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阅读鉴赏练习

时间:2019-05-13 08:3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诗阅读鉴赏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诗阅读鉴赏练习》。

第一篇:现代诗阅读鉴赏练习

就是那一只蟋蟀 流沙河

——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 一跳跳过了海峡 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 落在你的院子里 夜夜唱歌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豳风〃七月》里唱过在《唐风〃蟋蟀》里唱过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 在姜夔的词里唱过 劳人听过 思妇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 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 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 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 孤客听过 伤兵听过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莹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在倾听 你在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1982年7月10日在成都

1.第二节中引用的这些古诗词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要像这样排比式地引用?

2.诗中不少诗行都采用了地点、人称相互对应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含义?

3.诗的结尾为什么说“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惠安女子 舒婷

野火在远方,远方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啊,浪花无边无际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注】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注】福建惠安,历史上闭塞、贫穷。惠安女子深受封建陈规陋习束缚,如早婚、守寡等。但惠安女子裹方巾、戴斗笠、着短褂、束银带的绰约身姿,在外人看来,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4.结合诗句,试分析“古老部落的银饰”有什么象征意义?

5.诗歌第2节中,为什么将“少女的梦”比作徐徐落在海面上的“蒲公英”?

6.诗歌最后一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割过的秋天的田里,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收获日的满月在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高耸的树巅上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暮色里,远山 而你们,站在那儿,围着我们的心边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7.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9.诗人为什么由“金黄的稻束”联想到“母亲”的形象?在这里“金黄的稻束”有何象征意义?

10.诗中作者由“金黄的稻束”联想到的“母亲”的形象有何特点?如何理解“伟大的疲倦”?

11.如何理解“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河床 昌耀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来。

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但我更是值得骄傲的一个。

我老远就听到了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

我让那些早早上路的马车,沿着我的堤坡,鱼贯而行。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

那些裹着冬装的唐古特车夫也伴着他们的辕马

谨小慎微地举步,随时准备拽紧握在他们手心的刹绳。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是的,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我是滋润的河床,我是枯干的河床,我是浩荡的河床。

我的令名如雷贯耳。

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我创造,我须臾不停地

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我刺肤纹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仰观而不可近狎。我喜欢向霜风透露我体魄之多毛。

我让万山洞开,好叫钟情的众水投入我博爱的襟怀。

我是父亲。

我爱听秃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ai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猎人。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

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是眩晕的飓风。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律。我一身织锦,一身珠宝,一身黄金。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我是时间,是古迹,是宇宙洪荒的一片腭骨化石。是始皇帝,我是排列成阵的帆墙,是广场,是通都大邑,是展开的景观。是不可测度的深渊,是结构力,是驰道,是不可克的球门。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而现在我仍转向你们白头的巴颜喀拉。你们的马车已满载昆山之玉,走向归程。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亮了。你们的团圞月 正从我的脐蒂升起。

我答应过你们,我说潮汛即刻到来,而潮汛已经到来……

12.请简析诗人笔下的河床的地域特征、外在的形态特征和性格特征。

13.诗中多次出现了“我是„„”的句式,诗人在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14.美国文艺理论家桑塔耶纳指出:“看得见的景象还不是诗歌真正的客体。”“还有一种超越可见界线的、视觉综合力不能捕捉的景象。”这首诗中“看得见的景象”主要是什么?而超越视觉的“景象”又是什么,与前者是什么关系?

第二篇:如何鉴赏现代诗

如何鉴赏现代诗

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现代诗则反映了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包括了“五四”时期始创和发展起来的新诗和现代人写的旧体诗。阅读大量的现代优秀诗篇,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和文学鉴赏水平大有裨益。那么,如何鉴赏现代诗呢?

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可以说,每一首诗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个契机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见《语文读本》),是艾青1933年因为一次被捕,一场大雪,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引起对她的怀念,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自传体抒情诗。了解这一背景对理解整个诗的内容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

身内容出发,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要把握形象。现代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抓住诗的开头这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很重要:“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实际上是以构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我们读到这样的艺术形象,就感到一股朦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般。接着诗中写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执手相看的朦胧情意,被诗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让读者与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离愁和那千种风情。我们

抓准了诗中的形象,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诗歌的主旨。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99年高考阅读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塑造的“一只鸟”的形象,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也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了。

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每节开头分别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概括了诗人生活道路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选择的四个形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都是乡愁的载体,各有特色,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张”“短短的一方”“浅浅的一湾”等词语,回环往复,委婉和谐,如泣如诉,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亲的情感,也给人以韵律美的感受。品味语言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义,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品

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等。

五要分析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如上文所举例子中,《赠日本女郎》运用比喻和反复,《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雨中》运用拟人;《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见,诗人是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来抒发丰富的情感的。

六要重视诵读。鉴赏诗歌,无论是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还是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都离不开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通过诵读,可以读出诗人倾泻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中的情感波澜,可以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反复诵读,还可以读出诗歌的音乐美,特别

是讲究节奏的现代诗歌。

第三篇:如何鉴赏一首现代诗

一、关于现代诗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朦胧诗古已有之,并非当代专有。其实,朦胧诗只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朦胧诗的第一特征是“不直白”。“不直白”在诗人而言,是一种创作习惯或思维习惯;对阅读者而言,则增加了解读介入的机会。

二、鉴赏诗歌应关注的内容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具体来说,鉴赏现代诗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2.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3.诗歌的情感 诗歌一般都会抒情言志,鉴赏时必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具体地讲,就是要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有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以便加深对感情的理解。

诗歌总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生活,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类别、风格、流派等因素。例如,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常不同。4.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鉴赏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三、鉴赏诗歌的方法 1.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2.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

3.明“虚”“实”

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4.推敲手法 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5.知人论世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句话是说,欲解其诗,必知其人,必论作者所处的时代。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在迷恋和期待中成长

———穆旦的《春》赏析

徐贤友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蓝天下,为永远的迷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在穆旦的《春》里,我们读出了一个别一样的“春天”: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的新的组合与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是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的融合.他们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和思想的荡漾,它们新的组合的出现会更美、更诱人.这首诗表现出“三美”.动态美:火焰、摇曳、渴求、拥抱、等词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静态美:绿色、土地、草与花朵等词是春天亘古不变的特征;对立美:“醒”与“迷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这些构成了诗歌的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同时诗人将对生命中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和期待——清醒/沉醉、沉滞/飞扬、根基/摆脱,通过与“春”相关的生动意象(绿色/火焰、拥抱/反抗、土地/花朵)表现出来.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易逝的,在美好面前,会更觉得人生苦短.唯一的就是在迷恋中成长起来,在期待中看到自己拥有美好青春的希望!

第四篇:现代诗两首.教案及练习doc

《现代诗两首》、《致空气》、《樵夫,别砍那棵树》

二、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3、理解诗的象征意义。

4、体会“老橡树”的象征意义,品味感情强烈的诗句。

《现代诗两首》

一、《长城谣》

(一)作者简介:

席慕蓉,1943年生。蒙古族女诗人。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慕蓉”是“慕伦”的音译。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蓉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ài yáo jù diān fãn chì 隘口 歌谣 蹲 踞 山 巅 焚起 敕勒川

(三)默读课文,赏析诗歌:

1、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节:诗人以历史的视角,凸现长城的沧桑之感;第二节: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2、第一节写了什么?

明确:悲欢、恩怨、无情、冷眼。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3、第二节写了什么?诗人是如何抒情的?

明确:总、一„„就„„,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4、第三节写了什么?

明确:(不眠)梦回长城

5、为什么要通过“敕勒”、“阴山”、“黄河”这几个地名来抒情?

明确:“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四)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念;抒情的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二、《一片槐树叶》

(一)作者简介:

纪弦,1913年生,祖籍陕西,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原名路逾,曾用笔名路易士。1928年春开始发表诗作,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自编《易士诗集》。1934年创办《火山》诗刊。1936年东渡日本,回国后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1948年赴台,在台北市成功中学任教二十五年后退休。1976年移居美国。1953年创办并主编《现代诗》季刊,1956年组建现代派。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纪弦不仅创作极丰,而且在理论上亦极有建树。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年近九十,健康良好,写作不辍,被誉为“诗坛上的常青树”。著有诗集、诗论与散文二十余部。

(二)写作背景:

《一片槐树叶》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经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映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诗人感情颤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思乡之情。

(三)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huái chán yì mǎng 槐树 蝉 翼

荒莽

(四)朗读诗歌,赏析诗歌:

1、第一节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2、第二节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3、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4、第三节诗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5、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五)诗歌主题:

作者借一片槐树叶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六)小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致空气》

一、作者介绍: 邵燕祥,当代诗人,1933年出生于北京。50年代有影响的青年诗人。195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1955年出版《到远方去》,在当时的青年和诗歌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出版诗集多种;1990年起主要从事随笔杂文写作,有组诗《五十弦》、《金谷园》发表。近年来时有新诗见诸报刊,总题《母语写作》。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后被平反,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平反之后,有感而发,抒写而成的。

二、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yâ shuò hān sī jiá zhì xū 摇曳 闪 烁 鼾息 厮守 面颊 窒息 嘘

三、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整体感知,理解全诗内容:

第一节,总括空气的特点。以第二人称开头,像是面对知心老友真诚的诉说。第二至五节,从几个方面对空气进行歌颂,表达了对空气的赞美之情。1)空气帮我战胜黑暗和孤独。(2节)2)空气陪伴我呼吸,给我生命。(3节)3)空气给我以关怀和对未来的信心。(4节)

4)空气给我带来自由和美好的希望、青春的朝气。(5节)

第六节,是全诗的总结。前两句概括了空气的特点和它与人的关系。最后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人类和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

2、诗歌以空气为歌颂对象,诗人是不是仅仅歌颂空气?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实际上,是对人世间忠贞不渝的感情的歌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

3、“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这句话仅仅是在写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海风味和草的味道吗?还暗示了其他的什么?

明确:除了写海风吹送来的清新气息,还可以理解为朋友或亲人给予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鼓励和安慰。

4、“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如何理解? 明确:主人公获得自由之后,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怀疑自己在看戏。

5、“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气息。”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这里的春天不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生的春天,在人生的春天里,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6、诗歌总是表达一定的情感的,这首诗中作者表达出来什么情感? 明确:对空气的赞美。

7、这首诗在抒情方式上与一般的诗歌比较,具有明显的不同,说说这个不同之处。明确:全诗以第二人称“你”作为叙述的角度,就像是诗人面对 一个知心朋友在真诚地倾诉。

8、那么采用第二人称来表述情感,又有怎样的好处呢? 明确: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也觉得十分的亲切。

四、诗歌主旨:

作者在对空气这一须臾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对友谊,对真情的赞颂。

《樵夫,别砍那棵树》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自1830年第一次发表以来一直很流行。乔治·珀金斯·莫里斯(1802—1864)是个记者、诗人和戏剧家。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他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但是他最著名的还是他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一首就是《樵夫,别砍那棵树》。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既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这首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保护主义成为政治运动之前,把它作为表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zhē bì cān xián zhěng 遮 蔽 参天 心弦 拯救

2、解释下列词语: 遮蔽:掩藏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心弦:指受感动而起共鸣之心。拯救:救。

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三、赏析诗歌: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想一想,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明确:因为诗人与老橡树有深厚的感情。

2、请找出第一节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与这棵老橡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明确:“我年轻时它遮蔽过我,/现在我得保护它,这树是我先祖亲手/种在他的小屋边”。

3、第一节诗写的是什么?

明确:写出了“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原因。可看出“我”和“那棵树”的关系密切。

4、第一节在全首诗中起了什么作用?——开篇入题。

5、第二节写了“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哪些原因呢?

明确:“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贡献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牢”——扎根牢;“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已成材。

6、此时,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是怎样的?——动情地责问。

7、第三节诗中,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又起了什么变化?为何?

明确:恳切的哀求。因为诗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回忆起一家人在树阴下度过的美好时光。

8、第四节诗写的是什么?

明确:这节,诗人先是对老橡树诉说衷情,表明自己对老橡树的深厚感情,然后转向樵夫,这时诗人的态度有所变化。随着感情的加强,语气也由最初的平和劝说,到后来的真诚恳求,再转为最后的严厉警告:“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四、诗歌主题:

这首诗本身是写自己对一棵老树的感情,实际上他所唤起的是人们对往事的追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在这棵老树身上,寄托了诗人美好的回忆,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隘口ài 歌谣yáo B.蹲踞jù 山巅diān C.焚起fãn 敕勒川shâ

D.槐树huái 蝉翼chán yì 荒莽mǎng

二、下面多音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尽管jǐn 尽头jìn 用尽jìn 尽量jǐn B.勒索lâ 勒紧lēi 悬崖勒马lâ 敕勒川lâ C.夹道jiā 夹被jiá 夹袄jiá

D.薄片báo 薄荷bò 单薄bó 菲薄báo

三、根据本文诗歌中作者的情感,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1.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____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A.蹲踞 B.停踞

2.蝉翼般轻轻______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A.飘落 B.滑落

3.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_________的槐花香的季节?„„()

A.淡淡 B.浓浓

四、体会下面的句子的特点,续写一句话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长城谣》一诗,回答问题。

长 城 谣 席慕蓉

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

敕勒川 阴山下 今宵月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1.第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2.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关键词是哪些?

3.第三节写了什么内容?哪个词语最有表现力?

4.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在诗人的心中,长城仅仅是民族的象征吗?

5.第一节诗中高度概括长城历史的句子是哪些?

6.第一节里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

7.第三节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8.《长城谣》是一首、的抒情诗,主体意象是。但诗中也有对 的思念。抒情的主线是表达,但诗中也有。

六、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一片槐树叶 纪 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全诗分三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时间线索,“ —— —— ”;另一条是 线索,“伤感——回忆——企盼”,两条线同步并行,构成三块、、。

2.第一节写什么内容?如果用一个最简单的陈述句来说,应该怎么说?

3.第一节明明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陈述句表达,为什么诗人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各个修饰语各有什么含义?

4.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

5.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6.三节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怎么写的?

7.全诗以什么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一片槐树叶”为何是“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9.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飘着淡淡的槐花香”时的美丽景象。(50字以内)

10.请写出第一节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并简单分析(80字以内)。

11.你认为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什么深刻含义?请写出你的理解。

12.最后一节中的“槐花香”能否换为“桃花香”等花香呢?为什么?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一)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甲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乙 / 我在这头,/她在那头。

1.诗中甲、乙两处是诗句的位置,下面选填甲、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乙:乡愁是一条深深的海峡 B.甲: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C.甲:乡愁是一条漫长的小路 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D.甲:乡愁是一条漫长的小路 乙:乡愁是一条深深的海峡

2.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感。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二)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这首短诗有三节,哪一节给你的感受最深?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人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假如要你“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话,请你模仿席慕蓉或余光中,写上几句诗,请试试: 答:乡愁是_______ ____

3.余光中和席慕蓉都是____________诗人,两首乡愁诗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余光中的《乡愁》以__________为线索,将乡愁分别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席慕蓉的《乡愁》将乡愁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1~6题

纸 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着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纸 船

我每天把纸船放到急流的溪中。

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丽花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1.后一首《纸船》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前一首《纸船》的作者是我国女作家___________,她的《寄小读者》深受读者喜爱。

2.前一首诗里,作者叠纸船是希望“_________”;后一首诗里,诗人做纸船是希望“__________”。(引诗答)

3.前一首诗“我要它到的地方”是指什么地方?

4.后一首诗里“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住的村名,目的是什么?

5.前一首诗里揭示中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后—首诗里末句的“梦”是怎样的梦?请结合诗意谈谈你的理解。

【试题答案】

一、C

二、D(菲薄bó)

三、1.A 2.B 3.A

四、略

五、1.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抒写了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2.抒写诗人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之情。“总”,“一„„便„„”,“唱”,“写”。3.写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之情。“不眠”。

4.不仅仅是民族的象征,还是一种精神,一种博大的精神,还是诗人寄托乡思乡愁的意象。5.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6.把长城看作是历史的见证人,更易于抒发作者的情感。

7.“敕勒”、“阴山”是诗人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借梦境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眠!8.咏物抒怀、反观历史 长城 黄河 对故乡的思念 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六、1.现在 过去 将来;感情;伤感过去,回忆过去,企盼将来。2.写一片“槐树叶”,“这是一片槐树叶”

3.意在说明诗人当时睹物生情而又极为复杂矛盾的感情。“全世界”指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使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4.写了槐树叶的来历。

5.是诗人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文中“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古老的文化,虽然忘却了它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乡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拉开了诗人浓浓的乡愁乡思之门。

6.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之情。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7.一片槐树叶 思乡盼归。

8.它捡自故土,寄托了作者强烈的乡思和沉重的乡愁。9.略 力求具体生动。

10.诗人初见槐树叶,如回故土,赞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又很快回到了现实,心情变成了伤感;飘零在外,有家难归,伤心而又无奈。

11.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也许指古老的中国文化,也许指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和诗人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不变的追求。

12.不能,是为了呼应标题,写其他就不合文意了。

七、(一)

1.B(甲处应填“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这是因为诗人成人后在大陆娶了新娘,是船票情系夫妻二人,而不是一条小路。乙处应填“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而不应填“深深的”。因为“浅浅”比“深深”一句更具感情色彩。那么浅浅的一湾海峡竟分裂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共同的爱。)

2.A(“小”爱应熔铸在“大”爱之中,且“故乡”一词内涵太窄,同时,要准确体会作者诗中的情感:对祖国统一的期盼。只不过这种感情是通过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表现出来的。)

(二)1.可以从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来以及感情真挚等方面去分析。言之成理即可。2.仿写属于语言运用的考查,答题要点:运用比喻等艺术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来。语句要富有诗意。3.台湾,海外游子对祖国深切的怀念,时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清远的笛、模糊的怅惘、没有年轮的树

(三)比较阅读 1.冰心

2.“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纸船,知道我是谁” 3.故乡母亲的身边。

4.孤独的“我”希望能得到友谊或希望“我”的祝福能传给远方的人们。5.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6.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渴望得到友情和承认;要给远方的人们带上祝福;祈盼自己的人生之船能在大风大浪里平安渡过(意对即可)。②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第五篇:古诗文鉴赏练习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考试50题

1、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1)诗歌上片选用了哪些具体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2)赏析诗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妙处。(4分)

【答案解析】

(1)玉炉、红蜡泪照得秋思,眉翠薄、鬓云残、衾枕寒写女主人公辗转难眠情状,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

(2)“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从听觉写“三更雨”。“滴到明”,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见离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里,“叶叶”“声声”的叠用,把“长”“苦”从声音的角度具象化,作者以叠字的方式将声音拉长,从而实现雨声由夜至晓的绵延,一个“空”字,不仅写出了台阶的无声,也说明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2、江苏省南京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长洲怀古 刘沧

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停车日晚荐苹藻,风静寒塘花正开。[注]荐苹藻:用苹藻喂马。

(1)“千年事往人何在”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2)简要赏析“风静寒塘花正开”的表达效果。(3分)答:

【答案解析】

(1)点题,表达物是人非之感,承接上文述古,引发后文凄凉景物的描写。(3分。答到三点即可)

(2)①以自然的生机活力反衬历古迹荒凉,表达伤古之情。②以景作结,回味无穷。(3分。一点2分,两点3分)

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三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采桑子(宋)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玉楼春(宋)吴文英

红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注]①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中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② 吴文英一生未第,以布衣游幕终身。本词是写给词友吴见山的唱酬相和之作。③大白:酒名。

(1)两首宋词的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两词都以大雁自比,都借 的大雁,言自身 的情感,寄喻形象得体。(2分)(请用概括性词语回答。)

(2)两首诗词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说明。(4分)【答案解析】

(1)借离群孤单的大雁;(1分)言自身孤独漂泊的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2)(朱词之泪是忧时伤世之泪,)表现了诗人因中原沦陷(1分)被迫漂泊江南的离愁别恨与担忧时局的爱国情怀;(1分)(吴词之泪是感怀身世之泪,)表现了诗人因仕途无望(1分)而羁旅天涯、漂泊无定的孤苦惆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鉴赏】

这是一首寓家国之痛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山水词。

靖康乱起,惊破清歌,以“山水郎”自居的词人朱敦儒,名士风流的生活也告结束。他跋山涉水,辗转流徙,避乱南国。一路上但见烽烟弥漫,百姓流离失所。残酷的现实,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许多词篇,描绘出祖国山水风景之美,寄托着无限的国破家亡之痛。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说:“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船沿江北上,在旅途中,他用泪水写下了这首语言明白如画,却寓意极深的小词。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置,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这首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全篇清婉而又沉郁,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

朱敦儒在靖康之难以后,辗转道途,不仅在“月涌大江流”的长江之上,领略了秀丽的江南美景;而且在鹧鸪声声的榕荫下,欣赏过浓郁的岭南风光……眼前的佳景,往往使他联想到铁蹄下的中原河山,苦难中的父老百姓,不禁滴下忧时之泪,发出了与爱国志士相同的感喟。

【参考鉴赏】

“阑干”两句,写出词人的心情。此言自己是一个四处飘泊的天涯孤客,如今独倚在栏干旁,面对着深秋中的凄风凋叶,那么心中的阴影就会显得更加浓厚,寂寞之情也会显得更深。此即情与景合也。所谓“离人心上秋”,秋景增愁情矣。“千山”两句,景中显情。绵绵群山在秋雨淅沥之中泛出了青光,此是指雨中山上的常青树林;而在天空中词人(天涯客)却见到,有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暮色苍茫中随着迅飞的流云在拼力地挣扎着奋飞。这既是写实景,也是词人(天涯客)对所处的恶劣环境与自身的悲苦命运的一种写照。上片借景寄情。

“霜花”两句,叹时光迅逝。“霜花”,指秋菊,黄巢《咏菊》诗中即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披黄金甲。”此处是说:秋终冬近之时,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强,一枝傲霜,显示出了春天般的缤纷色彩。然韶华易逝,我们(指词人与吴见山)也已临近了暮年,但却犹各自为了生计而奔波在名利场中。因此让我们且为这已经消逝的美好年华而举杯凭吊,浮一大白吧。“海烟”两句,写景寄情。此言暮天夕阳返照天空,显出来半截美丽的彩虹(南人俗名为“冲”)。词人见之更把它联想成是:大海中的鲛人用泪水一梭梭编织而成的七彩鲛绡化成的景象。此既是写景,也有一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叹在。下片也是托物寄情。

4、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踏莎行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1)上片中的“不似”二字,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2)词中写到了哪些“恼人风味”?〔4分)

(3)上下片都写到“梅”,写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解析】

(1)雪花不似梅花飘香,梅花不似雪花飞舞。(2分)

(2)离别经年不得相见的怅恨,心中苦闷无人倾吐的孤寂。(4分)

(3)上片实写雪中月下之梅,以清冷之景衬托忧伤之情;下片虚写去年探梅往事,今昔对照,引出下文的感伤。(4分)

5、四川省眉山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村 饮 黎简①

村饮家家醵②酒钱,竹枝篱外野棠边。谷丝久倍寻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藉落花眠。秧苗已长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注】①黎简: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亲历广东连续三年大旱,后又连降大雨,禾稻毁坏严重,物价飞涨。②醵(jù):凑钱喝酒。

(1)诗歌第三联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2)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案解析】

(1)答案示例1:这两联选取了细雨、芳草、东风、老牛、野花等典型意象(2分),描绘出了一幅蒙蒙细雨中,农人晚归,牛枕花眠的宁静秀丽的暮春乡野图。(2分)

答案示例2:这两联选取了蒙蒙的细雨,萋萋的芳草,习习的东风,随风而落的野花,枕着落花而眠的老牛等春天乡野的典型意象,(3分,只例出了意象,没有概括其特点给

2分)描绘了一幅乡野暮春的宁静秀丽的画面。(1分)

(共4分,本题考查对景物形象(意境)的把握。对意境的概括要有“景物描写+形容词”。注意题干要求中有典型意象和描写的画面,注意综合两个答案示例的给分点综合评分。)

(2)答案示例:这首诗一方面表达了农人们对物价飞涨现实的不满,还表达了对乡野春天充满了生机景象喜爱之情,也折射出村民们的闲适和对即将到来的忙碌耕作可能带来的好收成的希望(期盼)之情。(4分,每个要点各1分)

6、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鉴赏(5分)南 浦 王安石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注: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1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2分)

12、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3分)【答案解析】

11、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鹅黄”色的新柳。“鸭绿”与“鹅黄”用的都是借代手法。

12、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撩”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

7、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

9.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看法?(3分)

【答案解析】

8.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描绘了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周边——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9.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是只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8、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新诗,按要求答题(4分)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深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跃进深谷里,而又像是要展翅飞翔!诗中所塑造的“树”的形象,让你联想到高中课本的文学作品中哪些人物形象?请任选一个写一句话,评价其事迹。(30字以内)(4分)

【答案解析】

答案示例:烛之武 国难当头,临危受命,有胆有识,知己知彼巧退敌。荆 轲 忍辱负重,知难而进,虽败犹荣。(内容较空的酌情扣分)诗中所表达出身处逆境要坚守内心的宁静的意旨,这棵树象征的是硬汉形象。

9、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 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②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或静景)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或动景)描写。③“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技巧1分,分析1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种,言之成理即可。)(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4分。答出两点,意思基本一致即可。)

10、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关山月① 李咸用

离离天际云,皎皎关山月。羌笛一声来,白尽征人发。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当胡无人,荷戈朝凤阙②。

[注]①“关山月”是乐府旧题。②原为汉代宫阙名,这里借代皇宫,朝廷。

8.“嘹唳孤鸿高,萧索悲风发。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四句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5分)

9.这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试简要分析。(6分)

【答案解析】

8.诗人选取了“孤鸿”“悲风”“雪”“塞尘”“雕”“沙场”等边塞诗歌的典型意象。(1分)嘹唳的孤鸿、萧索的悲风营造了哀婉凄凉的氛围;(2分)“雪压塞尘清,雕落沙场阔”则营造了雄浑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2分)

9.前四句表达征夫漂泊在外、没有依靠而引发的思亲怀远之情(2分);中间两句是因思乡和漂泊而生发的凄苦悲凉之情(2分);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浑豪迈之情(2分)。

11、江苏省徐州市2015届高三一检语文试题 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七言律诗《登洛阳故城》,中间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禾黍离离半野蒿。

。,犹自吹笙醉碧桃。

①鸦噪暮云归古堞 ②雁迷寒雨下空壕 ③可怜缑岭登仙子 ④水声东去市朝变 ⑤山势北来宫殿高 ⑥昔人城此岂知劳

A.②④⑥③⑤① B.④⑤⑥①②③ C.⑤③②④⑥① D.⑥④⑤①②③ 【答案解析】 D 根据押韵排除B项,依据律诗二、三两联必须对仗可排除A、C项.12、四川省雅安中学2015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唐]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1)本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请以颔联为例作简要赏析。(4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哀而不怨”,即悲哀而不怨恨,情感有所节制。请结合诗句作简

要分析。(4分)【答案解析】

(1)在颔联中诗人回忆洛阳美丽的风光,想象南方崇山峻岭可怕的湿热之气,(2分)两相对比,倍觉凄苦,淋漓尽致地抒发思国怀乡的感情。(2分)(2)诗人被流放到“天长地阔”的岭南,友人不知“人何处”,岭南京城相隔“万余里”,内心无限愁苦,但未见诗人表现得痛苦不堪,绝望怨恨,(2分)而以“何时重谒圣明君”一句收尾,表达了思念君王的赤诚,节制了悲伤的情感。(2分)

13、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蟾宫曲 阿鲁威

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一杯鲁酒①,逆旅新丰②。看五陵③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

注释: ①鲁酒:春秋时鲁国所酿酒,味薄。②逆旅新丰:唐代名臣马周未做官时客游长安,住在新丰旅舍中,受尽店主白眼。逆旅,旅舍。新丰,在今陕西临潼县东。③五陵: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在长安一带。

8.这首元曲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曲意简要赏析。(5分)

9.本曲结尾写道“有似愁浓”,试结合全曲,具体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浓愁”的。(6分)【答案解析】 8.答案:(1)鞍马、关山、鹧鸪,交代了旅途中的环境;(2)行色匆匆的长途跋涉中,鹧鸪声声,渲染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3)鞍马倥偬,关山重重,已使人劳顿,鹧鸪的叫声更是旅人愁绪的象征,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和身不由己的悲哀。(作用3分,答出一点给1分,结合意象意境分析出2点给2分)

9.答案:作者对旅途中的愁情描述很有层次。(1)“又在关山闻鹧鸪”,作者触景生情,写出自己漂泊无定、孤寂无依之愁。(2)“一杯鲁酒”,作者借酒消愁而愁情更浓。(3)“逆旅新丰”,“笑长安却误英雄”运用马周客乡受辱的典故,写出了自己落魄、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无奈。(4)“云树濛濛,春水东流,有似愁浓”,运用比喻,用有形之物状无形之情,化虚为实,写出愁情之浓。(4点中答出任意3点并结合词句分析就可得满分。)

14、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古代诗词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0-11题。(8分)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释】①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凉山。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0.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作简要赏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0.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1分)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1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1分)

11.①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

②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

③对战争残酷的心痛。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

④对青春易逝的感伤。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每点2分,答出三点5分)

15、浙江省瑞安八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寄鉴上人 [唐] 左偃

一从携手阻戈鋋①,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②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冬夜听雨戏作③

[宋] 陆游

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注]①戈鋋(yán),借指战争。②二林,庐山东林寺、西林寺的合称。③本诗作于淳熙五年秋,这年诗人54岁,他告别四川军旅生活,回到故乡绍兴。

21.这两首诗分别“记”、“忆”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景?(2分)22.这两首诗在写“听雨”的

内容时,运用的手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解析】

16、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热身试题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8分)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1)词的上阕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2)词中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解析】

(1)词的上阕塑造了一位驻守边疆、保家卫国、洋溢着青年时代意气(意气风发)的爱国诗人形象。(2分)上阕通过“朱颜青鬓”的肖像描写塑造诗人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的形象;通过“气吞残虏、夜举狼烟、拥戈西戍”等动作描写塑造了诗人驻守边疆,保家卫国,充满豪情壮志的形象。(1分)表达了诗人对从戎生活的期待,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怀。(1分)

(2)词中运用对比手法来表情达意。(1分)词的上阕回忆往昔,追忆壮年时期从军,驻守边疆的经历,充满豪情壮志。词的下阕感怀现在,写罢归后的闲居生活,充满失落失望。(2分)前后对比,更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并不因衰老而有所减损的情怀。

17、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试题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宋代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 tuò,竹笋的壳皮。

(1)请从词中找出四个最能表现春景的意象。(3分)(2)请从“情”和“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的下阕。(3分)【答案解析】

(1)清明细雨(清明雨),衔泥春燕(衔泥燕、筑巢燕、春燕),新绿修篁(新绿篁、脱箨篁、脱箨修篁),褪花新杏(新杏、未酸新杏)(答到其中任意三点得3分)

(2)答案①以乐景衬悲情(答衬托手法亦可)(1分),②用江南清明之美景(江南新春美景)来衬托(反衬)(1分)作者故国(北宋)灭亡之痛(故国之思)。(1分)

18、山东省烟台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①来投玉川子②,清风吹破武林③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④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注】①明月:一种外形似明月的茶饼。颈联中的“冰雪”也是茶的一种别称。②玉川子:唐代诗人卢仝的别号,此处作者用来指代自已。③武林:杭州的别称。④膏油:造茶者以膏油涂之,以欺骗不知茶者。

(1)诗中描写的新茶有哪些特征?(3分)

(2)“从来佳茗似佳人”是咏茶的千古名句,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答案解析】(1)(3分)

①鲜嫩清新(“仙山灵雨行云湿”);②天生丽质(“洗遍香肌粉未匀”);③清香可人(“清风吹破武林春”);④本质高雅(“要知冰雪心肠好”);⑤朴实无华(“不是膏油首面新”)。【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种得3分。】

(2)(4分)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如答想象、拟人、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也可得分。】 ②将佳茗的鲜嫩清新与佳人的天生丽质、蕙质兰心联系一起,比喻贴切、生动,给人丰富的想象和美妙的感受。【3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说明:学生没有提及“比喻”等术语,但能围绕“以佳人之美写佳茗之美”进行赏析且言之成理,可得2分。

19、河北省正定中学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东马塍①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注】 ①东马塍:地名。

8.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5分)

9.第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解析】

8.“暗”字有“默默地”“悄悄地”之意(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2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1分)。

9.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2分),以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忙”、农事的“急”,巧妙地渲染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2分),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的农人的赞美(2分)。

20、河北省正定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南宋灭亡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8.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此词在写法上采用了哪些手法(至少答出两种)?并对这些手法作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8.答:“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在,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报国无门的遗憾。

“海上心情 ”: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答对两点6分,答的不全酌情扣分。)

9.(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城”之“愁”。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2)“银花洒泪,春入愁城”:拟人。及花灯流泪,春天进到哀愁的城中,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

(3)“高台月明,辇下风光”:虚写。即想象的、回忆中的故国之景。故都往日的景色,而今天在哪里?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4)“海上心情”:借用典故。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

(5)景以引情,情以衬景。下片抒情,抒发对故国的怀念,满腔的爱国之情何处抒发。

21、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3.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4分)

【答案解析】

12.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

13.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

22、陕西省安康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满,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8.请简析颔联中“偏”和“寒”的作用。(5分)

9.整首诗主旨清晰明了,但风格含蓄隽永,请结合二、三联做简要分析。(6分)【答案解析】 收起︽

2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陆鸿渐不遇 唐· 皎然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①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还“问”,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本诗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刻画这一形象?(6分)

【答案解析】

24、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大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菩萨蛮·梅雪 周邦彦

银河①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②。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①银河:天河。借指人间的江河。②浴凫飞鹭:凫:野鸭。鹭:白鹭。③浪发:滥开。

8.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8.拟人手法。作者说上天憎恨梅花滥开(开得茂盛),所以下起大雪封住梅花树枝,实则写出了春寒料峭(强调寒冷亦可),衬托出远在异地漂泊之人的凄寒苦楚。

或是:借景抒情(以景写情)。作者描写了梅花绽放之际,天降大雪。天气越发寒冷袭人,让远在异地之人倍感凄寒苦楚。(6分。手法2分,景2分,情2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自己在外漂泊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3分,漂泊+孤寂+思念)“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作者思念家人无奈路途遥远,内心感到无限孤寂;“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天降大雪更惹家人牵挂,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2分)

25、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 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5分)(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3分)(3)诗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2分)【答案解析】

(1)答案: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槛,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图。(2分)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分)

(2)答案:“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1分)②“影落”,写出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可以远眺山川景物,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不可待言。(2分)③这也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1分)

(3)答案:作者对溪居优美宜人景色的喜爱(1分)和主客欢融无间的情意(或“对主人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1分,)。

26、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考试语文 古诗鉴赏(2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者写景角度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解析】

27、安徽省亳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由画溪三箬至合溪 【清】余怀

画舫随风入画溪,秋高天阔五峰低。绿萝僧院孤烟外,红树人家小阁西。箬水长清鱼可数,篁山将尽鸟空啼。桃源不是无寻处,枫叶纷纷路转迷。

注:画溪、三箬和合溪都在今浙江长兴县境内。

8.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选取了哪些景物,描写了怎样的画面?(4分)9.请从用典的角度对结尾一联作出赏析。(4分)【答案解析】

8、【答案示例】中间两联写诗人坐在行舟中,放眼眺望的两岸景色,欣赏袅袅飘升的炊烟、绿萝环绕的僧院、红树点缀的人家、清澈见底的溪水、粼粼可数的游鱼、声声啼叫的飞鸟和长满翠竹的青山,描绘了一幅层次分明、清幽秀丽、动静相宜的江南山水画。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意象意境的能力。(意象概括2分,画面描述2分。)首先,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借助其特征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诗中描写了“绿萝,红树、孤烟、篁山、鱼、鸟、僧院人家”等景物。然后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特点是层次分明、清幽秀丽、动静相宜。最后,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规范表达。

9、【答案示例】放眼望去,美景宜人,加之“枫叶纷纷”,水路宛转,使作者不由得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自然产生“桃源仿佛”的错觉。诗人利用眼前之景,巧妙地引典入诗,托出舟行水乡的观感,拓宽了写景诗的思想内涵,不仅赞美了浙北地区优美的景色,还表现出一种追求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典故判断2分,效果分析2分。)这是一首旅途山水诗。作者的情感变化主要寄予在诗中叙事和写景中。诗中主要描写秋高天阔的季节、置身船中、畅游江面所观赏到的大好景色,正是撩人的秋山秋色秋叶激发作者无限的喜悦和欢乐,好像进入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尾联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自然产生“桃源仿佛”的错觉,表达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赞美和期望。

28、宁夏银川一中2014-2015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解析】 收起︽

8.(4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29、宁夏银川一中2014-2015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5、26题(8分)蝶恋花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①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②尝面③收新茧。

【注】 ①夷犹:犹豫迟疑。②看看:即将。③面:炒面,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

25.简要分析“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一句的妙处。(4分)

26.这首词与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主旨是否相同?请概括表述。(4分)

【答案解析】

25.“画舫夷犹湾百转”一句将画舫拟人化,它为“湾百转”而迟疑犹豫、行动缓慢,其实是写作者在船中的心情,把船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流连美景不急于行舟的情感。“横塘塔近依前远”作者看着前方的塔近了,其实还远。如此美景,令人喜爱留连。由此细腻地表现出作者并不急于到塔边,对远近并不在意的心情,此时更使他欣悦的倒是一路好景致。这两句写船行,也带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自己盎然兴趣。全词欢快气氛也由此而兴。

26.不完全相同。虽然都有对田园农家生活的热爱,但这首词侧重写江南水乡舟行所见之景和农事的井然有序,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农家生活的赞美与向往。陆游的诗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表达了农家的盛情和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同时蕴含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30、宁夏银川一中2014-2015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诗词鉴赏(16分)

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23、24题(8分)夏 日 客中初夏① 寇准 司马光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

23.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4.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解析】

23.借景抒情。前一首借深院、垂柳、夕阳、燕语等景物表现感情,后一首借初夏,清雨,清晰的南山,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向日葵对着太阳在开放来抒发感情。(手法1分,分析1分)第二首还运用了比喻。诗人选择“柳絮”,“向日葵”作比,言此意彼,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我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向日葵一样忠心于国家)。

24.前一首:孤寂的离别情绪。后一首:表现自己襟怀坦荡,对朝廷忠心耿耿,绝不谄媚。(各2分,后一首答出“忠心”即得2分)

31、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代僧人文兆的诗歌,并回答问题。(8分)宿西山精舍 文兆

西山乘兴宿,静兴寂寥心。• 一径松衫老,三更雨雪深。草堂僧语息,云阁磬声沉。未遂长栖此,双峰晓待寻。第二句的“兴”字,《瀛奎律髓刊误》本作“称”。(1)试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4分)

(2)诗歌颔联和颈联是围绕首联哪个词描写的?这四句诗的描写角度又是怎样的?请予以分析。(4分)

【答案解析】

(1)①首联点题。②抒发了“寂寥”的情感,为后文奠定“清静”的感情基调,蕴藏着作者对西山精舍的喜爱。③引出后文对静景的描写。(三点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2)诗歌颔联和颈联是围绕“静”(或“寂寥”)描写的。(1分)颔联由视觉角度描写,颈联由听觉角度描写。(2分)颔联看到老松、老杉森然排列在路的两旁,三更时分,雪花纷纷扬扬,已积有厚度。松老雪深,一派静寂。颈联听到僧人已语息入眠,唯有云阁那边隐隐传来低沉的磬声。磬声入耳,越发衬出精舍之静。(1分)

32、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回答问题。(8分)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1)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请任选一个,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2)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亭亭”,直立的样子(1分),在这里作者把高楼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不会像高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送客(描绘画面1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的哀伤,也表达了词人不能像高塔那样目送友人远去的遗憾。(2分,两种情感各1分)

“荧荧”,指“残灯斜照”之光(1分),在这里又暗指泪光(1分),因思念而泪流满面(1分)。(补充:或灯光闪烁的样子,描绘画面意象也可给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因思念友人而独守孤灯,彻夜难眠(1分)。若答叠词,赏析合理也给分。

(2)下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1分),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1分),以哀景衬哀情(1分),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1分)。

33、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14题。(8分)水口行舟①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 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15.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4 分)

1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一定的人事哲理,请简述。(4分)

【答案解析】 15.“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一点1分,三点4分)

16.① 借景抒情,由景及理;借助自然界景观的描述,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对比,昨夜夜黑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之景与今朝两岸青山绿树、充满生机形成对比。

②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手法4分哲理2分)

34、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模拟演练

(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新上帘钩。青鸾①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杨州。【注】①青鸾:即青鸟,传说中的信使。

8、词的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5分)

9、词的上片写道:“一段夕阳愁”,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愁绪包括哪些?(6分)【答案解析】

8.草树、落花、风、帆、垂杨、舟(木兰舟)、春水、夕阳,描绘了一幅幽暗、寂静(寂寥),令人感到冷落(萧条、凄迷)、忧愁的画面。分析:春末汀州,绿影阴暗;落花满地,风静帆收;柳映船停,春水湿滑;夕阳西下,游子未归,气氛凝重充满忧愁。(评分标准:意象2分,5个以上2分,少于5个1分。概括画面2分,意思对就可以,分析1分。)

9.①伤春之愁。暮春时节,落花满地,勾起作者惜春、伤春之感。②怀念亲人之愁。此中游子凝想当年分别的时候,佳人倚窗凝望,而现在无法托青鸟传信,令人惆怅。③萍踪游子的羁旅之愁。上片明写木兰舟,暗写舟中游子,幽暗的景物烘托出忧愁、凝重。(评分标

准:每点2分,概括对1分,分析1分。)

35、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9题。寄彭民望① 李东阳

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铗尚须弹②。秋风布褐衣犹短,夜雨江湖梦亦寒。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长安旅食淹留地,惭愧先生苜蓿③盘。

【注】①彭民望:湖南攸县人,景泰间举人,曾任顺天通判,后失意归。②“斫地”句语出杜甫诗句:“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弹长铗”,语出《战国策·齐策四》: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左右贱之,他倚柱弹剑,歌曰:“长铗(长剑)归来乎,食无鱼。”③苜蓿:牧草,其嫩芽可食。

8.简要赏析颈联“木叶下时惊岁晚,人情阅尽见交难”。(4分)

答: 9.请简析本诗塑造的彭民望的形象。(4分)答: 【答案解析】

8.①颈联情景交融,描写秋风中木叶飘落的景象,营造清冷氛围,②惊叹年华逝去,感慨人情冷暖、知己难得。

9.①才能出众而不得志。首联用王郎和冯谖的典故写彭的才华出众而志愿难酬。②生活清苦。颔联借秋风夜雨营造凄冷氛围,暗示其凄凉处境。

36、江苏省宿迁市剑桥国际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学情调研语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

,孟浩然与

并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2 分)

(2)结合全诗,赏析“松月夜窗虚”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3)请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4 分)

【答案解析】

(1)律诗(五言律诗)

王维

(2)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虚,此句描绘了一幅清冷幽寂的夜景。(2分)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迷蒙空寂的夜景写作者内心落寞惆怅,韵味悠长。一个“虚”字,语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答出其中一点并作简析2分)

(3)①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之悲 ②世态炎凉之苦 ③年华已老之哀④万念俱灰的无奈(或绝望、失望)(1点1分,共4分)

37、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②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①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②颍:河水名。(1)“空听潺潺清颍咽”句中的哪个字最传神?请简析。(4分)

(2)请赏析词下阕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答案解析】 收起︽

38、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十一周周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前六句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仙花的?(5分)黄庭坚认为:作诗“临了须打诨,方是出场”。所谓“出场”,就是在终篇之时,要让读者有意外的收获。试具体分析此诗的最后两句给我们的收获。(6分)

【答案解析】 收起︽

39、四川省南充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夜思中原

(南宋)刘过①

中原邀邀路何长,文物②衣冠③天一方。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④。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⑤夜光芒。

【注释】①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人,尚气节,以功业自许,多次进恢复中原之策,不为时所用。屡试不第,漂泊于江湖间。②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③衣冠:指士钟、世家大族。④天阊:即天门,指朝廷。⑤剑气:语出《晋书·张华传》,他夜观天象,见牛斗间紫气冲天,派人到江西抢到被埋的宝剑。

(1)南宋都城临安离中原并没有多远,作者却写得仿佛远在天边,请赏析首联这样写的妙处?(4分)

(2)本诗情感丰富,试简要概括?(4分)

【答案解析】(1):紧扣诗题“思中原”(1分),运用夸张的手法(1分),写出咫尺中原仿佛远在天边,并为全诗奠定了沉郁悲壮的基调(1分)。讽刺南宋朝廷畏敌如虎,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软弱(1分)及定都临安后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颓废(1分),(任答4点得4分)

(2)首联中流露了对故土中原的深切思念(1分),对南宋朝廷的失望(1分),颔联中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怨愤(1分),颈联里流露出对中原百姓的关切与忧虑,以及对朝廷无力恢复中原的伤感(1分),尾联抒发了作者坚定的报国之志(1分)(任答4点得4分)

40、北京市房山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⑴—⑶题。(11分)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注,为他人作嫁衣裳!【注】压金线:刺绣的一种方法。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贫女道出了自己于待嫁之年打算托付良媒,考虑到家境贫寒却更加伤感的境况。

B.颔联表现贫女期待有人能够欣赏她高雅的格调,能够和她一样乐于过简朴的生活。C.颈联写贫女针黹出众,敢在人前夸口,不会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迎合流俗。D.诗人塑造贫女的形象,没有借助景物描写,而是直接通过相貌衣着和神态举止加以刻画。

(2)下列诗句所抒之情与本诗“自伤”的情感相近的两项是(4分)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D.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E.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3)近代俞陛云评价本诗:“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

(《诗境浅说》)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以上评论的看法。(4分)

【答案解析】

⑴D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借助景物描写,也没有通过相貌衣着和神态举止加以刻画,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

⑵答案:A D 评分建议:4分。每答对一个得2分;每多答一个倒扣2分,扣至0分为止。

⑶答案示例:评论点明了本诗的比兴意义,“拟托良媒益自伤”,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无人举荐的苦闷与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才高德贤、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吧?诗情哀怨沉痛,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同时寄寓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不平。

评分建议:4分。有观点,1分;结合诗句作恰当的分析,3分。

41、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②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①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②颍:河水名。(1)“空听潺潺清颍咽”句中的哪个字最传神?请简析。(4分)

(2)请赏析词下阕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答案解析】 收起︽

42、宁夏银川九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8—9题。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①

脉脉广川②流,驱马历长洲③。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月夜 刘方平④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注】①上官仪(约608—664):字游韶,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本诗是作者宰相(661— 663)任上所作。②“广川”指洛水。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③“长洲”指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铺沙,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④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终生未仕。

8.刘诗的后两句描写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月”,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月”下之情?(6分)【答案解析】

8.(5分)①描写春夜风光,营造了清新静谧的意境。(2分)②动静结合,静中有动,以动显静,静谧的月夜的虫声标志着生命的萌动。初春的虫子也许还很稀少,但是诗人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虫声是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也令人油然生发出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2分)③构思新颖别致,不落俗套。(1分)

9.(6分)①两首诗都写到“月”,但上官诗充溢着显扬之气,流露出作者春风得意,倨傲、自荣的情态。刘诗表达了初春喜悦的心情。(2分)②上官诗写的是秋天清晨,虽明月高悬,但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表现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着诗人得势当权、执政治世的气魄。(2分)③刘诗从视觉角度描写初春的月夜之美。夜深人静,皓月西斜,将如水的清辉洒向大地,照到了地上人家的半边庭院,描写春夜的静谧风光。(2分)

43、宁夏银川九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8、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5分)

9、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6分)【答案解析】

8、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9、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44、宁夏银川九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共计8分)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3、诗歌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14、沈德潜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之外人,愈有意味”。试分析此诗后两句的表达技巧及效果。(5分)

13.答案:这是一远在他乡的游子形象。他客居旅馆,思念家乡,难以入睡,备感孤单凄凉。

14.答案: 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深挚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45、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2分)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北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 江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6分)

9、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6分)【答案解析】

46、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浣 溪沙 苏 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9.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解析】 收起︽

47、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答: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答:。【答案解析】

(1)三四句中的“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的特点(2分).作者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1分);第四句用“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1分)(2)诗人“不眠”的原因有二: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2分);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2分)(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里考查的是物象——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持内在的一致。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回答要点:翻译最后两句,概括出失眠原因,写出诗歌的情感。

48、四川省大竹县文星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行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2)诗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写得既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

该诗首句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呢?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省: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这里,诗人用皎皎明月

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她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宛如那团圆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比喻美妙熨帖,想象新颖独特,饶富新意,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

49、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5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先成后面的题目。(8分)春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1)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4分)(2)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4分)【答案解析】

(1)“随”即“跟随”,此处写诗人远望春天的天空、原野,将满目春意尽情写出;同时表现了诗人愉悦、自得之情。(2分)“着”即“附着”,此处写斜阳照山树,既表现了树之英姿,又写出残阳之烈,使日与树互相映衬,相得益彰。(2分)解析:本题要求鉴赏诗歌语言,说明用字的妙处。答题可灵活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步,指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展开想象与联想,描述景象;第三步,指出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四步,点出该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烘托渲染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天空高远,山树郁郁葱葱,夕阳光辉灿烂,是为静景;(1分)犬吠声洪亮,人行半山中,是为动景;(1分)既表现了春意盎然,又含蓄地表现了人行山中愉悦的精神状态。(2分)解析:本题从描写角度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动静结合是写景的常用手法之一。先指出动静两方面在诗中的表现,再指出其表达效果。

50、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8-19题。山雨(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8.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雨”的,请简要赏析。(5分)

19.这首诗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在写景之中,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主要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语言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请概括回答(6分)

【答案解析】 18.①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答烘托、虚写、联想想象也可,2分;答对比1分);②a.作者写“山雨”省去了下雨的过程,正面不着一字。b.前两句写雨前景象:星月皎洁,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 c.后两句写雨后,溪深流急,诗人感受;d.诗人用雨前、雨后和诗人感受侧面写出昨夜他山下了一场阵雨。(3分)b.具有表现力。(2分)

19.①事件:诗人在夜里、山间,看天空晴朗;一觉醒来,清晨忽见溪流暴涨,知昨夜他山下了一场阵雨。(答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过程。)(2分)②情感:惊异。(2分)③语言:朴素自然(或“平白如话”、“无华丽辞藻”都可,“形象生动”给一半分);

下载现代诗阅读鉴赏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诗阅读鉴赏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练习

    古风(其九) 李白 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1、该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

    诗歌鉴赏练习

    诗歌鉴赏练习教案 知识与技能 1. 讲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及各时代诗歌的特点,2. 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古代的诗歌的起源与流变。 3. 总结我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及创作手法,4.......

    现代诗歌鉴赏练习

    现代诗歌鉴赏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

    诗歌鉴赏练习

    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宋]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⑴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使用了什么手法......

    现代诗

    浅谈中学现代诗教学 现代诗歌音韵优美,意境深远,画面感强,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学阶段对现代诗的学习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文学审美情趣。所以,中学......

    如何写现代诗

    如何写诗 现代诗是以现代的方式表现现代人的诗歌形式。一、现代诗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现代诗范文大全

    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2 海子:《春暖花开,面向大海......

    现代诗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