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愤怒管理观后感
愤怒管理观后感
该片讲述了一位温和有礼的男子被迫去参加“愤怒管理”课程,却发现课程负责人才更需要接受训练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愤怒管理观后感,欢迎阅读!
这是一个控制愤怒的故事,他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尤其是自己身上的事情,这令我感到非常震惊!
按照雷德尔医生的分法,可以将愤怒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型的,一类是内向型的。外向型的人动不动就朝别人咆哮,而内向型的人是那种常年累月沉默寡言的人,最后自己失控,造成不良影响。
戴夫是第二类型的人。按照我们的看法,戴夫是一个正常的人。但是,在雷德尔和他的女朋友看来,他是一个自卑的人,总是把自己的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这是不敢自我表达,自我发泄的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这将会让他发生巨变,生活变负担。
戴夫的女朋友发现问题后,找到了雷德尔,雷德尔决定帮助戴夫。雷德尔一些古怪的行为让戴夫难以接受,但是为了防止进入监狱,戴夫接受了雷德尔的一个又一个的行为。在帮助戴夫走出自我愤怒的阴影的过程中,戴夫学会了真正的自我发泄。
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一个自我愤怒的人的本身。用雷德尔医生的话来说愤怒者经常性的自我掩饰。“含含糊糊,含含糊糊,口齿不清,总想抵赖”。这让我联想到了我自己。我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在做一件事之前,自己就否定了自己,这如何能成功。这让我明白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坚信自己可以完成,而且不要害怕有什么后果,坚持到最后,不要在乎结果。
在女朋友被别人抢走的刺激下,他再也受不了了。他在高尔夫球场上表达了自己对琳达的爱,雷德尔给了他一个梦想的表达爱情的机会。于是,他得到了琳达的爱,也摆脱了自我愤怒的困扰。
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发泄的重要性,也让我看到了爱情的伟大。让我明白,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学会过自己的生活,让别人说去吧。
第二篇:愤怒管理 电影观后感
正视自我,直面生活
—《愤怒管理》影评
弗洛伊德说,学会掌握自己的情绪是成为文明人的基础。愤怒是一匹桀骜不群的野马,是最不易控制的情绪。这种愤怒情绪来时如洪水猛兽,有人用言语攻击,拳脚相向发泄内心的不满,这就是外爆性愤怒,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释放了压力,但也会破坏人际关系,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于是有人自以为学会了愤怒管理,用斯文话表达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1)激发愤怒的情景;
(2)把自己的愤怒情绪用描述情绪的词汇表达出来;(3)描述对于对方的期望
但是当这些人按照健康的方式来管理愤怒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他们长期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泄压手段大多是通过幻想和自我安慰,导致注意力低下,异常敏感,让外人觉得不可捉摸,难以相处,无法理解。长此以往,人际关系会陷入一边混乱,他的防御攻击和恐惧紧张威胁着周遭环境的每一个个体的安全感。
不久之后,他在愤怒管理方面再次回到老路上,每次都把愤怒压抑在心头,表情上会变得扭曲不自然,直到某一天某个导火线导致人格大厦瞬间崩塌,身体犹如脱缰的野马,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力。就像中国农民,压抑愤怒几十年就闹起义。
压抑啊压抑,不在压抑中爆发,就在压抑中灭亡。
《愤怒管理》这部电影体现的是美国文化下的愤怒管理哲学。以一出轻松诙谐的闹剧形式演绎了一个懦弱,自卑的“烂好人”如何在女友与心理治疗师的精巧设计下释放出压抑情绪,克服童年阴影并且勇敢表达内心欲求的励志故事。
主人公大卫为了升迁,工作碌碌。为了讨好老板,替他端茶倒水,做一切琐碎小事,自己的设计成果被老板窃取,他还是忍受着老板的情绪剥削,什么也不说,絮絮叨叨地压抑自己,控制自己。而杰克▪尼克尔森扮演的心理治疗师身上保留了少许《飞越疯人院》中麦克默菲的反传统味,同时加入了超量的莫名其妙的躁狂。这个浑身上下布满小丑的动作语言的角色开出了管理愤怒的药方,这个药方也很麦当劳——“年轻人!为了你的爱情,竞争吧!表达你的愤怒吧!”
大卫的愤怒,在于长期以来按照世俗标准下的“好人”生存,在面具下形成了一副优柔寡断,自卑恍惚的糟烂性格,电影中的一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大卫第一次上愤怒管理课时,巴迪问了大卫一个问题:你是谁? 大卫说:我是一家大型宠物用品公司的文书。巴迪说:我不想知道你的工作,只想知道你是谁? 大卫说:我是个好人,我喜欢打网球。
巴迪说:我不想了解你的爱好,只需告诉我你是谁。大卫说:那你说我是谁?
巴迪说:你想让别人告诉你你是谁?
巴迪从大卫的吞吞吐吐中大概了解到他的性格弱点和对自我认识的障碍。工作只是一个身份。如果换了工作,那么“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是好人还是坏人,只是自己的一个身份认同,爱好也只是一个看待自己的角度。所有情绪的根源,恐惧,不安,惶惑,愤怒,最终都指向自己,都是外在的“我”同内心的“我”的斗争。
我们之所以受苦的根源,都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总是为了迎合他人压抑自我的真实需求,将快乐寄托在外物上,忽略了自己本真的愿望,最终丧失喜悦与尊严。
你面对一只猪表情平静的念上一万遍“你是猪”,他也不会和你生气,只要你不和他争抢猪食;而对一个人,即便你给他山珍海味时,要求他允许你对他说10遍“你是猪”,它也会生气的。他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他脑子里有一个声音不断对他说“我是什么什么”,“我不是什么什么”,“如果有人说我是什么什么,就是侮辱我”
那个无数个“什么什么”中,必然有一个与猪有关。我们头脑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我应该是谁”“我应该成为什么什么”。
现代社会的物质化,复杂化和连番的信息轰炸,使我们的社会角色随之增多,人对于自我的期望也在不断扩大。有多少人像片中的大卫一样,明明是食草动物,却像一个美洲豹一样奔跑,暗示你这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和平主义者成为一个人生战场上的战士,和看不见摸不着的压力、贫穷、歧视作艰苦卓绝的斗争,拼命满足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欲望。
工业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精神和躯体能量用来发展工具和社会生产,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用来发展和超越人类,和更高层次的沟通。
人被要求变成一个物件,一个生产线上的工具,听从公司的安排,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奉献给公司——社会的利益增长。
玩耍、闲聊、静默、沉思这些本来基本的精神需要被当作是懒惰和个性的缺陷,即便偶尔为之也应该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现代人一方面被铺天盖地的成功学似的夸大幻想推动着,一方面这些幻想又制造出过多的难以承载的压力。对人性的强大一面夸大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人性脆弱性和非理性的否认,对宇宙人生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的否认。这种否认本身就是对人性的侮辱与侵犯,从而引起的无力感与耻辱感自然会激发愤怒。
外在的“我”不断侵吞和侮辱内在的“我”,当他们对自己的内心期望遭到了否认,而他们的身心状态看起来格格不入,就像人类进化史上的陈迹或垃圾。因为无能,自卑引发的愤怒便如潮水般席卷全身,蚀骨灼心。
在影片的末尾,大卫终于面对万人体育场对爱人倾诉衷肠,我想要和你组建家庭,想要和你一起生孩子。我一直不自信,觉得时机未成熟,但是我不能失去你。
承认自己脆弱,说出自己的渴望,也没有那么难。爱,与他人真诚的结合,超越自我。
我们踽踽独行,我们寻寻觅觅,我们一生所求,不过如此。
第三篇:《光荣的愤怒》观后感
《光荣的愤怒》观后感
—从行政伦理学角度看本片
本影片主要是围绕一个村中代表正义的村支书叶光荣和代表非正义的熊家四兄弟之间的种种矛盾展开的,以艺术的形式讲述了中国社会上的有关正义、道德、法治等方面的问题。片头以熊家四兄弟对土瓜、水根、大旺的欺侮,通过村民对“四人帮”的恐惧,较好的使我们在正反两个方面了解到这一方恶霸的势力之大、手段之狠。随着支书叶光荣与狗卵等人的合作,终于在最后打倒了这股“反人民”势力,我们揪着的心也终于放轻松了。影片或许是想传达邪不胜正的思想,或许是想揭露社会的黑暗面。但是,用行政伦理学的角度看这部影片,我们或许可以解读到更多的内容。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公共行政的法治观来得到我们的观点。法治观指的是行政组织和机构必须依法建立,行政程序必须具有法的合理性,行政权力必须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必须依法展开。在影片中,叶光荣集合了包括土瓜、水根、大旺等村民,希望以此打倒熊家势力。为了说服他们,叶光荣欺骗他们说是“上头的指示”,甚至为了证据去抄家。从他的角度来说,这也许是个善意的谎言,但是他终究没有形成这一法治观。但是相比较下,熊家四兄弟更是违反的彻底。我们说,在规范层面上,法与道德可以成为相互补充的不同规则。法与道德不但在价值层面上是高度统一的,而且在规范层面上也表现出很大程度的统一性。通过他们四兄弟白吃酒菜、乱拆房子、强奸妇女、枪杀商人、拐卖妇女等恶行,以及熊老三希望通过权钱交易使得熊老四入党等黑暗的手段,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道德的沦丧,法制的缺失。可以说,本影片到处充斥着有违纲常伦理道德的事件,这也让我想起了那些因为不懂得法律而犯罪的既可怜又可悲的人。我们有许多法律援助,但是一些朴实的村民还是无法享受到,所以他们只能像影片中表现的那样,聚集起来,以“起义”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权利。但是,影片中的熊老三应该是懂法的。他说“你这样搜查是违法的”。针对这些知法犯法的人或者官员,我们应该想到我们的监督机制。没有法律的监督才使得熊老三等人猖狂许久。而现实中,我们反思下,我们的司法监督也是充满漏洞的。
其次,我们可以在公共行政的权力观中找到我们想要的观点。权力观指的是行政人员关于行政权力的来源、性质、服务对象和行使方式的认识和观念。就熊老三来说,他是村长,也可以上升为一个行政人员。但是他的所作所为,明显是没有正确形成这一观念。以前我们学过,村委会是需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一系列流程的。但是熊老三的一言堂,不仅没有为人民办实事,权力反而成为他谋求一己私欲的手段。这当中固然有监管的缺失,但是我们不能不为这些政府官员的权力观的缺失而悲哀和恐慌。厦门远华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某些政府官员不正确的权力观而产生的。人民选举中存在对候选人的陌生,依法监督中存在监管方面的漏洞,这些都是现社会存在的必须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对于行政人员,学习和培养正确的权力观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了解权利来自于人民,也必须为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才能真正做个好官员、好领导。
最后,我想用正义的定义来阐述我的观点。我前面说过,邪不胜正可能是这部影片的主题之一。在伦理学中,正义是合乎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道理、原则和准则,是人类群体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的最直接的表述,也是行政伦理学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伦理现象。随着社会的正义不断发展,我们需要处理好公共利益与多数人利益、少数人利益的关系以及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关系。我们在看影片中,会对熊家兄弟气愤,会为叶光荣担心,说到底就是我们的正义感在起作用。这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正义行为才能判断人们正义感的存在。影片中,光荣没有得到上级的同意,私下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侵入别人的家去搜索,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同时,他为了自己妻子工作的无奈以及给狗卵塞钱等,都在另一个方面表现了现实中正义的缺失。也许叶光荣的非正义是为了大义,但是这种行为依旧是不被认可的。不过我们从人民的角度来讲,他是“正义”的,村民们被压迫这么久,在如今人情关系和官僚腐败的大环境下,他揭竿而起,毅然地作出于恶势力斗争的举措,是符合每个村民的愿望的,也就解决了公共利益与多数人利益的关系。
在电影的最后,以新县长为代表的县领导班子,带领公安局大队突然从天而降,彻底地根除了熊家恶势力。似乎是一个黑色幽默的结尾,让我感觉叶光荣之前的努力都白做了。但是,叶光荣的愤怒就是在这样的黑色幽默中消失了,《光荣的愤怒》也在黑色幽默中结束了。这种意犹未尽的结局,使得现实的残酷与幽默的美好紧密的结合,我们可以想象之后村子里不会再有“四人帮”,但是,像叶光荣那样为了妻子而放弃原则,为了找狗卵帮忙的塞钱等等依旧存在,这些也是需要我们深思的。我们可以在结尾看到,警察的出现是因为熊家兄弟开枪杀了人并且绑架妇女。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想象,如果对方没有欠款,那么熊家兄弟就不会杀人、绑架,那么熊家兄弟还能一直逍遥法外,那么村里人还要继续受欺负。是不是一定要有了人命这样的大案才能让整个社会关注?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这个结尾的选举,既是胜利的宣誓,也是对未来的思考。
第四篇:《愤怒的小孩》观后感
观《愤怒的小孩》有感
五年级一班:王林雪
上周五下午,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电影——《愤怒的小孩》,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电影,不信你也去看看!
影片主要讲了一个叫做孙小傲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去俄罗斯工作了,只留下他和爷爷,但是爷爷生病住院了,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恐龙”保姆,说她是恐龙是因为她不但身材魁梧肥硕形似恐龙,而且她对小傲也是很凶,只会做沙拉,吃的小傲直拉稀!于是小傲在生日那天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后,“愤怒”的离家出走了,在离开家后他遇到了一个叫兰兰的小姑娘,兰兰在躲避坏人的追踪,这两个人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终于逃脱了坏人的追踪和迫害。
孙小傲和兰兰对付坏人的情节,让我们觉得又惊险有好笑,两个勇敢、机智的小朋友对付坏人的过程中制造了很多搞笑情节,同学们看电影时而被惊险的电影情节吸引的鸦雀无声,时而又“哈哈”大笑。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想到了自己:我是一个生活在山区的留守儿童,爸妈在家的时间很少,一年顶多也只有过年才能见到他们,他们陪我的时间很少,所以我很难过,对他们总是充满了思念,每次父母回家与我们短暂的相聚又离开家时我感到非常的不舍,但是,我知道父母在外辛苦的赚钱是为了养家和供我上学,虽然我们总是分隔两地,但我们的亲情却从未淡去,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以后成为有能力的人,报答我的父母亲人!
在此,我想呼吁天下所有的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工作再忙也应该回家陪陪孩子:我也要告诉天下所有的孩子:应该多体会父母的难处,多体谅父母。
第五篇:《愤怒的小孩》观后感
观电影《愤怒的小孩》有感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看电影,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兴高采烈的去看了,电影名字叫《愤怒的小孩》,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电影,不信你也去看看!
影片主要讲了一个叫做孙小傲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去俄罗斯工作了,只留下他和爷爷,但是爷爷生病住院了,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恐龙”保姆,说她是恐龙是因为她不但身材魁梧肥硕形似恐龙,而且她对小傲也是很凶,只会做沙拉,吃的小傲直拉稀!于是小傲在生日那天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后,“愤怒”的离家出走了,在离开家后他遇到了一个叫兰兰的小姑娘,兰兰在躲避坏人的追踪,这两个人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终于逃脱了坏人的追踪和迫害。
孙小傲和兰兰对付坏人的情节,让我们觉得又惊险有好笑,两个勇敢、机智的小朋友对付坏人的过程中制造了很多搞笑情节,同学们看电影时而被惊险的电影情节吸引的鸦雀无声,时而又“哈哈”大笑。这部电影给我也留下了深刻的体会: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工作再忙也应该回家陪陪孩子,孩子也应该多体会父母的难处,体谅他们。
我是一个生活在山区的留守儿童,爸妈在家的时间很少,一年顶多也只有一个月能见到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所以我很难过,对他们总是充满了思念,每次父母回家与我们短暂的相聚又离开家时我感到非常的不舍,但是,我知道父母在外辛苦的赚钱是为了养家和供我上学,虽然我们总是分隔两地,但我们的亲情却从未淡去,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以后成为有能力的人,报答我的父母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