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32年从未踏上过陆地。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在孤寂执着的一生中他用钢琴演绎了对音乐,对人生的理解,这就是《海上钢琴师》主人公1900的一生。
----摘要 他是一个孤儿,被一位在轮船上挖煤的黑人收养,从小和这位黑人父亲相依为命。可是命运总是不公平,在他8岁时,黑人父亲由于意外去世,这意味着他又一次成为孤儿。他在父亲的葬礼上第一次听到了音乐。 也许1900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他8岁时就意外的弹出了美妙的音乐,没有人教,也没有人知道他弹的是什么,但这旋律美极了。在他27岁时,已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师,他喜欢用独特的方式,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弹奏。每次集体演奏的时候,他都会弹出他自己的音乐,使指挥无可奈何。 之所以说是他的音乐,是因为他的弹奏不需要有乐谱,他的乐谱就是他的心,他的音乐也是他的心,由心而生的音乐,活的音乐。就如在和爵士音乐发明者Jell的“决斗”中,Jell的精彩的第一曲完后,他的第一曲却是一首快乐的圣诞乐曲,他不是故意想给Jell难堪,而是他因为听到Jell的第一曲心中高兴,用音乐表现了出来。Jell的第二曲使1900听得哭了,很明显,1900喜欢这首曲子,因此他的第二曲也是这首曲子——他把这首曲子从新弹了一遍。Jell的第三曲完毕后,1900的灵感充满全身,使他的最后一曲美妙绝伦,他把自己所有的心中的一切集中到了手指与琴键之间,他就是音乐,这就是他的音乐,他的心。他弹完后,全场没有一点声音,每个人都呆立不动。当1900用琴弦放出的热量把香烟点燃后,全场发出了响而长的掌声,这掌声比任何一次都响都长,这掌声即证明了1900,也证明了他的音乐,赢得一点也不勉强。连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Jell也默默的走开了,也许此时默默的走开是最好的办法。
有一幕使我记忆尤深,就是1900要下船而未下船的那个场景,没有下船的原因很简单,也很复杂:“因为城市没有尽头。”船是一种人生,城市是另一种人生。有尽头的人生有目的,有知足,有方向:没有尽头的人生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欲望永远也得不到满足。在这两种人生中,1900选择了前者。他说他只在船上弹奏,从不在陆地上弹奏。也许应该说,他只有在这有尽头的人生中才能弹奏出属于他自己的音乐,在那迷茫的人生中,他能弹得出来吗?
他说当初他站在舷梯上又停下脚步的时候,不是因为看不见,而是因为看见。在岸上,在城市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钢琴是不会骗人的,永远都只有88个键,不会多也不会少,而他可以在这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乐曲,他喜欢这样的感觉。而在岸上,成千上万的街道,有无数的琴键,他不知道该如何再演奏下去……
“fuck you jazz!”,一句很嚣张的话,其实透露出的是一种桀骜不驯,一种对外界名利的不屑!可悲的爵士乐祖师,他一生都在追求名和利,这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喜欢古典的鄙视流行,喜欢鲁迅的鄙视郭敬明…… 而往往沉迷与名利中的这些人自身价值根本不值一提,但他们摆脱不了名利的纠缠…… “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 岸上的人一生离不开自身或者外界对他的影响,一生都追求名利,名利??什么是名利??与众不同??受人尊敬??还是国家总统?……这些无聊的因素使得城市仿佛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你走不完,也逃不出……… “不知道天堂里有没有钢琴?”他笑着问麦克斯。而再过几分钟,他将随着这个伴他出生又成长的弗吉尼亚号,化作海底的尘埃。他空手弹奏着,此时已没有了钢琴,而他也不再需要钢琴--因为他就是钢琴,钢琴也就是他,他们之间早已浑然容为了一体。弗吉尼亚号被炸的那一刻,我只记得,自己惋惜的欢欣。因为如果让他离开弗吉尼亚号,只会更加残忍地把他杀害。让他陪伴着弗吉尼亚号一起从这个世界消失,或许才是他最好也为是唯一的归宿……
所以我终于明白了,1900 宁愿放弃生命也不下船的真正原因,他不是害怕外面的生活,而是害怕那一张无边的网… 1900,他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岸上那些一生都被囚禁在那张网里的人…… 同时对于名利相争 的不屑与批判。
如果说影片中PK的场景令我叹为观止的话,那么主人公的思想更能触动我的心弦。当钢琴与你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当心情用旋律来展示的时候,你还能从世上的凡人中找出来跟他相媲美吗?不能,完全不可能有,因为这是海、琴、人三者的共同体,而别的再伟大的钢琴师也只能静静在一边来体验他的心情。我明白爱情对于任何人的憧憬,更明白那个女孩子对主人公的吸引力,当主人公打算走下船舷去迎接他的新生活时,他看到的确是杂乱无章的、高低不平的建筑,还有街道。可能他不懂得条条大道通罗马这句谚语,但对于他来说他需要的是一个有范围的空间,他希望能在一个自己能掌控的空间中生存,不管是一望无垠的大海,至少看起来也有海天一线的边界;不管整艘船多么的复杂,但也有个范围,而陆地上的一切却在有边界的空间展示出没有边界,而这些不是他所要的,因为那样太复杂,复杂的心情会使他的音乐也变的复杂而平庸,更何况没有大海的波涛声他没法沉浸在自己手指下的音乐世界中。他选择与船同亡,其实不是他对未来缺乏自信,而是不想看来未来会令他,至少是目前的他所唾弃的样子,诞生出令现在他所不满意的音乐作品。选择与船共亡,选择与海永生,选择在爱情的音乐中慢慢的逝去又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呢?
无需语言和肢体上的表示,音乐传达着人类所有的爱恨情愁。我惊叹1900的才华,更折服于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著。他用自己的方式选择音乐,选择人生,选择一切。
《海上钢琴师》给了我很多启迪,而最重要的是教会我用所有的热情关注我的生活,并且去享受自己热衷的事物所带来的乐趣。真切地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对一切报以微笑。这一点足够我受用一生。
第二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900生于海,长于海,死于海。他就在海上度过了他的一生。1900年的第一天,婴儿的一声啼哭打破了海面上的平静。1900也开始了他的一生。他是孤独的,他没有姓名,没有国籍,没有家人,又或者说是他曾经有过家人,可是他们却把他丢弃在了那艘船上。幸运地,1900被船上的一位工人抱走,然后在船上长大。
他总是看着船上的人们来来往往,他能看懂他们眼中所蕴含的故事,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次航行,每次航行都有20xx人左右,1900在他们眼中看到了这个世界。1900把他所看到的故事都用钢琴记录下来,他的音乐不被规则与技巧所束缚,他让手自然敲击,心自然流淌。他的音乐是有灵魂的,琴键在手下,思绪在旅行,自由无碍。他尊重一切美好的音乐,所以当杰利来找他进行钢琴比拼,即使对方是不屑的,可是1900仍旧为对方弹奏的曲子而感动流泪,为他献上赞赏。但是如果对方因为想要打败他而把音乐当成工具进行单纯的炫技时,1900也会感到恼怒,而后用自己的方式打败他。
人们都说1900是个天才。的确,天赋是上帝赐给他的礼物,可是藏在1900身体下的放荡不羁,不为物欲所动让他永远是纯真无暇的,他将毕生时光献给所爱,用钢琴向人们阐述了自己的音乐。这一点不会随时间而改变,他有所爱,并用尽全力奔赴所爱,那是真正纯粹的.快乐。
后来1900想要下船,从陆地上听听大海的声音,他说这与在船上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那之前从未下过船的1900第一次提着行李踏上了海陆间的铁梯。他看到了这个繁华的世界,不再是小时候通过船窗看到的小小一角,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可是1900没有再继续往前走了。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当漫无边际的城市展现在1900眼前时,他找不到尽头,他看到了成千上万条路,可是他该走哪一条呢,在这偌大的土地之上,又有哪一寸是属于自己的呢。大海的声音在耳边,告诉他生活是无限的。可是在钢琴上,琴键是始,琴键是终,88个琴键,清清楚楚,就像1900的这一生,简单而纯粹。世界的琴键有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也看不到尽头,1900不会选择下船,他是清醒的,不会妄想去弹奏那台属于上帝的钢琴。所以他把头顶的帽子向外扔去,帽子最终落到了海上,那是他的选择。
其实1900的选择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他做到了,他热爱音乐并献上了他的一生。他既深思熟虑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也毫不犹豫地忠于自己的心。并且他对自己很了解。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无数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又是否能听从内心的声音忠于内心呢?
1900是孤独的,没有人记得他除了他的朋友;1900是自由的,即使是为了热爱献上了生命。他的一生依旧简单纯粹,用自己的方式活着,纯真随性。
伴随着弗吉尼亚号的巨大轰鸣声,我们仿佛看到了1900的背影,孤独,决绝却也自由。
第三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灵宝实验高中3209班
高荣
前几天,朋友向我推荐了一笔电影——《海上钢琴师》,它是一部富有戏剧性的电影,却让我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在至少十二次航行后的某个春天,T.D.雷蒙1900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他穿着Max送给他的大衣,整装待发。可当他走到船梯的一半时,他突然怔了一下,最终把帽子扔在了大海与陆地交界的的陆地上,决定不去大陆了,也因此与世界失之交臂。为什么他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了呢?在我看来,一方面,他一生都面对大海,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让他对陆地踌躇不前。另一方面,陆地象征着“欲望”,大陆上的人们为贪婪的欲望而变的残忍,而1900拥有着一颗单纯的心,他改变想法是不愿意掉入世俗的泥潭。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这没有尽头的欲望,是如今一些小有成就的人迷失自我的真实原因。但他表示拒绝,不愿陷入这虚无缥缈的泥潭。
由此,我对欲望有了更深的理解。是什么?让“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战将背信义,杀义父,在美色中沉沦,因貂禅而痴狂,灵魂为之暗淡,精神为之凋谢,是欲望。是什么?让大清的中堂——和绅——步步堕落,放弃忠君报国,选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堆积如山的金银玉器随风飞去,是欲望。是的,是被欲望遮住了眼,世界模糊了,是被欲望锁住了心,灵魂桎梏了,是被欲望夹住了脚,行动迟缓了。用理智的双手拨开欲望的迷雾,让理智的阳光照进真实的心灵,于是一切开始美好。
看,是越王的卧薪尝胆,用理智克制了欲望,成就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瞧,是苏武的塞外羊鞭,用气节战胜了利欲,留下了“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万世英明。听,是岳飞“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的豪言壮语,为世间留下了刻在我们心头的“精忠报国”。
的确,痛苦是不忍割舍的快乐,人原本就充满欲望,有的是金钱,有的是权利,有的是美色,有的甚至是快乐,就像天边留下的晚霞,终会过去,留下回忆,便握住一种心情,而非痴迷的追逐,换来一身的负累,与身前身后的骂名。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我们在虚荣中生活,但不要被虚荣蒙住双眼。”同样的,我们在欲望中挣扎,但不要被欲望束缚精神。是啊,欲望本是无止无尽的虚幻,是难以留存的浮华,赤裸裸而来,空荡荡而去,为何还要留下一行欲望牵绊自由的灵魂?
1900让我真正明白了欲望的含义,我感谢他。
第四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0日语2班 1040202224 林柳青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在一生从未下船,天生有着惊人音乐才能的钢琴师在船被销毁的时候,依然决定不下地,愿与船一起在世界上消失的故事。他是一名弃婴,被船上一名烧炉工所收养,取名为1900。烧炉工竭尽自己的全力想把他养育成一名体面的有知识的人。然而烧炉工却在一场意外中去世。这样一场死亡对于8岁的1900来说是如此的无助。而过人的天赋使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钢琴师。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单凭着天赋去领悟钢琴,却弹出了让人惊叹的曲子。也曾经有陆地上的钢琴师来挑战,起初他只当玩玩,也没当回事,挑战者就得意洋洋再三地挑衅。终于,1900以一首从未公开弹奏过,又或者确实是即兴的曲子,击败了对手。然而,他对这些并非十分在意,那次以后,他依旧在宴会上如常演奏。戏中有这样一幕,有人说,只有在三等舱才能听到1900最真心真挚的音乐。1900被很多身份低下,想要到美国这块淘金地拼搏追寻自己理想的人簇拥着弹奏这乡村音乐,他们就这样簇拥着他,爱着他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起伏时而跳舞,时而轻快交谈。这一幕不知道为何深深地感动了我,世界上的很多快乐,其实并不需要很复杂,快乐愉悦的音乐确实是个好东西,让人忘记前景的迷茫,让人忘记从前的痛苦,只是在享受这一刻,拥抱着这一刻。所有的前尘往事纷纷扰扰只当是过往云烟。有什么比起当你坐在三等舱,却依然能听着大师即场演奏更让人觉得欣慰呢。而在另一方面,也刻画出了1900那刻善良平和的心。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得到的荣誉而飘飘然,没有看不起谁,他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他的心底里,他一定也觉得,只要有那颗喜爱音乐,向往美好的心的人,都值得享受音乐吧。
没有身份证明,没有任何他存在于这世界的证明,他的世界就只是这样的一艘船。他的世界就那么大,他常看着海面发呆,也经常在其他人下船的时候看着他们熙熙攘攘,兴奋万分地下船,他也问过自己是否该下船看看这个世界。终于,他在船上遇上了一位让他怦然心动的女孩,他决定要为了她而下船。而在船上,他曾经接近她,企图把录制的第一张自己演奏黑胶唱片送给她作为见面礼。他觉得自己跟她很有缘分,因为他曾在他从未离开过的这艘船上遇见过女孩的父亲,甚至跟他合奏过一曲。他对这女孩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感情,总是很想见到她,甚至在深夜秘密到她所在的船舱偷偷地亲吻她。他有点讶异自己的行为,却又为感受到那种恋爱的甜蜜苦涩而感到快乐。在那女孩下船的时候,他终于鼓起勇气,拿着唱片,想要送给她,告诉他跟她父亲的缘分。只是,人群中,她被人流推着下船,她最后听不到他的请求,只听到他的道别。他的表情充满的无奈与忧伤,让我看着都觉得惋惜。在那一天,他把那张唱片掰了个粉碎,把它扔到了垃圾桶。在往后的日夜思念中,他决定要下船看看这个世界,又或者,他只是想去看看他所喜欢的女孩向往的那片陆地到底是什么样子。船上的所有人都为他送行,同时也深深明白这样一别也许就是永远。他跟船上的伙计一一道别,然后转身离开。当他走了一半的提子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深深地凝视着这个庞然大物般无边无际的世界,他的眼神里闪过了一丝的犹豫,然后这一丝的犹豫就蔓延开来,直到足够他转身,对这样的一个世界突然感到索然无味,回到他熟悉的船上。所有看着他下船,满心期待又悲伤的人都感到这样的发展非常的戏剧性,而他只是不
说话,恢复到往日的世界里。看到这里的时候,会觉得感同身受,就像我刚开始离开家到广州读书的时候,曾经对离开家人,独自地交友,处理生活感到向往,但当真的站在这样一条路面漆的时候,又不禁却步。明白到自己是真的要踏入一个自己从未涉足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只能自己打点一切。从前熟悉的朋友,熟悉的城市的空气,已经不能在太依赖留恋了。而可能,我也曾经有过这样一种眼神凝望过广州这样一个车水马龙,行人神色匆匆,年轻女子在路上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画着妆的城市。但是,不同的是,我只能继续前进,只能去把这样一种恐惧和无奈转换成勇气,继续自己的人生。也许,我是有一点羡慕1900的,他有他的船,而我的人生,在现阶段,属于我的东西,几乎一无所有。所幸的是我有疼爱我的亲人,他们在我的背后一直支持我。
1900这样的一种选择,其实没有关于错对的辩论吧。他可以下船,然后随意找一处演奏,他就可以大红大紫,名成利就,成为世界级的大师,可以得到多很多的女子,可以看更多这个世界。但是,他却选择了继续在船上做他神秘的钢琴师,继续在他认为他自己应该呆的地方呆着,他选择了一种生性释然,安稳适合自己的生活。他甚至没有踏上过大地一步,没有感受到丝毫的地气。这也许是艺术家与生俱来的一种执着。要是,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生活的方式生存着,而不是用各种的借口去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为了做上等人而一生劳碌奔波的话,这个世界必定更加美好。
顺带提一下,这部片子的引子是1900的一位亲密好友MAX一直口述他的故事而展开的。在船上,他们渡过了人生之中最美好灿烂的时光。他们每天一起演奏,MAX演奏小号,1900演奏钢琴。MAX的小号同样的也是让人听着听着就入迷,他非常欣赏1900的音乐才能,并一直关心着他。1900也把他当成了一生的挚友,他们之间的友情非常的深厚,MAX见证了1900的所有,野同样理解了他的所有心情。但也同样对1900执着于在海上生活,不肯下船感到迷惑,一方面他希望1900能下船演奏,名成利就,一方面他又对他不下船,坚持自己感到敬佩。
在故事的最后,弗吉利亚因为太旧而必须销毁。MAX在得知消息之后,知道1900肯定坚持呆在船上,当时MAX已经穷途末路,到了只能变卖心爱小号的地步了。但他还是坚决要回去找1900,想把他劝服,让他下船。经过了他和另外两人的一番搜索,MAX终于找到了1900.1900只是静静地坐在从前烧炉工工作的船舱底,对着MAX若无其事地打招呼。两位挚友相见,激动得无言无言,只是眼睛多了一层更深层的东西。MAX费劲唇舌,1900都不肯下船,愿和船一起跟着这世界消失。他本来在这世界上就是没有身份的,何必要下船让自己不习惯。他告诉MAX,当初想要下船,却在梯子站着瞭望美国的时候,就断了再下船的念头。他觉得陆地的世界没有尽头,就像钢琴一样,没有尽头的钢琴是弹不出好的曲子的,他无法驾驭这样一种无尽,他对这样的一片无尽土地感到恐慌感到迷茫。而弗吉利亚号,才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船才是他能驾驭,能有尽头的钢琴。他宁愿在这样一种无尽中一瞬地死去,也比在一种无尽的空虚中慢慢老去要来得快乐。当他跟MAX讲这样一番话的时候,他们二人早已经热泪盈眶。MAX觉得他同来没有了解过1900的需要,到今天,才总算明白了他的想法,他一直觉得1900像是一个奇迹一样的人,无人能够真正理解他。MAX觉得自己只是参加了1900一生中可能是最精彩的一部分,却没有走进过他的内心,他应该早明了他的想法的。最后,在再三的道别中,MAX离开了船,在离开船的跟1900最后一次挥手道别的时候,1900甚至还跟他再讲了一个笑话,他很坦然地面对死亡,他似乎觉得他的一生应该这样过完,才是最完美的。
1900的一生,本身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悲剧,但我却在眼泪中更多的是看到了人类那种本应该持有的坦诚面对自己的勇敢以及对自己的原则坚持的执着。同时,也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现今社会,很多都是看成了现金社会,每个人都在为这金钱,物质匆匆忙忙,想要得到一位真挚的朋友,实在困难,即使有这样一位挚友,是会觉得没有安全感。是因为人类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一个充斥着各种不信任,背叛,快餐般的可有可无的感情的社会吗。在这样的一个年代,会有1900一样的传奇,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年代,我们是否还有力量,把自己造就成这样一个传奇,不必要有1900一样神赋予一般的才能,只要坦率,真诚地看待自己,看待事物,本身就已经是一个传奇。
第五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宁静的音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男主角1900(人名)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直至与船葬于海底。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陆地”更多的则应是一个隐喻。陆地上纵横交错的高楼、街道使1900感到“恐惧”、“崩溃”。不可确定的种种是人类的欲望,这没有尽头的欲望,正是使艺术家们迷失自我的真是原因。他不下船是因为他不愿意陷入这种漩涡之中。“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这是他最后的独白,他离不开自己的世界,也不敢去走进另一个未知世界,带着对未知的恐惧选择了离开,离开也是他的一种选择。那些无法看到的东西对他来说真的有那么恐惧吗?世界的尽头在哪里?这是一个很陌生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但对他来说却是一张驶进另一个世界的船票。在他的世界里不会有迷路,只需记住八十八个琴键就行,就那么简单,没有太过于复杂的方向,纯真而又充满灵性的世界。
每天奔波于生活的我们又能怎么去面对这个问题?或者自始至终我们从没考虑这些,因为我们的每一步都有一个相似的脚印在眼前等着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这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生活就像做一道自己喜欢的饭菜去品尝,没有多么复杂,简简单单。只不过我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想法,接纳和融入让我们变成了这个现实社会中的一个人,或许这就是我们不同于1900的故事。他从未走进,而我们也从未走出。
他选择了离去,因为他不能活在一个无从选择的世界,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当感觉都是选择时,你就找不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这事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孤独,自从他被抛弃在维珍妮亚号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乐者,自从在丹尼的海葬听到音乐是就注定与音乐一生纠缠;传奇,自从他无师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传奇。他有个好长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琴键只有88个,而我们的心是无限的,可以随心演奏出美妙而无限的音乐;但是城市是无限的,没有尽头,我们无法把握.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险恶,尔虞我诈的年代里,我们的心更需要有一艘这样的船来歇息,人的本性是崇尚真诚的,人人都希望有一个空间是清新透明的,可是这样的空间真的很难找,那么只有靠自己来把握这个污浊的世界,往往在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摘下面具才发现:这个面具的重量已经不能让人正常呼吸了。如果真的有一个空间可以让自己永远不再戴这个面具,那么有谁不愿呆在这个空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