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A.梨花霜花桃李飞花落花芍药B.桃李落花梨花霜花桃李山花 C.梨花飞花霜花桃李落花杜鹃D.杏花霜花梨花落花飞花牡丹
7.下列诗句都巧妙地嵌入了数字,依次填入横线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三分明月夜,分无赖是扬州。②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颗珠。③一去里,烟村四五家。④方宅余亩,草屋八九间。
A.一数六七七B.三数六七十 C.二一二三七D.二一二三十
8、“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写的是()。A、花B、风C、竹D、水
9.下列诗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夜潺湲送客愁 ②乱上高下出商州③远别秦城万里游 ④关门不锁寒溪水A.③ ① ④ ②B.② ③ ① ④C.③ ② ④ ①D.③ ② ① ④
10.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类的禽鸟,依次填入横线恰当的一项是()
①罗幕轻寒,双飞去。②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③中有双飞鸟,自名为。④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啼。⑤孤号外野,翔鸟鸣北林。⑥西陆声唱,南冠客思深。A.燕子鹧鸪鸳鸯子规鸿蝉B.鸿雁子规燕子鹧鸪雁蝉C.燕子子规鸳鸯鹧鸪鸿蛙D.鸿雁鹧鸪燕子子规雁蛙
三:根据下列现代语句的意思,写出它们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10分)
1、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软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2、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3、正在读着这本书,不要又想着去读那本书。这本没读完,另一本书不要拿出来,读书要用心专一。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4、去别人家里,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没有人在家,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走进正屋,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5、借用别人的东西,要当面向人家请求;如果不问一声,那就是偷别人的东西。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四、写名句(20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春来江水绿如蓝。
3、,听取蛙声一片。
4、,江枫渔火对愁眠。
5、停车坐爱枫林晚。
6、问渠那得清如许。
7、,留取丹心照汗青。
8、自古逢秋悲寂寥。
9、,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0、商女不知亡国恨。
五、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1)描写春天的诗:。(2)描写夏天的诗:。(3)描写秋天的诗:。(4)描写冬天的诗:。
第三篇:《三字经》等经典试题
《三字经》试题
一、我会填。(64分)
1、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2、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3、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4、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5、匏土革。丝与竹。
二、我会选。(16分)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故事发生在(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2、“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中的“菽”指的是(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
3、“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
4、“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
5、“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
6、《论 语》共有()篇。
A、10篇B、15篇C、20篇
7、《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
8、建立夏朝的是()。
A、尧B、舜C、禹D、汤)。))身上。
《千字文》试题
一、我会填。
1、《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
2、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3、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4、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5、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二、我会选。
1、荣业所基,(B)。
A、学优登仕B、籍甚无竟C、去而益咏
2、下列各句搭配正确的是(A)。
A、存以甘棠,去而益咏B、夫唱妇随,上和下睦 C、仁慈隐恻,颠沛匪亏
3、“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的正确解释是(C)。
A、知识过了时了就要更改;学得了技能就不要忘记了是谁教的。
B、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学会了的技能,就不要忘记了。
C、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4、“恬笔伦纸,钧巧任钓”这句里出现了(C)个人名。
A、2个B、3个C、4个
5、“起翦颇牧,用军最精”里“起”是指(B)。
A、张起B、白起C、王起
三、我会判断。
1、“年矢每催,曦晖朗曜”说的是可惜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
2、“枇杷晚翠,梧桐蚤凋”这句里出现了枇杷、翠竹、梧桐和跳蚤。(×)
3、“推位让国”的下一句是“率宾归王”。(×)
4、“诗赞羔羊”的上一句是“鸣凤在竹”。(×)
5、“尺璧非宝,寸阴是竞”是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增广贤文》试题
一、填空。
1、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2、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3、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4、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5、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二、选择。
1、“晴天不肯去”的下一句是(B)
A、只怕雨淋头B、只待雨淋头C、只会雨淋头
2、“成事莫说,覆水难收”的意思是(B)。
A、做成功了的事不要说,就像洒了的水很难收回来。
B、事情已经成为事实了,就像水已经洒了不能收一样,说了也没用。
C、做成功了的事不要说,让别人去说。
3、“许人一物,千金不移”是劝诫人们()。
A、给人家的东西要有价值。
B、即使别人出很多钱,也不要随便把自己东西给别人。
C、答应了的事情,想方设法也要做到。
三、判断。
1、《增广贤文》对人性的认识以“人性本恶”为前提。(√)
2、“三人同行,必有吾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劝诫人们要善于学习,而且要学习别人好的品行,摒弃别人的坏习惯。(√)
3、“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上一句是“士兵身上有错漏”。(×)
4、“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说的是学习了才知道,不学也无所谓。(×)
5、“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说的是没有会水的渔翁帮助,怎么能下水经风浪。(√)
《弟子规》试题
一、填空。
1、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2、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3、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4、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5、《弟子规》中告诉我们“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的句子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二、选择。
1、“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说的是(A)。
A、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占了大部分。
B、不要流于世俗。
C、如果不加强自身的修养,就会成为俗人。
2、“事虽小”的下一句是(B)。
A、勿私藏B、勿擅为C、勿不为
3、“无心非”的下一句是(C)。
A、过能改B、名为恶C、名为错
4、告诉我们要赞美别人的善行的是(A)。
A、道人善,即是善。B、扬人恶,既是恶。C、善相劝,德皆建。
三、判断。
1、只要小刚一放学回家,随处都可以见到他的衣服鞋帽,混乱不堪,我们可以用“臵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来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表示不要随便答应别人不符合义理的事,否则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的句子是:“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3、如果你上课回来迟到了,一定要先敲门,声音洪亮的喊“报告”,是因为将入门,问孰存。(√)
第四篇:三字经弟子规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欲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帝号纷 迨灭辽 宋犹存 至元兴 金绪歇 有宋世 一同灭 并中国 兼戎狄 明太祖 久亲师 传建文 方四祀 迁北京 永乐嗣 迨崇祯 煤山逝 廿二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籝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第五篇:三字经+大学+弟子规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大学》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2)《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3)《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弟子规》全文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