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9:0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第一篇: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

——观《海上钢琴师》

作者:顾聿瑾

世界上总是有那样一些人,他们充满思想、智慧,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却很难与俗世和谐共生。我们称他们为艺术家或天才。

奥斯卡•王尔德可以说其中的代表。我喜爱他、赞美他、崇敬他,却还是无法真正地理解他。王尔德有言:“我们都处在沟中,但有些人在仰望天上的星星。”我想,他不仅是那在沟里仰望星星的人,更是那被人少数人仰望的星星。

尼采也说:“在这儿,我的孤独在于个人与世界无法达成共识。”

我想,也许这句话几乎概括了所有艺术家与天才孤独的原因——个人与世界无法达成共识。

《海上钢琴师》就是赞颂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的一部伟大的影片。

在电影中,1900就是所有天才艺术家的代表,弗吉尼亚号轮船是孤独者栖身的小小家园,陆地是庸众生活的俗世天地,而大海就是那巨大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初次观看这部影片还是我初中的时候,当时只是觉得喜欢,并不理解。直到现在第四次将它重新看过,才意识到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想表达的,远比观众看到的要多得多。而那些多出来的韵味与深意,更多地是通过不断地回味和思考得到的。

影片以一位钢琴师作为艺术家与天才的代表,本身就是意味深长的。叔本华认为,“绝对的”艺术把人的思想从可鄙的日常生活中转移开去,并使它摆脱意志的束缚。音乐是与物质世界最无关的艺术,而且它与平庸的现实生活离得最远,因此它是最理想的艺术。他宣称:“变成和音乐一样是所有艺术的抱负。”所以,海上钢琴师1900不仅是所有艺术家与天才的浓缩,更是他们的精华。他所体现出的那一群人的共性,恰恰是将他们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最鲜明的个性。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也提出了审美判断与利害无涉的假定。1900就是最不物质的一位天才艺术家。影片开头就说,“每艘船上都有一个人最先看到美国。不要以为这是偶然或是视觉幻想,这是命运。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你看他们的眼睛,就能清楚地看见她——美国。”美国,是1900所在的弗吉尼亚号的目的地,也是许多人心中的圣地——美国意味着财富和荣誉。但是对于1900来说呢?美国连同其他物质的事物一样,对他只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概念,甚至是一个让他感到恐惧的感念。大部分的乘客登上弗吉尼亚号,是为了旅行到另一个地方,而1900则是把家安在了船上。和外面的物质世界相比,似乎船上的天地更加的实在、可以触碰。所以当人们劝说他下船谋生时他才会断然拒绝,当公司来给他录制唱片时他才会那么紧张。影片中有意味深长的一幕,1900在三等舱里为穷人们弹奏。人们和着他的节奏欢快地舞蹈。突然有人大叫一声:“美国到了!”所有的人都作鸟兽状散开,只留下1900一人孤单地坐在钢琴前,无奈地摇头。美国对船上的其他乘客意味着太多太多,对1900来说,只意味着他所有的听众都要离他而去,剩下新的不断循环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来自于1900和他人的追求的不同。

影片中反复提到的“爵士”二字及片场的场景样貌,让我们有了设想故事发生时间的线索。“你吹的那是什么?” “我不知道。” “你怎么会不知道?那是爵士乐。”一战(1918)结束后,经济大萧条(1929)还未到来,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称它为“爵士乐时代”,他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1900就是这个时代中“奇迹”于“艺术”的代表,同时更体现了对“挥金如土”之人无比的“嘲讽”。影片中有一段很精彩的情节,陆地上某位号称“创造了爵士乐”的人向1900发起了挑战,1900始终无心应战,最后在那人充满挑衅与侮辱的话语中演奏了一曲技惊四座的《永无止境的航行》,使那位原本心高气傲的乐手无地自容。最后,1900在船上看着他离开,只说了一句:“Fuck the jazz.”(去他的爵士),这就是1900对那些充满了功利色彩的音乐的评价,更是他对整个陆地上的庸俗生活的态度,他始终站在高高的甲板上俯视一切,他根本不在乎。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因为1900对世界的物质一面无欲无求,所以常人所遵循的各种规章礼节对他也都不起作用。当他很小的时候,在有一次看到大厅中人们欢快地演奏、跳舞之后,他在晚上一个人坐在了钢琴前弹了起来,吸引了很多人侧耳倾听,直到引来了一位船员。船员对呀说:“1900,你所做的这些都是违背常规的。”小时候的1900就回了他一句:“Fuck the regulations(去他的常规)。”这是他关于音乐的启蒙教育,更是关于人生的一、一堂课。所以当我们听到成年后的他说出那句:“Fuck the jazz”时,就会觉得是那样的耳熟。1900后来把他对教条的蔑视运用到了创作中,他从不会演奏别人的曲目,他不愿意按照乐规定好的乐谱演奏。但是人们对他是那样的喜爱,以至于当他让他的钢琴声跳脱出其他乐器的曲调的时候,乘客们选择的是和着他的节奏,随心所欲地舞蹈,不去在乎既定的规则,把繁文缛节全都抛之脑后。1900不仅自己做到了不同寻常,他还有力量带动别人追随他的调调。

所有的这些,也就都可以解释为什么最后1900会选择一条常人无法理解的路了。我们的思维已经存在某种定式很久了,我们会用合理与不合理、值得与不值得、甚至应该与不应该来判断事物,但这些在1900眼里都是烟尘,他根本不把任何规则或体制放在眼里,又或者,他自己就已经创建了一个制度。阳明先生有言:“吾心即宇宙”,我想,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艺术家与天才。

也许正是因为上面所说的这一点——艺术家与天才都固执地生活在自己的小宇宙中,所以他们对于平庸的世俗世界来说,和不存在几乎没什么两样。当然,这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并不是俗世隔离了他们,而是他们主动抛弃了俗世。“世上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没有一座城市、一个教会、一个医院、监狱或是棒球队知道他的名字。他没有国籍,没有家人,甚至没有生日。他八岁了,但是官方说来,他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影片中,这种“不存在感”贯穿始终,但实际上,这种传统意义上的“不存在”却恰恰对比出了1900对于他自己内心世界的强烈的“存在”。这不仅让我联想起了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存在主义。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1900不正是符合存在主义的观点吗?他做到了在无意义的存在的基础上创造出无限的精彩生活。他根本不需要任何一个组织、机构来证明他的存在,他就这样在一艘小船上度过了一生,但他的实际生活,却远远超越了这艘船、甚至大海的承受范围,飘到了无穷无尽的地方。“他在神游,每次都去往不同的地方——在伦敦的中心,在穿过田野的火车上,在火山的边缘,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数着石柱,仰望着神灵。他在神游。”艺术家与天才享受不存在的“存在感”,孤独地跋涉于虚无之境,却又能从其中发掘出无限的意义。

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1900不愿下船了吧。实际上,是他根本就不用下船。他可以从船上乘客的脸上看出音乐,他可以在音乐中游览新奥尔良„„马克斯问:“世界就在那儿,只有一个跳板的距离。什么是跳板?就是几步而已。天哪,美好的生活就几步而已,为什么不试一下?就一次。为什么就是不下去?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1900答:“我认为陆地上的人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想‘为什么’。冬天担心夏天的到来,夏天会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这就是你为什么不会厌倦——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我并不羡慕。”1900到哪儿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不在于周围的人多人少,孤独是作为艺术家与天才的一种生活态度,他们在世上任何地方都选择站立成孤独的姿态。他们的高傲迫使他们选择了不融入、不妥协。1900更是其中的代表,连“隐于市”都不要了。1900站在舷梯上,望着眼前的景象,他看到的是和我们眼中完全不同的模样。“你有没有真正观察过你所生活的城市?它给你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感觉?”天天身处城市中的我们,有认认真真地考虑过这两个问题吗?还记得某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是“触摸城市”,只是这样的经历我们有过吗?似乎真的是“不识城市真面目”了。真正的城市和我们的关系究竟有多近,抑或有多远?其实城市又何尝不是一座“围城”呢?在里面呆久了的人想出来,在外面的人又拼了命地想进去。1900是一个特例,他始终置身城市之外,并且也不想去身处其中。我也憧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只怕,在城市中很难实现。

也许看完《海上钢琴师》的我们都会去费心思考关于1900在最后的最后到底要不要下船的问题吧。在看了这么多遍后,我终于有所领悟了。这个世界,既需要有选择下船的人,也需要有甘愿留下的人。萨特有言:“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评价他是个什么人物。1900最后选择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沉没,就是因为他有选择的自由。而现在,真正有“选择的自由”的人能有多少?所以1900孤独。所以渐渐地,这种孤独的选择成了一种荒诞的行为。所以,我们会费心思考。

马可•奥勒留作《沉思录》,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1900并没有什么奇异的地方,他只是按照了自己的本性生活。我们把他的故事看作传奇,只是因为我们不能真正做到这点。艺术家与天才就是这样孤独地存在着,他们的孤独被我们景仰,但惟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随性的姿态。

蒋勋先生在《孤独六讲》中说:“其实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艺术家与天才们就这样,行走在自负的孤独岁月。他们把自己的孤独上升到美学与哲学的高度。

1900说:“倘若我下船,在陆地上感受几年,生活几年,然后我就会变正常了,像其他人一样。”

我想说:“只让我们的生命简单平和像一架钢琴,让你来奏出音乐。”

谨以一部《海上钢琴师》,赞颂所有孤独并绚烂着的艺术家与天才。我无法走近你们的世界,但至少,我从中发现了美的痕迹。

第二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900生于海,长于海,死于海。他就在海上度过了他的一生。1900年的第一天,婴儿的一声啼哭打破了海面上的平静。1900也开始了他的一生。他是孤独的,他没有姓名,没有国籍,没有家人,又或者说是他曾经有过家人,可是他们却把他丢弃在了那艘船上。幸运地,1900被船上的一位工人抱走,然后在船上长大。

他总是看着船上的人们来来往往,他能看懂他们眼中所蕴含的故事,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次航行,每次航行都有20xx人左右,1900在他们眼中看到了这个世界。1900把他所看到的故事都用钢琴记录下来,他的音乐不被规则与技巧所束缚,他让手自然敲击,心自然流淌。他的音乐是有灵魂的,琴键在手下,思绪在旅行,自由无碍。他尊重一切美好的音乐,所以当杰利来找他进行钢琴比拼,即使对方是不屑的,可是1900仍旧为对方弹奏的曲子而感动流泪,为他献上赞赏。但是如果对方因为想要打败他而把音乐当成工具进行单纯的炫技时,1900也会感到恼怒,而后用自己的方式打败他。

人们都说1900是个天才。的确,天赋是上帝赐给他的礼物,可是藏在1900身体下的放荡不羁,不为物欲所动让他永远是纯真无暇的,他将毕生时光献给所爱,用钢琴向人们阐述了自己的音乐。这一点不会随时间而改变,他有所爱,并用尽全力奔赴所爱,那是真正纯粹的.快乐。

后来1900想要下船,从陆地上听听大海的声音,他说这与在船上听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那之前从未下过船的1900第一次提着行李踏上了海陆间的铁梯。他看到了这个繁华的世界,不再是小时候通过船窗看到的小小一角,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可是1900没有再继续往前走了。这个世界很大,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当漫无边际的城市展现在1900眼前时,他找不到尽头,他看到了成千上万条路,可是他该走哪一条呢,在这偌大的土地之上,又有哪一寸是属于自己的呢。大海的声音在耳边,告诉他生活是无限的。可是在钢琴上,琴键是始,琴键是终,88个琴键,清清楚楚,就像1900的这一生,简单而纯粹。世界的琴键有几百个几千个甚至也看不到尽头,1900不会选择下船,他是清醒的,不会妄想去弹奏那台属于上帝的钢琴。所以他把头顶的帽子向外扔去,帽子最终落到了海上,那是他的选择。

其实1900的选择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他做到了,他热爱音乐并献上了他的一生。他既深思熟虑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也毫不犹豫地忠于自己的心。并且他对自己很了解。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无数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又是否能听从内心的声音忠于内心呢?

1900是孤独的,没有人记得他除了他的朋友;1900是自由的,即使是为了热爱献上了生命。他的一生依旧简单纯粹,用自己的方式活着,纯真随性。

伴随着弗吉尼亚号的巨大轰鸣声,我们仿佛看到了1900的背影,孤独,决绝却也自由。

第三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灵宝实验高中3209班

高荣

前几天,朋友向我推荐了一笔电影——《海上钢琴师》,它是一部富有戏剧性的电影,却让我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在至少十二次航行后的某个春天,T.D.雷蒙1900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他穿着Max送给他的大衣,整装待发。可当他走到船梯的一半时,他突然怔了一下,最终把帽子扔在了大海与陆地交界的的陆地上,决定不去大陆了,也因此与世界失之交臂。为什么他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了呢?在我看来,一方面,他一生都面对大海,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让他对陆地踌躇不前。另一方面,陆地象征着“欲望”,大陆上的人们为贪婪的欲望而变的残忍,而1900拥有着一颗单纯的心,他改变想法是不愿意掉入世俗的泥潭。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这没有尽头的欲望,是如今一些小有成就的人迷失自我的真实原因。但他表示拒绝,不愿陷入这虚无缥缈的泥潭。

由此,我对欲望有了更深的理解。是什么?让“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战将背信义,杀义父,在美色中沉沦,因貂禅而痴狂,灵魂为之暗淡,精神为之凋谢,是欲望。是什么?让大清的中堂——和绅——步步堕落,放弃忠君报国,选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堆积如山的金银玉器随风飞去,是欲望。是的,是被欲望遮住了眼,世界模糊了,是被欲望锁住了心,灵魂桎梏了,是被欲望夹住了脚,行动迟缓了。用理智的双手拨开欲望的迷雾,让理智的阳光照进真实的心灵,于是一切开始美好。

看,是越王的卧薪尝胆,用理智克制了欲望,成就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瞧,是苏武的塞外羊鞭,用气节战胜了利欲,留下了“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万世英明。听,是岳飞“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的豪言壮语,为世间留下了刻在我们心头的“精忠报国”。

的确,痛苦是不忍割舍的快乐,人原本就充满欲望,有的是金钱,有的是权利,有的是美色,有的甚至是快乐,就像天边留下的晚霞,终会过去,留下回忆,便握住一种心情,而非痴迷的追逐,换来一身的负累,与身前身后的骂名。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我们在虚荣中生活,但不要被虚荣蒙住双眼。”同样的,我们在欲望中挣扎,但不要被欲望束缚精神。是啊,欲望本是无止无尽的虚幻,是难以留存的浮华,赤裸裸而来,空荡荡而去,为何还要留下一行欲望牵绊自由的灵魂?

1900让我真正明白了欲望的含义,我感谢他。

第四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10日语2班 1040202224 林柳青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在一生从未下船,天生有着惊人音乐才能的钢琴师在船被销毁的时候,依然决定不下地,愿与船一起在世界上消失的故事。他是一名弃婴,被船上一名烧炉工所收养,取名为1900。烧炉工竭尽自己的全力想把他养育成一名体面的有知识的人。然而烧炉工却在一场意外中去世。这样一场死亡对于8岁的1900来说是如此的无助。而过人的天赋使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钢琴师。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单凭着天赋去领悟钢琴,却弹出了让人惊叹的曲子。也曾经有陆地上的钢琴师来挑战,起初他只当玩玩,也没当回事,挑战者就得意洋洋再三地挑衅。终于,1900以一首从未公开弹奏过,又或者确实是即兴的曲子,击败了对手。然而,他对这些并非十分在意,那次以后,他依旧在宴会上如常演奏。戏中有这样一幕,有人说,只有在三等舱才能听到1900最真心真挚的音乐。1900被很多身份低下,想要到美国这块淘金地拼搏追寻自己理想的人簇拥着弹奏这乡村音乐,他们就这样簇拥着他,爱着他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起伏时而跳舞,时而轻快交谈。这一幕不知道为何深深地感动了我,世界上的很多快乐,其实并不需要很复杂,快乐愉悦的音乐确实是个好东西,让人忘记前景的迷茫,让人忘记从前的痛苦,只是在享受这一刻,拥抱着这一刻。所有的前尘往事纷纷扰扰只当是过往云烟。有什么比起当你坐在三等舱,却依然能听着大师即场演奏更让人觉得欣慰呢。而在另一方面,也刻画出了1900那刻善良平和的心。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得到的荣誉而飘飘然,没有看不起谁,他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他的心底里,他一定也觉得,只要有那颗喜爱音乐,向往美好的心的人,都值得享受音乐吧。

没有身份证明,没有任何他存在于这世界的证明,他的世界就只是这样的一艘船。他的世界就那么大,他常看着海面发呆,也经常在其他人下船的时候看着他们熙熙攘攘,兴奋万分地下船,他也问过自己是否该下船看看这个世界。终于,他在船上遇上了一位让他怦然心动的女孩,他决定要为了她而下船。而在船上,他曾经接近她,企图把录制的第一张自己演奏黑胶唱片送给她作为见面礼。他觉得自己跟她很有缘分,因为他曾在他从未离开过的这艘船上遇见过女孩的父亲,甚至跟他合奏过一曲。他对这女孩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感情,总是很想见到她,甚至在深夜秘密到她所在的船舱偷偷地亲吻她。他有点讶异自己的行为,却又为感受到那种恋爱的甜蜜苦涩而感到快乐。在那女孩下船的时候,他终于鼓起勇气,拿着唱片,想要送给她,告诉他跟她父亲的缘分。只是,人群中,她被人流推着下船,她最后听不到他的请求,只听到他的道别。他的表情充满的无奈与忧伤,让我看着都觉得惋惜。在那一天,他把那张唱片掰了个粉碎,把它扔到了垃圾桶。在往后的日夜思念中,他决定要下船看看这个世界,又或者,他只是想去看看他所喜欢的女孩向往的那片陆地到底是什么样子。船上的所有人都为他送行,同时也深深明白这样一别也许就是永远。他跟船上的伙计一一道别,然后转身离开。当他走了一半的提子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深深地凝视着这个庞然大物般无边无际的世界,他的眼神里闪过了一丝的犹豫,然后这一丝的犹豫就蔓延开来,直到足够他转身,对这样的一个世界突然感到索然无味,回到他熟悉的船上。所有看着他下船,满心期待又悲伤的人都感到这样的发展非常的戏剧性,而他只是不

说话,恢复到往日的世界里。看到这里的时候,会觉得感同身受,就像我刚开始离开家到广州读书的时候,曾经对离开家人,独自地交友,处理生活感到向往,但当真的站在这样一条路面漆的时候,又不禁却步。明白到自己是真的要踏入一个自己从未涉足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只能自己打点一切。从前熟悉的朋友,熟悉的城市的空气,已经不能在太依赖留恋了。而可能,我也曾经有过这样一种眼神凝望过广州这样一个车水马龙,行人神色匆匆,年轻女子在路上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画着妆的城市。但是,不同的是,我只能继续前进,只能去把这样一种恐惧和无奈转换成勇气,继续自己的人生。也许,我是有一点羡慕1900的,他有他的船,而我的人生,在现阶段,属于我的东西,几乎一无所有。所幸的是我有疼爱我的亲人,他们在我的背后一直支持我。

1900这样的一种选择,其实没有关于错对的辩论吧。他可以下船,然后随意找一处演奏,他就可以大红大紫,名成利就,成为世界级的大师,可以得到多很多的女子,可以看更多这个世界。但是,他却选择了继续在船上做他神秘的钢琴师,继续在他认为他自己应该呆的地方呆着,他选择了一种生性释然,安稳适合自己的生活。他甚至没有踏上过大地一步,没有感受到丝毫的地气。这也许是艺术家与生俱来的一种执着。要是,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生活的方式生存着,而不是用各种的借口去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为了做上等人而一生劳碌奔波的话,这个世界必定更加美好。

顺带提一下,这部片子的引子是1900的一位亲密好友MAX一直口述他的故事而展开的。在船上,他们渡过了人生之中最美好灿烂的时光。他们每天一起演奏,MAX演奏小号,1900演奏钢琴。MAX的小号同样的也是让人听着听着就入迷,他非常欣赏1900的音乐才能,并一直关心着他。1900也把他当成了一生的挚友,他们之间的友情非常的深厚,MAX见证了1900的所有,野同样理解了他的所有心情。但也同样对1900执着于在海上生活,不肯下船感到迷惑,一方面他希望1900能下船演奏,名成利就,一方面他又对他不下船,坚持自己感到敬佩。

在故事的最后,弗吉利亚因为太旧而必须销毁。MAX在得知消息之后,知道1900肯定坚持呆在船上,当时MAX已经穷途末路,到了只能变卖心爱小号的地步了。但他还是坚决要回去找1900,想把他劝服,让他下船。经过了他和另外两人的一番搜索,MAX终于找到了1900.1900只是静静地坐在从前烧炉工工作的船舱底,对着MAX若无其事地打招呼。两位挚友相见,激动得无言无言,只是眼睛多了一层更深层的东西。MAX费劲唇舌,1900都不肯下船,愿和船一起跟着这世界消失。他本来在这世界上就是没有身份的,何必要下船让自己不习惯。他告诉MAX,当初想要下船,却在梯子站着瞭望美国的时候,就断了再下船的念头。他觉得陆地的世界没有尽头,就像钢琴一样,没有尽头的钢琴是弹不出好的曲子的,他无法驾驭这样一种无尽,他对这样的一片无尽土地感到恐慌感到迷茫。而弗吉利亚号,才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船才是他能驾驭,能有尽头的钢琴。他宁愿在这样一种无尽中一瞬地死去,也比在一种无尽的空虚中慢慢老去要来得快乐。当他跟MAX讲这样一番话的时候,他们二人早已经热泪盈眶。MAX觉得他同来没有了解过1900的需要,到今天,才总算明白了他的想法,他一直觉得1900像是一个奇迹一样的人,无人能够真正理解他。MAX觉得自己只是参加了1900一生中可能是最精彩的一部分,却没有走进过他的内心,他应该早明了他的想法的。最后,在再三的道别中,MAX离开了船,在离开船的跟1900最后一次挥手道别的时候,1900甚至还跟他再讲了一个笑话,他很坦然地面对死亡,他似乎觉得他的一生应该这样过完,才是最完美的。

1900的一生,本身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悲剧,但我却在眼泪中更多的是看到了人类那种本应该持有的坦诚面对自己的勇敢以及对自己的原则坚持的执着。同时,也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现今社会,很多都是看成了现金社会,每个人都在为这金钱,物质匆匆忙忙,想要得到一位真挚的朋友,实在困难,即使有这样一位挚友,是会觉得没有安全感。是因为人类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一个充斥着各种不信任,背叛,快餐般的可有可无的感情的社会吗。在这样的一个年代,会有1900一样的传奇,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年代,我们是否还有力量,把自己造就成这样一个传奇,不必要有1900一样神赋予一般的才能,只要坦率,真诚地看待自己,看待事物,本身就已经是一个传奇。

第五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宁静的音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男主角1900(人名)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直至与船葬于海底。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陆地”更多的则应是一个隐喻。陆地上纵横交错的高楼、街道使1900感到“恐惧”、“崩溃”。不可确定的种种是人类的欲望,这没有尽头的欲望,正是使艺术家们迷失自我的真是原因。他不下船是因为他不愿意陷入这种漩涡之中。“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这是他最后的独白,他离不开自己的世界,也不敢去走进另一个未知世界,带着对未知的恐惧选择了离开,离开也是他的一种选择。那些无法看到的东西对他来说真的有那么恐惧吗?世界的尽头在哪里?这是一个很陌生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但对他来说却是一张驶进另一个世界的船票。在他的世界里不会有迷路,只需记住八十八个琴键就行,就那么简单,没有太过于复杂的方向,纯真而又充满灵性的世界。

每天奔波于生活的我们又能怎么去面对这个问题?或者自始至终我们从没考虑这些,因为我们的每一步都有一个相似的脚印在眼前等着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这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生活就像做一道自己喜欢的饭菜去品尝,没有多么复杂,简简单单。只不过我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想法,接纳和融入让我们变成了这个现实社会中的一个人,或许这就是我们不同于1900的故事。他从未走进,而我们也从未走出。

他选择了离去,因为他不能活在一个无从选择的世界,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当感觉都是选择时,你就找不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这事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孤独,自从他被抛弃在维珍妮亚号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乐者,自从在丹尼的海葬听到音乐是就注定与音乐一生纠缠;传奇,自从他无师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传奇。他有个好长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琴键只有88个,而我们的心是无限的,可以随心演奏出美妙而无限的音乐;但是城市是无限的,没有尽头,我们无法把握.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险恶,尔虞我诈的年代里,我们的心更需要有一艘这样的船来歇息,人的本性是崇尚真诚的,人人都希望有一个空间是清新透明的,可是这样的空间真的很难找,那么只有靠自己来把握这个污浊的世界,往往在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摘下面具才发现:这个面具的重量已经不能让人正常呼吸了。如果真的有一个空间可以让自己永远不再戴这个面具,那么有谁不愿呆在这个空间呢?

下载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艺术家与天才的孤独——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文档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这是个离奇的故事,一个名叫1900的弃婴在游轮上被工人找到,但由于没有户口,他也就一直住在了船上。他这一住就三十年,没有下过一次船。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推荐]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十分动人的电影,每次看到电影结尾处Max和钢琴师1900的对话时,我都会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而电影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跟这部影片当中恰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听后感 听过精彩的电影之后,在这个阳光绚烂的上午,也想与这里的朋友一起分享一个充满着爱恋与激情的传奇——《Legend fo 1900》(海上钢琴师)。人说天无绝人之......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合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仅供参......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大全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看完《海上钢琴师》,我的心满是惆怅,我的心情似乎波澜壮阔,但是泛不起涟漪...... 男主角1900(人名),他的整个人生都是一场悲剧。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切好像是命中注定,你要在这艘船上出生,在这里成长,直至去世……曾经想过要离开,曾经想去陆地上生活,曾经也想过要因为一个人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是自己的内心充满对未知的迷茫和......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个人,没有父母,没有名字,没有任何能证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婴儿时期被遗弃在一条叫“维珍尼亚号”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过,不曾踏上过陆地一步。他的职业是“维珍......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确实给了很多人很大的感触,对于喜欢他理解他的人来说,影片中的钢琴师1900或许就是我们内心的写照,1900他纯粹,无害,执着。这位从未涉足尘世,未被世俗同化的海上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