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自己喝彩
为自己喝彩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名人都有过为自己喝彩的经历。而许多失败者,他们原本已对成功触手可及,可因为不自信,没有对自己喝彩加油,使成功的果实从原本的触手可及变成了遥不可及,如今令他们追悔莫及。
此类例子并不少: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年老的时候,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便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不错的助手。他告诉助手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继续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助手连忙说:“明白,您的思想光辉要很好地传承下去。”接着,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要的那个传承人的要求。于是,这位勤奋而又忠诚的助手开始在五湖四海内寻找优秀的人,可找来的人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到了苏格拉底临终前,那位继承人还没找到。助手惭愧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失望的人是我,对不起的人是你。”苏格拉底遗憾地对助手说:“本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你却从不相信自己,不为自己打气喝彩,把自己忽略,丢失掉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怎么认识、发掘和重视自己。”说完,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那位助手非常自责,以至于自责了后半生。求魔最新章节 www.xiexiebang.com
这就是对自己不自信、不喝彩的后果。同样,对自己喝彩、打气的结果是这样的:马拉松比赛正在进行,跑了五千米后,有两个人逐渐甩开了后面的人,跑到了前面。长时间的奔跑,他们体能消耗很大,这时天气也不好,雾很浓。几十米内几乎看不见东西。跑了很长时间,两个人都快支撑不住了。由于雾大,他们看不见任何东西。其实,终点就在前面几十米处,冠军的桂冠触手可得。然而,其中一个人放弃了,累倒在地上不想起来。另一个人则在心中不停为自己打气、喝彩,告诉自己:自己一定能赢!于是,他坚持了下来,最终赢得了比赛。
很多时候,成功与不成功只在一念之间。为自己喝彩,可能是你鲤鱼跃龙门,一飞冲天;而不为自己喝彩,不自信,即使近在咫尺的成功,最终也会成为遥不可及。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请为自己喝彩吧,使自己成功!校园全能高手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为自己喝彩
为自己喝彩
我为自己喝彩,不为成绩,不为荣誉,只为我的自信喝彩!
从一年级起,我便是一个默默无闻,学习习近平常,不是很引人注目的小女孩儿,只是班级里一个内向的小组长,就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了两年的学习时光。
进入了三年级,我一点一点变得开朗起来。记得一天中午,老师问我们谁愿意值日,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战战兢兢地举起了手,手心里已满是汗水,我只听见自己的心在砰砰直跳。老师喊了我。虽然那天我不会值日,而且哭了,但我的自信之门从那一天开始打开。
转眼间,在我上五年级时,上天又给了我一次锻炼的机会。同学组织演讲比赛,我自告奋勇地报了名,可演讲时我十分紧张,面红耳赤,只感觉脸上火辣辣的,下面的演讲词全都忘了,脑海里一片空白,我拼命的回忆„„那次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失败的教训,同时让我知道了成功的来之不易。我很快乐,因为我比别人多了一次锻炼的机会,我也很自豪,因为我的自信之门开大了!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次次的崎岖坎坷,一次次的考验、启发以及那份自信都成了我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在我小学生活中的最后一次演讲中,我终于自信地在陌生老师的目光下,微笑着演讲完毕,取得了成功!那一刻,我真的想为自己喝彩,我更要高呼:“若你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必定要用信心导航,如果你为奥运健儿喝彩,为社会英雄喝彩,那么一定不要忘记为自己喝彩,因为当你说出这五个字“为自己喝彩”时,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第三篇:为自己喝彩
为自己喝彩
或许,理想和现实相距太遥远,无法把自己放飞;或许,平淡的生活交替轮回,早已把斗志磨碎。多少次筑起的梦想堡垒,又一次次地被现实摧毁,充满阳光的日子总觉得是那么少。不想流于平庸,却又在平庸中沉没。明明知道盲从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却始终走不出那层重围。无数次的挣扎,换来的是脆弱和敏感。重复着别人的老路,蜷缩在窠臼里面不能解脱。这样活着不累吗?还不如为自己喝彩!
为自己喝彩,给自己一份执著,少一些失落,多一份清醒。人生不相信眼泪,命运鄙视懦弱。困难和不顺在所难免,如果总是沮丧,生活便是荒芜的沙漠,不如用自己的脚步来踩死自己的影子。战胜厄运,首先要战胜自己。
为自己喝彩,给自己多一份自信和信念,少一些怀疑和痛苦。凡事应学会换一个角度,从好的方面着想,人生必将有别样的风景线。这是一种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使有一千个借口哭泣,也要有一千零一个理由要坚强;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因为,今天的太阳落下山,明天照样升起,人生也是这样。
为自己喝彩,让自己清醒地意识到:活在固定的生活方式的阴影之下,是多么可悲的事!这不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因为这样,人不会活的洒脱。如果你不因暂时的挫折而唉声叹气,不把别人对你的态度当做一成不变的圣旨,不会因为上司的脸色而抛弃自己的尊严。这样你就会笑看沉浮,谱写自己的人生。
为自己喝彩,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失败和痛苦只让自己去品尝。在奋斗中,成也罢,败也罢,悲也罢,欢也罢,学会取舍,才会懂得生活;学会善待生命才会宠辱不惊。从盲从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活出自己的精彩。即使再大的风,再大的雨,自己也会保持清醒,坚守自己的心灵。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摘自《演讲与口才》
起点
作者:马国福
我们的生日是生命的起点;小溪流是大海的起点;种子是希望的起点;沙砾是高塔的起点;信念是成功的起点;春天是丰收的起点;一月,是一年的起点!
在生命的原野和人生的旅途上起点无处不在。一个人选好了起点就等于找准了成功的方向;一件事选对了起点就等于开创了美好结局的一半;一个目标划分好了起点就等于缩短了与成功的距离。
起点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好有坏、有近有远。起点往往以小而见大,好比千里大堤,微不足道的蚁穴是瓦解它的小起点,更是致命的起点;好比挺拔的参天大树,幼芽是它迎风淋雨能否成材的关键起点。如果幼芽弱不禁风,不经受风雨的洗礼,怎么能长成栋梁之材?站得高看得远,好比巍峨的山峰,如果没有山脚的沙石为起点,怎会有高瞻远瞩的壮
阔画卷?
也许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站在较底的起点上,我们不可能修改人生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深度;如果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那我们必须拥有美好的人生观;如果不能拥有令人仰慕的高起点,那我们可以拥有追求高起点的信心和理想,让毅力作桨,信念为风,理想为船,以小河流为起点,长风破浪风雨无阻,定会抵达理想的彼岸。
亚伯拉罕·林肯是贫苦人家的孩子,他的起点已经很低了,但是他敢于面对无数的磨难、困苦和失败,致力于民族解放和独立,最终赢得了胜利,成为受人爱戴和尊敬的美国总统;贝多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遭遇了耳聋、失恋、贫困等磨难,但是他以此为起点,扼住命运的咽喉,给世界人民留下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乐曲;大发明家爱迪生更是不幸,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嘲讽、打击,最终他发明了电灯,给世界带来了光明。
精卫填海,起点只有嘴里的一口泥土,然而传说中的她还是以不起眼的一口口泥土填满了大海;愚公移山,起点只有一副担子,然而他并没有被王屋、太行两座大山吓倒,他的决心和恒心感动了上帝,最终他搬走了两座大山,开辟了一条坦途;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的起点只有被敌人夺去的山河和三千越甲,然而他凭着卧薪尝胆的毅力忍辱负重,最终以区区三千越甲吞没了吴国,夺回了失去的江山。
不同的起点蕴涵着不同的力量,也预示着不同的结局。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位置,当然也感受着不同的命运。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灰姑娘会变成美丽的仙女,我们何必为站在低的起点上而抱怨、彷徨、自卑、叹息呢?
起点低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向更高目标看齐的勇气;起点小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化小为大的毅力。
身在兵营,胸谋帅事。调高你的起点吧,新的希望就在后面;转化你的起点吧,成功正在其中蕴酿;分解你的起点吧,人生的崭新书页正期待你去书写!
------摘自《演讲与口才》
把杯子放下
作者:帕微恩.阿罗拉
在一次关于生活艺术的演讲中,教授拿起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问在座的听众:“猜猜看,这个杯子有多重?”
“50克”、“100克”、“125克”„大家纷纷回答。
“我也不知道有多重,但可以肯定人拿着它一点都不会觉得累。”教授说,“现在,我的问题是:如果我这样拿着几分钟,结果会怎样?”
“不会有什么。”大家回答。
“那好。如果像这样拿着,持续一个小时。那又会怎样?”教授再次发问。
“胳膊会有点酸痛。”一名听众回答。
“说得对。如果我这样拿着一整天呢?”
“那胳膊肯定变得麻木,说不定肌肉会痉挛,到时免不了要到医院一趟。”另一名听众大胆说道。
“很好。在我手拿杯子期间,不论时间长短,杯子的重量会发生变化吗?”
“没有。”
“那么拿杯子的胳膊为什么会酸痛呢?肌肉为什么可能痉挛呢?”教授顿了顿又问道:“我不想让胳膊发酸,肌肉痉挛,那该怎么做?”
“很简单啊。您应该把杯子放下。”一名听众回答。
“正是。”教授说道,“其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时就像我手里的杯子。我们埋在心里几分钟没有关系,如果长时间地想着它不放,它就可能侵蚀你的心力。日积月累,你的精神可能会濒于崩溃,那时你就什么事也干不了了。”
“生活中的问题固然要重视它,不能忽视,但不能老是拿在手上,不要总惦记着它,要适时地放手,让自己放松放松。不然,不知不觉间它会把你压垮。”
“朋友,拿起杯子的时候,要记得把它放下啊。”
------摘自《采风报》
沉默是金
作者:刘平
英国谚语说:“生活是银,沉默是金。”日本谚语说:“沉默是极鲜极丽的花朵。”世界上有不少民族都很欣赏沉默。
具备优势的时候需要沉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清川不语,自是一种秀丽;黄金不语,自是一种价值;松柏不语,自是一种苍翠;鲜花不语,自是一种俊美„„人也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取得成绩的时候需要沉默。面对成绩和掌声,成功者报以深深的一鞠躬。这是无声的语言,是恰到好处的沉默。完全没必要像母鸡下蛋一样,非叫得天下人都知道不可。
遭受挫折的时候需要沉默。在失败和厄运面前,拭去眼泪,咬紧牙关。默默地总结教训,然后再投入新的战斗,不失为上策。
等待时机的时候需要沉默。不怕没有机会,就怕没有准备。造化总是把机会赠送给有充分准备的人。怨天尤人无济于事,韬光养晦、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是可靠的。
运筹帷幄的时候需要沉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每当做出重大的战略决策之前,总有长时间的沉默。世界上有很多宏伟的蓝图、惊人的创举,都是在沉默之中孕育诞生的。
承担痛苦的时候需要沉默。如果亲友沉浸在不能自拨的悲伤之中,此刻,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那就默默地陪他度过一段时光,默默地为他做一些事情。
沟通心灵的时候需要沉默。看重一个人,不是随便打断他的话,而是善于倾听。在倾听中吸取智慧,弥补纰漏,建立信任,产生满足。
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成熟。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教育家说:沉默是一种智慧。艺术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科学家说:沉默是一种发明。是的,沉默是一种难得的心理素质和可贵的处世之道。
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沉默也如此。卡莱尔有一句名言:“说话是银,沉默是金。”记得列宁也用过一句谚语:“开口如银,闭口如金。”我理解,那如金的沉默和闭口,都是指在无声胜有声的条件下。如果说一个习惯于沉默的人可能是幸运的,那么一个习惯于沉默的群体和民族则多半是不幸的。万马齐喑,只能是一种悲哀。软弱畏惧不是沉默,孤芳自赏不是沉默,不知所措不是沉默,闷闷不语不是沉默,袖手旁观不是沉默,麻木不仁也不是沉默„„远离了呐喊和雄辩的沉默,与其叫沉默不如叫无奈,甚至叫怯懦。
我赞美沉默,绝不是贬低说话的作用,而渴望把话说得更好、更巧、更得体、更艺术,话出人服,言到事成。因为,说话是人类最直接、最便利、最频繁、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如果语言是树,沉默就是它的根须;如果语言是船,沉默就是它的舵手;如果语言是箭,沉默就是它的弓弦。说话和沉默是相辅相成的好兄弟。人,有时要说话,有时要沉默;要学会说话,也要学会沉默;要善于说话,也要善于沉默。
------摘自《青年文摘》
21、把微笑送给自己
作者:李含冰
有一首歌唱道:“岁月在晨昏中悄悄流去,身上的伤痛需要擦洗,放慢一点奔波的脚步吧,要把微笑送给自己„„”
把微笑送给自己,就要为匆匆奔波的脚步减压,我们曾为自己的一份平常生活而自卑,为自己没有高贵的社会地位而自轻,在心灵的库房里堆满沮丧和叹息。其实,我们已经为创造美好的人生尽了最大的努力,至于生活给我们多少回报,让我们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那都是生活本身的事情,有时并不能完全由我们自己作决定、我们可以赞美他人的成功,羡慕他人的富有,但绝不可以轻视自己的平凡。平凡也有平凡的价值,平凡不是什么过错。人生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称心答案。只要自己对自己满意,那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也许我们看不到他人的敬慕目光,但我们可以为自己鼓掌喝彩。
把微笑送给自己,就要为自己擦洗伤痛。人生之舟在生活的大海上航行,没有哪一只小船不与风浪碰撞,船身不都伤痕累累。睿智的水手不是“望伤兴叹”,而是及时修补船身继续远航.在生命之旅中我们须有这样一种风度:失败和挫折,不过只是一个记忆,只是一个名词而已,不会增加生命的负重。带着伤痕把胜利的大旗插上成功的高地,在硝烟中露出自豪的笑容,才是人生的又一份精彩。大风可以吹落碎石,却永远吹不倒崇高的大山。
把微笑送给自己,就不要有太多的心情透支。我们需要学会过滤自己的心境,善于给自己的心情放假。不停的奔波,让我们的笑声带有几分苦涩。因此,要经常打扫心灵的库房,把昨日的烦恼清扫出去,腾出心灵的空间来存放更多的今天的快乐。人生有时就是活一种心情,心情质量也是生命的质量。巨石无法压垮的身躯,有时会被叹息拧弯。一个人没有一份好心情,物质上再富有也是一种“外强中干”。
把微笑送给自己,就要给自己一份从容。面对争奇斗艳的鲜花,我们会欣赏但不会陶醉;面对袭来的风雨,我们会应对但不会逃避。虽然我们不能停下奔波的脚步,但我们会掌握脚步的节奏,无论是在成功的大门外徘徊,还是站在风光的领奖台上,我们都会挥一挥手,继续坦然前行,生命的脚步多了几分稳健,那也是一份动人的美丽。
------摘自《演讲与口才》
常想一二
作者:林清玄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让他挂在新居的客厅里。
这使我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我自知字写得不好看,何况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练书法了。
朋友说:“怕什么?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荣,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我便在朋友眼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
朋友说:“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意思是说我的字写得不好,你看到这幅字,请多多包涵,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就原谅我了。
看到我玩笑的态度,朋友说:“讲正经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生命里不如意的事情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了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了。
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说是:“每天在办公室劳累受气,一回到家看见那幅‘常想一二’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大,字显得太小,你再写几个字吧!”对于好朋友,我一向都是有求必应的,于是为“常想一二”写了下联“不思八九”,上面又写了“事事如意”的横披,中间随手画一幅写意的瓶花。
没想到过了几个月,我再婚的消息披露报端,引起许多离奇的传说与流言的困扰,朋友有一天打电话来,说他正坐在客厅里我写的字前面,他说“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你,念你自己写的字给你听:常想一
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接到朋友的电话使我很感动。我常觉得在别人的喜庆里锦上添花容易,在别人的苦难里雪中送炭却很困难,那种比例,大约也是八九与一二之比。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当然更甭说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
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以后,在生活中大概都锻炼出宠辱不惊的本事,也不在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了。
那是因为我们早已经历生命的痛苦和挫折,也经历过许多情感的相逢与离散,慢慢地寻索出生命中积极的、快乐的、正向的观想,这种观想,正是“常想一二”的观想。
常想一二的观想,乃是在重重乌云中寻觅一丝黎明的曙光,乃是在滚滚红尘里开启一些宁静的消息,乃是在濒临窒息时浮出水面,做一次深长的呼吸。
生命已经够苦了,如果我们把几十年的不如意事总和起来,一定会使我们举步维艰。生活与感情陷入苦境,有时是无可奈何的,但如果连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讨苦吃,苦上加苦了。
我从小喜欢阅读大人物的传记和回忆录,慢慢归纳出一个公式: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难的,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真实证言,但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后他们超越苦难,苦难便化成生命最肥沃的养料,是为了他们开启莲花所准备的。
使我深受感动的不是他们的苦难,因为苦难到处都有,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与勇气。
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于思想的瞬间。原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摘自《教师博览》、教室,出错的地方
作者:成尚荣
教室,一个古老的概念,传统的解读:教师教书、学生听课的场所。教室,又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可以作出新的解读:教室——阅览室,飘荡着书香,充溢着阅读的自由;教室——工作坊,学生可以观察、实验,用各种工具操作,飘荡着问题,充溢着探究;教室——游戏间,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是学习,飘荡着欢乐,充满着智慧。当然,教室还可以是聊天室,等等。理念变了,内涵丰富了,功能也变了。
最近,我又从另一个维度对教室作了解读。一篇《我们要什么样的孩子》的文章,说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教室,出错的地方,多好的理念!
这是对传统教室和教学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是对现代教室和教学功能的重新认识和提升,是对教师最实在、最严厉的挑战。其一,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没有错,也就无所谓正确、无所谓比较、无所谓研究,也就无所谓发展。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不让出错,就是不让发展和成功。其二,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学生们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巨大的宽容、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其三,教室,出错的地方,说到底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并且是一种超越。对于学生来说,好奇心是第一要素。允许学生出错,实际上是让学生永远有“神圣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语),进而去创造。而“神圣的好奇心”有两大敌人,一是习惯,二是功利心。突破旧习惯的束缚,摒弃功利之心,让好奇心在“出错”中发出神圣的光彩,那么,人文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和体现,那么,学生才会有神圣的创新。
既然如此,我们的教学不要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其实,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摘自《教师博览》
大度读人
作者:冯骥才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因为有人肯于你分享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
------摘自《阅读与鉴赏》
爱护心灵
作者:廖建斌
有人说:
心灵脆弱,像早春三月绽放枝头的桃花,经不起狂风暴雨的吹打;
心灵纯洁,像隆冬腊月大雪弥漫的原野,经不起污泥浊水的冲刷;
心灵善良,像青青草原嗷嗷待哺的羔羊,经不起野蛮仇恨的倾轧;
心灵宽广,像浩浩大海,如朗朗青天,包容万物、吞吐八荒„„
又有人说:
心灵残忍,如恩将仇报的毒蛇,常常落井下石、见死不救;
心灵污秽,如藏污纳垢的酱缸,常常良莠不分、男盗女*;
心灵阴暗,如乌烟瘴气的酒吧,常常黑白颠倒、暗无天日;
心灵狭隘,如绣女手中的针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其实,心灵的原色调不过是张“白纸”,一方面“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另一方面,又可能被信笔涂鸦,弄得一塌糊涂。
人之初,心更像是一株稚嫩的花苗,关键看我们怎样养护,养分充足、修剪得当,它便开出美丽、洁白的花朵;养分不足、发育不全、管理不当,它便只能开毒花、结恶果,甚至枯萎。
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心灵健全的程度,与生活幸福与否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现代人的心智在不断提高,可是心灵健康程度的提升却没能与之成正比。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人们早已失去了田园诗般的栖息境界,在铺天盖地、汹涌咆哮的物质大潮的压力面前,众多的心灵正日益变得浮躁不堪、惶惑迷惘、无所适从,对自然界的风起云涌、草长莺飞、雁去燕回变得麻木不仁,对生活中的道德沦丧、腐朽没落、世风日下变得熟视无睹,心思全花在了对名和利的追逐上,却又一个个大喊:“活得真累!”累是“心”累,一颗疲惫的心,即使拥有再多的物质,也很难有幸福的感觉。相反,保护年轻的心态,即使物质再贫乏、生活再困苦,也会活得别有滋味。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有种种说法,六祖慧能与高僧神秀的两句著名的偈语其实也与心灵修养有关。神秀说:“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叫惹尘埃。”慧能却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所言在参禅悟道方面,固然显得比神秀更加大彻大悟,但就生活层面而言,我更倾向于神秀的态度。生活的真谛也许是从无到无,生命不过是白驹过隙,在时空的历史长河中一闪而过,但生活的过程是实实在在的,活着就得面对衣、食、住、行,玄想与空谈只能导致虚无,认真对待每一天、每一事、每一人才可能活出真正的意义,而一颗面对纷繁世事能做到“时时勤拂拭,莫叫惹尘埃”的心灵,我想是平常心,是健康的心。
评论家摩罗有句名言:心灵常常因为细腻而伟大。让我们细心呵护心灵的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触角,细腻、敏感地对待生活,欣然享受生活赐予的每一点幸福和快乐,坦然承受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忧伤和痛苦,也许此生我们与伟人无缘,我们却完全可以拥有伟大的心灵。
------摘自《人生》
第四篇:为自己喝彩
为自己喝彩
坐在写字台前,手里拿着体育测验成绩单:铅球70分,800米75分,100米50分„„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唉,再想想自己一米六十的身高,想想同桌,说真的,越来越懊恼。行了!不看了,我抽出一本《简?爱》,心不在焉地翻了起来。渐渐地,矮小、卑微的简爱让我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难道,我们就没有些能让自己骄傲的东西吗?
下午,走在回寝室的路上,下着雨,银杏页簌簌落了一地,叶面上盈满了雨水,它在为我哭泣吗?头顶上是灰沉沉的天,它在为我感到难过吗?
浸着茫然的泪水度过了夜晚,第二天一到教室,却被几个同学叫住了:“阿杜,快来看一道题。”我走过去,是填写诗句“阁中帝子今何在”的后面一句。“是‘槛外长江空自流’吧。”我说,“那是王勃的《滕王阁诗》的最后两句,这里还有个故事呢,„„”我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不知周围已引来阵阵感慨:“强,真强!”“你好厉害啊。”哦?是吗?我很厉害?我很疑惑,我到底是很没用还是真的很不错呢?
窗外停止了淅淅沥沥的雨声,只有楼壁还滴着水,“叮咚,叮叮咚。”我听得有点出神,但我依旧见不到乌云外面的阳光,我也疑惑阳光是否会真的出现。
“告诉你哦,喂!想什么呢?”前桌同学将我的思绪从雨天中拉了回来。“怎么了,什么事?”“告诉你哦,可不要太激动。这次数学竞赛,你获了二等奖,那可是全国级别的呀!唉,哪像我,天生没有一点数学细胞。有你一半就够了„„”对了,那是四月份的全国竞赛,现在有结果了,而且还是二等奖。这就是我的价值吗?我的价值?我有价值??让我的成绩来证明,对了,其实我并非不优秀。
眼前的书桌铺满抹抹暖暖的光。抬头,乌云已散,天正在对我微笑。
我轻轻舒了一口气,走到教室外,银杏叶伸展着她扇形的身躯,黄灿灿的,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忽然想起简?爱的一句话:“我渺小,我孤独,但当我们的灵魂走过坟墓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有闪光之处。”
是的,我们都有闪光之处,就让我们为此鼓掌,为自己喝彩!
第五篇:为自己喝彩
为自己喝彩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总习惯为别人喝彩,羡慕别人完美的表现,而对自己的某些优点却视而不见。其实,有时我们也应该为自己喝彩,让自己充满信心,让自己做得更好。
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妈妈乘坐53路公交车去南通附属医院看皮肤病,车上坐满了人。到了下一站,车门“哗”地一声打开了,本来就很拥挤的车厢内又挤进了一群人。而在座位上的我心里便有些暗自庆幸了。
突然,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撞在我的腿上,原来是一个箩筐,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菜。一抬头,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微笑着并充满歉意的脸,咧开的嘴里露出了几颗稀疏的牙齿。我又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她:花白的头发,脸上有几道深深的、饱经风霜的皱纹。
老人站在我旁边,轻嘘了一口气,右手还柱着一根破旧的拐杖,侧着身子,左手扶着我的椅子。多苍老的一双手呀!看样子,他是刚从菜市场回来的,都这么大年纪了,真够辛苦的。看着她摇摇摆摆地在人群中被推来挤去,我心底顿时涌出一种冲动——给他让座!于是,我站了起来,对那位老奶奶说:“您坐我的座位吧。”老奶奶连声谢谢,便坐下了我让给她的座位。车上的人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甜。虽然我站在车厢里摇摇晃晃的,随时都有可能跌倒,但我一点也不后悔。这时,我又忽然发现老奶奶脸色煞白,一副要呕吐的模样。我连忙问她是不是晕车,她无力地点点头。我从包里找出了一瓶风油精递给她,她连忙抹上风油精。看着她舒服了一点的样子,我心里充满了欣慰。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对人来说,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奉献给他人。”是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为自己喝彩,我做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