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革命烈士纪念馆规划设计理念
浅析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规划设计理念
作者:张惠玲 来源:八路军纪念馆
如皋滨江临海,不仅有世界长寿福地、中国花木盆景之都、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之美称,而且还是中国革命史上知名度很高的红色根据地之一。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建立,在中国***的领导下,革命的火种、各种暴动和军事行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土地革命时期有威震大江南北的“五一”农民暴动和转战通海如泰地区的红十四军;抗日战争时期有波澜壮阔的反伪化围攻伪据点、反“清乡”火烧竹篱笆和万余民兵围攻如皋城;解放战争时期有闻名中外的苏中七战七捷中的皋南、丁林、如黄路三大战斗。回忆这些革命史实,其中最为自豪的是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如皋的诞生。全军下辖二个支队,1300余人。红十四军成立后,转战南通、海安、如皋、泰兴地区,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全国15块红军游击区之一。同年10月,国民党集中优势兵力清剿,红十四军孤军无援,主力被打散,余部加入中央苏区。红十四军虽然失败了,但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和地方地主阶级势力,传播了革命思想,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红十四军从成立到失利只有半年多时间,却先后进行大小战斗近百次,涌现出何坤、李超时等一批革命英烈,并培育了刘瑞龙、黄火青、张爱萍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江苏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上了光辉的一笔。
为了纪念这段光荣的历史,数年来,地方党委ZF一直在积极筹划建设红十四军纪念馆。去年八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工程正式启动。如皋市委专门成立了红十四军纪念馆筹建领导组,在领导组的精心组织下,对红十四军纪念馆的建设指导思想、规划要求、选址用地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并邀请全国多家知名设计单位征集规划设计方案,最后在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齐康教授主持下,集思广益,多方沟通,规划设计方案终于出笼成形。这次规划设计6易其稿,专题研究4次,定稿公布后受到上下好评,满意率达到95%。该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预计明年主体工程建成完工。笔者对这一规划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理念有深刻的体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浅析如下:
一、围绕重点内容巧妙构思,力求全面反映如皋革命斗争的史实
红十四军纪念馆规划设计总体定位是以红十四军纪念馆为主体,按照革命历史主题公园的构思进行设计,建设为集教育、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按照这一定位,规划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宣传好红十四军这一中心内容,同时兼顾到红十四军成立前后如皋马克思主义传播、党组织建设的概况和红十四军成立后红军精神的传承发展,全面反映如皋革命斗争的历史。
一是浓墨重彩地展示红十四军。研究红十四军的历史,诏示红十四军的伟绩,是兴建红十四军纪念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整个方案的构思、图案设计、建筑风格都要体现这一主题。在规划设计中,红十四军纪念馆处于整个规划区的中轴黄金位,凸显其份量之重。纪念馆的造型简洁大方,正立面气势恢宏,西侧高高扬起,犹如一面飘扬的红旗。主入口创造地运用变形的五角星,体现红十四军的独特内涵,具有鲜明的外观特征和较强的吸引力和震撼力。正面6面窗户设计成上窄下宽,类似枪的形态,隐喻“枪杆里出政权”的思想。北面的窗户设计成小开口,且成对出现,隐喻敌人的眼睛在窥视。纪念馆分上下两层,高度15.8米,建筑面积7365平方米,采用规整的柱网和开敞的空间设计,提供了高效、灵活的展览空间。展厅前壁左右设二组群雕,分别展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如皋地区从事革命斗争的领袖人物的风采。展厅中间设置成宽敞明亮的中庭,周围有四个出入口,有电梯直达二层,形成完整的展览路径。纪念馆前安排宽阔的广场,广场的两侧设计群雕,从园区大门口设计了一条梯形的主路直达纪念馆,路两侧植有松柏,营造严肃的氛围。红十四军纪念馆在整个园区建筑中占地面积最大、建筑最宏伟、展厅最宽敞,成为园区耀眼的明星。
二是统筹兼顾其它革命史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新四军一师一旅和华中野战军一师在如皋大地上留下了咤叱风云的风采,鉴于此,在红十四军纪念馆的两侧平房内,分别设计为新四军一师一旅和华中野战军一师纪念馆,这两个馆相对独立,通过走廊与红十四军纪念馆相连。红十四军的成长过程不是一个单独的事件,有它的前因后果,因此,除了大手笔安排十四军纪念馆外,还把上世纪20年代到解放前后发生在如皋大地上影响较大的10起革命事件安排在10个景点。它们分别是:纪念“平民社”景点(桃柳苑)、纪念如皋县委成立景点(松柏苑)、纪念“五一农民暴动”景点(百花苑)、纪念红十四军景点(景梅苑)、纪念“春泥社”景点(牡丹苑)、纪念高明庄战斗景点(剑兰园)、纪念火烧竹篱笆景点(秋枫苑)、纪念如城第一次解放景点(丹桂园)、纪念苏中战役景点(翠竹苑)、纪念如皋解放景点(合欢苑)。这些景点之间有通道和绿化相连,并且风格各不相同,与红十四军纪念馆相互映衬,浑然一起。
二、围绕协调和谐精心布局,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基地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协调好园区与周边环境、园区内部景点之间的关系,让科学发展观在规划设计上充分得到体现。
一是与现有资源协调。新址的东南角是如皋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有关革命战争的史料、文物和如皋英烈的遗物、生事事迹,是国家首批命名的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这一现存的教育资源,通盘考虑红十四军纪念馆与烈士纪念馆的关系,把烈士纪念馆全部融合到整个园区中去,成为园区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是纪念馆与公园合一。这是规划设计中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一次思想观念上的突破。烈士纪念馆“清明期间人来人往,清明节后冷冷清清”的状况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改变这一不良状况,就必需从规划设计时思考这一问题。这次规划设计考虑到园区要适应三个方面的变化:适应城市建设的要求。从提高城市品位的角度出发,结合如皋东部工业园区的发展,把红十四军纪念馆建成人们接受教育的场所、清洁城市的“绿肺”、休闲娱乐的天地。规划设计完整体现了这一思想,可以预料的是,这一方案的实施必将极大地提升如皋东部工业园区的城市品位;适应人们休闲的需求。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休闲娱乐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东部工业园区内又缺少大面积公益性的活动场所。这次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这一需求,园区设计成半开放式,游览、休憩、服务、公用建筑小于3.5%,园区道路及铺助装饰场地只占10%左右,把绝大部分空间留出,供群众游玩、娱乐;适应旅游开发的潮流。如皋是长寿之乡、花木盆景之都,每年来如皋参观旅游的人数不少。这次规划设计是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点相关的要求,结合《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江苏省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的标准制定的。整个园区设三个大门进出,安排120个机动车停车位,可供小客车、旅游大巴临时停靠,同时还留有800个自行车车位,完全满足了大型旅游团体和大人流量参观的需要。
三是绿色、环保、生态为先。迎合现代人的口味,把绿色、环保、生态作为整个园区规划设计的基调。整个园区绿化面积大于80%,园区建成后可新增绿化面积54000多平方米,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绿岛,对清洁城市空气有积极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园区的生命之源。在规划中,水不仅承担浇灌绿地的重任,而且是园区的一大景观。从园区北边茂雉河引水入园,环绕陈列馆、纪念馆,流向东南角,以水为带,缠绕整个园区。水面宽阔处,植以荷花、水草植物,再以金鱼、锦鲢嬉于其间。流水、山坡、小桥、曲径、草坪、树木、花卉、回廊、雕塑等,环环相扣,路路相通,整个园区一笔描绘,一气呵成。鸟瞰园区,象一颗明珠镶嵌在城东边,又似天上仙境从高处飘落人间。红十四军纪念馆的设计更是借用了仿生学的理论,模仿沙漠蚁巢的原理,纪念馆采用三面覆土的建筑形式,减少建筑与外部的接触面积,利于节约能源。顶部采用天窗结构并设计成百页遮阳,既可以挡住夏日的骄阳,又能利用自然光给予室内照明。由于四壁厚重,中庭上下相通,形成“烟囱效应”,使空气流动,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湿度和温度的稳定性,对文物的保存有一定的作用。
三、围绕以人为本做好文章,不断追求人景合一的理想境界
园区的主体是人,园区的活力在于人的活动,规划设计着力在有限的空间内体现出宜居、宜看、宜玩的人园合一的境界。
一是设施功能配套化。整个园区人员进出,员工工作,包括治安、广播、垃圾处理等等都全部进行了精心安排。整个园区分为纪念活动区、园林绿化区、休闲游乐区、文化观赏区、综合服务区五大区,五大区功能不同,主题不一,但又密不可分,相互补充。五大区通过三座建筑和星罗棋布的10个景点、21个看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园区完整的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平面效果图。外来人员参观,内部员工进出,货物运输都有自己独有的通道,避免相互拥挤现象的发生。
二是服务保障全方位。从便于人们接受教育、便于人们休闲娱乐的角度来设计园区的服务保障。纪念馆采用大空间设计,利于安排各个展厅的设置和大型视听设备的安装,如大型沙盘的摆放、多媒体的播放。按楼层将展览空间分为基本陈列、临时陈列、专题陈列,观众参观路线流畅分明。馆前广场宽大,可同时容纳5000人,便于组织大规模的凭吊活动。园区除了教育功能外,也是一个人们锻炼、休闲的空间。在休闲娱乐区设有老人活动区、青年活动区,老人活动区专设有下棋、遛鸟、打牌等活动需要的设施。整个园区设小卖部4到5处,茶座200平方米,咖啡厅200平方米,餐厅600平方米,摄影房20平方米,以满足观众的各种需要。
三是观赏品位高境界。这次规划充分借鉴其它园区的长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追求人景互动、人园一体的境界。规划中做到三个体现:体现中国园林的典型特征。合理安排亭、廊、榭、架、码头的位置,配以石凳、座椅、山坡、假山、花草树木、溪流,形成绿树成荫、花香诱人、曲径通幽、水天一色的园林风格。体现如皋花木文化的内涵。如皋盆景以“云头雨足美人腰”享誉海内外。在规划设计中,大面积安排如皋花木盆景,设置桂花园、红枫苑、腊梅苑、红木雕塑区,将如皋盆景摆放于醒目位置,让人们在游园小憩的过程中,接受如皋花木文化的熏陶。体现人景互动的场面。借助现代高科技,从灯光、音响、材料选择、外观设计等多方面入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觉。在安排水广场这一看点上,运用音乐喷泉的表现形式,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的脉动。人们还可以徘徊其间,感受流水的魅力,享受流水的神韵。在蜡像室,观众可以与真人大小的蜡像对话,听蜡像讲革命故事。以人为本,人景互动,人园合一,这又是规划设计的一大亮点。
这次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追求,是一次视点高、标准高、要求高的规划设计,在理念上有许多新的尝试和突破,对新园区纪念馆的建设特别是县级新园区纪念馆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张惠玲为如皋市烈士陵园管理处副主任
宁静以致远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南京,210096)
——启东市烈士陵园规划及单体设计
摘 要 介绍了启东市烈士陵园的创作理念:通过轴线上的序列设计表现出建筑的纪念性精神,采用了三种手法:序列的节奏感、序列的向度转换、序列的尺度与比例;通过将传统纪念性概念具体化,达到塑造空间形象的目的。
关键词 纪念性 轴线 空间 具体化
启东市烈士陵园位于市区北侧,总占地面积42 000 m●2,总建筑面积5 000 m●2,其中包括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馆和两座灵堂,具有相对完整的体系,同时业主要求的墓碑群、柏树林等又成为不可多得的设计元素。这则作品延续了设计者对纪念性建筑外部序列空间品质的一贯追求,及在单体设计中对于材料和内在氛围纯粹性的探索,让人们在充斥着令人迷乱的建筑的今天,仍然能在此地寻找到一片宁静和超然。
一 总体布局
规划用地基本呈矩形,南北长150 m,东西长280 m,考虑到建筑朝向的需要以及基地与道路的关系,因而必须利用矩形的短轴来营造纪念性的序列。当我们第一次站在这块基地上时,其远离城市中心的喧嚣带给人们一片冥想的空间;而眼前一片葱茏茂盛的草地所带来的暖意,及发现基地东边一条无声流淌的小溪时的惊喜,又似乎都在暗示这样一个主题:逝者故去,今者尤存。陵园建筑总是关于一个宏大意义,但在我们的最初想法里,人们感受到的不应该是一种“威慑”,而是让自己的心情逐渐沉静下来,释放内心的沉痛并得到心灵上的安抚,从而感受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永恒。烈士是人而非神,他们有着人的勇敢与无畏,更有着人的情感。在这个场所里,人们应当能够悉心体会这一切。因此,需要营造一个逐渐“进入”的场所,是行为的“进入”,更是心灵的“进入”。但是用地条件给我们出了难题:如何在短短的150 m内营造出感人的序列呢?序列的组织就像一首乐曲,情节立意是乐曲的主题,要素是一个个音符。这首乐曲虽然短小,但如果有了明确的主题、变化灵动的因素,仍然可以成为优美的旋律。在这条轴线的设计中,采用了序列空间设计的三种手法。
序列的节奏感 节奏感由沿轴向空间的一系列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的空间单元不断变化形成,它的形成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古典建筑群中常用的整体变化型,即通常所说的起、承、转、合,是由一组形式、体积感相异但各自保持相对完整性的空间单元顺序组成。这样的旋律非常优美,但需要足够的乐章来铺陈,而规划的轴线仅有100余m,并不适宜这样的手法,因此采用了形成节奏感的另一种手法:连续变化型。前者好比是弹拨乐,而后者就像是管弦乐,其旋律来自音符持续不断地起伏变化,是一个连续的渐变过程,适用于小型的外部空间。
进入大门之后,沿着这条轴线,人们可以感受到四周界面的不断变化:基面逐渐升高,一泓水池展现于眼前;两侧的翠柏组成的自然界面渐渐收紧,形成水面两侧的两条甬道;到达仪式广场后,翠柏又逐渐向两侧隐去,与纪念馆、纪念碑围合而成的主要空间豁然开朗;再向前,纪念馆自身围合出狭长内向的空间,将人流迅速导向室内。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主要是依靠沿轴向空间的各个不同形状、大小、性质的界面的不断变化来暗示的。在纪念性序列中,不仅是建筑物,自然界的山水树木都可以表达纪念地情思。在这里,我们更多地使用了自然围合,让人们的心灵在此处接受自然界中风、水、阳光的荡涤。
序列的向度转换
向度转换是指序列在水平和垂直两个向度之间的切换关系,主要作用是打破序列中单一的方向感,通过加强对人们视线的引导和控制,丰富序列的视觉感受。在人们沿着轴线的前进过程中,高耸的纪念碑将人们的视线向上引导,而水平舒展的纪念馆又让人们的视线水平展开,打破了单一的轴向感。
序列空间的尺度与比例
尺度和比例的恰当把握是对上述节奏感、向度转换的定量化过程。对于轴向序列空间而言,尺度和比例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空间的几何比例关系,另一个是空间尺度感的视线控制。在设计核心元素——纪念碑的过程中,参照了以往纪念碑的高度,确立了其等级并控制高度为20 m。在轴向序列中,各个性质不同的空间虽未封闭,但仍隐含了较为严格的比例模数。在视线控制中,观察点至目标的距离D与目标的H之比值的评价依据可以如下概括:当D/H=1时,人们可以较好地欣赏建筑的细部,此时垂直向视角约为45°;当D/H=2时,人们可以舒适地观赏整幢建筑而不会出现视觉疲劳或过分转动头部的情况,此时垂直向视角约为27°;当D/H=3时,人们不仅可以较好地看到目标建筑,还可以附带地看到周围的一些建筑环境,此时垂直向视角约为18°;当D/H>3时,广场适宜的尺度感就会消失。对于水平向视角控制来说,一般60°是最佳角度,可以引起人们舒适的视觉感应。纪念性轴线设计是陵园规划的主体,以上三方面的内容是相辅相承的,最终达到了一气呵成的效果。
基地其东部的小溪经过改造后被保留下来,并在其东面即整个基地的东北角上设计了两座灵堂建筑。这样,可以保证主要轴线的完整和纯净;越过小溪,又可以进入灵堂所处的宁静之境,灵动的水波、潺潺的水音宛如逝者的低语对生者的抚慰。烈士碑林位于纪念馆和灵堂之间,这里青松环绕,位置相对独立,同时也可以缩短人们的流线。穿过一个小小的平台,一座座墓碑组成的矩阵隐立在树群之间,好像一支即将出征的队伍,蓄势而待发。而当清风吹过林间,那阵阵涛声是壮士们对敌人的低声怒吼,亦或是对亲人们的喃喃低语。
相对于建筑群的数量来说,规划用地非常之大,我们没有“尽情享用”它,而是以发展的眼光将建筑群集中规划,在保留原来地貌特征的同时,规划了大量的预留用地。我们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烈士陵园不仅是一个“教育基地”,也是一个让人们能够亲近自然的所在,不知不觉地得到心灵上的净化。
二 纪念碑和纪念馆的设计构思
纪念碑和纪念馆位于轴线序列的尽端,是视觉的中心,也是整个规划单体设计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整个纪念碑分为碑座、碑身和碑顶三个部分,从平面上看是由三个正方形扭转45°相互叠合而成,构思的主题是“扭转乾坤”,暗示着将士们为奠定祖国的基业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在总体布局中,纪念碑位于开阔的自然环境中,与水池、松柏、蓝天交相呼应,以高耸的体量和突出的位置成为全局的中心。纪念碑整体呈现为简洁有力的几何造型,其中碑身是设计的重点:为了突出竖向的态势,碑身上下共有50 cm的收分;其四面均有竖槽,将碑身作了再次划分;碑身和碑座的交界处采用了磨砂花岗岩,与碑身本身的材质有了色彩和质地的对比,使碑身宛如悬浮于碑座之上;根据人的观察原理,碑身的上部常常是视线停留最久的地方,因此在其转角处设计了4条纵向的凹槽,并以锥形连接构件形成了碑身和碑顶视觉上的过渡。纪念馆在造型上以烘托纪念碑为主,其平缓舒展的轮廓线与纪念碑的竖向线条形成了对比。纪念馆立面采用的石材反映了设计者对精神永恒的坚定信念,整个纪念馆就像是一块冷峻的巨石,静卧在树林的环抱之中。
三 关于灵堂建筑的思考
灵堂建筑共有两幢,分为二期,每期1 000 m●2。面积虽小,但灵堂建筑的神秘感激发了我们设计的兴趣,促使我们不由地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灵堂建筑与宗教建筑有某种相似之处,即精神力量重于物质力量。设计这类建筑时,其立面形式不再是重点,也不可能是设计的切入点,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带给身处其中的人们以精神力量,即人们的空间感受。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建筑给了我们灵感。在同样关于死生的中国陵墓建筑中,甬道是常常被使用的空间元素,是整个祭拜过程的前奏和进入墓室前的序曲。古人在祭拜先人陵墓时,长长的甬道成了人们转换心情的绝佳场所。在单一目标的线性行进过程中,人们心无旁鹜,内心逐渐沉静下来,甬道四周氛围也逐渐脱离世俗环境,变得更加肃穆。甬道可能是开放的路,也可能是封闭的过道,但两者的特点是同样的:方向唯
一、材质纯粹,都可以达到洗练人们心灵的作用。因此,甬道被建筑化,并成为设计的出发点和灵堂建筑的核心元素。
两期灵堂建筑和其附属设施围合成一个宁静的院落。东侧是院落的入口,在这里有一片错落开口的砖墙,透过这些大小不一的洞口,人们可以隐约见到院内的风景,穿过最大的开口则来到分流到两座灵堂的室外甬道上。局部的构架强调了甬道的空间限定,路面由砖石砌成,一丝丝凝重感油然而生。室外甬道不长,起到了转换场景的作用。紧接着人们进入室内甬道部分,室内甬道如同一个将人包裹其间的方形管道,它一部分伸向室外,形成倾斜的入口,这样戏剧化的处理是为了加强室内外甬道的连续性,以保持人们心灵感受的延续。甬道在室内呈“L”形,转弯后人们会进入到不同的骨灰寄放龛。行进过程中,顶面上一个个连续的开口,打破了传统甬道过于严肃沉寂的空间,让人们时时感受到与自然的联系,有意无意间体会着“死生”的对比和意义。
从整体上看,灵堂建筑宛如一个四周较为封闭,以顶部采光为主的容器。甬道位于中央,两侧被划分为10个平面为正方形的单元,端头的2个作为入口和交通,其他的则是寄放龛。内部空间是简洁而清晰的,与此相呼应,外立面和外部空间元素均以面砖装饰,达到风格上的统一。从内在空间到外在表现,都采用了简洁质朴的手法,塑造了平和与宁静的空间氛围。
启东市烈士陵园从设计到一期工程的建造时间,不过短短大半年时间,其间建筑师紧张忙碌,但其现场施工仍不可避免地留下令人遗憾之处,但目的清晰、简洁质朴的设计策略值得回味。对纪念性建筑精神的构思、整体宁静氛围的表现和时代精神的把握是烈士陵园设计的重点所在,许多最初的想法经过各方的努力得以实现,再次展现了纪念性建筑独有的气质与魅力。
感谢郑炘老师提供所有实景照片。
工程设计主持:齐康院士
设计:郑炘、王林、陈东苗 施工图设计:启东市建筑设计院
翠微山烈士墓改扩设计方案出台
一号方案
纪念碑效果图
纪念馆效果图
入口广场效果图
主入口集散广场
主入口位于用地范围的东南角,主入口以集散功能为主。主入口的面积3230平方米,其中广场铺装面积1390平方米。广场设有地下车库,设计停车位达51辆。广场背景设一道红色大理石照壁,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倒影水池中形成一处视觉焦点。
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主入口广场的东北面的山脚,展馆东西长40米,南北长14米,顶高20.1米,建筑面积3294平方米。建筑外墙采用浅灰色厚重的花岗石贴墙面,正立面二层局部贴2.7米×27.3米的白色大理,上刻“日月同辉”浅浮雕,象征着烈士精神与河山共存,与日月同辉,成为纪念馆的标志。
总体陈列分为门厅、序厅、基本陈列厅、机动厅和多功能厅五部分。基本陈列厅内陈列烈士的事迹,展出革命文物。展厅内新的陈列融多媒体系统、随身听讲解系统、灯光音响系统以及著名艺术家创作的背景音乐和美术作品为一体。
附属用房主要包括办公、职工餐厅、厨房、库房和制作室。另外,为不影响展厅,我们将空调机房、变配电房、发电机房、水泵房、消防水池、二次水压泵房等干扰大的设备用房安排在地下室。室外疏散广场面积510平方米,纪念馆用地范围内设有临时停车位,(小车6辆或大车4辆)。纪念观东侧设4米宽的货物运送车道兼消防车道,并设有上山游步道。
室外展示区
室外展示区位于由主入口上至16米设计标高处的林荫休息平台处,面积为1842平方米,这里为人们提供室外观展、休息、健身、远眺等功能空间。
林荫休息平台依山体分上下两层,在平台落差处用一道5米×18米的大型浮雕景墙作为近景,内容以“红十三军”以及“粟裕挺进师”为题材。在上层平台设计学英爬山廊,作为中景,爬山廊长62米,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风格,爬山廊内侧依山体设碑刻,用黑色大理石镌刻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以及浙南游击纵队、浙南武装斗争中涌现的革命烈士事迹。广场西侧与瞻仰广场相接的地方是又一处观景平台,以摩崖石刻“铮铮铁骨”作为这里主景。
瞻仰广场位于纪念碑轴线上的最南段,以浙南红军为素材在广场中设一组大型人物群雕。
悼念广场区
悼念广场区位于翠微山的最顶部,是陵园的高潮部分。这里包括悼念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大型浮雕景墙、近英台和一个下沉式管理用房,总面积达4140平方米。悼念广场中矗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她是整个陵园的“灵魂”,设计纪念碑高25米,宽7米、厚5米,由碑身与碑座两部分组成。碑身为一组多曲面几何造型,由底部到顶部逐渐收拢,力求简洁、大气、给人一种崇高、有力的感受:从正面看似三把利剑直刺苍穹,象征着革命烈士义薄云天的革命精神,从侧面看如一面屹立山顶的旗帜,迎风招展,象征着革命烈士英勇大无畏精神时刻激励着后人碑身正面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烈士陵墓区
烈士墓区位于陵园的东北面,周围林木四季苍翠。由烈士墓、烈士骨灰堂、王楚楚墓和纪念墙组成。烈士墓地这里依山地设计逐层而下的台地,在每一层台地,上设墓碑,共设计400座。沿坡而上,浓郁的绿茵中整齐地排列着座座红色花岗岩卧碑,坡高处齐植柏树为背景。烈士骨灰堂是墓区的中心,坐落在山体北面一处空地上。骨灰堂东侧沿山体悬崖设计一道纪念墙,长22米,黑色光面花岗岩贴面,上刻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以缅怀无数为中国革命事业捐躯的无名英雄。
林荫休息区
悼念广场西侧环境幽静处设计一个休息区,主要为游客提供休息停留的场地,整个风格以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构图灵活,建筑色调力求淡雅,并融合植物、山石营造南方园林的精致与典雅。
林地休闲平台
林地休闲平台分布于翠微山公园多个地方,多是选择地势较为平坦、视线良好的地方,或是以利用原有的空地进行改建而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为人们提供健身活动的场地。
道路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及陵园总体布局,分两条路线:一条作为登山扫墓步行线路:主入口-近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一条作为室内观展步行线路:革命烈士纪念碑-学英爬山廊-近英台-革命烈士纪念碑。
道路类型:分为上山车行道、陵园甬道和登山步行道三种。上山步行道——入口设在翠微山的东北面,以“之”字形方式绕上山,以尽量减少对绿化的破坏。陵园甬道——陵园甬道分布在主要登山扫墓轴线上,与广场、平台融合在一起。根据陵园的风俗要求,每段甬道台阶数都以“3”“9”单数尾数的布置形式。登山步行道--为次要登山步行线路,对主园形成有效的补充,道路景观力求的多角度、多空间,达到景观的纵深感及目的地的可达性。
二号方案
纪念碑效果图
纪念馆效果图
入口广场效果图
设计理念
翠微山烈士陵园设计以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结合地形保留原生态植被,因地制宜、营造不同功能的广场空间环境;既可以缅怀悼念先烈,又能轻松自然的休闲、游览。充分展现“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陵园宗旨。
总图规划布局
本方案采用“一核两轴”的规划结构.两轴:以由入口广场、大台阶、悼念广场组成的南北空间主轴线与陵园、悼念广场、纪念馆组成的东西空间次轴线组成.两条空间轴线的交叉点——悼念广场纪念碑即是陵园的核心!
烈士陵园从南入口广场作为起景,浮雕广场作为序景,中间的林地休息区作为转折,大台阶为发展,在最顶端的悼念广场及纪念碑作为高潮,两侧的纪念馆、烈士陵墓区作为尾声;总体规划强调空间艺术序列,从入口广场纪念碑,一气呵成,恢宏大气。
翠微山烈士陵园景区主要分为入口广场区、林地休息区、悼念广场区、纪念展馆区、烈士陵园区五大部分。
入口广场区
该区紧邻城市次干道,既是园区入口,又是市民休闲交流活动的场所。广场内侧下沉广场保留原有的解放泉水景,一道弧形5米高30米长的以旧中国人民群众受苦受难白色恐怖为主题的浮雕景墙,酝酿历史背景、烘托烈士伟大事迹作为陵园序景,广场中轴线上屹立着革命烈士的雕塑起空间引导作用。
林地休息区
林地休息区位于园区的绿化中心地带,尽量保留原有建筑和自然植被资源,结合地形合理改进,设计了学英爬山廊、慰英林、思源池、烈士雕像林等教育、休闲、游乐景点;如同大师笔下墨香尤存的水墨山水画,隔绝了山下的繁华布置,使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与嘈杂,感受心灵片刻的安宁。
悼念广场区(以绿、白、红色为基调)
悼念广场为核心区,南起近英台,沿烈士大道的台阶一路而上到达悼念广场。阶梯式大道中心斜坡草坪花坛和上端红色花岗岩铺面拼合的国旗图案、两侧松柏葱郁挺拔;悼念广场以花岗岩为地,中间矗立19米高的英雄烈士纪念碑,双层弥须式汉白玉基座四面浮雕,碑体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大字,令人肃然起敬。纪念碑后侧以浮雕墙背景展现以英雄烈士的不朽史迹为主题,营造庄严肃穆纪念性文化特色。
纪念展馆区
纪念展馆区是整个游览祭拜流线的尾声部分,延长逗留时间使访客更多了解英雄事迹,起到补充陵园功能,提升敬仰精神作用;因山势而建、多退台屋顶绿化景观空间,让游人可以俯视浏览整个瓯江美景。
烈士陵园区(以绿、黑色基调)
该区在总体布局上考虑私密性瞻仰祭拜空间(静区)和开放性瞻仰公祭空间(动区),适当隔离,为英雄烈士创造安宁环境。根据翠微山地势情况,本陵地区形成后高前低俯瞰前景之势及墓碑朝东南方向,前端明堂开阔、藏风养气,地势高亢,俯瞰祖国大好河山。
造园景观艺术
运用山体自然坡地变化,结合陵园、休闲功能要求,利用山地地貌特点,采用不同标高的台地转换、咬合,使陵园在有限范围内达到了变化丰富的空间景观效果,充分利用台地、亭廊、浮雕景墙及雕塑、广场,把山地高差变化与自然绿地相结合,创造出丰富、庄严的景观空间。
台阶、广场、建筑充分尊重原有山形地貌,避免了大开大挖,又在关键节点形成开阔的局面,适应集体祭拜的要求。
悼念广场、纪念馆、烈士陵园紧密结合流线简捷。纪念馆置于悼念广场东侧山坡上,利用山势高差,层层叠落,屋面覆种植面,从悼念广场往下看,建筑隐蔽山体中,避免了大体量建筑对山体景观的破坏;从东侧车行道拾步而上,纪念馆层层叠叠的水平屋面线与馆前广场,又塑造了庄重的纪念气氛。陵园位于悼念广场西侧,周围原始植被茂盛,松柏掩映、鲜花怒放,陵园布置合中有分,闹中取静。
道路交通组织
根据基地的山坡地特征,以南北方向为空间主轴线,在陵园南面设主入口,悼念人群通过台阶、平台直达悼念广场,整体形成丰富、庄严的悼念步行系统。结合地形地势开辟施工便道,作为消防及无障碍车行系统,瞻仰祭拜人群中有一部分残弱群体,利用汽车到达山体东面的纪念馆停车场,通过纪念馆内电梯无障碍垂直到达悼念广场,流畅便捷、体现山地陵园无障碍设计人性化。
考虑到悼念人群有时候以集体的形式祭拜,对停车要求较高,本设计室外地面考虑大型客车停车外,在入口广场下做半地下室停车场,可容纳90多辆。大大提高了陵园的停车容量。
可持续发展
广场、景观、建筑充分利用原有山势,大大减少了工程开挖回填工作量,节省工程造价,避免对原有山体平衡的破坏,避开原有大树与庙宇,增加环境友好度。主体建筑纪念馆隐于山体中,屋面覆土绿化,降低能耗。主要停车场置于入口广场半地下室,节约工程占地。
三号方案
纪念碑效果图
入口广场效果图
纪念馆效果图
本方案将烈士陵园分为两大区块(山下区块和山顶区块)、共包括五个功能单元(入口集散区、烈士纪念馆、主题广场区、烈士陵园区、林荫休闲区)。山下区块集中设置主入口集散区、纪念馆。上山甬道利用原步行道以保留原生的山体形态与植被、避让翠微山公墓、魁星阁和观音阁、同时构成迂徊转折的路径以顺应山体地形。山上区块包括悼念广场区、烈士陵园、接待管理设施和林荫休闲区。
入口集散区
主入口临烈士路设置,沿烈士路展开集散广场、两侧布置停车场地、居中布置人流入口并以牌坊界定其起点。广场面积为2714平方米,宽96米、纵深越30米,其长边贴临烈士路,便于人流车流的集散。穿过集散广场后,以4米高差的上行台阶连接架空的纪念广场(其下为纪念馆部分服务用房),纪念广场面积为1420平方米、以浮雕纪念墙和解放泉为对景,西端连接上山甬道、东端正对纪念馆入口,形成景观序列的序幕。
场地内原有的天后宫在旧址保留、以纪念馆为背景,体现城市历史的延续和交融。
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集散广场东北、纪念广场东端,利用原有山凹布置,以保持与烈士路的适当距离、留出集散空间并形成完整的建筑形象展示。同时遮挡山凹原有较大的裸露崖面。
纪念馆建筑占地面积3036平方米(其中利用一层屋面设置142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主体为三层,总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
纪念馆的建筑形象以庄重、素静体现其特殊的气质,第三层屋面采用玻璃采光窗,天窗造型脱胎于歇山坡顶,以现代化的材料构造构,成与天后宫保留古建的对话和协调。
主题广场区
主题广场区位于山脊中部、总面积为4466平方米,由活动广场、礼仪广场、林荫广场、望江长廊构成。主题广场区基本沿东西展开、与山脊一致。主甬道正对活动广场、以浮雕墙和主题雕塑为对景、以北向瓯江风光(江心屿、新城区)为背景,使活动广场同时成为观景平台,寓意缅怀先烈、热爱家乡、开创未来。
礼仪广场面积1018平方米,以象征温州地区三支革命武装的纪念碑为焦点、容纳祭扫悼念活动。活动广场面积2930平方米,在纪念活动时可作为主要场所、在平时作为市民户外休闲活动场地。在礼仪广场和活动广场北侧利用地形高差,设计了面积为518平方米的望江长廊,尽览瓯江风光,同时由于与上述两广场间存在着近一层的高差,可以避免互相干扰。
烈士陵园区
烈士陵园区位于主题广场东侧,由1493平方米的悼念广场和1759平方米的陵墓区构成。根据地形逐级下沉、成为一组不同标高的台地,台地以绿化为主、烈士墓碑结合挡土墙设置,共可容纳500个墓穴。
悼念广场中心设置“日月同辉”雕塑,与礼仪广场的纪念碑对位、构成连贯整体的景观轴线。悼念广场与主题广场之间以大台阶连通、以绿化林地适度分隔,便于保持各自特殊的环境气氛。
林荫休闲区
整个翠微山实际上是老城区内的一块难得的绿地。周边市民的许多户外生活和休闲内容均集中在翠微山。但是翠微山体面积不大,不可能将烈士陵园与休闲公园在空间上分开设置。因此本设计除考虑将前述的一系列广场作多功能使用外,采用因地制宜、见缝插针的方式,将原来既有的小型林地改造为系列林荫休闲场地、松散的穿插在不同位置,既可作为上山甬道的途中驻留点、又可适应市民休闲活动的小规模、多样性与自发性,同时不必开挖山体。
配套服务设施
陵园接待室布置在主题广场区的西侧,该地点地面相对平整且标高较低,机动车上山道路便于到达,同时建筑体量不会对主题广场区形成视觉干扰。
其它配套用房不再另行营建,而是利用部分广场下的架空空间来安置。
人行道路系统
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设定两条不同的参观路线:一条由纪念馆前的纪念广场出发向西,沿登山甬道、途经两个林荫平台后转折,到达活动广场和礼仪广场。另一条先参观纪念馆、尔后由其东侧的上山道路、经转折先到达烈士陵园区,然后沿轴线层层上行到达纪念碑。该两条道路均在原小道(2米)基础上拓宽到4米。
原有连接魁星阁、翠微山公墓和观音阁的小道保留并修整,形成各自的小循环路线,令各块场地保持可达性与便捷性。
机动车上山道路
根据山体坡度与地形分析,要在本工程用地的东、南、北向山麓开设机动车上山道路,将付出大规模劈山、在主要景观面上破坏植被景观的巨大代价。本方案认为此设想缺乏合理性,建议利用山体西南麓已有的施工便道建设机动车道,可通达主题广场西侧的陵园接待用房,该地标高较低并有条件留出停车位,老同志或领导干部可由接待用房直接到达礼仪广场。机动车道路与人行道路分离,便于管理避免干扰。
第二篇: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
2010年8月,单位组织大家参观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辈,感悟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在纪念馆中,同事们通过对不同革命时期江西革命烈士奋斗史的学习,了解了自近代以来,以江西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历史,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江西这块红色土地上演出的一幕幕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剧尽现其中。
参观过程中,纪念馆工作人员细心地为大家讲解不同时期革命烈士们不畏牺牲、不畏艰难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了以方志敏、刘和珍、伍若兰等为代表的江西革命烈士们为了中国革命而进行的不屈斗争,也更全面地了解了安源路矿运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革命事迹。通过观看视频回放,我们进一步感悟到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所带来的震撼,领悟了革命烈士们“杀死我一个,杀不死共产党人”的心灵独白,深深地受到了他们为了革命而不惜自我的革命进取精神的熏陶。
大家瞻仰烈士们的雕像,凝视他们遗留下的物品及关押他们的囚车,一幕幕让他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事表示一定牢记革命烈士们所做的榜样,发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在纪念馆外面是一尊红军战士的雕像,很有气势。纪念馆的四壁上都挂有宣传画,有些还配以雕塑。就像革命烈士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一样,刚毅而又坚强。随后我们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革命烈士的雕像,并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合影,以纪念这个庄重肃穆的日子。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的我们,心情是沉重的,但是,更多的是对牺牲了的先辈们的崇敬和尊重。雨后的纪念馆,空气像是被洗过了一样,格外的清新,时不时能听到小鸟的叫声,环境十分的幽静,我们真诚地祈祷:英勇的革命先烈们,你们安息吧!在毛泽东主席的诗里有这样的几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现了我们的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衙门在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军事上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的局面,给中共中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是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纪念馆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告诉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红军是多么的艰难,但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重险阻,我们要学习红军的勇敢精神,敢同敌人作斗争。红军的种种英雄事迹,将会在我们的历史上永放光芒。
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流伟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的精神!这里是中国的摇篮!
信念支撑着红军由劣势转为优势,支撑着红军走向了胜利。红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暂时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回顾历史,历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现在眼前。官渡之战中曹操运用几万之众大破袁绍十万大军;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不过数万兵将却火烧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淝水之战中谢石、谢玄率八万之众勇击苻坚百万雄师„„然而这些只是凭军事家的谋略,而且他们无法改变中国战乱的历史。唯有红军以数万之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走向中国革命的胜利!胜利的步伐总是踏着烈士的鲜血走来的,胜利是传承着信念走来的,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留下了《忆秦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漫漫革命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红军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革命的精神永存!
革命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难以想见的。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化、在沼泽中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撒满了革命的每一个角落。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也试着学会坚强。昔日中国的女排姑娘们是何等的神勇,“五连冠”不知使多少中国人为之振奋。然而在一次次的胜利之后,在郎平等一些老队员相继退役后,中国的女排是何处境?或许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畅及则衰”在饱尝了胜利和辉煌之后,中国女排开始了它从未有过的失败。昔日的世界霸主竟在一瞬间败下阵来。顷刻间,举国上下焦虑万分,人们不禁怀疑起那支曾令他们无比自豪的强队,究竟能走多远?然而就在2004年,沉寂了13年的中国女排,在议论和怀疑声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终于又一次拿回了她们期待已久的“世界冠军”。当五星红旗在雅典的奥运会馆开起时,中国的女排姑娘们含泪唱完了国歌。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革命精神将伴随着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在感动中,我们听到了桑兰,这位正值年青的美丽女孩,这位曾被国人和体操界认可的明日之星却在一次比赛中意外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正当国人对她的未来倍感担忧之时,她却用笑容感动了周遭的所有人,坚持着、努力着,顽强地生活着。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革命精神
第三篇:盐池革命烈士纪念馆
盐池革命烈士纪念馆
盐池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盐池县城南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内,距县城1.3公里,总占地面积400亩。
盐池县革命烈士纪游经典景区之一,先后被基地、宁夏国防教育基地、地,并先后获得全国文物进集体、宁夏文明风景旅景区、宁夏“十佳”旅游景陵等。
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二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380平方米,有序厅、革命历史陈列厅、历史文物陈列厅三个专题展厅,主要展示手法有实物、图片、文字、雕塑、油画、多媒体资料、模型等。革命历史文物展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西征解放盐池、红色政权建立];[盐池军民大生产、边区经济得保障];[回汉军民齐战斗、民族团结显神威];[李塬畔—打不垮的红色政权];[《王贵与李香香》—边区文化教育的里程碑],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再现了盐池解放到全国解放13年的辉煌革命历程。历史博物馆为专题展,分陶器展、冯记圈出土文物展、瓷器展、钱币展、金属器展、字画展、杂器展等七个部分。
苏维埃纪念馆和毛泽民纪念馆依苏维埃政府原貌修建,为四合院建筑,主房及厢房门窗、檩条、椽子、大梁均为木质。墙面及房顶用仿草泥材料,四合院铺水泥青砖。纪念馆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主要展览内容有毛泽民生平展、《王贵与李香香》创作纪念地、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陕甘宁边区第一个消费合作社——盐池城区消费合作社、元华工厂车间等,再现了革命年代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展览手法主要有图片、实物、油画、雕塑、连环画、剪纸等。展出图片、实物536张(件)。
中国滩羊馆建筑面积784平方米,为一层正方形框架结构,每边长28米,馆顶中央为一个14×14米的覆以轻钢玻璃天井,对应地面布以盐池草原、长城等为背景的群羊雕塑台。重点以文字、实物、图片、标本、模型等形式展示滩羊生产特点、滩羊文化、盐池滩羊民俗及起源发展,从侧面反映了盐池滩羊的皮、毛、肉在革命时期的贡献和作用。解放广场面积为1.3万平方米,合19.36亩,寓意1936年盐池解放。广场为红色,取意“红场”。解放纪念碑形状为写意的三把刺刀,材质为不锈钢,碑高为27米(取意6月21日解放)。
红军陵采用碑刻方式,共陈列76名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对盐池县革命烈士的生平做全面介绍,是园内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
念园是全国100个红色旅命名为宁夏爱国主义教育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先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区等荣誉。主要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馆、苏维埃纪念馆、毛泽民纪念馆、中国滩羊馆、盐池解放广场和纪念碑、红军
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1986年修建的盐池县烈士纪念堂
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盐池县城东南角革命烈士陵园内。1952年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同时,于塔之东侧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堂规模较小,为砖木结构平房。1986年为迎接盐池县解放50周年,将纪念馆东移200米重建,于当年8月20日落成。新馆占地1432平方米,为仿古歇山顶式楼阁建筑。总投资94万余元。正厅西向两层,一楼陈列74名盐池籍烈士生平事迹及画像;二楼陈列盐池县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文物、图片及文字说明等。侧馆南北相向,北厅陈列盐池县出土的古代文物;南厅陈列革命前辈当代名人书画600余幅。新馆的设计古朴典雅,气势雄浑。檐牙高啄,风铃悠扬,层楼耸翠,飞阁滴丹。南北长廊,雕梁画栋;东西连贯,曲径通幽。堂前一对巨型石狮雄踞,更增加几分庄严肃穆之气势。
盐池革命烈士纪念馆是为庆祝盐池县解放50周年而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馆厅落成之后,又在馆前建立纪念碑两通,分别竖立于革命烈士纪念塔的西北与东南两侧。碑高1.35米,宽2.30米,厚0.21米,为上好青石料磨制而成。碑座高1.15米,宽0.71米,长3.06米,为钢筋水泥构筑,表面为水刷白云石结构。两碑大小规格相同,碑文一篇记载盐池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另一篇记载盐池县光辉的革命历程。其碑记之一云:
“一九三六年五月,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发布西征命令。六月十九日,西征红军兵临盐池城下,经浴血奋战,于二十一日解放了县城。嗣后,盐池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参军抗敌,生产支前。一九四七年三月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陕甘宁边区,其马鸿逵部进犯三边,盐池大部失隘。为掩护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我新编十一旅一团六连指战员血溅花马,与城同殒。为光复盐池,保卫陕甘宁边区,盐池儿女继续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终于一九四九年八月六日光复盐池,迎来了全国解放。十四年中,多少革命志士为宁夏和全国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出生入死,前仆后继,血沃边塞。他们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功与日月齐辉,德同天地共存。
为缅怀先烈,秉承遗志,盐池县人民政府于一九五二年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塔高十八米,同嵌碑石,本籍烈士英名皆勒其上。一九七七年重新修葺,增高一米,正面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仿毛体大字,底座四周镌刻省地县党政军献词。一九八六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盐池解放五十周年,又于塔东建成革命烈士纪念堂,烈士遗像、生平简介及革命文物陈列其间,以供瞻仰。先烈的光辉业绩,将永远激励盐池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把盐池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县革命烈士纪念馆1994年被自治区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1997年连续被自治区评为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受到自治区党委和国家文物局的表彰奖励。从1994年以来,该馆先后举办了国防、党史、拥军爱民、英烈事迹等多种爱国主义教育展览,年均接待参观者约3.5万人次。
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1986年建成,为自治区第一家县级纪念馆(博物馆)。2007年重修,新建设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盐池县花马寺国家级森林公园内,占地400亩,园内主要建筑由解放广场、盐池解放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军陵等组成。
馆内一楼展厅为革命历史文物陈列,二楼主要展出历史文物。在革命历史展览中,民族团结、统战工作位列五大展陈列部分之第三,是整个展陈中突出的亮点。通过大量图片、文字介绍、实物、雕塑等,展现了金灵工委、宁夏工委工作和战斗的历程;介绍了我党在盐池北关清真寺开展一系列统战工作的事迹;记述了党的民族工作先驱者毛泽东、李维汉等同志的事迹。
1994年,该馆被自治区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博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秀单位;2005年,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二十多年来,该馆累计接待参观人员70余万人次,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第四篇:革命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革命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篇一:革命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今天,我们参观了黄麻起义纪念馆及烈士陵园。至现在,纪念馆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入门时,便是一座英雄碑摆在了眼前,那顶天立地的造形,不由自主让人联想到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他们为了整个新中国付出了珍贵的生命,于是,我们望着碑顶,向他们致敬。此时,我思考着,当年,那刻是如何艰苦呢?想着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我肃然起敬,来到碑后,一首质朴的民谣,浮现在了眼前了,只有这一首,让我印象格外深,歌词是这样的'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听着导游的歌声,我的记忆被回到过去,黄安的四十八万人民,用血用肉筑起了中国不倒的长城,该是何等壮观,何等惨烈。进入纪念馆,两位人物的雕塑让我倍受鼓舞,他们目视前方,眼睛里散发出希望的光芒是,是啊,希望就在前方,不到最后是不能轻言放弃的。紧接着,我们通过巨型油画了解了起义的资料。黄麻起义于1927年七月中旬暴发,史称九月暴动,当时油画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亮起,我们也随着故事进入其中,仿佛身临其境,耳边枪炮声,轰鸣声层层叠起,畅快淋漓,也自然感受得到起义成功后那种胜利的喜悦。五分钟过去了,虽灯光已全部开起,故事已经全部装束,可谁也不愿离开……
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参观了许多烈士的事迹简介,我眼看着生着铁锈的刀,枪,我的心又一次激情澎湃,我能从冰冷的玻璃下,触摸到烈士们手中的温度,和那一颗颗灸热的决心。走到第三层之时,我这才充分体会到红安所带给我的震憾,墙上一张张黑白的面庞,都是为国不知卖了多少力的将军们啊?他们全都微笑着,似乎向我们及未来微笑着,我看着看着,愈发无地自容,我这种连父母都不顾及的人,又如何去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呢?我想不出任何踏进这座纪念馆的理由……
此次的旅途虽然十分短暂,但却让我充分领略到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的灵魂,我的思绪也在此得到了升华,我们坚信,以后,我的身边将不只有我一人,而是随着五星红旗飘扬的烈士英魂,他们将激励我,向人生成功的彼岸不断冲刺。我想它日,若有机会,我将以一个成功人士的身份再次步入这神圣的殿堂。
篇二:革命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今天是一个激动的日子,因为今天我们组织参观了红安的烈士陵园,看着那些革命烈士的名言,用过的物品,有关于烈士们的资料以及导游的讲说都使我深有感触,这不仅仅是一次参观,也是一次领略革命先烈那种精神的大好机会。
走进陵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很大的碑文,上面隐约写着几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看到这几个字,不经意间就回想起几个月前我们去参观宜昌的烈士陵园,同样有这几个大字,这八个大字似乎铭记在了我的心里,走过碑文看碑的后面,有这样一句当地民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说实话,虽然不明白这句民谣是什么意思,但念上一念觉得也蛮有意思,念着念着便来到了第一个纪念馆,这个纪念馆是我们要参观的三个纪念馆中最大的一个,走进这第一个纪念馆,看到的是刻有七个人的雕像,接着往里走,各种资料、文字、图画、名言、和物品映入眼帘,我第一眼看到毛主席说的一句话'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我虽不知这句到底隐含了什么意思,但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看着这些资料,当年那些战斗的画面似乎就在眼前。再往前走看到董必武先生的一句名言:'国家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一个国家'.是呀,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那么这个国家的成立还有什么意义可言?看着看着,便来到了第一个纪念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墙壁上有200多个将军的名字和遗像,中间有一个大的地图,图的上方挂着一个壁式电视,上面演绎着以前的战争景象,导游解说完后便带领我们来到第二个纪念馆,这个纪念馆是专门为董必武老先生修的纪念馆,里面大多数都是关于他老人家的资料,事迹,名言,图画和物品。走进董必武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一尊董必武老先生的遗像,接着便走进了展厅,这个纪念馆是三个纪念馆中第二大的馆所,导游带看我们继续往前走,我又看到了他老人家的一句名言:'建立新的政权,自然要创建法律、法令、规章、制度。'因为资料太多,我也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这些资料都是值得人们所知道的,参观完董必武老先生的纪念馆,我们便来到了李先念老人家的纪念馆,在里面我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看了这么多革命先烈们的资料和图画,也听导游讲说了先烈们的事迹,我们似乎也听到了先烈们的心声,感受到了他们大无畏的精神,是他们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如今安定的生活,百姓们安居乐业,生活的风平浪静,这么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却是用无数先烈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无比的感谢他们为我们打下这美丽的江山,用自己的行动来报答他们!
篇三: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今日下着倾盆大雨,我和妈妈冒着风雨,坐着公交车,带着严肃的心情去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来到了上山的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正方的花岗石线雕狮形望柱,被雨水冲刷过的它还是雪白发亮!我们继续往山上走去。
啊!我们终于到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是在1990年3月建成,在2012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这里面讲诉的是烈士们的精神品德、理想志趣与书法艺术的合璧,英雄的伟大风范和美丽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这是多么的让人陶醉呀!
只可惜我们去的时间不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现在是他们的休息时间。我和妈妈就在纪念馆的周围参观了起来,在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左边,我向阶梯的最顶端望去,在那里竖立着一个高约26米的纪念碑,它是乳白色的,形状有点像帆船,象征着革命如帆船,而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乘风破浪、奋勇前进!我们又来到右边参观,在右边有几个石雕,他们站得很挺拔,有一位战士还手持大刀,目视前方,他们是暴风雨中的钢铁战士!
走在回去的路上,我将'同志们,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这块石碑拍了下来,我觉得烈士们是多么的英勇呀!他们为了祖国而奋战,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每当我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就会想到这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和汗水编制起来的,你们浩然正气永垂青史。谢谢你们,革命烈士,如果没有你们冒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怎么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呢?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篇四: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北段,建于1953年。
这个学期在学院的组织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这里进行参观和学习。
在堂前,我们首先为纪念此行,进行了集体拍照活动。随后我们就进入了堂内,同学们自主参观。
堂的前厅有毛泽东手迹:'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土万岁!'.正厅祭坛上立有纪念碑,由朱德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些熟悉的话语重新映入我的眼帘,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参与革命的场景。这个印象深刻的开场震慑了我的灵魂。
接着一幕幕艰苦的场景,一个个铁骨铮铮的烈士都让我深感老一辈的革命者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纪念馆中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展厅里陈列着革命烈士使用过的步枪、机枪、将领使用过的手枪等,在一些地方还制作了场景和人物蜡像,生动的展示了当时革命的艰苦岁月。感受到:近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美好的今天。
我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为身为一个团员而自豪,为能在党的领导下成长而高兴!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虽然绝大多数人确实没有辜负先烈们的遗愿,他们正在为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工作着,更多的人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为我们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更加壮大,正发挥自己的余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泛社会的渣滓,拿当今社会现象而言,有一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他们不珍惜现在国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良好政策,整天的游手好闲,打架斗欧,他们难道不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青春虚度?还有那些学生,他们有现在这样好的学习条件,怎么会不珍惜?父母为他们操劳奔波一生,为的就是他们将来能有出息,为未来打好基础,有个好的前程,好的归宿,同时也为国家的建设能够添砖加瓦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可他们却无视父母的期盼,老师的厚爱,不愿主动自觉的去学习,我想若是先烈们在天有灵,也会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感到遗憾的。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重温了那段历史,还对我们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了革命烈士的精神。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更应继承这种精神,在国家危难的时刻,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回祖国的复兴是值得的,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美好的生活,都是由那些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历史,更要铭记那些为国献身的革命烈士。
参观结束后,我们从纪念馆中缓缓的走出。此时,我在纪念馆中所浮现出来的情景依然在脑中一一的闪过,还有一种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沉重心情闷在心中。我看着外面宽阔的马路上车来车往,整洁的城市高楼耸立,中国已不再是一只沉睡的雄狮,而是一个正在崛起、高速发展的国家。我们要缅怀那些为国抛洒热血的革命烈士,继续发扬他们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自觉地自重自律、自奋自强,让自己融入集体,顺应时代,这是历史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召唤,这是党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厚望。因为时代发展的趋势,恰如大江东流。我们的爱国之情、集体之心、报恩之愿、自强之志,只有顺应发展的时代大潮,我们的所作所为才能有利于国家,有益于集体;才能无愧于长亲,无悔于本心,我们的青春才能绽放光彩,我们的生命才会价值永恒!
姓名:罗白云
学号:1067001390
篇五:东北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今天我校组织各班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建于1931,1948年10月10日开馆,1933年9月,伪哈尔滨警察厅占用了这座大楼,这里成为日本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的罪恶场所。抗日英雄赵一曼同志,曾在这里受过酷刑。东北烈士纪念馆有3层楼,里面有藏品7000多件,历史的资料5000多份。
经过3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呈现在我们面前是一栋西欧古典主义建筑的大楼,这就是——东北烈士纪念馆,它坐落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走进大楼便可看见,竖立在楼梯中间的烈士雕像,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荣誉!我们随着讲解叔叔的脚步,听着讲解叔叔的详细讲解。我们来到了,烈士纪念馆的刑房,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刑具,墙上还挂着各种各样的>刑法,有木刑、土刑、水刑、火刑还有电刑,这些刑法很残酷,足以致人于死地,但是有一位英雄却忍受了所有刑法,可是她也也没有透露一点点机密,我想同学们都已经猜出来了,她就是——赵一曼英雄。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女英雄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人称李姐,生于四川宜宾,出生期1905年,逝世日期1936年8月2日。1935年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日军想从赵一曼的口中得知中国的机密,但是无论日军用尽了所有刑法,也没有从赵一曼口中得知任何机密消息。于是日军决定把赵一曼送回珠河县'公众处死',赵一曼得知自己要死了,于是向军官要了纸笔,写下了一篇感人的催泪信,这封信是写给赵一曼的儿子,宁儿的,信的内容是这样的: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们看了以后,都有些感动,一个军人母亲,为了守卫大家的家园,不顾一切危险,保卫守护自己的家园,连自己幼小的孩子都不管,这真是不顾一切!
新中国成立以后,哈尔滨人民为了纪念她,把现在我们所处的东北烈士纪念馆门前的那条街,取名叫做一曼街,就是为了纪念女烈士,赵一曼。
参观完毕后我有了深深地感触,那些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美好、美满的生活,不仅是赵一曼,还有许多像赵一曼的英雄,比如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等英雄,在哈尔滨都留有他们的印记,这些英雄都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少先队员要向他们致敬!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也报效祖国,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缅怀先烈!
篇六: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观江西革命烈士纪念馆有感
革命先烈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甚至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的涌现才换来了你我今天这样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
怀着崇仰的心情跨进了纪念馆的大门,堂前是一个小广场,广场的中心有一座右手持枪矗立的红军战士雕像。威武的雄姿展现着革命烈士的英勇与无畏。走进纪念堂,进入了前厅,只见迎面是一块毛泽东题写的红底金字的匾额,上嵌'死难烈士万岁!'顿时令人感到有一种悲壮肃穆的气氛。朝里边走,但见大厅正央的祭坛上立着块纪念碑,上面镌刻着朱德题写的碑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厅内的墙上,挂着一些当年参加革命的党和军队领导人的题词,其中,有邵式平(赣东北红军创建人之一,建国初期曾任江西省省长)的'在人民革命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刘伯承的'在民族民主革命战线牺牲的烈士是人民解放大道上的明灯',彭德怀的'英勇牺牲,前仆后继换得了革命胜利,烈士同志们的精神万古长存!',以及董必武、谢觉哉等人的题词。
接着一幕幕的场景,一个个铁骨铮铮的烈士都让我深感老一辈的革命者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纪念馆中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展厅里陈列着革命烈士使用过的步枪、机枪、将领使用过的手枪等,在一些地方还制作了场景和人物蜡像,生动的展示了当时革命的艰苦岁月。感受到:近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繁荣富强,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美好的今天。
橱窗里陈列着当年使用过的生活用品、衣服和武器。尽管岁月的变迁使得这些先烈的遗留物变得锈迹斑斑,有的已经破烂不堪,它们却是红色岁月最真实的见证。当初就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先辈们凭着坚定的毅力保卫了自己的国家,我们为我们的祖先感到自豪,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子女感到骄傲!
每个展厅里都挂有江西革命烈士的照片和事迹,勾起我们对历史的回忆。这其中,最小的只有十几岁,最大的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义无返顾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展馆内革命烈士的血衣和就义前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家人的牵挂和内疚,深情的表露中又真切地体现了他们'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与深明大义的豪迈气概。回首历史,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到'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林觉民,从'为了明天的青年能够愉快的工作,幸福的相爱,我们死而无憾'的周文雍、陈铁军,到视死如归的江姐,他们的豪言壮语,他们的真情流露使我更加坚信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怀壮志豪情的人民。
纪念堂的展厅中,除了大量的图文资料和革命文物外,还有很多的雕塑、实景模型和油画,这些艺术品创作精湛,集教育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再现了革命先烈经历的艰苦年代和英勇光辉的斗争历程,形象栩栩如生,非常震撼人心。其中,有一幅大型油画最令我难忘,名字叫'革命烈士无上光荣',描绘的是红军游击队员们和老百姓向战斗牺牲的烈士告别的感人场面。画中,一片青松翠柏之下,一位红军烈士躺在担架上,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共产党党旗,一个老妈妈含着热泪端详着烈士的遗容,周围站立着红军指战员、赤卫队员和手握红缨枪的少共儿童团员,大家神情凝重,无比沉痛。整幅画作场面十分悲壮,描绘得鲜活动人,让人观之有置身其境之感,体会到一股革命先烈的松涛浩气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我不禁在画作面前久久驻足,内心深受感染。
上饶集中营的老虎凳和钉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面沾满了烈士的鲜血,看到这一幕使人从心底顿生寒意。看到了战争的无比残酷,和革命烈士的英勇!
一曲悲壮的革命的历史告诉了我,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告诉了我,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们的英雄本色告诉我:在我们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总有一批仁人志士,他们心怀一种超越人世间任何艰险的信念,在黑暗中不断的探索,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头可断、肢可折,为了全中国的大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小家。而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坚信:若祖国面对危机,当民族面临危难时,一定会有更多这样的人为了信念与理想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鲜血,因为我们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我们都是中国人。
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灌南大地上??多名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矢志不渝,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所以我们人人要心怀感恩,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感谢他们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更应该懂得珍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创造未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五篇: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
参观南昌革命烈士纪念堂活动策划书
一、目的与意义
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高尚革新精神,通过参观革命烈士陵园以及观看革命英雄人物资料增强志愿者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给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
二、主办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
三、负责人:
总负责人:胡优良,支部负责人:杨昇,林嘉伟,张一,王超群,吉洋,刘亮斌。
四、活动时间: 2010年4月9日。
五、活动地点: 南昌革命烈士纪念堂
六、活动对象:
江西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党员
七、计划安排 1:流程
(1)由各个支部负责人通知支部党员,确定参加活动人数,并通知时间及具体事项;
(2)活动定在2010.4.9上午9:30在南昌革命烈士纪念堂门口集合,在大家集合完毕后,清点人数。
(3)在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门口整理队形,去革命纪念碑,向革命烈士默哀三鞠躬并默哀三分钟。
(5)在纪念馆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纪念馆,了解烈士事迹。(6)参观完毕在纪念堂门口集合,拍照留念。2:活动宣传
内容: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向全院学生宣传革命烈士先进事迹。行式:报纸,组织政治学习。时间:4月9号以后。
总结:活动结束后,参与者写心得体会,活动负责人应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支部对活动做出效果评估,分析优缺点;支部对活动进行报道。
八、活动经费预算:
1、乘车路费:元
2、租借悼念仪式用品 元
九、所需器材:
党旗一面,学院旗帜一面,相机若干,横幅若干。
十、活动事项
1、及时应对天气变化,做好准备,提前联系场地
2、注意安全问题,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各支部负责人负责好各支部人员;
3、鞠躬、默哀、宣誓、参观纪念馆时,保持安静,切勿喧闹;
4、注意保护周围环境
5、穿戴整洁,行为大方。不得带食物进入纪念馆。
全体党支部成员在活动期间在没有事的情况下均要参加这次的支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