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最好的老师 说课
《我最好的老师》说课
杨疃中心小学 范录梅
一、说教材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出人意料、饶有趣味”等词语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懂得从小就要学会质疑问难,大胆思考,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三、说教学方法
1.在这堂课上主要探究老师的“个性”和“最好”。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
2.运用感性手段引导学生体会抽象的科学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读还原当时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与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四、说教学流程
课前,我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入题,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
接下去是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板块是探究人物的个性
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通过朋友对怀特森先生的评价引导学生就“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展开了重点内容的突破。在学生感受考试结果的出人意料后,我顺势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刺眼的叉叉,刺眼的零分,你会怎么想?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后,你的心情如何?在学生忿忿然时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呐喊:算哪门子老师?然后及时转换角色:“怀特森先生怎么做的?在我们这个群情激愤的教室里,请怀特森老师献身。”学生进入怀特森先生的角色,义正词严却又语重心长地侃侃而谈,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间接引用的怀特森先生的一番话条理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内化为一种学习态度。然后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解释后怎么想的?
第三个板块是探究“最好”
以“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怎样的影响呢?”这个问题导入6——7自然段的学习,力图想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
在这一环节,我还设计了一个小辩论会:帮怀特森老师辩驳
这个拓展训练,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载体,事实上也是学生们对怀疑主义这一价值观是否真实有效建立的一个检验和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拓的是课文的意蕴,展的是课文的内涵。
最后一个板块是总结写法,仿照习作
第二篇:陆老师说课
以读促情 走进秋天
——《秋天的雨》说课设计
开发区同升小学
陆国珍
一、说教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它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是在写秋天。有这样一句话:万美之中秋为最。那如诗、如画、如歌的秋天总能带给人们美好的享受。作者抓住秋雨的特点写出秋天缤纷的颜色,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将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呈现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1. 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因此体会课文语言,运用语言,体会秋天美是本课的重难点。根据这些特点,在第一课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识字教学,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感知了秋天的美,因此,在这一课时我制定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生动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分层次朗读,体会秋天的美
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教学难点
课文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体味文中的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是教学中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指导法,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陶冶情感。
2.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欣赏秋景,悄然入情。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由孩子们喜欢的雨说起,首先带她们去看秋雨。(出示课件)在美丽的秋雨里,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这样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进入下阶段的学习,从而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初悟小诗,整体感知
为了延续上一环节的情景,我将生字以雨点的形状出现在画面上,让孩子们快速地读出小雨点的名字,其实就是在巩固上节课的识
字教学,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有了兴趣,读书的效率就会提高,从而训练他们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接着,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同时提出读书要求。再联系课文图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雨的。学生在反馈这一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找出1—4段的第一句话,一会儿,一首描写秋雨的小诗就展现在我们眼前。然后,让学生在品读小诗中去感受秋雨,这样就潜移默化地把这些句子储存到了孩子们脑海中。
(三)紧扣文眼,感受美丽。
第三个环节的深入品读,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秋天人格化了。这些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我借助多媒体,再现文中景物来解决这一难题。
1、图文并茂,以读促情。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首先我让学生在欣赏秋景的同时,欣赏老师范读,用范读为学生打开秋天的大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的雨。在学习秋天颜色的部分,我先出示一张无颜色的银杏树图(课件),让学生想象:“秋姑娘会给它穿上什么颜色的的衣裳呢?”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找出相关句子进行填充,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然后再现黄色银杏树的画面(课件)。这样,让直观的画面直切孩子们的头脑中,随机出示句子(课件)。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扇”字,使原本静静的画面立刻动起来,不但把银杏树叶写活了,更把银杏树也写活了。这时抓住机会对“扇”字进行巩固教学,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接着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下面的内容,提出问题:“同样能把树叶写美、写活的句子还有吗?”让他们通过朗读找出句子(课件),指导学生抓住这两句话中表示动态的词语,一遍一遍有目的地朗读,让他们从读中领会修辞手法的运用。
2.理解品味,读中悟情。
当孩子们心中对秋天已留下美好印象时,我再出示一张丰富绚丽的秋景图(课件),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所看到的画面。其实他们早就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缤纷”一词的含义,不知不觉这个词就会脱口而出。同时很自然地感悟到这一段的中心句。这种图文结合的方法,不仅使学生直观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感受到课文语言的优美。紧接着引导孩子们进行比喻句的仿说练习:“秋天的雨,把 __ 色给了__,__ 像 __ ”这样就让学生把吸收到的美及时释放出来,学以致用,实现语言内化,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3.总结学法,悟中说情。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为本课结构相似,学生在学通学懂前面内容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总结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学生读完课文后再欣赏丰收的秋景图(课件)。要求他们用鼻子闻一闻,说一说闻到了秋雨中的哪些气味,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对积累的运用。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深秋的动植物准备过冬的繁忙和热闹的场面(课件)。这段文字妙趣横生,恰恰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于是
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为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我让他们看完图片后再读课文,读完后采取小组合作,进行场景的述说,这样不但实现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而且实现了学生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同时实现了感情的升华,实现了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
4、升华感情,拓展美丽。
在前面的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结合画面,深深的感受到了秋天的美,这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当地的秋色用一个词说出心目中的秋天,于是,“美丽、丰收、欢乐”这些词立刻从他们口中说出。这时我乘机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这样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最后,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秋天,可以写一首小诗,可以画一幅漂亮的图画,也可以写一段话,让秋天的美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四、说板书
这堂课我抓住秋天的三个特点进行板书,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便于学生理解。(出示课件)
11.秋天的雨
颜色 气味 声音 五颜六色 香香 甜甜 冬的消息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通过多种方式,创设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自由、开放,弘扬了学生的个性的课堂氛围。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受到美的熏陶。
第三篇:老师说
老师说:我被家长责问得哑口无言,我被领导恐吓得噩梦连连,我被教师法骗得有冤难辩,我被学生折磨得遍体鳞伤,我被专家羞辱得无地自容,我被社会捧上天后摔了个半死!教师是什么? 教师可以当警察:因为整天在班里破案; 教师可以当主持人:因为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教师可以当演员:因为一会态度和蔼一会暴跳如雷; 教师可以当清洁工:因为整天扫地、擦玻璃; 教师可以搞工艺美术:因为整天写黑板、布置教室; 教师可以当作家:因为整天写计划和论文; 教师还可以到市场上叫卖东西:因为练出了高音和厚脸皮。教师是什么? 在文人眼中,教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花匠。在不知情的眼中,教师是一天到晚都在放假的闲人。在医生的眼中,教师是更容易患咽喉癌的禁用词语。在商家眼中,教师是一个吝啬鬼。在妈妈的眼中,女儿当教师,容易找一个好老公。在未婚男人眼中,娶回一个教师,相当于娶回一个保姆,一个家教,和一个文秘。教师是什么? 法律说,教师归属事业单位管理,工资应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经济说,教师是“臭老九”。神圣一点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纯真一点说,教师是孩子王。一个家长说,教师一天到晚在收钱;又一个家长说,我孩子成绩好,是因为他聪明; 还有一个家长说,我儿子成绩差,都是老师不会教。教师是什么? 应试教育说,都是教师惹的祸; 素质教育说,明明白白我的心。教师是什么? 教师说,我只是一个左右为难的可怜虫。人事部歧视教师分三步走:1、让教师的职称与行政级别脱勾,这样公务员就可以绕开知识分子独上高工资了。—掩耳盗铃!2、故意推迟绩效工资发放时间,慢刀宰人,迫使教师最后接受比公务员低得多的标准。—委曲求全!3、将教师养老推向社保(已开始试点,请大家留意),以平稳过渡,骗大家上了这条贼船后,再让教师与农民工相差无几。——减轻负担!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就问。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请教师们将信息转发群友,让所有教师都知道并参与这次活动。是教师的都有体会,就发吧;不是老师也看看,也无所谓。
第四篇:我想对老师说
我想对老师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就从一个小男孩变成了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了,在我成长的足迹中,不仅包含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那深深的爱,其间更渗透老师的几多汗水和无限期盼。
老师,在这里我有千千万万的话想对您说,但将这些话凝聚在一起,溶为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这句很平凡的话,却包含了学生对对您深深的敬意。
拿起笔来,我感慨万千—您平日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解,耐心诚恳,苦口婆心的引导,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的操劳的情景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我要把爱融入墨水,把情灌注笔端,饱蘸爱的色彩写出对您深切的敬意。深沉的爱,浇灌着满园的桃李,滋润着莘莘学子;无微不至的关心,是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是母爱的升华,是知识、情感的交融,是不求回报的奉献。有人说:你是蜡烛,洒尽最后一滴泪雨去照亮漆黑的夜空;也有人说:你是朝露,常在黎明到来之前,默默滋润着大地万物;还有人说:你是晚霞,当太阳回归之后,用最后一丝光亮燃烧苍穹。您伸开那宽阔的臂膀,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穿梭;您那小小的眼慈祥的望着我们,犹如一潭清澈的湖水,用知识映出一个美妙的世界。您放飞了希望的鸽子,而留下的仍然是你年轻却布满老茧的双手。
母校就像一个港口,而您就是经验丰富的老水手,教导着我们,怎样起帆远航,怎样度过大风大浪。我的人生在你的期待的目光里,继续向前,向前……
第五篇:我想对老师说
我想对老师说
老师虽然不是我们的亲生父母,但他们是我们读小学以后教我们语文、数学、音乐等等功课的启蒙老师啊!
老师我要对你说:老师,您就是辛勤的园丁,学校就是种满花的花圃,而我们就是种在花圃里的花朵。只有园丁的精心栽培,我们才能茁壮成长。老师我要对你说:老师,您就是一把独一无二的钥匙,学校就是一扇坚固的大门,而我们就是挂在大门上的一把锁。只有钥匙把锁打开了,我们才能到大门深处去寻找知识。
老师我要对您说:老师,您就是一块黑板擦,学校就是一块大黑板,而我们就是黑板上的脏东西。只有黑板擦把脏东西擦干净了,我们才能改掉坏习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不会遗忘是谁教会了我思想;我不会遗忘是谁在迷茫里指引方向;我不会遗忘是谁让世界有爱和书声琅琅;我不会遗忘是谁用辛勤构建知识的殿堂。那个人就是老师,我们的启蒙老师!在这里我想对全天下的老师们说:谢谢你们
五年级:熊思怡