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09:4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在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了699万人,正因于此,当年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使得当年被称作“最难就业年”;然而,就在接下来的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了700万大关,达到了727万。同时,由于经济转型、增速放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2014年被舆论称之为“更难就业年”„„而在今年,社会机构已经预测,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到749万人,而处于大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使得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更加暗淡。

保障大学生就业,为每一位毕业生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这一点,无论是对大学生,还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相当的积极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的社会、经济的大转型时期,保障大学生就业,是影响转型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并且有着多层次原因、各方面因素所共同导致的深刻问题。这个问题,与政府的当前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与社会经济形势、行业需求密切相关;与学校教育、学生们的意向有关;还与地域、企业文化、薪酬、父母朋友的需求等等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多方面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

在查阅并分析各种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统计资料之后,我们认为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家庭、薪酬、地域、资格证书、专业要求、个人能力与自身需求等方面。

本次调查将借助网络工具,及各种传统渠道,对广大大学生的择业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且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当前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所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趋势,最终尝试提出解决的方案。

二、调查的过程思路与假设

此次调查以广大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借助于网络上的问卷平台及应用广泛的一些虚拟社交软件,如微信、微博、QQ一类的渠道及手段,并且从当前大学生的自身条件、各方面素-

-质入手,在几个月的调查时间内尽可能的了解他们的择业价值取向(特别是,但不限于学校、地域、就业指导课程及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影响)、择业要求及信息渠道等方面的认识,从而以此为依据探讨并研究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各种相关因素影响、所产生的问题及其相关解决方案。

由上文分析可知,本次调查的问卷问题安排将主要集中于学校、地域、自身能力、专业对口等方面。在学校层次上,虽然现在社会上有呼吁取消“985、211”高校的呼声,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等用人单位仍更认可更高层次的大学;在地域层次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必定是大学生们选择的热点,但在一项城市生活成本飞涨、户口政策收紧的影响,有一部分大学生可能会退而求其次,前往东部沿海等大城市;而在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各种能力上,现在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团队协作、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在就业中起到作用在下降;而社会上的各种资格证书,在某些特殊行业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另一些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所起到的作用则可能相当有限,当然,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这类基本证书的重要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家庭、薪酬在大学生就业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必多言。

三、问卷内容及其结果

(一)个人特征

1.您的性别: [单选题] A.男 491 56.11% B.女 384 43.89%

2.您的专业属于: [单选题] A.文史类 146 16.69% B.理科 317 36.23% C.工科 219 25.03% D.艺术 51 5.83% E.医学 44 5.03% F.经管 81 9.26% G.其他 17 1.94%

3.您所在院校 [单选题] A.985大学 526 60.11% B.211大学 165 18.86% C.普通一本院校 116 13.26% D.其余 68 7.77%

4.您父母最高学历: [单选题] A.大学以下 479 54.74% B.大学及以上 396 45.26%

以上问题是均为与被调查者个人信息相关的问题(由于涉及相关个人隐私没有披露部分问题及其结果)。在调查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网络的途径,总共收到了875份有效问卷,被调查者来自全国的高校。

(二)就业观念

1.家庭所在城市对就业的影响()[单选题] A.非常大 197 22.51% B.较大 310 35.43% C.一般 287 32.8% D.较小 65 7.43% E.无影响 16 1.83%

2.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多选题] A.专业问题 335 38.29% B.英语不够好 460 52.57% C.面试发挥不稳定 261 29.83% D.知识能力储备不够 276 31.54%

-E.无影响 123 14.06%

5.您期望选择的就业单位是()[单选题] A.国有企业 172 19.66% B.外企 272 31.09% C.私营企业 236 26.97% D.政府部门 127 14.51% E.无所谓 68 7.77%

6.你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工资是多少()[单选题] A.2000+ 79 9.03% B.3000+ 345 39.43% C.4000-6000 315 36% D.6000以上 102 11.66%

9.您认为学校所处地域对就业有影响么? [单选题] A.有,并且很大,北上广就业机会很多 393 44.91% B.有,但没有那么明显 335 38.29% C.没有,还是要靠自己 108 12.34% D.不清楚 39 4.46%

10.您对找工作中专业对口的看法为()[单选题] A.应该专业对口,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 319 36.46% B.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 350 40% C.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合适就行 162 18.51% D.愿意放弃所学专业 44 5.03%

13.对当前的就业现状,您的态度是()[单选题] A.先就业从低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 通过其他关系渠道解决 421 48.11% B.继续寻找,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 220 25.14% C.继续深造或者参加短期的职业技能培训然后再找 193 22.06% D.自己创业 41 4.69%

14.您认为求职中最重要的自身因素是()[多选题] A.学校声誉 233 26.63% B.学历 439 50.17%

C.学习成绩 340 38.86% D.社会实践经历 249 28.46% E.专业更加了解企业 182 20.8% F.社会关系 230 26.29% G.机遇 186 21.26%

17.请问您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哪些证书比较重要()[多选题] A.英语四、六级证 495 56.57% B.计算机等级证 446 50.97% C.奖学金证书 286 32.69% D.体育文艺类获奖证书 150 17.14% E.“优干”“三好学生”证书 228 26.06%

F.驾驶证 129 14.74% I.各种专业人员上岗证书 197 22.51%

18.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多选题] A.学校就业指导不够 350 40% B.信息量少 374 42.74% C.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 370 42.29%

D.能力不足 260 29.71% E.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247 28.23%

-F.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166 18.97%

19.你求职最主要的途径是()[单选题] A.学校 199 22.74% B.招聘会 422 48.23% C.媒体和网络 196 22.4% D.社会关系 51 5.83% E.无 7 0.8%

四、问题的讨论与分析

通过前文的分析及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相关资料,我们做出了如下的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中的地域问题:

相关题目有第一题:家庭所在城市对就业的影响:第三题:您会选择到哪个区域发展;第九题:您认为学校所处地域对就业有影响么。

从这三题中可以看出,地域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是有较大的影响的。虽然如前文所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但仍有总共近7成大学生选择到城市发展,仅有不到5%的大学生选择了边远地区。2006年,教育部对高校的毕业生进行的一次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结果同样证实了这个结果:当时的结果显示,这些毕业生中的66.67%选择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就业,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这说明,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东部, 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思想。

同时,大学生们也认为学校的地域影响也相当大,持这一观点的大学生有超过了8成之多。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城市的高校借助地方经济上的优势更容易得到政策或财政上的支持。而在另一方面,地处大城市的高校与世界、社会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现阶段,大企业、外企也集中于大城市中,学生更容易得到相关社会阅历及国际视野等方面锻炼的机会。因此,大城市在对大学生成长方面的促进这一点上相对其他城市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

地域问题由来已久,其中不仅有大学毕业生主观的原因,但其中的客观原因才是深层的原因。我国地区发展过于不平衡,虽然有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的支持,但这种不平衡的改善及人们意识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在如今大转型的背景下,国家势必会对国内落后地区有更大的政策、财政倾斜;同时,各个产业的转移及升级也会带动这些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相信,只要假以时日,此种情况必将有积极的改善。

(二)大学生就业中的自身素质因素:

相关问题有:您认为学习成绩对就业的影响、您认为求职中最重要的自身因素是、您觉得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您的就业影响、您认为对能否顺利就业影响第一位的是、请问您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哪些证书比较重要、在求职中最困扰你的因素是什么。

这方面的相关问题较多,第17题:您认为对能否顺利就业影响第一位的是。从此题的结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有接近6成的大学生认为个人能力是最能影响顺利就业的因素,相比之下其他几个选项比例都较低,且相差不大。从中可以看出个人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相当重要的,而这也是与-

-当今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是相辅相成的。

而在第14题(您认为求职中最重要的自身因素是)中,与学术、专业素质相关的几个选项(学校声誉、学历、学习成绩)都获得了较高的票数,由此可知,大学生们还是认为学术水平是各种自身因素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其他的非学术素质,如社会实践经历、社会关系等因素也分别得到了一定的支持票数,可见,当代大学生并不是“书呆子”,他们也十分看重包括其他素质在内的综和素质的发展。这一点,从几个其他问题的结果中也可见一斑。如第4题(您认为学习成绩对就业的影响)中,认为学习成绩对就业影响很大的人数不足一半;相比之下,另一题“您觉得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您的就业影响”中,仅有不到一成的同学认为影响较小或没有。

第18题(请问您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哪些证书比较重要)中可以看出,在于就业相关的各种职业证书方面,调查的结果与我们之前的预测基本一致,只有认为英语四、六级证和计算机等级证重要的大学生超过了一半,其他的证书相比则影响较小。

(三)大学生就业中的学校影响:

相关问题:您觉得学校的知名度对你个人的就业影响、您认为学校所处地域对就业有影响么、您希望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为您提供哪些服务。

在学校相关的几个问题中,第二个问题已在地域问题中探讨过,此处按下不表。而在学校知名度方面,有高达近7成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学知名度很重要。大学知名度确实是一个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因素,这一点虽表面与学校的学术成就、社会影响、校友成就和历史底蕴等多方面有关。但究其本质,我们认为在本质上这一点与大学的地域因素的造成大同小异,都是政府(包括中央、地方政府,甚至于某一部委)政策、财政倾斜的结果,当然这其中还存在着更多深层次的原因。这一点最终自然而然的反映到了大学生就业这一本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上了。

最后一个有关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哪些服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最希望从学校得到的服务显然是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条。而其他几个选项得票数均不多,而且比较平均。从这一点可以得出,学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性。从几个选项的性质中可以看出,除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条之外,其他几项均是大学生就业中“鱼”,即就业过程中可以直接得到相关信息;而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条可以谓之于“渔”,即就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考虑还是比较理性的。

(四)大学生就业中的薪资影响:

-相关的问题有:你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工资是多少、您对以上薪酬标准的考虑是根据以下哪种情况确定的。

薪资这一问题是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毕竟,就业的主要目的还是要获得一定的薪资来维持生活。根据2014年相关人力资源机构的调查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半年后平均月薪资为2479元(本科为2815元,高职高专为2142元)。而相比此次的调查结果,大学生的期望薪资多集中于3000~6000区间内,占到了总人数的75.43%。直接看来这一结果并不合理,但之前的调查结果并未考虑到研究生毕业之后的薪资水平,考虑到这一因素后,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平均薪资水平约为3945元,虽然略有上升,但总体而言仍低于大学生的理想薪资水平。这一点,应该说既与大学生自我估计不足有关,也与当前政府调控下的经济转型,部分企业遭遇一定困难有关。

近日,国家刚刚公布了2015年3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等数据。由这两个数据来看,PMI3月份有小幅上升,cpi则持平,我国现在的经济是好于预期的。但通缩压力仍然很大,经济形势不能说是乐观。因此,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近期来看大学生平均薪酬水平不会有太大改变。

接下来的“您对以上薪酬标准的考虑是根据以下哪种情况确定的”这一问题的结果也可以说明这一观点,有近7成的受调查者在确定自身薪资水平时选择了“对自身价值的评价”这一较为主观的因素,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则远远不及这一点,说明当前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影响的,同时,由于交流不畅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大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多多提供相关信息,大学生更应当主动获取招聘、市场上的信息,以免由于信息不对等而走上一些本可避免的弯路。

(五)大学生就业中的主要意向及主要问题:

相关的问题:您会选择到哪个区域发展、您期望选择的就业单位是、对当前的就业现状,您的态度是、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这四个问题中,前两个有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要意向;后两个则与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关。

第一个与就业地域有关的问题前文已探讨过,此处同样按下不表;第二个问题则反映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各类用人单位的认可程度。首先说来,大学生就业正趋于多样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可以从调查中无论哪一类用人单位均获得了一定的票数,而且问题无得票突出的选项-

-上得出。总体说来,国有企业及政府部门的优势在于健全的社会保障及退休补助,而劣势在于薪资水平并不突出,而且工资提升、升职空间有限;外企、私营企业则在薪资水平、发展空间上有较大优势,但相比之下两者的社会保障及各种福利方面则存在较大的劣势。由此,各种用人单位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在选择上则取决于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这也导致了在用人单位的选择上并没有哪一方存在绝对的优势这一现象的产生。不过,由于薪资、上升空间,特别是与国外联系更为紧密这几个因素的影响,外企相比其他几类用人单位存在着一定优势。毕竟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加强的今天,具有相当的国际视野是当今求职者的一项重要技能。同时,近几年来,一些在各个领域,特别是新型领域兴起的私企的崛起,如华为、腾讯之类的IT企业,在加之国家政策对一些领域的扶持,使得一些私企在盈利、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了相对国企的优势。然而,总体来看,私企相比国企、央企劣势还是十分明显的,这一点从我国2014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私企寥寥无几中可见一斑。

接下来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在这一问题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全球化的加深,各个企业都将英语水平作为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因而“英语不够好”成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而其他选项中的问题则相对平均。至于“对当前的就业现状,您的态度是”这个问题则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理念。可见目前大学生看待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理智的,有一半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先就业从低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 通过其他关系渠道解决”这一选项。然而只有不到5%的受调查者选择“自己创业”,自主创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2015年的“两会”上的一个重要议题便是鼓励自主创业,李克强总理也在会后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这一观点。而大学生作为自主创业的主力军,相信这一选项的比例未来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六)大学生就业中的专业问题:

相关问题:对找工作中专业对口的看法为、您认为所学专业对就业情况有很大影响吗。这两个问题均是与大学生专业相关的问题。从其中可以看出,多数受调查者是认同所学专业对就业的影响的,认为所学专业对就业情况有影响的站到了总受调查者数量的6成之多。另外,同时也有接近7成的受调查者认为应当尽量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就业单位。

找到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无疑可以让自己四年或更长时间学到的各种知识效用最大化,毕业生对这些用人单位的环境也可以快速适应及融入。但在当今社会,随着人才社会流动、及用人单位需-

-求多样性的提高,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重要的则是毕业生本身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能力。

从社会上来看,经常有所谓的“热门专业”毕业之后遭受就业难的事件发生。由此可见理论上专业对就业是有相当的影响的。而相关机构每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也能发现这一点。有一些理科、管理类的专业常年占据专业就业率的倒数几名,毕业生常常为找工作而焦头烂额;而大多数工科专业则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甚至企业专程派人手到一些院校“预订”名额。这也说明专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在特定领域、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存在的,而主要造成的原因也应当归于社会及人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五、结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就业中一些问题,比如与地域、薪资、能力要求等方面的问题是客观并且广泛存在的,而造成这一点的原因无非是政策、财政的倾斜,及招聘者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等,社会市场的供求关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原因。

比如就地域问题而言,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而且需要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大范围、长时间的通力合作,甚至于出台强力的国家政策或法律之类的文件才有可能改善。而其他方面的问题,像求职者与用人单位间交流不畅及理念方面的差异,同样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努力及人们观念的提升才可能改变。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工“难”之类现象的整体改善,仍是需要假以时日的。

而在社会转型、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大学生就业出现新的问题及关注热点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同时,在国家鼓励创业、创新的新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培养,可以说是各个高校必须严肃对待的一个问题;此外,加强对前往边远地区毕业生的补助、提高毕业生就业价值观的培养、减少求职者及用人单位间信息不对等也都是十分重要的议题。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也同样是现在及未来的一个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就业的地域结构失衡及对策_周烁 [2] 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与就业观教育新探_谢安国 [3] 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障碍因素分析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我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和了解

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电信学院,电控学院和工商学院!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40。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第三是观念问题。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除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2)、存在性别歧视。(3)、生源地域歧视。(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测控1441班 13号 金浩东

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2005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而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网上搜寻了一些数据:

本次调查中,本科生9547人,占总人数的60.7%,为群体主导人群;专科生4754人,占总人数的30.2%;硕士生1321人,占总人数的8.4%;博士生人数相对较少,只有106人,占总人数的0.7%.本次调查中,应届毕业生4675人(已入职3441人,未入职1234人),占总数的29.7%,往届毕业尚未入职1642人(10.4%),往届毕业生已经入职5748人(36.5%),在校1~

3年级学生3663人(23.3%)。期望月薪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高,其中,专科生期望月薪5150元、本科生期望月薪为5500元、硕士生为6630元、博士生为8060元,平均期望月薪为5510元。

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以下方案:

一、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 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原文]

二、大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健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和完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后续升学和就业服务等政策。[原文]

三、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各地各高校要建立健全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及时将学科专业动态和行业发展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原文]

四、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宣传

各地各高校要把思想教育作为促进就业创业的先导性工作,积极组织毕业生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给毕业生的回信精神,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文]

五、推动高等教育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各地各高校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结构调整为突破,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培养层次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原文]

六、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组织领导

各地各高校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责任制度,明确任务分工,统筹推进工作。要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加强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

本次调查中,近半数(48.8%)的被调查者(7671人)表示希望去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这样的二线城市工作,其次是地级市(4014人,25.5%),然后才是直辖市(2199人,14.0%);另有1223人(7.8%)表示愿意去县级城市工作,212人(1.3%)表示愿意去乡镇工作,409人(2.6%)选择了其他地区(海外)。

对选取工作地点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半数的人(50.3%)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了首要选择标准。可见对于面临就业的学生而言,发展前景是首要考虑因素,然后是生活成本与收入以及宜居程度(分别为17.5%、14.0%、9.3%)。在今年的调查中,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基层求职的比例占20.1%,相比去年的16.5%有所提高 ;“愿意”去的为38.3%,相比去年的31.6%也有所提高;“可以考虑”的比例为41.7%,相比去年的51.8%有所降低,学生更明确了自己是否愿意去基层锻炼的意向。

本次调查中,我们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对于就业的影响也做了一些探讨,国家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5965人,37.9%),其次是房价(4830人,30.7%)与物价因素(3946人,25.1%),而交通因素(987人,6.3%)则远小于其他三个因素。这一比例趋势与2014年基本一致。

比较不同类别高校大学生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发现:无论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最看重的前五位均是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仅在前两位的顺序上有一定区别,重点院校更看重专业技能,普通院校更看重沟通能力。重点院校最看重的5类基本素质排序依次是:专业技能、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普通院校最看重的5类基本素质排序依次是: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

比较不同入职阶段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发现:已入职群体最看重“沟通能力”,并且对“抗压能力”的重视程度强于未入职群体;而未入职群体最看重的是“专业技能”。已入职群体最看重的5项能力依次为: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而未入职群体最看重的5项能力依次为:专业技能、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责任心。

所以为了我们的未来的就业问题,我们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就业环境,提高自己相对应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以便于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下去.谢谢观看

以上数据来源于[知网数据库]

2016/11/23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团队合作为了顺利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和了解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的数量更是突飞猛进。大学生也有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带着这一问题和思考,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进行了这一次调查并进行了准确统计和深入分析:

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机电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外语专业、信息专业、经管专业和金融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习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调查中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是造成他们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约占50%。除了这些方面,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报导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

第五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财务管理专科2010级吕婧

摘要: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重庆市区所有大学生,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专科学生。此次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观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观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关键词:就业问题、失业、大学生、大学生素质、高校指导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习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

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调查中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是造成他们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约占50%。除了这些方面,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

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报导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2)、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五、结论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六、建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

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下载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大 学 生 就 业 问 题 调 查 报 告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11-02 姓名:许培振 学号:541101010245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我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团队合作为了顺利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求职之路难”是很多求职者的感叹。以前,经常在报纸、电视等媒体看到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多、就业非常困难。那时,我对此毫无概念,好像离我很远。当......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 ; B.形势正常 ; C.形势较好,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通信行业就业规划调查 2,课题的研究目的 为了让通信专业毕业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通信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及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并能够联系实际并合理有科学的规划自己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题目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学校 沧州师范学院 院系 数学系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12专接本) 姓名 高园园 学号 1201301105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调查报告 完成人姓名 金维系 别 信息技术系专 业 电子商务班 级 2008级1班 指导教师 乔宇完成日期 2012年2月题 目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4月20日-2011年5月5日 调查地点:网络调查与实地考察结合 调查对象:在校及毕业两年内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上网查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